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军医院建立海上前沿复苏手术队的探索和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季茹 勉闻光 +4 位作者 仇建国 王凯 闫薇 李萍 方亮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美、英等国家军队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卫勤保障实践表明,前沿复苏手术力量紧贴作战部队靠前配置,可以在人员负伤后第一时间进行损伤控制复苏,实施各种紧急救命手术和损伤控制手术,为快速后送和后续治疗提供了有力条件,大大提高了... 美、英等国家军队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卫勤保障实践表明,前沿复苏手术力量紧贴作战部队靠前配置,可以在人员负伤后第一时间进行损伤控制复苏,实施各种紧急救命手术和损伤控制手术,为快速后送和后续治疗提供了有力条件,大大提高了伤员的生存率,降低了伤残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沿复苏手术队 前沿外科手术队 海军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保存液污染:基于78例单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纪强 霍枫 +3 位作者 汪邵平 郑于剑 谭晓宇 何朝辉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4期538-543,共6页
目的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保存液(PS)污染情况。方法根据捐献肝脏PS培养结果将2016年3月~2017年10月广州某三甲医院78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受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围手术期序贯应用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疗程为1周... 目的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保存液(PS)污染情况。方法根据捐献肝脏PS培养结果将2016年3月~2017年10月广州某三甲医院78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受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围手术期序贯应用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疗程为1周;阴性组停用亚胺培南。对保存液污染病原菌分布、术后3月感染和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例肝移植患者中,32例PS培养阳性,阳性率41.03%,共分离出33株病原菌。分离出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9株,27.27%)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糖球菌(9株,27.27%)。培养液阳性组和阴性组肝移植术后感染率分别为31.25%和13.04%(χ^2=3.837,P=0.048)。感染例次最多的部位是下呼吸道和腹腔(5例,31.25%),其次是手术切口(4例,25.00%)。不同肝功能CTP、MELD评分以及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1.28%)术后3周发生与PS污染相同的病原菌感染,并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在术后随访3月内,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13%(1例)、4.35%(2例)和6.25%(2例)、10.87%(5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公民逝世后捐献肝脏PS经常受到污染,PS污染是受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早期针对性抗菌素治疗对降低公民逝世后捐献肝脏PS污染相关的感染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污染 器官保存液 肝移植 受者感染 厄他培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保存与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霍枫 陈焕伟 黄小桃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248-248,共1页
1离体器官机械灌注技术离体器官机械灌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器官保存、转运乃至修复的技术。捐献器官获取后,将离体器官血管连接至机械灌注系统,在保存、转运阶段利用灌注液或血液持续灌注器官。其中,双通道低温氧合机械灌注(dual hypothe... 1离体器官机械灌注技术离体器官机械灌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器官保存、转运乃至修复的技术。捐献器官获取后,将离体器官血管连接至机械灌注系统,在保存、转运阶段利用灌注液或血液持续灌注器官。其中,双通道低温氧合机械灌注(dual hypothermic oxygenated machine perfusion,DHOPE)及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是目前MP技术应用于离体肝脏的最常见的使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灌注 器官保存 离体肝脏 灌注液 离体器官 器官获取 mother 持续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和规范(2019版) 被引量:50
4
