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SUM评分预测骨科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韩天宇 刘贵堂 +1 位作者 项良碧 祖启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924-925,共2页
目的探讨POSSUM评分预测骨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价值。方法对200例骨科高龄患者进行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例数,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根据POSSUM系统预测,55例发生并发症,而实际发生并发症49例,差异无统... 目的探讨POSSUM评分预测骨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价值。方法对200例骨科高龄患者进行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例数,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根据POSSUM系统预测,55例发生并发症,而实际发生并发症4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1);预测术后死亡人数为16例,实际死亡人数为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POSSUM评分能较好地预测骨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但对术后死亡存在过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SUM评分 系统预测 骨科高龄患者 髋关节 置换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 死亡率 价值 术后并发症 统计学意义 死亡人数 术后死亡 生并发症 过度预测 差异 实际值 结果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锁关节脱位两种方法疗效比较 被引量:40
2
作者 刘宪民 张贺恒 +2 位作者 刘松波 周大鹏 祖启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 :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喙突上移至锁骨固定手术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 (TossyⅢ )疗效。方法 :对 2 6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锁骨钩钢板 10例 ,喙突上移至锁骨 16例 ,术后功能随访 1年以上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 1~ 5年(平均 2 .3年 ) ... 目的 :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喙突上移至锁骨固定手术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 (TossyⅢ )疗效。方法 :对 2 6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锁骨钩钢板 10例 ,喙突上移至锁骨 16例 ,术后功能随访 1年以上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 1~ 5年(平均 2 .3年 ) ,10例钩钢板病例 ,按Karlsson评定标准优良 4例 ,5例满意 ,1例差。 16例喙突上移至锁骨固定 ,随访肩关节功能除 1例满意外 ,余 15例均为优良。结论 :新鲜肩锁关节脱位 (Ⅲ )采用喙突上移至锁骨固定 ,喙突上移后由联合腱的动力作用 ,真正起到了动力固定效果。随访中肩关节功能良好。锁骨钩钢板应用 ,随访中肩关节的功能影响较大 ,且有疼痛、侧卧痛、活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锐位 疗效比较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骨折伤椎置钉中椎弓根螺钉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于海龙 刘军 +6 位作者 陈语 王洪伟 王琪 马骏雄 任伟剑 孟令志 项良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47-552,共6页
背景:三维可视化软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医生可以应用术前可视化软件在复杂脊柱骨折模型上进行安全的演示以此获得经验,同时可以根据患者个性化的三维模型制定出个性化的螺钉置入方案。目的:观察置钉前应用可... 背景:三维可视化软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医生可以应用术前可视化软件在复杂脊柱骨折模型上进行安全的演示以此获得经验,同时可以根据患者个性化的三维模型制定出个性化的螺钉置入方案。目的:观察置钉前应用可视化技术指导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短节段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32例腰椎椎体骨折脱位患者,置钉前通过Mimics软件观察椎弓根完整性并测量置钉相关参数,通过置钉前重建三维影像向患者讲解置钉方式及相关并发症,共置入182枚椎弓根螺钉。评估患者知情同意满意度、手术时间、置钉后CT平扫螺钉的位置情况。测量置钉前、置钉后2周及置钉后8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s角,了解置钉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有无内固定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知情同意非常满意者占100%,手术时间平均185 min,置钉后CT平扫173枚螺钉(95.1%)完全位于椎弓根内,经随访7-22个月,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置钉后2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均较置钉前有显著改善(P<0.05),置钉后8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s角与置钉后2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通过伤椎椎弓根钉道可视化技术能够有效指导治疗单一节段腰段骨折。这种方法可使医生进行术前计划,提高患者的病情知情同意满意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置钉后螺钉位置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 骨折固定 三维重建 体层摄影 X射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敬东 项良碧 +2 位作者 祖启明 刘贵堂 毕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5期6514-6518,共5页
