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存式自体输血临床操作规范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建君 宫济武 +9 位作者 钱宝华 穆士杰 李忠俊 王海燕 余泽波 张娟 骆群 夏荣 秦莉 赵树铭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8期2774-2777,共4页
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是指提前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再于患者手术治疗时使用。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输血科或血库开展此项工作,但PABD涉及患者的采血过程安全监护、不良反应处理及血液采集、检验、储存与发放等环节,按照《中华人... 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是指提前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再于患者手术治疗时使用。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输血科或血库开展此项工作,但PABD涉及患者的采血过程安全监护、不良反应处理及血液采集、检验、储存与发放等环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有关医务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该文探讨输血科开展此项工作时应配置的人员及相应规范化操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式自体输血 规范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及输血前HCV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不一致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红燕 唐曙明 +22 位作者 李志波 谢华斌 王勇军 桂嵘 陈军浩 王海燕 凌锋 王顺 黄丽芳 邓智华 蔡丹 程金凤 焦巍 周红霞 骆群 黄远帅 周明 吕小英 孟芹 江小工 谢小兵 王占科 陈亚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6期574-578,669,共6页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不一致原因,并探讨术前及输血前开展HCV核酸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6月间术前及输血前患者样本进行抗-HCV检测与HCV RNA检测,并对抗-HCV检测与HCV RNA检测不一致结果...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不一致原因,并探讨术前及输血前开展HCV核酸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6月间术前及输血前患者样本进行抗-HCV检测与HCV RNA检测,并对抗-HCV检测与HCV RNA检测不一致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173例样本中共57例HCV血清学与核酸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抗-HCV有反应性、HCV RNA阴性50例(抗病毒药物治疗10例、假阳性5例),抗-HCV无反应性、HCV RNA阳性7例。抗-HCV检测试剂共8种,其中5例假阳性样本均采用A试剂进行检测,其S/CO值明显较使用同品牌试剂的抗病毒治疗者低,而7例仅HCV RNA阳性样本的核酸检测Ct值明显高于27例抗-HCV有反应性、HCV RNA阳性样本(P<0.001)。结论术前及输血前患者采取核酸检测可提高HCV检测的准确性并缩短HCV检测的窗口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 输血前 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检测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门诊部预检分诊处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芳芳 刘玉琦 +3 位作者 郝晓刚 靳寸朵 张悦 刘佳 《传染病信息》 2020年第1期78-80,85,共4页
为了有效防控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医院门诊部的扩散,我中心在门诊入口设立预检分诊处,对所有进入门诊的患者及其家属测量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根据发热、疾病症状、流行病学史等情况对患者进行分诊,分类引导至门诊、急诊或发... 为了有效防控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医院门诊部的扩散,我中心在门诊入口设立预检分诊处,对所有进入门诊的患者及其家属测量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根据发热、疾病症状、流行病学史等情况对患者进行分诊,分类引导至门诊、急诊或发热门诊就诊。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门诊部应积极发挥管理职能,通过有效的预检分诊,把好门诊阻断感染源的第一关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门诊部 预检分诊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传染病患者的电子听诊器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海宁 刘佳 +2 位作者 杨慧宁 霍江 杨淞友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1年第6期103-106,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简易分体式电子听诊器,以满足传染病患者的心肺听诊工作需求。方法:电子听诊器由听诊器手持端和无线蓝牙耳机两部分组成。根据功能需求设计其硬件主要由拾音模块、主控模块、蓝牙模块及电源模块组成。其中...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简易分体式电子听诊器,以满足传染病患者的心肺听诊工作需求。方法:电子听诊器由听诊器手持端和无线蓝牙耳机两部分组成。根据功能需求设计其硬件主要由拾音模块、主控模块、蓝牙模块及电源模块组成。其中拾音模块主要由传感器组成,采集听诊音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模拟电信号。电信号经音频解码器处理后送入主控模块,数模转换后驱动耳机实现实时听诊,通过蓝牙模块完成听诊音信号的无线传输。电源模块负责对上述各模块进行供电保障。结果:该电子听诊器打破了诊断距离的限制,降低了听诊过程中的感染风险,实现了远程、多人听诊,提高了会诊、教学查房的效果。结论:该电子听诊器操作简单、功耗低、体积小、价格低,能够满足传染病患者日常听诊与会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电子听诊器 分体式 蓝牙技术 远程听诊 联合会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例HBsAg阳性产妇对新生儿乙肝血清学模式和HBV DNA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卞成蓉 刘超 +9 位作者 宋英伟 刘佳 赵静 宋丽娟 张岚 赵利利 刘乐 李想 毛远丽 李伯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852-1856,1861,共6页
