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8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业转型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辽宁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艾娇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41期175-176,共2页
目前,高校专业应用型转型已是势在必行,而专业转型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环境工程专业作为传统工学专业,面临重大挑战与机遇,紧紧抓住国家高校转型的重大战略契机,使环境工程专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专业转型升级,向更高层次目标迈进... 目前,高校专业应用型转型已是势在必行,而专业转型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环境工程专业作为传统工学专业,面临重大挑战与机遇,紧紧抓住国家高校转型的重大战略契机,使环境工程专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专业转型升级,向更高层次目标迈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应用型 专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辽宁大学的环境地质工程课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郝喆 徐连满 《大学教育》 2022年第6期113-115,共3页
文章以辽宁大学的环境地质工程课程为例,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对疫情防控期的教学特点进行了剖析,对混合式教学的资源进行了梳理,对教学模式改革原则进行了阐述,据此确定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对策、课... 文章以辽宁大学的环境地质工程课程为例,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对疫情防控期的教学特点进行了剖析,对混合式教学的资源进行了梳理,对教学模式改革原则进行了阐述,据此确定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对策、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估要求,为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常态化 环境地质工程 线上教学 线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大学崇山校区噪声分析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梁雷 周贵宇 +2 位作者 姜新哲 肖盼盼 肖立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76-182,共7页
对辽宁大学崇山校区的校园环境噪声进行了实地监测,分析了辽宁大学崇山校区的校园的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辽宁大学崇山校区整体校园声环境一般,个别区域超出了国家标准值.并就如何改善校园环境噪声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 校园 噪声评价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大学崇山校区生态足迹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毛伟伟 田珍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67-174,共8页
随着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由于学生众多而变为资源能消大户的各大高校应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担起责任.运用生态足迹成分法调查计算了辽宁大学(崇山校区)2015年的生态足迹.通过对高校进行生态足... 随着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由于学生众多而变为资源能消大户的各大高校应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担起责任.运用生态足迹成分法调查计算了辽宁大学(崇山校区)2015年的生态足迹.通过对高校进行生态足迹计算,有助于定量分析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并对日后生态校园的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辽宁大学 成分法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5
作者 张营 王铁英 +4 位作者 于海波 徐连满 蔡双燕 刘承瓒 刘帅 《实验室科学》 2025年第1期49-53,58,共6页
“环境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强、实验操作要求高的课程,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视角重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体系,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创新性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围绕学生兴趣和社会热点环... “环境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强、实验操作要求高的课程,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视角重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体系,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创新性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围绕学生兴趣和社会热点环境问题创新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了教学实验—分散液液微萃取—液相色谱法检测水环境中扑草净残留。实验涵盖了多个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具有实践应用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坚持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个实验教学环节。旨在丰富环境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体系,推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仪器分析 实验教学 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地表沉陷及其环境影响:研究进展与防治对策
6
作者 王莹 《环境保护前沿》 2025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煤矿地表沉陷是矿区及周边地区遭遇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回顾了煤矿开采导致地表沉陷的成因、生态环境影响及监测与防治技术。采煤产生的采空区和上覆岩层的失稳,造成地表沉降,进而引发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并对土壤、地下水和生态系统... 煤矿地表沉陷是矿区及周边地区遭遇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回顾了煤矿开采导致地表沉陷的成因、生态环境影响及监测与防治技术。采煤产生的采空区和上覆岩层的失稳,造成地表沉降,进而引发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并对土壤、地下水和生态系统产生长期负面影响。沉陷引起的水文变化和土壤损害,往往导致农田破坏、植被退化和水资源流失。在监测技术方面,现代遥感技术与地面监测手段的结合显著提高了沉陷监测的精度与时效性,为矿区沉陷的预警和防治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防治策略包括强化沉陷预警系统、采用工程加固措施以及实施生态修复和土地恢复,以减少煤矿开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如何平衡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在开采持续性与生态修复之间的协调,推动煤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Surface subsidence induced by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is a major environmental issue in mining areas and their surrounding regi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auses of surface subsidence due to coal mining, it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as well as monitoring and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The creation of goafs and the instability of overlying strata resulting from coal extraction