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骨软骨骨折后软骨骨折块内固定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伍旭林 邱冰 +2 位作者 田家亮 王远政 邓超男 《贵州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159-161,共3页
外伤常常引起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骨折,进而导致关节软骨面缺损,当缺损直径≥4mm,则引起创伤性骨关节炎或加速关节退变[1]。目前对于软骨骨折块,推荐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常用的骨软骨骨折块固定方法包括:丝线、生物蛋白胶、可吸收螺钉和... 外伤常常引起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骨折,进而导致关节软骨面缺损,当缺损直径≥4mm,则引起创伤性骨关节炎或加速关节退变[1]。目前对于软骨骨折块,推荐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常用的骨软骨骨折块固定方法包括:丝线、生物蛋白胶、可吸收螺钉和Herbert螺钉几种方法。本文构建相应的软骨骨折动物模型,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从组织学角度观察软骨的愈合过程,探索内固定的最佳方案,为临床软骨骨折内固定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线 生物蛋白胶 可吸收螺钉 Herbet螺钉 软骨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促进骨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斌 王信 敖俊 《合肥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76-383,共8页
大节段骨缺损是临床骨科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临床实践中主要以骨移植治疗骨缺损。血小板浓聚物(Platelet concentrates,PC)已经运用于骨科、口腔颌面外科等领域,帮助骨缺损的修复。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作为PC... 大节段骨缺损是临床骨科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临床实践中主要以骨移植治疗骨缺损。血小板浓聚物(Platelet concentrates,PC)已经运用于骨科、口腔颌面外科等领域,帮助骨缺损的修复。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作为PC中的一种,也已经被广泛地报道,可以帮助骨愈合。本文主要综述PRF的制作过程、分类及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释放和粘附到成骨作用,为PRF帮助骨愈合的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再生 骨愈合 骨缺损 生长因子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松 张涛 +2 位作者 杨建文 安敏 唐本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78-3082,共5页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试验组)和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试验组)和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下床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记录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大小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3、6个月试验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9、12个月两组基本接近。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早期功能恢复更快,并发症少,但创伤稍大。股骨近端髓内钉后期疗效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基本相似,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出血少也可作为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 粗隆间骨折 高龄 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骨关节炎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宪峰 欧昕 邓必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5期3980-3985,共6页
背景:在过去的数十年中,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在骨关节炎治疗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疗效,在国内已开展了多项临床注册试验。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主要依靠旁分泌效应释放外泌体等载体在体内发挥治疗作用。目的:比较骨髓间充质... 背景:在过去的数十年中,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在骨关节炎治疗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疗效,在国内已开展了多项临床注册试验。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主要依靠旁分泌效应释放外泌体等载体在体内发挥治疗作用。目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Nanosight和Western blot鉴定两种外泌体;采用白细胞介素1β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体外模拟骨关节炎环境,通过CCK-8、Western blot、qPCR评估两种外泌体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建立Ⅱ型胶原酶诱导的大鼠骨关节炎模型,通过大体和组织学染色评估体内注射两种外泌体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ELISA检测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两种外泌体在透射电镜下均为典型的圆形或杯状,粒径在105-120 nm之间,均表达CD63、CD81和TSG1010特征性蛋白;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产量和纯度均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③两种外泌体均能缓解白细胞介素1β对软骨细胞的炎症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增殖、抑制凋亡和增加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其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促软骨修复活性更强;④两种外泌体治疗后,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的宏观表现和OARS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关节液中炎症因子水平下降,其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疗效更优;⑤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产量和纯度均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且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因此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更适合作为治疗骨关节炎的新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性关节炎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软骨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X射线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松 张涛 +3 位作者 童超 林廉洋 张永红 周学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5003-5008,共6页
