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噪音诱发的听觉系统损伤及其机理 被引量:13
1
作者 汤影子 高恩泉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4年第6期382-385,共4页
噪音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 ,其所诱发的听觉系统损伤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就噪音所诱发的听觉系统损伤方面的基础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噪音 诱发 听觉系统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脂质体运载基因药物复合物治疗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2
作者 胡春奎 陆建华 +1 位作者 陈昊 熊家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185-2190,共6页
背景:有研究报道病毒载体运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可有效缓解大鼠炎性疼痛,但病毒载体存在安全隐患。目的:探讨水溶性脂质体运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在体内外沉默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的效应和治疗神经病理性痛... 背景:有研究报道病毒载体运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可有效缓解大鼠炎性疼痛,但病毒载体存在安全隐患。目的:探讨水溶性脂质体运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在体内外沉默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的效应和治疗神经病理性痛的可行性。方法:将PC12随机分为阴性转染组、对照转染组和水溶性脂质体转染组,分别以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聚乙烯亚胺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的复合物及水溶性脂质体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的复合物转染PC12细胞,检测各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聚乙烯亚胺组及水溶性脂质体组,后3组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并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聚乙烯亚胺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的复合物和水溶性脂质体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的复合物;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结果与结论:水溶性脂质体转染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聚乙烯亚胺组及水溶性脂质体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累积疼痛评分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水溶性脂质体转染组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mRNA与蛋白表达及累积疼痛评分下降(P<0.01),聚乙烯亚胺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在体内条件下水溶性脂质体可有效运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小干扰RNA,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的过度表达,还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水溶性脂质体 载体药物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小干扰RNA PCI2细胞 神经病理性痛 省级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及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在大鼠前额叶执行控制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敏 黎海蒂 +2 位作者 汪涛 胡华 陈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1期4202-4203,共2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及其N-甲基(酰)-D-门冬氨酸受体(NMDAR1)在大鼠前额叶执行控制功能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0~1.5月龄的大鼠,进行执行控制训练,选出执行控制能力好组及执行控制能力差组大鼠各8只,用氨基酸分析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 目的:探讨谷氨酸及其N-甲基(酰)-D-门冬氨酸受体(NMDAR1)在大鼠前额叶执行控制功能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0~1.5月龄的大鼠,进行执行控制训练,选出执行控制能力好组及执行控制能力差组大鼠各8只,用氨基酸分析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研究执行控制能力不同的大鼠前额叶谷氨酸(Glu)含量、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Glu-IR)数量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mRNA(NMDAR1mRNA)表达。结果:与执行控制能力好组大鼠相比,执行控制能力差组大鼠NM-DAR1mRNA表达较高犤执行控制能力好组大鼠为(117±33)个/μm2,控制能力差组为(165±28)个/μm2,t=1.93,P<0.05犦;而两组间前额叶Glu含量犤(11.9±0.6)μmol/g比(12.4±0.9)μmol/g犦,Glu-IR阳性神经元数量犤(197±94)个/μm2比(212±87)个/μm2;t=1.21,P>0.05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21,P均>0.05)。结论:Glu及NMDAR1在前额叶执行控制中起重要作用,机制可能比较复杂,NMDAR1mRNA表达较高可能系代偿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氡酸 天冬氨酸受体1 大鼠 前额叶 神经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索曼对大鼠空间记忆及脑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康健捷 黎海蒂 +1 位作者 徐海伟 唐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3期1879-1881,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低剂量索曼(soman)染毒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脑组织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初步探讨慢性低剂量神经毒剂中毒的神经机制,为生化战争、武器消减意外事故和恐怖袭击情况下低剂量索曼中毒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 目的研究慢性低剂量索曼(soman)染毒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脑组织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初步探讨慢性低剂量神经毒剂中毒的神经机制,为生化战争、武器消减意外事故和恐怖袭击情况下低剂量索曼中毒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皮下注射索曼(2~40μg/kg,s.c,sig×14)为大鼠染毒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进行行为检测,比色法测脑组织AChE活力。