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呼吸与危重症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
作者 牟密 王芹 +2 位作者 田芳芳 张蕊 保鹏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173-173,175,共2页
探讨在呼吸与危重症可的临床见习带教中,实施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联合基于临床案例学习的教学模式(CBL)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呼吸与危重症科见习的34名学员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12月见习的36名学员为观察组... 探讨在呼吸与危重症可的临床见习带教中,实施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联合基于临床案例学习的教学模式(CBL)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呼吸与危重症科见习的34名学员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12月见习的36名学员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LBL教学模式,观察组采取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对两组将3个月见习后的出科考核成绩。结果:在学员的出科考核成绩上,观察组在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BL、CBL结合教学模式用于呼吸与危重症可临床见习教学中,可取得满意效果,提高学员的专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CBL 呼吸与危重症科 临床见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朱衣兴 常德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567-572,共6页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组起病隐匿、病程迁延的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病因复杂、治疗费用高昂及预后不良等特点。本综述系统分析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癌及间质性肺病等主要类型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管理策略。强调了早期...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组起病隐匿、病程迁延的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病因复杂、治疗费用高昂及预后不良等特点。本综述系统分析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癌及间质性肺病等主要类型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管理策略。强调了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探讨了治疗依从性、个体化治疗策略及资源配置等管理挑战,并展望了靶向治疗、基因治疗、数字健康技术等新兴治疗手段的应用前景,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疾病管理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哮喘 肺肿瘤 肺疾病 间质性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主题) 卫生服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数值仿真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岳帅 邵钧捷 +4 位作者 周晶晶 闫浩杰 史树锦 蒋敏 张然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血流动力学数值仿真是结合流体力学、临床医学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它可通过计算获取流量、压力、阻力及管壁应力等数据资料,进而对心血管系统血液流动进行客观、科学、量化的分析与测量。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心血管... 血流动力学数值仿真是结合流体力学、临床医学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它可通过计算获取流量、压力、阻力及管壁应力等数据资料,进而对心血管系统血液流动进行客观、科学、量化的分析与测量。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心血管系统数值仿真的主要建模方法与特点,并综述了数值仿真在血管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粥样硬化、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心室辅助装置、心源性休克及体外膜肺氧合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促进临床医学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心血管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 数值仿真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住院患者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4
作者 武俊伟 刘超 +3 位作者 王雪 杜甲珺 李姣 谢菲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6-1150,共5页
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病率高,10%的ICU住院是由ARDS所致,临床特征通常在诱发事件后6~72 h出现,并迅速加重。其死亡率亦相当高且会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增加。目的构建一种便捷、无创的危重症... 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病率高,10%的ICU住院是由ARDS所致,临床特征通常在诱发事件后6~72 h出现,并迅速加重。其死亡率亦相当高且会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增加。目的构建一种便捷、无创的危重症ARDS早期预测模型。方法采用麻省理工学院与飞利浦创建的eICU协作研究数据集,从中检索诊断为ARDS患者的呼吸频率、体温、心跳三种生命体征数据以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PaO_(2)/FiO_(2)≤100 mmHg为重度ARDS。以每个氧合指数观测点(ARDS诊断时间点)为原点,96 h为一个时间窗,应用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及LightGBM构建预测模型,分析诊断前6~96 h、6~48 h以及6~24 h的生命体征数据预测是否会发生重度ARDS。通过oob评分、交叉验证以及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性能,并选取2014年解放军总医院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的ARDS病例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从eICU数据库检索纳入232例ARDS患者共3140次氧合指数测量记录,其中PaO_(2)/FiO_(2)≤100 mmHg(1 mmHg=0.133 kPa)共1042次。以6~96 h、6~48 h以及6~24 h的生命体征数据各自采用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及LightGBM建立了9个预测模型。不同时间窗比较,6~96 h的预测准确率及AUC最高;不同模型间比较随机森林模型的诊断性能最优;6~96 h随机森林模型准确率为0.833,AUC为0.885;6~48 h、6~24 h时间窗口的AUC分别为0.815、0.806;LightGBM、逻辑回归模型的6~96 h时间窗口AUC分为0.868、0.634。各模型在解放军总医院ARDS患者中进行验证,依然是6~96 h时间窗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性能最佳,准确率为0.834,AUC为0.843。结论基于随机森林构建的ARDS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通过无创且易获取的心率、体温、呼吸频率三种体征指标,利用提前6~96 h时间窗数据对重度ARDS的发生进行预测,可帮助医护人员更早地进行干预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CU数据集 ICU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一项单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郝鹏菲 刘晓飞 +4 位作者 张红 刘冬旭 刘亚冬 保鹏涛 赵卫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5期15554-15564,共11页
