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蛋白及血管形成因子在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中的表达及意义(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欧阳天祥 袁斯明 +3 位作者 邢新 倪灿荣 郑唯强 温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587-1589,共3页
背景: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又称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常见而难治的血管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了解甚少。目的:研究结构蛋白及血管形成因子在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cavernousvenousmalformation,CVM)中的表达及意义。设计:研究CVM病理标... 背景: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又称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常见而难治的血管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了解甚少。目的:研究结构蛋白及血管形成因子在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cavernousvenousmalformation,CVM)中的表达及意义。设计:研究CVM病理标本中的结构蛋白和血管形成因子的表达,用正常中型静脉和小静脉标本作为对照,半定量分析结果。地点和对象: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996/2000间手术切除的CVM病理标本25例,正常中型静脉和小静脉标本各12例。干预: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VM、正常中型静脉和小静脉标本中的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等结构蛋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等血管形成因子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观察Ⅳ-型胶原、Fn、Ln、VEGF、Ang-1在各个标本中的表达强度,分为“-、+、”3个等级。结果:Ⅳ型胶原、Fn和Ln在海绵状静脉畸形与在中小静脉中的分布类似,但表达量明显少。畸形组织和小静脉的VEGF表达明显强于中型静脉,小静脉的Ang-1表达明显强于静脉畸形和中型静脉。结论:结构蛋白及血管形成因子表达变化可能是海绵状静脉畸形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Ang-1表达减少可能参与海绵状静脉畸形的血管塑型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蛋白 血管形成因子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 血管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角肥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金 李娜 宋建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325-329,共5页
下颌角肥大畸形是亚裔女性常见的美容问题,不符合东方民族以"鹅蛋脸"为美的审美观,西方人主要是由于咬肌肥大所致,而东方人的主要是因下颌角骨性问题所致。本文就下颌角肥大相关的诊断标准,应用解剖,针对亚洲人特点的特殊治... 下颌角肥大畸形是亚裔女性常见的美容问题,不符合东方民族以"鹅蛋脸"为美的审美观,西方人主要是由于咬肌肥大所致,而东方人的主要是因下颌角骨性问题所致。本文就下颌角肥大相关的诊断标准,应用解剖,针对亚洲人特点的特殊治疗及治疗的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诊断 应用解剖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应用云南白药对减少隆乳手术出血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商慧娟 宋建星 楼晓莉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568-570,共3页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在隆乳手术中预防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前瞻、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对收治的56例隆乳手术者给予术前3 d预防性应用云南白药,并对失血量,以及术前、术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凝血酶原时间进行分析研究。结...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在隆乳手术中预防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前瞻、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对收治的56例隆乳手术者给予术前3 d预防性应用云南白药,并对失血量,以及术前、术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凝血酶原时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预防性应用云南白药组总失血量减少23%(P<0.05),术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未发现与应用云南白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预防性应用云南白药为隆乳手术减少失血提供了一个有效、安全和廉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白药 预防用药 隆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股沟皮瓣显微解剖学特征及其在组织修复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白晋 宋建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明确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基础,为临床应用此皮瓣提供解剖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1-01/2005-01的相关文章,检索词“pudendal-thighflap,micranatom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并且手工检索《中文科技资料... 目的:明确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基础,为临床应用此皮瓣提供解剖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1-01/2005-01的相关文章,检索词“pudendal-thighflap,micranatom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并且手工检索《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一医药卫生》1998-01/2005-01的相关文章,检索途径:分类途径。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的基础及临床试验。②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或综述性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2篇相关文章,2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1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资料综合: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尤以阴部外动脉最为恒定。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阴股沟皮瓣是位于股内侧上方与会阴部之间的无毛区域,上界平耻骨联合上缘水平,下界为两侧坐骨结节连线,内侧界为阴囊或大阴唇外侧缘,外侧界为股内侧皱襞,自阴囊(唇)外侧缘向大腿内上方延伸约5cm包括的范围。该区动脉血液供应丰富,计有阴部外动脉,闭孔动脉前皮支,阴囊(唇)后动脉的外侧支,旋股内侧动脉的皮支,股内侧的主要动脉支,以及来自阴部内动脉的肛动脉(直肠下动脉)等,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其中尤其以阴部外动脉最为恒定。在阴股沟区,阴囊(唇)后动脉与旋股内动脉、闭孔动脉前支及阴部外动脉的分支存在广泛的吻合并在内收肌内侧以上的深筋膜层形成血管网。进入阴股沟区的多支血管相互吻合成网。阴股沟区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结论:阴股沟皮瓣血运丰富,解剖简便易行,切取方便,供区隐蔽,再造性器官外形及恢复神经感觉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阴道/外科学 腹股沟/外科学 显微外科手术 生殖器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股沟移植皮瓣的应用显微解剖学基础
