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近10年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一项单中心30599例汉族人群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1
作者 周莹 张丹阳 +8 位作者 吴立凡 王桂杉 母杰丹 崔成文 石秀秀 董继革 王瑜 许王莉 李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3-452,共10页
目的分析本中心DXA检查人群骨量分布及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行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检查的30599例20岁以上汉族人群的骨密度结果,并收集其身高、体质量和性别等一般信息,使用R语言软件进行描述性和相... 目的分析本中心DXA检查人群骨量分布及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行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检查的30599例20岁以上汉族人群的骨密度结果,并收集其身高、体质量和性别等一般信息,使用R语言软件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本中心男性腰椎、股骨颈和全髋的骨量峰值分别为1.00±0.12 g/cm^(2)、0.94±0.14 g/cm^(2)、0.99±0.13 g/cm^(2),女性分别为0.99±0.12 g/cm^(2)、0.79±0.11 g/cm^(2)、0.88±0.11 g/cm^(2),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腰椎P=0.022,股骨颈P<0.001,全髋P<0.001);成年男性和女性腰椎、股骨骨密度(BMD)值在达到峰值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男性和女性各个部位BMD值与体质量指数(BMI)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2013~2014年男性和女性患者腰椎、髋部、股骨颈BMD值均为近10年最低值,2015~2023年男性和女性患者腰椎、髋部、股骨颈BMD值呈上升趋势。结论不同人群的BMD值存在差异。未来需要采用更精准的BMD检测技术,开展多中心有代表性人群的临床研究,以探索人群BMD值随人口统计学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双能X射线吸收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医学合理选择单/双通道内镜下脊柱手术技术
2
作者 李振宙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141-1144,共4页
目前,国际主流脊柱内镜下手术技术体系包括单通道全内镜技术体系(uni-portal full-endoscopic spine surgery,UFESS)和双通道内镜技术体系(biportal endoscopic spine surgery,BESS)。UFESS使用的全内镜整合了外科手术关键要素,包括光... 目前,国际主流脊柱内镜下手术技术体系包括单通道全内镜技术体系(uni-portal full-endoscopic spine surgery,UFESS)和双通道内镜技术体系(biportal endoscopic spine surgery,BESS)。UFESS使用的全内镜整合了外科手术关键要素,包括光源、摄像、盐水灌洗出入通道以及器械工作通道为一体,集成度高,仅需要经单手术通道即可完成手术。BESS使用的内镜仅仅提供光源、摄像,内镜工作鞘扮演盐水灌洗入水通道,而器械工作通道需要另取手术切口进行,器械通道同时扮演盐水灌洗出口通道。两种脊柱内镜技术均被临床证实是安全有效的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全内镜 双通道内镜 椎间盘摘除术 椎管减压术 腰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前沿外科手术队护理技术现况研究
3
作者 李景芳 何晓庆 +5 位作者 雷璐敏 邱晨 何红艳 周体 陈巧灵 曾登芬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19-424,共6页
目的 探索军队护理人员前沿外科手术队(forward surgical team, FST)护理技术的掌握现况,为制定FST护理核心技术培训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2023-02/2023-05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14所军队三甲医院718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 目的 探索军队护理人员前沿外科手术队(forward surgical team, FST)护理技术的掌握现况,为制定FST护理核心技术培训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2023-02/2023-05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14所军队三甲医院718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与护理技术测评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卫勤训练方式以线下理论培训最多(71.73%),卫勤任务类型以单位组织卫勤演练为主(72.14%),参加过的机动卫勤力量类型以野战医疗所(30.08%)、野战医疗队(29.53%)为主,卫勤任务中组室训练类型以其他组室(32.45%)、重伤救治组(26.46%)为主,94.57%的人员希望增加卫勤方面的培训。718名军队护理人员对FST护理技术中的通用技术模块掌握程度条目均分、培训需求条目均分最高,特殊技术模块掌握程度条目均分、培训需求条目均分最低。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的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对通用技术和急救技术的掌握程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工作年限、人员类别的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对损伤控制技术和特殊技术的培训需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ST护理技术掌握程度与培训需求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军队护理人员对FST护理技术整体掌握程度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对技术条目的培训需求意愿强烈,应构建完善的FST护理技术培训体系,着重加强损伤控制技术和特殊技术模块知识的培训,为培训一专多能的FST护理队员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队 护理人员 护理技术 掌握程度 培训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现状及关联因素分析:一项全国多中心现况调查研究
4
作者 宋咪 邱晨 +3 位作者 邵梦琪 吕厚辰 高远 皮红英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69-474,共6页
背景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再骨折发生的重要手段,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关联因素尚不清楚。目的明确我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关联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法,调查全国31... 背景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再骨折发生的重要手段,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关联因素尚不清楚。目的明确我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关联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法,调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4所医院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从中选取60岁以上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和骨折管理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关联因素。结果共计436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女性3000例,男性1369例。患者平均年龄(76.48±8.78)岁。患者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率为21.8%。