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猛禽迁徙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万冬梅 高玮 +2 位作者 赵匠 王海涛 刘明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8-83,共6页
辽宁是猛禽迁徙的重要停歇站 ,是候鸟进出东北的咽喉之地 .基于辽宁在研究猛禽迁徙上所具有的优越地理位置 ,于 1 996~ 1 998年 3~ 5月、9~ 1 2月连续三年在大连老铁山和锦州绥中地区对辽宁省猛禽的迁徙规律做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 辽宁是猛禽迁徙的重要停歇站 ,是候鸟进出东北的咽喉之地 .基于辽宁在研究猛禽迁徙上所具有的优越地理位置 ,于 1 996~ 1 998年 3~ 5月、9~ 1 2月连续三年在大连老铁山和锦州绥中地区对辽宁省猛禽的迁徙规律做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结果表明 :辽宁是我国猛禽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 ,共有 2目、3科、2 3属、4 2种 ,占我国猛禽种数的 4 5 7% ;多数为旅鸟 ,占辽宁省猛禽种数的近一半 .猛禽迁徙不像其他鸟类那样成群迁徙 ,而是单独迁飞或组成保持相应距离的松散群迁飞 .春季迁徙始于 2月初 ,止于 5月初 ,高峰期在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 ;秋季迁徙始于 9月上旬 ,止于 1 2月初 ,高峰期在 9月下旬至 1 0月上旬 .猛禽迁徙的最适天气条件是晴朗、少云、能见度好、三级以上的东北风或西北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禽 迁徙规律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黑嘴鸥调查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万冬梅 孙海东 任娟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268-270,共3页
1996年 3月~ 1 998年 3月 ,采用直接观察法对珍稀水禽黑嘴鸥 (Larussaundersi)的繁殖习性、迁徙及数量和分布情况下行了详细调查和研究 ,并在原记载的基础上发现了又一新的黑嘴鸥繁殖地 ,使黑嘴鸥在辽宁省的种群数量达 43 90只 .
关键词 黑嘴鸥 数量 繁殖 迁徒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蛇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万冬梅 金莉莉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66-370,共5页
辽宁有蛇类 1 7种 ,隶属 3科 8属 ,其中分布在海洋中的海蛇有 3种 ,陆地上有 1 4种 .根据 1 996~ 1 999年的辽宁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显示 ,辽宁陆生野生蛇类数量已趋于减少 ,且减少幅度较大 .栖息地环境质量渐趋恶化及人类的过度利用... 辽宁有蛇类 1 7种 ,隶属 3科 8属 ,其中分布在海洋中的海蛇有 3种 ,陆地上有 1 4种 .根据 1 996~ 1 999年的辽宁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显示 ,辽宁陆生野生蛇类数量已趋于减少 ,且减少幅度较大 .栖息地环境质量渐趋恶化及人类的过度利用是其减少的主要原因 .为了有效保护好现有的蛇类资源 ,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提出保护对策如下 :加强蛇类栖息地和栖息环境保护 ;加强宣传和保护意识 ,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 ;加强对蛇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增加蛇产品的科技含量 ;加强人工养殖研究 ,突破饲料和繁殖难关 ,变“周转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类 保护对策 辽宁 动物资源 可持续利用 栖息环境 生态道德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水鸟调查报告 被引量:6
4
作者 万冬梅 代玉梅 《辽宁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21-23,共3页
1996~ 1999年 ,在辽宁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 ,共录得辽宁省境内的水鸟 14 5种 ,分属9目、2 2科、74属 ,占全国水鸟总数的 5 6 .4 %。辽宁是我国水鸟分布最多的地区 ,是东北亚水鸟迁徙的咽喉地带 ,是水鸟繁殖和越冬的极限交汇地区 ... 1996~ 1999年 ,在辽宁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 ,共录得辽宁省境内的水鸟 14 5种 ,分属9目、2 2科、74属 ,占全国水鸟总数的 5 6 .4 %。辽宁是我国水鸟分布最多的地区 ,是东北亚水鸟迁徙的咽喉地带 ,是水鸟繁殖和越冬的极限交汇地区 ,也是多种世界濒危水鸟的繁殖基地。而且辽宁水鸟的居留期具有多样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水鸟 调查报告 迁徙 居留期 越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兽类种新记录——花面狸
5
作者 张雷 常劲 +1 位作者 冯超凡 万冬梅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0-764,共5页
