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多发骨折-脂多糖两次打击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及其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晋 王建民 +3 位作者 王爱民 赵玲 王燕 宋维威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93,i0002,共4页
目的:建立多发骨折-脂多糖两次打击急性肺损伤小鼠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学、血气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而对多发骨折并发感染后诱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实验于2005-01/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 目的:建立多发骨折-脂多糖两次打击急性肺损伤小鼠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学、血气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而对多发骨折并发感染后诱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实验于2005-01/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昆明种小鼠62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2只、脂多糖5mg组15只、脂多糖16mg组15只、双侧股骨骨折组15只、双侧股骨骨折复合脂多糖5mg组15只)。再按3,6,12,24,48h时间点将每组分为5个时相点,每时相点3只。空白对照组:麻醉后先行腹主动脉抽血做血气分析,动脉放血处死小鼠开胸取肺脏分别做组织病理学变化分析。脂多糖5mg组和脂多糖16mg组:腹腔内注射脂多糖(5mg/kg和16mg/kg),分别于注射后3,6,12,24,48h时做上述各指标检测。双侧股骨骨折组:麻醉后钳夹法双侧股骨中段闭合骨折造模,按相同时相点做上述各指标检测。双侧股骨骨折复合脂多糖5mg组:在骨折造模后6h腹腔注射脂多糖(5mg/kg)此后于相同时相点检测上述指标。结果:纳入动物6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肺组织病理学结构变化评分的比较:空白对照组(0.00±0.00)分,脂多糖5mg组(4.60±3.36)分,脂多糖16mg组(7.60±3.36)分,双侧股骨骨折组(2.00±2.55)分,双侧股骨骨折复合脂多糖5mg组(8.40±3.91)分。各组间评分有明显差异(F=4.48,P<0.05)。其中脂多糖16mg组和双侧股骨骨折复合脂多糖5mg组与空白对照组、双侧股骨骨折组和脂多糖5mg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各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比较:脂多糖5mg组主要改变为轻度代谢性酸中度,少数合并呼吸性酸中度或低氧;脂多糖16mg组和双侧股骨骨折复合脂多糖5mg组为明显代谢性酸中度,多数合并呼吸性酸中度或低氧改变,与空白对照组、双侧股骨骨折组、脂多糖5mg组各组的组间比较表明,脂多糖16mg组和双侧股骨骨折复合脂多糖5mg组可以引起明显的急性肺损伤血气改变,并随干预因素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这两组中24,48h时相点组小鼠分别发生氧合指数≤40kPa(急性肺损伤)或≤26.67kPa(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Ⅱ型呼吸衰竭。结论:以双侧股骨骨折复合脂多糖5mg腹腔注射方法可以成功稳定地复制两次打击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其组织病理学、血气改变符合急性肺损伤的典型病变。提示在多发骨折后所致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因素中,多发骨折创伤严重程度与感染是两个重要诱因,二者所致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中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脂多糖类 肺损伤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纤维的再生规律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菁 楚燕飞 陈志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2期4646-4647,共2页
背景: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技术能实现对神经组织的立体化观察研究,在阐明神经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构之间毗邻关系、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以及显示某些成分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目的:利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 背景: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技术能实现对神经组织的立体化观察研究,在阐明神经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构之间毗邻关系、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以及显示某些成分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目的:利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神经组织连续切片重建其显微及超微结构的三维立体图像,阐明显微及超微结构的三维形态特点及变化规律。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对象:雌性成年Wistar大鼠90只,体质量225~250g。干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切割伤模型,并用硅胶管桥接坐骨神经长6mm缺损。在连续光镜图像和电镜图像基础上运用直接体素绘制法重建并显示了坐骨神经损伤后变性、再生过程中神经纤维组织显微及超微结构的三维立体形态。主要观察指标: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显微及超微结构的形态特点。结果:重建的三维结构可通过任意旋转和移动进行多角度立体观察,显示新生神经纤维与正常神经纤维在立体构象上的差异:如伤后15d可见大量雪旺细胞增生并向远端延伸,形成Bürger's带;伤后2个月中段再生神经电镜三维图像显示轴索陷入雪旺细胞胞浆内并开始形成髓鞘,轴索内微管、微丝增生,雪旺细胞胞浆内可见丰富的线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损伤 神经纤维 超微结构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腺病毒载体转染在体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基因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培建 李兵仓 戴宜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4553-4557,共5页
