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18)F-PSMA-1007 PET/CT影像组学提高局灶性前列腺癌诊断准确性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常儒玺 罗量 +2 位作者 王睿妍 董伟璇 段小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9-344,共6页
目的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提高~(18)F-PSMA-1007 PET/CT对局灶性前列腺癌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18)F-PSMA-1007 PET/CT显示局灶性核素浓聚的74例患者,... 目的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提高~(18)F-PSMA-1007 PET/CT对局灶性前列腺癌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18)F-PSMA-1007 PET/CT显示局灶性核素浓聚的74例患者,中位年龄为71岁,42例患者Gleason评分<8,32例患者Gleason评分≥8,根据检查时间随机选出外部验证集,并将其余患者按照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配准图像上半自动勾画病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手动调整,随后将ROI对称性移至对侧非肿瘤组织,通过方差和相关性分析筛选特征,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并与视觉判断比较,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各个模型的效果。基于Gleason评分、血清tPSA水平和病灶位置划分亚组,获得肿瘤组织鉴别诊断的最佳特征。结果共筛选出8个特征,视觉评价、测试集和外部验证集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58、0.933和0.891,鉴别前列腺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0.757、0.800和0.917,特异度分别为0.960、0.800和0.79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组学特征10percentile和skewness在肿瘤鉴别中价值较高,肿瘤组织10Percentile各组均高于非肿瘤组织(P值分别为0.012、0.002、<0.001、<0.001、<0.001、<0.001);当tPSA≤10 ng/mL且Gleason评分≥8时,肿瘤与非肿瘤组织skewness无统计学差异(P=0.08);tPSA≥20 ng/mL时,非肿瘤组织的skewness稍高于肿瘤组织,但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285、0.791);肿瘤灶位于前列腺后部(左后部、右后部)时,skewness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织(P均<0.001)。结论影像组学模型在区分局灶性前列腺癌肿瘤与非肿瘤组织方面灵敏度和准确性优于视觉评价,但后者特异度更高;其中skewness和10percentile对于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前列腺癌 ~(18)F-PSMA-1007 PET/CT 影像组学 良恶性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8F-氟丁酸的自动化合成及荷前列腺癌裸鼠PET/CT显像评价
2
作者 董伟璇 秦开心 +3 位作者 胡文豪 沈聪 牛晨 段小艺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71-677,共7页
目的 研究2-18F-氟丁酸(2-18F-FBA)自动化合成工艺小柱纯化方法,使其能满足GMP生产要求缩短合成时间提高产率,并对其进行荷前列腺癌裸鼠PET/CT显像评价。方法 以GE TRACERlab FX-FN模块为基础,用“一锅法”和“柱水解法”合成2-18F-FBA... 目的 研究2-18F-氟丁酸(2-18F-FBA)自动化合成工艺小柱纯化方法,使其能满足GMP生产要求缩短合成时间提高产率,并对其进行荷前列腺癌裸鼠PET/CT显像评价。方法 以GE TRACERlab FX-FN模块为基础,用“一锅法”和“柱水解法”合成2-18F-FBA。两种方案均使用2-溴丁酸甲酯为前体,经氟化、纯化和水解得终产品2-18F-FBA。荷前列腺癌裸鼠尾静脉注射2-18FFBA后于不同时间点行micro-PET/CT显像,PMOD软件勾画感兴趣区并计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结果“一锅法”和“柱水解法”合成2-18F-FBA的时间分别为35 min和27 min,未校正放化产率为(34±5.2)%和(41±3.7)%。Micro-PET/CT显示,注射2-18FFBA 30 min肿瘤处放射性摄取明显,60 min后,肿瘤/肌肉比相对较高。两种方案均能合成2-18F-FBA,“柱水解法”合成时间相对更短、产率更高。结论 2-18F-FBA荷前列腺癌裸鼠肿瘤处显像清晰,60 min时有较高的靶本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8F-FBA micro-PET/CT 前列腺癌 放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PSMA-1007 PET/CT对前列腺癌初诊患者转移灶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白璐 郑安琪 +3 位作者 高俊刚 李阳 刘翔 段小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明确^(18)F-PSMA-1007 PET/CT对前列腺癌初诊患者转移灶的评估作用,并探索其与临床转移风险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初诊未治并行^(18)F-PSMA-1007 PET/CT检查的前列腺癌患者257例。所有图像均由两名高... 目的明确^(18)F-PSMA-1007 PET/CT对前列腺癌初诊患者转移灶的评估作用,并探索其与临床转移风险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初诊未治并行^(18)F-PSMA-1007 PET/CT检查的前列腺癌患者257例。