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mma射线在骨科植入材料消毒灭菌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丁宇 阮狄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0年第2期135-138,共4页
近年来,骨科移植材料广泛应用于脊柱四肢骨折或缺损、人工关节返修、骨质疏松(可注射骨移植材料)乃至运动伤等方面的治疗。移植材料的应用避免了与自体组织移植相关的一系列缺陷,如供区的疼痛及可能的并发症、移植组织质量或数量的不... 近年来,骨科移植材料广泛应用于脊柱四肢骨折或缺损、人工关节返修、骨质疏松(可注射骨移植材料)乃至运动伤等方面的治疗。移植材料的应用避免了与自体组织移植相关的一系列缺陷,如供区的疼痛及可能的并发症、移植组织质量或数量的不确定性、形状或大小的限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ma射线 应用 消毒灭菌 植入材料 骨科 骨移植材料 自体组织移植 四肢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何勍 王德利 +3 位作者 张超 侯黎升 丁宇 阮狄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0-512,533,共4页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5年7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9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5年7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9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椎板开窗手术37例。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结果]椎间盘镜组和椎板开窗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优良率93.7%和91.9%,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椎间盘镜组要明显优于常规椎板开窗组。[结论]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但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早期康复快,术后遗留腰痛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椎板开窗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勍 阮狄克 +3 位作者 侯黎升 王德利 张超 丁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评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不同阶段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学习曲线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7年7月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主刀医师相同,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3... [目的]评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不同阶段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学习曲线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7年7月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主刀医师相同,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3组(A、B、C),每组16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例年龄、性别、突出节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别(P>0.05),A组手术时间(106±22.3)min,B组手术时间(94.1±29.3)mim,C组手术时间(81.6±22.3)min。A组和B组、B组和C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和C组比较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A组有2例术中硬膜撕裂,1例改开放手术,B组3例术后复发,C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学习曲线大约需30例以上经验积累,即可达到较熟练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内窥镜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唐勇 贾治伟 +2 位作者 吴剑宏 王德利 阮狄克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3期216-219,共4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的疾病。手术治疗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差异较大。近年来,影响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因素受到广泛关注,患者的年龄、神经功能、病程、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等相... 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的疾病。手术治疗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差异较大。近年来,影响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因素受到广泛关注,患者的年龄、神经功能、病程、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等相关因素成为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研究的重点。目前认为患者年龄越大、术前神经功能状态越差、病程越长,患者预后越差。影像学对患者预后的判断有提示作用,但相关性尚不明确。选择手术方法和入路时应当以充分减压、稳定颈椎序列、保持后伸曲度、有效维持减压、防止并发症为主要原则,因此,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应根据病情及影像学检查,早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预后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骨骨折的分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8
5
