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及肺部泡状棘球蚴病CT表现(附11例肝肺病例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米玛 达瓦次仁 +1 位作者 仁青 周本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年第5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肝脏及肺部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探讨肝脏及肺部泡状棘球蚴病的CT诊断及鉴别方法分析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肝脏及2例肺脏泡状棘球蚴病螺旋CT表现。结果2例肺泡状棘球蚴病CT均表现为实性病灶,边缘清楚,未见钙化影。9例肝脏... 目的分析肝脏及肺部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探讨肝脏及肺部泡状棘球蚴病的CT诊断及鉴别方法分析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肝脏及2例肺脏泡状棘球蚴病螺旋CT表现。结果2例肺泡状棘球蚴病CT均表现为实性病灶,边缘清楚,未见钙化影。9例肝脏泡状棘球蚴病中5例表现为中心以实性为主周围伴有多发性小空泡征的圆形、椭圆形阴影,边缘光滑,其中3例囊肿壁有不同程度环形钙化。2例为实性病灶,部分囊壁环形钙化,囊内无小空泡征(小囊肿)。2例CT表现为斑块状低密度影,分界不清,中间散在分布斑点钙化影。结论螺旋CT可以很好显示肝肺泡状包虫病病灶,对肝肺泡状包虫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病 肝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头癌的应用及诊断 被引量:2
2
作者 达娃次仁 德吉 《西藏科技》 2010年第2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头癌的应用及影像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胰头癌CT检查的技术及诊断。资料及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几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胰腺头部癌的CT影像特点及双排螺旋CT双期扫描中的应用;方法:患者仰卧位,采用PROSPEE...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头癌的应用及影像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胰头癌CT检查的技术及诊断。资料及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几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胰腺头部癌的CT影像特点及双排螺旋CT双期扫描中的应用;方法:患者仰卧位,采用PROSPEEDAII 1.5秒双排螺旋CT机配合NEMOTO高压注射器及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对患者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层厚及层距:7mm螺距:1.5∶1。结果胰头癌中CT平扫显示肿瘤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螺旋双排CT双期增强扫描在动脉期显示肿瘤边缘均出现类似环状强化,门静脉期边缘较为模糊且呈相对低密度。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内外胆管扩张和胰管扩张。结论螺旋双排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头癌检查应用技术更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掌握好良好动态扫描可以更好的观察胰腺病变的密度变化提高CT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螺旋CT 双期增强扫描 胰头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器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德吉 《西藏科技》 2014年第3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当中的高压注射器的使用经验及护理体会,提高CT增强扫描的准确率及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毒副作用。方法对我院放射科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间351例肝脏分期CT增强扫描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1例肝脏分期C...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当中的高压注射器的使用经验及护理体会,提高CT增强扫描的准确率及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毒副作用。方法对我院放射科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间351例肝脏分期CT增强扫描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1例肝脏分期CT增强病例当中一次性成功310例,通过补救措施后成功35例,失败6例。有11例轻度反应,1例为重度反应,1例为重度反应。结论正确熟练掌握使用高压注射器可以提高CT增强扫描的准确率及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创伤性骨折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达娃次仁 贡觉次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2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创伤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对骨折病例行多排螺旋CT扫描后重建。重建技术包括:横轴位,多平面重建,3D重建。结果:显示重建图像增加了空间立体结构的优势,可多角度直观的观察骨折方向及类型,更好的显示周围解刨结...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创伤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对骨折病例行多排螺旋CT扫描后重建。重建技术包括:横轴位,多平面重建,3D重建。结果:显示重建图像增加了空间立体结构的优势,可多角度直观的观察骨折方向及类型,更好的显示周围解刨结构关系,对复杂部位及微小骨折显示优于普通X检查。结论: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复杂及微小骨折的应用,能够直观清晰的显示骨折特点,减少漏诊及误诊,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清晰的影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排螺旋CT对高原脑结核肉芽肿诊断分析
5
