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点透视在山地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贵州大学美术学院设计
1
作者 唐洪刚 周悦 周洲 《城市建筑》 2020年第1期190-194,共5页
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是东西方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时观察绘画客体所使用的两种不同途径。本文通过视点与路径、气韵与留白、环境与意境等控制策略,以贵州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为例,探讨了散点透视在山地建筑设计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 焦点透视 散点透视 美术学院 山地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宅类建筑设计中地下室设计要点与优化研究
2
作者 陈晓江 《建设科技》 2024年第22期68-70,共3页
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和“停车难”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由此需要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住宅类建筑地下室设计要合理布置相关功能,保证在整体工程质量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满足群众的基本停车需求,以及项目本身的... 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和“停车难”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由此需要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住宅类建筑地下室设计要合理布置相关功能,保证在整体工程质量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满足群众的基本停车需求,以及项目本身的负荷中心、人防工程等的设置需求。本文对住宅类建筑设计中地下室设计的基本需求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住宅类建筑设计中地下室的设计要点与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类 建筑设计 地下室设计要点 优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体系建筑的抗震设计及其自动优化方法研究
3
作者 张贤龙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5期31-33,共3页
通过研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混组合结构体系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特点及优势,详细阐述了针对不同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技术策略得知,可采用高强度材料、塑性设计、隔震技术以及阻尼器等。通过使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对钢混组合结构进行... 通过研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混组合结构体系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特点及优势,详细阐述了针对不同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技术策略得知,可采用高强度材料、塑性设计、隔震技术以及阻尼器等。通过使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对钢混组合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自动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结构优化算法能够高效自动地搜索最优设计方案,不同结构体系均可采用特定技术与策略提升抗震性能,结构优化算法在抗震设计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震设计与优化技术的发展将大幅提升建筑结构的抗灾能力,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体系 抗震设计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破碎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技术研究
4
作者 周明 张毅 江成玉 《煤》 2025年第3期71-75,共5页
为解决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的支护难题,以贵州某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监测,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破坏原因,研究了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难点。通过数值试验,分析不同侧压力系数下圆形和方形钢管混凝土支架的承载性能。... 为解决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的支护难题,以贵州某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监测,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破坏原因,研究了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难点。通过数值试验,分析不同侧压力系数下圆形和方形钢管混凝土支架的承载性能。试验表明,相同侧压力系数下,圆形钢管混凝土支架的最大应力、最大变形量均小于方形支架。工程实践表明,基于圆形钢管混凝土支架的支护方案,两帮及顶板变形量分别下降了82.35%、73.12%,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本工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 钢管混凝土支架 数值试验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高应力巷道失稳特征与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5
作者 张诺 张毅 江成玉 《煤》 2025年第2期16-20,共5页
鄂尔多斯市中部某煤矿围岩收敛变形现象严重,原始支护技术无法有效控制围岩失稳,基于现场实际情况及组合拱理论,提出“增加支护+补强锚杆”的支护方案,通过增加锚固长度和管缝式锚杆间排距,锚杆与围岩形成了良好的自稳结构。利用数值模... 鄂尔多斯市中部某煤矿围岩收敛变形现象严重,原始支护技术无法有效控制围岩失稳,基于现场实际情况及组合拱理论,提出“增加支护+补强锚杆”的支护方案,通过增加锚固长度和管缝式锚杆间排距,锚杆与围岩形成了良好的自稳结构。利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原始支护与优化支护后的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优化支护方案对围岩控制效果良好,应力释放范围小,最大位移量仅为原始支护位移量的0.57倍,塑性区破坏单元减少了85%以上。通过现场监测发现数值模拟结果准确,顶板下沉量减少了50%,帮部收敛量减少了41%,验证了该优化支护方案对深部高应力大断面巷道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高应力巷道 定量分析 塑性区 补强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高地应力巷道二次支护时机及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6
