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P波精度与震级误差研究
1
作者 冯超 黄瑞滨 郭延杰 《大众科学》 2024年第23期166-169,共4页
选取Δ≤1000°,M_(S)≥2,震源深度在0~80 km的452个地震,使用TAUP软件中的IASP91模型对P波的理论走时进行计算,通过对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的走时残差和地震震级偏差等多项因素进行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结论:P波走时残差受方位角与地... 选取Δ≤1000°,M_(S)≥2,震源深度在0~80 km的452个地震,使用TAUP软件中的IASP91模型对P波的理论走时进行计算,通过对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的走时残差和地震震级偏差等多项因素进行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结论:P波走时残差受方位角与地震级大小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中西北方位走时残差最大,约为3.5 s,东北方位走时差最小,约为2.1 s;地震震级越高,走时残差相对稳定;地震震级偏差受到方位角影响也较显著,方位角在东北、东南方向时,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定位的震级比国家台网测量的震级偏低约0.12,在西南方位则比国家台网测量的震级偏高约0.08,震源深度对P波走时残差和震级偏差的影响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波走时残差 方位角 震中距 震源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与阿古拉地震监测站面波震级偏差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延杰 包莹 +3 位作者 齐彬彬 刘继伟 于章棣 冯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1期37-41,共5页
选取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与阿古拉地震监测站分别记录的2019年2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418个地震事件,对2个台站所测定的地震震级分别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正式目录震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震级平均偏差为0.178,标准... 选取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与阿古拉地震监测站分别记录的2019年2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418个地震事件,对2个台站所测定的地震震级分别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正式目录震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震级平均偏差为0.178,标准差为±0.312;阿古拉地震监测站震级平均偏差为0.194,标准差为±0.387。M_(S(CIF))与M_(S(AGL))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38,表明二者震级偏差间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另,统计分析了2个台站震级偏差与震级、震中距、方位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震级 震级偏差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形变观测干扰的识别
3
作者 于章棣 范东海 +1 位作者 刘继伟 黄瑞滨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第12期65-68,共4页
文章通过整理内蒙古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山洞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分析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及场地环境)、观测系统运行情况及人为干扰因素三大类因素对形变观测数据的影响,强化认识干扰形态,总结干扰特征,为提高形变观测质量提供保障,为进一... 文章通过整理内蒙古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山洞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分析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及场地环境)、观测系统运行情况及人为干扰因素三大类因素对形变观测数据的影响,强化认识干扰形态,总结干扰特征,为提高形变观测质量提供保障,为进一步研究地震前地球物理异常提供部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形变观测 干扰因素 干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地震监测中心站面波震级偏差分析
4
作者 王玥 王禄军 +2 位作者 郭延杰 王腊彪 谷素荣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1期23-27,共5页
在地震震级国家标准GB17740—2017《地震震级的规定》发布以后,收集整理2016—2021年呼和浩特地震监测中心站记录的726个地震面波震级MS(HHC),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中给定的面波震级MS(CENC)进行比较,统计二者间偏差,分析震级偏... 在地震震级国家标准GB17740—2017《地震震级的规定》发布以后,收集整理2016—2021年呼和浩特地震监测中心站记录的726个地震面波震级MS(HHC),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中给定的面波震级MS(CENC)进行比较,统计二者间偏差,分析震级偏差与震级、震中距、方位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震监测中心站测定的面波震级MS为4.0—8.9,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相比,震级偏大;震级偏差平均值小于0.2,符合规范要求,其中,10°≤Δ<30°、30°≤Δ<60°区间为震中距最优区间;震中位于呼和浩特地震监测中心站西南方向的地震,震级偏差较大,而东北、东南方向的偏差较小,由于数据较少西北方向无法判断是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震级 震级偏差 呼和浩特地震监测中心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监测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的创新性讨论