5
作者 杨超 宋建星 +3 位作者 白晋 乌兰哈斯 刘冰 楼晓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6748-6751,共4页
目的:明确阴股沟移植皮瓣的动脉、静脉及神经的显微解剖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4/09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完成。取成人尸体11具,男性6具,女性5具,均为捐献遗体。模拟临床皮瓣切取方式,对22侧成人尸体阴股沟皮瓣区包含的血管... 目的:明确阴股沟移植皮瓣的动脉、静脉及神经的显微解剖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4/09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完成。取成人尸体11具,男性6具,女性5具,均为捐献遗体。模拟临床皮瓣切取方式,对22侧成人尸体阴股沟皮瓣区包含的血管、神经进行观测,并进行深部组织解剖,追溯血管、神经来源并记录。结果: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静脉回流丰富,具有丰富的血管吻合网,位置比较恒定,动脉尤以阴部外动脉最为恒定。神经来源及支配区域较恒定。结论:阴股沟移植皮瓣血运丰富,解剖简便易行,切取方便,供区隐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解剖学和组织学 外科皮瓣 组织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人血红素氧化酶-1重组11P型腺病毒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6
作者 楼晓莉 宋建星 程巍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78-181,F0002,共5页
目的构建含人血红素氧化酶-1重组11P型腺病毒,并使之转染人BJ细胞,测定其转染效率及目的蛋白表达情况。方法PCR目的基因序列,克隆成穿梭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扩增提取质粒,鉴定正确后与骨架载体重组,鉴定重组质粒正确并无野毒后在293细... 目的构建含人血红素氧化酶-1重组11P型腺病毒,并使之转染人BJ细胞,测定其转染效率及目的蛋白表达情况。方法PCR目的基因序列,克隆成穿梭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扩增提取质粒,鉴定正确后与骨架载体重组,鉴定重组质粒正确并无野毒后在293细胞中扩增,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腺病毒。按不同梯度MOI值感染成纤维细胞,根据绿色荧光强度检测其转染效率。1周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目的蛋白HO-1表达情况。结果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酶切和PCR鉴定,证实含人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11P型重组腺病毒构建成功,纯化后病毒滴度达到1.0×1010pfu/ml。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可在成纤维细胞中观察到胞浆内有棕褐色目的蛋白阳性颗粒表达。结论可以成功构建含人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11P型重组腺病毒并表达目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化酶 11P型腺病毒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F/c-Met反应轴对脂肪干细胞修复烧伤创面的调控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雪阳 郑万玲 +2 位作者 杨超 夏斯展 邢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5期3975-3980,共6页
背景:研究发现,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能促进脂肪干细胞增殖迁移,进而促进创面愈合。目的:观察HGF/c-Met调节脂肪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提取的人脂肪干细胞按实验要求分... 背景:研究发现,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能促进脂肪干细胞增殖迁移,进而促进创面愈合。目的:观察HGF/c-Met调节脂肪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提取的人脂肪干细胞按实验要求分为空白对照组(未处理的脂肪干细胞)、HGF组(10μg/L,24 h)、c-Met si RNA+HGF组(10μg/L,24 h);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Met、AKT、p-AKT的蛋白表达,CCK-8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将12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用99℃烫头接触裸鼠背部皮肤5 s,构建直径为1 cm的皮肤Ⅲ度烫伤模型。实验组创面周围皮肤内注射1×106个10μg/L HGF处理24 h的脂肪干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未处理的脂肪干细胞。所有裸鼠在实验第7天处死,取新生创面全层皮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计算创面愈合率和再上皮化厚度。结果与结论:(1)HGF能够诱导c-Met表达(P<0.05);HGF促进脂肪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c-Met si RNA对脂肪干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起抑制作用(P<0.05);HGF促进p-AKT蛋白表达,c-Met si RNA抑制p-AKT蛋白表达;(2)实验组创面再上皮化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3)结果表明,HGF干预的脂肪干细胞能通过诱导c-Met基因的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提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迁徙能力;HGF干预的脂肪干细胞能促进裸鼠烫伤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PI3K/AKT 增殖 迁移 创面愈合 干细胞 脂肪组织 间质干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伤口愈合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股沟岛状瓣在会阴区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司婷婷 王一村 +3 位作者 楼晓莉 王滢 朱莹 宋建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285-1287,共3页
目的:验证阴股沟皮瓣作为岛状皮瓣在性器官和会阴区重建修复中应用的多样性。方法:本文报道了15例采用双侧阴股沟皮瓣阴道再造术(先天性阴道闭锁10例,女性假两性畸形3例,肿瘤切除术后阴道缺损2例);单侧阴股沟皮瓣修复直肠阴道瘘... 目的:验证阴股沟皮瓣作为岛状皮瓣在性器官和会阴区重建修复中应用的多样性。方法:本文报道了15例采用双侧阴股沟皮瓣阴道再造术(先天性阴道闭锁10例,女性假两性畸形3例,肿瘤切除术后阴道缺损2例);单侧阴股沟皮瓣修复直肠阴道瘘(1例)和会阴部严重瘢痕导致后尿道部缺损(1例)。结果:32例阴股沟皮瓣全部存活。其中,有2例患者的伤口部分裂开,2例患者阴道口处需要微小的矫正。虽然部分皮瓣处有毛发生长,但术后皮瓣的功能良好。结论:应用阴股沟皮瓣修复重建性器官和会阴区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供区瘢痕比较隐蔽,其应用具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股沟皮瓣 会阴区修复重建 阴道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