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6在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心肌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永清 赵连友 +4 位作者 郑强荪 彭育红 王士雯 杨学东 田建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6期1034-1035,共2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fibroblasts,CFs)增殖及p27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IL-6促CFs增殖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培养的新生SD大鼠CFs为实验模型,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fibroblasts,CFs)增殖及p27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IL-6促CFs增殖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培养的新生SD大鼠CFs为实验模型,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仪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及p27蛋白表达的阳性率。结果:①1×107U/LIL-6作用48h,四氮唑盐比色法测定的CFs的A值为0.38±0.01,明显高于基础状态组(0.32±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5.983,P=0.000)。②IL-6作用组CFs的S期细胞百分率(13.00±3.53)%和细胞增殖指数(PI)(29.43±1.94)%均高于基础状态组犤(7.45±0.97)%和(26.03±0.96)%犦,并有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36,P=0.023;t=-3.142,P=0.020),而G0/G1期细胞百分率(70.58±1.94)%低于基础状态组(73.98±0.98)%,差异显著(t=3.142,P=0.020)。③IL-6作用组CFs的p27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2.60±2.47)%,明显低于基础状态组(78.45±1.9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753,P=0.009)。结论:IL-6能够诱导CFs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27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心脏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心肌纤维化 检测 细胞周期 P27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糜酶介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晓燕 赵连友 +2 位作者 郑强荪 陆小龙 何燕萍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糜酶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影响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的关系。方法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CFs,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A490值)测定细胞数目,[^3H]脱氧胸腺嘧啶核苷([^3H]-Td... 目的探讨糜酶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影响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的关系。方法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CFs,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A490值)测定细胞数目,[^3H]脱氧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CFs的DNA合成速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糜酶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加CFs数目与DNA合成速率。15、30和60ng/mL糜酶组的A490值分别为0.263±0.033、0.348±0.031和0.387±0.0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A490值(0.201±0.019,P〈0.01)。15、30和60ng/mL糜酶组的[^3H]-TdR掺入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糜酶抑制剂预处理抑制糜酶引起的CFs数量与[^3H]-TdR掺入率的增加。糜酶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加CFs的TGF-β1 mRNA表达水平。其中15和30ng/mL糜酶组的TGF-β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650±0.040和0.843±0.02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417±0.031,P〈0.01)。缬沙坦和PD123319预处理都不影响糜酶引起的CFs数目、[^3H]-TdR掺入率和TGF-β1 mRNA水平的变化。TGF-β1中和抗体预处理却能抑制糜酶引起的CFs A490值和[^3H]-TdR掺入率的变化(P〈0.01)。结论糜酶具有促进大鼠CFs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GF-β1基因表达上调有关,该作用与血管紧张素Ⅱ途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酶 心脏成纤维细胞 增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对氧化应激损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红梅 冯品 张万玲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1842-1844,1847,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对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和对症处理,术后对照组给予阿托...