为早期诊断肺结核合并非小细胞肺癌(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PTB-NSCLC)患者,对其进行了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的分析,以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做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2016... 为早期诊断肺结核合并非小细胞肺癌(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PTB-NSCLC)患者,对其进行了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的分析,以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做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20年12月病理诊断为PTB-NSCLC的54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收治的一般资料相匹配的NSCLC、PTB患者各5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PTB-NSCLC组与对照组在吸烟史、临床症状、肺结核状态、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在鉴别PTB-NSCLC患者、单纯性NSCLC、单纯PTB三者时,尽管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葡萄糖代谢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难以鉴别,但根据吸烟、结节影、空洞、体力状况(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痰培养阳性率情况,且在纳入多因素分析后,提示具有多年吸烟史(>400支/年)、CT表现为结节影、空洞、PS评分≥2有助于早期诊断及鉴别PTB-NSCLC。局部晚期及进展期NSCLC更易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同时,在肺结核患者中,具有吸烟史、伴有纤维钙化病变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非小细胞肺癌 多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型 被引量:7
6
作者 潘盼 解立新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2年第5期353-356,共4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纵观ARDS发展史,结合新冠肺炎治疗经验,我们深刻意识到ARDS的传统认知存在局限,因技术手段的束缚只能从单一临床表现或某个生物学现象/分子在特定时空维度下去解释...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纵观ARDS发展史,结合新冠肺炎治疗经验,我们深刻意识到ARDS的传统认知存在局限,因技术手段的束缚只能从单一临床表现或某个生物学现象/分子在特定时空维度下去解释复杂的ARDS。而临床数据信息化的建立、组学技术的发展及机器学习算法的完善,使重新认识ARDS成为可能,即ARDS临床表型的概念。ARDS表型分为内表型和外表型,内外表型的联合将能够实时动态连续的反映患者的临床病情变化和对治疗的反应。这将为形成智能化、个体化、精准化的ARDS治疗体系,使ARDS诊断、预后、治疗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型 大数据 人工智能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毛霉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尹艾若 王海燕 +2 位作者 苑鑫 韩志海 崔俊昌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57-1363,1371,共8页
背景肺毛霉病(pulmonary mucormycosis,PM)是一种相对少见但病死率较高的真菌感染,目前国内外关于PM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目的分析PM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提高对PM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23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五... 背景肺毛霉病(pulmonary mucormycosis,PM)是一种相对少见但病死率较高的真菌感染,目前国内外关于PM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目的分析PM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提高对PM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23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五个医学中心收治的46例PM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诊断后90 d评估肺毛霉病患者的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将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结合所筛选出的共有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M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46例PM患者,中位年龄为53.5(范围:2~81)岁,男性35例(76%),糖尿病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主要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和发热为主,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实变、结节、空洞和胸腔积液。46例中死亡16例,全因死亡率为35%。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者(OR=21.102,95%CI:2.058~216.397)预后较差,而采取手术治疗者(OR=0.043,95%CI:0.003~0.695)预后较好。结论PM常发生于糖尿病及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尽早启动手术及抗毛霉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毛霉病 预后 临床特征 免疫抑制 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搏传导时间的血压监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一冰 王巧云 +1 位作者 李丹 解立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脉搏传导时间(PTT)的逐博监测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到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睡眠呼吸监测中心57例疑似OSA患者的睡眠监测参数和基于... 目的探讨基于脉搏传导时间(PTT)的逐博监测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到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睡眠呼吸监测中心57例疑似OSA患者的睡眠监测参数和基于PTT监测的血压变化情况。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呼吸事件指数(REI),氧减指数(ODI),低于90%的血氧饱和度时间占比(T90%),血压升高指数,不同体位的收缩压,舒张压等监测参数。