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关联因素包括地区(华南vs华东,OR=0.64,95%CI:0.45~0.91;华中vs华东,OR=0.50,95%CI:0.37~0.68)、医院类别(综合医院vs专科医院,OR=1.77,95%CI:1.22~2.57)、家庭年收入[(10~20)万元vs<10万元,OR=1.48,95%CI:1.21~1.82;(20~30)万元vs<10万元,OR=2.11,95%CI:1.51~2.94;>30万元vs<10万元,OR=2.14,95%CI:1.48~3.09]、合并肺炎(OR=1.99,95%CI:1.43~2.78)、合并脑卒中(OR=0.65,95%CI:0.45~0.93)、合并眼部疾病(OR=1.84,95%CI:1.10~3.06)、骨折风险评估史(OR=1.40,95%CI:1.02~1.93)、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水平高(OR=1.26,95%CI:1.06~1.50)、骨折后使用钙片/维生素D(OR=5.32,95%CI:4.18~6.76)和院内骨密度检测(OR=2.94,95%CI:2.46~3.51)。结论我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率较低。地区、医院类别、家庭年收入、合并症、骨折风险评估史、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水平、骨折后使用钙片/维生素D和院内骨密度检测和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关联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抗骨质疏松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5
作者 贾治伟 赵锡艳 李威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3期113-116,共4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自然语言处理模型ChatGPT取得了显著的进展。ChatGPT的出现对社会的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医学的教育教学开辟了新的方向。将对传统骨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详细介绍ChatGPT的功能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自然语言处理模型ChatGPT取得了显著的进展。ChatGPT的出现对社会的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医学的教育教学开辟了新的方向。将对传统骨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详细介绍ChatGPT的功能特点和优势,着重探讨ChatGPT在骨科教学中的潜在应用,并对ChatGPT应用的局限性进行总结。旨在广泛深入地探索ChatGPT技术在骨科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潜力,为未来骨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骨科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对磷酸钙骨水泥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卢雨征 熊英杰 +11 位作者 单验博 叶健廷 武艳斌 宋继鹏 张垚 林万程 瓮琪瑞 程萱 孟昊业 许文静 彭江 丁立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5994-6002,共9页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差、成骨能力弱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成骨能力而备受青睐,同时其纤维结构能够加强材料的力学强度。目的:探究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的力...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差、成骨能力弱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成骨能力而备受青睐,同时其纤维结构能够加强材料的力学强度。目的:探究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效果。方法:将不同质量百分比(0%,10%,20%)的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分别加入磷酸钙骨水泥固相中,与液相混合后固化48 h,得到磷酸钙骨水泥与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表征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凝固时间及离子析出情况。将3组骨水泥浸提液分别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检测、活死染色、鬼笔环肽染色评估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成骨诱导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RUNX2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检测评估材料的成骨诱导能力。结果与结论:①随着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骨水泥的抗压强度与抗弯强度均升高,凝固时间延长;将骨水泥浸泡于模拟体液中均可检测到硅离子、钙离子、磷离子析出,并且随着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骨水泥释放的硅离子、磷离子质量浓度升高,钙离子质量浓度降低;②活死染色、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对MC3T3-E1细胞无毒性作用;CCK-8检测结果显示,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可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③随着骨水泥中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MC3T3-E1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外钙沉积均增加,RUNX2蛋白表达增加,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RUNX2 mRNA表达增加;④结果表明,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可增强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与成骨诱导能力,其中以20%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水泥 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 磷酸钙骨水泥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海燕 孙海枫 +6 位作者 石秀秀 樊晨 秦江 唐金树 胡鸢 朱加亮 侯树勋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817-819,822,共4页
目的观察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对照组... 目的观察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康复治疗。于术后3 d、24周、36个月随访并比较两组肘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39例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远期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显著降低,两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远期随访肘关节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显著提高,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术后24周,观察组肘关节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功能在术后24周趋于稳定。与术后3 d相比,组内术后24周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角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24周相比,组内术后36个月屈曲、旋前、旋后角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和36个月,观察组屈曲、旋前、旋后角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伸直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关节骨折术后应尽早开展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能改善和稳定肘关节术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尺骨鹰嘴骨折 康复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细胞源性骨肉瘤中关键分子标志物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8
