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血型血清学培训与研究,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印则 兰炯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3,共1页
关键词 血清学 血型 血型鉴定 基因检测 输血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患者血浆中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致输血无效及对供者红细胞亲和力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延连 杨燕 +8 位作者 吴明磊 方泰石 苏宇清 吴亚飞 彭龙 吴凡 梁爽 刘嘉婧 徐筠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目的分析临床患者血浆中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对供者红细胞的亲和力,探究药源性溶血性贫血及输血无效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4月期间临床送检的4例有β-内酰胺类药物用药史的临床患者,检测ABO与Rh血型,直接抗球蛋白... 目的分析临床患者血浆中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对供者红细胞的亲和力,探究药源性溶血性贫血及输血无效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4月期间临床送检的4例有β-内酰胺类药物用药史的临床患者,检测ABO与Rh血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不规则抗体鉴定(identification of irregular antibodies,IAT)与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及效价,对DAT阳性的患者红细胞进行酸放散并检测放散液中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选择ABO和Rh同型的供者红细胞与患者血浆在37℃无菌条件下体外致敏,监测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在0,24,48和72 h与供者红细胞的亲和力,并观察加入补体后的溶血程度。结果4例患者血浆中均存在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停药前输血无效,停药后输血效果良好。患者1:A型,RhCCDee,DAT阳性(3+W),IAT阴性,血浆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效价:1∶64)、阿莫西林药物抗体(效价:1∶16),放散液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患者2:A型,RhCcDee,DAT阳性(4+W),IAT阴性,血浆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效价:1∶128),放散液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患者3:A型,RhCcDee,DAT阳性(4+),IAT阳性,鉴定为抗E抗体,血浆中存在阿莫西林药物抗体(效价:1∶16)、亚胺培南药物抗体(效价:1∶64)、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效价:1∶128),放散液中存在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患者4:A型,RhCCDee,DAT阳性(1+),IAT阳性,鉴定为抗-E.c抗体,血浆中存在阿莫西林药物抗体(效价:1∶32),放散液中未检测到药物抗体。4例患者血浆与供者红细胞体外致敏24 h后DAT均为阳性,48和72 h内逐渐增强,加入补体后均可引起红细胞溶解。结论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和亚胺培南三种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可迅速结合到供者红细胞表面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强,有补体存在的条件下可在24~72 h内破坏供者红细胞引起溶血,导致输血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药物 药物抗体 抗体亲和力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动物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章金刚 卜凤荣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1年第1期51-54,共4页
转基因动物技术是在动物整体水平研究和表达目的基因的生物技术 ,其基本特点是 :分子及细胞水平操作 ,组织及整体水平表达 ,是常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拓展和延伸 ,也是现代生物高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之一。本文简述了转基因动物在... 转基因动物技术是在动物整体水平研究和表达目的基因的生物技术 ,其基本特点是 :分子及细胞水平操作 ,组织及整体水平表达 ,是常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拓展和延伸 ,也是现代生物高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之一。本文简述了转基因动物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包括利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制备人血浆蛋白和人血红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动物 血液制品 疾病模型 输血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代测序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及等位基因丢失防范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素青 全湛柔 +4 位作者 钟艳平 陈浩 何柳媚 邹红岩 邓志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3-609,共7页
