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 被引量:8
1
作者 戴宜武 赵春平 +7 位作者 罗永春 秦家振 李培建 刘志良 梁春阳 何江弘 沈春森 魏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5649-5652,共4页
背景:前期动物脑干损伤模型实验中观察到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对脑干损伤具有趋化作用。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观察实验。于2002—10... 背景:前期动物脑干损伤模型实验中观察到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对脑干损伤具有趋化作用。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观察实验。于2002—10/2006-12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进行。对象:选择持续性植物生存患者45例,年龄3.5~56.0岁,男28例,女17例。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意识指数评分、各项术前常规检查、脑电图、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取患者自体骨髓20~30mL。分离出骨髓基质细胞,再经过扩增及预分化处理后。将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制成10^9L^-1浓度。经开颅或立体定向及导管介入将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植入脑内特定区域,靶区为损伤脑区皮质、室管膜下区、纹状体区、丘脑底核或患侧大脑中动脉、椎动脉。主要观察指标:3-4月后检查记录昏迷指数、脑电图、听觉诱发电位,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干细胞移植后,生命指征均平稳。5例有短时发热,经对症处理体温恢复正常。3-4个月后随访复查,患者意识(昏迷)指数、脑电图、听觉诱发电位均明显改善。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战创伤性脑损伤及其后遗症,具有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及功能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移植 持续性植物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5
2
作者 梁春阳 徐如祥 +4 位作者 戴宜武 沈春森 李运军 罗永春 何江弘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48-451,共4页
目的总结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经验。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将41例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分为3组:Ⅰ组(肿瘤位于上斜坡,18例)、Ⅱ组(肿瘤位于中下斜坡,17例)、Ⅲ组(肿瘤累及全斜坡,6例)。Ⅰ组肿瘤采用颞枕下经小... 目的总结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经验。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将41例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分为3组:Ⅰ组(肿瘤位于上斜坡,18例)、Ⅱ组(肿瘤位于中下斜坡,17例)、Ⅲ组(肿瘤累及全斜坡,6例)。Ⅰ组肿瘤采用颞枕下经小脑幕入路,Ⅱ组肿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Ⅲ组肿瘤采用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结果肿瘤切除SimpsonⅠ~Ⅱ级Ⅰ组7例,Ⅱ组7例;Ⅲ级切除Ⅰ组8例,Ⅱ组8例,Ⅲ组2例;Ⅳ级切除Ⅰ组3例,Ⅱ组2例,Ⅲ组2例。Ⅲ组病人死亡2例。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提高术后疗效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岩斜区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海马生长抑素样神经元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秦家振 郑文济 +4 位作者 赵春平 魏群 张强 沈春森 何江弘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0期1512-1513,F003,共3页
目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能导致伤后认知障碍。通过建立实验性DAI动物模型,了解在DAI伤后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海马生长抑素(Ss)样神经元的变化。方法采用Marmarou打击装置建立DAI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显示海马Ss样神经元。结果海... 目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能导致伤后认知障碍。通过建立实验性DAI动物模型,了解在DAI伤后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海马生长抑素(Ss)样神经元的变化。方法采用Marmarou打击装置建立DAI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显示海马Ss样神经元。结果海马Ss样神经元在重伤组、轻伤组、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21.789~125.205,P<0.01);损伤后2周组神经元减少与1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833~6.038,P<0.01,0.05)。结论DAI后海马Ss样神经元的减少可能是伤后认知障碍,甚至是DAI后植物生存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伤后的迟发性细胞死亡在该种神经元的减少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海马生长抑素样神经元 认知障碍 迟发性细胞死亡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点开颅术中面神经颞支保护新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魏群 郑文济 +3 位作者 赵春平 沈春森 何江弘 秦家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479-479,共1页
关键词 翼点开颅术 面神经 神经外科 颞筋膜 医源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腺病毒载体转染在体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基因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培建 李兵仓 戴宜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4553-4557,共5页
