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废及生活垃圾高温气化制氢工艺流程模拟研究
1
作者 程健 常苏 +3 位作者 宫玉柱 李维虎 朱璇 李丹丹 《环境保护前沿》 2025年第2期224-238,共15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使用城市固废及生活垃圾制“绿氢”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和发展潜力。本文通过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固废及生活垃圾高温气化制氢系统模型,研究了热解温度、气化剂组成及比例对合成气组份的影响。模拟结果...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使用城市固废及生活垃圾制“绿氢”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和发展潜力。本文通过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固废及生活垃圾高温气化制氢系统模型,研究了热解温度、气化剂组成及比例对合成气组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为55.43%的垃圾干燥至含水率15%,干燥温度180℃,气化温度800℃以上,熔融温度1500℃,气化剂为水蒸气和氧气,总气化剂系数为0.3 (水蒸气40%,氧气60%)时,热解气化所需能量为112204.1 MJ·h−1,合成气摩尔流量为377.232 kmol/h,可燃气体摩尔流量为280.37 kmol/h,氢气的摩尔比为34.34%,一氧化碳摩尔比为29.76%,甲烷10.22%,合成气低位热值为11.14 MJ·m−3。城市固废及生活垃圾制备的“绿氢”可进一步合成“绿氨”应用于火电掺氨燃烧实现减碳降碳。In the context of “carbon peak, carbon neutral”, the us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to produce “green hydrogen” technology has obvious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this paper,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plasma gasification of solid waste and domestic waste is modeled by Aspen Plus, and ammonia synthesis is simply simulated using hydrogen. The effects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gasifier composition and ratio on syngas composition are investig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water content of the waste is 55.43%, the moisture content after drying is 15%, the drying temperature is 180˚C, the gasification temperature is 800˚C, melting temperature 1500˚C, the gasification agents are water vapor and oxygen, and the total gasification agent coefficient is 0.3 (40% for water vapor and 60% for oxygen), the energy required for pyrolysis and gasification is 112204.1 MJ·h−1, and the molar flow rate of the produced gas is 377.232 kmol/h, the molar flow rate of combustible gas is 280.37 kmol/h, the molar ratio of hydrogen is 34.34%, the molar ratio of carbon monoxide is 29.76%, methane is 10.22%, and the low-level calorific value of syngas is 11.14 MJ·m−3. The “green hydrogen” produced from MSW can be further synthesized into “green ammonia” for use in power plants ammonia blending combustion to achieve carbon reduc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垃圾 高温气化 Aspen P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化学储能技术关键材料研究现状
2
作者 胡若兰 邓巍 +2 位作者 赵勇 谢小军 张恩享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回顾了近年来太阳能驱动的固-气、气-气和液-气热化学储能体系应用的反应物和催化剂等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碳酸盐、氢氧化物、金属氢化物、金属氧化物、有机物和氨等材料的热化学储能特性以及反应物材料改性、新材料开发和催化剂... 回顾了近年来太阳能驱动的固-气、气-气和液-气热化学储能体系应用的反应物和催化剂等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碳酸盐、氢氧化物、金属氢化物、金属氧化物、有机物和氨等材料的热化学储能特性以及反应物材料改性、新材料开发和催化剂改良等的研究现状。