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7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队与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治知识掌握现状调查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钰 王玉玲 《护理管理杂志》 2007年第10期18-19,22,共3页
目的了解军队与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掌握灾害救治知识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军队和地方各3所综合性医院的198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掌握灾害救治知识程度高于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在灾害救治... 目的了解军队与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掌握灾害救治知识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军队和地方各3所综合性医院的198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掌握灾害救治知识程度高于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在灾害救治经验方面较地方医院护士缺乏;军队和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接受急救技术培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军队和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治知识培训和掌握知识程度均需加强,尤其应加大对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治知识的教育力度,重点进行技术培训和战伤知识学习,以提高其应对灾害的救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医院 地方医院 急诊科护士 灾害救治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医院急诊科新护士培训方法的探讨
2
作者 刘钰 《中国医院》 2008年第6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急诊新护士培训方法。方法:采取分层培养、导师带教、规范培训模式,着重加强新护士应急能力培养和急救技能培训。结果:新护士的急诊思维、应急能力和技术水平等得到了整体提高,促进了新护士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 军队医院 急诊 新护士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感染病原学分布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钱远宇 孟庆义 +3 位作者 沈洪 黎檀实 黄先勇 计达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1-873,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和临床特点,为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度我院急诊科病房和呼吸科病房住院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科感染患者的基础病与呼吸科不同,住院时间短于呼吸科,使用抗生... 目的探讨急诊科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和临床特点,为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度我院急诊科病房和呼吸科病房住院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科感染患者的基础病与呼吸科不同,住院时间短于呼吸科,使用抗生素的数量少于呼吸科。急诊科感染病原学分布与呼吸科相似,分离细菌前五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论我院急诊科感染的特点表现为医院感染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病原学 细菌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1
4
作者 宋晓莉 薛冰 +1 位作者 侯莹 孟庆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4期72-72,共1页
回顾性总结急诊科 3 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价值。认为 ,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能降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急性期的病死率 ,重点在于 :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防止意外 ;早期诊断 ,缓解疼痛 ;严密监测血压 ;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 急诊 血压 患者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感染患者临床高危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钱远宇 孟庆义 +3 位作者 黄先勇 杜鹃 赵明 赵梅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5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感染的临床高危因素,为感染控制提供帮助。方法:对2007年1~12月我院急诊科病房的106例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感染细菌种数升高的主要因素有住院时间长短、是否气管插管、使用抗生素种类等,而与其他... 目的:探讨急诊科感染的临床高危因素,为感染控制提供帮助。方法:对2007年1~12月我院急诊科病房的106例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感染细菌种数升高的主要因素有住院时间长短、是否气管插管、使用抗生素种类等,而与其他有创操作无显著相关。结论:缩短住院时间、尽量避免气管插管、减少抗生素滥用可能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感染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在接诊艾滋病病人时的防护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玉玲 《护理管理杂志》 2005年第11期55-56,共2页
通过总结急诊接诊艾滋病(AIDS)病人的护理经验,为避免急诊护士在接诊病人时造成自身感染,提出了急诊科应对 AIDS 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 AIDS 等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增强急诊护理管理者的感染控制意识... 通过总结急诊接诊艾滋病(AIDS)病人的护理经验,为避免急诊护士在接诊病人时造成自身感染,提出了急诊科应对 AIDS 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 AIDS 等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增强急诊护理管理者的感染控制意识。急诊科是急危重症病人救治的主要窗口,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降低 HIV 等造成的职业性感染,对护患双方具有保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艾滋病 防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对待急诊科的医患纠纷 被引量:5
7
作者 金国萍 刘迎晨 《现代护理》 2006年第12期1175-1176,共2页
急诊科是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急诊工作自身的特殊性,急诊医疗纠纷有上升趋势,其上升的原因来源于社会经济、医护人员自身及患者等多方面。对于急诊工作者来说,防范医疗纠纷,需要加强法律和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 急诊科是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急诊工作自身的特殊性,急诊医疗纠纷有上升趋势,其上升的原因来源于社会经济、医护人员自身及患者等多方面。对于急诊工作者来说,防范医疗纠纷,需要加强法律和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高服务意识和自身素质、树立医学人文理念,可望尽可能地减少急诊医患矛盾,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医患纠纷 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灾区野战医院门急诊感染管理与控制
8
作者 王永坤 刘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783-785,共3页
