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清末贵州商业发展的社会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同寿 《贵州文史丛刊》 1998年第3期8-12,7,共6页
关键词 商品化农业 贵州 商业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 农副产品 农产品商品化 桐油 20世纪初年 19世纪末 自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黎庶昌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毅翔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41-46,共6页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忧国忧民的中国人,开始冷静而理智地看待入侵者的“长技”,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等口号,认真学习、了解和介绍关于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列强的新文化、新知识,以便从中找到拯救中华、振兴中华的秘诀。毛泽东...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忧国忧民的中国人,开始冷静而理智地看待入侵者的“长技”,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等口号,认真学习、了解和介绍关于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列强的新文化、新知识,以便从中找到拯救中华、振兴中华的秘诀。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些披蓁辟莽、不畏世俗羁绊、敢于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人,是“先进的中国人”和“求进步的中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庶昌 拙尊园丛稿 西洋 贵州 中国古学 康有为 游记 礼乐 穆宗 巴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军阀统治形态走向成熟的三部曲 被引量:2
3
作者 熊宗仁 《贵州社会科学》 2001年第3期98-104,共7页
关键词 贵州 民国时期 军阀统治 "民八事变" 王文华 王伯群 表袒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廖仲恺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变化及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建曾 《惠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12,共5页
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廖仲恺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学习、探求和实践,曾随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而几经发展变化。认真总结廖仲恺对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和与时俱进的态度、作法,对今天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仍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廖仲恺 社会主义思想 发展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政府时期贵州民族研究的蓬勃兴起 被引量:1
5
作者 翁泽红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6-51,共6页
国民政府时期,特别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及40年代,贵州民族研究勃然兴起,涌现出大量的专著、调查报告、论文集、工具书、文章等成果形式。这一阶段,成为新中国建立前贵州民族研究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关键词 国民政府 民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古代学校教育从萌芽至初步兴起背景探究
6
作者 翁泽红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5期62-67,共6页
贵州古代学校教育继东汉以私学形式出现萌芽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千年断层,至南宋及元代初步兴起。汉代郡县制在贵州的推行,导致了贵州古代学校教育萌芽的产生。南宋经制州(正州)的发展及元代土司制度在贵州的建立,促... 贵州古代学校教育继东汉以私学形式出现萌芽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千年断层,至南宋及元代初步兴起。汉代郡县制在贵州的推行,导致了贵州古代学校教育萌芽的产生。南宋经制州(正州)的发展及元代土司制度在贵州的建立,促使贵州古代学校教育的初步兴起。贵州古代学校教育无不是伴随着中央王朝对贵州统治的不断深入而产生、兴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古代 学校教育 萌芽 兴起背景 探究 School Education Early Development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央王朝 元代 土司制度 南宋 郡县制 形式 统治 私学 汉代 断层 东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洋政府时期的贵州民族研究
7
作者 翁泽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8-73,共6页
1911年,随着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统治。在划时代的剧变中,中国进入北洋政府时期。本文从该时期边疆民族研究的必然性、可能性、可行性等视角出发,剖析了贵州民族研究的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 1911年,随着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统治。在划时代的剧变中,中国进入北洋政府时期。本文从该时期边疆民族研究的必然性、可能性、可行性等视角出发,剖析了贵州民族研究的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具有代表性的有关贵州民族研究著述进行介绍、归纳、总结。认为:北洋政府时期,贵州民族研究作为中国边疆研究的组成部分,不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且具有其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政府 贵州 民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高等教育社会化的动因
8
作者 黄昊 《魅力中国》 2014年第25期174-174,共1页
