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食物不耐受法的中医药膳对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晓军 李玉锋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5期1881-1883,共3页
已有研究表明食物不耐受是引起或诱发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原因之一,有33%~66%的肠炎病患者可能伴随有食物不耐受[1]。鉴于此,国内外专家就UC患者的饮食治疗和管理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讨论,尤其是基于食物不耐受(FI)检测的饮食... 已有研究表明食物不耐受是引起或诱发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原因之一,有33%~66%的肠炎病患者可能伴随有食物不耐受[1]。鉴于此,国内外专家就UC患者的饮食治疗和管理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讨论,尤其是基于食物不耐受(FI)检测的饮食治疗和管理方法更是成为了中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中医在治疗UC过程中具备其独特的优势,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中医药膳 溃疡性结肠炎 肠炎病 管理方法 营养不良率 肠黏膜炎症 血清白蛋白 柳氮磺胺吡啶 诊断治疗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概况 被引量:8
2
作者 祖智博 王垂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80-181,共2页
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大肠,与脾肺肝肾关系密切,发病基本因素有气滞、湿热、血瘀、痰浊,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辨证分型治疗有大肠湿热、脾胃气虚、脾肾阳虚、肝郁脾虚、阴血亏虚等,灌肠是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药物直达病所,避免胃... 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大肠,与脾肺肝肾关系密切,发病基本因素有气滞、湿热、血瘀、痰浊,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辨证分型治疗有大肠湿热、脾胃气虚、脾肾阳虚、肝郁脾虚、阴血亏虚等,灌肠是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药物直达病所,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作用,减少肝脏首过效应,使局部药物浓度达到最大化,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常用灌肠疗法有单纯中药灌肠、中药内服结合灌肠、中西药结合灌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病因病机 大肠湿热 脾胃气虚 脾肾阳虚 肝郁脾虚 阴血亏虚 辨证分型 灌肠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配合中医治疗对脾胃病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滕菲 姜一欣 叶胜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683-1687,共5页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配合中医治疗对脾胃病失眠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脾胃病失眠症患者100例,随机法分组。对照组(n=50)患者采用中医治疗,联合组(n=50)患者应用认知行为疗法(...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配合中医治疗对脾胃病失眠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脾胃病失眠症患者100例,随机法分组。对照组(n=50)患者采用中医治疗,联合组(n=50)患者应用认知行为疗法(CBT)配合中医治疗。8周后,运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记录所有脾胃病失眠患者临床躯体症状改善情况。结论:联合组治疗后临床躯体症状明显改善,且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χ~2=4.891,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SAS及SDS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t=-7.796,-5.395;P<0.01);联合组治疗后PSQI各因子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较对照组显著低(t=-6.932,-8.123,-11.515,-7.032,-7.291,-7.147,-9.373,-19.121;P<0.01)。结论:CBT疗法配合中医疗法可改善脾胃病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中医 脾胃病 失眠症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伴发抑郁焦虑患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学规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晓军 李玉锋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8期2200-2202,共3页
消化性溃疡一般是发病在十二指肠和胃部中的慢性溃疡,包含十二指肠的溃疡和胃部的溃疡。深达黏膜下的十二指肠的黏膜和胃部的黏膜受到多种因素的损坏,此病是社会中的多发病且呈现出世界性的分布。当前我国关于消化性溃疡伴随焦虑、抑郁... 消化性溃疡一般是发病在十二指肠和胃部中的慢性溃疡,包含十二指肠的溃疡和胃部的溃疡。深达黏膜下的十二指肠的黏膜和胃部的黏膜受到多种因素的损坏,此病是社会中的多发病且呈现出世界性的分布。当前我国关于消化性溃疡伴随焦虑、抑郁的研究一般是实验性的研究和患者的心理评估,没有对此有全面的、系统的关联因素和中医证候之间规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中医证候学 焦虑患者 慢性溃疡 中医证型 病程分布 心理评估 感受外邪 中医分型 虚寒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病2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鲁卿 张声生 +6 位作者 汪红兵 沈洪 王垂杰 黄穗平 魏玮 刘永 吴兵 《北京中医药》 2013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观察胃病2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气滞证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160例脾虚气滞证FD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胃病2号和安慰剂治疗,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治... 目的观察胃病2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气滞证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160例脾虚气滞证FD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胃病2号和安慰剂治疗,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8.7%),优于对照组(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6.57±6.71)分,对照组(11.63±7.0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随访中医证候积分(6.31±6.06)分,对照组(11.35±7.6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病2号能够改善FD患者中医证候,且疗效优于安慰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气滞证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与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贾越博 刘林 +1 位作者 白光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121-2126,2134,共7页
目的:总结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分析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住院治疗患者数据,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药物... 目的:总结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分析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住院治疗患者数据,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绘制进行复杂网络药物分析图,归纳总结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药、常用药对、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纳入的204例患者中,中医证型中证频数最多的为肝胃不和证,且与肝、脾、肺、胃、肾、心密切相关。在肝胃不和证型的用药规律分析中,治疗药物多以甘、苦味为主。温药、寒药在治疗上使用频次相当,无明显偏向性。治疗的核心处方包括18味中药。结论:肝胃不和证型是胃食管反流病中分布最多的证型,核心处方主要由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变化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证型分布 肝胃不和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数据挖掘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管理程序的构建及其对脾胃疾病患者信息记录质量及随访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高雪 李岩 +1 位作者 汪楠 姜琪馨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6期155-159,共5页
