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尿路结石成分分析来预防南康区尿路结石患者复发
1
作者 吴雯 郭训伟 +1 位作者 邱光槐 钟赟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 探究利用尿路结石成分分析来预防南康区尿路结石患者复发的价值。方法 研究80例患者,研究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随机数表法将以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干预指导,研究组根据结石成分分析... 目的 探究利用尿路结石成分分析来预防南康区尿路结石患者复发的价值。方法 研究80例患者,研究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随机数表法将以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干预指导,研究组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给予个体化预防方案,对比两组之间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复发率。结果 干预之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要更高一些(P<0.05);干预之后,研究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该患者利用尿路结石成分分析结果给予个体化预防方案有着良好效果,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复发的概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成分 尿路结石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影响
2
作者 薛秀芬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62-163,共2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红外线治疗仪照...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内瘘使用时间、内瘘血流改善情况、生命质量[.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内瘘使用时间较长,观察组.干预后内瘘血流改善情况较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评分均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干预,利于改善患者内瘘血流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内瘘时间,促使其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 红外线治疗仪 动静脉内瘘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理论的康复锻炼方案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自护能力与遵医性的影响
3
作者 蔡露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究赋能理论的康复锻炼方案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自护能力与遵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确诊膝骨关节炎的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案例排序的奇偶性为标准进行分组,30例偶数患者为对照组,30例奇数患者为观察组。对... 目的探究赋能理论的康复锻炼方案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自护能力与遵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确诊膝骨关节炎的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案例排序的奇偶性为标准进行分组,30例偶数患者为对照组,30例奇数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赋能理论的康复锻炼方案护理,2组均护理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自护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锻炼依从性量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Harris hip score,HSS)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ESC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锻炼依从性、HSS评分分别为(67.18±9.52)分、(87.42±8.53)分,高于对照组的(60.31±8.26)分、(81.96±7.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为(2.85±0.34)分,低于对照组的(4.12±0.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基于赋能理论的康复锻炼方案,能够在护理中增强患者自护能力与遵医性,降低疼痛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赋能理论 康复锻炼 自护能力 遵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麻甘颗粒联合溴己新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钟业敏 肖茜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2025年第1期59-6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麻甘颗粒联合溴己新在小儿支气管肺炎(B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125例BP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溴己新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小儿麻甘颗粒联合溴己新在小儿支气管肺炎(B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125例BP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溴己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小儿麻甘颗粒治疗,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指标、炎症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气促、咳痰、退热、咳嗽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01)。2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IgA)、IgM、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观察组增加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01);2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白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麻甘颗粒联合溴己新治疗小儿BP疗效确切,能调节免疫,减轻炎性反应,促症状缓解,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小儿麻甘颗粒 溴己新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经皮球囊扩张与动静脉内瘘重建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廖为荣 邓新明 +1 位作者 李志元 尹秀英 《吉林医学》 2025年第2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经皮球囊扩张(PTA)与动静脉内瘘重建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AVF)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1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AVF狭窄患者112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经皮球囊扩张(PTA)与动静脉内瘘重建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AVF)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1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AVF狭窄患者112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动静脉内瘘重建术,研究组采取超声辅助PTA,统计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AVF狭窄处状况[肱动脉阻力指数(RI)、横断面积(S)、血流量(FV)]、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AVF通畅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FV、S较术前增大,RI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FV、RI、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AVF通畅率为100.00%、83.93%、78.57%与对照组的100.00%、80.36%、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超声辅助PTA治疗AVF狭窄与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效果相当,均能有效缓解狭窄程度,增大血流量,但超声辅助PTA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扩张 动静脉内瘘重建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优化灸治(单点灸)方案的研究
