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介入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涛 崔建东 +2 位作者 龙桂宁 闻世龙 王红治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研究微创介入治疗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微创介入治疗组(30例)与传统化疗治疗组(30例)。微创介入治疗组患者接受微创介入治疗,传统化... 目的研究微创介入治疗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微创介入治疗组(30例)与传统化疗治疗组(30例)。微创介入治疗组患者接受微创介入治疗,传统化疗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白细胞计数、Karnofsky(KPS)评分、临床效果。结果微创介入治疗组患者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疲劳乏力、疼痛改善率均显著高于传统化疗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介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KPS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化疗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介入治疗组患者的总缓解率显著高于传统化疗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介入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化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介入治疗 恶性肿瘤 综合治疗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NK1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红治 陈振祥 +2 位作者 张羽 李涛 王双月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MAPK相互作用激酶1(MNK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3月至2018年6月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79对,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上述组织的MNK1水平,分析MNK1水平与NSCLC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MAPK相互作用激酶1(MNK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3月至2018年6月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79对,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上述组织的MNK1水平,分析MNK1水平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NK1水平与总生存期(OS)的关系,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 NSCLC组织的MNK1水平为4.668±1.264,高于癌旁组织的1.438±0.577(P<0.05)。MNK1表达与NSCLC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和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MNK1高表达者的中位OS为37.0个月,低表达者的中位OS未达,低表达者的中位OS长于高表达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NK1表达是影响N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OR=2.785,95%CI:1.506~5.941,P<0.05)。结论 MNK1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是NSCL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指标,为NSCLC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MAP激酶相互作用激酶1 临床意义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崔建东 张羽 王红治 《肿瘤药学》 CAS 2019年第1期14-19,共6页
无驱动基因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含铂化疗,但其治疗效果远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显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为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 无驱动基因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含铂化疗,但其治疗效果远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显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为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1/PD-L1)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相关的抑制剂。本文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NSCLC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涛 崔建东 +2 位作者 龙桂宁 闻世龙 王红治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3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2)... 目的探讨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3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2)和对照组(n=31)。研究组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AT)方案实施新辅助化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为主的(CEF)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自然杀伤(NK)细胞、CD3^+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可有效保护患者的T淋巴细胞功能,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环类药物 紫杉醇 局部晚期乳腺癌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