目的:研究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深圳地区随机健康无关汉族人群HLA-DRB1、DQB1、DQA1、DRB3、DRB4、DRB5、DPA1、DP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精确性,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丢失的原因及室内关键质控体系建立策略。方法:采用Mi Seq DxTM NGS平台... 目的:研究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深圳地区随机健康无关汉族人群HLA-DRB1、DQB1、DQA1、DRB3、DRB4、DRB5、DPA1、DP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精确性,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丢失的原因及室内关键质控体系建立策略。方法:采用Mi Seq DxTM NGS平台对1012例样本完成HLA-II类等位基因分型。对质控体系软件提示的疑难样本和HLA-DRB1纯合子样本采用PCR-SSOP法或PCR-SBT法进行确认。结果:检出HLA-DRB1、DRB3、DRB4、DRB5、DQA1、DQB1、DPA1、DPB1等位基因分别有45、7、5、7、17、21、10、27种。常见等位基因(频率>10%)有HLA-DRB1*09:01(17.09%)、15:01(10.72%);DRB3*02:02(25.99%)、03:01(10.18%);DRB4*01:03(36.46%);DRB5*01:01(15.42%);DQA1*01:02(20.01%)、03:02(17.19%);DQB1*03:01(19.47%)、03:03(17.98%)、05:02(11.66%)、06:01(10.67%);DPA1*02:02(54.45%)、01:03(31.18%);DPB1*05:01(39.13%)、02:01(16.90%)。HLA-DRB1和DQB1位点基因频率与中国常见及确认的HLA等位基因表(CWD2.4)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8,P>0.05)。对NGS检出的94例HLA-DRB1纯合子样本采用PCR-SSOP法进行复检,检出HLA-DRB1位点漏检等位基因1例,通过SBT法确认为漏检DRB1*04:03等位基因,为此建立了本实验室室内质控体系。检出新等位基因2例,获WHO HLA系统因素命名委员会命名。结论:基于NGS-HLA分型方案的HLA分型结果,模棱两可结果比率更低。HLA-II类等位基因在深圳地区无关健康供者汉族人群中存在遗传多态性。在临床组织相容性试验中独立使用NGS方法存在局限性,需要内部质量控制策略来防范偶发的等位基因丢失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频率 二代测序 等位基因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提升IPTR患者血小板输注后CCI值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对应抗原方法及HLAMatchmaker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素青 徐筠娉 +4 位作者 罗畅如 李大成 彭龙 刘通 邹琼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49,共8页
目的: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MFI阈值对应抗原方法,联合应用HLAMatchmaker表位计算法,选择供患者表位最小错配评分值,评估两种方法为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mmune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IPTR)患者选择HLA相容性血小板供者,... 目的: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MFI阈值对应抗原方法,联合应用HLAMatchmaker表位计算法,选择供患者表位最小错配评分值,评估两种方法为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mmune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IPTR)患者选择HLA相容性血小板供者,在提升血小板输注后校正增加值(CCI)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PRCA法完成51例IPTR患者的7807次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判断其免疫反应阴/阳性结果。采用Luminex单抗原流式微珠法检测患者的HLA-I类抗体,获得不同特异性抗体对应HLA-I类抗原MFI值,并将其分组及分级,强阳性组(MFI>4000,1级)、中阳性组(1000中阳性组>弱阳性组)。强阳性和中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弱阳性位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设置强阳性组为相应特异性HLA位点对应抗原1级规避阈值,中阳性组为2级规避阈值,弱阳性组为3级规避阈值,在供者血小板紧缺情况下,可以不需要规避弱阳性组。规避1和2级HLA-I类抗体对应供者抗原及选择HLAMatchmaker表位错配评分数≤7血小板供者策略,24 h内CCI值均>4.5×109/L,均可获得临床血小板输注有效。