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干预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凯丽 雷蕾 +2 位作者 冯晓明 连俊红 戴晓婧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从围产期丧失与哀伤辅导的概述、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干预、如何优化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3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帮助围产期丧失女性以及家庭成员减轻哀伤反应,促进其心理健康,为优化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方案和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的实践提供... 从围产期丧失与哀伤辅导的概述、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干预、如何优化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3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帮助围产期丧失女性以及家庭成员减轻哀伤反应,促进其心理健康,为优化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方案和围产期丧失哀伤辅导的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丧失 哀伤 哀伤辅导 丧亲护理 悲伤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清创椎间植骨融合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闭合式灌洗引流治疗腰椎原发性感染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雷昌宇 韩尧政 +3 位作者 苏林涛 江剑峰 余秋宇 康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2,共9页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清创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敷料封闭切口联合闭式灌洗引流术(closed continuous douche,CCD)治疗腰椎原发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采...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清创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敷料封闭切口联合闭式灌洗引流术(closed continuous douche,CCD)治疗腰椎原发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采用一期后路清创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VSD敷料封闭切口+CCD治疗的18例腰椎原发性感染的病例资料,其中男9例,女9例;年龄22~80岁(53.2±16.0岁)。采用mNGS测序联合病原学培养鉴定患者感染病原体,制定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通过检测术前3d~术后60d(间隔3d)的ESR和CRP,评估感染的控制状况;通过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和腰椎JOA评分,计算BI、JOA评分与对应的改善率(改善率≥60%为显效),评估临床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Frankel分级评价脊髓损伤恢复;观察患者术后随访时的CT,记录植骨融合时间。结果:mNGS测序联合病原学培养结果阳性17例(17/18),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大肠埃希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布鲁氏杆菌均为1例,均采用了相应的序贯治疗。术后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18.0±8.2个月),CRP和ESR的平均水平于术后42d和45d分别恢复并持续维持在正常范围。术前BI为63.7±11.3分,术后3个月为89.8±7.0分,16例达到显效(88.9%);术前JOA评分14.2±3.4分,术后3个月25.7±3.1分,16例达到显效(88.9%)。术后3个月的随访时,2例Frankel C级患者恢复至E级,2例恢复至D级,其余14例Frankel D级患者均恢复至E级。术后植骨融合时间平均6.0±1.5个月。结论:一期后路清创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VSD封闭切口+CCD技术治疗腰椎原发性感染可以充分清创、有效控制感染,植骨融合可靠,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原发性感染 椎旁脓肿 负压封闭引流 闭式灌洗引流 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流行区域外科收治全流程防护决策对骨科创伤患者处置能力影响探讨
3
作者 蒋翔 汪国栋 +3 位作者 刘曦明 秦佳军 陈家 徐峰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32-36,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区域对疑似及确诊病例合并骨创伤患者的外科流程化分区收治处置对策,研究在COVID-19疫情中心区域实施相应诊疗行动对骨科住院择期及限期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日... 目的提出一种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区域对疑似及确诊病例合并骨创伤患者的外科流程化分区收治处置对策,研究在COVID-19疫情中心区域实施相应诊疗行动对骨科住院择期及限期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15日收治的湖北省武汉市COVID-19疫情中心区域骨科择期及限期手术患者共计40例,按门急诊处理及分流、医院综合缓冲病区隔离筛查、专科病房及手术处置3个阶段分区诊疗处理决策进行救治。记录平均院前待床时间、住院后平均手术前准备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与2019年度同期收治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进行治疗优良度的临床评估。结果 COVID-19疫情下手术患者平均手术前准备时间和2019年同期相比存在较大幅度增长,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则有所缩短。因平均院前待床时间延长,陈旧性骨折发生率有所升高,但手术优良率在评估时未见明显下降。结论 COVID-19流行区域采用外科流程化分区收治诊疗处理可以有效对骨科患者进行快速处置,在控制院内感染风险的基础上,维持医院周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分区诊疗 创伤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区创伤骨科早期手术效果分析
