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对西藏高原生态的学、教与展、播
1
作者 徐凤翔 《西藏教育》 2019年第10期9-14,共6页
今年是建国70周年,又值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西藏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去年夏季,我本人又进行了“告别”西藏之行,亲历了西藏高原上日新月异的变化,由衷欣慰,至祝至祷。回顾我从事森林生态、高原生态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 今年是建国70周年,又值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西藏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去年夏季,我本人又进行了“告别”西藏之行,亲历了西藏高原上日新月异的变化,由衷欣慰,至祝至祷。回顾我从事森林生态、高原生态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5年至1977年,在南京林学院,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的教学科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民主改革 原生态 森林生态学 教学科研工作 西藏教育 西藏高原 林学院 本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生态引领我攀登终生(下)
2
作者 徐凤翔 《今日科苑》 2016年第10期73-81,共9页
木屋情缘 在此,我这个被感召与感化的小小的生灵,只奉献了两点:一是援藏教学,二是木屋情缘。创建高原生态研究领域的决心,使我像苦行僧那样三步一叩首,在行、在做、在呼吁、在用心灵和双手把它奉上全球科学的圣殿、坐上早已虚席以待... 木屋情缘 在此,我这个被感召与感化的小小的生灵,只奉献了两点:一是援藏教学,二是木屋情缘。创建高原生态研究领域的决心,使我像苦行僧那样三步一叩首,在行、在做、在呼吁、在用心灵和双手把它奉上全球科学的圣殿、坐上早已虚席以待的宝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生态 西藏高原 珠峰大本营 徐凤翔 玛旁雍错 冰碛湖 羌塘 生态脆弱地区 油麦吊云杉 云南铁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濒危植物巨柏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国强 罗大庆 王景升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对巨柏天然分布区的样地调查,并结合实验与长期的观测,研究了巨柏的地理分布、物候特性、繁殖特性和光合特性以及个体生态学和群落学特性。结果表明:(1)巨柏分布范围极其狭窄,个体数量十分有限;(2)巨柏雌雄花期不同步,结实率低,种... 通过对巨柏天然分布区的样地调查,并结合实验与长期的观测,研究了巨柏的地理分布、物候特性、繁殖特性和光合特性以及个体生态学和群落学特性。结果表明:(1)巨柏分布范围极其狭窄,个体数量十分有限;(2)巨柏雌雄花期不同步,结实率低,种子千粒重仅为2.70g;(3)巨柏种子活力最高只有39.8%,平均只达到34.6%,室内条件下,种子发芽率较低,平均只达到32.67%,巨柏在自然分布区的条件下,种子萌发困难;(4)巨柏苗木适合在23℃、相对湿度60%左右的条件下生长,巨柏自然分布区的条件不利于苗木生长;(5)自然环境条件下,巨柏光合速率表现为单峰形曲线,能有效积累光合产物,为巨柏在逆境中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6)巨柏群落科属组成丰富,乔木层树种组成单一,种群结构多为衰退型。种子萌发困难、结实率低、外界干扰是导致巨柏濒危的主要原因。除了对迁地保护进行深入研究,扩大繁殖和栽培外,对巨柏的保护应立足于就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柏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特性 濒危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三江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联付 潘刚 方江平 《防护林科技》 2008年第5期63-66,共4页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对西藏昌都地区生态环境特征...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对西藏昌都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新发展观的角度,采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地域单元,将西藏昌都地区三江流域划分为1个生态区、2个生态亚区、8个生态功能区。针对各功能区的现状特点,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三江流域 生态功能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河谷地带紫花苜蓿和高羊茅混播牧草品质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明涛 赵玉红 +5 位作者 苗彦军 马素洁 孙磊 徐雅梅 包赛很那 周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90-1596,共7页
为了探究西藏林芝河谷地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混播对草地产量和牧草品质的影响,以单播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了不同茬次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指标。结果表明:混播干草产量... 为了探究西藏林芝河谷地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混播对草地产量和牧草品质的影响,以单播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了不同茬次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指标。结果表明:混播干草产量分别达14917.05 kg·hm^(-2),13288.82 kg·hm^(-2)和8729.86 kg·hm^(-2),显著高于单播产量。牧草混播第1至3茬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07%,13.62%和20.50%,显著高于单播高羊茅,低于单播紫花苜蓿;平均粗脂肪含量达2.24%,显著高于单播处理。牧草干重与粗纤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粗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处理(茬次)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排序结果为A3>B3>C1>A1>A2>B2>B1>C2>C3。2种牧草混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在林芝河谷地带广泛栽培推广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 牧草 营养品质 相关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森林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研究