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发展迅速,是当时内外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笔者主要从个人投资、联邦政府的支持以及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等方面进行高等教育的社会化的动因分析。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 社会化 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滇西抗战 被引量:2
9
作者 范同寿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8-95,共8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影响这次战争进程的固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一类的大型会战、决战.但象滇西抗战这类发生在特定阶段和背景下的局部战役,却也可能成为战局演变的契机,有其不容忽视之处.本文仅就滇西抗战的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影响这次战争进程的固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一类的大型会战、决战.但象滇西抗战这类发生在特定阶段和背景下的局部战役,却也可能成为战局演变的契机,有其不容忽视之处.本文仅就滇西抗战的背景、获胜原因及其历史影响作一浅论,期作研究这一问题的引玉之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抗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远征军 滇缅公路 蒋介石 东南亚 抗日战争 1942年 日本侵略者 太平洋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义利观与市场经济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民雄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64-66,共3页
唯利是图只会破坏社会最后功利和市场经济秩序 ,儒家义利观的范导作用 ,具有超越性 ,它本质上保证人类社会的正常活动 ,包括市场经济活动 ,代表人类的心理。
关键词 儒家 义利观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关于农民问题论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兼论农民问题与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11
作者 熊宗仁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7-23,共7页
在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贯串着改革、发展和稳定这样一条红线。而在这条红线中,农民问题是其基本的实践依据和重要的理论基础。 我们知道,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农民问题充当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石... 在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贯串着改革、发展和稳定这样一条红线。而在这条红线中,农民问题是其基本的实践依据和重要的理论基础。 我们知道,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农民问题充当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合符逻辑的继承和发展。它的创立和完善,也离不开农民问题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问题 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 实践意义 理论价值 毛泽东思想 发展和稳定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解决农民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康德道德形上学
12
作者 于民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5期40-44,共5页
康德是近代最卓越的思想启蒙大师,他的思想是18世纪时代精神的代表.康德同时又是整个西方思想史上最杰出的大哲学家,其思想体系以博大精深著称于世,是人类智慧宝库的巨大财富.本文无力展现康德巨大而丰富的精神资源,仅粗略地探究其具有... 康德是近代最卓越的思想启蒙大师,他的思想是18世纪时代精神的代表.康德同时又是整个西方思想史上最杰出的大哲学家,其思想体系以博大精深著称于世,是人类智慧宝库的巨大财富.本文无力展现康德巨大而丰富的精神资源,仅粗略地探究其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道德哲学,以期凸现康德形上思考博大精微的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法则 康德 道德形上学 立法原则 实践理性 道德律令 道德原则 道德行为 意志自律 有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堪、任可澄与护国运动
13
作者 刘毅翔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6-101,共6页
戴堪、任可澄是参与发动和领导护国运动的两位重要贵州籍人士.但由于他们都是在思想政治上追随梁启超的进步党成员,加上辛亥贵州自、宪两党的宿怨,所以过去对其在护国运动中的贡献,或被轻描淡写,或者避而不谈,甚至被随意歪曲、否定,这... 戴堪、任可澄是参与发动和领导护国运动的两位重要贵州籍人士.但由于他们都是在思想政治上追随梁启超的进步党成员,加上辛亥贵州自、宪两党的宿怨,所以过去对其在护国运动中的贡献,或被轻描淡写,或者避而不谈,甚至被随意歪曲、否定,这实在是很不公正的.今天,随着思想进一步解放,史学界对梁启超及资产阶级改良派已逐渐重新认识.因此,对戴堪、任可澄等人,也应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本文拟对此试作探讨,欠妥之处,敬祈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可澄 唐继尧 梁启超 袁世凯 云南 护国运动 巡按使 贵州 北京政府 都督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江流域高酿镇文书考释及研究
14
作者 安尊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9-80,共2页
一、高酿镇历史文化沿革背景 高酿镇地处贵州省天柱县西南部,是通往锦屏县的交通要冲,桂穗公路过境。高酿镇明代属归化乡一图。清代属居仁里。民国三年属第四区,二十一年为中和镇,三十一年置南平乡,三十三年改为高酿乡。1953年建立上... 一、高酿镇历史文化沿革背景 高酿镇地处贵州省天柱县西南部,是通往锦屏县的交通要冲,桂穗公路过境。高酿镇明代属归化乡一图。清代属居仁里。民国三年属第四区,二十一年为中和镇,三十一年置南平乡,三十三年改为高酿乡。1953年建立上花乡、章寨乡,1958年建立高酿公社,1961年析出邦寨公社、甘洞公社,1984年改社为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考释 文书 历史文化 西南部 天柱县 贵州省 锦屏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端棻家世考
