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必净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及肝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1
作者 柳扬 范伟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及肝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9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及肝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9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必净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治疗7 d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肝损伤标志物[总胆汁酸(TBA)、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精氨酸酶Ⅰ(ArgⅠ)、谷氨酸脱氢酶(GLDH)、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C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7 d后,2组CRP、TNF-α、IL-1、IL-1β及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TBA、α-GST、PNP、ArgⅠ、GLDH及O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35%vs.17.39%,χ^(2)=4.039,P=0.044)。结论血必净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用于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效果较好,可降低血清炎性指标和肝损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肝外胆管结石 血必净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炎性指标 肝损伤标志物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龚毅 范伟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540-1541,共2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腹腔镜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ERAS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ERAS组行ER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 d...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腹腔镜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ERAS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ERAS组行ER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 d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ALT、AST),术后1、2、3 d疼痛评分变化,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 d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d,ERAS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ERAS组术后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ERAS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ERAS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有利于患者术后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靶向型Pluronic F127/芒柄花黄素纳米复合体系体外抗肝癌活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柳扬 龚毅 范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6-531,共6页
背景:天然黄酮类化合物芒柄花黄素是传统中药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但疏水性结构、体内代谢周期短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的:制备负载芒柄花黄素的Pluronic F127-叶酸共轭胶束,检测其体外释药性能与抗癌活性。方法:采用碳二亚胺交联剂化学... 背景:天然黄酮类化合物芒柄花黄素是传统中药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但疏水性结构、体内代谢周期短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的:制备负载芒柄花黄素的Pluronic F127-叶酸共轭胶束,检测其体外释药性能与抗癌活性。方法:采用碳二亚胺交联剂化学方法制备叶酸偶联的Pluronic F127(PF-FA),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负载芒柄花黄素的Pluronic F127胶束(FN-PF)与负载芒柄花黄素的Pluronic F127-叶酸共轭胶束(FN-PF-FA),检测FN-PF与FN-PF-FA胶束的包封率、载药量与体外释药性能。采用体外硫荷达明B实验检测游离芒柄花黄素、FN-PF胶束、FN-PF-FA胶束对叶酸过表达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抗癌活性。结果与结论:①FN-PF和FN-PF-FA胶束的包封率分别为(84.12±2.15)%和(82.50±1.78)%,载药量分别为(21.33±2.27)%和(19.73±1.58)%;②两种胶束在酸性环境中的释药速率均快于碱性环境;在相同环境中,FN-PF-FA胶束的释药速率慢于FN-PF胶束;③在相同的药物浓度下,FN-PF胶束、FN-PF-FA胶束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能力强于游离的芒柄花黄素(P<0.05),并且FN-PF-FA胶束的抑制作用强于FN-PF胶束(P<0.05);④抑制肿瘤所需的药物浓度顺序为FN-PF-FA胶束<FN-PF胶束<游离的芒柄花黄素,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⑤结果表明,FN-PF-FA胶束具有靶向抗癌药物释放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纳米 靶向 肝癌 叶酸 胶束 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SNHG16通过调控miR-570对肝癌细胞索拉非尼耐药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柳扬 范伟 丁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3-70,共8页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SNHG16(long non-coding RNA SNHG16,lncRNA SNHG16)通过调控微小RNA-570(miR-570)对肝癌细胞索拉非尼耐药的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人体正常肝组织、肝癌细胞组织中HepG2、HepG2-R细胞的lncRNA SN...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SNHG16(long non-coding RNA SNHG16,lncRNA SNHG16)通过调控微小RNA-570(miR-570)对肝癌细胞索拉非尼耐药的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人体正常肝组织、肝癌细胞组织中HepG2、HepG2-R细胞的lncRNA SNHG16、miR-570表达,并对HepG2-R细胞做转染,后分别记为HepG2-R+pcDNA组、HepG2-R+pcDNA SNHG16组、HepG2-R+anti-miR-NC组、HepG2-R+anti-miR-570组、HepG2-R+pcDNA SNHG16+miR-NC组、HepG2-R+pcDNA SNHG16+miR-570组,用于后续试验,且将miR-NC、miR-570、si-NC、si-SNHG16用相同方式转染至HepG2细胞,分别记为miRNC组、miR-570组、si-NC组、si-SNHG16组。用MTT法、流式细胞仪、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CyclinD1、P21、MMP-9、MMP-2表达变化。结果与人体正常肝组织组相比,肝癌细胞组织组的lncRNA SNHG16表达升高,miR-570表达下降(P<0.05)。与正常细胞HepG2-P组相比,HepG2-R组的lncRNA SNHG16及IC50值提高,miR-570、HepG2-R细胞在索拉非尼浓度为1、2、4、8、16μmol/L中的抑制水平下降(P<0.05)。HepG2-R+pcDNA SNHG16作为过表达组,其lncRNA SNHG16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HepG2-R+pcDNA组对比,HepG2-R+pcDNA SNHG16组的迁移的细胞个数及CyclinD1、P21、MMP-9、MMP-2的表达水平降低,抑制率、凋亡率及P21的表达水平上升(P<0.05)。与HepG2-R+anti-miR-NC组相比,HepG2-R+anti-miR-570组miR-570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HepG2-R+anti-miR-NC组比较,HepG2-R+anti-miR-570组CyclinD1、MMP-9、MMP-2表达水平降低,抑制率、凋亡率及P21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与miR-NC组相比,miR-570使WT-SNHG16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而对MUT-SNHG16荧光素酶活性影响较小(P>0.05)。