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浸泡再生混凝土复合盐侵蚀微观特征与损伤演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家滨 车志豪 +2 位作者 侯泽宇 范一杰 牛荻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3-144,共12页
为了研究部分掩埋、部分暴露于空气中的再生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复合盐侵蚀后的微观结构特征与耐久性损伤机制,以7.5%MgSO_(4)-7.5%Na 2SO_(4)-5%NaCl(质量分数)复合盐溶液模拟西北地区区域土壤与地下水环境,采用部分浸泡法,开展再生混凝... 为了研究部分掩埋、部分暴露于空气中的再生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复合盐侵蚀后的微观结构特征与耐久性损伤机制,以7.5%MgSO_(4)-7.5%Na 2SO_(4)-5%NaCl(质量分数)复合盐溶液模拟西北地区区域土壤与地下水环境,采用部分浸泡法,开展再生混凝土复合盐侵蚀耐久性实验。测试表观形貌、质量、相对动弹性模量等宏观指标,研究再生混凝土复合盐侵蚀耐久性退化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综合热分析法,表征侵蚀再生混凝土的物相组成及其含量,分析部分浸泡再生混凝土复合盐侵蚀微观结构特征;使用扫描电镜与X射线能谱仪,观察侵蚀再生混凝土的微观形貌与微区元素组成,揭示部分浸泡再生混凝土复合盐的侵蚀损伤演化机制。结果表明:相对动弹性模量沿试件高度变化明显,区域3—6相对动弹性模量相对稳定,区域7—8降至最低后快速上升,在区域11—12回归至100%。部分浸泡再生混凝土由下至上分为毛细孔饱和区、气-液两相界面区、水分传输区和干燥区。随着浸泡时间延长,毛细孔饱和区侵蚀方式从化学侵蚀转变为以化学侵蚀为主,兼具物理破坏;气-液两相界面区损伤由化学侵蚀-物理破坏共同控制变为以物理破坏为主,兼具化学侵蚀;水分传输区由无损伤向化学侵蚀-物理破坏共同作用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复合盐侵蚀 部分浸泡 微观特征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