作者 张昊军 李泓毅 +8 位作者 张辉 陈浩然 张力中 耿杰 侯传东 于琦 贺培凤 贾金鹏 卢学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8-1456,共9页
背景:骨肉瘤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其5年生存率有所改善,但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目的:筛选骨肉瘤中关键分子标志物,分析其与骨肉瘤治疗药物之间的关系,并从分子水平探讨骨肉瘤可能的疾病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谱数... 背景:骨肉瘤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其5年生存率有所改善,但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目的:筛选骨肉瘤中关键分子标志物,分析其与骨肉瘤治疗药物之间的关系,并从分子水平探讨骨肉瘤可能的疾病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谱数据库中获取GSE99671和GSE28425(miRNA),对GSE99671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利用基因本体学(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别对差异表达基因和与疾病正相关性最高的模块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将上述模块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作为关键基因,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对关键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枢纽基因(Hub基因)。使用GSE28425数据集对Hub基因进行外部验证,同时对Hub基因进行文本验证。使用CellMiner数据库对Hub基因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依据关联系数的绝对值|R|>0.3,P<0.05作为阈值进行筛选。结果与结论:(1)差异表达分析获得52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77个表达上调,352个表达下调;WGCNA分析共得到592个与骨肉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2)GO富集结果显示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细胞外基质、骨细胞的分化与发育、人体的免疫调控、胶原蛋白的合成与分解相关;KEGG富集结果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焦点黏附信号通路、免疫应答等参与骨肉瘤疾病的发生;(3)交集结果显示,共获得59个关键基因,经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筛选得到8个Hub基因,分别为LUM、PLOD1、PLOD2、MMP14、COL11A1、THBS2、LEPRE1、TGFB1,且均为表达上调;(4)外部验证发现调控Hub基因的miRNA明显下调,其中hsa-miR-144-3p和hsa-miR-150-5p的下调最为显著;文本验证结果显示Hub基因的表达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5)药物敏感性分析发现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帕博西尼的活性与PLOD1、PLOD2、MMP14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关系;而唑来膦酸、雷帕霉素的活性与PLOD1、LUM、MMP14、PLOD2、TGFB1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提示唑来膦酸和雷帕霉素有望成为骨肉瘤的潜在治疗药物,但仍需进一步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分子标志物 信号通路 药物预测 WGCNA 药物敏感性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胶体血浆代用品的分类及其临床研究
9
作者 畅正阳 李明 +3 位作者 高建朋 张静 吕华 张里程 《中国输血杂志》 2025年第1期136-141,共6页
因大出血、骨折、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以及肿瘤等原因导致血容量减少的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传统的血液制品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因此,血浆代用品在液体复苏中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人工胶体合成液,其具有持续的扩容时间和良好... 因大出血、骨折、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以及肿瘤等原因导致血容量减少的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传统的血液制品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因此,血浆代用品在液体复苏中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人工胶体合成液,其具有持续的扩容时间和良好的扩容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循环状况。本文旨在对人工胶体血浆代用品的分类及其在临床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医学界提供更为严谨、专业和标准化的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血浆代用品 液体复苏 胶体液 内皮糖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鐘阳 孔祥朋 柴伟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5年第1期52-55,共4页
关节置换手术,特别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终末期髋膝骨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被誉为“世纪手术”[1]。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越来... 关节置换手术,特别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终末期髋膝骨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被誉为“世纪手术”[1]。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髋膝骨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截止2019年,我国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已超过95万例[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患者对手术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正以蓬勃之势兴起,其以微创化、精准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手术方式,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高效的手术效果。国内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呈加速发展态势,多款髋、膝以及单髁关节置换机器人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其中部分国产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术后影像学和早期临床效果已得到验证[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手术 机器人辅助 早期临床 微创化 THA 手术量 临床应用 TK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腰部训练疼痛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魏恒旭 陶宇洪 +8 位作者 王之辉 王鼎凯 王俊豪 高攀 刘成榕 李琳 李楠 齐瑞波 黄鹏 《运动科学与健康研究》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背景:训练引起的腰痛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是一种新型无创的镇痛工具,其主要的原理是以电流作用于电极片最终产生震动从而松解疼痛部位的肌肉。