目的:构建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管理程序,探究其对脾胃疾病患者信息记录质量及随访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客户机与服务器(C/S)结构,划分系统层次,按照随访需求设置患者资料管理、预约治疗、随访管理、统计分析和系统管理的五大功能模块,通... 目的:构建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管理程序,探究其对脾胃疾病患者信息记录质量及随访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客户机与服务器(C/S)结构,划分系统层次,按照随访需求设置患者资料管理、预约治疗、随访管理、统计分析和系统管理的五大功能模块,通过图形界面与用户交流。选取医院收治的72例脾胃疾病患者随访临床资料,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管理,观察组应用构建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管理程序随访管理。采用医院自制的随访质量满意度评价量表对比两组患者对随访工作的满意度、随访3年失访率,以及随访人员对患者随访信息记录质量和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随访1年、2年和3年的失访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4,x^2=8.245,x^2=10.967;P<0.05);观察组随访人员对患者的信息记录不准确、记录不规范、记录不完整和记录不及时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97,x^2=5.785,x^2=8.224,x^2=9.887;P<0.05);观察组患者对用药解释、语言态度、政策解释、报销流程介绍、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7,t=7.254,t=6.358,t=8.324,t=7.442,t=6.889;P<0.05);观察组随访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优秀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687,P<0.05)。结论: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管理程序的构建可提高脾胃疾病患者信息记录质量,降低失访率,提高患者对随访管理的满意度,提升随访人员掌握患者病情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管理程序 脾胃疾病 信息记录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胃论》浅析胃食管反流病 被引量:3
8
作者 任鹤 王垂杰 《江西中医药》 2017年第7期7-9,共3页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代表作,在治疗脾胃疾病方面,开创"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法。胃食管反流病病位虽在食管,但与脾胃关联密切。本文以《脾胃论》为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浅析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原则。
关键词 脾胃论 胃食管反流病 发病机制 治疗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开苦降辨治脾胃病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庆斌 吕冠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5期40-42,共3页
辛开苦降之法针对脾胃辛苦相反,升降相成,燥润相济的特点,在脾胃疾病中应用广泛,如反流性食管炎、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以辛开苦降为大法,针对病因病机,投以和胃降气、调畅气机,平衡阴阳... 辛开苦降之法针对脾胃辛苦相反,升降相成,燥润相济的特点,在脾胃疾病中应用广泛,如反流性食管炎、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以辛开苦降为大法,针对病因病机,投以和胃降气、调畅气机,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补益脾胃、纳运同助,调摄气机、助纳健运,疏肝健脾,助司运化,攻补兼施等,灵活加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开苦降 辛苦相反 升降相成 燥润相济 反流性食管炎 胃炎 胃下垂 功能性消化不良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焦膜系理论”治疗脾胃病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佳琪 白光 宋研博 《河北中医》 2023年第3期493-496,共4页
中焦膜系属于三焦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中间位置,起着宣上导下、维持平衡的枢纽作用。脾胃疾病的发生与中焦膜系的状态密切相关,当邪气怫郁、内外因叠加,会导致膜系功能紊乱,出现中焦膜系的拘挛、纵缓、破损、瘀阻、津气不利,进而导... 中焦膜系属于三焦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中间位置,起着宣上导下、维持平衡的枢纽作用。脾胃疾病的发生与中焦膜系的状态密切相关,当邪气怫郁、内外因叠加,会导致膜系功能紊乱,出现中焦膜系的拘挛、纵缓、破损、瘀阻、津气不利,进而导致中焦脾胃通降失常、润燥纳运失司等病理状态。因此,对中焦膜系的疏通、补养、固护,能纠正膜系状态,使中焦脾胃健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焦膜系 脾胃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及疗效评价现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尼尼 姜巍 王垂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80-482,共3页
随着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的逐年上升[1],这一疾病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因FD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而西医至今无特效药物,所以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的独特优势不断显现出来,现阶段对FD的中医药... 随着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的逐年上升[1],这一疾病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因FD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而西医至今无特效药物,所以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的独特优势不断显现出来,现阶段对FD的中医药研究也成为了热点。但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完备中医药的临床研究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并未形成,笔者整理了近年来有关FD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方法,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李玉奇“清热消疳,健脾助运”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证运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姜巍 王垂杰 王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08-2309,共2页