6
作者 罗康 杨晓林 严鸿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6期145-148,共4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单点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疗效差异,探讨热敏灸治疗FD的优化灸治(单点灸)方案。方法选取120例符合标准的FD患者,所有病例均来自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赣州市立医院康复科、中医科及消化内科门... 目的观察热敏灸(单点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疗效差异,探讨热敏灸治疗FD的优化灸治(单点灸)方案。方法选取120例符合标准的FD患者,所有病例均来自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赣州市立医院康复科、中医科及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部。以查找热敏穴的金标准——探感定位法,在FD的高发热敏穴区(中脘、天枢、脾俞、胃俞),探寻以上患者的热敏穴,取其热敏灸感最强之穴[剔除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和非热觉这3种小众灸感]进行疗程为4周的单点灸治,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FD症状积分、尼平指数,探索不同穴位、不同灸感与灸效之间的联系。结果120例FD的患者中脱落4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69%。治疗后患者症状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过程中不同热敏灸感的患者在治疗后灸效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产生透热灸感患者的灸效明显优于产生传热灸感患者的灸效(P<0.01),其他热敏灸感之间灸效的对比并无差异。不同灸位实施热敏灸疗法之间的灸效总体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两对比仅有在左胃俞穴施灸优于右天枢穴、右胃俞穴施灸产生的灸效(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FD患者过程中,产生透热灸感患者的灸效明显优于产生传热灸感患者的灸效;不同灸位进行热敏灸对灸效总体无影响,其中两两对比,左胃俞穴施灸灸效优于右天枢穴、右胃俞穴施灸灸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单点灸 功能性消化不良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正向行为支持结合童真接纳-视听分散干预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
7
作者 邓凡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4期677-680,共4页
目的:观察家庭正向行为支持结合童真接纳—视听分散干预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遵照支气管肺炎常规模式提... 目的:观察家庭正向行为支持结合童真接纳—视听分散干预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遵照支气管肺炎常规模式提供护理服务,试验组于此基础上加用家庭正向行为支持结合童真接纳—视听分散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儿童恐惧量表评分、治疗抵触评分低于对照组,康复进度指标优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家庭正向行为支持结合童真接纳—视听分散干预应用于支气管肺炎患儿之中,有利于降低患儿医疗恐惧与治疗抵触,加速患儿康复进度,提升护理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正向行为支持 童真接纳—视听分散 支气管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级别医院颅内术后感染分离菌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李丽 罗东 +1 位作者 邱艳冰 陈开森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067-1069,1099,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级别医院术后颅内感染菌的菌株分布及耐药性差异,为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赣州市南康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分离的所有术后颅内感染菌;回顾性了解感染人...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级别医院术后颅内感染菌的菌株分布及耐药性差异,为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赣州市南康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分离的所有术后颅内感染菌;回顾性了解感染人群的原始疾病及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颅内肿瘤患者容易术后感染革兰阴性杆菌,颅外伤容易感染革兰阳性球菌;某三甲医院感染菌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某二甲医院则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某二甲、三甲医院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差异较小,但三甲医院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明显高于二甲医院。结论不同级别医院颅内术后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存在差异,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及治疗可以存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玉莲 刘二珠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7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医院医护人员50名消毒管理记录资料为实施循环管理前组,另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医院医护人员50名消毒管理记录资料为实施循环管理后组;实...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医院医护人员50名消毒管理记录资料为实施循环管理前组,另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医院医护人员50名消毒管理记录资料为实施循环管理后组;实施循环管理前组采用基础管理法管理,实施循环管理后组采用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管理,比较和分析不同管理后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手卫生合格率、相同物体表面菌落数值、物品消毒的合格率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实施循环管理后组辐射台菌、洗婴台、治疗仪菌落数量分别显著低于实施循环管理前组(P<0.05);感染问题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实施循环管理前组为20.00%(P<0.05);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98.00%低于实施循环管理前组为82.00%;物品消毒合格率为98.00%高于实施循环管理前组为78.00%(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助于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率,有效增强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全面提升了物品消毒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医院感染 管理质量 物品消毒 菌落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微创阑尾切除术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爱桦 邓国军 +3 位作者 钟明成 邱国煌 严杰 谢鹏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1034-1036,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共438例,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13例,开腹阑尾切除术225例,分别记为A、B两组,对比两组患者切口大小、手...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共438例,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13例,开腹阑尾切除术225例,分别记为A、B两组,对比两组患者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A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集中于切口感染、肠梗阻、腹腔脓肿等病症,A组发病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阑尾切除术相较于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但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并且本次研究中病例涵盖不同年龄段范围,总体效果优异,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使用,已经成为我院治疗阑尾炎手术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 阑尾炎 阑尾切除 基层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县级二甲医院对提高首台手术开台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丽 钟春香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干预对提高县级二甲医院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中的管理效果,为手术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2017年3月1~15日在我院进行手术的80例首台手术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3月22日至4月11日在我院进行手术的8... 