目的:观察携带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DNA表达片段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转染大鼠坐骨神经后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0-03/2002-04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体... 目的:观察携带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DNA表达片段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转染大鼠坐骨神经后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0-03/2002-04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体质量200g左右的Wistar大鼠90只,雌雄不限。实验方法:①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用1%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在大鼠右侧股后部作纵行切口,无菌条件下显露坐骨神经,自股中部切除10mm坐骨神经,然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按不同方式处理:A组:坐骨神经缺损+硅胶管+AxCA-BDNF原液8μL;B组:坐骨神经缺损+硅胶管+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溶液8μL;C组:坐骨神经缺损+硅胶管+空白病毒稀释液8μL。②灌注固定和组织切片制备:分别于术后3d、7d、14d、1个月、2个月、4个月共6个时相点,每组各取5只大鼠进行灌注。另外取5只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等手段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和蛋白水平,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测定坐骨神经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结果:9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A组3d、7d、14d、1个月时近、远端神经干和脊髓(L3~6)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水平均远远高于B、C组(近端神经干:A组:90.70±3.32,108.32±3.95,110.51±2.13,60.39±3.24;B组:15.46±1.89,20.50±2.31,94.37±2.45,48.32±2.37;C组:14.49±2.03,22.42±2.24,95.28±3.66,46.47±2.11;远端神经干:A组:96.24±4.58,113.10±5.83,116.28±5.22,66.91±3.87;B组:21.37±3.39,28.56±2.67,105.62±4.31,52.54±4.15;C组:20.75±3.56,27.33±2.52,104.45±4.98,53.40±3.76;脊髓:A组:100.43±4.17,109.69±6.06,103.47±5.47,60.84±4.84;B组:50.51±4.32,37.36±3.15,35.05±3.82,35.82±3.35;C组:51.03±3.91,38.98±3.75,39.36±3.34,34.64±2.84,P<0.05,P<0.0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也高于C组。结论:通过腺病毒介导转染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在大鼠坐骨神经内得到了有效表达,并通过轴突逆行转运到了相应的脊髓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重组腺病毒 基因转染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分子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基因转染修复坐骨神经损伤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培建 李兵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63-1168,共6页
背景:如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一直是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基因治疗有可能成为今后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目的:观察携带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cDNA表达片段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xC... 背景:如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一直是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基因治疗有可能成为今后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目的:观察携带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cDNA表达片段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转染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后BDNF的表达,以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神经生长情况。方法:切除成年Wistar大鼠股中部10mm长的坐骨神经,AxCA-BDNF转染组、BDNF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硅胶管内置AxCA-BDNF原液,BDNF溶液或空白病毒稀释液桥接坐骨神经两断端。术后3,7,14d,1,2,4个月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损伤坐骨神经及相应脊髓节段B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观察损伤坐骨神经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再生的神经元及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和髓鞘厚度。结果与结论:术后3,7,14d及1个月时,AxCA-BDNF转染组损伤坐骨神经近、远端神经干及脊髓(L3~6)中BDNF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DNF组和对照组(P<0.01)。光、电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图像分析证实,BDNF基因转染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数量、新生神经纤维数目及其髓鞘厚度、神经联接的再形成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经腺病毒介导转染的BDNF基因可在大鼠坐骨神经内有效表达,并通过轴突逆行转运到了相应的脊髓神经元,不仅能促进损伤神经纤维再生,也能保护损伤的脊髓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重组腺病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转染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分子杂交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几点意见
7
作者 戴宜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M0001-M0001,共1页
近十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及临床实验研究方兴未艾。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临床应用 专家 神经系统疾病 实验研究 移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附27例报告) 被引量:7