4
作者 刘曦明 黄明 +4 位作者 汪国栋 王华松 韩晶 陈家 徐峰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486-489,共4页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区骨科创伤手术的早期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4月30日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227例(疫情组:男性126例,女性101例;年龄13~86岁,平均38.1岁)和2019年同期803例(对照组:男性...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区骨科创伤手术的早期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4月30日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227例(疫情组:男性126例,女性101例;年龄13~86岁,平均38.1岁)和2019年同期803例(对照组:男性443例,女性360例;年龄3~82岁,平均40.2岁)病例资料,疫情组按安全救援、标准防护和分级防护原则进行救治。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肢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4d),记录术后伤口感染率以及X线片评估骨折术后复位优良率,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参与治疗医护和患者感染COVID-19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疫情组手术时间(123.5±38.1)min和术中出血量(327.5±77.2)mL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110.3±30.3)min,术中出血量(294.5±64.5)mL],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疫情组:1±0.5;对照组:1±0.6)均较术前(疫情组:7±0.6;对照组:7±0.7)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4.8%,对照组为96.1%,疫情组3例术后伤口感染,感染率为1.3%;对照组5例感染,感染率为0.6%。疫情组1例感染COVID-19并死亡,其余患者及参与救治医务人员均未发现感染COVID-19。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区,骨科创伤手术早期效果可靠,能在保护医护人员的同时为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创伤骨科 早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联合阶梯式康复治疗军事训练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阮剑辉 陈燕 +6 位作者 何阳 魏世隽 徐丹 刘万兵 余挺 甘国胜 宋晓阳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131-113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联合阶梯式康复训练在军事训练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治疗中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经超声引导PRP注射治疗军事训练创伤型TFCC损伤患者44例。22例采用超声引...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联合阶梯式康复训练在军事训练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治疗中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经超声引导PRP注射治疗军事训练创伤型TFCC损伤患者44例。22例采用超声引导PRP注射治疗联合阶梯式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另外22例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地塞米松棕榈酸酯联合训练(对照组),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第8、16周腕关节背伸、掌屈、旋转、DASH评分、握力(对比正常一侧)、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腕关节疼痛及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观察组背伸、掌屈、旋转、评分较对照组要低,而静息/动态VAS及DASH评分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周观察组背伸、掌屈、旋转评分及握力较对照组要高,而静息/动态VAS及DASH评分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PRP和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PRP远期疗效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 阶梯式康复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 腕关节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后柱壁安全置钉的数字化解剖研究
6
作者 郑益钒 陈嘉楠 +4 位作者 裴璇 周唯 方志勋 程翼鹏 刘曦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数字化测量髋臼后柱壁安全置钉相关参数,为临床治疗后壁或/和后柱骨折置钉提供参考。方法经软件Mimics20.0重建100例正常成人髋骨三维模型。将髋臼后壁分为累及臼顶的高位后壁区与未累及臼顶的低位后壁区,切割髋臼高位后壁区得到断... 目的数字化测量髋臼后柱壁安全置钉相关参数,为临床治疗后壁或/和后柱骨折置钉提供参考。方法经软件Mimics20.0重建100例正常成人髋骨三维模型。将髋臼后壁分为累及臼顶的高位后壁区与未累及臼顶的低位后壁区,切割髋臼高位后壁区得到断面M、D、E和N,切割低位髋臼后壁区形成断面F、G、H、I和J。在断面上测量进钉角度和进钉长度。结果在断面M、D、E和N上距臼缘5.0mm的进钉点,男女螺钉最大安全进钉角度分别不应超过80°、70°、60°与50°,男女进钉长度分别不应超过40.0与35.0 mm。在断面F、G、H、I和J上,男女距臼缘5.0、10.0、20.0与30.0 mm的进钉角度应分别小于50°、60°、80°和90°。断面F至J中,男性进钉点螺钉长度应分别小于40.0、35.0、30.0、30.0与40.0 mm;女性应分别小于35.0、30.0、25.0、25.0与35.0 mm。结果在髋臼后柱壁不同进钉位点,应采取不同的进钉角度与长度以防螺钉误入髋关节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后柱 后壁 数字化 解剖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异体骨填充修复膝周骨巨细胞瘤治疗后骨缺损
7