小儿厌食症,李玉奇教授将其归为"小儿疳积"病,认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是由于饮食或情志伤脾,造成脾胃运化失司,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受损,食积不化,久则蕴湿生热,阻滞气机所致气血生成障碍终至厌食及发育迟缓,治疗不单以健脾和胃为法... 小儿厌食症,李玉奇教授将其归为"小儿疳积"病,认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是由于饮食或情志伤脾,造成脾胃运化失司,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受损,食积不化,久则蕴湿生热,阻滞气机所致气血生成障碍终至厌食及发育迟缓,治疗不单以健脾和胃为法,更注重清热凉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名医经验 李玉奇 除疳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和胃降逆汤对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患者食管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及环氧合酶-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马乾章 刘鹏 白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496-2499,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降逆汤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胃不和证患者食管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GERD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降逆汤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胃不和证患者食管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GERD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2组均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观察2组基线期和治疗后12周(治疗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症状积分及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基线期,2组RDQ症状积分、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RDQ症状积分、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RDQ症状积分与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正相关(P <0. 05),对照组RDQ症状积分与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 0. 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温阳活血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而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降逆汤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辨证 蛋白酶激活受体-2 环氧合酶-2 肝胃不和证 蛋白表达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汤加味联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热毒炽盛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4
作者 马乾章 李云 丁原全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918-922,共5页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加味联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热毒炽盛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84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片口服,治疗组给予白头翁汤加味配...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加味联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热毒炽盛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84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片口服,治疗组给予白头翁汤加味配合美沙拉嗪缓释片口服治疗。治疗周期为30 d,随访患者3个月。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免疫功能改善、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BDQ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提高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CD4+/CD8+比值与NK+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白头翁汤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热毒炽盛型UC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调控U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药物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美沙拉嗪缓释片 热毒炽盛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功能 血清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气通便方治疗功能性便秘(肠道气滞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玉锋 姜巍 +2 位作者 刘阳 张鑫 王垂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0期1900-1904,共5页
目的探讨理气通便方治疗功能性便秘(肠道气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60例患者为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理气... 目的探讨理气通便方治疗功能性便秘(肠道气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60例患者为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理气通便方,安慰剂组采用理气通便方模拟剂治疗,冲服,2次/d。治疗7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变化、粪便性状、排便时间和排便困难分级变化情况和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和有效率;服药24 h内第1次排便情况和安全性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1周排便次数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1周排便次数明显高于安慰剂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后,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粪便性状等级变化情况单项主症总有效率分别为90.0%、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排便困难等级变化情况单项主症总有效率分别为90.0%、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排便时间等级变化情况单项主症总有效率分别为86.7%、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3.3%、73.3%、90.0%,安慰剂组基本痊愈率、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7%、26.7%、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第1次排便时间≤24 h的受试者比例为80%(24/30),安慰剂组第1次排便时间≤24 h的受试者比例为46.7%(1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发生腹泻1例,安慰剂组无其他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结论理气通便方治疗功能性便秘(肠道气滞证)疗效方面能够增加患者的排便次数,改善患者粪便性状,减少排便时间,降低排便困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通便方 功能性便秘 肠道气滞证 双盲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粒灸结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春日 荆秦 +1 位作者 刘林 谷忠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359-2363,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麦粒灸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的疗效.方法:将70例CFC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麦粒灸与针刺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排便方... 目的:比较分析麦粒灸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的疗效.方法:将70例CFC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麦粒灸与针刺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排便方式、便秘临床评分以及总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1.43%(2=6.34,P<0.05).治疗后观察组能自主排便患者比例多于对照组(74.29%vs 45.71%,P<0.05),依赖泻药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20.0%vs 45.71%,P<0.05).便秘临床评分方面,观察组排便费力程度、排便时间、腹痛、排气不畅、排便不尽感、肛门梗阻感、依赖泻剂等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CFC,疗效优于单纯针刺,能显著改善CFC患者各项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粒灸 针刺 慢性功能性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结康丸联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成慧 吕冠华 +5 位作者 孙希良 曹玺 王丽丹 贾金玲 都嵬 张晓菲 《河北中医》 2019年第1期26-30,35,共6页