结论:在为IPTR患者选择HLA-I类相容性供者时,分级规避HLA-I类抗体对应供者抗原,综合选择供受者HLAMatchmaker表位错配评分数≤7,经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确认为阴性结果的供者选择策略,对提升IPTR患者血小板计数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体 表位 HLAMATCHMAK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献血者血浆可溶性糖蛋白A(GPA)在抗-M与抗-“Mia”抗体阳性及阴性中表达差异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延连 邬林枫 +4 位作者 唐雄驰 苏宇清 吴凡 梁爽 孙丽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健康献血者血浆中可溶性糖蛋白A(glycoprotein A,GPA)表达量与抗-M及抗-“Mia”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9日~2023年2月15日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不规则抗体阴性的NN型(Ⅰ组,n=118)与MM型(Ⅱ组,n=51),抗-M抗体阳性的NN型(Ⅲ... 目的分析健康献血者血浆中可溶性糖蛋白A(glycoprotein A,GPA)表达量与抗-M及抗-“Mia”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9日~2023年2月15日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不规则抗体阴性的NN型(Ⅰ组,n=118)与MM型(Ⅱ组,n=51),抗-M抗体阳性的NN型(Ⅲ组,n=145)与抗-“Mia”抗体阳性的随机型(Ⅳ组,n=87),分别检测4组人不同个体血浆中GPA的含量,t检验分析GP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血浆中GPA平均含量分别为:9.941±0.252,10.97±0.256,5.139±0.129和4.28±0.139ng/ml。Ⅰ组与Ⅱ组的GPA平均含量较高,Ⅲ组与Ⅳ组的GPA平均含量较低,显示GPA平均含量在不规则抗体阴性(Ⅰ组与Ⅱ组)的血浆中较高,在抗-M与抗-“Mia”抗体阳性(Ⅲ与Ⅳ组)的血浆中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含有抗-M与抗-“Mia”抗体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中GPA含量明显低于抗体阴性的群体。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血浆中GPA是否有中和抗-M与抗-“Mia”抗体的能力,提高疾病诊断与安全输血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A MN血型 抗-M抗体 抗-“Mia”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及其产业化前景 被引量:1
7
作者 裴雪涛 《生物产业技术》 2009年第3期14-16,共3页
再生医学是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等众多学科交融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新兴技术领域涵盖了干细胞与克隆技术、体细胞重编程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组织器官代用品、异种器官移植等多项现代生物技术,其研究与应用将给... 再生医学是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等众多学科交融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新兴技术领域涵盖了干细胞与克隆技术、体细胞重编程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组织器官代用品、异种器官移植等多项现代生物技术,其研究与应用将给因疾病、创伤、衰老或遗传因素所造成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的修复及再生治疗带来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医学 干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B(A)血型的鉴定及临床安全输血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丽春 章旭 李剑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9-692,共4页
目的鉴定2例B(A)血型及临床安全输血的研究。方法对2例血型进行血型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验证。结果结合ABO基因直接和克隆测序相互验证,排除碱基假突变,与B101等位基因序列相比,均为nt640A>G,其余碱基序列完全一致,但2者各有... 目的鉴定2例B(A)血型及临床安全输血的研究。方法对2例血型进行血型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验证。结果结合ABO基因直接和克隆测序相互验证,排除碱基假突变,与B101等位基因序列相比,均为nt640A>G,其余碱基序列完全一致,但2者各有l条单倍型序列是正常的O01等位基因(nt261G缺失),符合B(A)04/O01的基因型。但是二者血型血清学结果略有区别。结论 B(A)血型是1种非常罕见的ABO亚型,鉴于B(A)亚型的特殊性,在临床定型和配血中,需要血站血型室工作者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对B(A)血型进行家系调查,动员家属,同型互助输血,另外在国内建立罕见亚型档案库,对于有条件的罕见亚型者还可考虑自体冷藏及红细胞冰冻长期保存贮血,更有必要努力的方向是通过新一代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更深入研究血型的基因多态性。从而建立适合我国人群特征的B(A)血型的安全输血策略,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血型鉴定 基因 直接测序 克隆测序 临床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滤器中的NK及T细胞回收数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然 孙丽艳 +1 位作者 陈婷婷 曾劲峰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4期451-456,共6页