花面狸(Paguma larvata C. E. H. Smith, 1827)俗称果子狸,隶属于食肉目(Carnivora)灵猫科(Viverridae)花面狸属(Paguma),作为“三有”保护动物,其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为近危(蒋志刚等,2020)。花面狸在国外分布于巴基斯... 花面狸(Paguma larvata C. E. H. Smith, 1827)俗称果子狸,隶属于食肉目(Carnivora)灵猫科(Viverridae)花面狸属(Paguma),作为“三有”保护动物,其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为近危(蒋志刚等,2020)。花面狸在国外分布于巴基斯坦、不丹、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泰国、文莱、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国内共分布有5个亚种,其中指名亚种(P.l. larvata)分布于北京、河北、甘肃、陕西、重庆、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福建、江西、上海、浙江、广东、广西,喜马拉雅亚种(P. l.grayi)分布于西藏南部,台湾亚种(P. l. taivana)分布于台湾,海南亚种(P. l. hainana)分布于海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面狸 红外相机 辽宁省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宽甸地区四种立克次氏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6
作者 胡风庆 胡玲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1-111,118,共2页
关键词 辽宁 宽甸地区 立克次氏体病 血清学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理学、信息科学,学科大交融结硕果——我国首批机器人动物于青岛面世
7
作者 汤大同 《生理通讯》 2006年第1期15-16,共2页
笔者曾于本刊2004年二期撰文介绍美、13等国已于近年研制成机器人动物,如机器人鼠(Roborats)、机器人大蟑螂(Robo—roach)等,它能够完成电子机器人所不能涉及的工作。但据我国青岛媒体不久前报道,由山东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 笔者曾于本刊2004年二期撰文介绍美、13等国已于近年研制成机器人动物,如机器人鼠(Roborats)、机器人大蟑螂(Robo—roach)等,它能够完成电子机器人所不能涉及的工作。但据我国青岛媒体不久前报道,由山东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苏学成教授领导的科研人员与医学生理学专家密切合作,已于今年(2005年,笔者注)五月填补了我国这项空白,成功地研制成机器人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学 机器人 信息科学 青岛 动物 山东科技大学 博士生导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学与自动化科学的“联姻”——谈目前对智能动物研究的悄然兴起
8
作者 汤大同 《生理通讯》 2004年第2期44-45,共2页
自上世纪以来对智能机器人的研制与应用己呈高速发展,日臻完善,它在对工业操作、水下作业等方面能代替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但尽管如此,其应用范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近年已开始研究对动物的智能化训练,即用神经生理学技术“包装... 自上世纪以来对智能机器人的研制与应用己呈高速发展,日臻完善,它在对工业操作、水下作业等方面能代替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但尽管如此,其应用范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近年已开始研究对动物的智能化训练,即用神经生理学技术“包装”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自动化科学 阳性强化手段 智能动物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朝阳珠颈斑鸠分布新纪录
9
作者 周正 张雷 +1 位作者 高泽中 万冬梅 《辽宁林业科技》 2019年第5期37-37,共1页
2016年1月19日在朝阳县东大屯乡306省道旁村庄及旱田之间的阔叶林中发现1只珠颈斑鸠,笔者后来在越冬季和繁殖季均在朝阳地区发现珠颈斑鸠,其所处生境均为村庄或农田附近的阔叶林中,但仍没有证据表明珠颈斑鸠能在朝阳地区成功繁殖。在查... 2016年1月19日在朝阳县东大屯乡306省道旁村庄及旱田之间的阔叶林中发现1只珠颈斑鸠,笔者后来在越冬季和繁殖季均在朝阳地区发现珠颈斑鸠,其所处生境均为村庄或农田附近的阔叶林中,但仍没有证据表明珠颈斑鸠能在朝阳地区成功繁殖。在查阅辽宁鸟类分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珠颈斑鸠在辽宁朝阳属于分布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颈斑鸠 新纪录 辽宁朝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NOLC1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
10
作者 杜亚兰 张茂盛 +5 位作者 王旌羽 张璐燕 周常博 佘晓双 郑方亮 朱春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6,共10页
人核仁磷酸化蛋白1(Nucleolar and coiledbody phosphoprotein 1,NOLC1)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讨NOLC1对肺癌细胞的作用,本研究通过Gateway系统构建重组NOLC1腺病毒载体,成功包装NOLC1腺病毒后,分别感染正... 人核仁磷酸化蛋白1(Nucleolar and coiledbody phosphoprotein 1,NOLC1)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讨NOLC1对肺癌细胞的作用,本研究通过Gateway系统构建重组NOLC1腺病毒载体,成功包装NOLC1腺病毒后,分别感染正常人类胚胎肺细胞(HEL)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细胞),过表达NOLC1。通过MTT实验、AnnexinV-APC/PI双染法和线粒体膜电位实验,证明与HEL细胞相比,NOLC1的过表达对A549细胞的活性降低、凋亡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影响较为显著;通过Real-time PCR检测Caspase家族、TNF与受体家族和BCL2家族基因的表达,发现过表达NOLC1明显上调了A549细胞中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下调了抗凋亡基因的表达,其中两种重要的促凋亡蛋白CASP8和BAX均显著上调,但是在HEL细胞中这种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NOLC1蛋白通过对线粒体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的共同作用,对非小细胞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LC1(Nucleolar and coiledbody phosphoprotein 1) 肺癌细胞 腺病毒载体 过表达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对农田黑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8