目前,适用于太阳能热化学储能的反应物材料在循环稳定性、反应活性、转化率、储能密度、成本或安全性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不足,限制了太阳能热化学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未来,仍需在已知热化学反应体系的基础上研制兼顾储能密度和循环反应稳定性、无腐蚀性和无毒性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先进复合材料,同时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以提高反应速率,扩展示范应用场景和规模,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热化学储能技术的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利用 热化学储能 储能材料 反应物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热罐斜温层厚度和[火用]效率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徐灿 张继红 +1 位作者 刘明 严俊杰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0,共8页
以斜温层厚度和[火用]效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斜温层储热罐的实验研究,研究了储热温差、储热质量流量和径向圆盘型布水器结构对储热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斜温层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储热质量流量和布水器圆盘直径的影响,储热温差的影响... 以斜温层厚度和[火用]效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斜温层储热罐的实验研究,研究了储热温差、储热质量流量和径向圆盘型布水器结构对储热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斜温层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储热质量流量和布水器圆盘直径的影响,储热温差的影响较小,初始斜温层厚度随着雷诺数Re和弗劳德数Fr的增大而增大;储热过程的[火用]效率可定量反映斜温层形成及发展过程的不可逆性,总体呈现先快速升高,后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并缓慢上升的变化规律,即储热过程的[火用]耗散主要发生在斜温层形成时期;综合考虑储热时长和[火用]效率,储热过程的优化参数范围为雷诺数Re为2372~3320、弗劳德数Fr小于0.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热罐 斜温层厚度 [火用]效率 弗劳德数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启动能耗的槽式光热电站日运行方式优化研究
4
作者 贺春光 郭伟 +5 位作者 张顺奇 韩伟 付康丽 冯鹏辉 姚明宇 安佳坤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6,共9页
由于光热电站日常启停的特点,光热电站的启动能耗较大。为此,建立了50MW槽式光热电站的准稳态模型,提出了通过夜间低负荷运行替代光热电站启停过程的日运行优化方式,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临界停机时间指标,即优化运行方式和常规运行方式... 由于光热电站日常启停的特点,光热电站的启动能耗较大。为此,建立了50MW槽式光热电站的准稳态模型,提出了通过夜间低负荷运行替代光热电站启停过程的日运行优化方式,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临界停机时间指标,即优化运行方式和常规运行方式发电量相同时的机组停机时间,并以此作为判断使用优化运行方式能否增加发电量的条件。结果表明:在4个典型气象日下,随着光热电站在低负荷时的发电功率从额定功率的25%降至10%,机组使用优化运行方式的全日额外发电量增加了16.3~26.3 MW·h;随着储热系统的初始储热时长从0增至3.0h,光热电站的全日额外发电量可以增加7.3~8.1MW·h;光热电站在低负荷发电功率为额定功率的15%时,其临界停机时间为14.0 h,在机组的实际停机时间低于临界停机时间时,使用优化运行方式才能降低能耗;对光热电站进行全年生产模拟,使用优化运行方式可使其全年发电量增加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 启动能耗 运行优化 临界停机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代核电机组直流式蒸汽发生器化学清洗工艺研究
5
作者 颜军明 许哲涵 +3 位作者 刘锋 胡杨 李长海 张瑞祥 《清洗世界》 2025年第3期1-3,共3页
国内第四代核电机组(如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采用的直流式蒸汽发生器,其结构及水化学工况特点,决定了需要定期开展蒸汽发生器水侧化学清洗工作。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四代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材质使用情况、结垢物成分特点以及化学清洗过程... 国内第四代核电机组(如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采用的直流式蒸汽发生器,其结构及水化学工况特点,决定了需要定期开展蒸汽发生器水侧化学清洗工作。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四代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材质使用情况、结垢物成分特点以及化学清洗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风险点。针对存在的技术风险点,开展了清洗剂的筛选和优化,分析了蒸汽发生器异种钢材质电偶腐蚀的影响因素,并对电偶腐蚀控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22换热管低腐蚀量要求、T22换热管与其他高等级合金(321、718、800H)偶接后的电偶腐蚀控制、低流速区域沉积物的控制,是蒸汽发生器化学清洗的主要关键技术点。开发的复合EDTA清洗工艺,具有对Fe_(3)O_(4)更高的溶解能力,并可完全消除蒸汽发生器化学清洗过程中T22换热管的电偶腐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代核电机组 直流式蒸汽发生器 化学清洗 高温EDTA 柠檬酸 腐蚀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电热工研究院1MW_(th)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洪培 徐正泉 +10 位作者 孙献斌 王鹏利 王智微 张敏 王海涛 马丽锦 吕怀安 肖平 张康道 齐春松 蒋敏华 《国际电力》 2002年第2期52-55,共4页