目的观察溃结康丸联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脾虚湿蕴型C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 目的观察溃结康丸联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脾虚湿蕴型C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西药美沙拉嗪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溃结康丸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后统计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中IL-8、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舌红边有齿痕、食少纳差、肢体困倦、黏液脓血便、脘腹胀满、腹泻便溏评分均降低(P<0. 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P <0. 05),且观察组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血清中IL-8、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 <0. 05),且观察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溃结康丸联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脾虚湿蕴型CUC疗效确切,并可改善生活质量,促进中医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痰瘀理论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爽 王垂杰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243-244,共2页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机制和统一的治疗方案,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中医药对胰腺炎相关治疗的有效性已经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为探索该病的发病根源和发病机理,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中医理论...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机制和统一的治疗方案,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中医药对胰腺炎相关治疗的有效性已经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为探索该病的发病根源和发病机理,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分析认为"痰浊内盛"为本病发病的根本,"由痰致瘀""痰瘀互结"是基本病机,临床以痰瘀为论治根本,顾护始终,结合辨证施治,更加全面有效。从痰瘀理论认识和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泄浊法治疗危重病病人胃肠功能障碍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雪松 李长辉 +3 位作者 袁硕 齐文诚 郭倩 白光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328-1331,共4页
目的观察通腑泄浊法治疗危重病病人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120例病人,按住院的先后顺序,按照事先由随机数确定的随机分组方法,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 目的观察通腑泄浊法治疗危重病病人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120例病人,按住院的先后顺序,按照事先由随机数确定的随机分组方法,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加用通腑泄浊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有效率、死亡率、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52/60),对照组为71.67%(43/60),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而观察组死亡率为18.33%(11/60),对照组为35.00%(21/60),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23.08±7.64),治疗后为(11.79±4.13),对照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22.15±8.36),治疗后为(14.76±4.81),两组APACHEⅡ评分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102.87±37.06),治疗后(41.79±14.07),对照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105.64±38.35),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72.86±13.74),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应用通腑泄浊法治疗危重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医疗 胃肠疾病 植物药疗法 通腑泄浊法 胃肠功能障碍 APACHEⅡ评分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胃反流康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大鼠血清及胃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含量及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汪楠 李岩 《河北中医》 2020年第12期1855-1859,1865,共6页
目的观察和胃反流康对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模型大鼠血清及胃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及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和胃反流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 目的观察和胃反流康对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模型大鼠血清及胃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及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和胃反流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配制反流液灌胃建立BRG模型,每日1次,连续5周。各给药组自造模第2周开始至造模结束,每日造模结束6 h后灌胃给药,每日1次。和胃反流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和胃反流康54.6、27.3、13.7 g生药/kg灌胃;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2.78 mg/kg灌胃;空白组、模型组予等容积蒸馏水灌胃。比较各组大鼠血清及胃黏膜组织IL-6、IL-8的含量及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L-8含量均高于空白组(P<0.05);和胃反流康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血清IL-6、IL-8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和胃反流康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6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和胃反流康低剂量组大鼠血清IL-6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和胃反流康中剂量组大鼠血清IL-6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胃反流康低剂量组大鼠血清IL-8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和胃反流康高、中剂量组与对照组大鼠血清IL-8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IL-6、IL-8 AOD均高于空白组(P<0.05);和胃反流康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胃黏膜组织IL-6 AOD均低于模型组(P<0.05);和胃反流康高、中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胃黏膜组织IL-8 AOD均低于模型组(P<0.05);和胃反流康高、中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胃黏膜组织IL-6、IL-8 AOD均低于和胃反流康低剂量组(P<0.05);和胃反流康高、中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胃黏膜组织IL-6、IL-8 AOD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反流康可显著降低BRG模型大鼠血清及胃黏膜组织IL-6、IL-8含量及表达水平,减轻反流液对胃黏膜的炎性损害,从而更好地起到保护胃黏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返流 胃炎 中医疗法 实验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