作者 王鹏建 李超 +3 位作者 张超 李海峰 丁宇 阮狄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8期656-658,共3页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的分型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在以往髌骨骨折诊断治疗的基础上,根据髌骨骨折后的移位情况、骨折部位和骨折块的数量及大小,结合临床各种治疗方法,将髌骨骨折分为Ⅰ~Ⅲ型3种类型。根据分型标准对56例髌骨骨折进行分型,选...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的分型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在以往髌骨骨折诊断治疗的基础上,根据髌骨骨折后的移位情况、骨折部位和骨折块的数量及大小,结合临床各种治疗方法,将髌骨骨折分为Ⅰ~Ⅲ型3种类型。根据分型标准对56例髌骨骨折进行分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60个月,按贺建新等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37例,良1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4.6%。结论髌骨骨折的分型标准具有简单实用的优点,对髌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分型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外科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79
6
作者 王鹏建 张超 +3 位作者 阮狄克 丁宇 何勍 李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2期969-97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照Evans分型:Ⅰ型13例,Ⅱ型28例,Ⅲ型37例,Ⅳ型15例,Ⅴ型4例。其中采用DHS内固定51例,髓内固定系统(Gamma钉和PFN)27例,人工关节置换术19例。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照Evans分型:Ⅰ型13例,Ⅱ型28例,Ⅲ型37例,Ⅳ型15例,Ⅴ型4例。其中采用DHS内固定51例,髓内固定系统(Gamma钉和PFN)27例,人工关节置换术19例。结果术后随访83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6个月。术后并发症包括髋内翻5例;钢板断裂1例,骨折畸形愈合4例。根据董纪元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优43例,良28例,可5例,差7例,总优良率85.5%。结论根据骨折分型,结合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可以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Evans Ⅰ、Ⅱ型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DHS内固定,Ⅲ~Ⅴ型不稳定性骨折可选择髓内固定系统,不稳定性骨折合并明显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宜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粗隆间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板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7
作者 何勍 阮狄克 +3 位作者 李景云 王鹏健 梁戈 丁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4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 :探讨终板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方法 :3 7例病人 ,以腰腿痛症状为主。CT或MRI扫描显示椎体后缘终板破裂压迫神经根。全部行手术治疗 ,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 ,部分病例凿除破裂的终板。结果 :术后 3 7例病人全... 目的 :探讨终板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方法 :3 7例病人 ,以腰腿痛症状为主。CT或MRI扫描显示椎体后缘终板破裂压迫神经根。全部行手术治疗 ,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 ,部分病例凿除破裂的终板。结果 :术后 3 7例病人全部获随访 ,时间 6个月~ 4年 ,按JOA评分 ,术前 13分 ,最终随访 2 6分。结论 :青少年时期腰椎受异常应力的作用引起椎体软骨终板破裂 ,破裂的软骨终板在髓核的作用下凸入椎管 ,导致了本病的发生。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破裂 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及CAD技术建立下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11
8
作者 付裕 阮狄克 +2 位作者 霍洪军 杨学军 李晨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57-1561,共5页
背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理论的飞速发展为构建腰椎模型提供了技术支持,有限元模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显著提高,为研究椎间盘、椎板切除、腰椎融合、脊柱内固定材料等临床相关的生物力学问题提供了更好的平台。目的:应用三维有限... 背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理论的飞速发展为构建腰椎模型提供了技术支持,有限元模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显著提高,为研究椎间盘、椎板切除、腰椎融合、脊柱内固定材料等临床相关的生物力学问题提供了更好的平台。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L3~5腰椎活动节段力学模型。方法:通过CT扫描、Unigraphics V18.0软件进行影像边界记录、定标等方法,按照点、线、面、体的顺序重建三维结构,采用CAD数据处理技术,输入相关的材料特性,验证重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与结论:建立下腰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L3~5),分析结果证明其在仿真分析中是可行的,可以模拟生物力学实验。建立的模型共有6482个节点,31326个单元,生成网格时利用网格生成器的扫掠和优化功能,尽量依据模型的几何外形,使网格生成的最少,兼顾了对建模准确性和计算可行性,同时又能充分满足对腰椎的生物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CT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lysholms评分等级评价膝关节功能 被引量:184
9
作者 林建宁 孙笑非 阮狄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3期230-231,共2页