介绍国电热工研究院1MWth循环流化床燃烧(CFBC)试验台的建设背景、技术特点和设计参数等。论述试验结果对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工程提供的技术支持。文中还介绍国外CFBC技术的发展现状,说明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国电热工研究院 燃烧试验台 循环流化床锅炉 炉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积灰模型构建与积灰工况传热性能研究
7
作者 高荣泽 杨云 +5 位作者 袁斌彬 李玲忠 方顺利 查琼亮 王利民 车得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120,共13页
为了量化研究积灰状态下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空预器)对运行条件的敏感性,构建基于局部热非平衡模型的三方程回转式空预器热力计算模型,探究了积灰分布与运行条件对空预器传热性能和硫酸氢铵(ABS)沉积的综合影响,对比分析了积灰热阻与热容... 为了量化研究积灰状态下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空预器)对运行条件的敏感性,构建基于局部热非平衡模型的三方程回转式空预器热力计算模型,探究了积灰分布与运行条件对空预器传热性能和硫酸氢铵(ABS)沉积的综合影响,对比分析了积灰热阻与热容对空预器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积灰热阻对传热性能的削弱效果远大于积灰热容对传热的强化效果;冷段积灰比例的增加使得ABS沉积区比例增大;当蓄热元件表面积灰厚度增加时,提高转速、增大流量或提升机组负荷对改善传热性能及减小ABS沉积区比例的效果尤为显著;改变流体温度对空预器性能的影响较小;当机组负荷由50%增加至100%时,ABS沉积区比例在清洁状态下的减小量为5%,在冷段积灰厚度为2 mm时提高至7%。研究结果可为针对性地调整空预器运行参数,从而优化传热效果及减轻积灰腐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积灰 传热 局部热非平衡模型 硫酸氢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态流动下浮动核反应堆管内热工水力特性数值研究
8
作者 姚尧 李超 +4 位作者 祁沛垚 张瑞祥 叶林 常重喜 马喜强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0,共8页
受海洋条件影响,浮动核反应堆(FNR)回路冷却剂会发生周期性流量波动现象,影响系统热工水力特性。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脉动流条件下管内速度与温度分布特性,并对比了不同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对脉动流条件下圆管内速... 受海洋条件影响,浮动核反应堆(FNR)回路冷却剂会发生周期性流量波动现象,影响系统热工水力特性。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脉动流条件下管内速度与温度分布特性,并对比了不同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对脉动流条件下圆管内速度和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频脉动流条件下,管内层流在壁面附近会出现回流现象,并且壁面效应会随着脉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使用脉动速度入口和压力出口作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无法预测出这一回流现象,而使用波动的压力入口和流量出口可以捕捉高频脉动流的回流现象;脉动流条件下,管内温度波动幅度随脉动频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数值模拟较好地模拟脉动流条件下管内的温度,误差小于2%,为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准确预测脉动流流场与温度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流 数值模拟 速度分布 温度分布 浮动核反应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碱煤燃烧特性研究和工程应用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海 黄斌 +2 位作者 房凡 孙叶柱 吕俊复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我国具有丰富的高碱煤资源。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工程实践等方面对高碱煤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进展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和总结,特别介绍了液态排渣锅炉全烧新疆高碱煤的机理研究和实践最新状况,以期为后续开发更为经济、可长期... 我国具有丰富的高碱煤资源。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工程实践等方面对高碱煤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进展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和总结,特别介绍了液态排渣锅炉全烧新疆高碱煤的机理研究和实践最新状况,以期为后续开发更为经济、可长期安全大比例掺烧甚至纯烧新疆高碱煤的燃烧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碱煤 碱(土)金属 燃烧技术 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EC-OEC双工艺耦合的火电机组全容量长寿命调峰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林 高景辉 +3 位作者 何信林 刘晓莎 胡平 邓春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2,共8页