11
作者 白震 张明 +1 位作者 宋斗妍 张旭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244-3253,共10页
以未施肥(CK)和休闲(Fallow)处理为对照,研究黑土肥料定位站NP、NPK、MCK(有机肥)、MNP(有机肥+氮磷)、MNPK(有机肥+氮磷钾)等长期有机、无机肥施用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PLFA)、酸(碱)性磷酸酶、微生物量碳或氮(SMBC或SMBN)... 以未施肥(CK)和休闲(Fallow)处理为对照,研究黑土肥料定位站NP、NPK、MCK(有机肥)、MNP(有机肥+氮磷)、MNPK(有机肥+氮磷钾)等长期有机、无机肥施用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PLFA)、酸(碱)性磷酸酶、微生物量碳或氮(SMBC或SMBN)等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施用有效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总氮及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显著地增加了SMBC(SMBN)和真菌、细菌的PLFA含量以及磷酸酶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土壤真菌/细菌比值;而长期NP或NPK处理不但未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甚至抑制了磷酸酶活性及大多数菌群生长。总细菌PLFA与饱和脂肪酸或单烯脂肪酸与环化脂肪酸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LFA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肥与化肥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个别PLFA载荷值分析表明,真菌脂肪酸易受无机肥施用影响,而G-菌或G+菌脂肪酸更易受有机肥影响。休闲处理高水平微生物活性与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是黑土细菌群落而不是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 酸(碱)性磷酸酶 土壤微生物 施肥 农田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中药活性成分对K562/ADM耐药性逆转及P27和P170蛋白表达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超 蔡天革 +2 位作者 张荣华 杨丽 蔡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活性成分对白血病K562/ADM耐药细胞逆转及P27和P170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补骨脂素、苦参碱、槲皮素、姜黄素、川芎嗪、大黄酸6种中药单体成分作为研究对象,MTT比色法测定6种中药成分对K562/ADM耐药... 目的观察中药活性成分对白血病K562/ADM耐药细胞逆转及P27和P170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补骨脂素、苦参碱、槲皮素、姜黄素、川芎嗪、大黄酸6种中药单体成分作为研究对象,MTT比色法测定6种中药成分对K562/ADM耐药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的质量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ADM耐药细胞中P27和P170蛋白表达。结果 6种中药活性成分逆转耐药倍数在6.99~10.59之间,K562/ADM耐药细胞中阿霉素积累比率为(11.6±3.7)^(17.7±2.8);对照组P27和P210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33.1±2.1)和(6.51±1.33),K562/S和K562/ADM耐药细胞的P27和P210相关蛋白表达率分别在(54.2±3.5)^(72.1±4.2)和(6.21±1.35)^(6.59±1.48)之间。结论 6种中药活性成分具有不同程度的逆转耐药细胞作用,且影响耐药细胞内化疗药物质量浓度;各中药活性成分具有不同程度抑制K562/ADM耐药细胞中P27蛋白表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苦参碱 槲皮素 姜黄素 川芎嗪 大黄酸 K562 ADM耐药细胞 P27 P170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IC-PCR技术在李斯特氏菌种、菌株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金莉莉 王秋雨 侯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5-197,共3页
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ERIC-PCR)对李斯特氏菌基因组DNA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李斯特氏菌种间DNA指纹图谱带型差异较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株间及相同血清型不同来源的菌株,其DNA指纹图谱带型也有明显差异... 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ERIC-PCR)对李斯特氏菌基因组DNA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李斯特氏菌种间DNA指纹图谱带型差异较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株间及相同血清型不同来源的菌株,其DNA指纹图谱带型也有明显差异。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各株的DNA指纹图谱中发现1600bp的种专一性扩增带。