8
作者 魏群 郑文济 +3 位作者 赵春平 沈春森 何江弘 秦家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545-547,共3页
目的总结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7例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24例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中造成眶内侧壁-视神经管骨折,视神经损伤,导致患侧视力严重减退;2例嗅觉... 目的总结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7例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24例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中造成眶内侧壁-视神经管骨折,视神经损伤,导致患侧视力严重减退;2例嗅觉丧失;7例术后出现短期尿崩,合并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经临床治疗后缓解。结论肿瘤向鞍上扩展较大或质地较硬时应慎选经蝶入路;迅速准确地将鼻镜安放于蝶窦前壁的最佳位置,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的关键步骤;明胶海绵加生物胶可满意修复鞍底。术后应及时纠正低钠、低氯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动态表达对早期血管再狭窄形成的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春阳 戴宜武 +3 位作者 沈春森 魏群 李运军 罗永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5527-5533,共7页
背景: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发生血管再狭窄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动态表达在早期血管再狭窄发生中的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2/2007-12在解放军... 背景: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发生血管再狭窄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动态表达在早期血管再狭窄发生中的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2/2007-12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完成。材料:健康雄性新西兰兔41只,体质量3.0kg左右,其中36只用于制备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方法:将41只新西兰兔分为2组,对照组(n=5):不做任何干预。实验组(n=36):于造模后4h,1,3,7,30,90d6个时间点各取6只,以40g/L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材,行常规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形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观察术前即刻、术后1,3,7d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在早期血管再狭窄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内膜修复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血栓形成阶段,炎症反应阶段,内皮修复阶段,血管平滑肌增殖阶段,基质形成、堆积阶段。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水平在术后1d开始表达,术后3d达峰值,术后7d显著回落。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早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介导的局部血管重建和再塑,对血管再狭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再狭窄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A、CTA、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运军 魏群 李培建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1-81,共1页
2004年11月-2006年2月,我科收治63例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病人,现对其MRA、CTA和DSA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价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脱髓鞘假瘤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运军 李玲 +4 位作者 秦家振 罗永春 梁春阳 魏群 徐如祥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6-196,共1页
1病历摘要 女性,60岁,因间断性头痛半年,欣快、精神混乱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欣快,言语较多,答非所问;定向力差,对子女不能分辨;双手摸索症状,
关键词 脱髓鞘自身免疫疾病 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额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癫痫患者颞叶皮层和海马组织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共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志军 王春枝 +4 位作者 王娆 卢洪流 徐如祥 李安民 梁树立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01-805,共5页
目的观察颞叶癫痫患者多耐药基因1蛋白(MDR1)、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颞叶和海马组织内的表达。方法癫痫组样本来自12例颞叶癫痫病例的手术切除标本,对照组为4例非癫痫病的尸检脑组织。应用双重免疫荧... 目的观察颞叶癫痫患者多耐药基因1蛋白(MDR1)、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颞叶和海马组织内的表达。方法癫痫组样本来自12例颞叶癫痫病例的手术切除标本,对照组为4例非癫痫病的尸检脑组织。应用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显示MDR1、GFAP和NSE在颞叶和海马组织内的表达。结果对照组颞叶皮质和海马齿状回内均可见到许多GFAP表达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和NSE表达阳性的神经元,未见到表达MDR1的细胞。癫痫组颞叶皮质和海马齿状回内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高于对照组。颞叶皮层和海马组织内可见星形胶质细胞MDR1和GFAP共表达现象。