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肾损伤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贾阳 荆亚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肾损伤发生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12月西安大兴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红素(TBIL)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肾损伤发生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12月西安大兴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红素(TBIL)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肌酐(Cr),免疫比浊法检测血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给予新生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肝酶诱导剂、益生菌等药物治疗,根据患儿是否发生肾损伤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生早期肾损伤的因素。对患儿随访3个月,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估其预后状况,比较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预后不良的因素。结果9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有20例(21.28%)发生早期肾损伤。发生组TBIL和β2-MG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Cr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L水平高[OR=3.494(95%CI:1.194,10.222)]、Cr水平低[OR=0.660(95%CI:0.226,1.932)]和β2-MG水平高[OR=3.161(95%CI:1.081,9.249)]均是高胆素血症患儿发生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9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有22例(23.40%)患儿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Apgar评分、TBIL水平和NSE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L水平高[OR=4.614(95%CI:1.577,13.498)]、NSE水平高[OR=3.811(95%CI:1.303,11.151)]和Apgar评分高[OR=3.611(95%CI:1.234,10.565)]均是高胆素血症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TBIL、Cr、β2-MG是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生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及时有效地监测这些指标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Apgar评分、TBIL、NSE是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早期识别和纠正可逆因素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早期肾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联合蓝紫光治疗溶血性黄疸新生儿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翟盟 贾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73-1676,共4页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蓝紫光对溶血性黄疸新生儿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心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3年3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接收的78例溶血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蓝紫光对溶血性黄疸新生儿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心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3年3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接收的78例溶血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男21例、女18例,胎龄(39.45±1.55)周,接受蓝紫光治疗;观察组患儿男22例、女17例,胎龄(39.52±1.60)周,接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剂量为1 g/kg)联合蓝紫光治疗。7 d为1个治疗周期,持续至总胆红素降至安全水平。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神经和心肌损伤指标[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胆红素致神经功能障碍量表(BIND)评分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37/39),高于对照组的79.48%(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42);观察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S100B、NSE、CK和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BIND评分低于对照组[(0.25±0.05)分比(0.38±0.09)分],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38.78±1.53)分比(37.12±1.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64、5.845,均P<0.001)。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蓝紫光治疗溶血性黄疸新生儿疗效显著,能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和保护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和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性黄疸 丙种球蛋白 蓝紫光 胆红素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风险管理在自然分娩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谈永芳 边改维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494-1496,共3页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自然分娩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间的62例接受窒息复苏的自然分娩新生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1例)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31例)新生儿则接受优...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自然分娩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间的62例接受窒息复苏的自然分娩新生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1例)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31例)新生儿则接受优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干预,评价不同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示,试验组新生儿的吸入性肺炎、心肌损伤、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Apgar评分情况,试验组患儿护理后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示,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BNA评分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新生儿窒息复苏中,采用优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取得理想效果,该护理模式有助于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改善新生儿状态,其护理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风险管理 新生儿 窒息复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患者血清IL-6、NSE、乳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习颖 贾阳 +2 位作者 安婷婷 苏芬玲 张磊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436-1439,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乳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诊治的108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头颅超声结果分...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乳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诊治的108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头颅超声结果分为脑损伤组42例和无脑损伤组66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IL-6、NSE和乳酸水平以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IL-6、NSE、乳酸水平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损伤组患儿的IL-6、NSE、乳酸水平分别为(30.91±3.47) pg/mL、(4.60±1.05)μg/L、(9.01±1.24) mmol/L,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的(18.85±2.08) pg/mL、(0.38±0.10)μg/L、(4.83±0.65) mmol/L,NBNA评分为(30.46±1.15)分,明显低于无脑损伤组的(36.21±1.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患儿血清IL-6、NSE、乳酸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r=-0.573、-0.736、-0.552,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IL-6、NSE、乳酸水平及NBNA评分为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患者血清IL-6、NSE、乳酸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IL-6、NSE、乳酸水平是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早期脑损伤 白细胞介素-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乳酸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苏芬玲 贾阳 王昌燕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2362-2366,共5页