结果表明,ERIC-PCR技术可用于李斯特氏菌种、菌株的鉴定及进一步分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 PCR 李斯特氏菌DNA指纹图谱 菌株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提取绞股蓝总皂苷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慧丽 宋有涛 +2 位作者 辛如 李玉 刘宏生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46-348,共3页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确定绞股蓝总皂苷的最佳条件及抗氧化作用.采用L9(3)4确定温度、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80%的甲醇溶液用量;用最优方案大量提取绞股蓝总皂苷给老龄大鼠灌胃,然后再通过测定给药后老龄大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抗氧...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确定绞股蓝总皂苷的最佳条件及抗氧化作用.采用L9(3)4确定温度、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80%的甲醇溶液用量;用最优方案大量提取绞股蓝总皂苷给老龄大鼠灌胃,然后再通过测定给药后老龄大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抗氧化酶含量.通过实验得到绞股蓝总皂苷的的最佳条件:60℃,20 kHz超声波功率,80%的甲醇溶液52 mL回流提取3次,每次130 m in;绞股蓝总皂苷40、50 mg/kg两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老龄大鼠红细胞SOD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 超声波 绞股蓝总皂苷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氮、磷及有机肥对农田黑土PLFA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白震 张明 +2 位作者 闫颖 郑立臣 张旭东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80,共8页
研究黑土长期肥料定位站CK、N、P、NP、单施有机肥(MCK)、有机肥与氮肥(MN)、有机肥与磷肥(MP)、有机肥与氮磷肥(MNP)等8处理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和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有机肥及单施P处理显著促进真菌、细菌生长,提高真菌/细菌比值... 研究黑土长期肥料定位站CK、N、P、NP、单施有机肥(MCK)、有机肥与氮肥(MN)、有机肥与磷肥(MP)、有机肥与氮磷肥(MNP)等8处理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和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有机肥及单施P处理显著促进真菌、细菌生长,提高真菌/细菌比值;单施N对细菌或真菌无显著影响;与MCK相比,有机肥配施化肥对真菌、细菌影响不同:总细菌脂肪酸由大到小依次为MCK(54.7 nmol·g-1)>MP(49.7nmol·g-1)>MN(44.8 nmol·g-1)>MNP(42.6 nmol·g-1);而真菌生物量则随化肥施用而增加,表现为MP(28.5 nmol·g-1)>MN(26.0 nmol·g-1)>MNP(22.8 nmol·g-1)>MCK(22.0 nmol·g-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总微生物群落或总细菌受速效钾与硝态氮含量影响最为显著,硝态氮与总氮是G+菌生长的主要限制养分,而速效钾是影响G-菌的最主要因素,真菌更易受有效磷与铵态氮含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 微生物 黑土 无机肥 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蛙卵油脂肪酸组分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金莉莉 王秋雨 +2 位作者 娄虹 张洪超 温淑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32-234,共3页
林蛙卵经石油醚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林蛙卵油。把林蛙卵油甲酯化,用石英毛细管色谱/质谱法测定其脂肪酸组分。采用石油醚方法萃取得到的林蛙卵油分离出19种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38%;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的林蛙卵油分离... 林蛙卵经石油醚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林蛙卵油。把林蛙卵油甲酯化,用石英毛细管色谱/质谱法测定其脂肪酸组分。采用石油醚方法萃取得到的林蛙卵油分离出19种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38%;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的林蛙卵油分离出26种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9.65%。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式获得的林蛙卵油脂肪酸主要组分及含量基本一致,均由C12-22脂肪酸组成,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是十六碳烯酸、亚油酸、油酸、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蛙卵油 脂肪酸 组分 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鸟市鸟类物种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霍雅鹏 万冬梅 +2 位作者 曹军 高鹭 纪燕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245-248,共4页