目的为了探索白细胞滤器中NK及T细胞回收数量及其相关因素,本项目将分析来源于白细胞滤器及全血的NK细胞及T细胞的数量,并进一步分析白细胞滤器来源的与全血来源的细胞数量是否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相关。方法2023年7月—2024年6月于深圳... 目的为了探索白细胞滤器中NK及T细胞回收数量及其相关因素,本项目将分析来源于白细胞滤器及全血的NK细胞及T细胞的数量,并进一步分析白细胞滤器来源的与全血来源的细胞数量是否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相关。方法2023年7月—2024年6月于深圳市血液中心共收集51名重复献血者的全血样本及白细胞滤器(400 mL)。通过PBS缓冲液冲洗白细胞滤器得到白细胞,通过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来源全血及白细胞滤器来源的细胞进行计数,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组来源的CD3-CD56+NK、CD3+CD4+T、CD3+CD8+T细胞的比例,GraphPad Prism 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在一定量的冲洗液范围内,白细胞滤器来源的总淋巴细胞数量随着冲洗液体积的增多而增多,但细胞密度随着冲洗液的增多而降低。且白细胞滤器中的总淋巴细胞数量在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献血者中并未体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数量与细胞比例的结果通过计算可知,来源于白细胞滤器的CD3-CD56+NK细胞数量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P<0.05),而在性别分组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来源全血的男性CD3-CD56+NK细胞数量要明显高于女性(P>0.05)。无论是来源白细胞滤器还是全血的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数量在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组中都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量的冲洗液范围内,来源白细胞滤器的总淋巴细胞数量与冲洗液的体积相关,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的数量与献血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而CD3-CD56+NK细胞数量与献血者年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滤器 NK细胞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免疫遗传学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
10
作者 莫秋红 申卫东 周燕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95-97,104,共4页
随着输血技术及相关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输血医学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学科在现代医学中备受关注并得到了重新认识。基因革命时代的到来,使得输血医学中的配血方式在慢慢发生改变。本文就以DNA检测技术为基础的... 随着输血技术及相关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输血医学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学科在现代医学中备受关注并得到了重新认识。基因革命时代的到来,使得输血医学中的配血方式在慢慢发生改变。本文就以DNA检测技术为基础的分子免疫遗传学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基因检测 凝集法 输血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血液学进展和在现代输血医学及血液学中的应用研讨会通知
11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7-1207,共1页
各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医院输血科及血库: 本次会议被列入2016年度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输血检测技术专题研讨班”【项目编号:2016-12-07-280(国)】;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免疫血液学进展和在现代输血医学... 各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医院输血科及血库: 本次会议被列入2016年度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输血检测技术专题研讨班”【项目编号:2016-12-07-280(国)】;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免疫血液学进展和在现代输血医学及血液学中的应用学习班”【项目编号:2016-03-10-823(广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 编辑工作 研讨会通知 免疫血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缺乏型过敏性输血反应及防治策略