作者 达娃次仁 其美多吉 德吉 《西藏科技》 2010年第4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对高原颅内结核肉芽肿诊断分析及价值,进一步提高对高原地区脑结核肉芽肿CT影像诊断及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几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脑内结核肉芽肿患者的CT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我院采用PROSPEEDAII1.5秒双排螺...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对高原颅内结核肉芽肿诊断分析及价值,进一步提高对高原地区脑结核肉芽肿CT影像诊断及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几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脑内结核肉芽肿患者的CT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我院采用PROSPEEDAII1.5秒双排螺旋CT机配合NEMOTO高压注射器及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对患者头颅进行以层厚为4~10mm;层距为4~10mm;采用仰卧轴位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必要时需薄层靶扫描。结果脑内多数病例病灶大多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均出现明显强化呈环状或实性强化。均出现明显水肿现象。结论西藏高原地区为结核多发地区,颅内结核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病变因此在CT影像表现上具有一定特殊性特点了解此病的影像特点有助于本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脑结核肉芽肿 双排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巧克力囊肿影像诊断1例
6
作者 米玛 张安龙 普次 《西藏医药》 2009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卵巢巧克力囊肿 影像诊断 B超检查 子宫后壁 右下腹压痛 病例摘要 下腹疼痛 月经不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包虫诊断价值
7
作者 达娃次仁 贡觉次仁 《影像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脏包虫病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肝脏包虫病患者术后病理证实病例,术前对肝脏包虫病患者在平扫的基础上行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54例患者病例中大多数肝包虫在CT动态增强扫描中均显示无明显强...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脏包虫病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肝脏包虫病患者术后病理证实病例,术前对肝脏包虫病患者在平扫的基础上行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54例患者病例中大多数肝包虫在CT动态增强扫描中均显示无明显强化特征,部分病灶动脉期出现轻度强化与囊周及囊内感染有关,肝包虫病的CT影像特点较典型。观察动态三期扫描肝包虫病强化特征,并且利用多排CT后处理软件重建功能观察包虫占位周围血管走形及特点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疗价值。结论:利用多排CT的增强扫描观察肝脏包虫占位病变的强化特点可与其它肝脏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进一步明确包虫病影像诊断,观察包虫周围血管走向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更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 肝包囊虫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性脑水肿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CT表现
8
作者 米玛 格桑顿珠 《西藏医药》 2012年第2期45-46,共2页
1病历摘要例1患者男,38岁,汉族。乘车进藏一天后感头疼并逐渐加重伴呕吐入院。我院头颅CT检查考虑为急性高原性脑水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收住院。既往有高血压史。入院查体:T 38.0℃P 100次/分,R 20次/分,BP 180/110mmHg。神清合作、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水肿 高原性肺水肿 脑白质 脑实质 基底节区 高密度 侧裂池 高血压 侧脑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胛骨骨软骨瘤1例CT报道
9
作者 米玛 《西藏医药》 2017年第3期96-96,共1页
患者,藏族,女性,13岁。患者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闪出现左侧肩胛向后突起,无明显疼痛,以前未曾治疗。查体:患者儿童女性,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颈部、锁骨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患者,藏族,女性,13岁。患者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闪出现左侧肩胛向后突起,无明显疼痛,以前未曾治疗。查体:患者儿童女性,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颈部、锁骨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患儿左侧肩胛后面突畸形,左侧肩胛骨内侧可以扪及4×5cm左右大小的隆起包块,质硬,随肩胛骨活动,无明显触压痛,界限清楚,局部皮肤无红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骨软骨瘤 CT 局部皮肤 浅表淋巴结 患者 出血点 腹股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平扫腹主动脉瘤误诊泡状棘球蚴病一例
10
作者 米玛 《西藏医药》 2018年第5期150-150,共1页
患者,藏族,女性,50岁,既往无特殊病史。于入院前3年体检时发现腹部包块,当时无发热,无黄染,无恶心呕吐,无腹胀及腹泻。后就诊于当地医院及藏医院均未做治疗。今日来我院门诊行腹部CT平扫检查提示腹腔泡状棘球蚴病,门诊以腹腔包虫收入院... 患者,藏族,女性,50岁,既往无特殊病史。于入院前3年体检时发现腹部包块,当时无发热,无黄染,无恶心呕吐,无腹胀及腹泻。后就诊于当地医院及藏医院均未做治疗。今日来我院门诊行腹部CT平扫检查提示腹腔泡状棘球蚴病,门诊以腹腔包虫收入院。患者精神可,食纳可,二便正常,无消瘦。查体:T:36.7℃P:62次/分BP:90/60mmHg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62次/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腹式呼吸存在,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右上腹可触及拳头大小包块,边界清楚,不活动,无压痛。肝、脾未扪及,肝肾区无扣疼,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正常;脊柱、四肢无外伤、畸形,活动良好;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腹部CT平扫示;腹腔泡状棘球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病 腹部CT平扫 腹主动脉瘤 误诊 腹腔包虫 腹壁静脉曲张 腹部包块 辅助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性慢性高原病临床与X线特征(附二例报告)
11