作者 孙晓栋 张毅 《煤》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巷道围岩稳定是矿山安全开采的根本保障。文章以云南某矿深部巷道为研究对象,对联合支护中二次支护时机及参数优化进行了研究。支护方法和破坏模式研究表明,在深部开采高地应力作用下,巷道围岩表现出明显的流变现象。结合围岩蠕变试验,... 巷道围岩稳定是矿山安全开采的根本保障。文章以云南某矿深部巷道为研究对象,对联合支护中二次支护时机及参数优化进行了研究。支护方法和破坏模式研究表明,在深部开采高地应力作用下,巷道围岩表现出明显的流变现象。结合围岩蠕变试验,分析了巷道径向位移变化规律,确定了二次支护时机。通过分析喷射混凝土厚度、锚杆长度、锚杆排距和锚杆直径对支护效果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的方法,从顶板下沉、底鼓位移、两帮位移和塑性区四个方面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提出的二次支护时机及联合参数可为类似地层巷道支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巷道 二次支护 蠕变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与传统村落规划互适性影响研究--以贵州楼上古村落景区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高蛤 余压芳 曾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4,共6页
通过对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定位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二者地理分布呈明显耦合状态,因此研究二者在规划内容和技术手段方面的互相适应性,具有必要性和普适性。以文化空间为线索,分析总结传统村落与景区面临的协调问题... 通过对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定位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二者地理分布呈明显耦合状态,因此研究二者在规划内容和技术手段方面的互相适应性,具有必要性和普适性。以文化空间为线索,分析总结传统村落与景区面临的协调问题,基于2类规划现行编制要求与内容分析,梳理出2类规划的互适性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是开展风景名胜区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互适实践的重要切入点。以贵州省石阡县温泉群风景名胜区楼上古村落景区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规划互适的重点问题包括:资源保护规划中的高级别景源和传统建筑的关系,景观与生态保护规划中景区科学规划与传统村落自然保护历史经验充分结合,居民点规划中在搬迁型、缩小型、控制型及聚居型的基础上增加保护型,设施配套规划中结合景区地方居民和游客需求统筹考虑,建设项目整合实施的统筹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传统村落 规划互适性 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超 《建材与装饰》 2018年第19期84-85,共2页
现代许多建筑都千篇一律,缺少当地特色,而对于追求个性的今天,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当追求低于特色文化。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不断地域的特点,使建筑能够具有当地的特色。
关键词 地域 现代建筑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办公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一平 《建材与装饰》 2018年第20期95-96,共2页
建筑生态节能指的是在确保建筑功能能够达到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降低能源消耗量。本文针对办公建筑节能生态设计进行分析,希望文中内容对于办公建筑生态节能设计能够有所帮助,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办公建筑 生态节能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一平 《建材与装饰》 2018年第19期112-113,共2页
建筑中发生火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发生火灾后,建筑中的人们能否可以快速撤离对于减少人员伤亡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对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一项重要考验。在高层建筑中,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疏散... 建筑中发生火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发生火灾后,建筑中的人们能否可以快速撤离对于减少人员伤亡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对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一项重要考验。在高层建筑中,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研究,最大程度减少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造成的人员伤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安全疏散 人员伤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造价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贤龙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6期104-106,共3页
