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粮油行业技术与标准发展现状 被引量:3
1
作者 郭艳红 关天琪 +1 位作者 黄运安 魏林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第10期60-62,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与融合,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粮油作为一种常用的食品,构建完善的粮油标准与检测技术是保障粮油食品安全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粮油行业技术与标准的发展概况,以及粮油储藏、运... 随着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与融合,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粮油作为一种常用的食品,构建完善的粮油标准与检测技术是保障粮油食品安全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粮油行业技术与标准的发展概况,以及粮油储藏、运输、检测等技术才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合理的粮油行业技术、标准和人才培养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背景 粮油储藏 粮油检测 标准体系 检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子下茶籽油在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2
作者 魏林 李涛 李慧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93-98,共6页
该研究评估茶籽油在不同温度和气体环境下的储藏稳定性,分析其质量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高温条件下茶籽油的甘油三酯结构稳定性下降,氧化程度加深。然而,经过CO_(2)和N_(2)气调处理后的茶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显著降低,证明气调处理... 该研究评估茶籽油在不同温度和气体环境下的储藏稳定性,分析其质量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高温条件下茶籽油的甘油三酯结构稳定性下降,氧化程度加深。然而,经过CO_(2)和N_(2)气调处理后的茶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显著降低,证明气调处理可以有效抑制甘油三酯结构的破坏。此外,在高温条件下,茶籽油中的生育酚、油酸和亚油酸损失严重,而气调处理可以保护上述活性物质不被破坏。因此,低温和无氧气调处理将是茶籽油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油 温度 气调储藏 品质评价 脂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油茶籽油品质及其挥发性风味研究
3
作者 关天琪 杨旭卉 +3 位作者 李涛 谭兴海 吴志莎 魏林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3,共8页
以油茶籽为原料,对预处理后获得的油茶籽粉和制油、精炼工艺下的油茶籽油的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工艺采用自然晾晒法制得的油茶籽粉的酸价及过氧化值低于烘干处理油茶籽粉;角鲨烯、维生素E总量... 以油茶籽为原料,对预处理后获得的油茶籽粉和制油、精炼工艺下的油茶籽油的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工艺采用自然晾晒法制得的油茶籽粉的酸价及过氧化值低于烘干处理油茶籽粉;角鲨烯、维生素E总量、α-生育酚、β-生育酚含量均显著高于烘干处理油茶籽粉;自然晾晒粉也保持了油茶籽的原生态风味。制油工艺采用低温冷榨工艺制得的油茶籽油的酸价及过氧化值较低;角鲨烯、维生素E含量较高;且挥发性风味成分较丰富。精炼后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较好,但生物活性物质损失严重,风味也较弱。综上,自然晾晒结合低温冷榨及适度精炼工艺可以生产更具营养和风味特色的油茶籽油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加工工艺 品质 挥发性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和苦荞复配液对灰树花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及其发酵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雷露 吴天祥 王川南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9,共7页
通过向灰树花发酵体系中单一添加天麻醇提物、苦荞醇提物及两种提取物的复配液,研究其对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同时对添加复配液后发酵体系中的残糖(还原糖)含量、pH值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复配液中天麻醇提... 通过向灰树花发酵体系中单一添加天麻醇提物、苦荞醇提物及两种提取物的复配液,研究其对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同时对添加复配液后发酵体系中的残糖(还原糖)含量、pH值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复配液中天麻醇提物添加量为7 g/L、苦荞醇提物添加量为5 g/L时效果较佳,相比空白组(未添加提取物)和单一添加组(天麻、苦荞),胞外多糖产量分别增加了49.08%、13.76%、33.88%,菌丝体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1.10%、11.35%、26.69%,均显著地高于空白组(P<0.01)和单一添加组(P<0.05)。发酵动力学研究表明,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在第7天达到峰值,复配组相对于空白组能消耗更多的碳源物质促进胞外多糖的合成。因此,天麻和苦荞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显著促进灰树花菌体生长与胞外多糖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天麻 苦荞 胞外多糖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苦荞醇提物对灰树花胞外多糖合成酶类的影响及天麻苦荞醇提物复配发酵液的抗疲劳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雷露 余波 +2 位作者 周景瑞 王川南 吴天祥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39,共7页
该实验探究了天麻(Gastrodin elata Bl.)、苦荞(Tartary Buckwheat)醇提物的添加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合成过程中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hosphogluconate Mutase,PGM)、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luc... 该实验探究了天麻(Gastrodin elata Bl.)、苦荞(Tartary Buckwheat)醇提物的添加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合成过程中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hosphogluconate Mutase,PGM)、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UGPase)和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hosphogluconate Isomerase,GPI)三种关键酶的影响。并以此为前提,采用动物实验进一步探究灰树花发酵液的抗疲劳作用。结果表明:天麻、苦荞醇提物的复配添加可显著增强PGM和UGPase的活力,降低GPI的活力,与空白组相比PGM和UGPase的活力分别增加了86.98%和69.12%,GPI的活力降低了65.78%。此外,其复配发酵液在抗疲劳作用方面表现最佳,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和实验组(p<0.05)。主要在提高小鼠游泳力竭时间、肝糖原(Hepatic Glycogen,HG)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降低乳酸(Lactic Acid,LA)和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含量几个方面体现。研究表明复配液的添加可显著改变灰树花EPS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类的活力,从而提升发酵液中EPS的含量,使其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天麻 苦荞 酶活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