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单纯二尖瓣环扩张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一种类型,国内尚无关于此类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目的:观察单纯瓣环置入修复单纯二尖瓣环扩张...背景: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单纯二尖瓣环扩张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一种类型,国内尚无关于此类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目的:观察单纯瓣环置入修复单纯二尖瓣环扩张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早中期生物相容性的反应。方法:单纯二尖瓣瓣环扩张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48例,均行二尖瓣人工瓣环置入修复,其中使用Carpentier-Edwards生理环23例、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25例。出院后随访,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和二尖瓣反流程度等变化,并比较两种瓣环与宿主生物相容性有无差别。结果与结论:围术期无死亡,均治愈出院。48例均获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3个月至4年,无死亡病例。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2例,Ⅱ级16例。与术前比较,随访期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和反流速面积/左房面积均明显减少(P<0.01),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1)。跨瓣压差均<3 mm Hg。二尖瓣无明显返流36例,微量返流10例,轻度反流2例。未出现成形环断裂、成形环撕脱及溶血现象。Carpentier-Edwards生理环组和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对于因单纯二尖瓣环扩张引起的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通过正确的置入技巧、选择合适的人工瓣环,应用人工瓣环置入有与宿主生物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反应,置入后的瓣膜替代功能良好。展开更多
背景: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置换是心外科手术的难点,治疗不当可能出现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使左室流出道狭窄、跨瓣压差增大,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加致心肌肥厚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目的:总结预防小主动脉瓣环瓣膜置换后发生人工心脏瓣膜...背景: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置换是心外科手术的难点,治疗不当可能出现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使左室流出道狭窄、跨瓣压差增大,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加致心肌肥厚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目的:总结预防小主动脉瓣环瓣膜置换后发生人工心脏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的治疗策略。方法:小主动脉瓣环均主动脉瓣置换患者85例。瓣口直径>17 mm,≤19 mm的患者,选19 mm SJM Regent瓣;对瓣口直径≤17 mm的患者,用牛心包补片加宽瓣环,再选19 mm SJM Regent瓣行瓣膜置换;对于瓣口直径>19 mm,≤21 mm,选21 mm Hancock II ultra生物瓣置换。治疗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有效瓣口面积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跨瓣峰速、跨瓣压差和跨瓣平均压。出院后通过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早期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机依赖2例。所以患者均未出现脑栓塞或脑出血等脑部并发症。无瓣膜功能失调或卡瓣。未发现牛心包补片撕裂、瘤样膨出、钙化、血栓形成、免疫反应和感染等情况。81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5%(81/85)。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65例,Ⅱ级16例。各不同瓣环直径患者治疗后跨主动脉瓣峰速和平均压差均明显降低,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明显增加,左心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明显降低,均未出现人工心脏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置换21 mm Hancock II ultra生物瓣和21 mm SJM Regent瓣组间的比较,前者获得了更好的跨瓣峰速和平均压差,以及更好的左心室重塑指标。19 mm Regent瓣患者治疗后体质量和体表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结果提示对于小主动脉瓣环的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预防主动脉瓣置换后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单纯二尖瓣环扩张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一种类型,国内尚无关于此类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目的:观察单纯瓣环置入修复单纯二尖瓣环扩张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早中期生物相容性的反应。方法:单纯二尖瓣瓣环扩张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48例,均行二尖瓣人工瓣环置入修复,其中使用Carpentier-Edwards生理环23例、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25例。出院后随访,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和二尖瓣反流程度等变化,并比较两种瓣环与宿主生物相容性有无差别。结果与结论:围术期无死亡,均治愈出院。48例均获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3个月至4年,无死亡病例。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2例,Ⅱ级16例。与术前比较,随访期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和反流速面积/左房面积均明显减少(P<0.01),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1)。跨瓣压差均<3 mm Hg。二尖瓣无明显返流36例,微量返流10例,轻度反流2例。未出现成形环断裂、成形环撕脱及溶血现象。Carpentier-Edwards生理环组和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对于因单纯二尖瓣环扩张引起的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通过正确的置入技巧、选择合适的人工瓣环,应用人工瓣环置入有与宿主生物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反应,置入后的瓣膜替代功能良好。
文摘背景: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置换是心外科手术的难点,治疗不当可能出现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使左室流出道狭窄、跨瓣压差增大,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加致心肌肥厚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目的:总结预防小主动脉瓣环瓣膜置换后发生人工心脏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的治疗策略。方法:小主动脉瓣环均主动脉瓣置换患者85例。瓣口直径>17 mm,≤19 mm的患者,选19 mm SJM Regent瓣;对瓣口直径≤17 mm的患者,用牛心包补片加宽瓣环,再选19 mm SJM Regent瓣行瓣膜置换;对于瓣口直径>19 mm,≤21 mm,选21 mm Hancock II ultra生物瓣置换。治疗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有效瓣口面积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跨瓣峰速、跨瓣压差和跨瓣平均压。出院后通过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早期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机依赖2例。所以患者均未出现脑栓塞或脑出血等脑部并发症。无瓣膜功能失调或卡瓣。未发现牛心包补片撕裂、瘤样膨出、钙化、血栓形成、免疫反应和感染等情况。81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5%(81/85)。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65例,Ⅱ级16例。各不同瓣环直径患者治疗后跨主动脉瓣峰速和平均压差均明显降低,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明显增加,左心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明显降低,均未出现人工心脏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置换21 mm Hancock II ultra生物瓣和21 mm SJM Regent瓣组间的比较,前者获得了更好的跨瓣峰速和平均压差,以及更好的左心室重塑指标。19 mm Regent瓣患者治疗后体质量和体表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结果提示对于小主动脉瓣环的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预防主动脉瓣置换后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