背景:传统清创、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但这一方法针对大段骨缺损则具有较显著的局限性。目的:观察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胫骨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接受Il... 背景:传统清创、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但这一方法针对大段骨缺损则具有较显著的局限性。目的:观察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胫骨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接受Ilizarov骨搬移术,对照组38例接受单臂外固定架术。两组分别于术后6个月通过X射线摄片判断其影像学总有效率,通过paley评价标准判定其临床疗效,并通过门诊随访12个月判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ELA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核因子κB水平。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6个月影像学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观察组影像学总有效率及paley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上述数据说明,Ilizarov骨搬移技术较传统疗法治疗胫骨骨缺损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同时对炎症因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C-反应性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胫骨 骨缺损 疗效 不良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外固定器 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 胫骨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髋臼相关参数在CT水平面与CT真骨盆平面上的差异 被引量:8
6
作者 邓必勇 邓必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05-1409,共5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髋臼假体放置是否准确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稳定性及使用寿命有直接影响,臼杯位置安放不合理可能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应重视CT影像学检查。目的:分析CT图像以水平面和真骨盆平面作为参照的髋关节置换髋臼相...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髋臼假体放置是否准确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稳定性及使用寿命有直接影响,臼杯位置安放不合理可能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应重视CT影像学检查。目的:分析CT图像以水平面和真骨盆平面作为参照的髋关节置换髋臼相关参数的差异,明确其对治疗效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患盆腔软组织疾病但髋关节正常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对测量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于自然平卧位下基于垂直水平面予以CT扫描,通过CT定位片及其扫描图像对双侧髋臼的前倾角、髋臼角、髋臼深度、髋臼宽度、股骨头中点一髋臼边缘角、外展角予以测量,同时对真骨盆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予以测量。选取CT软件予以三维重建,再次于真骨盆平面垂直予以扫描,采用相同方式对上述参数予以测量。左右侧髋臼及2个平面下参数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对2个参考平面的夹角与所测量参数的差值予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水平面与真骨盆平面上的左右侧髋臼参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骨盆倾斜角度与两参照面间股骨头中点-髋臼边缘角、髋臼前倾角差值呈正相关,与髋臼角、髋臼深度呈负相关;③提示平卧位CT扫描过程中,骨盆伴有旋转状况,以真骨盆平面作为参考的参数与直接测量得到的髋臼参数有误差,因此全髋关节换前制定髋臼假体放置方案时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髋关节 CT 真骨盆平面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松 张涛 +3 位作者 付桂红 李顺华 周学儒 陈隆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4716-4721,共6页
背景:研究显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一定的骨修复作用,但临床上少见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长骨干骨不连的研究。目的:对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长骨... 背景:研究显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一定的骨修复作用,但临床上少见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长骨干骨不连的研究。目的:对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长骨干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将47例长骨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单一治疗组(n=22)和联合治疗组(n=25),单一治疗组骨折端断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治疗组骨折端断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访观察两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后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患侧肢体功能分级及治疗后3个月的骨痂评分。结果与结论:①临床骨折愈合:联合治疗组临床愈合时间短于单一治疗组[(4.2±1.5),(5.6±1.1)个月,P<0.05]、骨折愈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92%,86%,P<0.05),骨痂评分高于单一治疗组(2.74±0.36,2.32±0.53,P<0.05);②患肢功能恢复:单一治疗组患侧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低于联合治疗组(77%,84%,P<0.05);③局部并发症:两组患者骨髓穿刺及治疗局部皮肤无红肿、无感染;④结果表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两种方法治疗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均有一定的疗效,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干细胞 骨折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探讨苗药五藤膏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软骨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及MMP-13、c-myc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申海艳 周静 +4 位作者 肖丽娜 马武开 姚血明 陈琳 韩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271-3276,共6页