5
作者 冯超 杨旭 刘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0期0191-0194,共4页
传统的地震监测手段在面对日益频繁的全球地震活动时,暴露出数据处理效率和精度方面的挑战。随着地壳活动的复杂性增加,传统方法在应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分析与高精度测量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地震监测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 传统的地震监测手段在面对日益频繁的全球地震活动时,暴露出数据处理效率和精度方面的挑战。随着地壳活动的复杂性增加,传统方法在应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分析与高精度测量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地震监测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和改进。通过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潜在优势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探索出更有效的地震监测策略。这些创新不但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还能增强地震监测系统的精确性和实时性,从而为地震预警和灾害预防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此外,这种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还将有助于提高全球地震监测体系的整体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总之,推动地震监测方法的创新,不仅有助于提升现有体系的表现,也为应对未来的地震灾害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数据处理 智能分析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监测数据的可视化与分析工具研究
6
作者 冯超范东海郭延杰杨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4期0021-0024,共4页
地震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且多发的自然灾害,有关数据表明,每年地球上发生地震的次数有500多万次,平均每天发生的次数是上万次。许多地震都会导致人民群众身体以及财产受损,故而有效预防地震灾害,促使地震监测数据可视化是非常重要的事... 地震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且多发的自然灾害,有关数据表明,每年地球上发生地震的次数有500多万次,平均每天发生的次数是上万次。许多地震都会导致人民群众身体以及财产受损,故而有效预防地震灾害,促使地震监测数据可视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故而,本文首先从可视化及其特点着手,分析了地震监测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然后提出了地震监测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对策,并阐述了可视化实现效果,最后探讨了地震监测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数据 可视化 分析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山火山地震监测站地震监测环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包莹 王志勇 +1 位作者 席文雅 木其尔 《科学与信息化》 2023年第13期52-54,共3页
为更加清楚地记录地震波,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深井地震观测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地震监测。本文通过计算并分析阿尔山火山地震监测站深井地震观测系统的RMS值和PSD曲线图结果,对该站地震监测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 为更加清楚地记录地震波,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深井地震观测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地震监测。本文通过计算并分析阿尔山火山地震监测站深井地震观测系统的RMS值和PSD曲线图结果,对该站地震监测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尔山火山地震观测站RMS的平均值为2.411×10-9m/s,观测环境达到了Ⅰ级台基噪声水平。RMS值的变化趋势基本呈现出白天高夜晚低的变化,PSD曲线图结果同样表明背景噪声与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环境 背景噪声 RMS P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监测中的地震震源参数反演与研究
8