目的:探讨品管圈干预对提高县级二甲医院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中的管理效果,为手术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2017年3月1~15日在我院进行手术的80例首台手术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3月22日至4月11日在我院进行手术的83例首台手术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由QCC成员实施标准化的品管圈干预,对未准时开台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首台手术的开台率与活动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县级二甲医院首台手术服务中,能减少医护拖班,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获得了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二甲医院 手术室 护理管理 准时开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吸氧方法治疗重型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明亮 明文娟 叶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鼻氧管、氧气面罩和氧袋面罩三种吸氧方法治疗重型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13例重型病毒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接受鼻氧管吸氧氧疗(鼻氧管组),40例接受氧气面罩吸氧氧疗(氧气面罩组),41例接受氧袋面罩吸氧氧疗... 目的探讨鼻氧管、氧气面罩和氧袋面罩三种吸氧方法治疗重型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13例重型病毒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接受鼻氧管吸氧氧疗(鼻氧管组),40例接受氧气面罩吸氧氧疗(氧气面罩组),41例接受氧袋面罩吸氧氧疗(氧袋面罩组)。对比三组患者吸氧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监测结果[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pO_(2))],OI<300 mm Hg(1 mm Hg=0.133 kPa)持续时间、治疗有效率及气管插管率。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pH值、PaO_(2)、PaCO_(2)、OI、SpO_(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袋面罩组治疗48 h后的pH值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袋面罩组治疗24、48 h后的PaO_(2)高于本组治疗前,且高于氧气面罩组及鼻氧管组同时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袋面罩组治疗24、48 h后的OI高于氧气面罩组及鼻氧管组同时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24、48 h后的SpO_(2)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袋面罩组患者的OI<300 mm Hg持续时间为(8.32±3.82)d、治疗有效率为70.7%、气管插管率为19.5%;氧气面罩组患者的OI<300 mm Hg持续时间为(9.34±4.36)d、治疗有效率为67.5%、气管插管率为22.5%;鼻氧管组患者的OI<300 mm Hg持续时间为(12.35±4.64)d、治疗有效率为56.3%、气管插管率为31.3%。氧袋面罩组及氧气面罩组患者的OI<300 mm Hg持续时间均短于鼻氧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袋面罩组及氧气面罩组患者的OI<300 mm Hg持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气管插管率两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面罩、氧袋面罩吸氧氧疗应用于重型病毒性肺炎患者较鼻氧管吸氧氧疗可更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肺炎 鼻氧管 氧气面罩 氧袋面罩 吸氧氧疗 血气分析 临床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永飞 刘立林 叶桂秀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7月于赣州市中医院行THA的1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髋关节脱位分为脱位组(n=26)和未脱位组(n=158)...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7月于赣州市中医院行THA的1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髋关节脱位分为脱位组(n=26)和未脱位组(n=158)。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计量资料的最佳截断值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获取;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THA后关节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THA后关节脱位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校正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决策曲线进行评估。结果:与未脱位组相比,脱位组患者年龄更大,体重指数(BMI)更高,假体直径<30 mm、后外侧入路、有髋关节手术史、术后体位控制不严格、假体放置在安全区外的比例均更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的AUC值分别为0.819、0.729,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8岁、25.1 kg/m^(2)。年龄>68岁、有髋关节手术史、假体直径≤30 mm、后外侧入路、术后体位控制不严格、假体放置在安全区外是THA后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P<0.05)。对于THA后关节脱位的预测,列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732[95%CI(0.663,0.846)],观测值与预测值间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列线图模型的阈值>0.19,且该模型所供给的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各项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基于年龄、髋关节手术史、假体直径、手术入路、术后体位控制、假体放置位置构建了预测THA后关节脱位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对于THA后关节脱位的预测价值较好,可识辨THA后关节脱位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脱位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全 陈朝山 廖肇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7期20-24,共5页
目的:探究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2022年6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的80例踝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皮瓣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2022年6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的80例踝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皮瓣手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皮瓣坏死率、术后外观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感觉功能情况[周围神经病损后感觉功能恢复评定表(BMRC)评分]、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皮瓣坏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V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MRC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AOFAS评分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关节功能、感觉功能及外观状态,更受患者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 踝足部 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心理护理对产后出血产妇心理状态与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凤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4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心理护理对产后出血产妇心理状态与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在我院接受产后出血治疗的患者,共计84例,其就诊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阶段性心理护理对产后出血产妇心理状态与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在我院接受产后出血治疗的患者,共计84例,其就诊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阶段性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SDS和SAS)以观察组更低(P<0.05)。止血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时间更短(P<0.05)。产后1 d,两组患者的子宫底下降高度差异不大(P>0.05),产后2 d和3 d则以观察组患者子宫底下降高度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产后出血产妇心理状态,改善预后,提高护理依从性,更利于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心理护理 产后出血 心理状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对内痔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16