目的以经典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为靶向,观察苗药五藤膏贴敷对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兔软骨组织中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及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同一批4~5月龄9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 目的以经典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为靶向,观察苗药五藤膏贴敷对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兔软骨组织中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及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同一批4~5月龄9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巴布膏对照组,五藤膏低量组(约1 g),五藤膏中量组(约2 g),五藤膏高量组(约4 g),每组1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制备兔KOA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予氟比洛芬巴布膏贴敷及相应剂量的五藤膏贴敷干预;空白组不做任何干预,正常饲养;模型组患膝关节无菌纱布包扎固定。给药后第1、2、3、4 w各处死4只,取患膝关节软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关节软骨细胞中MMP-13、c-myc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膝关节面软骨病理显示重度退行性改变,软骨细胞重度变性、萎缩,分布紊乱;模型组软骨细胞中MMP-13、c-myc mRNA的表达量最高,空白组表达量最低,而模型组软骨细胞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最低,空白组最高,不同量五藤膏干预后各组β-catenin蛋白表达均不同程度升高;量越高也越接近空白组;五藤膏各量组(1、2、3、4 w)与巴布膏对照组(1、2、3、4 w)c-myc mRNA的表达量均较空白组升高,但五藤膏高量组(1、2、3、4 w)与巴布膏对照组(1、2、3、4 w)MMP-13与c-myc升高均不明显;五藤膏各量组(1、2、3、4 w)与巴布膏对照组(1、2、3、4 w)c-myc mRNA的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五藤膏高量组(1、2、3、4 w)与巴布膏对照组(1、2、3、4 w)MMP-13降低更为显著;五藤膏中、高量组(1、2、3、4 w)MMP-13 mRNA表达量与巴布膏对照组相近;各治疗组组内比较,五藤膏低量组(2、3、4 w)MMP-13 mRNA明显高于五藤膏中量组(1、2、3、4 w)与五藤膏高量组(1、2、3、4 w)的表达,其中与五藤膏高量组差异更显著;五藤膏低量组(1、2、3、4 w)c-myc mRNA明显高于五藤膏中量组(4 w)、五藤膏高量(1、2、3、4 w)的表达,除五藤膏中量组第1w与五藤膏高量组(1、2、3、4 w)c-myc mRNA表达差异显著外,其余各时段五藤膏中量组与五藤膏高量组c-myc mRNA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五藤膏干预可能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促进兔KOA患膝关节软骨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抑制KOA模型兔的关节软骨细胞Wnt信号下游基因MMP-13、c-myc mRNA的表达,延缓疾病进展,从而改善KOA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苗药五藤膏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7-3p调控FOXK1/NF-κB信号通路影响破骨细胞增殖、凋亡及分化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涛 杨扉扉 +3 位作者 王藜篥 黄华 张松 曹永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8-1133,共6页
目的探讨miR-187-3p对破骨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的影响及其对叉头框转录因子(FOX)K1/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49例骨质疏松(OP)患者为OP组,同时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无骨折患者49例为control组;18只SPF级雌性大鼠,... 目的探讨miR-187-3p对破骨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的影响及其对叉头框转录因子(FOX)K1/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49例骨质疏松(OP)患者为OP组,同时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无骨折患者49例为control组;18只SPF级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每组9只;原代分离培养OP大鼠破骨细胞,miR-NC、miR-187-3p mimics、pcDNA-NC、pcDNA-FOXK1、miR-187-3p mimics与pcDNA-NC、miR-187-3p mimics与pcDNA FOXK1转染入破骨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与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OP患者血清与破骨细胞中miR-187-3p、FOXK1的表达量;采用qRT-PCR法检测破骨细胞中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Acp)-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K)、整合素(Integrinαv)的表达量;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87-3p与FOXK1的靶向关系;Western印迹检测Ki-67、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leaved-caspase)-3、p-p65、p-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кB)α蛋白表达量。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OP组血清中miR-187-3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FOXK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iR-187-3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FOXK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miR-NC组比较,miR-187-3p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Ki-67、Acp-5、MMP9、Cathepsin K、Integrinαv、p-p65、p-IкB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pcDNA-NC组或miR-187-3p+pcDNA-NC组比较,pcDNA-FOXK1组或miR-187-3p+pcDNA-FOXK1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Ki-67、Acp-5、MMP9、Cathepsin K、Integrinαv、p-p65、p-IкB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FOXK1是miR-187-3p的靶基因。结论miR-187-3p过表达可通过下调FOXK1的表达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分化及促进破骨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7-3p 叉头框转录因子(FOX)K1 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 骨质疏松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7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清中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涛 杨扉扉 +3 位作者 王藜篥 黄华 张松 曹永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87(miR-187)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意义及其对骨质疏松大鼠破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50例骨折但未发生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 目的探讨微小RNA-187(miR-187)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意义及其对骨质疏松大鼠破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50例骨折但未发生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iR-187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清miR-187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87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价值。采用去除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从建模成功的大鼠中提取破骨细胞。分别将miR-187 mimics及miR-con转染至破骨细胞,不转染任何基因的破骨细胞作为NC组。