6
作者 徐迪 方江平 屈兴乐 《高原农业》 2022年第3期283-291,共9页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而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基于西藏地区生态安全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压力-状态...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而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基于西藏地区生态安全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西藏自治区2008~2017年的森林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显示,西藏地区2008~2014年间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在动态恶化,2008~2010年处于“临界安全”等级,2011~2014年处于“较不安全”等级;2015~2017年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得到改善,但仍处在“较不安全”等级;导致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恶化的因素主要是单位森林面积蓄积量、森林病虫鼠害发生率、自然保护区面积、封山育林面积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态安全 动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特有种砂生槐不同种源地种子萌发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林玲 叶彦辉 +2 位作者 罗建 陈帅 王军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8-513,共6页
对采自6个种源地砂生槐的种子进行了萌发研究,分析了种子大小、萌发特性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每荚种子数变幅为2.96 4.50粒;种子千粒质量变幅为30.639 47.415 g;种子纵径变幅为4.3144.962 mm;种子横径变幅为3.244 3.693 mm;种... 对采自6个种源地砂生槐的种子进行了萌发研究,分析了种子大小、萌发特性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每荚种子数变幅为2.96 4.50粒;种子千粒质量变幅为30.639 47.415 g;种子纵径变幅为4.3144.962 mm;种子横径变幅为3.244 3.693 mm;种子纵横径比变幅为1.306 1.383,差异较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源间每荚种子数(F=8.52**)、千粒质量(F=19.73**)、种子纵径(F=6.17**)和种子横径(F=5.79**)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种子纵径与横径的比值差异不显著(F=1.47)。2)6个种源砂生槐种子发芽率变幅为43.16%90.03%。其中萨迦种源发芽率90.03%为最高,最低是米瑞种源为43.16%。3)6个砂生槐种源的种子在发芽起始时间上仅差异1 d;萌发持续时间在14 23 d之间,种源间持续发芽时间差异最多达到9 d;萌发高峰期在17 27 d之间,种源间差异较大,其中萨迦种源最短,朗县种源最长。4)每荚种子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降低(R=-0.844 3,P<0.05),而种子千粒质量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升高(R=0.614 3,P<0.05)。5)种子发芽起始时间与海拔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但不显著(R=-0.505 6,P>0.05);种子萌发持续时间与海拔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883 6,P<0.05),而种子发芽率则与海拔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04 7,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生槐 种实性状 种子发芽特性 海拔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国严 罗建 +1 位作者 徐阿生 庄颖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2-299,共8页
采用种群大小级结构、生命表、生命曲线和秩相关分析对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动态以及种群高度—环境关系的研究得出:川滇高山栎种群总体呈增长型,不同地段种群的年龄分布差异较大(P<0.001),种群表现出林隙更新和... 采用种群大小级结构、生命表、生命曲线和秩相关分析对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动态以及种群高度—环境关系的研究得出:川滇高山栎种群总体呈增长型,不同地段种群的年龄分布差异较大(P<0.001),种群表现出林隙更新和阶段性更新的特征,迹地型种群以大量同龄或近同龄林出现,幼苗缺失,呈现出偏途顶极的特征,存在被其他树种替代的可能。川滇高山栎存活曲线介于DeevyⅡ与DeevyⅢ型之间,整个生命过程出现4次死亡高峰,以幼苗进入幼树时期最为强烈(死亡率77.3%),高死亡率会带来高的生命期望值,种内资源竞争是影响个体寿命和造成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环境因子对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土壤湿度>年降水量>坡位>坡向>坡度>海拔,土壤湿度和年降水量是影响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分化的显著因子,另外种群对海拔的适应幅度较宽,对坡度响应不强,水分格局是影响个体增长和种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 川滇高山栎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种群高度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核桃种质资源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马和平 朱雪林 +2 位作者 刘务林 金增涛 杨小林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55,共5页