作者 郑爱桦 兰康华 叶波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8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对内痔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内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n=29)与联合组(n=30)。两组术前均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对内痔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内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n=29)与联合组(n=30)。两组术前均给予常规干预,传统组行内镜下套扎治疗,联合组在传统组基础上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周创面出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传统组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肛门水肿及疼痛肿胀程度均优于传统组,痊愈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创面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传统组的2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内痔效果确切,可缓解患者术后肛周疼痛不适,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创面出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下套扎 硬化剂 痔疮 术后恢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启城 陈有华 +1 位作者 黄南华 李标恺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24-26,31,共4页
目的探讨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慢阻肺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0例。常规组依据... 目的探讨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慢阻肺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0例。常规组依据慢阻肺诊治指南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2.50%比75.00%,P<0.05);试验组喘息、咳痰、哮鸣音与咳嗽缓解时间均显著早于常规组(P<0.001);治疗后,2组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VC均增高,残气容积/肺总量占比(RV/TLC)均降低(均P<0.05),且试验组MVV、FEV1/FVC、FVC显著高于常规组,而RV/TLC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格福用于慢阻肺治疗中疗效确切,能改善肺功能,加速症状缓解,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布地格福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瑜林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73-75,133,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经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经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用药前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用药前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Ⅳ-c)、层黏蛋白(laminin,LN)]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较对照组的79.55%明显更高(P<0.05)。用药后,2组AST、TBIL、TBA和ALT水平均较用药前下降,ALB水平较用药前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更明显(P<0.05)。用药后,2组HA、LN和Ⅳ-c水平均较用药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2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疗效显著,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还能够减轻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多烯磷脂酰胆碱 恩替卡韦 肝功能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南华 曾省都 +1 位作者 袁华葆 陈云明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02-704,共3页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COPD)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07月~2023年08月106例COPD患者,随机分组,各53例。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COPD)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07月~2023年08月106例COPD患者,随机分组,各53例。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均治疗2周。统计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速(PEF)]、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气道重塑指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肠道微生态环境指标(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34%)高于对照组(81.13%)(P<0.05)。两组FEV1、FVC、PEF治疗后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TNF-α、CRP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b-FGF、MMP-9、VEGF、NGF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COPD可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抑制气道重塑,改善肺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慢阻肺 肠道微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胃肠道疾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
作者 赖华春 张添萍 王玉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0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胃肠道疾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就诊的86例胃肠道疾病患者根据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护...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胃肠道疾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就诊的86例胃肠道疾病患者根据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护理工作满意状况、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营养状况。结果:研究组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总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术后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胃肠道疾病患者术后采取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改善切口愈合效果,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疾病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 切口感染 切口愈合 胃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