以造价管理系统为切入点,简要论述工程概况,并进行传统结构设计、防屈曲支撑框架建筑结构设计以及隔震支撑框架建筑结构设计,通过价格变化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设计方案分析,可以得到结果:采用防屈曲方案1与隔震12000时,钢筋混凝土框... 以造价管理系统为切入点,简要论述工程概况,并进行传统结构设计、防屈曲支撑框架建筑结构设计以及隔震支撑框架建筑结构设计,通过价格变化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设计方案分析,可以得到结果:采用防屈曲方案1与隔震12000时,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结构最稳定。总之,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造价与结构设计、市场价格因素相关,管理者在确保建筑结构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价格因素,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可充分借助造价管理系统功能,快速计算造价成本,助力施工企业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建筑 造价管理 倒塌安全储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某矿采空区标志性气体优选及自燃“三带”划分
12
作者 张诺 江成玉 +1 位作者 张毅 覃晓波 《煤》 2024年第5期23-27,31,共6页
为解决贵州某矿采空区自然发火早期精准预测预报的难题,以该矿12501工作面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程序升温实验重点分析煤样在升温氧化过程中CO、CO_(2)、C_(2)H_(4)、C_(2)H_(6)等气体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对采空区自燃“... 为解决贵州某矿采空区自然发火早期精准预测预报的难题,以该矿12501工作面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程序升温实验重点分析煤样在升温氧化过程中CO、CO_(2)、C_(2)H_(4)、C_(2)H_(6)等气体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对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CO、C_(2)H_(4)、C_(2)H_(2)可作为自然发火标志气体,C_(2)H_(4)/C_(2)H_(6)可作为判别煤自然发火进程的辅助指标;散热带平均宽度约18 m,氧化带平均宽度约53 m,氧化带以外为窒息带;当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大于0.53 m/d时,采空区无自然发火危险;当工作面连续超过114 d时,推进速度均小于0.53 m/d,采空区将有自然发火危险。研究结果为贵州某矿煤层自燃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数据参考,对防治煤层自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自然发火 程序升温 标志性气体 自燃“三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规划设计中接线方式的研究
13
作者 陈茂文 《电力系统装备》 2018年第8期37-38,共2页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网的可靠性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重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区域差异巨大,我国配电网实际规划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无法确定的影响因素,具有离散、非线性、多阶段、多目标等特点,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根据...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网的可靠性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重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区域差异巨大,我国配电网实际规划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无法确定的影响因素,具有离散、非线性、多阶段、多目标等特点,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线方式,是高压电网可靠性最有效的措施。在众多接线方式影响因素中,经济性一直是主要关注对象。在现代化的电网设计中,接线方式的设计应当使可靠性与经济效益得到平衡,进而使得整个电网系统处于最优化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电网 工程规划设计 工程优化研究 接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研究
14
作者 胡海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2期13-16,共4页
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长久化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建筑的外观以及功能等多方面的要求进行总结,在综合考虑的情况下,可以看出不规则形式的结构在城市建设阶段较为常见,所以对此类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方案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应基于严格性... 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长久化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建筑的外观以及功能等多方面的要求进行总结,在综合考虑的情况下,可以看出不规则形式的结构在城市建设阶段较为常见,所以对此类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方案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应基于严格性和严谨性的设计标准,及时的攻克设计环节的相关难题。现阶段在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环节,需要明确掌握相关难点,在综合考虑项目内容的情况下,结合不规则结构的设计状况,以保障建筑工程安全性为主要目的,在掌握设计要点的情况下,推动不规则高层建筑项目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项目 不规则类型 结构设计 相关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研究
15
作者 胡海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2期29-32,共4页
在创新建筑行业发展途径的过程中,逐渐朝着山区进行蔓延,从而形成了以山地式为主的建筑结构,包括了吊层结构和吊脚结构这两方面的内容,且此类建筑结构形式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不利于保障设计和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为了确保山地式建筑结... 在创新建筑行业发展途径的过程中,逐渐朝着山区进行蔓延,从而形成了以山地式为主的建筑结构,包括了吊层结构和吊脚结构这两方面的内容,且此类建筑结构形式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不利于保障设计和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为了确保山地式建筑结构设计的完善性,需要在充分掌握山地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的情况下,基于有效的分析结果,确保各部门施工人员能够充分的掌握此类结构设计的相关要点,使相关设计作业得以高效开展,以此来维持山地式建筑结构设计的专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式 建筑项目 建筑结构 设计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L-GSK算法的光储联合电站运行策略研究