作者 霍枫 齐海智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2-127,共6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流程,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相关专家,从报名登记、捐献评估、捐献确认、器官获取、器官分配、遗体处理、人道救助、捐献文书归档等8个环节,制定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流程,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相关专家,从报名登记、捐献评估、捐献确认、器官获取、器官分配、遗体处理、人道救助、捐献文书归档等8个环节,制定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和规范(2019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捐献 器官获取组织 器官分配 体外膜肺氧合 重症监护室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 人道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化学栓塞治疗中早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锡武 陈莹 +4 位作者 黄娟 谢青 段克修 詹世林 王伟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9-407,共9页
目的评估载药微球经动脉化学栓塞术(DEB-TACE)治疗中早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接受DEB-TACE治疗的中早期HCC患者26例。记录患者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 目的评估载药微球经动脉化学栓塞术(DEB-TACE)治疗中早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接受DEB-TACE治疗的中早期HCC患者26例。记录患者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患者治疗后影像学检查结果。随访至2017年12月20日,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疗效和预后的因素。结果 26例患者共接受了32次DEB-TACE。记录到31次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围手术期发生疼痛频次为15次(48.4%),包括轻度疼痛10次(32.3%)、中度疼痛5次(16.1%);发生发热频次为10次(32.3%);发生胃肠道反应频次为5次(16.1%)。DEB-TACE治疗后3个月内,患者总缓解率(ORR)为65.4%(17/26),疾病控制率(DCR)为84.6%(22/26)。治疗前肿瘤最大直径<50 mm的患者ORR高于肿瘤最大直径≥50 mm的患者[92.3%(12/13) vs 38.5%(5/13),P=0.013)],巴塞罗那分期A期的患者ORR高于B期患者[81.3%(13/16) vs 40.0%(4/10),P=0.031]。随访2.9~20.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患者的中位PFS为11.9个月(95%CI:5.0~18.9个月),中位OS为14.6个月(95%CI:9.9~19.2个月)。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0 mm是患者ORR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P=0.036),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无临床病理特征能够独立预测患者的PFS和OS。结论 DEB-TACE治疗对于中早期HCC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肿瘤最大直径≥50 mm可作为评估患者临床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微球经动脉化学栓塞术 肝肿瘤 肝细胞癌 治疗结果 安全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灌注技术引领器官捐献与移植模式的变革——器官ICU时代即将到来? 被引量:9
6
作者 谭晓宇 陈晓兰 +4 位作者 林金铭 梁佩乔 刘宝棋 欧阳青 霍枫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3-458,共6页
机械灌注(MP)技术是器官移植领域的全球研究热点之一,近年的探索成果显示出其在器官保存、器官活力评估、修复受损器官中的优异性,将引领器官捐献与移植模式的变革。本文就近期 MP 技术在提升器官保存效果、评估器官活力、修复器官以及... 机械灌注(MP)技术是器官移植领域的全球研究热点之一,近年的探索成果显示出其在器官保存、器官活力评估、修复受损器官中的优异性,将引领器官捐献与移植模式的变革。本文就近期 MP 技术在提升器官保存效果、评估器官活力、修复器官以及进行干预性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未来临床应用的潜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灌注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器官重症监护室 器官保存 边缘供体 器官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供肝机械灌注研究,推动肝移植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欧阳青 谭晓宇 霍枫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随着器官捐献数量不断增加和扩大标准供者(ECD)供肝定义不断拓展,供肝质量必然成为影响肝移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最大限度解决器官短缺和推动器官移植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 随着器官捐献数量不断增加和扩大标准供者(ECD)供肝定义不断拓展,供肝质量必然成为影响肝移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最大限度解决器官短缺和推动器官移植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利用机械灌注(MP)对供肝进行灌注、保存、评估及修复,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提高肝移植质量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国内外ECD供肝的不同应用情况,结合国际上MP研究进展和本中心有关研究经验,探讨整合器官保护技术建设器官重症监护室(ICU)的可行性,拟在推动我国器官移植高质量发展同时,进一步丰富器官捐献与移植“中国模式”的技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灌注 器官移植 肝移植 重症监护室(ICU) 扩大标准供者(ECD) 器官捐献 器官保护 