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迹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p21、B淋巴细胞瘤(Bcl)-2、Bcl相关蛋白(Bax)与Notch信号通路中的主要蛋白[Notch1、Jagged1、Delta样蛋白(DLL)3、Notch2]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组血清miR-187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miR-187与BMD呈正相关(r=0.35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87诊断时AUC为0.856,敏感度为0.700,特异度为0.883。与NC组、miR-con组比较,miR-187组破骨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CyclinD1、Bcl-2、Notch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p21、Bax、Notch1、Jagged1、DLL3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miR-187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清中低表达,可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并可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并诱导破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7 骨质疏松 破骨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骨复元汤治疗小儿尺桡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及对患儿炎症因子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伟 吴声忠 +1 位作者 黄华 吴闵 《河北中医》 2021年第7期1087-1091,共5页
目的观察健骨复元汤治疗小儿尺桡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及对患儿炎症因子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2例尺桡骨闭合性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健骨复元汤口服。2... 目的观察健骨复元汤治疗小儿尺桡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及对患儿炎症因子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2例尺桡骨闭合性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健骨复元汤口服。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3、6周比较2组骨代谢指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2变化。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7.56%(40/41),对照组优良率85.37%(35/4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疗程结束后3周FGF-2、TGF-β_(1)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6周FGF-2、TGF-β_(1)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疗程结束后3、6周BMP-2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疗程结束后6周BMP-2高于治疗后3周(P<0.05);治疗组疗程结束后3、6周BMP-2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后IL-1、IL-2、IL-6及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4%(1/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63%(6/4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骨复元汤能通过减轻患儿骨折损伤引起的炎性反应,改善骨代谢,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骨折 尺神经 损伤 桡骨骨折 小儿 中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骨隧道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建 邱冰 甄东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35-238,244,共5页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临床最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关节镜下ACL重建术为目前治疗该损伤最有效的方法。股骨及胫骨遂道定位,尤其是股骨隧道定位,其准确性与ACL重建术的疗效密切相关。该文从ACL解剖、重建方法、骨隧道定位方法、骨隧道...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临床最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关节镜下ACL重建术为目前治疗该损伤最有效的方法。股骨及胫骨遂道定位,尤其是股骨隧道定位,其准确性与ACL重建术的疗效密切相关。该文从ACL解剖、重建方法、骨隧道定位方法、骨隧道定位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对ACL重建术中骨隧道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隧道 解剖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72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关翰辉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5期393-394,共2页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带锁髓内针固定术,其中36例选用顺行入路方式(顺行组),36例选用逆行入路方式(逆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带锁髓内针固定术,其中36例选用顺行入路方式(顺行组),36例选用逆行入路方式(逆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顺行组的手术时间比逆行组更短,Mayo评分比逆行组更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组患者的CM评分明显比顺行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逆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入路髓内针固定术容易对患者肩关节功能造成影响,逆行入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顺行入路的可操作性更好,二者各有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方式 带锁髓内针固定 肱骨干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姚书眈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12期182-182,共1页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间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49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25例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24例给予直接固定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间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49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25例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24例给予直接固定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2.0%,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70.8%,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P<0.05,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更为显著,患者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S-TLIF与TLIF治疗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宪峰 江剑 +1 位作者 罗志成 王宏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7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merbody fusion,TLIF)治疗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merbody fusion,TLIF)治疗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研究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治疗的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按手术方法分MIS-TLIF组和TLIF组。