作者 冯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5期89-92,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震震源参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地震震源参数反演的方法和应用。接着,本文探讨了地震震源参数反演的结果,以及地震震源参数反演在地震预测和地震监测中的应用。最后,本文分析了地震震源参数反演在地震学领域的重要性,并探...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震震源参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地震震源参数反演的方法和应用。接着,本文探讨了地震震源参数反演的结果,以及地震震源参数反演在地震预测和地震监测中的应用。最后,本文分析了地震震源参数反演在地震学领域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地震震源参数反演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旨在通过对地震震源参数的深入研究,探讨地震震源参数反演在地震学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地震监测和地震预测中的应用。整篇文章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震震源参数的相关知识,并提供了实际应用场景。地震震源参数反演技术在地震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测地震、监测地震和进行地震现场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地震震源参数 反演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DP软件提升地震速报准确性的有效策略
9
作者 杨旭 冯超 刘廉 《大众科学》 2024年第24期172-175,共4页
介绍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的地震速报工作流程,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的差异与判断方法,以及地方震、近震、远震、极远震的地震观测数据的产出类型,对地方震、近震、远震、极远震的初至震相和后续震相进行介绍,最后根据资料处理步骤及人工... 介绍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的地震速报工作流程,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的差异与判断方法,以及地方震、近震、远震、极远震的地震观测数据的产出类型,对地方震、近震、远震、极远震的初至震相和后续震相进行介绍,最后根据资料处理步骤及人工与自动量取过程优缺点的对比,再结合日常的工作经验,从而归纳出提高地震速报质量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DP 软件 地震速报 监测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河盆地中部地区地震动高频衰减参数kappa值的研究
10
作者 包金哲 陈云霞 +4 位作者 刘继伟 贾鹏 张帆 张荣莲 王鹏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19,共7页
kappa值是描述地震动傅里叶幅值谱高频段衰减速率的物理量,其是地震动模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该研究以临河盆地中部地区为研究区域(N:40°—42°;E:106°—108°),选取2009-2019年盆地内4个强震动台站记录到的16次地震(... kappa值是描述地震动傅里叶幅值谱高频段衰减速率的物理量,其是地震动模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该研究以临河盆地中部地区为研究区域(N:40°—42°;E:106°—108°),选取2009-2019年盆地内4个强震动台站记录到的16次地震(2≤M S≤6)26条强震数据,利用Anderson与Hough提出的经典算法(傅氏谱法),将加速度记录的水平方向的分量kappa(E-W)与kappa(N-S)分别研究。利用kappa值的均值(kappa(Mean))与震中距的拟合,发现其存在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估算出临河盆地中部地区的高频衰减参数kappa0值为0.044~0.050 s。利用线性关系斜率k R,估算临河盆地中部地区180 km范围内的等效品质因子Q值为2763~3367。四个台站的kappa值与震中距分布关系与Castro研究意大利翁布里亚盆地kappa值分布关系一致,存在70至100 km内kappa值有慢增长趋势,此结论验证了我们估算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河盆地中部地区 KAPPA值 震中距 Q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峰及通辽地区b值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东海 于章棣 +2 位作者 冯超 郭延杰 黄瑞滨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5期9-15,共7页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1970—2021年地震目录,结合赤峰及通辽地区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分布,采用最大似然法,对研究区域进行b值时空扫描,结果显示,低b值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侧NE向大兴安岭断块隆起带两侧和赤峰—开原断裂及一系列NE向断裂相...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1970—2021年地震目录,结合赤峰及通辽地区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分布,采用最大似然法,对研究区域进行b值时空扫描,结果显示,低b值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侧NE向大兴安岭断块隆起带两侧和赤峰—开原断裂及一系列NE向断裂相交汇区域,符合研究区域应力分布特点。对研究区域内15次中强地震及1次小震群活动进行震例回溯,发现5次地震事件发生在低b值及周边区域,表明b值变化对区域中强地震的发生有一定指示作用,但效果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登堡—里克特关系 B值 时空扫描 震例回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浩特地震台台基背景噪声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文金龙 包文超 +3 位作者 王西 范东海 甄齐 李男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1期83-91,共9页