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对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和对症处理,术后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7 d、14 d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7 d、14 d血清GSH-Px、SOD水平高于、MDA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14d血清hs-CRP、IL-6、NT-pro BNP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AMI可有效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改善机体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阿托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救治——附1例报告兼文献回顾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欣国 史俊忠 +4 位作者 何勇 金发光 黄晓忠 皎耀武 李兴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危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胰腺炎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氧化应激状态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苗雅 张薇 +1 位作者 杨欣国 王玉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43-544,共2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E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效果及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 兔 16只随机分为 3组 :空白对照组 (5只 ) ,结扎冠脉组 (5只 ) ,维生素E组 (6只 )。除空白对照组外 ,其他动物行冠脉结扎手术 ,建立心梗心衰动物模型 ,维生素E组... 目的 探讨维生素E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效果及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 兔 16只随机分为 3组 :空白对照组 (5只 ) ,结扎冠脉组 (5只 ) ,维生素E组 (6只 )。除空白对照组外 ,其他动物行冠脉结扎手术 ,建立心梗心衰动物模型 ,维生素E组给予维生素E干预性治疗 ,6 0~ 70d后 ,测其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状态指标 :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LVEDP) ,左室收缩期峰压 (LVPSP) ,血浆中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及心钠素 (ANP)的水平。结果 ① 6 0~ 70d后 ,结扎冠脉组与空白对照组和维生素E组相比 ,前者氧自由基代谢明显失衡 ,表现为 :结扎冠脉组血浆中MDA升高 ,而SOD、GSH -PX明显下降 (P <0 0 5 )。②结扎冠脉组与空白对照组和维生素E组相比 ,心功能明显下降 ,表现为 :结扎冠脉组血浆ANP水平明显高于后两组 (P <0 0 5 ) ,LVEDP高于空白对照组 ,LVPSP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 (P <0 0 5 ) ,与维生素E组相比也有相应的变化趋势。结论 维生素E具有氧自由基清除活性 ,有助于阻断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时氧化应激状态下的恶性循环过程 ,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心脏衰竭 氧化应激 心钠素 维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点标测与电消融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杜日映 侯应龙 +4 位作者 郑强荪 郑建雄 杨欣国 史俊忠 蔡振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11期664-665,共2页
作者对8例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进行9次VT起源点标测与电消融及手术治疗,其中1例直流电导管消融手术(DCCA)后15个月复发,再次行消融术。8例中,1例为开胸术中心外膜标测,1例由体表ECG定位,其余均为导管电极... 作者对8例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进行9次VT起源点标测与电消融及手术治疗,其中1例直流电导管消融手术(DCCA)后15个月复发,再次行消融术。8例中,1例为开胸术中心外膜标测,1例由体表ECG定位,其余均为导管电极心内膜标测。8例共标出9个VT起源点,左室4个,右室5个。1例在开胸术中施行心外膜DCCA,2例手术切除VT起源点,其余5例6个起源点施行DCCA,其中3例次先行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不成功者而改用DCCA。结果显示,1例心内膜DCCA后15个月VT复发,进行第2次心内膜DCCA后控制(术中先施行RFCA无效),2例分别施行心外膜与心内膜DCCA后仍发VT,分别服美西律与维拉帕米即可控制。前者随访19个月、后者12个月未再发作,其余5例随访14~34个月(21.6±7.6)均未服药而无VT发作。这提示,对于顽固性VT患者,只要准确定位VT起源点,电消融或外科手术可望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 心动过速 标测 电消融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因心脏病患者心肌纤维化间质胶原及血清指标变化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武利军 赵连友 +2 位作者 郑强荪 徐焰 马福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心肌纤维化间质胶原的变化,评价血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对心肌纤维化状况的价值。方法:选取20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10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心肌标本进行心肌间质Ⅰ...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心肌纤维化间质胶原的变化,评价血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对心肌纤维化状况的价值。方法:选取20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10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心肌标本进行心肌间质Ⅰ,Ⅲ型胶原染色,5例正常心肌标本作对照,图像分析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volumefraction,CVF);测定患者组(n=37)与正常对照组(n=20)血清I型前胶原(procollagenI,PCI)、III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纤联蛋白、透明质酸的含量,并和纤维化面积作相关分析。结果:①风心病、扩心病、先心病患者CVF分别为20.37±8.32,18.34±2.84,12.13±3.26,与正常心肌(5.47±1.6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172~-10.642,P<0.01)。②实验组患者血清中ECM成分(μg/L),风心病组(PCI:64.24±21.28,PCIII:118.43±36.32,纤联蛋白:116.77±16.65,透明质酸:118.29±37.69),扩心病组(PCI:60.56±19.58,PCIII:128.32±40.21,纤联蛋白:115.66±15.36,透明质酸:122.78±35.72),均较正常对照组(PCI:49.08±14.54,PCIII:70.28±15.34,纤联蛋白:82.68±13.60,透明质酸:65.73±18.22)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462~-11.426,P<0.05);血清ECM各成分水平与心肌纤维化面积呈正相关。结论: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 胶原/分析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Ⅲ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石苗茜 苏菲菲 +1 位作者 李文举 郑强荪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0期7402-7407,共6页