现有火电灵活性改造方案难以消除频繁快速变负荷所带来的热力系统寿命折损与机组安全运行风险,为保障火电机组参与电网调峰的安全性、经济性与健康性,提出并构建了基于固体氧化物电解槽(SOEC)制氢技术与燃烧器局部富氧燃烧(OEC)技术相... 现有火电灵活性改造方案难以消除频繁快速变负荷所带来的热力系统寿命折损与机组安全运行风险,为保障火电机组参与电网调峰的安全性、经济性与健康性,提出并构建了基于固体氧化物电解槽(SOEC)制氢技术与燃烧器局部富氧燃烧(OEC)技术相耦合的火电机组全容量长寿命调峰技术方案。以某超超临界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为计算示例,对SOEC-OEC系统参与70%~100%的电网深度调峰进行了能效计算,并与常规碱性水电解制氢(ALK)系统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SOEC-OEC技术方案中抽汽电解制氢系统的能效高达49.86%,相比ALK系统提高约26.40%;富氧助燃系统最大可减少锅炉排烟量达23.7%,降低机组供电煤耗2.83 g/(kW·h),减少碳排放约2.82 t/h。此外,SOEC-OEC系统还可为机组带来超额的调峰补贴收益、氢气售卖收益、富氧节煤降碳收益以及设备延寿延保收益等,充分保障了火电调峰过程的经济高效、安全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调峰 SOEC OEC 经济性 健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用高碱煤锅炉受热面结焦及其防治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巍 李太江 +6 位作者 娄正计 李志强 高壮 许冬亮 刘贺佳 周昊 李聚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以准东煤为代表的高碱煤虽储量巨大,但火电机组掺烧高碱煤过程中造成锅炉受热面结焦问题突出,不仅降低锅炉热效率,而且严重威胁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解决结焦技术难题,促进高碱煤掺烧利用,对燃用高碱煤锅炉受热面结焦及其防治... 以准东煤为代表的高碱煤虽储量巨大,但火电机组掺烧高碱煤过程中造成锅炉受热面结焦问题突出,不仅降低锅炉热效率,而且严重威胁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解决结焦技术难题,促进高碱煤掺烧利用,对燃用高碱煤锅炉受热面结焦及其防治研究进行了综述。截至目前,国内外围绕燃煤锅炉受热面结焦特征、结焦机理、影响因素、防治措施等已经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控制燃煤质量、改善锅炉结构、优化锅炉运行等措施基础上,在锅炉受热面制备涂层成为防治结焦的重要技术途径。在未来研究过程中,涂层在具备突出抗结焦性能的同时,须兼具优良的耐高温、抗腐蚀、耐磨损、导热性、热疲劳等综合性能,且具有良好的制备经济性、制备效率,特别是现场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结焦 机理 高碱煤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能北京热电厂CO_2捕集工业试验研究 被引量:90
12
作者 黄斌 许世森 +5 位作者 郜时旺 刘练波 陶继业 牛红伟 蔡铭 程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4-20,共7页
我国首套电厂CO2捕集工业级示范系统已在华能北京热电厂建成并成功示范运行,证明该技术适合于在商业运行燃煤电厂进行捕碳。该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业运行情况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前期钝化过程,吸收剂中的抗氧化剂和缓蚀剂,以及Fe3... 我国首套电厂CO2捕集工业级示范系统已在华能北京热电厂建成并成功示范运行,证明该技术适合于在商业运行燃煤电厂进行捕碳。该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业运行情况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前期钝化过程,吸收剂中的抗氧化剂和缓蚀剂,以及Fe3+浓度的变化在正常范围内;调试过程烟气在较大负荷下达到了设计要求;系统运行过程中CO2捕集效率为80%~85%,截至2009年1月底,已生产99.7%的CO2约900t;运行过程中,由于电站系统负荷变化,使得烟气温度波动,导致系统的水失衡;研究提出并对比了进行水洗预处理和提高吸收塔出口温度2种解决方案,发现采用预处理脱水能获得更低的蒸汽消耗,但却需要提供额外的动力和冷却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集 燃煤电厂 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过热器化学清洗配方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邓宇强 曹杰玉 +2 位作者 张祥金 龙国军 倪瑞涛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1,共4页
清洗锅炉过热器时若出现氧化皮大量剥落,会造成堵管风险;若清洗介质选择不当会造成材料性能下降。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清洗介质对各种过热器管材表面氧化皮的剥离作用,以及对剥落氧化皮的溶解效果和对所有材料的腐蚀情况。选择EDTA铵盐、E... 清洗锅炉过热器时若出现氧化皮大量剥落,会造成堵管风险;若清洗介质选择不当会造成材料性能下降。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清洗介质对各种过热器管材表面氧化皮的剥离作用,以及对剥落氧化皮的溶解效果和对所有材料的腐蚀情况。选择EDTA铵盐、EDTA钠盐、柠檬酸、羟基乙酸+甲酸、自制复合有机酸A和自制复合有机酸B等清洗介质进行了氧化皮剥离量、管样除垢率、剥落氧化皮的溶解率试验,并采用上述清洗介质对T22、12Cr1MoV、T91、TP347等4种过热器金属材料进行了腐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时满足氧化皮剥离量小、管样除垢率高、氧化皮溶解效果好、腐蚀风险小的清洗介质为复合有机酸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过热器 化学清洗 氧化皮 清洗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障涂层及冷却结构影响的某F级燃气轮机火焰筒数值研究