目的研究早产儿肠道菌群变化并分析其与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西安大兴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早产儿,所有早产儿均在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早产儿肠道菌群及感染检测,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 目的研究早产儿肠道菌群变化并分析其与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西安大兴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早产儿,所有早产儿均在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早产儿肠道菌群及感染检测,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6例和非感染组54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肠道菌群丰度、菌群物种丰富度(Chaol指数)、菌群群落多样性(Shannon指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早产儿感染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结果感染组早产儿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分别为(16.77±3.20)×10^(9)/L、(17.65±4.41)mg/L、(3.82±0.55)ng/m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11.18±3.42)×10^(9)/L、(4.93±1.19)mg/L、(0.35±0.08)ng/mL,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为(86.46±4.23)分,明显低于非感染组的(93.36±4.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早产儿的感染性肺炎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和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73.08%、57.69%、34.62%,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46.30%、31.48%、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早产儿的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乳球菌属、拟杆菌属的丰度分别为(23.65±1.26)%、(16.60±0.95)%、(15.72±0.90)%、(8.88±0.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3±1.36)%、(22.45±1.28)%、(17.81±1.11)%、(9.78±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早产儿的链球菌属、沙门菌属、瓦氏菌属、梭菌属、葡萄球菌属丰度分别为(12.92±0.82)%、(5.75±0.55)%、(4.85±0.30)%、(6.76±0.56)%、(8.51±0.64)%,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5.82±0.36)%、(4.27±0.33)%、(3.95±0.21)%、(2.20±0.18)%、(1.97±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早产儿的Chaol指数及Shannon指数分别为284.46±17.78、2.73±0.35,明显低于非感染组的395.52±21.60、3.99±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属、Chaol指数、Shannon指数是早产儿感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链球菌属、沙门菌属、葡萄球菌属是早产儿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NCIS评分与双歧杆菌属丰度比(r=0.652)、乳杆菌属丰度比(r=0.589)、去球菌属丰度比(r=0.618)、拟杆菌属丰度比(r=0.602)、Chaol指数(r=0.547)、Shonnon指数(r=0.551)呈正相关(P<0.05),与链球菌属丰度比(r=-0.524)、沙门菌属丰度比(r=-0.611)、瓦氏菌属丰度比(r=-0.514)、梭菌属丰度比(r=-0.531)、葡萄球菌属丰度比(r=-0.529)呈负相关(P<0.05)。结论早产儿较正常健康新生儿更易发生感染性疾病。感染早产儿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衡,菌群物种丰富度、菌群群落多样性均降低,且菌群变化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肠道菌群 新生儿感染 肠道菌群丰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EOS的血清乳酸、PCT、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磊 贾阳 +2 位作者 安婷婷 苏芬玲 习颖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PCT)、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安大兴医院分娩及诊治的98例EOS患儿的临床资料(EOS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100例作...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PCT)、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安大兴医院分娩及诊治的98例EOS患儿的临床资料(EOS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乳酸、PCT、炎症指标[包括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依据新生儿休克评分将EOS新生儿分为轻症组(≤6分,63例)与重症组(>6分,35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清乳酸、PCT、IL-6、Hs-CRP水平。同时以EOS组新生儿作为阳性样本,健康新生儿为阴性样本,分析血清乳酸、PCT、IL-6、hs-CRP单独及联合诊断新生儿EOS的价值。结果EOS组新生儿的血清乳酸、PCT、IL-6、Hs-CRP水平分别为(5.41±1.79)mmol/L、(10.42±3.15)ng/mL、(498.26±13.85)pg/mL、(27.48±3.9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7±0.38)mmol/L、(0.20±0.05)ng/mL、(13.49±4.06)pg/mL、(1.88±0.5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新生儿的血清乳酸、PCT、IL-6、Hs-CRP水平分别为(7.92±2.05)mmol/L、(16.25±4.68)ng/m L、(537.89±18.37)pg/mL、(34.95±5.05)mg/L,明显高于轻症组的(4.16±1.55)mmol/L、(4.58±1.49)ng/m L、(468.11±11.95)pg/mL、(20.16±3.4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乳酸、PCT、IL-6、Hs-CRP联合诊断新生儿EO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82%、92.00%、91.41%,明显高于乳酸(72.45%、61.00%、66.67%)、PCT(86.73%、59.00%、72.73%)、IL-6(66.32%、64.00%、65.15%)、hs-CRP(85.71%、83.00%、84.34%)单独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新生儿,EOS新生儿的血清乳酸、PCT、IL-6、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加重,血清乳酸、PCT、IL-6、Hs-CRP水平也逐渐升高,同时血清乳酸、PCT、IL-6、Hs-CRP联合诊断新生儿EOS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乳酸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黄疸应用光疗法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燕 崔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0期82-83,共2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应用光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就诊的黄疸新生儿100例,50例黄疸新生儿采用长时间16 h连续蓝光照射(设为对照组),50例黄疸新生儿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应用光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就诊的黄疸新生儿100例,50例黄疸新生儿采用长时间16 h连续蓝光照射(设为对照组),50例黄疸新生儿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率(80.00%)高于对照组(50.00%)(P<0.05);两组患儿治疗2、4 d后TBIL、DBI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4 d后的TBIL、DBIL低于对照组(P<0.05);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8.00%)(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采取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可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光疗法 短时多次照射 连续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肠外营养治疗对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电解质、生长调节因子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贾阳 苏芬玲 +1 位作者 王昌燕 安婷婷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21期2802-280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外营养治疗对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PLBW)电解质、生长调节因子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西安大兴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2例PLBW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外营养治疗对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PLBW)电解质、生长调节因子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西安大兴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2例PLBW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新生儿给予早期胃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延迟胃肠外营养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及出生后7 