背景:目前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目的:应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 背景:目前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目的:应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随访均超过6个月。以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并观察置换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6个月Harris评分,优17例,良14例,可8例。并发心功能不全3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脱位2例(交流障碍,不能配合置换后康复训练),深静脉血栓2例,泌尿系感染5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未出现心脏衰竭、应激性溃疡、肺栓塞、假体周围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表明对于严重骨质疏松且合并多系统疾病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可以早期下地负重、减少置换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转子间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并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12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军 项良碧 +3 位作者 王琪 陈语 于海龙 曹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6536-6539,共4页
背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可通过同一切口实现。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并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采用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 背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可通过同一切口实现。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并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采用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治疗1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病例。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椎管均获得有效减压,均随访9个月以上。影像学显示植骨块融合良好,伤椎高度基本恢复,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恢复到6°,Frankel分级恢复1级者6例,恢复2级者3例,无变化者3例。结果表明,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加侧前方减压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是集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一次完成的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爆裂骨折 椎管占位 侧前方减压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参数 被引量:15
6
作者 庞小平 于海龙 +2 位作者 李小龙 吴南洲 杨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55-1558,共4页
背景:因颈椎椎弓根细小,走行方向复杂,个体变异大,椎弓根钉置入时易误伤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颈椎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受到限制,术前测量椎弓根螺钉置入参数的准确度有待提高。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模拟颈椎椎弓根... 背景:因颈椎椎弓根细小,走行方向复杂,个体变异大,椎弓根钉置入时易误伤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颈椎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受到限制,术前测量椎弓根螺钉置入参数的准确度有待提高。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模拟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获取预植螺钉的椎弓根三维定量解剖数据及置钉参数的方法。方法:将颈椎16排CT扫描的Dicom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和GE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颈椎三维重建和图像处理,测量在置入椎弓根螺钉情况下的置钉参数。结果与结论: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获得清晰颈椎三维图像,使用软件测量功能可精确地获取预置螺钉的椎弓根管宽度、轴线长度、α及β角;在颈椎椎弓螺钉置入情况下,可测量置钉的水平角度安全范围。通过本方法可模拟手术过程,进行常规方法难以完成的三维测量,获取椎弓根螺钉置入个体化数据,为研究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椎弓根螺钉 颈椎 数字化骨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的促增殖和保护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建忠 刘欣伟 +5 位作者 管华鹏 张鹏 刘琦 杨珺 郭群峰 倪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80-1584,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传统中药提取物对大鼠神经干细胞进行干预,能够反映其对神经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作用。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保护作用。方法:将妊娠19 d左右的SD大鼠进行解剖取出胎鼠,然后分离海马组织提取神经干细胞,与... 背景:研究表明传统中药提取物对大鼠神经干细胞进行干预,能够反映其对神经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作用。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保护作用。方法:将妊娠19 d左右的SD大鼠进行解剖取出胎鼠,然后分离海马组织提取神经干细胞,与含50 g/L人参皂苷Rg1的DMEM/F12培养基共培养作为人参皂苷Rg1组,正常DMEM/F12培养基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与含0.64%苯酚的DMEM/F12培养基共培养作为阳性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神经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分离初期在镜下为圆形单个细胞,细胞的边缘比较清楚,接种2 d后,细胞贴壁并形成小的细胞球。人参皂苷Rg1组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神经干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Rg1组大鼠神经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转化生长因子β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以上结果提示人参皂苷Rg1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具有一定的促进增殖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类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细胞增殖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干细胞 人参皂苷RG1 培养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1干预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孙建忠 刘欣伟 +5 位作者 管华鹏 张鹏 刘琦 杨珺 郭群峰 倪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862-2866,共5页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脊髓损伤过程中的主要调节因子,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过程中发生发展机制比较多,对于人参皂甙Rg1干预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发作用...