目的探讨对膝关节lysholms评分等级的正确使用。方法对150例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损伤和术后患者对自己膝关节满意情况分为4个等级,与使用lysholms评分评出4个等级以及调整的lysholms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ysholms等级评分和患者主观满... 目的探讨对膝关节lysholms评分等级的正确使用。方法对150例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损伤和术后患者对自己膝关节满意情况分为4个等级,与使用lysholms评分评出4个等级以及调整的lysholms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ysholms等级评分和患者主观满意度Spearman相关系数γs1=0·86(P<0·05)。调整的lysholms等级和患者主观满意度等级相关系数γs2=0·90(P<0·05)。将某一个项目出现最差得分的13例剔除,余下137例所得lysholms等级和患者主观满意度等级相对关系γs3=0·93(P<0·05)。结论当某一症状严重时,应调整lysholms评分等级,以合理保证lysholms评分和患者主观满意度间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 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肿瘤患者社会支持及疾病认知对其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孙艳杰 高萌 肖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患者社会支持及疾病认知能力对其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以期为护士的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2015年7-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颅内肿瘤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状况调查量表、疾...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患者社会支持及疾病认知能力对其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以期为护士的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2015年7-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颅内肿瘤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状况调查量表、疾病认知测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evalued scale,SSRS)、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core 30,QLQ-C30)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疾病认知得分为(25.07±8.04)分。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42.47±5.58)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61,P<0.001);其中:主观支持为(25.35±4.03)分,客观支持为(9.14±2.49)分,对支持的利用度为(7.99±1.74)分。除整体健康状况外,其他患者生活质量的功能领域评分与欧洲癌症治疗组织推荐的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症状领域,疼痛、恶心呕吐的评分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单一条目方面,失眠、食欲下降、经济困难的评分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颅内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疾病认知与生活质量功能领域的各维度呈正相关(均P<0.05),与症状领域的各维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完善颅内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系统的利用度以及疾病认知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社会支持 疾病认知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mma3钉与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鹏建 王德利 +2 位作者 丁宇 李威 季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4期309-311,320,共4页
目的比较Gamma3钉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分别采用闭合复位Gamma3钉或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9例,其中DHS内固定51例(DHS组),Gamma3钉内固... 目的比较Gamma3钉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分别采用闭合复位Gamma3钉或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9例,其中DHS内固定51例(DHS组),Gamma3钉内固定38例(Gamma3钉组)。病例选择时排除病理性骨折及严重多发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4个月,无骨折不愈合。两组相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mma3钉组骨折愈合时间较DHS组延长但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少。结论 DHS和Gamma3钉内固定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同样的疗效,但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3钉内固定能有效减少骨折复位丢失,降低术后髋内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疗效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缺损再生修复中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德利 阮狄克 +2 位作者 马巍 张惠中 范清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558-1559,共2页
目的:克隆人骨形成蛋白2(hBMP2)基因全长,用于临床难治性骨折和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方法:以成骨肉瘤细胞总RNA为模板,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克隆hBMP2的cDNA全长;将获得的基因插入pGEM-T-Easy载体质粒,并转化至大肠杆菌后挑... 目的:克隆人骨形成蛋白2(hBMP2)基因全长,用于临床难治性骨折和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方法:以成骨肉瘤细胞总RNA为模板,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克隆hBMP2的cDNA全长;将获得的基因插入pGEM-T-Easy载体质粒,并转化至大肠杆菌后挑选阳性克隆,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鉴定重组质粒。结果:通过质粒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获得的基因为hBMP2全长DNA序列。结论:克隆获得hBMP2的基因,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再生 修复 人骨形成蛋白2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序列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及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鹏建 丁宇 +3 位作者 阮狄克 李海峰 何勍 李超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选择,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67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DHS内固定41例、DCS内固定3例、Gamma钉内固定7例、PFN内固定11例、PFNA内固定5例。