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1
-
-
作者
黄宏达
黄金金
詹万直
汪先兵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四集团军医院神经外科
-
出处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43-45,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行颅脑外伤手术患者292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其分为未感染组(266例)和感染组(26例),收集入组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92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26例患者发生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8.90%。一般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年龄、性别、伤口性质、高血糖、高血压、饮酒、吸烟、住院时间等资料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手术次数、低蛋白血症、脑脊液渗漏、引流管留置时间等资料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4h、手术次数≥2次、有低蛋白血症、有脑脊液渗漏、引流管留置时间≥3d是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手术次数、低蛋白血症、脑脊液渗漏、引流管留置时间的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针对此类危险因素进行防治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
-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术后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
分类号
R651.1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音乐辅助治疗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 2
-
-
作者
汪先兵
杨梦春
谢成
陈丽
-
机构
解放军第七十四集团军医院神经外科
深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星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
-
出处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33-1136,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音乐辅助治疗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的疗效。方法将解放军第七十四集团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89例颅脑损伤后PVS患者依据家属意愿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9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神经细胞营养剂、促醒剂、扩血管药物等)、康复治疗(推拿、针灸、按摩、理疗)和高压氧治疗等],治疗组9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音乐辅助治疗(选用中国经典传统十大名曲,以手机或录放机播放,患者配带耳机聆听,持续6个月)。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个月的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异常率,以及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1)2组患者治疗后4、6个月的ML-AEP异常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4、6个月的ML-AEP异常率(55.21%、40.63%)与对照组(77.42%、65.59%)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6个月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88/96)明显高于对照组(79.57%,7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辅助治疗可促进颅脑损伤后PVS患者意识与神经功能恢复,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持续性植物状态
音乐疗法
-
Keywords
Brain injury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Music therapy
-
分类号
R651.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不同的音乐综合治疗颅脑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疗效观察
被引量:4
- 3
-
-
作者
谢成
杨梦春
汪先兵
谢培增
陈丽
-
机构
星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
深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解放军第七十四集团军医院神经外科
-
出处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8-60,共3页
-
基金
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十一五"课题项目(06MB174)
-
文摘
随着现代急救设备与技术水平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死亡率明显降低,但脑功能恢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有关统计显示,颅脑损伤后PVS发生率高达14%,其3~5年的死亡率高达73%[1]。除常规治疗外,采用有创颈髓与脑深部电刺激等疗法,病人的意识恢复率有一定的提高[2]。近年来,音乐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功能性疾病,且疗效得到肯定[3]。为提高颅脑损伤后PVS的疗效,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深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和解放军第七十四集团军医院神经外科等机构合作,釆用音乐综合治疗颅脑伤后PVS患者,且对不同的音乐治疗疗效进行了比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持续性植物状态
音乐
综合治疗
-
分类号
R459.9
[医药卫生—治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