16
作者 杨莎 熊国江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7,共10页
光伏电站配置储能可以促进光伏的最大消纳,减少“弃光”。此外,针对光伏出力和负荷情况合理分配储能充放电功率不仅能满足系统运行要求,还能利用峰谷套利提高光伏并网收益。该文以光储联合电站为研究对象,以电力市场环境下光储联合电站... 光伏电站配置储能可以促进光伏的最大消纳,减少“弃光”。此外,针对光伏出力和负荷情况合理分配储能充放电功率不仅能满足系统运行要求,还能利用峰谷套利提高光伏并网收益。该文以光储联合电站为研究对象,以电力市场环境下光储联合电站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充分考虑光伏系统与储能系统运行时的各项约束条件,建立了光储联合电站优化运行模型。同时,针对原始知识获取共享算法收敛性能较弱的问题,采用强化学习构建一套系统的个体更新选择机制,提出了强化学习知识获取共享算法,并用来求解光储联合电站的优化运行策略。通过对南方某地区实际数据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了联合电站的优化策略和经济效益模式,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联合电站 优化运行模型 强化学习 知识获取共享算法 运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族木鼓楼底层构架抗震性能研究
17
作者 余汉谋 陈波 +3 位作者 刘伟 黄勇 梁弢 周志鹏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8-145,117,共9页
为研究侗族木结构鼓楼的抗震性能,依据一实例杉木结构鼓楼,取其底层木构架,设计并制作了两榀单跨杉木构架缩尺模型,通过低周往复水平荷载试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木构架的滞回性能、刚度退化规律、变形等力学性能,并从能量角度定量分... 为研究侗族木结构鼓楼的抗震性能,依据一实例杉木结构鼓楼,取其底层木构架,设计并制作了两榀单跨杉木构架缩尺模型,通过低周往复水平荷载试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木构架的滞回性能、刚度退化规律、变形等力学性能,并从能量角度定量分析了木构架的耗能机制。结果表明: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木构架的滞回曲线呈反Z字形,有捏拢现象,滞回环面积逐渐增大,木构架耗能也随之增加;木构架抗侧刚度退化严重,且在加载初期退化速率快,至极限位移时,刚度仅为初始刚度的32%;木构架的变形能力较好,易整体倾斜,当柱顶水平位移达到20mm时,柱脚开始部分抬升及水平滑移,榫卯出现挤压与脱榫;木构架主要通过滞回耗能消耗能量,滞回耗能的最大耗能占比可达80%;榫头与卯口之间的摩擦系数越大,木构架的极限水平承载能力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木鼓楼 木构架 抗震性能 耗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浇磷石膏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华刚 吴琴 +4 位作者 贾晓飞 陈红鸟 马克俭 赵敏 谢光亚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7-134,共8页
在改性研究及工程实践基础上,对磷石膏掺入磷渣微粉、熟石灰、水泥、减水剂和缓凝剂确定了9种材料配合比,按水灰比为0.43制作了52个立方体试件和33个棱柱体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还按第7种配合比制作8个比例为1/2的墙体模型进行轴心受... 在改性研究及工程实践基础上,对磷石膏掺入磷渣微粉、熟石灰、水泥、减水剂和缓凝剂确定了9种材料配合比,按水灰比为0.43制作了52个立方体试件和33个棱柱体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还按第7种配合比制作8个比例为1/2的墙体模型进行轴心受压试验,结合前期研究结果确定现浇磷石膏的抗压强度值.结果表明,棱柱体抗压强度约为立方体抗压强度的0.8倍,墙体中的现浇磷石膏抗压强度约为棱柱体抗压强度的0.68倍,材料容重可取14.0~15.0kN/m3.以工程实例为基础进行了可靠度分析,建议现浇磷石膏的材料分项系数取1.9,并给出了按本文材料配合比的抗压强度标准值及设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浇磷石膏 抗压强度试验 墙体 可靠指标 材料分项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区不整合地层系统地基评价——以贵州省天柱碳酸钡工程场地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坚平 高均昭 +1 位作者 周丕康 将文杰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0期430-434,共5页
岩溶地区不整合地层系统之岩土构成复杂。通过对贵州省天柱碳酸钡工程场地的勘察,选择卵(碎)石土层作地基持力层,采用浅基础方案及碎石层褥垫等地基处理措施,避让了岩溶等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为该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岩土工程治理的经验。
关键词 不整合地层系统 地基评价 岩溶地区 贵州天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WT-CEEMDAN-LSTM的短期光伏功率区间预测模型
20
作者 陈船宇 熊国江 +1 位作者 方厚康 罗颖勋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424,共9页
针对光伏功率的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提出一种基于最大重叠小波变换(MODWT)、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光伏功率短期区间预测模型。首先利用MODWT和CEEMDAN将光伏功率时间序列进行二次分解... 针对光伏功率的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提出一种基于最大重叠小波变换(MODWT)、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光伏功率短期区间预测模型。首先利用MODWT和CEEMDAN将光伏功率时间序列进行二次分解得到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再将这些IMF分量分别输入进LSTM进行分量预测并将分量预测结果重构得到点预测结果;最后利用分位数回归对点预测结果进行建模后得到区间预测结果。实际算例表明,时频域分解方法与频域分解方法的结合,使得该模型在3种天气情况下的光伏功率点预测和区间预测均表现出优异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功率 预测 深度学习 长短期记忆 最大重叠小波变换 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