结果 67例均获随访,时间6~68个月。... 目的探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选择,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67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DHS内固定41例、DCS内固定3例、Gamma钉内固定7例、PFN内固定11例、PFNA内固定5例。结果 67例均获随访,时间6~68个月。参照董纪元等推荐的疗效评定标准:优35例,良19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为80.59%。术后并发症:DHS内固定41例中发生髋内翻5例,股骨颈干角变小5例,患肢短缩1例;Gamma钉内固定7例中发生股骨颈干角变小1例;PFN内固定11例中发生患肢短缩1例。结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应首选髓内固定;内固定选择不当、术中操作失误及术后过早负重锻炼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腱断裂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鹏建 丁宇 +1 位作者 张超 王德力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4期403-404,共2页
目的 探讨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及误诊原因、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 4 8例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 ,分析其中 17例误诊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急性跟腱断裂 2 5例 ,陈旧性跟腱断裂 2 3例 ,其中因误诊导致陈旧性跟腱断裂 17例、术后再次... 目的 探讨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及误诊原因、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 4 8例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 ,分析其中 17例误诊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急性跟腱断裂 2 5例 ,陈旧性跟腱断裂 2 3例 ,其中因误诊导致陈旧性跟腱断裂 17例、术后再次跟腱断裂合并感染及软组织缺损 2例。 17例中误诊为踝部软组织挫伤 8例、踝关节扭伤 9例。 4 8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修复重建 ,疗效优 2 8例 ,良 18例 ,差 2例。结论 跟腱断裂后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应根据跟腱断裂部位、缺损多少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对疑有跟腱断裂的患者未进行认真的体检是导致跟腱断裂误诊的重要原因。避免误诊、尽早手术及循序渐进的术后康复锻炼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外科手术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与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德利 阮狄克 +5 位作者 何勍 李海峰 侯黎升 张超 丁宇 李威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9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前后路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比较临床随访结果和分析并发症发生机制。方法对60例多节段颈椎病手术前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JOA评分为5~12分,平均为(7.9±1.5)分,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 目的探讨颈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前后路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比较临床随访结果和分析并发症发生机制。方法对60例多节段颈椎病手术前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JOA评分为5~12分,平均为(7.9±1.5)分,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及可视疼痛评分(VAS)评价术后随访结果。结果JOA评分由术前的(7.9±1.5)分提高到随访时(12.9±3.1)分,P<0.01。其中优37例(61.7),良14例(23.3),可6例(10),差3例(5)。术后顽固性颈肩痛(轴性症状)5例,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均无神经症状加重现象。结论对于多节段颈椎病,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和后路单开门桥形植骨融合术均是直接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在手术方法的选择上,仍应结合临床资料具体分析,设计合适的手术方式,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最终可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疾病 椎体融合术 前路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杵状棘突来自L_5棘突与游离S_1棘突骨性融合的影像学证据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黎升 白雪东 +3 位作者 何勍 王静 程实 吕游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国内学者认为,杵状棘突(DSP)是游离S1棘突与L5棘突融合而成,通过X线正位平片可确立诊断。本研究通过影像学及肉眼观察验证该观点。方法收集2004年12月至2016年7月X片检查符合DSP诊断的病例,观察其正侧位片,行CT及MR检查者观察正中... 目的国内学者认为,杵状棘突(DSP)是游离S1棘突与L5棘突融合而成,通过X线正位平片可确立诊断。本研究通过影像学及肉眼观察验证该观点。方法收集2004年12月至2016年7月X片检查符合DSP诊断的病例,观察其正侧位片,行CT及MR检查者观察正中矢状位图像,查找反映DSP组成的依据。行手术者肉眼观察。结果 16例符合X片诊断标准,正位DSP下部占据S1椎板中央缺损区,12例在侧位片DSP轮廓呈鱼鳍状,其中7例边缘光滑,4例远端后缘可见一凹痕,1例远端陈旧骨折移位。3例CT扫描者中,2例行矢状面重建,可见X片对应的DSP凹痕区变窄,狭窄区上下有硬化带。3例行MR检查,2例凹痕区T1WI及T2WI呈低信号,硬化带T1WI及T2WI呈高信号,1例凹痕区呈正常棘突间韧带信号。2例手术者中1例在DSP远端背侧辨出凹痕。结论本研究支持DSP由L5棘突及游离S1棘突融合而成的观点。