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脊髓损伤过程中的主要调节因子,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过程中发生发展机制比较多,对于人参皂甙Rg1干预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发作用的文献鲜有报道。目的:通过人参皂甙Rg1干预结合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分子蛋白水平上表达量的变化来研究人参皂甙在脊髓损伤后对脊髓及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干预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干预组大鼠以撞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人参皂苷Rg1干预组大鼠在造模后24 h以10 mg/kg的人参皂甙Rg1腹腔注射,1次/d,连续14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干预组大鼠血清中的丙二醛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降低,脊髓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干预组大鼠血清中的丙二醛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增加,脊髓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降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升高。提示人参皂苷Rg1对损伤的大鼠脊髓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脑及脊髓损伤模型 人参皂苷RG1 脊髓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中枢神经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ngman骨折相关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语 项良碧 +4 位作者 祖启明 刘军 周大鹏 于海龙 韩文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2期9721-9724,共4页
背景:目前有关上颈椎多节段有限元模型的相关文献很少,尚无建立Hangman骨折有限元模型的报道。目的:建立C2~4节段正常颈椎及不同程度Hangman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各模型进行模拟及加载验证。方法:选择一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 背景:目前有关上颈椎多节段有限元模型的相关文献很少,尚无建立Hangman骨折有限元模型的报道。目的:建立C2~4节段正常颈椎及不同程度Hangman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各模型进行模拟及加载验证。方法:选择一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2~4节段CT扫描,以CT扫描图像为基础,在计算机工作站利用ANS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C2~4节段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椎体和椎弓、椎间盘、韧带成分,在此模型基础上逐步模拟切断双侧C2椎弓峡部、切除C2~3前纵韧带和部分椎间盘的Hangman骨折模型,分别计算正常颈椎、不同Hangman骨折模型在模拟施加50N载荷下,C2~3,C3~4节段三维六自由度的角位移(ROM)。结果与结论:C2~3节段Hangman骨折加韧带椎间盘切除模型在各个方向上均较正常和固定模型ROM增大,在屈伸运动时增大最明显,而在旋转和侧屈时与正常标本相差不多。C3~4节段各组间的ROM相差不超过0.16°。各种三维有限元模型的位移和应力验证结果与实验生物力学结果基本相符,提示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颈椎生物力学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多节段 HANGMAN骨折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韩文锋 张珑 +1 位作者 张攀 张敬东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评价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失血量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接受初次TK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50)患者在假体安装结束、缝合关节囊前接受关节腔内洒入氨甲环酸(1 g溶于50 ml生理盐水)... 目的评价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失血量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接受初次TK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50)患者在假体安装结束、缝合关节囊前接受关节腔内洒入氨甲环酸(1 g溶于5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n=50)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期接受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5 mg/kg,最大剂量1.2 g)。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显性失血量、输血率、术后次日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值变化、并发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前平均HB为128.2±4.5 g/L,平均HCT为33.5%±2.1%,术后次日平均HB为114.4±3.2 g/L,平均HCT为30.2%±0.9%;术后平均失血量301.6±23.3 ml,输血人数4例(8%)。对照组术前平均HB为128.7±4.1 g/L,平均HCT为33.4%±2.1%,术后次日平均HB为113.9±3.3 g/L,平均HCT为30.0%±1.0%;术后平均失血量296.7±13.1 ml,输血人数2例(4%)。两组间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并发症。结论与静脉应用相比,关节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同样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失血和输血,理论上避免了静脉内应用氨甲环酸可能带来的全身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氨甲环酸 关节腔注射 失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下骨病理骨重建过程中骨细胞的代谢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明昌 祖启明 +4 位作者 刘宪民 刘松波 陈语 王琪 项良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7期6995-6999,共5页
