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正确选择一次性无菌医疗产品
1
作者 阎玉秀 《医疗装备》 2005年第6期34-35,共2页
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正确选择一次性无菌医疗产品的问题,集中介绍了一些选择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医疗产品的简便易行的方法,有助于广大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保证自身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 医疗产品 一次性 无菌 健康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技术及其功能配置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德伦 魏景峰 +2 位作者 张蕴 王雁 崔泽实 《中国医学装备》 2008年第6期7-11,共5页
规范的安装、校准、调试和操作程序,是实现高质量的显微镜镜检及镜像记录之重要前提。然而,在具体实验环节常忽略某些关键技术环节导致效果不佳,在总结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此进行讨论。
关键词 显微镜 显微摄影 图像采集 功能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MP协议在LAN性能监视中的应用
3
作者 卢秉亮 单旭 董晓虹 《微处理机》 2003年第4期18-21,共4页
该文介绍了在企业网环境下 ,基于 SNMP设计并开发网络设备性能分析系统的方法。该系统主要针对交换机 Dlink 5 0 1 6和 3Com 330 0的接口性能及其系统性能进行数据的采集 ,处理和分析。系统采用 VC+ +实现。
关键词 LAN 局域网 性能监视 SNMP协议 交换机 网络设备性能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基斑蝥酸钠脂质微球体内外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立新 何海冰 +3 位作者 唐星 邵瑞莹 王娟 陈大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84-788,共5页
目的制备去甲基斑蝥酸钠脂质微球并对其体外各项性质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动态光散射法、HPLC法和反向透析技术考察了制剂的粒径、ζ-电位、含量、包封率、体外不同介质中的释放特性及以不同介质稀释后样品... 目的制备去甲基斑蝥酸钠脂质微球并对其体外各项性质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动态光散射法、HPLC法和反向透析技术考察了制剂的粒径、ζ-电位、含量、包封率、体外不同介质中的释放特性及以不同介质稀释后样品的性质变化等对制剂做出较全面的体外质量评价。以去甲基斑蝥酸钠注射液为参比制剂,HPLC-MS法测定了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制剂各项理化性质较好,平均粒径约为200 nm,ζ-电位为-38 mV,含量约100%,包封率约85%。在pH 7.8的PBS中药物1 h释放约50%,4 h释放约85%以上。以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样品的粒径、ζ-电位值变化较小,以5倍量稀释时制剂在2 h内的包封率可保持在80%以上。单剂量股静脉注射脂质微球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为111.28μg.mL-1.h-1,血药浓度数据符合双隔室模型。实验表明本制剂与注射液体内各项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脂质微球各项性质较理想且并未改变药物体内血浆药代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基斑蝥酸钠 脂质微球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电气设备可预见的风险及控制 被引量:4
5
作者 迟戈 王亚南 +2 位作者 刘杨 李非 魏晶 《中国药事》 CAS 2009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对医用电气设备提出可行的风险控制手段。方法对医用电气设备在电击危害、机械危害以及使用不当引起的危害进行分析。结果提出可行的风险控制手段,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结论提示该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应控制的重点方... 目的对医用电气设备提出可行的风险控制手段。方法对医用电气设备在电击危害、机械危害以及使用不当引起的危害进行分析。结果提出可行的风险控制手段,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结论提示该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应控制的重点方向以及药监部门在上市前审批和上市后不良事件监测方面应重点掌控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分析 医用电气设备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文昶 汪宏君 董楷一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合葛根素注射液对不同病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合葛根素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合葛根素注射液对不同病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合葛根素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P<0.05),两组治疗后心脏功能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数值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参麦注射液 葛根素注射液 心功能 血液流变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计算机辅助诊断(CAD)技术及其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柳晶波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8年第2期70-70,79,共2页
介绍了乳腺计算机辅助诊断(CAD)技术的理论基础,通过数字化扫描仪转换方法获得数字化的乳腺X图像,实现计算机的辅助诊断。介绍了乳腺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对乳腺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进行总结,并对乳腺计算机辅助诊断技... 介绍了乳腺计算机辅助诊断(CAD)技术的理论基础,通过数字化扫描仪转换方法获得数字化的乳腺X图像,实现计算机的辅助诊断。介绍了乳腺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对乳腺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进行总结,并对乳腺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计算机辅助诊断 数字化 乳腺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数据存储在CT成像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非 邱天爽 +1 位作者 王亚南 魏晶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8年第7期65-68,73,共5页
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是现代医学影像学中重要的临床诊断工具,它可以直接向医生提供患者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及病理变化。现代CT的发展方向是更快的扫描时间和更好的图像质量,从而对数据存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比研究了目... 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是现代医学影像学中重要的临床诊断工具,它可以直接向医生提供患者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及病理变化。现代CT的发展方向是更快的扫描时间和更好的图像质量,从而对数据存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比研究了目前数据存储系统的存在问题和解决速度瓶颈的可行性方案,提出了独立硬盘存储系统的设计思路。然后通过研究IDE硬盘的工作原理和模式,采用可编程控制器和VHDL实现高速数据存储系统设计。本文研究的高速数据存储系统,不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对数据的直接存储和读取,避免了对成像系统资源的占用。同时本高速数据存储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可以满足未来系统发展对带宽的不断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本文设计的高速数据存储系统实现了大容量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存储,速度稳定达到160MB/s,通过扩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性能,完全满足了螺旋CT系统对数据存储功能和速度方面的要求。上述成果在实际CT系统中的成功试用,表明了本文研发结果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系统 高速数据存储 IDE硬盘 可编程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电气设备电击危害的风险控制