12
作者 莫秋红 刘学军 +1 位作者 刘艺 李贤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05-709,共5页
IgA缺乏型过敏性输血反应(allergic transfusion reactions,ATRs)常发生于产生抗-IgA的IgA缺乏症患者,当这些患者输注含有IgA的血液产品时,可导致过敏性输血反应,严重者可致死。我们对IgA缺乏症(immunoglobulin A deficiency,IgAD)的临... IgA缺乏型过敏性输血反应(allergic transfusion reactions,ATRs)常发生于产生抗-IgA的IgA缺乏症患者,当这些患者输注含有IgA的血液产品时,可导致过敏性输血反应,严重者可致死。我们对IgA缺乏症(immunoglobulin A deficiency,IgAD)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以及IgA缺乏导致的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测和防治策略进行综述,从而提高医务工作者对IgA缺乏型过敏性输血反应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缺乏症 过敏性输血反应 抗-IgA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地区RhD阴性献血者招募管理研究
13
作者 伍影 钟周琳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3期9-12,共4页
目的调查南宁地区RhD阴性献血者招募管理现状,提出完善建议。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血站无偿献血的224名RhD阴性献血者进行信息统计,研究RhD阴性献血者对血站现行招募策略的接受程度、3年内重复献血的情况以及首次献血后未继... 目的调查南宁地区RhD阴性献血者招募管理现状,提出完善建议。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血站无偿献血的224名RhD阴性献血者进行信息统计,研究RhD阴性献血者对血站现行招募策略的接受程度、3年内重复献血的情况以及首次献血后未继续献血的原因。结果①RhD阴性献血者的年龄集中在26~46岁,以企事业单位员工、现役或退役军人、学生为主。②在血站现行招募措施中,RhD阴性献血者对“血站开放日参观活动”“《南宁市献血条例》对稀有血型献血者的关爱政策”的认可率较高。③224名RhD阴性献血者中,3年内再次献血的有176名,再次献血率为78.57%。从客观数据来看,年龄、职业、学历均为影响RhD阴性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因素。48名未再次献血的RhD阴性献血者认为工作家庭因素、周围人劝阻、年龄因素是影响自己再次献血的主要因素。结论针对南宁市RhD阴性献血者,政府与血液中心应拓展工作策略,采取切实有效的宣传招募措施及优惠政策,提升其无偿献血的主动性,以确保RhD阴性血液的充足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血 中心血站 献血者 招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真实RhD阴性个体和RhD^(el)型RHD基因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邵超鹏 苏宇清 +3 位作者 吴国光 喻琼 金扬 梁延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1-504,共4页
为观察中国人群真实 Rh D阴性个体和 Rh Del型 RHD基因存在情况 ,采用常规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试验筛选 Rh D阴性捐血者 ,通过吸收放散试验确定其中 Rh Del和真实 Rh D阴性 ,并采用 PCR技术检测 RHD基因第 4内含子 ,对吸收放散试验结果... 为观察中国人群真实 Rh D阴性个体和 Rh Del型 RHD基因存在情况 ,采用常规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试验筛选 Rh D阴性捐血者 ,通过吸收放散试验确定其中 Rh Del和真实 Rh D阴性 ,并采用 PCR技术检测 RHD基因第 4内含子 ,对吸收放散试验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不符的样本进一步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PCR- SSP)技术测定 RHD基因第3、 4、 5、 6、 7、 9和 10外显子 ,观察基因变异。筛选获得 10 4名 Rh D阴性捐血者 ,吸收放散试验鉴定 2 5名 (2 4 .0 % )为 Rh Del型 ,79名 (76 .0 % )为真实 Rh D阴性 ;2 5例 Rh Del全部检测到 D基因 exon4 - intro4 - exon5区域 ,79名真实 Rh D阴性个体中有 5名 (6 .3% )个体 (2名 CCdee,2名 ccd Ee,1名 Ccdee)检测到 D基因第 4内含子 ;PCR- SSP结果显示5名个体中 ,4名存在全部被检测的 D基因区域 ,1名个体 (ccd Ee)第 5外显子检测阴性。结果表明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的 Rh D阴性中国人中存在高比率的 Rh Del型 ,且均可检测出 RHD基因第 4内含子 ;若排除 Rh Del,携带 D基因的 Rh D阴性中国人的比率明显降低 ,且这些个体并非如以往报道的均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系统 RHD阴性 RhD^el RHD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FUT2基因点突变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苏宇清 吴国光 +3 位作者 魏天莉 李大成 喻琼 梁延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人分泌型基因 (FUT2 )点突变的情况。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及分子克隆测序法对 4 1名中国汉族个体的FUT2基因进行检测 ,并与Kelly报道的分泌型基因的序列作比较分析。 