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疗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MIS-TLIF组平均(355.8±77.1)min,TLIF组平均(310.3±42.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较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MIS-TLIF组术后3 d VAS评分低于TLIF组(P<0.05),但术后1个月、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治疗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达到与TLIF相同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入路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建 邱冰 甄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453-2460,共8页
背景:一些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试图回答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入路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的优劣,但目前研究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目的:比较Super PATH入路与传统入路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EBSCO、Co... 背景:一些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试图回答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入路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的优劣,但目前研究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目的:比较Super PATH入路与传统入路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EBSCO、Cochrans、CNKI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纳入有关髋关节置换中Super PATH入路与传统入路的所有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起至2017年7月,手工检索相关的已发表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检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483例患者,其中Super PATH入路组228例,传统入路组2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入路组相比,Super PATH入路组手术时间长,切口长度短,术后3个月髋关节评分高,术后1,3,7 d目测类比评分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在术后并发症、术后前倾角、术后外展角及术后1和6个月髋关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Super PATH入路在髋关节置换中的整体近期疗效要优于传统入路,但长期的临床疗效尚需更多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髋关节 置换 SuperPATH入路 传统入路 临床疗效 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松 张涛 +2 位作者 杨建文 安敏 唐本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81-1687,共7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多采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抗感染及组织愈合能力较差,加之可能存在的血管病变,氨甲环酸的应用是否会达到止血的目的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尚无相关文献报道。目的:探讨2...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多采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抗感染及组织愈合能力较差,加之可能存在的血管病变,氨甲环酸的应用是否会达到止血的目的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尚无相关文献报道。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时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贵州省骨科医院就诊并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10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2014年1月以前手术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1月以后手术的54例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将15 mg/kg的氨甲环酸稀释于250 m L氯化钠溶液中在安置假体后松止血带前给予静脉点滴,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给予250 m L氯化钠溶液静脉点滴。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输血情况、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以及凝血指标水平,并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试验组术后引流量、总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量及术后输血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2)术前2组患者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和红细胞比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患者术后3 h,1 d和3 d的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及红细胞比容均较术前下降,术后5 d有所回升,但低于术前。试验组在术后相应时间点的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及红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P<0.05);(3)2组患者术前、松止血带时、术后3 h、术后1 d、术后5 d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前、松止血带时2组患者的D-二聚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3 h,1 d及后5 d 2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试验组术后3 h及1 d时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5 d时2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术后5 d及术后1个月时2组患者双下肢静脉彩超未见明显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在松止血带前按15 mg/kg静脉应用氨甲环酸以减少出血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氨甲环酸 全膝关节置换 糖尿病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紫草素衍生物SYUNZ-7对肿瘤的作用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必勇 邓必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天然紫草素衍生物SYUNZ-7对肿瘤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进行SYUNZ-7对MG-63、GLC-82、HepG2、KB、MGC-803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作用检测,计算IC50值。