所有图像均由两名高年资PET/CT诊断医师进行判读。根据D’Amico危险度分级将患者分为低、中和高危组,依据Gleason评分(GS)将患者分为≤6分组、=7分组和≥8分组,依据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高低将患者分为<10 ng/mL组、10~20 ng/mL组和>20 ng/mL组。最后,在D’Amico危险度分级的各组内,再依据tPSA水平和GS进行亚分组,并比较各亚组间^(18)F-PSMA-1007 PET/CT对转移灶探测情况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7例患者,总体血清tPSA的中位数为16.34(3.38~783.12)ng/mL,GS中位数为8(6~10)分,D’Amico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分别为10例(3.89%)、36例(15.01%)和211例(80.10%)。在D’Amico高危组、GS≥8分组以及tPSA>20 ng/mL组中患者发生转移的比率最高,分别是45.02%、46.50%和47.02%;低危组、GS≤6分和tPSA<10 ng/mL组患者发生转移的比率较低,分别为0、8.82%和15.63%。当tPSA<10 ng/mL时,低危前列腺癌发生转移的比率(0)低于高危前列腺癌(33.33%)。当tPSA处于10~20 ng/mL时,中危前列腺癌转移的比率(7.69%)低于高危前列腺癌(38.71%)。当GS≤6分时,低危前列腺癌发生转移的比率(0)低于高危前列腺癌(38.71%)。结论PSMA-1007 PET/CT对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转移灶检出率与GS、术前tPSA水平和的D’Amico危险度分级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转移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PET/CT D’Amico危险度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PSMA PET/CT显像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8
4
作者 段小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3-167,共5页
近年来,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PET/CT成像在前列腺癌诊疗中应用逐渐增多。PSMA PET/CT对前列腺癌原发及转移灶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诊断效能好,适用于前列腺癌分期、再分期、早期生化复发的检测,尤其对于隐匿性淋巴结和骨转... 近年来,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PET/CT成像在前列腺癌诊疗中应用逐渐增多。PSMA PET/CT对前列腺癌原发及转移灶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诊断效能好,适用于前列腺癌分期、再分期、早期生化复发的检测,尤其对于隐匿性淋巴结和骨转移检测,较常规影像学方法更准确、更全面。在前列腺癌肿瘤定位、放疗生物靶区勾画、疗效评价、预后预测方面,PSMA PET/CT亦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可能成为未来的临床适应证。假阳性、假阴性问题依然是困扰成像结果判断的重要因素,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报告的准确性也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X线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PSMA-1007 PET/CT在前列腺癌寡转移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卓楠 郑安琪 +3 位作者 高俊刚 李阳 刘翔 段小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和PSMA PET/CT中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预测前列腺癌转移范围以及影响前列腺癌寡转移患者治疗方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170例,其中未...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和PSMA PET/CT中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预测前列腺癌转移范围以及影响前列腺癌寡转移患者治疗方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170例,其中未经治疗者97例,根据转移情况分为无转移组、寡转移组(转移灶≤5)和广泛转移组;前列腺癌寡转移行根治术者28例,前列腺癌寡转移内分泌治疗者45例。比较未经治疗的三组患者SUVmax、PSA和Gleason评分组间差异,同时对原发癌灶SUVmax与Gleason评分、PSA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寡转移患者再进行分组(≤7分为中-低危组,≥8为高危组),比较组间转移灶SUVmax和总体血清PSA水平。结果随转移灶数量增多,SUVmax、PSA水平及Gleason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三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9,P=0.001,P=0.046)。事后检验发现,寡转移组与其余两组Gleason评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02);原发灶SUVmax水平与Gleason评分、PSA之间存在相关性(P=0.002,r=0.315;P<0.001,r=0.430)。前列腺癌寡转移根治术后组和内分泌治疗组间PS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在Gleason评分中、低危组中,PSA在两种治疗方式间的差异持续存在(P=0.021)。