通过观察HMG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B1)对新生SD(Sprague-Dawley)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HMGB1在心梗后心脏重构过程中的作用。以培养的新生SD(Sprague-Dawley)大鼠CFs为实验对象,分别给予0(对照组)... 通过观察HMG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B1)对新生SD(Sprague-Dawley)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HMGB1在心梗后心脏重构过程中的作用。以培养的新生SD(Sprague-Dawley)大鼠CFs为实验对象,分别给予0(对照组)、0.01、0.1、和1mg/L浓度的HMGB1进行干预,6、12、18、24和48h后进行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Fs增殖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48h后,不同浓度的HMGB1组新生SD大鼠CFs增殖水平和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所增高(p<0.05)。(2)HMGB1浓度为0.1mg/L时CFs增殖水平和I、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较其他处理组均升高(p<0.05)。说明HMGB1能促进SD大鼠CFs增殖及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其作用显示在低水平时可能呈浓度依赖性,并且浓度为0.1mg/L时效应最明显,显示HMGB1参与了心梗后的心脏重构过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梗 心脏重构 心肌成纤维细胞 Ⅰ、Ⅲ型胶原蛋白 高迁移率族蛋白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糜酶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先梅 赵连友 +3 位作者 武利军 陈永清 牛晓琳 黄志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71-574,共4页
目的观察心脏糜酶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组织胶原合成和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理检查、计算机分析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检测SHR应用糜酶抑制剂(Chy-Ⅰ)组、SHR(SHR)组及对照组(WKY)组收缩压、心肌胶原容积分... 目的观察心脏糜酶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组织胶原合成和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理检查、计算机分析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检测SHR应用糜酶抑制剂(Chy-Ⅰ)组、SHR(SHR)组及对照组(WKY)组收缩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PVCA)和心肌糜酶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Chy-Ⅰ组心脏CVF、PVCA分别为(26.8±8.7)%和0.4±0.1,SHR组分别为(46.4±7.8)%和1.9±0.9,WKY组为(24.4±10.7)%和0.4±0.1,Chy-Ⅰ组比SHR组明显下降(P<0.01),与WKY组无明显差别(P>0.05)。Chy-Ⅰ组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和糜酶mRNA表达相对含量均明显低于SHR组(P<0.01),与WKY组无明显差别(P>0.05)。应用Chy-Ⅰ后大鼠血压无改变。结论心肌组织糜酶参与胶原的合成,参与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和降解,促进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酶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心肌纤维化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向心肌诱导分化及其在心脏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欧东波 郑强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6719-6722,共4页
胚胎干细胞在建立心脏药理学模型、形成三维的心肌组织、构建生物起搏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胚胎干细胞生成心肌细胞的过程其实是在体外模拟心脏生长发育的过程,国内外已有将胚胎干细胞成功移植到动物模型中的案例,并证实可以改... 胚胎干细胞在建立心脏药理学模型、形成三维的心肌组织、构建生物起搏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胚胎干细胞生成心肌细胞的过程其实是在体外模拟心脏生长发育的过程,国内外已有将胚胎干细胞成功移植到动物模型中的案例,并证实可以改善心功能;带有血管系统的组织工程心肌片的研发为临床心肌修补带来了可能;相关研究诱导出的起搏样细胞则可以诱发静止的心室肌产生节律收缩活动;潜在的免疫排斥反应是其临床受限的主要因素。胚胎干细胞虽拥有强大的分化能力,但由于其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的不确定性,胚胎干细胞的诱导策略及信号调控途径,诱导后的心肌细胞是否能够替代体内的心肌细胞等问题仍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心肌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起搏器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心肌肥大的抑制作用及FoxO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薇 郑强菘 郭万刚 《西部医学》 2012年第3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转录因子Fox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心肌肥大组:给予AngⅡ(10-7 mol/L)刺激细胞;阿托伐他汀组:预先给予a...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转录因子Fox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心肌肥大组:给予AngⅡ(10-7 mol/L)刺激细胞;阿托伐他汀组:预先给予atorvastatin(10-5 mol/L),30min后AngⅡ(10-7 mol/L)刺激细胞。western-blotand real time PCR检测H9C2细胞FoxO1蛋白及mRNA含量,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ide,BNP)作为判断心肌肥大的指标。结果 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后FoxO1表达较正常心肌细胞明显降低(P<0.05),而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的肥大心肌细胞其FoxO1表达较肥大心肌明显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FoxO1表达,从而抑制心肌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肥大 FOX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心电图对房室结折返性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福利 安东记 杜日映 《心电学杂志》 1998年第2期71-73,共3页