背景:骨性关节炎一直被认为是关节软骨的退变和降解。现已逐步认识到软骨下骨结构及分子代谢的病理变化在关节退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软骨下骨在骨性关节炎进程中结构及细胞、相关因子和信号通道的变化,分析软骨下骨... 背景:骨性关节炎一直被认为是关节软骨的退变和降解。现已逐步认识到软骨下骨结构及分子代谢的病理变化在关节退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软骨下骨在骨性关节炎进程中结构及细胞、相关因子和信号通道的变化,分析软骨下骨的病理改变对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响。方法:使用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软骨退变、骨重建、骨代谢等关键词,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与PubMed、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论文,了解骨性关节炎进程中软骨下骨骨代谢平衡破坏后在结构及分子信号机制的病理变化,分析这些病理改变与关节软骨退变的关系。结果与结论:纳入5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软骨下骨的病理骨重建贯穿骨性关节炎的始终,局部骨细胞的代谢及干细胞分化异常与软骨退变相互影响。通过对软骨下骨病理骨重建过程中骨细胞代谢机制的深入了解,为骨性关节炎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下骨 骨性关节炎 骨重建 骨代谢 软骨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琪 刘宪民 +3 位作者 祖启明 刘松波 曹艳 项良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5375-5378,共4页
背景:体内实验显示,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是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但由于体内植入实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反映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表型变化。目的:观察体外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 背景:体内实验显示,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是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但由于体内植入实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反映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表型变化。目的:观察体外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培养的第6代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滴注入β-磷酸三钙内部进行复合,然后将干细胞-支架材料复合物置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体系中培养,于培养第4,8,12天电镜下观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材料表面及内部生长情况,采用MTT测试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进行DNA含量、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与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体外复合后能够在β-磷酸三钙支架材料表面及内部的孔隙内贴附,且生长良好,其DNA复制和蛋白合成功能不受β-磷酸三钙的影响。说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β-磷酸三钙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二者可作为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用于组织工程化骨与软骨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Β-磷酸三钙 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矫正度丢失:植入体特征与临床技术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项良碧 祖启明 曹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3-956,共4页
目的:分析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矫正度丢失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指导临床实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5-07相关文章,检索词“thoracolumbar;pedicle screw;complic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 目的:分析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矫正度丢失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指导临床实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5-07相关文章,检索词“thoracolumbar;pedicle screw;complic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4-01/2006-07文献,检索词“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并发症”,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文献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前后对照研究。③个案报道。排除标准:重复研究和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36篇文献,通过查找全文,重点引用文献30篇,排除6篇为重复研究和综述文献。30篇文献分别对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矫正度的丢失的原因和预防方法进行了分析。资料综合:预防术后矫正度丢失的措施:①增加椎弓根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可通过增加螺钉的把持力和降低螺钉的应力负荷实现;重建前、中柱的骨缺损,通过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和经椎弓根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实现。②正确的术后康复。避免术后过早负重,术后坚持佩戴支具,避免过早取除内固定;伴骨质疏松症者术前术后可采用药物、运动等疗法以改善骨密度。③认识导致术后矫正度丢失的原因。椎体骨缺损未及时修复;相邻间隙的椎间盘退变;内固定存在缺陷;严重椎体骨折;其他如术后过早去除内固定,术后过早负重或未佩带支具,严重骨质疏松。结论: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胸腰椎骨折患者矫正度的丢失主要包含伤椎的骨塌陷和相邻间隙的继发性狭窄两个方面。