2006年2月-2008年1月对沈阳市鸟类市场进行的调查中,共记录鸟类50种,隶属于5目21科,其中人工繁殖饲养的鸟类种类有9种,其他41种均为我国有分布的野生种类,比例达82%。野生鸟类以广布种类为主,有19种,占所见种类的46.34%;古... 2006年2月-2008年1月对沈阳市鸟类市场进行的调查中,共记录鸟类50种,隶属于5目21科,其中人工繁殖饲养的鸟类种类有9种,其他41种均为我国有分布的野生种类,比例达82%。野生鸟类以广布种类为主,有19种,占所见种类的46.34%;古北界种类17种,占41.46%;东洋界种类5种,占12.20%。在猎捕自中国东北地区33种野生鸟类中,居留型则以夏候鸟为主,共17种,占所见种类的51.51%;留鸟14种,占42.42%;冬候鸟1种,占3.03%;旅鸟1种,占3.03%。鸟市上遇见率最高的为雀形目鸟类17科42种,占总种数的84%。鸟市上交易的鸟类偶见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种。针对鸟市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 鸟市 野生鸟类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主要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慧丽 杨松 +2 位作者 蒋坤 赵艳丹 孟宪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596-603,共8页
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到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通过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主要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完善的主要原因,着重分析了我国现有法律的缺陷和监管模式与检测技术水平... 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到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通过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主要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完善的主要原因,着重分析了我国现有法律的缺陷和监管模式与检测技术水平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如如何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手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监管体系 法律法规 检测技术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IC-PCR方法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金莉莉 王秋雨 +3 位作者 李万杰 王 芳 刘 宁 王金玲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55-158,共4页
本研究工作共收集食物样品6种62份,从中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可疑菌落,用ERICPCR方法进行鉴定,并用国标生化方法验证.结果表明,两种鉴定方法结论完全一致.证明使用ERIC-PCR技术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是可行的,并且耗时... 本研究工作共收集食物样品6种62份,从中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可疑菌落,用ERICPCR方法进行鉴定,并用国标生化方法验证.结果表明,两种鉴定方法结论完全一致.证明使用ERIC-PCR技术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是可行的,并且耗时短、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IC-PCR方法 鉴定 单核细胞增生性 李斯特氏菌 病原菌 食品检测 李斯特病 国际生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农田黑土微生物量碳、氮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38
20
作者 张明 白震 +4 位作者 张威 丁雪丽 宋斗妍 朱俊丰 朱平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98-1503,共6页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农田黑土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季节性特征,于不同月份采集单施化肥(NPK)、单倍有机肥(M)、双倍有机肥(M2)、单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NPK)和对照(CK)处理土样。结果表明:与其它处理相比,M2处理MBC、MBN季节性变...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农田黑土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季节性特征,于不同月份采集单施化肥(NPK)、单倍有机肥(M)、双倍有机肥(M2)、单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NPK)和对照(CK)处理土样。结果表明:与其它处理相比,M2处理MBC、MBN季节性变化较小。MBC季节性变化规律为:4月(春耕前)各处理较高,其它月份较低,CK、NPK、MNPK的最低值出现在5月(出苗期),M和M2的最低值出现在7月(拔节期),8、9月(灌浆期和收获后)各处理略有回升。MBN变化规律为:4月NPK、M、MNPK较低,其它月份较高,4、8月CK较低,其它月份较高。所有月份各处理均值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NPK、M、MNPK、M2均能提高MBC和MBN,其中M、MNPK、M2对MBC的提高达到显著水平(p<0.01),M对MBN的提高达到显著水平(p<0.01),其它处理未达到显著水平。另外,长期适量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及全氮的利用率。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基本理化指标相关性显著,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土壤质量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黑土 施肥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