结论SUVmax、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寡转移的鉴别中具有一定价值;对于前列腺癌寡转移患者,特别是Gleason评分中-低危人群,根治术是非常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寡转移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PET/CT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PSMA-1007 PET/CT显示前列腺癌及浸润范围与临床病理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沈聪 李运轩 +3 位作者 郑安琪 董伟璇 李阳 段小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目的探索^(18)F-PSMA-1007 PET/CT成像评估前列腺癌肿瘤原发灶及浸润范围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因怀疑或确诊前列腺癌行^(18)F-PSMA-1007 PET/CT全身成像、检查前未行任何治疗... 目的探索^(18)F-PSMA-1007 PET/CT成像评估前列腺癌肿瘤原发灶及浸润范围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因怀疑或确诊前列腺癌行^(18)F-PSMA-1007 PET/CT全身成像、检查前未行任何治疗且检查后行根治性手术并得到完整病理学结果的患者51例。使用半自动方法勾画前列腺癌灶40%SUVmax感兴趣区(ROI),得到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和肿瘤负荷(TLM),同时人工判断前列腺包膜、双侧精囊腺及膀胱是否受侵及范围。分析代谢参数与术后Gleason评分及肿瘤分级、分组的相关性,采用McNemar检验分析PSMA-PET/CT对前列腺癌浸润范围评估的准确度。结果PSMAPET/CT成像参数SUVmax、SUVmean、TLM与Gleason评分无相关性,但SUVmean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r=0.306,P=0.041)。病理结果肿瘤最大径与MTV呈中等程度相关(r=0.479,P=0.003)。使用PSMA-PET/CT评估前列腺癌原发灶及对包膜、精囊腺、膀胱侵犯的灵敏度分别为72.00%、64.71%、83.33%、25.00%,特异度分别为88.46%、33.33%、84.61%、95.74%,准确度分别为80.39%、52.94%、86.27%、90.19%。结论^(18)F-PSMA-1007 PET/CT显像对于前列腺癌肿瘤原发灶及浸润范围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8)F]氟代乙基吲哚丙酸作为PET显像剂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董伟璇 秦开心 +3 位作者 沈聪 施冬梅 胡文豪 段小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0-1026,共7页
目的吲哚丙酸在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中有关键作用,本研究拟设计合成^(18)F-标记的吲哚丙酸即1-[^(18)F]氟代乙基-吲哚丙酸(1-[^(18)F]-IPA),并对其作为肿瘤PET显像剂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前体1-(2-对甲苯磺酸氧乙基)-吲哚丙酸甲酯与^(1... 目的吲哚丙酸在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中有关键作用,本研究拟设计合成^(18)F-标记的吲哚丙酸即1-[^(18)F]氟代乙基-吲哚丙酸(1-[^(18)F]-IPA),并对其作为肿瘤PET显像剂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前体1-(2-对甲苯磺酸氧乙基)-吲哚丙酸甲酯与^(18)F-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粗产品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并收集中间体,最后水解得1-[^(18)F]-IPA。目测产品的澄清度,精密试纸测定pH值,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放射化学纯度和稳定性。ICR健康小鼠尾静脉注射1-[^(18)F]-IPA(0.2 mL,7 MBq),于5、15、25、45、75、120 min各不同时间点处死并解剖,测定1-[^(18)F]-IPA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荷BxPC-3裸鼠行micro-PET/CT显像并进行图像分析。组织器官不同时间点生物学分布的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结果1-[^(18)F]-IPA总制备时间约35~40 min,放射化学产率(45±5)%,放射化学纯度>95%。产品溶液澄清无颗粒,pH值约6.5,体内外稳定性好。于各时间点处死ICR健康小鼠并解剖后测定1-[^(18)F]-IPA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表明除外脑组织,在ICR健康小鼠全身各主要脏器均有1-[^(18)F]-IPA的一定摄取,以肝脏、胆囊以及肾脏摄取最明显,胆囊处随时间推移放射性逐渐增高,在120 min时达到(39.86±6.56)%ID/g,骨摄取随时间无明显变化。Micro-PET/CT表明,荷BxPC-3裸鼠在注射1-[^(18)F]-IPA 30 min后的BxPC-3肿瘤处有一定量放射性摄取,但并不明显,此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约为55.18±14.62。这与生物分布结果一致,脑在各时间点摄取均较低。结论1-[^(18)F]-IPA合成时间短、产率高,有望成为一种探查色氨酸吲哚代谢途径以及进一步揭示肿瘤免疫抵抗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8)F]氟代乙基吲哚丙酸(1-[^(18)F]-IPA) 放射化学 小动物PET/CT 分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肝脏组织摄取~(18)F-FAPI-04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阳 李艳 沈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组织摄取~(18)F-FAPI-04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行~(18)F-FAPI-04 PET/CT显像的患者77例,收集患者的既往病史,同时收集显像前1周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细胞分类计数、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手工测量~(18)F-FAPI-04 PET...