lead to surface subsidence, which can trigger geological hazards such as cracks and landslides, and cause long-term negative effects on soil, groundwater, and ecosystems. Hydrological changes and soil degradation caused by subsidence often result in the destruction of farmland, vegetation degradation, and water loss. In terms of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with ground-based monitoring methods h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precision and timeliness of subsidence monitoring, providing vital data support for early warning and mitigation of mining-induced subsidence. Mitigation strategies include strengthening early warning systems for subsidence, implementing engineering reinforcement measures, and carrying ou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and reclamation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coal mining.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balancing coal mining with ecological protection, especially in terms of coordinating mining sustainability with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地表沉陷 环境影响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营商环境发展水平测度及收敛性分析
7
作者 孙丛婷 蒋犇 祝志川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2-66,共15页
文章首先梳理了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三者的关系;其次建立了包含3个维度18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了辽宁省14个市的营商环境发展水平;最后,利用核密度估计、收敛性检验等方法对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文章首先梳理了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三者的关系;其次建立了包含3个维度18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了辽宁省14个市的营商环境发展水平;最后,利用核密度估计、收敛性检验等方法对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4个市的营商环境发展水平均不收敛,除了沈阳和大连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较高之外其他市营商环境发展水平均较低,主要是受政策、地理位置、人才和地区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优化营商环境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法治体系,其次要激发市场活力,最后要积极探索并融入国际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测度模型 核密度估计 收敛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唐凤德 蔡天革 +1 位作者 陈中林 惠秀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5-228,共4页
以辽宁省14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出2大类15项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采用脆弱度公式对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计算和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 脆弱性 生态环境 层次分析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辽宁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俭 胡成 +3 位作者 孙铁珩 侯伟 李培军 贾玉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11-1615,共5页
辽宁省现执行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存在着环境功能与实际情况的差别,对水功能区目标期望值过高,难以适应当前环境管理需要。在GIS技术支持下,对辽宁省地表水环境功能进行了调整、核定和重新划分。建议将辽宁省地表水主要水系共划分781... 辽宁省现执行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存在着环境功能与实际情况的差别,对水功能区目标期望值过高,难以适应当前环境管理需要。在GIS技术支持下,对辽宁省地表水环境功能进行了调整、核定和重新划分。建议将辽宁省地表水主要水系共划分781个水环境功能区,其中源头水域15个,自然保护区7个,饮用水源保护区204个,渔业用水区287个,景观娱乐用水区54个,工业用水区35个,农业用水区179个;采用基于组件的GIS开发技术,设计实现了辽宁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信息系统,从而为辽宁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信息管理、水资源保护及科学制定水环境管理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GIS 信息系统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俭 刘英华 +4 位作者 吴阳 张雪 马博健 胡悦 张朝星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81-88,共8页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产业活动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威胁和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农村环境...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产业活动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威胁和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与健康,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时、准确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为目的,结合辽宁省生态环境现状与特征,遵从科学合理性、系统完备性、可比可量性、动态发展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取了22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建立了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参照辽宁省生态省建设标准、国家生态省建设标准,确定了所选指标的标准值.进一步,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应用实际数据对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类药物水环境行为及水生生物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霞 王晨 +3 位作者 刘利 张新怡 魏健 宋永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1-691,共11页