作者 夏平光 蒋翔 +1 位作者 张宝成 赵东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1-111,共1页
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科采用自体骨+异体骨填充修复27例膝周骨巨细胞瘤微波原位消融术后骨缺损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7例,男11例,女16例,年龄19~52岁。病变部位: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15例。按照骨巨... 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科采用自体骨+异体骨填充修复27例膝周骨巨细胞瘤微波原位消融术后骨缺损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7例,男11例,女16例,年龄19~52岁。病变部位: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15例。按照骨巨细胞瘤的Campanacci系统分级: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7例。1.2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仰卧位,患侧垫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自体骨 异体骨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苏林涛 康辉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spinal surgery,UBE)采用一个内镜通道和一个器械操作通道两个通道。双通道操作器械不受尺寸的限制,在各种脊柱微创手术中非常有效。UBE手术的并发症如硬脊膜撕裂、硬膜外血肿...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spinal surgery,UBE)采用一个内镜通道和一个器械操作通道两个通道。双通道操作器械不受尺寸的限制,在各种脊柱微创手术中非常有效。UBE手术的并发症如硬脊膜撕裂、硬膜外血肿、隐性失血、术后头痛、神经根损伤和减压不足等不容忽视,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影响UBE手术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单侧双通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康复干预对TESSYS-ISE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影响
9
作者 董丹丹 徐慧玲 +3 位作者 熊承杰 蒋翔 徐丹 连俊红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286-288,294,共4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干预对TESSYS-ISE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前瞻性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均采用TESSYS-ISEE技术治疗,其中18例术后超早期(8 h内)进行康复理疗(观察组),18例采用常规(24 h以...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干预对TESSYS-ISE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前瞻性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均采用TESSYS-ISEE技术治疗,其中18例术后超早期(8 h内)进行康复理疗(观察组),18例采用常规(24 h以后)康复理疗(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采用Barthel评分评估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1例术后因神经麻痹再次手术,其余35例动力位X线检查未见明显腰椎不稳情况,无神经根管周围血肿、神经根麻痹等并发症。术后24 h,观察组VA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ESSYS-ISE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超早期康复理疗,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有利于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TESSYS-ISEE技术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平台非负重区截骨复位与胫前开窗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后外侧柱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10
作者 程翼鹏 方志勋 +5 位作者 陈煜 包·苏要拉吐 柯烯 裴璇 刘曦明 汪国栋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34-440,共7页
目的比较外侧平台非核心负重区截骨与胫前开窗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后外侧柱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3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手术治疗伴后外侧柱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8例。男性29例,女性19例... 目的比较外侧平台非核心负重区截骨与胫前开窗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后外侧柱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3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手术治疗伴后外侧柱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8例。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22~69岁,平均41.6岁。道路交通伤14例,高处坠落伤9例,摔伤17例,其他伤8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31例,Ⅵ型17例。采用外侧平台非核心负重截骨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后外侧柱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5例(截骨组),采用胫前开窗复位内固定治疗伴后外侧柱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3例(开窗组)。比较两组患者植骨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2 d及6个月胫骨平台后外侧关节面塌陷深度、胫骨平台后倾角(PSA)。采用Rasmussen解剖评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6.2个月。