分析地震灾区野战医院门急诊感染管理在环境设施、物资、消毒、人员管理等方面的不足,采取制定防控计划、合理调整布局、明确感染职责、加强人员管控、以及重点环节控制等方法。共接诊患者10876人,无1人院内感染发生,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地震灾区 野战医院 门急诊 感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急救培训对急诊科护士能力的影响探究
9
作者 孙文峥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A01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急救培训对急诊科护士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医院工作的53例急诊科护士作为对照组,未实施心血管疾病急救培训,选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医院工作的53例急诊科护士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急救培训对急诊科护士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医院工作的53例急诊科护士作为对照组,未实施心血管疾病急救培训,选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医院工作的53例急诊科护士作为观察组,实施心血管疾病患救培训,两组护理人员一致,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技能进行评估,分析比较两组护士核心能力、护理能力,思维与科研能力情况、人际关乐、领导能力、专业发展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核心能力,护理能力、思维与科研能力、人际关系、领导能力、专业发展为(2.94±0.49)分、(339±0.65)分、(2.81±0.68)分、(2.97±0.61)分、(2.86±0.64)分、(2.64±0.65)分相比于对照组的(2.55±0.57)分、(2.65±0.54)分、(0.24±0.57)分、(2.65±0.54)分、(2.62±0.54)分、(2.38±0.45)分,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盖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通过心血管疾病急救培训后,相比于培训前,护士的急救能力、意识等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救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和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急救培训 急诊科 护士能力 影响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的调查
10
作者 李秀莲 钱远宇 +4 位作者 王昆 孟庆义 武建军 黎檀实 沈洪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S2期17-18,共2页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是集中急危重病例进行密切监测和积极治疗的科室,为了解E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NI)的部位及病原菌分布,对制定控制对策很有必要,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分布 控制对策 检出率 葡萄球菌属 下呼吸道感染 调查 静脉置管 革兰阴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对老年急诊患者病情评估的比较 被引量:34
11
作者 王莉荔 杜捷夫 +4 位作者 陈威 贾立静 朱海燕 王坚 沈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680-1683,共4页
目的利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和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对老年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比较其应用价值,探讨更适合老年急诊患者的评分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收治的老年患者(≥60岁)361... 目的利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和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对老年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比较其应用价值,探讨更适合老年急诊患者的评分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收治的老年患者(≥60岁)361例,根据其实际转归情况,分为普通病房组和监护病房组;并以30 d为终点观察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患者均进行NEWS和MEWS评估,使用ROC曲线比较两种评分方法预测老年急诊患者转归和预后的能力。结果普通病房组239例,监护病房组122例。监护病房组NEWS、MEWS、呼吸频率、心率均高于普通病房组,血氧饱和度低于普通病房组(P<0.01)。NEWS与MEWS评估老年急诊患者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0.011)和(0.831±0.0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50,P<0.010)。观察终点30 d时,存活组323例,死亡组38例。死亡组NEWS、MEWS、呼吸频率、心率均高于存活组,血氧饱和度低于存活组(P<0.05)。NEWS与MEWS评估老年急诊患者30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0.039)和(0.789±0.0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0,P=0.023)。结论 NEWS可更准确、有效反映老年急诊患者呼吸和心率的实际情况,与MEWS评分比较,更适合评估老年急重症患者的转归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病情评估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院前猝死事件的发生特点 被引量:19
12
作者 苏绍萍 沈洪 +2 位作者 王禹 孟庆义 计达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2-163,共2页
目的 :系统分析院前猝死事件的发生特点及其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73~ 1999年院前急诊救治病例 10 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院前发生猝死病例 10 6例。猝死的高发年龄段有 2个 :6 6~ 75岁 ( 2 7.3% )和 46~ 5 5岁 ( 2 2 .6 % ... 目的 :系统分析院前猝死事件的发生特点及其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73~ 1999年院前急诊救治病例 10 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院前发生猝死病例 10 6例。猝死的高发年龄段有 2个 :6 6~ 75岁 ( 2 7.3% )和 46~ 5 5岁 ( 2 2 .6 % )。发生猝死病例中 ,既往有明确心血管病史者 6 8例 ( 6 4.2 % ) ,不明原因者 2 3例( 2 1.6 % ) ,其它原因者 15例 ( 14.2 % )。引发猝死的直接原因为 :室速、室颤 ( 5 5 .0 % ) ,心源性休克 ( 16 .7% )。结论 :院前猝死事件中 ,以急性心血管事件所致比例最大 ,救治更为重要 ;对于已有心血管病基础的患者应注意其发生猝死的高度危险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猝死事件 发病特点分析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急诊临床特点及救治原则 被引量:21
13
作者 周宝林 朱志宏 班雨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14-614,共1页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急诊治疗 临床表现 救治措施 循环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护士心肺复苏操作培训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孟凡山 孙菁 +4 位作者 计达 刘欣 刘钰 苗慧 沈洪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48-949,共2页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6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实际效果。方法应用心肺复苏培训设备对每个人员进行模拟心肺复苏操作,检测复苏时按压幅度、按压频率、按压间释放压力,同时记录5组30∶2 CPR操作按压及通气的时间,根据培训...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6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实际效果。方法应用心肺复苏培训设备对每个人员进行模拟心肺复苏操作,检测复苏时按压幅度、按压频率、按压间释放压力,同时记录5组30∶2 CPR操作按压及通气的时间,根据培训前检测中发现的不足采取针对性培训,再行培训效果检测。结果培训前心肺复苏操作总体合格率较低,尤其以按压过快为显,培训后明显提高合格率。结论受试人员培训前操作整体水平不高,经培训后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培训 急诊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与控制对策 被引量:9