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组织摄取~(18)F-FAPI-04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行~(18)F-FAPI-04 PET/CT显像的患者77例,收集患者的既往病史,同时收集显像前1周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细胞分类计数、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手工测量~(18)F-FAPI-04 PET/CT图像上肝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分析SUVmax与血液学指标的相关性。以肝脏的SUVmax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得到肝脏摄取~(18)F-FAPI-04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肝脏SUVmax在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化疗、有无活动性肿瘤及有无肝转移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SUVmax与血细胞分类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球蛋白、血糖和肌酐正相关(r=0.196,P=0.047;r=0.180,P=0.027;r=0.196,P=0.015;r=0.171,P=0.032;r=0.296,P<0.001;r=0.270,P=0.001),与肾小球滤过率负相关(r=-0.209,P=0.009)。其中,血糖(β=0.100,P<0.001)、直接胆红素(β=0.021,P<0.001)和肌酐(β=0.003,P=0.018)是肝脏SUVmax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肝脏摄取~(18)F-FAPI-04与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球蛋白、血糖和肌酐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其中血糖、直接胆红素和肌酐是影响肝脏摄取~(18)F-FAPI-04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18)F-FAPI-04 血细胞分类计数 肝功能指标 肾功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定量分析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小血管改变 被引量:14
9
作者 于楠 金晨望 +4 位作者 李艳 马军超 辛晓敏 高俊刚 郭佑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索CT定量分析手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血管变化的识别能力,分析COPD患者肺小血管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21例COPD患者,其中48例患者有2次扫描结果,间隔时间超过1年。肺气肿定量以-950HU密度以下低衰减区体积占总... 目的探索CT定量分析手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血管变化的识别能力,分析COPD患者肺小血管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21例COPD患者,其中48例患者有2次扫描结果,间隔时间超过1年。肺气肿定量以-950HU密度以下低衰减区体积占总肺体积的百分比(%LAA-950)表示,单位面积内肺小血管的数量反应肺小血管的改变。分析各级二维平面内血管数量与%LAA-950的相关性。结果右肺上叶尖段路径第5级支气管与全肺%LAA-950呈明显负相关(r=-0.87,P<0.01)。对比48例COPD患者的2次扫描结果,发现吸烟者(P=0.02)较既往吸烟者(P=0.07)单位面积内血管数量减少更明显。结论 CT定量分析COPD患者肺小血管数量的改变,具有直观、可量化的优点。COPD患者肺小血管的改变受吸烟状态和肺气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气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层双源CT大螺距高心率冠状动脉成像的量化与限度:一项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磊 郭佑民 +5 位作者 郝粉娥 杨晓光 吕铁钢 王泽锋 杨振兴 刘挨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5-310,共6页
目的通过小螺距扫描全心动周期重建模拟收缩末期触发大螺距扫描,定量评价收缩末期触发时间窗特征以指导高心率大螺距扫描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共选取62例连续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全心动周期小螺距扫描。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重建,层... 目的通过小螺距扫描全心动周期重建模拟收缩末期触发大螺距扫描,定量评价收缩末期触发时间窗特征以指导高心率大螺距扫描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共选取62例连续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全心动周期小螺距扫描。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重建,层厚为0.75 mm,层间距为13.75 mm,并以时间间隔10 ms进行0~700 ms拆分,并按0~400 ms组合图像以评价收缩末期触发时间窗。