为了分析锡林浩特地震台背景噪声变化特征,选取2019—2021年锡林浩特地震台三分向连续波形数据,使用基于P Welch方法的软件,计算地动噪声功率谱密度值、噪声有效值RMS、有效观测动态范围等地脉动参数,并在不同频段、不同时段下对台基背... 为了分析锡林浩特地震台背景噪声变化特征,选取2019—2021年锡林浩特地震台三分向连续波形数据,使用基于P Welch方法的软件,计算地动噪声功率谱密度值、噪声有效值RMS、有效观测动态范围等地脉动参数,并在不同频段、不同时段下对台基背景噪声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地震台背景噪声存在明显的日变特征,年变特征不明显。台基条件为Ⅰ级,背景噪声测量范围下限接近皮特森模型的NLNM。总体上,背景噪声功率较低,有效观测动态范围稳定,地震监测能力、数据可靠性处于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谱密度 RMS值 台基背景噪声 有效观测动态范围 台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峰及邻区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修正
13
作者 郭延杰 安全 +3 位作者 于章棣 张延琴 冯超 海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4期15-20,共6页
选取2010—2019年赤峰市及邻区发生的884次地方震,针对该区域10个地震台站记录的5160个地震事件,基于残差统计方法,得到各台站单台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得出单台震级平均偏差随震中距的变化,进而... 选取2010—2019年赤峰市及邻区发生的884次地方震,针对该区域10个地震台站记录的5160个地震事件,基于残差统计方法,得到各台站单台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得出单台震级平均偏差随震中距的变化,进而修正研究区域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并予以验证。结果表明,使用修正后量规函数计算的标准差(0.284)小于由原量规函数计算的标准差(0.356),且所得震级偏差分布较由原量规函数所得结果更集中,说明应用修正量规函数测定赤峰及邻区地方性震级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峰及邻区 地方性震级 量规函数 震级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峰地区地下流体观测手段场地环境干扰情况分析
14
作者 于章棣 刘继伟 +1 位作者 范东海 黄瑞滨 《科技与创新》 2023年第16期8-10,15,共4页
赤峰地区地球物理观测手段中,地下流体是重要的一项前兆观测手段。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地下流体观测手段包括静水位、浅层水温及痕量汞。以赤峰静水位、浅层水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地质背景、水文条件及赤峰地下水位... 赤峰地区地球物理观测手段中,地下流体是重要的一项前兆观测手段。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地下流体观测手段包括静水位、浅层水温及痕量汞。以赤峰静水位、浅层水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地质背景、水文条件及赤峰地下水位观测井孔信息为背景资料,以水位水温变化机理为理论依托,结合赤峰水位水温观测井周边环境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干扰事件时间、频次、异常阶段性分析对水位水温场地环境干扰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排除干扰,提高形变观测质量,为其他地区形变观测干扰识别提供参考,为地下流体观测积累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观测 场地环境干扰 干扰特征 赤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峰地区数字化形变观测自然干扰分析
15
作者 于章棣 黄瑞滨 +1 位作者 范东海 刘继伟 《科技与创新》 2023年第15期51-53,58,共4页
赤峰地区数字化形变观测是地震监测工作的重要手段,2套仪器分布在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山洞内,分别为洞体应变SS-Y伸缩仪和洞体形变DSQ水管倾斜仪,记录了地壳形变数字化信息。以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形变观测手段近十年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 赤峰地区数字化形变观测是地震监测工作的重要手段,2套仪器分布在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山洞内,分别为洞体应变SS-Y伸缩仪和洞体形变DSQ水管倾斜仪,记录了地壳形变数字化信息。以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形变观测手段近十年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汇集SS-Y型洞体应变仪和DSQ水管倾斜仪观测数据资料及受干扰事件,分析典型自然环境干扰(微气流扰动、气压、降雨等)的影响特征并归纳其规律,旨在排除干扰,提高形变观测质量,为其他地区形变观测干扰识别提供参考,为形变观测积累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观测 干扰因素 自然环境干扰 干扰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赤峰地区痕量氢观测点选址建设的思考
16
作者 张延芹 郭延杰 +1 位作者 桑晨 于文学 《防灾减灾学报》 2023年第4期93-97,共5页