结果  4 1名中国汉族个体中未见G4 2 8A突变 ,...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人分泌型基因 (FUT2 )点突变的情况。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及分子克隆测序法对 4 1名中国汉族个体的FUT2基因进行检测 ,并与Kelly报道的分泌型基因的序列作比较分析。 结果  4 1名中国汉族个体中未见G4 2 8A突变 ,但发现A385T和C35 7T突变 ,其中 2 4人有A385T突变 ,17人无A385T突变 ,而所有个体都有C35 7T的同义突变。结论 在 4 1名中国汉族人群中没有发现在非洲和高加索人非分泌型中常见的G4 2 8A点突变 ,但存在着A385T、C35 7T两种不同于白种人的FUT2基因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T2基因 点突变 测序 分子克隆 中国汉族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个Y-STR基因座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邓志辉 李茜 +2 位作者 吴爽 李大成 杨宝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99-703,共5页
本研究探讨AmpFlSTR YfilerTM复合扩增系统中的17个Y-STR基因座在法医学亲子鉴定案检实际工作中的非父排除能力,以及在中国人群中的基因突变情况。采用业已经Reliagene Y-PLEXTM6和本实验室建立的"9个短片段长度Y-STR复合扩增系统&... 本研究探讨AmpFlSTR YfilerTM复合扩增系统中的17个Y-STR基因座在法医学亲子鉴定案检实际工作中的非父排除能力,以及在中国人群中的基因突变情况。采用业已经Reliagene Y-PLEXTM6和本实验室建立的"9个短片段长度Y-STR复合扩增系统"检测的36对非父子和84对真父子,用YfilerTM试剂盒进行PCR复合扩增,PCR产物用ABI3100基因测序仪基因扫描方法检测和分析;统计每一非父子对中排除亲子关系的Y-STR基因座的个数,观察真父子对中Y-STR基因座基因突变情况;并与以往采用Reliagene Y-PLEXTM6系统和"9个短片段长度Y-STR复合扩增系统"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YfilerTM系统检测36对非父子,其中1对非父子不能排除,其余35对均有3个以上Y-STR基因座可以排除亲子关系;有3个以上Y-STR排除的非父子对占97.22%(35/36),高于Y-PLEXTM6系统的92.11%(35/38)和"9个短片段长度Y-STR复合扩增系统"的91.67%(33/36);除1例Y-STR不能排除的非父子对外,其余的35对平均每一非父子对有11.3个Y-STR基因座可以排除亲子关系。YfilerTM系统检测84对真父子,观察到DYS437、DYS439、DYS635、DYS389Ⅱ和DYS19等5个基因座各出现1次基因突变事件,均表现为相差1个核心序列,每一基因座每次减数分裂的平均突变率为3.50×10-3;Y-STR基因突变案例占检测案例的5.95%(5/84),高于Y-PLEXTM6系统的2.15%(2/93)和"9个短片段长度Y-STR复合扩增系统"(0/84)。结论:YfilerTM系统检测的Y-STR基因座较多,在亲子鉴定实践中具有较高的非父排除能力,但该系统的基因突变问题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 短串联重复序列 非父排除率 Y—STR基因座 基因突变 亲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A_2亚型分子遗传背景的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喻琼 吴国光 +3 位作者 邓志辉 苏宇清 梁延连 魏天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ABO血型系统A2 亚型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采用PCR SSP法ABO基因分型试剂盒进行ABO常规基因定型。血清学确定为A2 亚型、PCR SSP法基因定型为A2 0 1或A1 0 2基因的 2 0例样本 ,对其ABO基因的第 6、第 7外显子进行...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ABO血型系统A2 亚型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采用PCR SSP法ABO基因分型试剂盒进行ABO常规基因定型。血清学确定为A2 亚型、PCR SSP法基因定型为A2 0 1或A1 0 2基因的 2 0例样本 ,对其ABO基因的第 6、第 7外显子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① 2 6 0个随机的个体 ,经PCR SSP方法ABO基因定型试剂盒检测 ,检出O1、B、A1 0 1 (A4 6 7c)和A1 0 2 /1 0 3(A4 6 7T) 4种等位基因 ,但未检出A2等位基因。②采用血清学方法从 2 4 5 2例A或AB型随机献血者中筛检出的 2 0例A2 亚型样本 ,经PCR SSP基因定型 ,仅 5例为A2 0 1O1或A2 0 1B ,而其余 1 5例为A1 0 2O1或A1 0 2B。经DNA直接测序 ,结果 5例证实为A2 1 ,1 3例为A2 4 ,1例为A1 2 ,1例不能确定 ;A2等位基因中除 1 0 6 1C缺失外 ,还存在 4 6 7C >T、1 0 0 9A >G等点突变。结论中国汉族人群A2基因呈现多样性并存在自身特点 ,各A2等位基因的频率及分布与其它人群的资料存在差异 ,中国汉族人群A 2亚型中以A2 4等位基因 (4 6 7T、1 0 0 9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A2等位基因PCR-SSP DNA直接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非侵入性检测胎儿血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熊文 吴国光 +2 位作者 喻琼 王良华 苏宇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78-380,共3页