截骨组植骨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6±2.4)cm^(3)、(13.9±1.8)周少于或短于开窗组(5.3±2.0)cm^(3)、(15.1±2.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手术时间(153.4±19.2)min,开窗组(161.8±19.0)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胫骨平台后外侧关节面塌陷深度、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术后2 d胫骨平台后外侧关节面塌陷深度及PSA分别为(0.7±0.1)mm、(9.4±1.5)°优于开窗组(0.8±0.1)mm、(10.4±1.5)°;截骨组术后6个月分别为(1.0±0.1)mm、(10.2±1.9)°优于开窗组(1.2±0.1)mm、(11.1±1.8)°。两组患者术后2 d及6个月胫骨平台后外侧关节面塌陷深度、PSA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6个月及末次随访截骨组Rasmussen解剖评分为别为(16.4±1.4)分、(15.7±1.4)分、(16.0±1.1)分,分别优于开窗组(15.4±1.6)分、(14.2±1.5)分、(15.0±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截骨组胫骨平台HSS评分为(88.2±4.8)分优于开窗组(84.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平台非核心负重区截骨与胫前开窗复位内固定均是治疗伴后外侧柱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但前者具有植骨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关节面复位更佳及膝关节远期功能恢复更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截骨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止血带的命名及其在战创血管伤救治中的创新应用
11
作者 马廉亭 谢天浩 +6 位作者 徐峰 徐召溪 黄河 秦杰 赵曰圆 安学锋 马生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513-517,共5页
手术时,为了减少血管病变或血供丰富病变的出血,先解剖出病变上游供血动脉,在供血动脉外用橡皮带或软布带阻断血流、控制出血,然后进行手术。这个控制血流的橡皮或软布“带”称为止血带,因在血管外使用,可称“血管外止血带”。当血管病... 手术时,为了减少血管病变或血供丰富病变的出血,先解剖出病变上游供血动脉,在供血动脉外用橡皮带或软布带阻断血流、控制出血,然后进行手术。这个控制血流的橡皮或软布“带”称为止血带,因在血管外使用,可称“血管外止血带”。当血管病变或血供丰富的肿瘤病变位置深在或邻近颅底、躯干大血管,术中无法解剖出病变上游血管,不能用“血管外止血带”阻断血流时,我们经皮穿刺股动脉,在电视监视下,将5F或2F双腔球囊导管送至病变上游动脉,再用造影剂充盈球囊以完全阻断血流,可以代替“血管外止血带”,称为“血管内止血带”。本文总结“血管内止血带”在战创血管伤救治中的应用经验,以共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创血管伤 血管内止血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6
12
作者 石华峰 王庆伟 +3 位作者 黄继锋 王华松 谢辉 丰瑞兵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37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37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45~81岁,平均63.7岁;左侧18例,右侧19例。致伤原因:摔伤23例,道路交通伤14例。骨折根据Neer分型,Ⅱ型32例,Ⅲ型3例,Ⅳ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6 d,平均5 d;住院时间4~19 d,平均7 d。结果本组3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9个月,平均17.1个月。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随访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1例复查示X线片示肱骨近端骨折位置良好,Trigen髓内钉尾部突出关节面,末次随访时患肩活动度:前屈100°,外展80°;其他36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示肱骨近端骨折对位良好,均未有复位丢失、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肩关节前屈活动范围95°~170°,平均152°;外展活动范围90°~165°,平均143°。依据末次随访时患肩疼痛程度、生活影响、主动活动角度、肌力及局部形态情况参照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19例,良15例,中3例,优良率91.89%。结论闭合复位Trigen髓内钉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术前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术中良好的复位、精确的锁定以及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是确保术后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髓内钉 闭合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关节“锁定”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石华峰 王庆伟 +4 位作者 王华松 黄继锋 丰瑞兵 曾晶山 李孝新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21-24,30,共5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锁定"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患者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在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断和采用手术治疗肩关节"锁定"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创伤原因:摔伤4例,道... 目的探讨肩关节"锁定"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患者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在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断和采用手术治疗肩关节"锁定"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创伤原因:摔伤4例,道路交通伤6例,电击伤3例,癫痫1例;简单脱位型8例,骨折-脱位型6例;急性损伤(<6周)11例,慢性损伤(>6周)3例;其中10例肱骨头前缘缺损小于25%,3例缺损约30%,1例缺损约40%。