14
作者 肖俊峰 高松 +5 位作者 闫安 上官博 张蒙 何伟 李晓丰 张博瑶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8-1415,共8页
以某F级燃气轮机燃烧室火焰筒为研究对象,考虑热障涂层及冷却结构对火焰筒气动传热影响,基于流热固耦合方法对额定工况下的火焰筒进行了内部流场、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并将数值分析结果与火焰筒实际损伤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值分... 以某F级燃气轮机燃烧室火焰筒为研究对象,考虑热障涂层及冷却结构对火焰筒气动传热影响,基于流热固耦合方法对额定工况下的火焰筒进行了内部流场、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并将数值分析结果与火焰筒实际损伤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值分析结果的火焰筒高应力区域与火焰筒实际损伤区域基本吻合,采用流热固耦合方法可以预测火焰筒实际损伤情况;不同位置的热障涂层陶瓷层隔热效果相近;基体和热障涂层陶瓷层在冷却结构附近的区域均为高应力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筒 热障涂层 冷却结构 流热固耦合 损伤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P91钢的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束国刚 薛飞 +5 位作者 范长信 刘树涛 刘江南 王正品 石崇哲 张路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0-23,共4页
用单因素比较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进行国产9Cr-1Mo-V-Nb-N钢管试制品热处理工艺的优化研究,采用2×16个力学性能的多指标综合量化评估法得到优化的热处理工艺参数:正火温度(1055±15)℃,回火温度(765±15)℃。
关键词 P91钢 热处理工艺 优化 力学性能 拉伸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标准与美国ASME PTC 4-2013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常勇强 刘雪敏 +3 位作者 齐国利 李德标 孟勇 管坚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0-616,632,共8页
对中国标准GB/T 10180—2017《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以下简称GB/T 10180)、GB/T 10184—201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以下简称GB/T 10184)与美国ASME PTC4—2013《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以下简称ASME PTC4)进行了对比研究。... 对中国标准GB/T 10180—2017《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以下简称GB/T 10180)、GB/T 10184—201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以下简称GB/T 10184)与美国ASME PTC4—2013《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以下简称ASME PTC4)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计算方法上,中国标准与ASME PTC4在试验原理上是一致的,都是基于进入系统的能量等于离开系统的能量,ASME PTC4和GB/T 10184都将进入系统的能量分为输入能量(即燃料发热量)和外来热量,GB/T 10180将进入系统的能量(即燃料发热量和外来热量)作为输入能量,因此从本质上ASME PTC4和GB/T 10184的锅炉热效率指的是燃料效率,GB/T 10180指的是毛效率;在不确定度分析上,ASME PTC4对试验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中国标准缺少不确定度分析及评定方法;在电站锅炉性能试验方法上,中国标准与ASME PTC4越来越接近,但在工业锅炉性能试验方法上依然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锅炉 电站锅炉 中国标准 ASME PTC4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热态功能试验中一回路加热动态特性研究
17
作者 刘俊峰 王成龙 +4 位作者 秋穗正 李文姝 苏光辉 田文喜 马晓珑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5-301,共7页