体外膜肺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创新推动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霍枫 谭晓宇 陈建雄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243-245,共3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器官移植改革不断推进不断深化,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2019年12月发布的《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2015—2018)》,自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累计完成18294例,2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器官移植改革不断推进不断深化,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2019年12月发布的《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2015—2018)》,自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累计完成18294例,2018年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6302例,器官移植手术20201例,捐献数量和移植例数均位居亚洲首位,全球范围仅次于美国。我国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per million population,PMP)从2015年的2.01上升至2018年的4.53。随着器官捐献理念不断宣传,庞大人口基数前提下的PMP增长,我国完全具备成为全球器官移植第一大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人口基数 持续创新 PMP 全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449b-5p通过靶向KLF4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和转移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智平 郑浩 +2 位作者 姚乃心 周伟平 倪俊声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9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旨在探讨miR-449b-5p在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miR-449b-5p模拟物或miR-449b-5p抑制剂转染肝细胞癌细胞系。通过CCK-8和Transwell实验鉴定mi R-449b-5p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和qRT-PCR检测miR-... 目的旨在探讨miR-449b-5p在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miR-449b-5p模拟物或miR-449b-5p抑制剂转染肝细胞癌细胞系。通过CCK-8和Transwell实验鉴定mi R-449b-5p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和qRT-PCR检测miR-449b-5p和KLF4m 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法验证miR-449b-5p与KLF4的关系。结果研究结果显示miR-449b-5p在人肝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上调。此外,降低miR-449b-5p的表达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机制方面,实验数据证明KLF4是miR-449b-5p在肝癌细胞中的直接作用靶点。同时,拯救实验证实过表达KLF4可以抵消miR-449b-5p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能力。与此同时,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周期抑制剂p21在HCC细胞中异常下调,而降低mi R-449b-5p表达后这种抑制作用被逆转。结论研究结果表明miR-449b-5p可通过靶向KLF4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49b-5p KLF4 P21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875-5p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洪永刚 郑浩 +3 位作者 黄智平 刘启志 张卫 郝立强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中MicroRNA(miR)-875-5-875-5p的表达水平、细胞功能及调控机制。方法通过q RT-PCR技术检测miR-875-5p在62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样本和永生化细胞器中的表达水平,功能学实验揭示miR-875-5p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能...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中MicroRNA(miR)-875-5-875-5p的表达水平、细胞功能及调控机制。方法通过q RT-PCR技术检测miR-875-5p在62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样本和永生化细胞器中的表达水平,功能学实验揭示miR-875-5p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双荧光素酶和免疫印迹实验研究miR-875-5p与靶基因ELL2蛋白表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miR-875-5p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异常高表达。体外功能实验证实miR-875-5p可增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同时降低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和免疫印迹实验证实miR-875-5p直接靶向负向ELL2-3’UTR区并抑制其蛋白的表达。