磺胺类药物(SAs)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大部分SAs以母体分子或代谢产物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甚至饮用水中都能检测到低浓度的SAs。因SAs排放量大、环境假性持久性强等特点,其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针对SA... 磺胺类药物(SAs)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大部分SAs以母体分子或代谢产物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甚至饮用水中都能检测到低浓度的SAs。因SAs排放量大、环境假性持久性强等特点,其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针对SAs在水环境中的归趋问题,总结了SAs在水环境中吸附、迁移、转化、降解、生物富集等典型行为规律,进一步分析SAs对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水生微生物产生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SAs在水环境中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环境介质表面的吸附特性与规律,而对SAs依赖水动力条件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富集规律研究较少;SAs在环境介质表面的吸附主要以阳离子交换和分子结合的形式发生,吸附质表面的电荷密度是决定吸附量的重要因素;SAs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虽然浓度水平较低,但对水生生物造成的负面影响会产生潜在的生态风险,主要表现为干预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造成水生动物的特征性畸形,干扰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功能,最终会对整个水环境及其循环造成宏观的影响。未来应加强SAs在水环境中衰减过程的浓度和贡献率研究以及对水生生物毒性标准化测试,以期深入研究SAs生态毒理学、解决SAs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药物(SAs) 水环境行为 水生毒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综合性大学开展跨专业联合指导毕业论文可行性探究与实践
12
作者 刘彬 程泽华 +4 位作者 陈忠林 徐亮 吕晶 刘宇 王新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7期113-117,共5页
为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环境的优势,本文以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为切入点,对跨专业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实践。在调研学生个人兴趣、研究生的报考方向或其未来就业意向等信息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模式,帮助其联系相关专业... 为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环境的优势,本文以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为切入点,对跨专业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实践。在调研学生个人兴趣、研究生的报考方向或其未来就业意向等信息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模式,帮助其联系相关专业教师,确定毕业设计内容。按照上述思路,本文根据学生下一步研究生报考方向,选取医药企业长期存在的污水处理问题为毕业设计内容,介绍了制药工程专业与环境工程专业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及经验总结。探讨了在综合性大学开展跨专业联合指导毕业论文可行性,阐释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跨专业、跨学科协同创新的模式和优势,为构建新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提供素材、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专业 毕业论文 综合性大学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环境生态现状的科普调查研究——以辽宁省某村镇为例
13
作者 白洁 张国徽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2年第4期55-58,共4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生态状况以及被村民认知的程度对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辽宁省某村镇为对象,运用调查问卷、实地现场考察方法,就当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状展开调查,共回收112份有效调...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生态状况以及被村民认知的程度对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辽宁省某村镇为对象,运用调查问卷、实地现场考察方法,就当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状展开调查,共回收112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大多数村民对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认知力,并且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村民清楚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期望政府能够采取相应举措。了解了当地村民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环境”的认知程度,增强了农民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意识,并结合调查结果和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 调查问卷 环保意识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水稻种植过程碳中和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14
作者 包红旭 高玉瑧 +3 位作者 董先博 刘昊 曾圣作 苏东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1-662,共12页
为探讨水稻种植过程中碳收支变化趋势,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收集辽宁省2012?2021年数据,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研究辽宁省水稻种植过程碳中和情况。结果表明:种植过程中水稻CH4排放在碳排放组成中占比最大,2012... 为探讨水稻种植过程中碳收支变化趋势,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收集辽宁省2012?2021年数据,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研究辽宁省水稻种植过程碳中和情况。结果表明:种植过程中水稻CH4排放在碳排放组成中占比最大,2012年达最大值5.69 Mt CO_(2)-eq,占比为53.26%。辽宁省水稻种植过程单位面积碳排放的年变化曲线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状,单位产量碳排放、单位面积碳损失和单位产量碳损失虽有波浪状起伏,整体上随年份呈现减少趋势。辽宁省水稻种植碳中和水平推进过程具有较好的渐进性,2012?2021年碳损失随年份的推进整体逐渐减少,有较好的趋势实现水稻种植过程的绿色低碳。今后应当运用固碳和节能的低碳减排技术,推广先进的绿色低碳高产种植方式,助力农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水稻 碳排放 碳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环境领域有机磷农药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摇 张新伟 +2 位作者 谢晓琳 钱锋 宋永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7-1097,共11页
有机磷农药(OPPs)已逐渐取代有机氯农药成为广泛应用的农药之一,其大量使用对环境构成威胁,了解环境领域中OPPs的研究动态与趋势,可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和环境管理提供借鉴。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2022年中国知网(CNKI)核心数据... 有机磷农药(OPPs)已逐渐取代有机氯农药成为广泛应用的农药之一,其大量使用对环境构成威胁,了解环境领域中OPPs的研究动态与趋势,可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和环境管理提供借鉴。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2022年中国知网(CNKI)核心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收录的环境领域OPPs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系统梳理了该领域OPPs的研究现状,阐述了OPPs研究的发展态势及热点前沿,同时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结果表明:2000—2022年,国内外关于环境领域OPPs的研究论文共3427篇,近10年来发文量呈显著上升趋势;环境领域OPPs的研究介质主要是水体和土壤,且对水体中OPPs的环境行为和特性探究更为深入;OPPs的检测手段以气相色谱法为主,毒死蜱[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是OPPs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目标污染物之一,且其在环境中的检出率较高;国内外关于OPPs在环境中的研究脉络基本相似,前期研究(2000—2010年)主要集中在环境中OPPs的萃取方法,中期研究(2011—2018年)主要集中在环境中OPPs的危害及对其的环境影响评价,近年来(2019—2022年)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OPPs的残留、环境检测以及高效去除等领域。未来建议加强OPPs降解产物的鉴定和环境毒性研究、OPPs复合暴露研究及环境修复研究,同时开发新型纳米材料和绿色农药替代方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OPPs) 文献计量学 风险评估 环境检测 环境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大气环境脆弱性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傅莉媛 刘相正 +2 位作者 许海萍 刘丹 孙丛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0-68,共9页