9
作者 迟戈 李非 +1 位作者 王亚南 魏晶 《中国药物警戒》 2008年第6期348-349,359,共3页
从生产设计、应用、监管三个方面论述医用电气设备在电击危害风险控制过程中应采取的有效手段,以保证医用电气设备的使用安全。分析、阐述了生产该类产品的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应涉及的风险控制重点以及药械监管部门在该类产品上市前审批... 从生产设计、应用、监管三个方面论述医用电气设备在电击危害风险控制过程中应采取的有效手段,以保证医用电气设备的使用安全。分析、阐述了生产该类产品的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应涉及的风险控制重点以及药械监管部门在该类产品上市前审批和上市后不良事件监测方面应重点监管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电气设备 电击危害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体式预付费有源模块卡式电能表的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屈艳 李树良 吕德祥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34,40,共3页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 ,电力安全生产中的电能计量和电力调度自动化的管理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作为电力生产中最基本要素的电能计量和收费依据的电度表也一改传统的机械感应式电表而逐渐被电子式电度表所取代。电子式电度表具备可靠性及...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 ,电力安全生产中的电能计量和电力调度自动化的管理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作为电力生产中最基本要素的电能计量和收费依据的电度表也一改传统的机械感应式电表而逐渐被电子式电度表所取代。电子式电度表具备可靠性及准确度高、自身功耗低、线性好 ,调整校验方便等特点 ,而且电子式电表的脉冲输出还可与通讯接口相联 ,实现实时监控管理。为解决收费难问题而开发的IC卡预付费电能表就属于电子式电表的一种。由于目前的IC卡电表是基于单片机电路结构 ,使用不太复杂的手段即可给卡内充值 ,从而给电业部门造成很大的损失 ,限制了IC卡电表的应用与发展。为此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专用卡式预付费电表。这种新型分体预付费有源模块卡式电能表 ,较好地解决了普通IC卡表易受攻击和可靠性低的缺点。该表内部采用两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集成电路LC471 2 7和LC471 2 8。认为这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替代传统计量表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卡 电能表 分体结构 专用集成电路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部韧带复合体损伤的MRI诊断
11
作者 李岩 金迪 范广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后部韧带复合体 (PLC)损伤的准确性及损伤机制。方法 :将 6 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术前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比 ,得出MRI诊断后部韧带复合体中棘上韧带 (SSL)和棘间韧带 (ISL...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后部韧带复合体 (PLC)损伤的准确性及损伤机制。方法 :将 6 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术前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比 ,得出MRI诊断后部韧带复合体中棘上韧带 (SSL)和棘间韧带 (ISL)损伤的准确率。将病人分为PLC完整组和PLC损伤组 ,对比两组间脊髓神经损伤程度及椎板骨折发生率大小。结果 :MRI诊断SSL和ISL损伤的准确率分别为 89.6 %和 93.0 % ,T1加权像诊断SSL损伤特异度明显高于T2加权像 (P <0 .0 5 )。PLC损伤组中病人脊髓神经损伤程度及椎板骨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LC完整组 (P <0 .0 5 )。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后部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后部韧带复合体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tix System ExplorerTM使用方法初探
12
作者 金迪 张斌 邵东瑞 《微处理机》 2004年第5期47-48,共2页
本文描述了AptixSystemExplorerTM硬件仿真系统两种工作方式 (MVP&Incir cuit)的基本原理及流程 ,分析了该系统的特点 ,并给出了如何利用其中的InCircuit模式实现对In tel 82 74芯片的测试 。
关键词 片上系统(SOC) 可编程互连器件(FPIC) 可编程印制版(FPCB) MVP Incircu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LIS)开发中的问题初探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景锋 张蕴 《现代医院管理》 2008年第5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 委托检验 仪器设备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数据管理 报告管理 事务管理 网络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IC卡的安全与鉴别技术研究
14
作者 王铁钢 屈艳 《微处理机》 2002年第2期61-64,共4页
主要从智能卡的物理安全 ,个人身份鉴别以及智能卡的通信安全和保密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智能卡安全技术的实现方法 ,并以 MC68HC0 5
关键词 智能IC卡 安全 鉴别 微处理器 读写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C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国祥 《医药世界》 2007年第1期93-93,共1页
本文对CT的发展作了简要的概述,对目前最新机型双源CT作了重点技术分析。对CT今后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C T 技术发展 技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分析仪用校准物和质控物标准解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迟戈 李非 +1 位作者 王亚南 魏晶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8年第9期78-80,共3页
通过对血液分析仪用校准物和质控物性能要求进行解释和分析,尤其是对校准物和质控物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认真分析,明确了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人员针对此类产品的审评重点,更好控制产品质量。
关键词 血液分析仪 校准物 质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超声诊断设备相关标准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亚南 迟跃允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1年第7期20-22,共3页
通过分析B型超声诊断设备相关标准,了解GB10152、GB9706.9新旧标准的变化及原因,有助于指导日常工作中对B型超声诊断设备相关标准的掌握。
关键词 B MODE ULTRASONIC DIAGNOSTIC EQUIPMENT STANDA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中微粒污染测试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阎玉秀 《医疗装备》 2005年第5期62-62,共1页
本文对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中的微粒污染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测试方法 微粒污染 污染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医用电子仪器的安全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国祥 《医药世界》 2007年第1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电子仪器 电击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实验器材的生物安全及其控制措施
20
作者 魏景锋 张蕴 郭德伦 《医疗装备》 2008年第7期47-49,共3页
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体现在整个技术操作体系,更不能忽视实验器材的应用环节。本文试以安全实验室技术为基础,讨论临床实验器材及其技术应用流程的生物安全问题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 临床实验器材 生物安全 安全实验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