其原因可能是单一因素所致,但多数是多因素所致,预防术后矫正度丢失的主要措施是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和重建伤椎前、中柱的骨缺损以及介入正确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骨螺丝 生物力学 腰椎/外科学 假体和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假体置换在膝周恶性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天宇 项良碧 +1 位作者 刘贵堂 祖启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966-968,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8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瘤段广泛切除后,采用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结果 28例患者术后根据Enneking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8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85%.随访4~48个月...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8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瘤段广泛切除后,采用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结果 28例患者术后根据Enneking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8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85%.随访4~48个月,其中20例患者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8例复发或转移.结论 人工假体置换重建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手术可改善膝部恶性骨肿瘤患者的早期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严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效果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假体置换 膝周 恶性骨肿瘤 临床应用 bone tumors treatment limb SALVAGE 膝关节周围 置换重建 肿瘤患者 严重并发症 膝关节假体 复发或转移 肿瘤手术 远处转移 术后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局部复发 广泛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1对脊髓神经元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建忠 刘欣伟 +5 位作者 管华鹏 张鹏 刘琦 杨珺 郭群峰 倪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3-1007,共5页
背景:不同的神经受体通过不同的受体介导产生各自的生物功能,脊髓损伤的根本原因是神经元的死亡和突触的功能丧失,人身皂苷Rg1对神经元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目的:验证人身皂苷Rg1对SD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的营养保护作用。方法:对孕龄1... 背景:不同的神经受体通过不同的受体介导产生各自的生物功能,脊髓损伤的根本原因是神经元的死亡和突触的功能丧失,人身皂苷Rg1对神经元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目的:验证人身皂苷Rg1对SD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的营养保护作用。方法:对孕龄16日的胚鼠进行脊髓神经元细胞分离提取,对神经元细胞进行冻存和复苏。实验分为3组:空白组、人参皂苷Rg1干预组、阳性对照组(培养孔内加入苯酚溶液)。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内线粒体的活性及人参皂甙Rg1对神经元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与结论:人参皂苷Rg1干预组细胞吸光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细胞,人参皂苷Rg1干预组细胞的相对活力高于空白组,说明人参皂苷Rg1对神经元细胞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人参皂苷Rg1干预后,细胞的突起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空白组的细胞,说明人参皂苷Rg1对脊髓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使细胞活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人参皂苷RG1 脊髓神经元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青年士兵柔韧性扁平足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解冰 田竞 +2 位作者 殷生良 周大鹏 项良碧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60-162,165,共4页
目的观察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青年士兵柔韧性扁平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3年3月,采用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对13例(15足)诊断为柔韧性扁平足的士兵实施距下关节稳定术。术后对围术期并发症、影像学角度测量... 目的观察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青年士兵柔韧性扁平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3年3月,采用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对13例(15足)诊断为柔韧性扁平足的士兵实施距下关节稳定术。术后对围术期并发症、影像学角度测量进行随访,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经随访3—6(4.3±1.4)个月,无明显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一例永久移除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手术前、后距骨第1跖骨角[(13.7±5.8)°、(4.9±2.6)°(P〈0.01)]、跟骨倾斜角[(16.7±1.8)°、(20.1±2.4)°(P〈0.05)]以及距舟覆盖角[(24.2±3.0)°、(15.4喜2、3)。(P〈0.01)]明显改善,内侧纵弓高度显著提升(P〈0.01),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较术前提高了65.7%[(49.3±7.4)、(81.7±9.6)、(P〈0.01)]。结论采用HyProCure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青年士兵柔韧性扁平足可有效纠正足部结构异常,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负重早且足功能改善显著等特点。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士兵 HyProCure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及安全性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敬东 孙蕊 +4 位作者 华政哲 韩文锋 赵文 张珑 毕研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6期3457-3459,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采用切开皮肤前将氨甲环酸1 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术...