d体格指标[体质量、身长、头围]、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电解质[血钾、血钠、血钙]、生长调节因子[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炎症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后7 d体质量、身长、头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7 d的血营养指标ALB、PA、TP水平均较出生时升高,且观察组的上述各项指标[(35.09±4.05)g/L、(115.63±8.01)mg/L、(52.92±3.87)g/L]明显高于对照组[(32.18±3.42)g/L、(108.07±7.45)mg/L、(49.23±4.1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7 d的血清IGFBP-3、G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7 d的血清IGF-1水平较出生时升高,且观察组为(43.65±4.0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4±3.3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7 d血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7 d血钾水平为(4.31±0.39)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0.53)mmol/L,血钙水平为(1.27±0.13)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0.1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7 d的血清TGF-β、IL-10水平较出生时升高,且观察组分别为(21.30±3.05)ng/mL、(38.45±4.1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06±3.39)ng/mL、(35.91±3.24)pg/mL,TNF-α水平较出生时降低,且观察组为(51.26±6.03)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32±7.2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BW新生儿给予早期胃肠外营养治疗有利于改善新生儿营养状态,促进IGF-1合成分泌,促进电解质平衡恢复,调节促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 早期胃肠外营养 电解质 生长调节因子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血清标志物水平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苗芳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355-1356,共2页
目的分析各年龄阶段儿童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和血清标志物水平。方法选择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100例,依据年龄分成A组(年龄≤6岁)以及B组(年龄>6岁),各50例,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分布... 目的分析各年龄阶段儿童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和血清标志物水平。方法选择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100例,依据年龄分成A组(年龄≤6岁)以及B组(年龄>6岁),各50例,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分布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分布情况、细胞免疫分布情况。结果B组患儿平均发热时间长于A组,淋巴结炎以及皮疹出现率均低于A组,发热以及眼睑水肿出现率均高于A组(P<0.05);异常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A组,贫血以及心肌损害出现率均低于A组(P<0.05);CD3、CD4、CD4/CD8、CD19水平均低于A组,CD8以及NK细胞水平均高于A组(P<0.05)。结论低年龄患儿易出现淋巴结炎以及皮疹,高年龄患儿更易出现发热以及眼睑水肿情况,同时低年龄患儿易出现贫血以及心肌损害。伴随年龄增长,异常淋巴细胞百分比逐渐升高,CD4+T细胞水平逐渐下降,CD8+T细胞水平逐渐升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患儿,需重视其临床特点以及血清标志物水平,从而提升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标志物 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 儿童 年龄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上门服务对早产儿居家护理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边改维 孙璐 谈永芳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5期2265-2268,共4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上门服务对早产儿居家护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西安大兴医院新生儿科接诊的早产儿9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居家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互联... 目的探讨互联网+上门服务对早产儿居家护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西安大兴医院新生儿科接诊的早产儿9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居家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互联网+上门服务,两组早产儿均持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的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发育情况[身长、头围、体质量]、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的变化及干预期间两组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的血清ALB、PA、TRF、身长、头围、体质量、NBNA评分分别为(43.16±2.39)g/L、(295.48±18.62)mg/L、(1.97±0.52)g/L、(54.17±2.08)cm、(38.52±1.16)cm、(4.67±0.39)kg、(38.36±0.4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33±2.14)g/L、(281.63±18.40)mg/L、(1.70±0.31)g/L、(51.69±1.94)cm、(35.00±1.08)cm、(4.20±0.32)kg、(35.23±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干预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上门服务能提高早产儿营养指标水平,从而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及大脑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互联网 上门服务 营养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机应用EPO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及对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磊 贾阳 +2 位作者 安婷婷 苏芬玲 习颖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及对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两院收治的90例贫血早产儿,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出生第2周后给予EP...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及对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两院收治的90例贫血早产儿,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出生第2周后给予EPO治疗,对照组出生第3周给予EPO治疗,两组均治疗至出生第5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贫血指标[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水平,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血小板(BPC)]水平,检测两组治疗前后造血物质[叶酸、维生素B 12、铁蛋白(SF)]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输血人数,计算输血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HCT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Re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Hb、HCT、Re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Hb、HCT、Re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RBC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MCHC水平及对照组RBC、MCH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BP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R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MCHC、BP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叶酸、维生素B 12、SF水平及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 1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F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S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第2周时应用EPO治疗早产儿贫血虽不能显著降低输血率,但可有效改善患儿贫血状况,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贫血 新生儿/药物疗法 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