结论颞叶难治性癫痫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海马 多药耐药基因蛋白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脑室注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对弥漫性脑损伤影响的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江弘 沈春森 +3 位作者 赵春平 魏群 李运军 戴宜武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7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α-甲基-4-羧基苯甘氨酸(MCPG)对弥漫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和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0年在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取55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5):不遭受... 目的:观察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α-甲基-4-羧基苯甘氨酸(MCPG)对弥漫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和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0年在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取55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5):不遭受打击致伤。②损伤组(n=25);450g重的钢棒从1.5m高处坠落造成大鼠头部损伤,观察一两分钟至呼吸平稳后,立即行左侧脑室立体定向穿刺注射生理盐水5μL。③MCPG组(n=25):打击和给药同损伤组,将生理盐水换为MCPG1μmol(5μL)。伤后1,4,8,12,24h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病理改变。每时相点5只动物。结果:经补充后5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含水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损伤后大鼠大脑含水量于伤后1h开始明显上升[(78.35±0.43)%,(79.76±0.64)%,P<0.01],含水量持续增高,24h达最高[(81.66±0.67)%]。给予MCPG后,在损伤后4h即低于损伤组比较[(79.61±0.53)%,(80.61±0.54)%,P<0.05],随后各时间点均低于损伤组,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②病理改变:伤后出现胶质细胞肿胀,轴突肿胀、增粗,逐渐断裂形成回缩球,轴突损伤弥散地分布于大脑半球白质、胼胝体等处。在MCPG组中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变性的神经元细胞明显减少,肿胀减轻。轴索走行较正常。结论:MCPG可在继发性损伤的启动阶段通过抑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活,防止钙超载及离子异常流动导致的脑水肿等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受体 亲代谢型谷氨酸盐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损伤脑区及其他脑区的分布(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宜武 徐如祥 赵春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5期182-184,共3页
背景:近来骨髓基质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发现,特别是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方向分化的成功,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提供了可能。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对脑损伤的治疗作用。设计:以BrdU标记的自体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模... 背景:近来骨髓基质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发现,特别是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方向分化的成功,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提供了可能。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对脑损伤的治疗作用。设计:以BrdU标记的自体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模型动物损伤脑区和其他脑区的分布为观察对象的前瞻性研究。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材料:实验于1999-10/2002-02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完成。取1.5~3.0岁成年家犬22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3±2)k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常规治疗组8只,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8只。方法:对犬骨髓基质细胞进行采集、分离、体外扩增、标记和移植用细胞培养。假手术组仅做皮肤切口及颅骨锥孔,不致中脑损伤,于麻醉清醒后行正常进食。常规治疗组行中脑被盖区毁损后行三磷酸腺苷20mg,辅酶A50u,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共3d。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行中脑被盖区毁损,然后给予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1mL和脑脊液1mL的混合液,注入脑室,1次/d,共3d。术后第1,7,14,28天4个时间点观察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损伤脑区及其他脑区的分布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观察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损伤脑区及其它脑区的分布情况。结果:22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术后第28天: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BrdU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常规治疗组[(15.4±2.4,0.5±0.5,0.5±0.5)个]。②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术后第14天脑片BrdU阳性细胞数:中脑的伤侧明显高于对侧[(15.5±3.3,5.0±1.5)个];额叶的伤侧高于对侧[(1.6±0.6,1.5±0.7)个]。结论:由于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数在脑损伤区的分布明显多于对侧非伤区和两个对照组的同部位。提示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可向损伤脑区迁移,能对脑干损伤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立磁胞内标记食蟹猴骨髓基质细胞(英文)
15
作者 陈霞 杨志军 +3 位作者 罗永春 蔡颖谦 杜谋选 邹雨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6068-6072,共5页