结果Morris水迷宫试验中,10μg/kg组和40μg/kg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分别为(9.1±2.1)s和(15.6±3.1)s,明显长于对照组(3.3±0.5)s(F=30.042,P<0.05);撤除平台后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分别为(6.0±1.58)和(5.0±1.41),与对照组(11.2±1.5)相比明显减少;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分别为(37.8±3.1)%和(34.0±2.6)%,明显低于对照组(52.6±3.6)%(P<0.01)。索曼组大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胆碱酯酶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107.054,51.858,P<0.01),且胆碱酯酶活力的降低呈剂量依赖性。10μg/kg组和40μg/kg组大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AChE活力抑制率均达30%以上。结论2μg/(kg·d)小剂量索曼慢性染毒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无显著影响;10μg/(kg·d)和40μg/(kg·d)低剂量慢性索曼染毒降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慢性索曼中毒 大鼠 乙酰胆碱酯酶活力 脑组织 神经毒剂中毒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控制的大鼠四路穿梭箱主动回避反应实验系统 被引量:6
5
作者 赵邦云 黎海蒂 +1 位作者 高恩泉 曹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632-633,共2页
目的:研制微机控制的四路穿梭箱主动回避反应实验系统,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等实验研究。方法:该系统由传感器、穿梭箱、刺激器、I/O接口、计算机及系统软件构成。以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研发平台,利用功能强大的... 目的:研制微机控制的四路穿梭箱主动回避反应实验系统,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等实验研究。方法:该系统由传感器、穿梭箱、刺激器、I/O接口、计算机及系统软件构成。以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研发平台,利用功能强大的可视化开发软件VisualC++.NET作为本系统开发工具。在硬件设计中,引进电磁兼容技术,使系统性能更加稳定。结果:本系统可同时精确地自动控制4只大鼠完成穿梭箱主动回避反应行为训练实验的全过程,从行为训练的自动控制到实验数据的实时采集、显示、实验结果打印及保存,实现了多路大鼠穿梭箱主动回避反应行为训练的自动化,无需实验者直接操作,节省了科研经费和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利用传感器检测动物行为活动,判断准确,定时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控制 大鼠 四路穿梭箱 主动回避反应 动物实验 神经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犬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敏 房殿春 +3 位作者 龙庆林 隋建峰 李前伟 孙念绪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探索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犬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联合应用胰高血糖素建立胃动力紊乱犬模型;采用4导联胃肠电系统微机分析仪记录胃肠浆膜肌电活动;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行有效的胃起搏,观察起搏治疗前后胃动... 目的:探索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犬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联合应用胰高血糖素建立胃动力紊乱犬模型;采用4导联胃肠电系统微机分析仪记录胃肠浆膜肌电活动;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行有效的胃起搏,观察起搏治疗前后胃动力紊乱犬胃电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模型犬餐后的胃电频率(4.85±0.40次/min)、胃电幅度(2.32±0.35mV)及慢波的传播速度(4.06±0.40cm/s)较正常对照犬均显著降低(5.37±0.36次/min,4.25±0.12mV,6.92±0.24cm/s)(P<0.03);胃起搏治疗后,模型犬餐后的胃电频率(5.49±0.31次/min)、胃电幅度(3.97±0.19mV)和慢波的传播速度(5.57±0.48cm/s)匀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胰高血糖素诱发了模型犬和正常犬餐后的异常胃电节律,其中模型犬的规则慢波节律百分数从用药前的87.6±3.4%减少到10.0±6.7%(P<0.001),而正常对照犬从97.1±0.8%减少到35.0±11.0%(P<0.01),但采用适宜参数行胃起搏可100%诱发慢波.结论: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进行胃起搏可从腹部体表完全触发胃电慢波,改善胃电参数,纠正药物导致的异常胃电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起搏 胃动力紊乱 胃电活动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行为训练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赵邦云 黎海蒂 +2 位作者 李希成 高恩泉 李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3期1900-1901,共2页
目的研制猕猴视觉分辨的Go/No-Go任务行为训练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心理物理学、精神科学等实验研究。方法该系统由图形刺激器、传感器、I/O接口卡、食物投放器、计算机及软件构成。以Windows操... 目的研制猕猴视觉分辨的Go/No-Go任务行为训练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心理物理学、精神科学等实验研究。方法该系统由图形刺激器、传感器、I/O接口卡、食物投放器、计算机及软件构成。以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利用功能强大的可视化开发软件VisualC++6.0作为系统开发软件。在硬件设计中,引进电磁兼容技术,使系统性能更加稳定。结果本系统能精确地自动控制灵长类动物(猕猴)完成Go/No-Go任务行为训练实验的全过程,从行为训练的自动控制到实验数据的自动采集,实验了猕猴Go/No-Go任务行为训练的自动化,无需实验者直接操作,节省了科研经费和人力。结论该系统人机界面友好,利用传感器检测动物行为活动,判断准确,定时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行为训练 自动控制系统 设计 实验 计算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皮质直视条件下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在体记录 被引量:2
8
作者 黄维 刘亚利 +1 位作者 罗峻 隋建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4期7684-7685,共2页
目的:探讨直观暴露条件下在体记录动物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7/2004-08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完成。选用正常健康Wistar系大鼠,在麻醉条件下,将其头部固定,开窗,去除覆盖在海马上的大脑皮质,暴露背侧海马... 目的:探讨直观暴露条件下在体记录动物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7/2004-08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完成。选用正常健康Wistar系大鼠,在麻醉条件下,将其头部固定,开窗,去除覆盖在海马上的大脑皮质,暴露背侧海马。直视条件下定位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使用短暂高频刺激诱发长时程增强(long-termpo-tentiation,LTP)。结果:在海马暴露的情况下,内嗅皮质穿通纤维-齿状回上记录到的短暂高频刺激前单个刺激诱发的(populationspikes,PS)幅值为(1.58±0.12)mV,短暂高频刺激后单个刺激诱发的群体锋电位幅值为(2.25±0.10)mV,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群体锋电位振幅增大42.4%,持续时间30min以上。有9只大鼠成功诱发LTPOSchaffer侧支-CA1区的LTP记录到的短暂高频刺激前单个刺激诱发的PS幅值为(1.12±0.08)mV,短暂高频刺激后单个刺激诱发的PS幅值为(2.18±0.10)mV,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S振幅增大94.6%,持续时间30min以上,有8只大鼠成功诱发LTP。结论:去皮质暴露大鼠海马后电极定位更加准确,可以记录到该区长时程增强现象,操作简便易行,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皮质去除 直视 大鼠 海马 长时程增强 在体记录 学习记忆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对大鼠空间记忆发育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姜京城 隋建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1期4220-4221,共2页