传统的经皮电刺激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将低频电流经皮神经电刺激用于... 背景:训练引起的腰痛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是一种新型无创的镇痛工具,其主要的原理是以电流作用于电极片最终产生震动从而松解疼痛部位的肌肉。传统的经皮电刺激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将低频电流经皮神经电刺激用于训练导致腰部疼痛的报道少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低频经皮神经电刺激用于对训练引起腰痛的缓解程度、腰椎功能的影响,并分析该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7~10月收治的77例存在腰痛症状的受训战士展开研究,并应用低频经皮电神经刺激进行治疗。分析此77名战士在低频经皮电刺激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以探索低频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训练导致腰痛的效果。结果:使用自身对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训练所致的腰痛,具有治疗时间短、效果明显的特点,相比于其他传统保守治疗的方法,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TENS 非特异性下腰痛 军事训练伤 腰椎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辅助微创吻合技术联合踇长屈肌腱转位治疗跟腱止点撕脱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孔令通 王中鹤 +3 位作者 刘浩宇 詹纳智 齐红哲 陈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4-270,共7页
目的观察通道辅助微创吻合(channel-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CAMIR)技术联合踇长屈肌腱转位治疗跟腱止点撕脱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采用CAMIR技术联合踇长屈肌腱转位治疗的17例跟腱止点撕脱患者临床资... 目的观察通道辅助微创吻合(channel-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CAMIR)技术联合踇长屈肌腱转位治疗跟腱止点撕脱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采用CAMIR技术联合踇长屈肌腱转位治疗的17例跟腱止点撕脱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32~65岁,平均49.7岁。致伤原因:运动伤15例,撞击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368 d,中位时间15 d。17例患者均存在跟腱止点钙化,其中7例合并Haglund畸形。术后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复查MRI评估跟腱愈合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Tegner活动水平分级量表、踝关节活动评分(AAS)、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Victorian运动学院肌腱研究组评分(VISA-A)和主观临床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0~62 min,平均56 min;术中出血量5~50 mL,平均19.7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7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均无跟腱再次断裂、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踵无力、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复查MRI示跟腱均愈合良好;VAS评分、Tegner活动水平分级量表、AAS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VISA-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主观评分为6~10分,中位数为9分。结论CAMIR技术联合踇长屈肌腱转位是修复跟腱止点撕脱一种预后较好的治疗方案,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跟腱止点撕脱 带线锚钉 跟骨骨道 通道辅助微创吻合 踇长屈肌腱转位
原文传递
621所医院骨科护士骨质疏松症知识的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宋咪 邱晨 +3 位作者 苏清清 邵梦琪 王庆梅 高远 《中华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了解国内骨科护士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人员骨质疏松症知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9月—11月,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骨质疏松症知识评价工具对国内31个省(区、市)621所医院的5681名... 目的了解国内骨科护士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人员骨质疏松症知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9月—11月,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骨质疏松症知识评价工具对国内31个省(区、市)621所医院的5681名骨科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共5204名骨科护士完成调查,骨质疏松症知识评价工具得分为13.00(12.00,14.00)分,23.48%的护士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称、职务、医院所在地区、医院级别、是否开展骨折联络服务模式/组建再骨折防治团队、是否使用钙片/维生素D、是否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进行骨质疏松症治疗、是否对医务人员开展骨质疏松症及再骨折专题授课影响骨科护士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掌握程度(P<0.05)。结论国内骨科护士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升,护理管理者可针对影响因素从医院及护士2个层面开展针对性干预,提高骨科护士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掌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骨质疏松症 影响因素分析 骨科护理学 护理管理研究
原文传递
初次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吕风娇 徐文颖 +4 位作者 曾焕新 胡星星 赵佳义 刘佳佳 程凌燕 《护理管理杂志》 2025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初次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病区的208例初次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初次髋部脆性骨... 目的探讨初次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病区的208例初次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初次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得分为(44.49±5.35)分,明显低于意外创伤者区域性理想常模。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病种类为初次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共解释创伤后成长86.6%的变异量。结论初次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亟需进一步提高。研究者需重视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监测与评估,迅速识别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的患者,从而精准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建议在后续康复及随访过程中纳入心理和社会支持等多维度评估,以达到更为全面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 创伤后成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全椎板切除术后复发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15