所有患者均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隙手术入路,"L"形切开肩胛下肌,打开"黄金通道"后直视下复位固定,7例用螺钉内固定,6例采用锁定钢板固定,1例采用锚钉固定并行关节囊修补。结果 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18.3个月。末次复查,所有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1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示肱骨骨折对位良好,肱骨头向后半脱位,末次随访时患肩活动度:前屈上举约80°,外旋约30°;其他13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对位良好,盂肱关节匹配良好,均未有复发脱位、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肩关节前屈活动范围90°~165°,平均142°;后伸活动范围15°~40°,平均35°;外展活动范围80°~165°,平均143°;依据末次随访时患肩疼痛程度、日常生活影响、主动活动范围及肌力情况参照Constants评分标准:优5例,良7例,中2例,优良率为85.71%。结论手术治疗肩关节"锁定"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临床疗效满意,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后脱位 治疗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外视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志鹏 熊承杰 +3 位作者 杨赛 姚亚伟 朱方强 徐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3D外视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6月3D外视镜辅助ACDF治疗的1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16个月,平均(14.40±1.45)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 目的探讨3D外视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6月3D外视镜辅助ACDF治疗的1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16个月,平均(14.40±1.45)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所有病人均在3D外视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60 min,平均(111.33±17.88)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平均(44.67±28.50)ml。末次随访JOA评分[(14.27±1.03)分]较术前[(9.60±1.68)分]明显增加(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在50%~80%,平均(63.41±9.54)%;其中优3例,良12例,优良率为100%。所有病人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3D外视镜辅助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够提供良好的放大和照明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3D外视镜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腓肠肌腱瓣翻转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技术治疗跟腱术后再断裂感染
15
作者 杨衡 黄俊琪 +5 位作者 王陶 康斌 张定伟 刘都 弋卓君 魏世隽 《骨科》 CAS 2022年第4期299-30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肌腱瓣翻转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跟腱术后再断裂合并感染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合作收治的17例跟腱再断裂合并感染病人,采...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肌腱瓣翻转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跟腱术后再断裂合并感染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合作收治的17例跟腱再断裂合并感染病人,采用彻底清创,改良腓肠肌腱瓣翻转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病人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记录病人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采用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17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8±4.4)个月(8~20个月)。16例病人术后切口获得一期愈合,1例术后伤口边缘皮肤浅表坏死,经过局部换药处理4周后伤口获得二期愈合。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给予口服甲钴胺治疗后有所缓解。末次随访未观察到感染复发、再断裂、关节僵硬等严重并发症。AOFAS评分由术前(50.15±7.61)分改善至(90.12±5.46)分;VAS评分由术前(5.12±1.65)分减轻至(1.12±0.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踝关节Kofoed评分标准:优2例,良14例,及格1例。结论对于跟腱术后再断裂合并感染的病人,采用改良腓肠肌腱瓣翻转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初期临床疗效较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骨水泥 腓肠肌腱瓣翻转 感染 手术并发症 负压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内钉与半肩置换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回顾性非随机小样本优势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庆伟 王华松 +3 位作者 黄继锋 石华峰 胡寿勇 谢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5782-5786,共5页