作者 米玛 《西藏医药》 2002年第4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发病机理 X线检查 临床特征 混合性慢性高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例肝包囊虫病CT表现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尼顿 米玛 《西藏医药》 2018年第5期64-65,72,共3页
目的探讨肝包囊虫病的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肝包囊虫病患者52例,将患者CT特征性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肝包囊虫病患者中,细粒棘球蚴50例(96.05%),泡状棘球蚴2例(3.85%);病变部位以... 目的探讨肝包囊虫病的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肝包囊虫病患者52例,将患者CT特征性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肝包囊虫病患者中,细粒棘球蚴50例(96.05%),泡状棘球蚴2例(3.85%);病变部位以肝右叶为最多(49%)、其次为肝左叶(38%)、最后是肝左叶、肝右叶或者肝尾叶并发(13%;细粒棘球蚴的CT表现主要是外囊分离,囊壁明显增厚,囊内有很多小气泡影以及囊内出现彩带征等;泡状棘球蚴在CT下无明显特征,对泡状棘球蚴的诊断比较困难。结论 CT扫描是确定肝包囊虫病在肝脏的具体部位,可清晰显示包囊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囊虫病 CT表现 回硕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肺多发性包虫病1例
13
作者 仁青 温泉 张安龙 《西藏医药》 2002年第4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肺部 胸痛 影像学检查 鉴别诊断 多发性包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技术对乳腺癌及有关乳腺疾病诊断价值的临床评估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桑登曲珍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年第6期1018-1019,共2页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技术对乳腺癌及有关乳腺疾病诊断价值的临床评估效果。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乳腺疾病患者,病灶120个。通过对于所有患者实施全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和评估,若诊...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技术对乳腺癌及有关乳腺疾病诊断价值的临床评估效果。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乳腺疾病患者,病灶120个。通过对于所有患者实施全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和评估,若诊断结果为I、II、III级为良性患者,若诊断结果为IV以及V级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结果:使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技术诊断后敏感度为81%,特异度为90%,阳性预测值88%,阴性预测值83%,准确度为85%。V级乳腺癌占比98%,IV级诊断后乳腺癌占比为68%。但诊断为I、II以及III级的患者中仍有诊断为乳腺癌患者,占比为17%。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技术对乳腺癌以及相关乳腺疾病患者能够取得一定的诊断效果,若患者诊断为V级,极有可能为乳腺癌患者,必须实施手术活检。若检测为IV级,可能为乳腺癌,尽量对其实施手术活检。若诊断为I、II以及III级,乳腺癌几率较低,医师可以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取手术活检对患者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技术 乳腺癌 有关乳腺疾病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瘤伴病理性骨折1例
15
作者 仁青 温泉 《西藏医药》 2002年第4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X线表现 骨质破坏 诊断 骨髓瘤 病理性骨折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骨变异误诊1例报告
16
作者 江祖胜 温泉 《西藏医药》 2002年第4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子骨变异误诊 X线表现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积液误诊1例
17
作者 江祖胜 《西藏医药》 2002年第4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包虫病 诊断 胸腔积液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不同转归X线胸片表现
18
作者 江祖胜 《西藏医药》 2002年第4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肺炎 转归 X线胸片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例肝包囊虫病CT表现回顾性分析
19
作者 尼顿 米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5期132-133,共2页
目的:对肝包囊虫病患者进行CT诊断,研究肝包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和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肝包囊虫病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诊断,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肝包囊虫病... 目的:对肝包囊虫病患者进行CT诊断,研究肝包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和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肝包囊虫病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诊断,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肝包囊虫病患者中,细粒棘球蚴见于50例患者中,泡状棘球蚴见于2例患者中。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于30岁~40岁,患者的病变部位以肝右叶为最多(49%),其次为肝左叶(38%),最后是肝左叶、肝右叶或者肝尾叶并发(13%)。细粒棘球蚴的CT表现主要包括5种类型,如单纯型、钙化型、多囊型、母子囊型、混合型。肝包囊虫病的CT表现主要是外囊分离,囊壁明显增厚,囊内有很多小气泡影以及囊内出现彩带征等。泡状棘球蚴在CT下无明显特征,对泡状棘球蚴的诊断比较困难。结论:利用CT扫描方式能够对肝包囊虫病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部分患者利用CT平扫便可作为准确的定位诊断,CT在肝包囊虫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囊虫病 CT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