高温气冷堆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由石墨和碳化硼烧结陶瓷材料组成,热态功能试验过程中需对一回路堆内构件进行加热除湿。针对高温气冷堆一回路热试系统特点,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 5.4计算软件构建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和主氦风... 高温气冷堆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由石墨和碳化硼烧结陶瓷材料组成,热态功能试验过程中需对一回路堆内构件进行加热除湿。针对高温气冷堆一回路热试系统特点,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 5.4计算软件构建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和主氦风机三维数值模型,并通过示范工程加热试验值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获得了一回路加热过程中温度场动态特性。为了解决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一回路首次加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将辅助蒸汽通入到蒸汽发生器,并动态调整辅助蒸汽运行参数来加热一回路氦气的方法,结果表明:相较于主氦风机单独加热方式,外加辅助蒸汽热源可节省加热时间约31.3 h,同时可将堆芯最终平衡温度由250℃提高至265℃;在满足运行准则的前提下,更有利于碳砖和石墨堆内构件的除湿。该研究结果为高温气冷堆一回路热试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主氦风机 辅助蒸汽 一回路加热 仿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9Cr-1Mo-V-Nb-N钢的组织及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束国刚 丁辉 +5 位作者 刘树涛 范长信 薛飞 刘江南 王正品 石崇哲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0-114,122,共6页
通过测试采用不同参数热处理后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组织结构分析,基本查明了影响国产P91钢性能的关键.研究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最终组织和碳化物的形态与分布,从而导致了力学性能的差异;同时,测试数据与进口材料数... 通过测试采用不同参数热处理后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组织结构分析,基本查明了影响国产P91钢性能的关键.研究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最终组织和碳化物的形态与分布,从而导致了力学性能的差异;同时,测试数据与进口材料数据的对比表明,通过工艺优化,国产P91钢的性能已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91钢 热处理 组织 回火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联产机组工业供汽优化控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佳 许朋江 +1 位作者 居文平 马汀山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0-137,共8页
针对热电联产机组工业供汽引起能耗大幅升高,导致电厂热经济性下降的问题,以某310 MW机组为研究对象,进行EBSILON平台建模模拟和真机试验研究,计算冷段再热蒸汽抽汽(冷再)和热段再热蒸汽抽汽(热再)2种汽源、2.0 MPa/2.5 MPa/3.0 MPa 3... 针对热电联产机组工业供汽引起能耗大幅升高,导致电厂热经济性下降的问题,以某310 MW机组为研究对象,进行EBSILON平台建模模拟和真机试验研究,计算冷段再热蒸汽抽汽(冷再)和热段再热蒸汽抽汽(热再)2种汽源、2.0 MPa/2.5 MPa/3.0 MPa 3种抽汽参数、不同负荷下机组运行状态,分析(火用)损耗特性、能耗临界特性等,得到了工业供汽优化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冷再和热再汽源下,机组热耗率存在差异;工业供汽存在一条能耗临界特性曲线,该曲线对机组经济运行意义重大。只有当机组在该曲线右侧区域工况运行时,工业供汽工况热耗率才小于相同电负荷纯凝工况机组热耗率,工业供汽对降低能耗水平有益,机组热经济性提高;机组在曲线左侧运行时,工业供汽工况热耗率大于纯凝。建议热电厂工业供汽改造时,合理规划各机组间工业供汽流量及汽源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供汽 热经济性 (火用)损耗 能耗临界特性 优化控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程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装置工业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卫民 李锋祥 +1 位作者 陈胜利 阎华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8-381,共4页
介绍了当前节能降耗的迫切需要和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装置——"洁能芯"的技术原理。论述了2号机组甲、乙侧凝汽器性能试验内容,试验方法和试验计算结果,计算分析了安装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装置后凝汽器性能及机组经济性。安装... 介绍了当前节能降耗的迫切需要和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装置——"洁能芯"的技术原理。论述了2号机组甲、乙侧凝汽器性能试验内容,试验方法和试验计算结果,计算分析了安装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装置后凝汽器性能及机组经济性。安装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装置后,凝汽器端差降低2.79℃,真空提高2.97kPa,冷却水流量减小9.8%;凝汽器在相同进水温度、相同真空下,机组带负荷能力提高19.7%;凝汽器水阻增加19.52kPa。工业试验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装置应用于电厂凝汽器可提高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组合式 强化传热 工业试验 汽轮发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