按照OSA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8例)和中重度组(24例),按照OSA患者的年龄分为<60岁组(28例)和≥60岁组(14例),按照性别分为男性(31例)和女性组(11例)。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REI,ODI,T90%等指标与血压升高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最终共5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确诊OSA的患者42例,年龄(53.60±11.93)岁。OSA患者的REI、ODI、T90%均与血压升高指数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651,0.633,0.714;均P<0.001);最低SpO_(2)与血压升高指数呈负相关(r=-0.582;P<0.001)。平均血压升高幅度及最大血压升高幅度与年龄呈弱负相关(r=-0.353、-0.332;P<0.05)。轻度OSA患者和中重度OSA患者血压升高指数、血压升高次数、平均收缩压、最高收缩压、仰卧位收缩压、仰卧位舒张压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60岁组与年龄<60岁组OSA患者平均血压升高幅度和最大升高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64±0.84)和(15.11±1.64)mmHg,(23.71±6.58)和(25.36±17.85)mmHg;P<0.05]。男性OSA患者在血压升高指数、平均血压升高幅度和最大血压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女性OSA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75±19.96)和(7.02±3.87)次/h,(14.97±1.62)和(13.64±0.92)mmHg(1 mmHg=0.133 kPa),(34.58±17.10)和(22.73±7.23)mmHg;P<0.05]。结论基于PTT的逐博血压测定能够反映OSA患者夜间的血压升高情况。OSA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夜间血压升高密切相关,<60岁的患者和男性OSA患者在血压升高方面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高血压 脉搏传导时间 睡眠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联合血清S100A10和CST1在早期肺癌中的筛查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宇 安杨 +1 位作者 赵微 褚杨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联合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10(S100A10),胱抑素SN(CST1)在早期肺癌中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本院收治的497例肺部结节患者,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病变患者86例,肺癌患者411例。... 目的探究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联合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10(S100A10),胱抑素SN(CST1)在早期肺癌中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本院收治的497例肺部结节患者,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病变患者86例,肺癌患者411例。对患者进行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A10、CST1水平。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A10、CST1水平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用四格表法分析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联合血清S100A10、CST1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患者血清S100A10、CST1水平高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血清S100A10、CST1水平诊断早期肺癌的AUC为0.729、0.707,敏感性为67.64%、53.04%,特异性为69.77%、81.40%。CT低剂量扫描诊断敏感性为89.29%(367/411),特异性为73.26%(63/86),准确度为86.52%(430/497),其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值=0.570,P<0.05)。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联合血清S100A10、CST1早期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97.32%(400/411),特异性为67.44%(58/86),准确度为92.15%(458/497),三者联合对早期肺癌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0.703,P<0.05)。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联合血清S100A10、CST1诊断早期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度显著高于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S100A10、CST1单独诊断。结论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联合血清S100A10、CST1水平诊断早期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三者联合诊断可能对早期肺癌筛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 S100钙结合蛋白A10 胱抑素SN 早期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息肉切除术在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穆晨 张晗 +4 位作者 刘颖 李雪 顾蕊 曹春燕 郭旭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6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切除术在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息肉切除术不间断服用抗血栓药物治疗的患者,对抗血栓药物的种类、切除息肉的部位、长径...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切除术在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息肉切除术不间断服用抗血栓药物治疗的患者,对抗血栓药物的种类、切除息肉的部位、长径、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切除的完整性,术后缺血性事件发生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息肉103例,根据息肉直径是否>10 mm,分成两组(小息肉组87例vs大息肉组16例),两组中息肉部位、形态、服用抗血栓药物的种类、治愈性切除率、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缺血事件发生率中组间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大息肉组更多的选择EMR治疗(小息肉组vs大息肉组,4.6%vs 45.5%,P=0.004);术后的病理大息肉组更多腺瘤性息肉(77.0%vs 93.8%,P=0.027)。结论结肠息肉切除术可安全、有效应用于不间断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切除术 结肠息肉 抗血栓治疗 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计数联合降钙素原对老年患者血流感染的早期预警作用
11
作者 王超 王子都 +5 位作者 周玉 那鹏 王海燕 刘婷婷 方向群 李洪霞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3-308,共6页