目的:研究应激刺激对发育期大鼠空间记忆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发育期Wistar大鼠22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应激1组(30V)、应激2组(45V)、对照组。电刺激大鼠10次/d,连续1周;采用血清放免法检测生长激素含量变化;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应激... 目的:研究应激刺激对发育期大鼠空间记忆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发育期Wistar大鼠22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应激1组(30V)、应激2组(45V)、对照组。电刺激大鼠10次/d,连续1周;采用血清放免法检测生长激素含量变化;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应激对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应激2组水迷宫空间学习记忆逃逸时间较应激1组犤训练第1~5天应激1,2组分别为(23.61±16.06),(14.19±5.01)s犦,较对照组犤训练第1~5天为(26.86±9.89)s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5~3.02,P<0.05);应激2组的生长激素犤(2.24±0.49)μg/L犦含量偏低,应激1组的生长激素含量犤(3.26±0.82)μg/L犦有明显增高趋势(t=2.83,P<0.05)。结论:应激刺激可提高幼年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发育;达到45V应激刺激可以影响幼年大鼠的体格发育,而30V应激刺激则不会妨碍甚至可以促进幼年大鼠的体格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刺激 大鼠 空间记忆发育 生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人酸损伤后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异常分布及骨形成蛋白4的表达
10
作者 尹清 徐海伟 +5 位作者 阴金波 马玉新 刘仕勇 安宁 杨辉 郑健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海人酸(kainic acid,KA)侧脑室注射致大鼠海马损伤后,大鼠海马的异位神经干细胞分布特点及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4,BMP4)的表达。方法侧脑室注射KA3d ̄2周后,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神经元的丢失情况(NeuN染色)和... 目的探讨海人酸(kainic acid,KA)侧脑室注射致大鼠海马损伤后,大鼠海马的异位神经干细胞分布特点及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4,BMP4)的表达。方法侧脑室注射KA3d ̄2周后,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神经元的丢失情况(NeuN染色)和海马齿状回Nestin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原位杂交检测同期BMP4-mRNA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KA注射后1周,注射侧海马CA3、CA4区神经元丢失明显且在整个实验观察阶段均存在。KA注射2周后,在海马齿回门区出现大量异常分布的Nestin阳性细胞,这些细胞成团分布,同期可观察到BMP4-mRNA阳性细胞在该部位有较多分布。KA注射4周后,海马齿回门区Nestin阳性细胞数量增多,突起延长且突起数量增多。结论KA侧脑室注射致大鼠海马损伤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异常增殖和迁移,主要分布在海马齿回门区,可能与BMP4在该区的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红藻酸 海马 骨形成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炎症机制及其免疫干预
11
作者 张岸梅 张德全 徐海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7期111-114,共4页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β蛋白沉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胶质细胞释放的多种炎性介质导致神经元的损伤,最终导致神经元的丢失。已有不少研究提出,...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β蛋白沉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胶质细胞释放的多种炎性介质导致神经元的损伤,最终导致神经元的丢失。已有不少研究提出,抗淀粉样β蛋白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可以减少外周及中枢的淀粉样β蛋白沉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5-01/2005-01的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Alzheimersdisease,neuropathologymechanism,immunotherapy”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章,检索词“阿尔茨海默病,免疫疗法,淀粉样β蛋白”,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上述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筛除非随机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试验。②试验包含对照组和治疗组。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0篇关于神经炎症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得到影响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15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5篇。资料综合:15个试验干预措施分别选用了给予主动或被动免疫以及抗炎药物的方法,观测指标主要包括动物的学习记忆行为的改变及观测胶质细胞的活化。对疫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进行了对照研究及相关性分析。结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阐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抗淀粉样蛋白疫苗能诱导机体对淀粉样蛋白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减少运动模型中淀粉样蛋白,由此学说提出的免疫给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免疫疗法 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肾小管的损伤机制及其修复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卫坪 《医学综述》 200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关键词 缺氧 上皮 急性病 肾小管 创伤 损伤 细胞因子 中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