目的:观察携带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DNA表达片段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转染大鼠坐骨神经后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0-03/2002-04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体... 目的:观察携带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DNA表达片段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转染大鼠坐骨神经后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0-03/2002-04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体质量200g左右的Wistar大鼠90只,雌雄不限。实验方法:①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用1%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在大鼠右侧股后部作纵行切口,无菌条件下显露坐骨神经,自股中部切除10mm坐骨神经,然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按不同方式处理:A组:坐骨神经缺损+硅胶管+AxCA-BDNF原液8μL;B组:坐骨神经缺损+硅胶管+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溶液8μL;C组:坐骨神经缺损+硅胶管+空白病毒稀释液8μL。②灌注固定和组织切片制备:分别于术后3d、7d、14d、1个月、2个月、4个月共6个时相点,每组各取5只大鼠进行灌注。另外取5只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等手段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和蛋白水平,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测定坐骨神经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结果:9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A组3d、7d、14d、1个月时近、远端神经干和脊髓(L3~6)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水平均远远高于B、C组(近端神经干:A组:90.70±3.32,108.32±3.95,110.51±2.13,60.39±3.24;B组:15.46±1.89,20.50±2.31,94.37±2.45,48.32±2.37;C组:14.49±2.03,22.42±2.24,95.28±3.66,46.47±2.11;远端神经干:A组:96.24±4.58,113.10±5.83,116.28±5.22,66.91±3.87;B组:21.37±3.39,28.56±2.67,105.62±4.31,52.54±4.15;C组:20.75±3.56,27.33±2.52,104.45±4.98,53.40±3.76;脊髓:A组:100.43±4.17,109.69±6.06,103.47±5.47,60.84±4.84;B组:50.51±4.32,37.36±3.15,35.05±3.82,35.82±3.35;C组:51.03±3.91,38.98±3.75,39.36±3.34,34.64±2.84,P<0.05,P<0.0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也高于C组。结论:通过腺病毒介导转染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在大鼠坐骨神经内得到了有效表达,并通过轴突逆行转运到了相应的脊髓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重组腺病毒 基因转染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分子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失血性大鼠心肌中的表达
4
作者 刘帅 杨戎 +3 位作者 王建民 胡维 张波 苟元彬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47,19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失血大鼠心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建立不同程度的失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ON)、失血10%(10-BL)组、失血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失血大鼠心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建立不同程度的失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ON)、失血10%(10-BL)组、失血20%(20-BL)组和失血30%(30-BL)组,利用Powerlab八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心功能指标,采用RT—PCR检测HIF—1α mRNA在失血后30min、1h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IF—1α在心肌细胞中的分布。结果不同程度失血后,心功能均降低,1h比30min降低明显(P〈0.05);RT—PCR半定量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10-BL、20-BL、30-BL组HIF—1αmRNA表达逐渐增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HIF—1α主要分布在心肌细胞细胞质中,在细胞核内也有分布。结论随失血程度增加,时间延长,HIF—1α表达增加,HIF-1α可能参与失血导致的低氧状态下心肌代谢的适应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 心功能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Tripure法提取鉴定小鼠组织总RNA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晋 王建民 +1 位作者 苟元彬 王燕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156-157,共2页
目的改进从新鲜动物组织提取、鉴定纯度及完整性较高总RNA的技术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5-16/08-25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用健康4~6周龄昆明种小鼠70只,颈椎脱臼法处死,取肺组织约100mg。在TripureIs... 目的改进从新鲜动物组织提取、鉴定纯度及完整性较高总RNA的技术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5-16/08-25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用健康4~6周龄昆明种小鼠70只,颈椎脱臼法处死,取肺组织约100mg。在TripureIsolation试剂说明书基础上,对提取组织RNA的操作步骤进行调整改进,包括:①迅速组织取材,可不将组织切割成碎块而直接中速匀浆。②匀浆头夹层每次使用前后一定要彻底清洗干净;新鲜组织使用5mL离心管匀浆。③吸取含RNA的三相分层上清液时,吸取250μL即可。④RNA沉淀后,用无水乙醇再洗1次。并对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做适当改进用于鉴定RNA的质量,改进的电泳方法:①电泳RNA所用器械均用肥皂水、体积分数为0.03的H2O2清洗2遍,1g/L焦碳酸二乙酯处理的灭菌双蒸水冲洗,室温晾干备用。②用新配的0.5×TBE配制10g/L琼脂糖凝胶,倒胶时Goldview核酸染料直接加入凝胶中。③琼脂糖凝胶板放入电泳槽后再加入经灭菌的0.5×TBE。电泳电压5V/cm,电泳时间1.5h后凝胶成像系统拍照记录。结果①取提取的总RNA5μg进行电泳1.5h后,可见28S,18S,5S3条清晰的RNA条带,其中28S条带的亮度约为18S条带的2倍,5S条带隐约可见。②用该法提取的新鲜组织RNA,经电泳鉴定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显示RNA的纯度及模板性较好。全部操作过程可在2.5h内完成。结论用改进方法提取的新鲜组织RNA质量稳定,电泳鉴定快速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