背景:有关利用菲立磁体外细胞标记研究选择的动物主要是啮齿类动物,而研究灵长类动物食蟹猴的报道目前仍是空白。目的:观察利用菲立磁和转染试剂体外磁性标记食蟹猴骨髓基质细胞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食蟹猴骨髓,梯度密度离... 背景:有关利用菲立磁体外细胞标记研究选择的动物主要是啮齿类动物,而研究灵长类动物食蟹猴的报道目前仍是空白。目的:观察利用菲立磁和转染试剂体外磁性标记食蟹猴骨髓基质细胞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食蟹猴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骨髓基质细胞,使用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标记骨髓基质细胞,普鲁士蓝染色、电镜和锥虫蓝排除实验等方法鉴定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标记食蟹猴骨髓基质细胞的效率和细胞的活力,倒置相差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菲立磁可以高效率地标记骨髓基质细胞,标记效率在99%左右。光镜和电镜下骨髓基质细胞胞质内分别可见细小的蓝色铁颗粒和许多包裹铁颗粒的囊泡。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标记对骨髓基质细胞的活力、增殖和分化等能力没有明显影响。提示菲立磁可以用来体外标记食蟹猴骨髓基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菲立磁 超顺磁性氧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立磁胞内标记食蟹猴骨髓基质细胞
16
作者 杨志军 罗永春 +5 位作者 徐如祥 柯以铨 姜晓丹 蔡颖谦 杜谋选 邹雨汐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索利用菲立磁和转染试剂体外磁性标记食蟹猴骨髓基质细胞(BMSCs)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食蟹猴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BMSCs,使用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FE-PLL)标记BMSCs,普鲁士蓝染色、电镜和台盼蓝排除实验等... 目的探索利用菲立磁和转染试剂体外磁性标记食蟹猴骨髓基质细胞(BMSCs)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食蟹猴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BMSCs,使用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FE-PLL)标记BMSCs,普鲁士蓝染色、电镜和台盼蓝排除实验等方法鉴定FE-PLL标记食蟹猴BMSCs的效率和细胞的活力,倒置相差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BMSCs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菲立磁可以高效率地标记BMSCs,标记效率在99%左右。光镜和电镜下BMSCs胞质内分别可见细小的蓝色铁颗粒和许多包裹铁颗粒的囊泡。FE-PLL标记对BMSCs的活力、增殖和分化等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菲立磁可以用来体外标记食蟹猴B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菲立磁 超顺磁性氧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17
作者 魏群 沈春森 +3 位作者 何江弘 秦家振 郑文济 赵春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84-185,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治疗策略、手术入路及术中处理。方法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动脉瘤处理方法对47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恢复良好38例,死亡3例,偏瘫2例,单眼失明1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动脉瘤再破裂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治疗策略、手术入路及术中处理。方法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动脉瘤处理方法对47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恢复良好38例,死亡3例,偏瘫2例,单眼失明1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动脉瘤再破裂1例,动脉瘤包裹术后症状无改善1例。结论个体化手术入路和显微手术技巧是确保显微手术治疗动脉瘤取得良好疗效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运动性失语的治疗
18
作者 吕彦恩 郝玉洁 赵春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1期6815-6815,共1页
采用头皮针治疗脑损伤后运动性失语38例,在两侧言语区,用13.3cm(4寸)毫针,行皮下穿刺,强刺激手法,留针12h,10~15次为1个疗程,同时进行发声和言语训练辅以神经营养治疗,治疗中注意掌握适当刺激量,总有效率为90%(34/38)。证明针刺方法简... 采用头皮针治疗脑损伤后运动性失语38例,在两侧言语区,用13.3cm(4寸)毫针,行皮下穿刺,强刺激手法,留针12h,10~15次为1个疗程,同时进行发声和言语训练辅以神经营养治疗,治疗中注意掌握适当刺激量,总有效率为90%(34/38)。证明针刺方法简便,效果确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运动性失语 脑损伤 刺激量 留针 皮下 针刺方法 证明 言语训练 发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简易定位切除脑内小病灶
19
作者 李运军 戴宜武 +1 位作者 魏群 赵春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532-532,共1页
关键词 立体定位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葡萄糖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春阳 徐如祥 +4 位作者 沈春森 戴宜武 何江弘 李运军 罗永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入路、并发症防治等问题,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方法对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颅内多发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其发病特点、...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入路、并发症防治等问题,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方法对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颅内多发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等。结果本组颅内多发动脉瘤33例,男、女性别比为1:1.75,发病平均年龄56.52岁。术后良好(GOSⅣ~V级)24例,死亡2例。结论对于不同部位、大小、临床分级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措施;术中应用临时阻断、超声等辅助技术,对于提高术后疗效并减少手术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