SYUNZ-7体内抗瘤实验通过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及小鼠移植... 目的探讨天然紫草素衍生物SYUNZ-7对肿瘤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进行SYUNZ-7对MG-63、GLC-82、HepG2、KB、MGC-803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作用检测,计算IC50值。SYUNZ-7体内抗瘤实验通过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及小鼠移植瘤模型进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YUNZ-7对MG-63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血管生成。结果SYUNZ-7对MG-63、GLC-82、HepG2、KB、MGC-803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15±0.07)μg/ml、(2.17±0.03)μg/ml、(9.98±0.22)μg/ml、(5.42±0.01)μg/ml、(6.42±0.15)μg/ml,SYUNZ-7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呈现浓度依赖性;1、2、4 mg/kg SYUNZ-7对MG-63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24.6%、38.1%、41.1%,随着SYUNZ-7剂量的增加对MG-63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的抑瘤率也增高(P<0.05);MG-63细胞经6.25μg/ml SYUNZ-7处理24、48、72、96 h和2%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72 h的凋亡率分别为27.9%、58.2%、65.0%、71.5%、1.2%。MG-63细胞经1.56、3.12、6.25、12.5μg/ml SYUNZ-7处理72 h的凋亡率分别为11.8%、68.1%、70.4%、51.4%,SYUNZ-7可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诱导MG-63细胞凋亡;随着SYUNZ-7处理浓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MG-63细胞G2/M前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上升,SYUNZ-7对MG-63细胞S期至G2/M期转化有阻滞作用;SYUNZ-7各浓度组中的肿瘤组织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均低于15%DMSO溶液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SYUNZ-7可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裸小鼠移植瘤血管的生成。结论天然紫草素衍生物SYUNZ-7体内外抗瘤作用较强,其机制可能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紫草素 衍生物SYUNZ-7 肿瘤 作用效果 机制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可降低置换后不良反应及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 被引量:1
19
作者 严贤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336-3340,共5页
背景:髌骨旁内侧入路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的标准技术。然而,最近的研究报道了在使用经股内侧肌入路时功能恢复的优越结果。目的:评估髌骨旁内侧入路和经股内侧肌入路2种手术技术的早期功能结果。方法: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5... 背景:髌骨旁内侧入路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的标准技术。然而,最近的研究报道了在使用经股内侧肌入路时功能恢复的优越结果。目的:评估髌骨旁内侧入路和经股内侧肌入路2种手术技术的早期功能结果。方法: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5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股内侧肌入路组接受经股内侧肌入路方法;髌骨旁内侧入路组接受髌骨旁内侧入路,2组均使用相同类型的植入物。记录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并在术后3周和6周时评估治疗后活动范围、股四头肌强度及本体感觉。结果与结论:①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在休息和运动时疼痛明显低于髌骨旁内侧入路组;②经股内侧肌入路组平均股四头肌伸展强度显著优于髌骨旁内侧入路组;③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术后本体感觉好于髌骨旁内侧入路组,而2组患者的运动范围相似;④结果说明,在早期康复期间,经股内侧肌入路方法比髌骨旁内侧入路更有优势,没有观察到与此方法相关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旁内侧入路 经股内侧肌入路 VAS评分 本体感受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药五藤膏对膝关节炎兔GSK-3β、Wnt3a、Wnt5a、Wnt7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申海艳 周静 +4 位作者 肖丽娜 马武开 姚血明 陈琳 韩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425-3430,共6页
目的基于Wnt/β-连环蛋白(catenin)信号,探讨不同剂量苗药五藤膏贴敷对KOA模型兔软骨组织中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蛋白及Wnt3a、Wnt5a、Wnt7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巴布膏对照组,苗药五藤膏低、中、... 目的基于Wnt/β-连环蛋白(catenin)信号,探讨不同剂量苗药五藤膏贴敷对KOA模型兔软骨组织中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蛋白及Wnt3a、Wnt5a、Wnt7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巴布膏对照组,苗药五藤膏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均采用木瓜蛋白酶关节腔内注射制备兔KOA模型,空白组正常饲养,不干预;模型组患关节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其余各组分别予氟比洛芬巴布膏及不同剂量的苗药五藤膏贴敷干预;给药后第1、2、3、4周各组分别处死动物,取材后观察软骨病理变化及行Mankin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关节软细胞中Wnt3a、Wnt5a、Wnt7a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GSK-3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关节软骨病理改变比较,经过4 w干预后,除空白组外,模型组患膝关节面软骨重度退性改变;巴布膏对照组关节面软骨轻度退性改变;苗药五藤膏低、中、高剂量组退变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空白组、苗药五藤膏低、中、高剂量组、巴布膏对照组改良版Mankin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苗药五藤膏低、中、高剂量组组内改良版Mankin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苗药五藤膏低、中、高剂量组、巴布膏对照组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给药后1、2、3、4 w模型组、苗药五藤膏中、低剂量组、给药后4 w苗药五藤膏高剂量组Wnt3a mRNA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1、2、3、4w模型组、苗药五藤膏中、低剂量组、给药后1 w苗药五藤膏高剂量组、巴布膏对照组Wnt5a mRNA明显升高,模型组、苗药五藤膏中、低剂量组Wnt7a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苗药五藤膏低、中、高剂量组、巴布膏对照组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苗药五藤膏低、中、高剂量组、巴布膏对照组Wnt3a、Wnt5a、Wnt7a mRNA明显降低(P<0.01)。结论不同剂量苗药五藤膏干预能使KOA模型兔膝关节软骨细胞GSK-3β蛋白的表达降低;苗药五藤膏可通过干预Wnt/β-catenin信号,降低KOA模型兔患膝关节软骨细胞Wnt信号上游基因Wnt3a、Wnt5a、Wnt7a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苗药五藤膏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