目的 探索老年患者血流感染的早期预警标记物。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202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疗中心就诊的209例> 65岁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感染情况分为血流感染组、非血流感染组,并对此两组发热6 h、第2和14... 目的 探索老年患者血流感染的早期预警标记物。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202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疗中心就诊的209例> 65岁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感染情况分为血流感染组、非血流感染组,并对此两组发热6 h、第2和14天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常规等生物标记物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老年患者血流感染预警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早期预警老年患者血流感染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209例患者,非血流感染组142例,血流感染组67例。单因素分析中发热6 h内血流感染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及计数显著低于非血流感染组,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LMR)、PCT水平显著高于非血流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第2和14天血流感染组PCT水平显著高于非血流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CT(OR=6.008,95%CI=2.863~12.611,P<0.001)联合单核细胞计数(OR=4.468,95%CI=1.708~11.687,P=0.002)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9(0.705~0.852),P<0.001,灵敏度为0.820,特异性0.670,阳性预测值0.782,阴性预测值0.872。结论 PCT升高联合单核细胞计数下降可在发热6 h内预警老年患者血流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血流感染 生物标记物 早期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脏与外周器官的交互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12
作者 闫浩杰 邵钧捷 +3 位作者 周晶晶 岳帅 蒋敏 张然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72-476,共5页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常常会导致炎症反应失控、能量代谢障碍以及多器官交互作用紊乱,是患者疾病后期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器官交互作用是指通过细胞、可溶性物质或神经激素途径介导的器官之间的复杂生物通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常常会导致炎症反应失控、能量代谢障碍以及多器官交互作用紊乱,是患者疾病后期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器官交互作用是指通过细胞、可溶性物质或神经激素途径介导的器官之间的复杂生物通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心脏与肠道菌群、肺、肾、肝和大脑等多个组织器官之间存在密切且复杂的交互作用。本文对MODS的发病机制,器官交互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以及心脏与肠道、肝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之间的交互作用和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不仅有助于早期预测和干预与MODS发生发展相关的风险因素,还将为MODS的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心脏 器官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类器官显微注射及极性反转模型的构建
13
作者 宋立成 张宇涵 +1 位作者 余忠阔 解立新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4-10,共7页
目的探索通过显微注射及极性反转的方式建立高效模拟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新方法。方法获取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肺组织,提取呼吸道上皮细胞,建立类器官transwell培养模型。通过改进传统显微注射平台,将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流感病毒PR8(... 目的探索通过显微注射及极性反转的方式建立高效模拟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新方法。方法获取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肺组织,提取呼吸道上皮细胞,建立类器官transwell培养模型。通过改进传统显微注射平台,将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流感病毒PR8(GFP-PR8)定量注射入类器官内,观察类器官形态变化及紧密连接蛋白、微管蛋白的免疫荧光染色特点。通过悬浮培养的方法诱导极性内向反转为极性外向(AO),通过HE染色鉴定极性反转的形态学特点。对普通类器官及反转后类器官进行PR8攻毒,观察感染效率及不同浓度的病毒感染下主要通路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普通类器官经显微注射后体积会明显增大。注射PR8后,类器官顶端区域被感染的效率明显增高且会出现明显的损伤,表现为紧密连接蛋白及微管蛋白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将类器官悬浮培养后,纤毛细胞极性随时间逐渐反转向外,于第6天起反转比例趋于稳定。反转后的类器官被病毒感染的效率显著提高,细胞损伤显著。0.01感染复数(MOI)的PR8攻毒后,AO类器官出现明显的炎症通路及分化相关基因的改变;在更高浓度PR8感染后则出现与之前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极性反转和显微注射可以显著提高流感病毒对类器官的感染效率,这有助于类器官在呼吸道感染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微量注射 呼吸病毒感染 极性外向 气道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DANCR调控食管癌细胞增殖、转移及其miR-216a表达的研究
14
作者 周爱国 郑梦利 +1 位作者 张书新 周鹏宇 《循证医学》 2024年第4期227-233,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分化拮抗非蛋白编码(long non-coding RNA differentiation antagonizing nonprotein coding RNA,lncRNA DANCR)调控食管癌细胞增殖、转移及miR-216a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了过表达及敲低l...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分化拮抗非蛋白编码(long non-coding RNA differentiation antagonizing nonprotein coding RNA,lncRNA DANCR)调控食管癌细胞增殖、转移及miR-216a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了过表达及敲低lncRNADANCR的食管癌细胞株,随后通过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来验证lncRNADANCR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食管癌细胞中lncRNADANCR对miR-216a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LncRNADANCR过表达促进了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而敲低则削弱了其增殖和转移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实验结果显示lncRNA DANCR抑制了miR-216a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果。