为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以射频导管消融、心脏电生理检查、心外膜标测的方法确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88例患者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作对照... 为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以射频导管消融、心脏电生理检查、心外膜标测的方法确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88例患者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作对照研究。结果显示:(1)P'波出现率在AVNRT占33%,在AVRT占100%(P<0.01)。(2)R-P'间期<80ms时常见于AVNRT,而≥80ms多见于AVRT(P<0.01)。(3)AVNRT在下壁导联(Ⅱ、Ⅲ、aVF)常见假性S波,而V_1导联常合并假性r波。(4)AVRT无文氏现象,但常出现束支传导阻滞改变且符合Coumel-Slama定律。认为以上特点对两者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AVRT AVNRT 诊断 体表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重组水蛭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英文)
13
作者 冷立娟 冷钦 +3 位作者 杨欣国 李波 张红爱 李文联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5期2966-2967,共2页
背景:重组水蛭素能否通过抑制白细胞浸润来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从而起到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目的:观察重组水蛭素对缺血心肌内白细胞浸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重组水蛭素对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 背景:重组水蛭素能否通过抑制白细胞浸润来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从而起到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目的:观察重组水蛭素对缺血心肌内白细胞浸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重组水蛭素对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病实验室完成。选取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IR组: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IR动物模型,缺血45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前后静脉应用生理盐水;重组水蛭素组:缺血45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前15min静注重组水蛭素(1mg/kg),再灌注时继以持续静滴重组水蛭素犤1mg/(kg·h)犦120min。主要观察指标:心肌梗死范围及缺血心肌内白细胞浸润的变化。结果重组水蛭素组的心肌梗死范围为(11.7±2.4)%,与缺血再灌注组的(21.2±5.3)%比较,梗死范围明显缩小(t=7.436,P<0.01)。缺血再灌注组的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为(56.01±3.83)nkat/g,重组水蛭素组(35.51±1.67)nkat/g。重组水蛭素组缺血心肌内白细胞聚集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减少(t=3.935,P<0.05)。结论:重组水蛭素能够抑制再灌注期缺血心肌内白细胞浸润,拮抗心肌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重组水蛭素 心肌保护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型心绞痛致巨R波型ST段抬高伴电交替1例
14
作者 张录兴 张录民 +6 位作者 郑强荪 刘军 何勇 薛玉生 李志立 王海燕 袁炎琴 《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00-102,共3页
患者男性,47岁。因胸闷、气短、反复胸骨后疼痛2月、加重1周入院。疼痛无明显诱因,严重时可伴有出汗,每次持续3-5min,服硝酸异山梨酯可缓解,无劳累后心前区疼痛。体验:BP150/100mmHg。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51次/min,心律齐,... 患者男性,47岁。因胸闷、气短、反复胸骨后疼痛2月、加重1周入院。疼痛无明显诱因,严重时可伴有出汗,每次持续3-5min,服硝酸异山梨酯可缓解,无劳累后心前区疼痛。体验:BP150/100mmHg。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51次/min,心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血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型心绞痛 ST段抬高 巨R波型 电交替 胸骨后疼痛 硝酸异山梨酯 心前区疼痛 病理性杂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预激综合征左、右后间隔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价值
15
作者 田福利 安东记 +4 位作者 郭继鸿 永福 杜日映 袁芳 张馥 《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2期71-73,共3页
为探讨B型预激综合征后间隔旁道的位置与体表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的关系 ,观察80例B型预激综合征 ,以射频导管消融术的结果作对照 ,寻找左、右后间隔旁道位置相关体表心电图11项指标 ,符合其中8项即可作出后间隔旁道定位诊断。用此标准对术... 为探讨B型预激综合征后间隔旁道的位置与体表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的关系 ,观察80例B型预激综合征 ,以射频导管消融术的结果作对照 ,寻找左、右后间隔旁道位置相关体表心电图11项指标 ,符合其中8项即可作出后间隔旁道定位诊断。用此标准对术后80例患者重新定位 ,结果显示其鉴别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在右后间隔旁道分别是88.2 %、83.3%和77.5 % ,而左后间隔是83.3%、88.2 %、87.5%。认为体表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对于B型预激综合征左、右后间隔旁道的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间隔旁道 B型预激综合征 体表心电图 定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快速心室率心房纤颤的疗效
16