15
作者 潘菲 周丽 +1 位作者 刘钰 滕青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655-655,共1页
关键词 创伤 医院感染 护理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对我国急诊老年患者死亡预测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6
16
作者 刘芳艳 李春盛 +7 位作者 何庆 王秀杰 张国强 郭树彬 沈洪 张新超 郑亚安 秦俭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 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 NEWS)对我国急诊老年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我国不同地区的九所三甲医院急诊就诊的老年患者使用NEWS预测死亡率。结果2013... 目的:探讨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 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 NEWS)对我国急诊老年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我国不同地区的九所三甲医院急诊就诊的老年患者使用NEWS预测死亡率。结果2013-10~2014-05共收集了1528例患者,主要观察结果是就诊期间的死亡。 NEWS≥7分与死亡明显相关( OR=10.139,95%CI=5.795~17.737)。 NEWS、MEWS对急诊老年患者预后预测概率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834(0.778~0.890) vs 0.753(0.678~0.8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5)。结论 NEWS可以较好地预测我国急诊老年患者预后,且优于急诊目前常用的ME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 老年 死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潘菲 孙宏玉 +2 位作者 官锐园 赵卫燕 张颖 《中华护理教育》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工作倦怠与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之间的关系,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表及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问卷,对北京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6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护士遭受暴力组在情绪衰竭、去人格...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工作倦怠与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之间的关系,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表及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问卷,对北京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6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护士遭受暴力组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丧失的维度得分高于未遭受暴力组,2组个人成就感丧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情绪衰竭、去人格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冲突严重影响了护士的心理健康(P〈0.01)。结论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可以导致急诊护士工作倦怠的产生,对护士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减少护士对工作及患者的倦怠不满,确保护士的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急诊室 医院 暴力 工作倦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抢救应急预案在成批伤病员救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64
18
作者 刘钰 张黎明 薛冰 《护理管理杂志》 2005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应对成批伤病员的救护组织和管理。方法建立成批抢救应急预案,明确组织结构、人员职责和工作程序,并对预案的启动和实施进行详细规定。结果预案的建立和实施使成批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使抢救工作组织有序。... 目的探讨急诊科应对成批伤病员的救护组织和管理。方法建立成批抢救应急预案,明确组织结构、人员职责和工作程序,并对预案的启动和实施进行详细规定。结果预案的建立和实施使成批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使抢救工作组织有序。结论建立和实施成批应急抢救预案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批抢救 应急预案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危重病患者体温动态变化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文瑶 孟庆义 +6 位作者 陈力 杜鹃 刘怡 刘杰 钱远宇 黎檀实 沈洪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96-898,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病患者入院后最初前24 h体温动态变化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关系。方法对52例急诊危重病患者入院后最初前24 h体温动态变化及APACHEⅡ评分变化进行分析,其中前24 h体温积分为每4个小时段内体温测定最高值的代数和。结果...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病患者入院后最初前24 h体温动态变化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关系。方法对52例急诊危重病患者入院后最初前24 h体温动态变化及APACHEⅡ评分变化进行分析,其中前24 h体温积分为每4个小时段内体温测定最高值的代数和。结果①在EICU的危重病患者中,存活组间入院后最初前24 h体温变化的积分为508.0±10.3,略低于死亡组(521.7±20.1),且差异接近显著(P=0.111);②患者入院时首次体温测定值,入院后前24 h体温最高值和入院后前24 h体温积分均与入院时的心率次数呈高度正相关(P均<0.01);③患者入院后前24 h体温最高值(P<0.10)和入院后前24 h体温积分(P<0.05)均与APACHEⅡ评分呈中度正相关;④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入院后前24 h体温积分和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是与死亡有关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结论急诊危重病患者入院后最初24 h体温的积分可能是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体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患者就诊时段与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宋晓莉 刘钰 +1 位作者 钱远宇 孟庆义 《护理管理杂志》 2004年第8期18-20,共3页
目的 根据急诊患者的就诊时段,合理安排人力。方法 对急诊科就诊患者的普通人数、观察人数、危重人数、治疗区 治疗量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留院观察和危重抢救患者仅占急诊就诊总人数的7.52%;午夜及清晨是急诊患者就 诊低谷;... 目的 根据急诊患者的就诊时段,合理安排人力。方法 对急诊科就诊患者的普通人数、观察人数、危重人数、治疗区 治疗量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留院观察和危重抢救患者仅占急诊就诊总人数的7.52%;午夜及清晨是急诊患者就 诊低谷;治疗区日平均治疗量312人次。结论 急诊护理人员的管理应根据不同区域患者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合理增补急诊 护理人员、优化护理人员层次、合理安排人员培训和休假、按需调整护理班次以及制定适宜的工作流程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患者 就诊时间 护理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