结论LncRNA DANCR能够正向调控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但与miR-216a表达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DANCR 食管癌 miR-216a 增殖 转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双肺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谷红俊 张晗 +2 位作者 张娟 张俊红 张燕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4-96,共3页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用于修复或替换梗阻的冠状动脉以改善心脏心肌血供的手术,可以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改善心脏功能。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行肺移植术会对患者心脏功能造成再次打击,采用体外膜式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用于修复或替换梗阻的冠状动脉以改善心脏心肌血供的手术,可以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改善心脏功能。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行肺移植术会对患者心脏功能造成再次打击,采用体外膜式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下进行肺移植术,既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又能保证冠脉血流。术后心功能的维护和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对该类患者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冠脉血流 肺移植术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体外膜式氧合 心脏功能 心肌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固有动脉参与肺结核大咯血供血的动脉栓塞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燕 李颖 +3 位作者 李强 张丹 林虎 郭现利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89-693,共5页
目的探讨有食管固有动脉参与供血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病变特点,以及食管固有动脉栓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2017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1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食管固有动脉参与肺结核大咯血供血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有食管固有动脉参与供血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病变特点,以及食管固有动脉栓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2017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1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食管固有动脉参与肺结核大咯血供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CT扫描,术中行食管固有动脉造影,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选择性插至动脉主干进行栓塞。选择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病变血管,分析病变分布及特点、动脉造影的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 11例患者全部并发左侧纵隔胸膜增厚。并发左肺上叶毁损者3例,并发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者7例,并发左肺空洞者5例。食管固有动脉开口位于胸主动脉胸椎T6水平3例,胸椎T7~8水平8例。动脉造影表现为主干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及新生血管形成。5例患者出现食管固有动脉-肺动脉分流。食管固有动脉发出吻合支与左、右支气管动脉交通各1例。治疗后所有患者咯血立即停止,3例患者分别于栓塞术后2d、22个月、37个月出现咯血复发,复发原因均与食管固有动脉无关,食管固有动脉均无再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固有动脉参与结核病变供血发生于合并左侧纵隔胸膜增厚患者,且病变多位于左肺下叶和舌叶。栓塞食管固有动脉技术上可行,安全性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咯血 栓塞 治疗性 食管固有动脉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对舒巴坦联合碳青霉烯抗生素协同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博 磨国鑫 +3 位作者 周光 王韧韬 管希周 佘丹阳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8-443,450,共7页
背景临床上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上升。以往研究表明舒巴坦联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仅对部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有协同作用,这种疗效差异是否与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 背景临床上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上升。以往研究表明舒巴坦联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仅对部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有协同作用,这种疗效差异是否与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有关,尚待阐明。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对舒巴坦联合碳青霉烯抗生素协同作用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这一联合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等抗菌药物对源自全国13家教学医院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的102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棋盘法分别检测舒巴坦+美罗培南和舒巴坦+亚胺培南两种联合方案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协同抗菌活性。应用等电聚焦电泳、PCR扩增和DNA测序分析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的情况。结果美罗培南+舒巴坦、亚胺培南+舒巴坦两种联合方案协同效应[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0.5]的比例分别为21.57%和12.75%、相加效应(FICI>0.5,≤1)的比例分别为71.57%和84.31%,无关效应(FICI>1,≤4)的比例分别为6.86%和2.94%,没有菌株出现拮抗效应(FICI>4)。102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全部产生OXA-23和OXA-51型碳青霉烯酶;其中19株同时产生OXA-58型碳青霉烯酶、13株同时产生GES-5型碳青霉烯酶;同时产生OXA-23、OXA-51和OXA-58碳青霉烯酶的CRAB中,舒巴坦和碳青霉烯抗生素联用产生协同效应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6.25%(9/16);在产GES-5型碳青霉烯酶的CRAB菌株中,舒巴坦与碳青霉烯抗生素联合未发现体外协同效应。