目的针对母婴垂直传播,分析300例HBsAg阳性乙肝产妇所产新生儿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及HBV DNA拷贝数,探讨其对宫内胎儿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同时,根据婴儿出生7个月后的随访结果,进一步探讨抗病毒药物对乙肝产妇母婴阻断的效果。... 目的针对母婴垂直传播,分析300例HBsAg阳性乙肝产妇所产新生儿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及HBV DNA拷贝数,探讨其对宫内胎儿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同时,根据婴儿出生7个月后的随访结果,进一步探讨抗病毒药物对乙肝产妇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回顾30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生婴儿的血清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拷贝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出生7个月后新生儿进行随访,收集其乙肝五项和HBV DNA检测结果,对结果进行汇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300例HBsAg阳性乙肝产妇所产新生儿的乙肝五项模式共有13种。其中,179例HBsAg(+)HBeAg(-)产妇所产新生儿的乙肝五项模式有9种,121例HBsAg(+)HBeAg(+)产妇所产新生儿的乙肝五项模式有11种。新生儿血清中的HBeAg水平与其母亲的HBV DNA高拷贝数和强传染性有关。在HBsAg阳性母亲中,血清HBV DNA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被感染的危险度高于血清HBV DNA阴性的母亲所生婴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阳性的产妇自28周起开始服用药物(替比夫定/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组(69例)和未服药组(127例)其所产新生儿HBV DN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具有多样性。孕妇HBeAg和HBV DNA阳性是宫内胎儿HBV感染的高危因素。乙肝孕妇怀孕28周服用抗病毒药物可显著降低新生儿感染HBV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血清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B患儿干扰素α1b长期给药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柴燕涛 王福川 +5 位作者 侯俊 贾凡 刘佳 姜棋予 张敏 毕京峰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第23期60-63,79,共5页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儿干扰素长期给药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108例CHB患儿长期应用干扰素α1b后的血清标本。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儿干扰素长期给药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108例CHB患儿长期应用干扰素α1b后的血清标本。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疗程、给药时间(采样时间与采样前最后1次用药的间隔时间)、给药剂量、病毒基因分型等信息为自变量,分析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β2微球蛋白与年龄、疗程、给药时间及BMI无相关性(P>0.05)。不同性别、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型、给药剂量β2微球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剂量、年龄、给药时间、疗程是影响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伴随给药剂量的升高而升高,伴随年龄、给药时间及疗程的增大而降低。结论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浓度不仅仅与给药剂量有关联,给药时间、疗程及年龄也对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Β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和实验室检测 被引量:7
7
作者 李雪 刘佳 李伯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8-372,共5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疾病传染性强,严重危害了公共健康。本文从冠状病毒到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及其实验室检测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检验科和检测机构开展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 冠状病毒属 基因组 病毒 毒力 临床实验室技术
原文传递
储存血小板源细胞外囊泡中非编码RNA表达谱及其潜在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骞 卓海龙 +3 位作者 张阳阳 骆群 邓江 张艳宇 《军事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储存期血小板源细胞外囊泡(P-EV)的转录组学分析,进而研究胞外囊泡在血小板质量评价及输血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方法以二代测序检测P-EV的全转录组,利用生物信息分析预测非编码基因的靶标及功能,实时PCR(RT-PCR)验证表达趋... 目的通过对不同储存期血小板源细胞外囊泡(P-EV)的转录组学分析,进而研究胞外囊泡在血小板质量评价及输血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方法以二代测序检测P-EV的全转录组,利用生物信息分析预测非编码基因的靶标及功能,实时PCR(RT-PCR)验证表达趋势。结果通过对不同储存期P-EV变化的非编码RNA(ncRNA)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长非编码RNA(lncRNA)MSTRG.31496.1顺式调控血小板活化基因TREML1,lncRNA MSTRG.23185.19反式调控癌症相关基因CXXC4。环状RNA(circRNA)20:47246008|47262428可能通过吸附miR-483-5p,进而逆转由miR-483-5p靶向的癌症相关基因(ARHGAP10、AXIN1、UBAP2)等。通过RT-PCR对血小板活化相关的lncRNA进行验证,发现lncRNA MSTRG.31496.1的表达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血小板在体外储存过程中分泌的P-EV,包含大量不同变化趋势ncRNA,部分ncRNA与血小板质量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血小板质量的新标志物。同时发现了大量以癌基因及抑癌基因为靶点的ncRNA,P-EV的研究为血小板功能研究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胞外囊泡 RNA 长链非编码 生物信息学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