过表达lncRNA SNHG16可使HepG2-R细胞中miR-570表达下降(P<0.05),与HepG2-R+pcDNA SNHG16+miR-NC组相比,HepG2-R+pcDNA SNHG16+miR-570组迁移的细胞个数及CyclinD1、MMP-9、MMP-2的表达水平升高,抑制率、凋亡率及P2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lncRNA SNHG16可调控HepG2-R肝癌细胞的耐药性,其机制与lncRNA SNHG16靶向调控miR-570有关,为临床治疗肝癌细胞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长链非编码RNA SNHG16 微小RNA-570 索拉非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5-5p靶向作用于SOX5抑制肝癌细胞Hep3B的活力及侵袭和迁移能力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常元 范伟 +3 位作者 冯新富 张莹 刘振华 蒋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2-259,共8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485-5p(miR-485-5p)对肝癌细胞的活力及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以正常肝细胞THLE-3为对照,采用RT-qPCR检测肝癌细胞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5(SOX5)mRNA和miR-485-5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OX5、增殖... 目的:研究微小RNA-485-5p(miR-485-5p)对肝癌细胞的活力及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以正常肝细胞THLE-3为对照,采用RT-qPCR检测肝癌细胞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5(SOX5)mRNA和miR-485-5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OX5、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Hep3B细胞的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细胞中miR-485-5p与SOX5的调控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肝癌细胞Hep3B、Huh7和HCCLM3中miR-485-5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SOX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485-5p可抑制Hep3B细胞的活力及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miR-485-5p靶向调控SOX5的表达,敲减SOX5的表达也可抑制Hep3B细胞的活力及迁移和侵袭能力;过表达SOX5可部分逆转过表达miR-485-5p对Hep3B细胞活力及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miR-485-5p通过靶向调控SOX5基因抑制Hep3B细胞的活力及迁移和侵袭能力,有望成为肝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小RNA-485-5p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5 细胞活力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肝移植全腹腔镜保留肝中静脉右半肝供肝切取术3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代宇 范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0,共3页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尸肝供应的紧缺,近年来,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得到飞速发展。在LDLT中对于儿童受体腹腔镜左肝外叶切取已逐渐成为标准术式,对于成人受体仍需右半肝或左半肝才能满足生理需要,但...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尸肝供应的紧缺,近年来,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得到飞速发展。在LDLT中对于儿童受体腹腔镜左肝外叶切取已逐渐成为标准术式,对于成人受体仍需右半肝或左半肝才能满足生理需要,但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腹腔镜右半肝切取操作复杂、难度大大增加[1~3]。我院经过多年腹腔镜右半肝和开放性供肝切取术的经验积累后,2017年9月~2018年7月对3例供者施行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取,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 全腹腔镜 右半肝 左肝外叶 供肝切取术 肝中静脉 腹腔镜技术 左半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彭浪 范伟 +2 位作者 朱立夫 杨华龙 范欣凯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10期1343-1346,共4页
赖氨酸特异性甲基转移酶2D(KMT2D)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主要负责组蛋白H3赖氨酸4(H3K4)的甲基化修饰,在基因转录调控种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KMT2D已成为多种肿瘤发生进程中较为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且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家族蛋白的... 赖氨酸特异性甲基转移酶2D(KMT2D)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主要负责组蛋白H3赖氨酸4(H3K4)的甲基化修饰,在基因转录调控种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KMT2D已成为多种肿瘤发生进程中较为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且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家族蛋白的表达平衡失调与多种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等密切相关。而在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疾病中,KMT2D异常突变可能发挥着促癌或抑癌的作用,并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未来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新生物靶点,为肿瘤防治提供新思路。本文就KMT2D的分子结构与功能、可能参与的调控以及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 消化道肿瘤 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的非整合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柳扬 范伟 龚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DC-SIGN)表达与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的40例接受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采集手术切除肝癌组织样本、癌旁肝组织样本各40份...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DC-SIGN)表达与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的40例接受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采集手术切除肝癌组织样本、癌旁肝组织样本各40份。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样本中DC-SIGN蛋白表达以及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样本DC-SIGN mRNA表达;分析肝癌组织样本中DC-SIGN、DC-SIGN mRNA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肝癌组织样本DC-SIGN蛋白的吸光度值(10.36±1.41)×10^(-3)/μm^(2)、DC-SIGN mRNA表达水平(1.65±0.31)高于癌旁组织样本吸光度值(0.63±0.15)×10^(-3)/μm^(2)、DC-SIGN mRNA表达水平(1.00±0.02,t=48.522、14.7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组织样本中DC-SIGN蛋白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包膜存在、血清甲胎蛋白(AFP)指标水平明显相关(t=37.148、17.029、13.894,P值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静脉侵犯、肿瘤分化、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t=0.672、0.603、0.714、0.279、0.530,P值均>0.05);肝癌组织样本中DC-SIGN mRNA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包膜存在、AFP指标水平明显相关(t=5.726、7.483、2.643,P值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静脉侵犯、肿瘤分化、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t=0.522、0.352、0.443、1.772、1.187,P值均>0.05)。结论:DC-SIGN参与原发性肝癌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原发性肝癌 诊断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