背景:目前对于不稳定或者明显移位的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上都倾向于早期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内固定和关节置换两种方案,但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具体的修复方案选择仍存有争议。目的:比较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内翻型肱... 背景:目前对于不稳定或者明显移位的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上都倾向于早期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内固定和关节置换两种方案,但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具体的修复方案选择仍存有争议。目的:比较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髓内钉内固定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54例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2例,女3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髓内钉组35例,置换组19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疼痛目测类比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结论:(1)两组术前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髓内钉组手术时间(59.6±14.3)min明显短于置换组(95.7±17.2)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髓内钉组术中失血量(78.5±18.9)mL也较置换组(203.7±23.1)mL少,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随访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髓内钉组末次随访时的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均优于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末次随访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提示对于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均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但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其创伤小的同时肩关节功能恢复更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 内固定 半肩关节置换 内翻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改良Goel技术治疗颅底凹陷症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宝成 蔡贤华 +4 位作者 刘海波 王志华 徐峰 康辉 丁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4-310,共7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评价C2双皮质椎板螺钉和C2椎弓根螺钉联合关节内Cage在寰枢固定中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采集1名35岁正常男性上颈椎(C0~2)CT数据,通过Mimics10.01和Abaqus6.11软件建立C0~2节段三维有限元完整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评价C2双皮质椎板螺钉和C2椎弓根螺钉联合关节内Cage在寰枢固定中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采集1名35岁正常男性上颈椎(C0~2)CT数据,通过Mimics10.01和Abaqus6.11软件建立C0~2节段三维有限元完整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失稳模型上分别建立后路C1侧块螺钉+Cage+C2双皮质椎板螺钉组成的钉棒系统模型(C1 lateral mass screw+Cage+bicortical C2laminar screw, C1L+Cage+BC2L)、后路C1侧块螺钉+Cage+C2椎弓根螺钉组成的钉棒系统模型(C1 lateral mass screw+Cage+C2pedicle screw, C1L+Cage+C2P)。在枕骨髁上施加40 N轴向压力模拟头颅重力,同时在枕骨上施加1.5 Nm力矩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记录C1L+Cage+BC2L组及C1L+Cage+C2P组的应力云图及应力峰值,计算C1~2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在任何工况下C1L+Cage+BC2L组和C1L+Cage+C2P组的C1~2节段ROM差异均小于0.1°,且两组内固定所有螺钉的应力分布和应力峰值无明显差异。在后伸工况下两组内固定Cage内植骨应力最小,存在明显应力遮挡,尤其是C1L+Cage+C2P组。结论对于BI的治疗,C1L+Cage+BC2L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与C1L+Cage+C2P相当,与C2P技术相比,BC2L技术简单、易行,同时能有效避免椎动脉和脊髓的损伤。为了避免内固定失效和应力遮挡,术后患者应避免颈部后伸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Goel技术 C2椎弓根螺钉 C2双皮质椎板螺钉 颅底凹陷症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AKT通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空间结构纳米纤维环支架中的定向分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贺云飞 王爽 +3 位作者 马俊 俞磊 温剑坤 叶晓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40-1546,共7页
背景:以往研究表明多种材料可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支架表面的拓扑结构特征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行为有调节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结构支架中定向分化过程中P38、AKT通路的作用。方法:构... 背景:以往研究表明多种材料可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支架表面的拓扑结构特征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行为有调节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结构支架中定向分化过程中P38、AKT通路的作用。