作者 郭晓帅 韩振川 +2 位作者 张春玲 毛克亚 安小刚 《脊柱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全椎板切除术后复发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21年1月,邯郸邯钢医院收治全椎板切除术后复发性LDH患者59例,其中31例采用M...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全椎板切除术后复发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21年1月,邯郸邯钢医院收治全椎板切除术后复发性LDH患者59例,其中31例采用MIS-TLIF治疗(MIS-TLIF组),28例采用PLIF治疗(PLIF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 d C反应蛋白(CRP)水平、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术后6、12个月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评估内固定位置,采用Bridwell融合标准评价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2组手术时间、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 d CRP水平、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术中透视时间较PLIF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5~24(19.61±2.82)个月。2组术后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OD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获得BridwellⅠ级和Ⅱ级融合,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均为优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IS-TLIF和PLIF治疗全椎板切除术后复发性LDH均可获得良好疗效。MIS-TLIF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但MIS-TLIF操作难度大,对术者技术要求高,且术中医患辐射暴露增加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酪醇对H_(2)O_(2)诱导的小鼠软骨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16
作者 于海超 王文超 +2 位作者 段君昭 王华 张雪松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90,共8页
目的探讨羟基酪醇(HT)对氧化应激诱导的小鼠软骨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HT 0~400μmol·L^(-1)与小鼠软骨细胞共同孵育24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H_(2)O_(2)200μmol·L^(-1)制备氧化应激软骨细胞模型,设细胞... 目的探讨羟基酪醇(HT)对氧化应激诱导的小鼠软骨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HT 0~400μmol·L^(-1)与小鼠软骨细胞共同孵育24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H_(2)O_(2)200μmol·L^(-1)制备氧化应激软骨细胞模型,设细胞对照组、H_(2)O_(2)组及H_(2)O_(2)+HT 10、50和250μmol·L^(-1)组,共培养24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软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_(2)(PGE_(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MP-13、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DAMTS-4)、ADAMTS-5、S RY-box转录因子9(SOX-9)和聚集蛋白聚糖(ACAN)mRNA表达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染色检测小鼠软骨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或共培养48 h后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软骨细胞中iNOS、COX-2、MMP-13和Ⅱ型胶原(Co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T浓度≤350μmol·L^(-1)时对小鼠软骨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与细胞对照组相比,处理24 h后,H_(2)O_(2)组小鼠软骨细胞中IL-6、COX-2、PGE_(2)、iNOS、MMP-3、MMP-13、ADAMTS-4和ADAMTS-5 mRNA水平显著升高,SOX-9和ACAN mRNA水平显著降低,ROS水平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与H_(2)O_(2)组相比,H_(2)O_(2)+HT 10、50和250μmol·L^(-1)组IL-6、COX-2、PGE_(2)、iNOS、MMP-3、MMP-13、ADAMTS-4和ADAMTS-5 mRNA水平显著降低,SOX-9和ACAN mRNA水平显著升高,ROS水平显著降低,H_(2)O_(2)+HT 50和250μmol·L^(-1)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处理48 h后,与细胞对照组相比,H_(2)O_(2)组小鼠软骨细胞中iNOS、COX-2和MMP-13蛋白表达升高,Col-2蛋白表达降低;与H_(2)O_(2)组相比,H_(2)O_(2)+HT 10、50和250μmol·L^(-1)组小鼠软骨细胞中iNOS、COX-2和MMP-13蛋白表达降低,H_(2)O_(2)+HT 50和250μmol·L^(-1)组Col-2蛋白表达升高。结论HT可改善H_(2)O_(2)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软骨细胞内ROS水平、缓解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并抑制促分解代谢、促进促合成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酪醇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技术在骨科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加旭 吴继功 +5 位作者 潘子杰 张乐乐 黄世博 王莉荔 陈力 崔翔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999-1004,共6页
表面肌电技术(sEMG)是客观反映人体肌肉活动的技术,由于其无创、实用及便捷的特性,在临床骨科中应用广泛。临床医师可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值对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康复情况等进行评估,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sEMG在提高诊断效率、... 表面肌电技术(sEMG)是客观反映人体肌肉活动的技术,由于其无创、实用及便捷的特性,在临床骨科中应用广泛。临床医师可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值对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康复情况等进行评估,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sEMG在提高诊断效率、减轻医务人员负担等方面快速发展,应用前景广泛,社会经济效益巨大。本文就表面肌电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在骨科应用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技术 骨科 人工智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9年我国高校骨科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
18