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大气环境脆弱性进行科学评价,可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对大气污染精准防控提出政策建议。该文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处理2014-2019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短面板数据提取主成分并进行脆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大气环境脆弱性进行科学评价,可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对大气污染精准防控提出政策建议。该文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处理2014-2019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短面板数据提取主成分并进行脆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可将辽宁省地级市进行系统聚类分为5类;(2)2014-2019年辽宁省大气环境脆弱性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2017年重度脆弱区域面积最大达78.03%;(3)2014、2015、2016和2018年辽宁省大气环境脆弱性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4)2014-2019年各因子对脆弱性空间分异影响变化较大。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能够对面板类大气环境脆弱性指标数据进行评价分析,为了有效控制辽宁省大气环境脆弱性,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 大气环境脆弱性 时空分布 空间分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监测课程改革路径探索--基于问卷调查分析研究
17
作者 孙丛婷 祝志川 +2 位作者 王丽涛 臧淑艳 吕美横 《辽宁高职学报》 2024年第8期53-56,108,共5页
环境监测课程对大专院校环境专业人才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基于问卷的统计结果提出提升学生掌握并综合运用环境监测专业知识能力的课程教改路径:建设多元化课程考核形式,合理分配卷面、案例分析汇报、专题报告等考核方... 环境监测课程对大专院校环境专业人才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基于问卷的统计结果提出提升学生掌握并综合运用环境监测专业知识能力的课程教改路径:建设多元化课程考核形式,合理分配卷面、案例分析汇报、专题报告等考核方式的成绩占比,全面衡量学生学习成果;侧重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衔接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前沿技术,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意识;深挖思政元素并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课程 课堂教学 实验训练 教学拓展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低碳城市评价——以辽宁省为例
18
作者 王飞飞 徐露露 王伟光 《可持续发展》 2024年第1期144-151,共8页
低碳城市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价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可以尽快地找到低碳经济发展过程的问题。本文以辽宁省为例建立了综合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的低碳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TOPSIS法评估我国辽宁省的低... 低碳城市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价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可以尽快地找到低碳经济发展过程的问题。本文以辽宁省为例建立了综合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的低碳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TOPSIS法评估我国辽宁省的低碳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王玲确定的划分标准,辽宁省2013年属于低级阶段,说明2013年低碳转型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最差;2014年~2017年属于初级阶段,说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的解决;2018年~2021年属于中级阶段,说明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碳排放有所降低。整体来说,资源型城市正在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城市经济尚未完全摆脱资源约束、环境问题依然存在。总体来说,辽宁省在低碳转型的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如今辽宁省城市环境已经得到较大改善,工业整体结构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工业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但是,低碳转型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这就需要资源型城市积极探索有益于低碳发展的对策,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法 TOPSIS 低碳城市评价 辽宁省 低碳城市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融雪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0
19
作者 严霞 李法云 +3 位作者 刘桐武 张营 马溪平 王效举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09-2214,共6页
化学融雪剂用于清除道路积雪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及融雪效果良好等优点,在国内外的寒冷地区应用广泛。随着化学融雪剂施用量的逐年增加,其对生态环境危害已日益凸现。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国和其他国家有关化学融雪剂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 化学融雪剂用于清除道路积雪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及融雪效果良好等优点,在国内外的寒冷地区应用广泛。随着化学融雪剂施用量的逐年增加,其对生态环境危害已日益凸现。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国和其他国家有关化学融雪剂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化学融雪剂对土壤环境、地表水、地下水、植物和动物等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建议,以期为化学融雪剂对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防治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融雪剂 生态环境 土壤 水环境 动物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污染物的源解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5
20
作者 胡成 王彤 +3 位作者 苏丹 唐大元 刘兰岚 张利红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1期57-62,69,共7页
介绍了水环境污染物源解析的方法,重点对化学质量平衡法、多元方法、混合方法和其他一些常用研究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水环境源解析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由于缺乏污染源完整成分谱、历史数据不完整、仪器设备以及研究方... 介绍了水环境污染物源解析的方法,重点对化学质量平衡法、多元方法、混合方法和其他一些常用研究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水环境源解析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由于缺乏污染源完整成分谱、历史数据不完整、仪器设备以及研究方法的缺点,影响了水环境源解析的研究深度。展望我国对水环境源解析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法 多元统计法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