结论舒巴坦+碳青霉烯两种联合方案对部分产OXA型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可以产生体外协同抗菌效应,对产酶模式为OXA-23+OXA-51+OXA-58的CRAB的协同抗菌比例较高,但对产GES-5型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未见协同抗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舒巴坦 鲍曼不动杆菌 Β-内酰胺酶 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廓内动脉参与肺结核大咯血供血的动脉栓塞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颖 李强 +3 位作者 冯燕 张丹 林虎 郭现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4-1157,1164,共5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有胸廓内动脉(ITA)参与供血的病变特点及ITA栓塞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对102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TA参与肺结核大咯血供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给予动脉栓塞治疗。术前行CT扫描,术中行ITA造影,确... 目的探讨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有胸廓内动脉(ITA)参与供血的病变特点及ITA栓塞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对102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TA参与肺结核大咯血供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给予动脉栓塞治疗。术前行CT扫描,术中行ITA造影,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进行栓塞,选择聚乙烯醇颗粒、微钢圈栓塞病变血管。分析病变分布及特点、动脉造影表现、术后临床经过及治疗结果。结果102例(100.0%)患者均累及两肺上叶。合并肺叶毁损28例(27.5%),合并支气管扩张37例(36.3%),合并胸膜增厚粘连或胸膜炎40例(39.2%),合并空洞63例(61.8%)。102例患者共发现119支参与供血的ITA。左侧ITA 43例,右侧ITA 42例,双侧17例。52例患者ITA发出57支异位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为供应病变区血管分支血管管径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及新生血管形成。均出现ITA-肺动脉异常分流道。无一例出现对比剂外溢。即刻止血成功率为100%,早期复发出血率为3.9%,平均术后出血时间(10.3±4.0)d;远期再出血率为8.8%,平均术后出血时间(19.6±12.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ITA参与供血的结核病变位于肺上叶,多合并空洞、肺叶毁损、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粘连或胸膜炎等改变。栓塞ITA技术上可行,安全性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咯血 栓塞 治疗性 胸廓内动脉 血管造影术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区护理人员心理韧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立英 路媛 +1 位作者 陈志 王丽芹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调查结核病区护理人员心理韧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心理韧性量表对结核病区221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护理人员来自北京市某部队医院、黑龙江省某结核病医院、山西省某医院等3家三级甲等医院,江苏省和吉林省... 目的调查结核病区护理人员心理韧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心理韧性量表对结核病区221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护理人员来自北京市某部队医院、黑龙江省某结核病医院、山西省某医院等3家三级甲等医院,江苏省和吉林省两家三甲以下结核病专科医院,调查时间为2021年10月。结果结核病区护理人员心理韧性得分为(83.74±14.34)分;心理韧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除性别、文化程度、月夜班数、医院等级外(均P<0.05),年龄对心理韧性有影响,且呈正相关(t=4.353,P<0.05),婚姻状况(t=-2.499,P<0.05)、工作年限(t=4.542,P<0.05)及职称(t=9.169,P<0.05)均对心理韧性有影响。相关分析显示:年龄、婚姻、工作年限、职称与心理韧性均呈正相关(r=0.238,P<0.01;r=0.152,P<0.05;r=0.275,P<0.01;r=0.218,P<0.01)。结论结核病区护理人员心理韧性处于较高水平,并受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等因素影响。提示护理管理部门应重点关注年轻、未婚等结核病区护理人员的心理韧性,不断提升其心理韧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区 护理人员 心理韧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腹腔入路肾盂成形术中口服西甲硅油乳剂联合甘油灌肠剂的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莹 袁熹娜 +1 位作者 侯慧如 赵扬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960-963,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西甲硅油乳剂联合甘油灌肠剂灌肠在婴儿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06至2021-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需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的8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婴儿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口服西甲硅油乳剂联合甘油灌肠剂灌肠在婴儿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06至2021-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需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的8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常规采用甘油灌肠剂灌肠,试验组术前采用甘油灌肠剂灌肠同时口服西甲硅油乳剂。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操作时间、术中经皮穿刺肠管抽气次数,术中辅助孔增加数目,患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结果试验组患儿手术操作时间[(2.1±0.3)h]较对照组[(2.8±0.2)h]缩短,术中经皮穿刺肠管抽气次数[(2.3±0.8)次]较对照组[(5.1±1.1)次]减少,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05±0.23)d]较对照组[(2.75±0.93)d]缩短,术后进食时间[(3.17±0.74)d]较对照组[(4.31±0.95)d]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术中增加辅助孔数目[(0.55±0.39)个]较对照组[(1.15±0.73)个]少,术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的婴儿,在术前采用甘油灌肠剂灌肠联合口服西甲硅油乳剂治疗,可以使肠道瘪陷,便于手术操作,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腹腔镜 清洁灌肠 西甲硅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