作者 陈宇飞 尹欣 +1 位作者 栾冠楠 杜俊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1期4-7,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2010—2019年我国高校骨科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体情况、学科分布特点,以及2019年骨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骨科科研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方网站和2010—2019年《年度国家自然科学... 目的探讨2010—2019年我国高校骨科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体情况、学科分布特点,以及2019年骨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骨科科研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方网站和2010—2019年《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中进行数据的筛选和统计,运用统计分组法、时间数列分析法等对我国高校骨科获得资助情况、骨科学研究方向分布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数据显示,2010—2019年各院校所获经费呈曲线式上升趋势,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方向主要针对脊柱、关节和骨病的研究。国家在骨科学科领域的总体布局呈现出地域发展不平衡的态势。结论骨科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国家持续加大学科资助,整合资源,培养一流创新人才,提高我国院校骨科的科技影响力,对我国骨科学加速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骨科学 资助情况 学科发展 现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骨折尿道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基于1358例患者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凡 孙新宇 +6 位作者 王力 雷明星 陈铭 王万玲 贾通宇 宋勇 马鑫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38-745,共8页
背景急诊外伤中骨盆骨折发生率高,但伴随的尿道损伤容易被忽略。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尿道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基于此构建预测模型,为骨盆骨折尿道损伤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20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治疗... 背景急诊外伤中骨盆骨折发生率高,但伴随的尿道损伤容易被忽略。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尿道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基于此构建预测模型,为骨盆骨折尿道损伤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20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1358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按照7∶3的比例将数据分为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包含梯度提升机、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极限梯度提升)构建尿道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效能。结果纳入1358例骨盆骨折患者,中位年龄39(IQR:26~52)岁,其中男性占64.4%。骨盆骨折尿道损伤发生率为1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性别、就诊科室、骨盆骨折Tiles分型、致伤原因、双肺呼吸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骨盆骨折患者发生尿道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的AUC最高(0.955),梯度提升机、支持向量机、极限梯度提升模型的AUC分别为0.936、0.940、0.953。结论骨盆骨折患者中尿道损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性别、就诊科室、骨盆骨折Tiles分型、致伤原因等。本研究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随机森林法开发并建立了骨盆骨折患者尿道损伤早期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早期预测骨盆骨折患者合并尿道损伤的发生并给与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尿道损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动态影像识别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步态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明 眭亚楠 +9 位作者 王铖 张浩冲 蔡志威 张权磊 张宇 夏天天 祖潇然 黄一健 黄从书 李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55-861,共7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的早期步态特征及临床结果。方法:自2023年2月到2023年7月采用TKA治疗单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26例,男4例,女22例;年龄57~85(67.58±6.49)岁;身体质...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的早期步态特征及临床结果。方法:自2023年2月到2023年7月采用TKA治疗单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26例,男4例,女22例;年龄57~85(67.58±6.4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8.83~38.28(26.43±4.15)kg·m^(-2);左膝14例,右膝12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6例,Ⅳ级20例;病程1~14(5.54±3.29)年。使用智能手机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拍摄患者起立行走、行走侧拍、蹲起、仰卧屈膝的影像视频,通过人体姿势估计框架OpenPose分析步频、步长、步长时间、步速、膝关节主动屈膝角度、步幅、双下肢支撑相时间以及蹲姿中最大屈髋、屈膝角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周采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i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7(6.00±0.57)周。WOMAC总分由术前的(64.85±11.54)分,减少至术后6周的(45.81±7.91)分(P<0.001);KSS由术前(101.19±9.58)分,提高至术后6周的(125.50±10.32)分(P<0.001)。患侧步速、步频、步幅分别由术前的(0.32±0.10)m·s^(-1)、(96.35±24.18)步·分^(-1)、(0.72±0.14)m,提高至术后的6周的(0.48±0.11)m·s^(-1)、(104.20±22.53)步·分^(-1)、(0.79±0.10)m(P<0.05)。双下肢支撑时间和主动屈膝角度由术前的(0.31±0.38)s、(125.21±11.64)°,减少至术后6周的(0.11±0.04)s、(120.01±13.35)°(P<0.05)。术前可以完成蹲起动作的11例,术后6周可以完成的13例,术前和术后6周同时可以完成的9例。9例蹲姿最大屈膝角度由术前的76.29°~124.11°提高至术后6周的91.35°~134.12°,最大屈髋角度由术前的103.70°~147.25°提高至术后6周的118.61°~149.48°。结论:基于人工智能影像识别步态分析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定量识别出患者步态的变化。KOA患者在行TKA后膝关节疼痛缓解,功能得以改善,TKA术后患肢的支撑能力有所改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得到了提升,双下肢整体运动节律更为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人工智能 膝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