核桃是我国的重要果树,也是西藏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种质资源是核桃品种选育的基础,为了科学利用西藏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基础资料,研究了西藏核桃的起源、历史,详细介绍了西藏核桃的分布、种质资源分类、核桃群落类型划分... 核桃是我国的重要果树,也是西藏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种质资源是核桃品种选育的基础,为了科学利用西藏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基础资料,研究了西藏核桃的起源、历史,详细介绍了西藏核桃的分布、种质资源分类、核桃群落类型划分、命名以及品种选育工作。结果表明,西藏的核桃主要有3个分布区域:雅鲁藏布江流域、怒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西藏的核桃群落类型可划分为野生群落、原生群落和引进品种群落。西藏核桃命名依据各异,造成目前品种类型名称多样化。根据核桃坚果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观察和测定,最终筛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系。最后提出应充分利用西藏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开展核桃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西藏 种质资源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垂直带谱的划分与分布特点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柴勇 樊国盛 +1 位作者 李乡旺 郑维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2,106,共7页
将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分布划分为山地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山地温带针叶林带、亚高山寒温带针叶林带、高山寒带疏林、灌丛、草甸带和高山荒漠带。在上述基础上 ,分析了各带谱的区系组成、性质和特有种分布特点。
关键词 垂直分布带谱 区系特点 种子植物 中国西藏色季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核桃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马和平 潘刚 +2 位作者 边巴多吉 裴东 王滑 《西藏科技》 2009年第4期25-27,共3页
青藏高原所特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特有的植物资源。在西藏的各种油脂植物中,木本油料植物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蕴藏量较大,并具有较广阔发展前途的首推核桃。本文探讨了西藏核桃产业现状、分布范围、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种类,最后针对... 青藏高原所特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特有的植物资源。在西藏的各种油脂植物中,木本油料植物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蕴藏量较大,并具有较广阔发展前途的首推核桃。本文探讨了西藏核桃产业现状、分布范围、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种类,最后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了发展西藏核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目的是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使以核桃为主的干鲜果业逐步成为西藏继农牧业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核桃 开发与利用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凋落物层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59
12
作者 钟国辉 辛学兵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7-169,共3页
The storage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forest litter in dark coniferous forest of Sejila Mountai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isting storage was 5.863t·hm -2 and the annual litter fall was 0.3... The storage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forest litter in dark coniferous forest of Sejila Mountai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isting storage was 5.863t·hm -2 and the annual litter fall was 0.3205 t·hm -2 . It implied that the forest litter decomposed slowly and accumulated quickly, and the turnover of nutrient circles was slow. The contents of N, Ca, Na, and Mn nutrient elements in litter layer were in the order of