结论 miR-875-5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miR-875-5p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抑制凋亡,其机制与下调ELL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场癌 MICRORNA 增殖 凋亡 EL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肝脏机械灌注技术的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铭炬 谭晓宇 霍枫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离体肝脏灌注技术在不同的器官保存、评估、修复阶段,有不同的模式切入,现阶段的商品化技术集中在低温机械灌注(hyp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HMP)、亚低温机械灌注(sub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SNMP)、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 离体肝脏灌注技术在不同的器官保存、评估、修复阶段,有不同的模式切入,现阶段的商品化技术集中在低温机械灌注(hyp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HMP)、亚低温机械灌注(sub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SNMP)、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的模式上。本文针对4款商用设备进行技术剖析,发现市场上暂无满足所有灌注模式及不同模式组合的设备。同时本文结合器官灌注模式各阶段的特点及肝脏临床生理特点,研发一个满足所有离体肝脏灌注临床研究及应用的全功能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组合 SNMP 灌注技术 器官保存 技术剖析 器官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体常温局部灌注对猪心死亡供体肝脏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鹏 谭晓宇 +11 位作者 雷志斌 陈耀 王春政 何锡然 邝伟键 郭家钘 陈素平 欧阳青 何洹 陈建雄 林炎志 霍枫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在体常温局部灌注对猪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肝脏的修复作用。方法45 kg巴马小型猪(n=3)在麻醉后,分别经颈静脉、髂动脉插入导管并与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连... 目的探讨在体常温局部灌注对猪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肝脏的修复作用。方法45 kg巴马小型猪(n=3)在麻醉后,分别经颈静脉、髂动脉插入导管并与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连接。静脉注射氯化钾溶液引发心跳骤停,30 min后置入球囊导管阻断胸主动脉,开始运转设备进行在体常温(37℃)局部灌注4 h,静脉血氧维持在60%~70%,每隔1 h检测其血气、生化指标,灌注前、后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4 h灌注过程中,设备运转稳定,乳酸显著下降(P<0.05),肝脏持续有胆汁生成,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及总胆红素浓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天冬氨酸转氨酶在正常范围内,病理切片提示灌注前、后的病理评分差异极其显著(P<0.01)。结论本研究证明在体常温局部灌注对猪DCD 30 min肝脏具有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机械灌注设备 心死亡供体 肝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肝脏常温机械灌注设备对红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锡然 黄小桃 +8 位作者 谭晓宇 张琳 刘华敏 邝伟键 梁铭炬 周伟津 郭家钘 陈素平 霍枫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12期46-50,共5页
目的构建离体肝脏常温机械灌注设备,探讨灌注实验过程对红细胞的影响。方法获取健康雌性巴马小型猪肝脏和血液,利用常温机械灌注设备对离体肝脏持续灌注8 h,温度设定37℃,动脉压力设定80/60 mmHg,门静脉设定恒流模式(0.5 mL/min•g),记... 目的构建离体肝脏常温机械灌注设备,探讨灌注实验过程对红细胞的影响。方法获取健康雌性巴马小型猪肝脏和血液,利用常温机械灌注设备对离体肝脏持续灌注8 h,温度设定37℃,动脉压力设定80/60 mmHg,门静脉设定恒流模式(0.5 mL/min•g),记录灌注过程中灌注液温度、肝动脉和门静脉流量等数据,每小时化验红细胞及其他相关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溶血率、乳酸(Lactate,Lac)以及血糖(Glucose,Glu)。结果灌注过程中灌注液温度稳定维持37℃,肝动脉流量从最初的(54.64±11.94)mL/min,上升到(249.34±93.01)mL/min,门静脉流量平均值稳定在(442.67±79.19)mL/min。灌注开始和结束时HCT和HGB分别为(27.67±2.42)%、(9.40±0.81)g/dL和(28.00±2.45)%、(9.52±0.81)g/dL。分别比较灌注开始和结束时HCT、HGB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灌注前后TBIL和I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灌注过程中每小时检测溶血率均为0。Lac从灌注开始的(2.52±0.39)mmol/L下降至灌注结束的(0.35±0.07)mmol/L(P<0.05)。Glu在第2小时达到最高值(21.37±5.96)mmol/L,灌注结束时下降至(9.78±2.63)mmol/L(P<0.05)。结论离体肝脏常温机械灌注设备能够维持HCT和HGB稳定,不会导致溶血;过程中Lac和Glu持续消耗,间接反映了灌注过程红细胞携氧能力可以改善离体肝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机械灌注 红细胞 红细胞压积 血红蛋白 胆红素 溶血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麻醉状态下胆汁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家钘 谭晓宇 +5 位作者 何锡然 邝伟键 张琳 刘华敏 黄小桃 陈素平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13,共5页