15
作者 赵青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第1期92-101,共10页
文章针对李端棻家世中存在的诸多空白点进行考证、补充。李端棻父系家族原籍湖南省清泉县,至清乾隆年间始定居贵州贵阳,迄今二百余年。贵阳李氏对入黔始祖及以上家世知之甚少,通过考证得知李氏入黔始祖李之治及家人入黔,与当时国家鼓励... 文章针对李端棻家世中存在的诸多空白点进行考证、补充。李端棻父系家族原籍湖南省清泉县,至清乾隆年间始定居贵州贵阳,迄今二百余年。贵阳李氏对入黔始祖及以上家世知之甚少,通过考证得知李氏入黔始祖李之治及家人入黔,与当时国家鼓励向贵州移民有关。李端棻母系家族何氏先祖原籍安徽,明初时随戍边部队入贵州,后定居贵阳,迄今约六百年。何氏家族进入贵州后很快由武转文,自明万历年间何图出中举起,代代有举人、世世为官宦,逐渐成为贵阳有名的书香官宦世家。深厚的家学渊源,亦滋养了李端棻的成长,使其成为提出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先驱,更使他成为助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端棻 父系 母系 家世 书香官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最早驻外使节的西方政体观——郭嵩焘与刘锡鸿思想比较的一个侧面
16
作者 许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2-14,共3页
出使英伦前,郭嵩焘和刘锡鸿对西方政体均有一些间接认识。出国后,他们在日记中记录了对西方议会民主制的不同认识,既有赞赏之情,亦有批评之语。郭嵩焘甚至认为西方议会民主优于中国君主专制。但是,郭、刘二人均主张中国不宜采用西方政体。
关键词 郭嵩焘 刘锡鸿 驻外使节 西方政体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仙说与中国古代小说
17
作者 于民雄 《贵州文史丛刊》 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
神仙是道教的基本观念。先秦以降的神仙观念和神话传说为道教神仙小说的出现提供了思想的资源和丰富的素材。道教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与神仙观念息息相关。
关键词 神仙 道教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与儒家和谐观念
18
作者 于民雄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5-79,共5页
工具理性意义上的功利主义体系使经济全球化过程充满危机。工具霸权、发达国家的利益最大化、贫富差距的拉大、人的异化、文明秩序的失范乃于整个世界的不和谐,都与经济全球化过程息息相关。作为人类的大智慧,中国儒家传统的和谐观念可... 工具理性意义上的功利主义体系使经济全球化过程充满危机。工具霸权、发达国家的利益最大化、贫富差距的拉大、人的异化、文明秩序的失范乃于整个世界的不和谐,都与经济全球化过程息息相关。作为人类的大智慧,中国儒家传统的和谐观念可以为经济全球化过程提供资源和牵引力量,有利于克服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种种负面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儒家 和谐观念 功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本好书,就是一盏明灯——读孔学堂书局推出的四部新书
19
作者 于民雄 《当代贵州》 2014年第24期13-14,共2页
一孔学堂书局成立伊始,就推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等17本图书,在2014年金秋时节问世,虽然还不能构成洋洋大观的景象,但已经开了个好头.它契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凸显中国文化继往开来的使命,符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潮流... 一孔学堂书局成立伊始,就推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等17本图书,在2014年金秋时节问世,虽然还不能构成洋洋大观的景象,但已经开了个好头.它契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凸显中国文化继往开来的使命,符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潮流.一个好的开头总是令人欣喜的,也是值得庆贺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正因为孔学堂书局立意高远,它走的路一定会越来越宽广;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正因为孔学堂书局的视野指向与发展格局符合时代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孔学堂书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定会越来越大.这17本图书中,有我正在读的4本:《淑世济人——大众儒学纲要》《孔子真精神》《阳明精粹》《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里,我简要地谈谈我读这4本书的心得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局 学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书 四部 文化自信 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道本器末”论与郭嵩焘的新道器观
20
作者 李双璧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2-98,共7页
魏源的“师夷长技”主张是以儒家传统的“夷夏之辨”为其思想范式,而这一主张的产生,则导源于“以夷制夷”的策略需要。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魏源说:“为购洋炮洋艘,练水战火战之用,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 魏源的“师夷长技”主张是以儒家传统的“夷夏之辨”为其思想范式,而这一主张的产生,则导源于“以夷制夷”的策略需要。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魏源说:“为购洋炮洋艘,练水战火战之用,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富国强兵,不在一举乎?”可见,所谓西方的“长技”,在他看来,不过是用于“水战火战”之具——轮船火炮而已。魏源确实认识到了中国的刀剑戈矛决非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对手这个浅显道理,但他没有也不可能对除坚船利炮之外的西方的“长技”有更深的体认。这是因为,历史还没有赋予魏源、林则徐等“经世”派改革家以较深层次地了解西方的使命。“天朝之国”的迷梦和传统“夷夏”观念的浸润,使得魏源等人仅仅是“开眼”看世界,远谈不上“走向”世界。魏源曾有过几句赞美西方民主制度的话语,认为这种制度“可垂奕世而无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本器末 郭嵩焘 道器观 魏源 士大夫 西洋 “道器” 日记 洋务派 “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