目的 建立流式细胞术非侵入性检测胎儿ABO、Rh(D)血型的实验方法。方法 采用吸收放散试验 ,从人源血清中获得IgG抗 A、抗 B试剂。依据胎儿父母的血型 ,选择IgG的抗 A、抗 B和抗 D作一抗与孕妇外周血红细胞反应 ,以羊抗人IgGF(ab′) ... 目的 建立流式细胞术非侵入性检测胎儿ABO、Rh(D)血型的实验方法。方法 采用吸收放散试验 ,从人源血清中获得IgG抗 A、抗 B试剂。依据胎儿父母的血型 ,选择IgG的抗 A、抗 B和抗 D作一抗与孕妇外周血红细胞反应 ,以羊抗人IgGF(ab′) 2 FITC作二抗连接A、B、D抗体 ,同时用抗 i PE标记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红细胞。依据所获荧光标记 (FITC和PE)的孕妇和胎儿细胞的散点图格局 ,分析胎儿细胞的ABO和Rh血型。结果 应用所研究的流式细胞检测技术 ,对 6 9名妊娠 8~ 39周的孕妇检测 ,13名孕妇外周血中因未检出胎儿红细胞而无法鉴定 ,其余 5 6名孕妇均检出胎儿细胞 ,她们的胎儿血型产前检测结果与胎儿出生后的检测结果完全吻合。结论 流式细胞术方法能在产前准确和无损伤地检测胎儿血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血型 流式细胞术 非侵入性检测 血型鉴定 新生儿溶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HLA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高素青 邓志辉 +3 位作者 金士正 张姝颖 张旋 吴国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为了研究中国南方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I基因的遗传相关性,找 出ALL的易感基因,对以DNA作HLA基因分型的南方汉族人群的201例ALL患者进行甄选,并以4707例南方汉 族的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健康供者作为正... 为了研究中国南方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I基因的遗传相关性,找 出ALL的易感基因,对以DNA作HLA基因分型的南方汉族人群的201例ALL患者进行甄选,并以4707例南方汉 族的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健康供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间HLA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通过HIA等位基因频 率(GF)分布的x2检验、显著性差异进行比较,计算疾病的危险率(RR)、病因分数(EF)和预防分数(PF),研究 ALL与HLA等位基因相关性。结果表明:南方汉族ALL患者的HLA-A26(GF=4.32%,x2=4.90,RR=1.774,EF =0.036),B56(GF=1.92%,x2=4.65,RR=2.116,EF=0.023),DR9(GF=1.29%,x2=3.99,RR=1.349,EF =0.092)3个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LA-A30(GF=1.25%,x2=3.92,RR=0.415,PF= 0.081),A33(GF=1.78%,x2=4.842,RR=0.612,PF=0.110)和B58(GF=1.83%,x2=7.21,RR=0.516,PF= 0.149)3个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HLA-A26、B56、DR9 3个HLA基因与ALL有较强的 相关性,对南方汉族ALL患者可能有遗传易感作用;HLA-A30、A33、B58 3个基因可能是保护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中国南方汉族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染色体特异STR位点应用于无创伤性产前胎儿遗传信息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邓志辉 吴国光 +5 位作者 郝桂琴 程良红 李大成 邹红岩 梁延连 高素青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 建立利用孕妇血清进行无创伤性产前胎儿分子遗传信息分析的方法。方法 采集53名11~36孕周的孕妇的血清,利用血清中胎儿DNA,采用”Y-PLEX 6”试剂盒,复合扩增DYS393、DYS19、DYS389 Ⅱ、DYS390、DYS391和DYS385等6个Y-STR位点,PCR... 目的 建立利用孕妇血清进行无创伤性产前胎儿分子遗传信息分析的方法。方法 采集53名11~36孕周的孕妇的血清,利用血清中胎儿DNA,采用”Y-PLEX 6”试剂盒,复合扩增DYS393、DYS19、DYS389 Ⅱ、DYS390、DYS391和DYS385等6个Y-STR位点,PCR产物经基因测序仪电泳检测,用相关软件分析Y-STR基因型。结果 ①29名分娩出生证实为男婴的孕妇,均检测出特异性Y-STR等位基因。检测的6个Y-STR位点,以DYS393位点的检出率最高(29/29);其次是DYS19位点,检出率为62.07%(18/29);再次是DYS390位点,检出率为34.48%(10/29);其余的DYS389 Ⅱ、DYS391和DYS385位点的检出率则较低。②24名分娩出生证实为女婴的孕妇,均未检测出特异性Y-STR等位基因。③根据DYS393位点是否检测出特异性等位基因,以及该基因波峰的高度和波峰面积值,鉴定胎儿性别的准确率达100%。④29名妊娠男婴的孕妇的血清样本,检测出的Y-STR等位基因与“丈夫”的相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无创伤性Y-STR分子遗传分析方法,具有多态性丰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提高了无创伤性产前胎儿性别遗传鉴定的准确性,同时为解决妊娠男婴的亲子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无创伤性 Y染色体 短串联重复(STR)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