un-decomposed layer (U layer) abstract > semi-decomposed layer (S layer) abstract > decomposed layer (D layer) abstract, those of K, Fe, and Mg were in the order of D layer > S layer > U layer, and P element content was in the order of U layer > D layer > S layer. The pool of elements was 78.483 kg·hm -2 N, 3.843 kg·hm -2 P, 48.205 kg·hm -2 K, 23.115 kg·hm -2 Ca, 13.157 kg·hm -2 Na, 30.554 kg·hm -2 Fe, 2.113 kg·hm -2 Mn and 27.513 kg·hm -2 Mg. The turnover of forest litter was the total of nutrient release accumulation. K, Fe, and Mg were enriched, and N, Ca, Na, Mn, and P were released with the turnover rate in the order of N > Ca > Na > Mn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色季拉山 暗针叶林 凋落物 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区高寒山地植物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玲 罗建 郑维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27-2331,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现有文献资料,分析了色季拉山高寒地带植物的构成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33科103属285种,其中双子叶植物有26科77属236种,裸子植物有1科1属4种,中国特有植物125种,占总种数的44.01%,西藏特有植物53种,占18.66%。在... 通过野外调查和现有文献资料,分析了色季拉山高寒地带植物的构成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33科103属285种,其中双子叶植物有26科77属236种,裸子植物有1科1属4种,中国特有植物125种,占总种数的44.01%,西藏特有植物53种,占18.66%。在整个高山寒带中,草本有239种,占83.86%,其中多年生草本230种。植被区系组成、群落植物生活型和叶的性质等特征总体都反映了植被的温带性质。并阐述了该区高山植物对高山恶劣气候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 高寒山地 植被 生态特征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卓巴百合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锦旭 邢震 郑维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6-28,共3页
对西藏野生卓巴百合(Lilium wardlii stapf)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选用球茎内层、基部的鳞片作为外殖体,转绿率最高;在参试的培养基中MS+BA0.5mg/kg+NAA0.5~1.0mg/kg的培养基对诱导愈伤组织(FC)和不定芽的效果较好,MS+IBA1.0mg/kg对促... 对西藏野生卓巴百合(Lilium wardlii stapf)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选用球茎内层、基部的鳞片作为外殖体,转绿率最高;在参试的培养基中MS+BA0.5mg/kg+NAA0.5~1.0mg/kg的培养基对诱导愈伤组织(FC)和不定芽的效果较好,MS+IBA1.0mg/kg对促进小鳞茎生根效果最佳;茎盘切块在MS+BA0.2~0.5mg/kg+NAA0.5~1.0mg/kg的培养基上能正常转绿,形成愈伤组织和不定芽;活性碳有助于小鳞茎生根;组培苗移栽到松锯末中其成活率可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卓巴百合 组织培养 鳞片 茎盘 不定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米拉山区藏药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边巴多吉 刘玉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533-12535,12583,共4页
对西藏米拉山区的藏药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藏药植物59科149属233种,分别占此区种子植物资源科、属、种数的83.10%、49.01%、32.01%,其中濒危藏药植物20种;药用部位为地上部或全草类、果实或种子的药用植物较多,分... 对西藏米拉山区的藏药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藏药植物59科149属233种,分别占此区种子植物资源科、属、种数的83.10%、49.01%、32.01%,其中濒危藏药植物20种;药用部位为地上部或全草类、果实或种子的药用植物较多,分别占该区藏药植物的42.48%、20.60%;药用功能为清热解毒、健胃消食的药用植物分别占总数的18.45%和1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米拉山 藏药植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米拉山区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刚 郑维列 罗大庆 《西藏科技》 2004年第7期53-60,共8页
以米拉山区不同海拔的群落为对象 ,分析了群落特征和性质。对不同海拔的 3 3块样地材料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 :米拉山区共有种子植物 71科3 0 4属 72 8种。其中东坡分布有 61科 2 42属 50 0种 ,西坡分布有 62科 2 3 1属 456种。在米... 以米拉山区不同海拔的群落为对象 ,分析了群落特征和性质。对不同海拔的 3 3块样地材料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 :米拉山区共有种子植物 71科3 0 4属 72 8种。其中东坡分布有 61科 2 42属 50 0种 ,西坡分布有 62科 2 3 1属 456种。在米拉山区以季节性河滩地和山坡塌积地所组成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坡地 ;以桦木为主的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其它群落。最低的是海拔较高的高山柳杜鹃灌丛 ,海拔较低的高山松林、高山栎林则处于中等水平 ,说明物种的多样性与所分布的海拔高度无明显差异 ;而与其生长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米拉山区 植物群落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地区核桃物候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和平 朱雪林 +2 位作者 杨小林 潘刚 金增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960-18962,18981,共4页