作者 曾佑平 张利华 唐亚娟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3年第2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快速心室率心房纤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房纤颤心室率大于100次/min的患者,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15min,观察10—15min,未转为窦性心律者再次静脉推注15...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快速心室率心房纤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房纤颤心室率大于100次/min的患者,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15min,观察10—15min,未转为窦性心律者再次静脉推注150mg,仍未转为窦性心律者则以600mg胺碘酮稀释于500ra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4h,转为窦性心律时则停止滴注。结果:24h转为窦性心律者36人(78.2%),转为窦性心律的时间12min—24h,平均7.8h;转为窦性心律的时间120mg—900mg,平均450mg,无心功能恶化发生。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快速心室率心房纤颤的疗效确切,也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 胺碘酮 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快速心室率 心房纤颤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柔比星心脏毒性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浩 向定成 +1 位作者 阴继凯 郭万刚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4-580,共7页
多柔比星(DOX)的临床应用受到潜在的致命心脏毒性的限制。增强DOX的抗癌作用同时减少相关的心脏毒性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可能的方法包括使用心脏保护药物、DOX衍生物以及改变给药方式。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防治DOX心... 多柔比星(DOX)的临床应用受到潜在的致命心脏毒性的限制。增强DOX的抗癌作用同时减少相关的心脏毒性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可能的方法包括使用心脏保护药物、DOX衍生物以及改变给药方式。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防治DOX心脏毒性的新思路,试图找到既能发挥抗癌功效、又能起到心脏保护作用的靶点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抗肿瘤化疗 心脏毒素类 临床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恢复期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伴胰腺炎复发1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国林 宋云霞 +2 位作者 王永红 杨永勤 杨欣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恢复期 急性心肌梗死 胰腺炎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与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评价
19
作者 李中洲 曾佑平 唐亚娟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与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UAP患者随机分成3组:常规治疗组29例,服用硝酸甘油、阿斯匹林等药物:低分子肝素组30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和舒...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与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UAP患者随机分成3组:常规治疗组29例,服用硝酸甘油、阿斯匹林等药物:低分子肝素组30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和舒血宁组31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舒血宁注射液。疗程10天。结果:低分子肝素和舒血宁组、低分子肝素组及,常规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86.67%、75.86%、和83.87%、73.33%、68.9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低分子肝素和舒血宁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粘度等血流变学指标显著降低(P<0.001)。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和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治疗UAP具有很好疗效,并能有效地改善血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舒血宁注射液 联合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硝酸甘油 阿斯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X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郑卫星 盖晓波 +2 位作者 罗助荣 南柏松 杜日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X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将 2 7例X综合征患者分为葛根素组 (n =15 )和常规治疗组 (n =12 )。疗程均为 3周。正常组 ( 2 0例 )不予任何治疗。疗程前后分别采用高分辨...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X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将 2 7例X综合征患者分为葛根素组 (n =15 )和常规治疗组 (n =12 )。疗程均为 3周。正常组 ( 2 0例 )不予任何治疗。疗程前后分别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 (FMD)功能变化 ,并测定血中内皮素 1(ET 1)含量和进行活动平板试验。结果 :①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FMD功能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4 9+2 6 ) %vs . ( 13 5±3 1) %,P <0 0 0 1] ,ET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肱动脉FMD功能与ET 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γ =-0 73,P <0 0 1)。②葛根素组和常规治疗组疗程前肱动脉FMD功能无明显差异 ,疗程后葛根素组肱动脉FMD功能明显增强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9 2± 1 8) %vs . ( 4 8± 2 1) %,P <0 0 0 1] ,ET 1含量亦显著减少 (P <0 0 1)。③葛根素组疗程结束前 1周内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 ( 2 6±1 4次vs . 4 6± 1 6次 ,P <0 0 1)。疗程前后比较 ,葛根素组运动诱发的ST段缺血型下移之和 ( ST)明显减少( 7 9± 2 3mmvs .5 3± 1 8mm ,P <0 0 1) ,运动持续时间显著延长 ( 5 4± 1 6minvs . 8 1±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综合征 葛根素 内皮功能 血管舒张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