方法:构建3种结构不同的纳米纤维支架,即取向纳米纤维支架AFS、取向纳米纱支架AYS、三维多孔纳米纤维支架3-DPS;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3种纳米纤维支架表面,成软骨诱导培养后,分别进行细胞形态、黏附、增殖检测,利用qRT-PCR检测细胞关键表型分子(Ⅱ型胶原α1、Ⅰ型胶原α1、蛋白聚糖、Sox-9)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内P38、AKT、ERK1/2、JN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3-DPS支架组培养4,8 h的细胞黏附率高于其余两组支架(P<0.05),培养7 d的细胞增殖快于其余两组支架(P<0.05);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3种材料表面均贴附牢固,生长状态良好,其中在AFS、AYS支架上呈类成纤维细胞样生长,在3-DPS支架上呈类软骨细胞样生长;③成软骨诱导3周后,3-DPS支架组Ⅱ型胶原α1、蛋白聚糖、Sox9 mRNA表达高于其余两组支架(P<0.05),Ⅰ型胶原α1 mRNA表达低于其余两组支架(P<0.05);AFS支架组、AYS支架组中Ⅱ型胶原α1、蛋白聚糖、Sox9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④成软骨诱导3周后,3-DPS支架组p-AKT、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余两组支架(P<0.05),3组间AKT总蛋白表达量及ERK1/2、JNK、P38、p-ERK1/2、p-JNK、p-P38蛋白表达量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⑤结果表明,不同结构支架形貌可通过Integrin-FAK信号通路下游的P38、AKT通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的定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环 组织工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静电纺丝 支架 差异分化 拓扑结构 P38 AKT Integrin-FA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技术修复椎间盘纤维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爽 俞磊 +3 位作者 贺云飞 马俊 温剑坤 叶晓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4255-4259,共5页
背景:椎间盘纤维环的修复对脊柱手术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理想的修复方式,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组织工程技术有望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构建支架-细胞复合体的方法在修复纤维环的同时实现纤维环及其临近椎间盘的再生长,达到生物学修复... 背景:椎间盘纤维环的修复对脊柱手术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理想的修复方式,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组织工程技术有望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构建支架-细胞复合体的方法在修复纤维环的同时实现纤维环及其临近椎间盘的再生长,达到生物学修复的目的。目的:综述纤维环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组织工程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展望及发展方向。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关键词为"Annulus fibrosus;Tissue engineering;Annulus fibrosus;Mesenchymal stem cells"。结果与结论:组织工程技术在纤维环修复领域的应用已取得一定进展,现可获得理想结构的复合材料支架,干细胞在支架上可良好地黏附、增殖和分化,但具体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细胞因子在干细胞增殖、分化方面的作用尚待进一步明确。提示组织工程技术在纤维环修复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进一步研究可能集中于支架拓扑结构、信号通路、非编码RNA等方面,力争进一步阐明干细胞在不同支架上差异分化的机制,为今后构建满足干细胞差异分化需要的组织工程支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环 组织工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静电纺丝 支架 椎间盘 拓扑结构 差异分化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锁定钢板与空心螺钉治疗MutchⅡ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欧华西 孙宇 +2 位作者 李少辉 盛长部 汪国栋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935-939,共5页
目的比较微型锁定钢板与空心螺钉治疗MutchⅡ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骨科收治的31例MutchⅡ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19~61岁,平均35.4... 目的比较微型锁定钢板与空心螺钉治疗MutchⅡ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骨科收治的31例MutchⅡ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19~61岁,平均35.4岁;摔伤17例,道路交通伤9例,高处坠落伤5例。根据内固定物不同分为微型钢板组(14例)和空心螺钉组(17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时记录肩关节功能活动度(ROM)及并发症,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CSS)评定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32个月(平均17.4个月)随访。两组手术时间(45.9±8.2)min vs.(44.1±8.8)min、术中出血量(58.2±8.5)mL vs.(52.7±12.1)mL、切口长度(4.4±0.5)cm vs.(4.7±0.5)cm及骨折愈合时间(9.6±1.6)周vs.(10.1±2.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锁定钢板组无严重并发症。空心螺钉组有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行非手术治疗,4个月畸形愈合,功能可;2例复位丢失,再次行手术治疗,恢复较满意。两组关节活动比较(微型钢板组vs.空心螺钉组),前屈上举(156.4±13.1)°vs.(127.1±17.1)°、外展(128.2±11.7)°vs.(117.9±10.0)°、后伸(43.9±11.1)°vs.(32.1±14.5)°,微型钢板组优于空心螺钉组(P<0.05)。微型钢板组CSS高于空心螺钉组(85.7±8.9)分vs.(72.7±8.1)分,P<0.05。结论与空心螺钉相比,微型钢板治疗MutchⅡ型肱骨大结节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可早期行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微型钢板 空心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