近年来,痕量氢观测技术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在地震短临预报中效果更为明显。在山西、云南、新疆等地开展的地震短临预报中痕量氢观测均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赤峰地区也相继建立了三个痕量氢观测点。通过近三年时间... 近年来,痕量氢观测技术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在地震短临预报中效果更为明显。在山西、云南、新疆等地开展的地震短临预报中痕量氢观测均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赤峰地区也相继建立了三个痕量氢观测点。通过近三年时间对观测点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分析处理,发现痕量氢观测点在选址建设时存在一些问题,如果避开这些问题,痕量氢观测数据受到的干扰可能会较小,震前短临异常效果会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氢观测 地震预报 选址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浩特地区非天然地震事件与地震特征分析
17
作者 王志勇 郭延杰 +3 位作者 包宝小 席文雅 李腾宇 王慧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6期37-41,共5页
选取2022年以来乌兰浩特地震监测中心站记录的非天然地震事件和地震数据,基于发震时刻、P波初动方向、振幅衰减特性、A_(S)/A_(P)(振幅比)、频谱特性等,对非天然地震事件特征及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天然地震事件具有发生时间... 选取2022年以来乌兰浩特地震监测中心站记录的非天然地震事件和地震数据,基于发震时刻、P波初动方向、振幅衰减特性、A_(S)/A_(P)(振幅比)、频谱特性等,对非天然地震事件特征及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天然地震事件具有发生时间规律明显、P波初动向上识别率高、振幅衰减快、A_(S)/A_(P)比值偏小、低频特性明显等特征。此研究结果可作为地震台站识别非天然地震事件和地震的有效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天然地震 爆破 特征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峰-通辽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
18
作者 范东海 白淑艳 +2 位作者 刘廉 文金龙 高建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6期32-36,共5页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1970-2022年赤峰-通辽地区(116°-124°E,41°-46°N)地震目录,分别采用最大曲率法、拟合度检测法和震级-序号法计算研究区域不同时间段最小完整性震级Mc,计算结果基本相互吻合。在地震事件较少的情况...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1970-2022年赤峰-通辽地区(116°-124°E,41°-46°N)地震目录,分别采用最大曲率法、拟合度检测法和震级-序号法计算研究区域不同时间段最小完整性震级Mc,计算结果基本相互吻合。在地震事件较少的情况下拟合度检测法结果偏大,最大曲率法计算结果整体看要小于其他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最大曲率法 拟合度检测法 震级-序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拉木伦断裂带东沿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安全 韩晓明 +3 位作者 刘甜甜 郭延杰 翟浩 尹战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6-944,共9页
利用中国地震局的“中国地震科学台阵——华北地区东部”(简称科学台阵3.2期)项目西拉木伦断裂带东沿地区26个流动台站连续观测数据,通过计算其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及1~20 Hz频段速度均方根值,研究西拉木伦断裂带东沿... 利用中国地震局的“中国地震科学台阵——华北地区东部”(简称科学台阵3.2期)项目西拉木伦断裂带东沿地区26个流动台站连续观测数据,通过计算其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及1~20 Hz频段速度均方根值,研究西拉木伦断裂带东沿地区背景噪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高频段背景噪声时空分布差异性显著,噪声源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微震频段背景噪声主要来自海洋活动,其中高频微震频段背景噪声没有时空分布差异;低频微震频段背景噪声有一定的时空分布差异,白天差异性相比夜间更突出,这主要因温度变化和观测井微变形引起;低频段,白天三分向噪声水平大于夜间,且水平向噪声水平和动态范围大于垂直向,主要因白天环境温度变化和地倾斜影响大于夜间,且水平向对温度和地倾斜比垂直向更敏感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拉木伦断裂带 背景噪声 概率密度函数 噪声均方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震井下观测压制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20
作者 安全 包莹 +1 位作者 刘甜甜 郭延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12-1316,共5页
利用赤峰台井下和山洞观测、二连浩特台井下和地表观测测震数据,通过计算其加速度PSD值和相应的PDF值及1~20 Hz频段RMS值,研究井下观测压制测震台站背景噪声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大于2 Hz频段,井下观测相比于山洞和地表观测有显著的压制... 利用赤峰台井下和山洞观测、二连浩特台井下和地表观测测震数据,通过计算其加速度PSD值和相应的PDF值及1~20 Hz频段RMS值,研究井下观测压制测震台站背景噪声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大于2 Hz频段,井下观测相比于山洞和地表观测有显著的压制背景噪声特征,尤其在大于9 Hz频段压制背景噪声特征突出;在16 s~2 Hz频段,井下、山洞、地表观测测震台站背景噪声水平一致性较高,井下观测在该频段不能压制背景噪声;在低于16 s频段,井下观测相比于山洞和地表观测有一定的压制背景噪声特征。通过井下观测可有效降低测震台站背景噪声水平,从而提高观测数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台 PSD值 RMS值 测震台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