为了推动动物实验教学的发展,提供巴马小型猪胆汁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等相关参考数据。选取健康合格的巴马小型猪17只,体重45~50 kg,使用血气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麻醉状态下巴马小型猪术前的胆汁和动脉血气、生化等生理生化指标... 为了推动动物实验教学的发展,提供巴马小型猪胆汁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等相关参考数据。选取健康合格的巴马小型猪17只,体重45~50 kg,使用血气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麻醉状态下巴马小型猪术前的胆汁和动脉血气、生化等生理生化指标,并运用血液指标与相关文献和人类正常参考值作比较,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测数据均呈正态分布,经比较,更多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在人的正常参考范围值内,表明实验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小型猪 麻醉 胆汁 血气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缺血损伤猪肝脏在门静脉恒压和恒流模式下常温机械灌注的对比研究
15
作者 何锡然 谭晓宇 +7 位作者 张琳 邝伟键 刘华敏 陈素平 郭家钘 梁铭炬 周伟津 霍枫 《肝脏》 2020年第8期853-856,859,共5页
目的利用离体肝脏常温灌注系统初步探索门静脉恒压控制模式与门静脉恒流控制模式对热缺血损伤肝脏的保存效果差异。方法使用雌性巴马小型猪获取血液和供肝,所有供肝的热缺血时间为60 min,一组采用门静脉恒压控制模式(n=6),一组采用门静... 目的利用离体肝脏常温灌注系统初步探索门静脉恒压控制模式与门静脉恒流控制模式对热缺血损伤肝脏的保存效果差异。方法使用雌性巴马小型猪获取血液和供肝,所有供肝的热缺血时间为60 min,一组采用门静脉恒压控制模式(n=6),一组采用门静脉恒流控制模式(n=6),利用常温机械灌注设备灌注6 h,观察肝脏的灌注参数、血气生化指标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灌注前,两组的冷缺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猪肝脏经过6 h的常温机械灌注,恒压组的肝动脉流量为(0.13±0.08)mL/min/g(肝重)比恒流组的(0.25±0.09)mL/min/g(肝重)更低(P<0.05)。两组比较,灌注液的pH、乳酸水平、葡萄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水平除了在第2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肝细胞酶学和总胆红素水平,两组在灌注结束时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恒流组的胆汁生成量为(54.47±15.63)mL,较恒压组的(6.98±3.20)mL更多(P<0.05)。两组在病理学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恒流模式更有利于肝动脉的供血,从而促进肝细胞进行胆汁合成,提示门静脉流量控制模式可能是更合适的灌注方式。但是这仍需要通过动物肝移植实验以及临床肝移植的数据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机械灌注 小型猪 肝脏 热缺血 恒压控制 恒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机械灌注设备对供肝热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刘华敏 何锡然 +8 位作者 谭晓宇 张琳 邝伟键 梁铭炬 周伟津 郭家钘 陈素平 黄小桃 霍枫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12期41-45,50,共6页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设备对不同热缺血时间下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雌性巴马猪作为血液和肝脏供体,分为DCD 30 min组和DCD 60 min组,利用NMP设备灌注12 h,观察灌注过程中两组的灌注...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设备对不同热缺血时间下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雌性巴马猪作为血液和肝脏供体,分为DCD 30 min组和DCD 60 min组,利用NMP设备灌注12 h,观察灌注过程中两组的灌注参数、血气生化指标以及胆汁相关指标的水平。结果两组供肝不同时间点的肝动脉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D 30 min组的门静脉压力低于DCD 60 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酸碱平衡、乳酸、血糖、ALP、γGGT和TBIL的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D 60 min组的尿素氮水平更高,DCD 30 min组的转氨酶水平更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肝脏均能持续合成胆汁,胆汁的pH、碳酸氢根及葡萄糖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胆汁胆红素和胆汁酸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MP 12 h,两组不同热缺血时间的供肝都能进行有氧代谢和持续合成胆汁,提示自主研发的NMP设备可有效保护有热缺血损伤的供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机械灌注 热缺血 供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质量持续改进策略
17
作者 霍枫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8年第6期470-470,共1页