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采用切开皮肤前将氨甲环酸1 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及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90.3±20.7)ml和(310.4±23.4)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463.5±34.5)ml和(675.3±36.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总失血量分别为(980.6±28.2)ml和(1 250.3±26.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及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手术失血量,并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髋关节置换 失血量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时间治疗法服用塞来昔布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竞 祖启明 +3 位作者 项良碧 刘宪民 曹艳 周大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8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时间治疗法服用塞来昔布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于2005-08/2006-04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女性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哌替啶肌注镇痛组,塞来昔布常规治疗组和塞来昔... 目的:观察时间治疗法服用塞来昔布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于2005-08/2006-04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女性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哌替啶肌注镇痛组,塞来昔布常规治疗组和塞来昔布时间治疗组,各组16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盐酸哌替啶肌注镇痛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并要求镇痛时肌注盐酸哌替啶50mg,每次间隔4h以上;塞来昔布常规治疗组患者术前8h口服塞来昔布(西乐葆,西尔大药厂波多黎各分厂,批号:0408064)400mg,术后禁食水期过后给予口服塞来昔布200mg,次日起按每日2次常规服药,期间可按患者要求给予肌注盐酸哌替啶50mg镇痛,每次间隔4h以上;塞来昔布时间治疗组患者术前3~7d每日通过目测类比评分法测定疼痛周期及峰值,术后在峰值时间前35min口服塞来昔布200mg,2次/d,对无明显疼痛周期的患者,参照Labrecque的研究结果确定服药时间。记录3组患者术后应用盐酸哌替啶肌注镇痛次数,术后12d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功能锻炼后的屈曲角度。结果:纳入患者4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塞来昔布常规治疗组、塞来昔布时间治疗组术后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次数明显低于盐酸哌替啶肌注镇痛组[以24~48h为例,分别为(0.750±0.173),(0.625±0.143),(1.125±0.121)次,P<0.05]。②功能锻炼同期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盐酸哌替啶肌注镇痛组>塞来昔布常规治疗组>塞来昔布时间治疗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术后第4天为例,分别为7,5,4分,P<0.05)。③塞来昔布时间治疗组在术后第6,7,9天时膝关节功能锻炼的屈曲角度高于塞来昔布常规治疗组、盐酸哌替啶肌注镇痛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术后第6天为例,分别为(87±2)°,(76±2)°,(64±1)°,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痛阈,明显减少术后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的次数,缓解功能锻炼期关节疼痛。采用时间治疗法服用,可更为明显地降低患者功能锻炼期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更早达到功能锻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时间医学 环氧水解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敬东 韩文锋 +3 位作者 项良碧 祖启明 毕研 孙蕊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255-1256,共2页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影响因素,探讨术中如何准确置入髋关节假体以减少髋关节脱位。方法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病例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病人脱位发生率为1.3%。女性占脱位人数的比例为62%,男性...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影响因素,探讨术中如何准确置入髋关节假体以减少髋关节脱位。方法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病例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病人脱位发生率为1.3%。女性占脱位人数的比例为62%,男性占38%。早期脱位占脱位人数的比例为90%,晚期脱位占10%。前方脱位占脱位人数的比例为19%,后方脱位占81%。假体位置不良占脱位人数的比例为52%,精种神经功能不全者占29%,术后活动范围过度者占脱位人数的比例为19%。结论患者因素、术者因素及髋关节假体因素都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产生影响,术中准确置入髋关节假体是影响髋关节脱位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脱位 偏心距 旋转中心 髋臼前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治疗髋臼周围骨肿瘤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敬东 祖启明 +3 位作者 刘贵堂 韩文锋 孙蕊 项良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3期2463-2466,共4页
背景:髋臼周围骨肿瘤的治疗对骨科医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应用以及肿瘤切除原则的确立,保肢手术成为一种趋势。目的:分析应用国产人工半骨盆假体治疗髋臼周围骨肿瘤的效果。方法:2001/2010共收... 背景:髋臼周围骨肿瘤的治疗对骨科医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应用以及肿瘤切除原则的确立,保肢手术成为一种趋势。目的:分析应用国产人工半骨盆假体治疗髋臼周围骨肿瘤的效果。方法:2001/2010共收治19例髋臼周围骨肿瘤病人,其中6例行国产半骨盆人工假体置换,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50个月)。结果与结论:按Enneking方法评估疗效,良4例,一般2例。提示只要严格掌握骨盆肿瘤切除重建的手术适应证,应用国产人工半骨盆假体治疗髋臼周围骨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肿瘤 假体 人工半骨盆假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