[目的]对西藏林芝地区的核桃进行物候和生长节律的研究,为西藏良种核桃的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典型的核桃进行了营养生长物候、生殖生长物候和根系生长物候的观测研究。[结果]营养生长物候期,试验点核桃芽膨大... [目的]对西藏林芝地区的核桃进行物候和生长节律的研究,为西藏良种核桃的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典型的核桃进行了营养生长物候、生殖生长物候和根系生长物候的观测研究。[结果]营养生长物候期,试验点核桃芽膨大期和萌芽期时间相差不大;生殖生长物候期,洞嘎镇最早,其次是东如村和公仲村,然后是里龙乡,通麦村最晚。果实生长动态变化方面,就横径和纵径而言,果实横径变幅大小为:通麦村〉洞嘎镇〉里龙乡〉公仲村〉东如村,果实纵径变幅大小为:通麦村〉公仲村〉洞嘎镇〉里龙乡〉东如村;根系生长物候期,核桃根系开始活动期与芽萌动期相同,3月下旬出现新根,6月中旬7月上旬、9月中旬10月中旬出现2次生长高峰,11月下旬停止生长。[结论]该结果揭示了西藏地区核桃物候特征的初步规律,填补了西藏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物候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亚高山红菇科真菌资源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红梅 徐阿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2-1208,共7页
红菇科真菌具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及生态价值。根据文献记载和标本研究,发现西藏色季拉亚高山红菇科真菌资源非常丰富,共2属66种(红菇属46种,乳菇属20种),其中本次研究明确色季拉亚高山有分布的共计28种,分别为红菇属21种,乳菇属7种... 红菇科真菌具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及生态价值。根据文献记载和标本研究,发现西藏色季拉亚高山红菇科真菌资源非常丰富,共2属66种(红菇属46种,乳菇属20种),其中本次研究明确色季拉亚高山有分布的共计28种,分别为红菇属21种,乳菇属7种。锡金红菇Russula sikkimensis K.Das,Atri&Buyck为中国新记录种,紫丁香乳菇Lactarius lilacinus(Lasch)Fr.和光亮红菇R.nitida(Pers.:Fr.)Fr.为西藏新记录种。就生态分布而言,红菇科真菌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4000 m的冷杉林内,主要发生季节为水热条件较好的7-9月,且较高的郁闭度是影响物种发生的主要因子。按经济价值,食用菌49种,药用菌21种,毒菌1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属 乳菇属 新记录种 生态分布 色季拉亚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地区核桃表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雪林 马和平 +2 位作者 刘务林 杨小林 金增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38,共4页
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核桃表型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西藏核桃的选育提供参考。依照核桃的性状调查方法,研究了林芝地区4个居群8个核桃家系:朗县(LX1-4)、米林县(ML7-8)、林芝县(LZ5-6)和2个铁核桃家系:波密县(BM9-10)的叶型、不同居群核桃... 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核桃表型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西藏核桃的选育提供参考。依照核桃的性状调查方法,研究了林芝地区4个居群8个核桃家系:朗县(LX1-4)、米林县(ML7-8)、林芝县(LZ5-6)和2个铁核桃家系:波密县(BM9-10)的叶型、不同居群核桃表型特征以及坚果特征。结果表明:顶叶长与宽之比LX2最大,ML7最小;复叶长与宽比例LZ5最大,BM10最小;复叶最长的为ML7,最短者为BM10。坚果质量:BM>LX>ML>LZ;仁坚比:LX>ML>LZ>BM;壳厚:BM>LZ>ML>LX。坚果纵横径比值最大的为BM9,最小的为LX1。林芝地区朗县核桃可作为优良家系进行繁殖,波密的铁核桃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是选种和育种的优先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铁核桃 西藏 居群 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原始冷杉林死亡木特征研究 被引量:44
20
作者 罗大庆 郭泉水 +3 位作者 黄界 潘刚 辛学兵 郑维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35-639,共5页
通过色季拉原始冷杉林死亡木的研究 ,结果表明 :冷杉林死亡木主要由枯立木、拔根倒木、干基折断木和干中折断木 4种类型构成 ,其中干基折断和拔根倒方式形成的倒木是林地死亡木最主要的输入形式 ;主林层林木的老龄化和心腐病导致了树势... 通过色季拉原始冷杉林死亡木的研究 ,结果表明 :冷杉林死亡木主要由枯立木、拔根倒木、干基折断木和干中折断木 4种类型构成 ,其中干基折断和拔根倒方式形成的倒木是林地死亡木最主要的输入形式 ;主林层林木的老龄化和心腐病导致了树势的衰弱 ,极易发生折倒 ,风害、雪压是诱发立木折倒死亡的直接原因。冷杉林死亡木的现存量为 111.53 t· hm- 2 ;C、N、P、K、Ca、Mg 6种养分元素的总贮量为 60 442 .69kg· hm- 2 ;原始冷杉林死亡木现存量大、养分贮量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色季拉原始冷杉林 死亡木 养分贮量 养分分解 森林生态系统 急尖长苞冷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