1影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 death,DCD)肝移植质量的因素影响DCD肝移植质量的因素包括5个方面:供肝质量、围术期管理、移植技术、免疫抑制方案和中长期移植健康管理等。其中围术期管理、移植技术和免疫抑制方案等... 1影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 death,DCD)肝移植质量的因素影响DCD肝移植质量的因素包括5个方面:供肝质量、围术期管理、移植技术、免疫抑制方案和中长期移植健康管理等。其中围术期管理、移植技术和免疫抑制方案等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供肝质量由于开展DCD经验有限,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改善供肝质量和中长期健康管理,可能极大地改善我国肝移植疗效。2持续提高DCD供肝质量策略2.1加强潜在供体与供肝的评估:推荐一种简单易记的方法,即ABC-HOME评估方法。2.2在体机械灌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用于潜在供体支持和供体器官保护。供体支持:①潜在供体循环不稳定,尤其是使用2种以上血管活性药物仍不能稳定血流动力学;②潜在供体存在低氧血症;③潜在供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需要转运;④无法进行脑死亡判定。供体器官保护:①保护心死亡供体或脑心双死亡供体器官;②减少或避免器官获取过程热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肝质量 肝移植 免疫抑制方案 供体器官 围术期管理 血流动力学 体外膜肺氧合 器官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杂交猪麻醉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18
作者 陈素平 谭晓宇 +4 位作者 何锡然 黄小桃 郭家钘 邝伟键 刘华敏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6-20,共5页
利用三元杂交猪作为实验模型猪,分析三元杂交猪在麻醉情况下常规生理血气生化指标测定。本实验选用20例30~40 kg健康的雌性三元杂交猪麻醉处理,用血气仪、血液生化仪进行猪血液的血气、生化检验,将三元杂交猪的14项血气指标、9项血液生... 利用三元杂交猪作为实验模型猪,分析三元杂交猪在麻醉情况下常规生理血气生化指标测定。本实验选用20例30~40 kg健康的雌性三元杂交猪麻醉处理,用血气仪、血液生化仪进行猪血液的血气、生化检验,将三元杂交猪的14项血气指标、9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三元猪在麻醉状态下血气及生化与其他小型猪血液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显示三元杂交猪大部分血液生理血气生化指标均呈正态分布,其中PaO2、AST、GGT、TBIL、DBIL、IBIL为偏态分布,血气生化检测值与巴马猪及其他实验小型猪参考生理值存在较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杂交猪 巴马猪 血气分析 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肝门外科技术在中央型胆管扩张症治疗中应用
19
作者 季茹 霍枫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中央型胆管扩张症(BD)是以肝内中央胆管扩张为特点,伴有或不伴有肝外胆管扩张的原发性胆管病变,包括了Dong临床分型中的B1、B2、D1和D2型。因其具有解剖变异性大、肝脏功能受损、术前评估困难、手术操作复杂等特点,导致中央型BD的术后... 中央型胆管扩张症(BD)是以肝内中央胆管扩张为特点,伴有或不伴有肝外胆管扩张的原发性胆管病变,包括了Dong临床分型中的B1、B2、D1和D2型。因其具有解剖变异性大、肝脏功能受损、术前评估困难、手术操作复杂等特点,导致中央型BD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欠佳。针对中央型BD的诊治难点,综合应用围肝门外科技术,通过术前系统的围肝门影像学评估和肝功能维护,实施个体化的手术治疗和全面的术后管理,有助于提高中央型BD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扩张症 围肝门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肝门部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1例
20
作者 欧阳青 郑于剑 +6 位作者 汪邵平 张宝 王孟超 张茜 霍枫 孙立越 陈建雄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68,共2页
患者男性,69岁,因"体检发现胆管扩张1年余,身目黄染1个月"于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入院治疗。之前在当地医院行增强CT检查提示左侧肝胆管及肝门部胆管周围低密度病灶,伴远端胆管扩张,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 患者男性,69岁,因"体检发现胆管扩张1年余,身目黄染1个月"于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入院治疗。之前在当地医院行增强CT检查提示左侧肝胆管及肝门部胆管周围低密度病灶,伴远端胆管扩张,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随后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管支架置入术,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后患者胆红素明显下降。2023年1月患者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检查血清IgG4:3.29 g/L,综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不除外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可能。予诊断性激素治疗15 d后,未见皮肤、巩膜黄染,定期复查肝功能未见异常。随后激素治疗减量,复查CT提示肝内低密度病灶范围缩小,远端胆管扩张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扩张 低密度病灶 巩膜黄染 性激素治疗 肝门部 肝胆管 定期复查 肝功能异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