普通平片可确诊D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杵状棘突 畸形 腰椎 骶椎 组成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旺氏细胞植入Dacron人造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龚文汇 王国英 +1 位作者 胡耀民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用自体或异体雪旺氏细胞植入Dacron管,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7、15、30天取材进行光镜观察,见植入自体雪旺氏细胞组,再生轴突数与再生轴实恢复享均优于不植入雪旺氏细胞组和异体雪旺氏细胞组,与自体神经倒转回... 用自体或异体雪旺氏细胞植入Dacron管,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7、15、30天取材进行光镜观察,见植入自体雪旺氏细胞组,再生轴突数与再生轴实恢复享均优于不植入雪旺氏细胞组和异体雪旺氏细胞组,与自体神经倒转回植组结果相近。实验表明:自体雪旺氏细胞植入到渗透作用好、无排斥反应的人造Dacron管中,同时加入自体血浆作营养支持物,对周围神经再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望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旺氏细胞 周围神经缺损 修复术 Dacron人造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新编制体制改革下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艳丽 吴淑华 卢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7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新编制体制 护理带教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不同张力吻合模型的建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黎升 黄耀添 韩海潮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7-280,共4页
建立了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不同张力吻合的动物模型。取一段血管 (兔股动、静脉各 14条 )作轴向拉伸实验 ,测量力 -变形曲线 ,换算为张力 (F)—伸长率 (λ)曲线 ,用幂函数 F=m1 * [em2 (λ- 1 ) - 1]进行拟合。结果表明 :动、静脉可分... 建立了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不同张力吻合的动物模型。取一段血管 (兔股动、静脉各 14条 )作轴向拉伸实验 ,测量力 -变形曲线 ,换算为张力 (F)—伸长率 (λ)曲线 ,用幂函数 F=m1 * [em2 (λ- 1 ) - 1]进行拟合。结果表明 :动、静脉可分别用 Fa=0 .2 2 [e5 .75 (λa- 1 ) - 1]和 Fv=6 .15 * 10 - 3[e7.89(λv- 1 ) - 1]进行很好的拟合。张力相等时 ,λa与 λv之间存在单值对应关系 :0 .2 2 [e5 .75 (λa- 1 ) - 1]=6 .15 * 10 - 3[e7.89(λv- 1 ) - 1]。要取得静脉移植于动脉后所希望的张力F,必须考虑动脉实际缺损长度 ADL和实际游离长度 AIL两方面因素 :(L VG/ 1.6 4)×λv+[(AIL - ADL ) / 1.5 8]×λa=AIL (1.5 8和 1.6 4为动、静脉的生理伸长率 ,λa、λv为张力 F下的动、静脉伸长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损 静脉移植 张力吻合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类型与内外固定植入体、人工假体及其骨替代物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薛青 阮狄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7-751,共5页
学术背景:随着桡骨远端骨折三柱理论的提出,以及各种固定材料不断的出现,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应用内外固定植入体、人工假体、骨替代物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热点。目的:通过对各种植入体、植入材料的比较选择,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最简单、最安... 学术背景:随着桡骨远端骨折三柱理论的提出,以及各种固定材料不断的出现,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应用内外固定植入体、人工假体、骨替代物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热点。目的:通过对各种植入体、植入材料的比较选择,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最简单、最安全的方法处理桡骨远端骨折,使每一位患者、每一种骨折类型能够达到微创、解剖复位、相对稳定的最佳效果。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0-01/2006-12相关的文献,检索词"distalradius,fracture,treatment",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到临床观察及基础研究文章882篇,综述类文章159篇。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文献标准为与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上相关的临床观察及基础研究文章169篇,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排除非相关文献及综述872篇。未发表的文献均未列入统计。文献评价:对所得文献进行提炼,按上述标准纳入31篇。资料综合:①石膏、夹板外固定曾经一直是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标准方法。②近年来,随着腕部生物力学及显微解剖学的发展,以及对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与重建要求的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观念不断更新,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出现了不同的治疗方法。③经皮穿针复位内固定植入体主要适用于关节外骨折。④外固定支架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桡骨短缩畸形可以通过外固定支架得到矫正。⑤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置入技术的发展主要是由内固定材料设计上的改进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所引起的。⑥人工腕关节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为因腕关节严重创伤、关节僵硬和严重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新方法。⑦桡骨远端骨折常存在干骺端骨缺损,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明显的患者,治疗时常需要进行骨或骨替代物移植,可注射的磷酸钙骨水泥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个新选择。结论:任何一种单独的方法都不能处理全部的桡骨远端骨折,对每一位患者、每一种骨折类型,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适合的植入物及植入材料,采用多种联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骨折 治疗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