结果入组患者平均心率为(75.52±8.73)次/min,平均收缩末期触发时间窗宽(STTW_w)绝对期相为(120.16±75.13)ms,相对期相为(14.70±8.74)%;平均收缩末期触发时间窗位(STTW_c)绝对期相为(148.31±51.79)ms,相对期相为(18.24±5.60)%。心率与STTW_c相对期相呈负相关(r=-0.306,P=0.016)。心率切点为86次/min(AUC=0.933,P=0.038)。结论本研究解释和揭示了高心率大螺距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特征,明确了其在心率大于80次/min患者应用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心率 冠心病 冠状动脉成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对游离胸腔积液简易定量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俊刚 白璐 +5 位作者 金晨望 马军超 辛晓敏 李艳 于楠 郭佑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客观测量和计算游离胸腔积液量的方法。方法纳入40例有游离胸腔积液的成年患者。采用Philips EBW 4.5.3.40140工作站处理图像,获得游离性游离胸腔积液数字模型,并自动获取游离胸腔积液的体积(V)。测量液面到胸腔壁的...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客观测量和计算游离胸腔积液量的方法。方法纳入40例有游离胸腔积液的成年患者。采用Philips EBW 4.5.3.40140工作站处理图像,获得游离性游离胸腔积液数字模型,并自动获取游离胸腔积液的体积(V)。测量液面到胸腔壁的垂直最大距离a、液体宽度b以及游离胸腔积液垂直长度c。将游离胸腔积液V与a、b、c、a×c、a×b、a×b×c关联。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获得曲线拟合方程。结果对V选取9种函数进行回归计算,并选取相关值的最佳函数。a的3次方程较为理想(R2=0.847,P<0.005),其单值计算公式为:V=-195.672+36.150a-1.064a2+0.013a3;a×c符合度最高(R2=0.937,P<0.005),其关于游离胸腔积液V的最佳计算3次方程式为V=-139.325+0.126(a×c)-1.269(E-5)×(a×c)2+5.720(E-10)×(a×c)2。结论针对游离胸腔积液V计算,a和a×c的回归方程均能满足计算要求。使用a的回归方程测量单值,即可获得游离胸腔积液V。还可使用a×c回归公式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使用相对计算公式可提高游离胸腔积液量的估计精度,减少时间,为临床计算游离胸腔积液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回归方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剖学和CT影像的支气管树结构模型建立和肺内气流分布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军超 金晨旺 郭佑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14-1317,共4页
基于支气管树解剖模型的肺内气流动力学模拟研究是一种无创定量监测支气管形态结构与内部气流瞬变耦合关系的方法,有望成为临床常规肺功能检查的补充。本文对基于解剖学方法及CT影像的肺支气管树形态结构研究进展、基于结构模型的肺内... 基于支气管树解剖模型的肺内气流动力学模拟研究是一种无创定量监测支气管形态结构与内部气流瞬变耦合关系的方法,有望成为临床常规肺功能检查的补充。本文对基于解剖学方法及CT影像的肺支气管树形态结构研究进展、基于结构模型的肺内气流分布规律研究进展、肺实质结构模型建立的研究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支气管树 模型 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动脉造影的多参数测量联合心动超声对肺动脉高压程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董宁利 杨宏刚 +3 位作者 黑欢欢 郭佑民 段小艺 沈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5-282,共8页
目的比较CT肺动脉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联合心动超声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3年11月至2021年4月因可疑或确诊PH行右心导管、CTPA和心动超声检... 目的比较CT肺动脉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联合心动超声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3年11月至2021年4月因可疑或确诊PH行右心导管、CTPA和心动超声检查的患者54例。右心导管测量得到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根据PAMP分为无PH组和轻度、中度、重度PH组。计算机辅助下分割获得肺动脉的三维模型,测量肺动脉的最佳拟合圆直径(Dfit)、最小内切圆直径(Dmin)、最大外切圆直径(Dmax)、水力直径(Dh)、截面积(Area)、周长(Scf),测量右心室最大面积、最大短径。心动超声估测PASP。比较不同PH分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分析以上参数与PASP、PAMP的相关性,纳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PAMP的3个预测模型(模型1:CTPA肺动脉;模型2:CTPA肺动脉+CTPA右心室;模型3:CTPA肺动脉+CTPA右心室+心动超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比较3个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主肺动脉(Dfit、Dmin、Dmax、Dh、Area、Scf)、右肺动脉(Dmax、Dh、Area、Scf)、左肺动脉(Dfit)的部分参数及右心室短径随着PAMP的增高而增大(P<0.05)。肺动脉主干、右肺动脉、左肺动脉的Dfit、Dmin、Dh、Area与PASP、PAMP呈正相关(P<0.05)。右室短径、右室最大面积与PASP呈正相关(P<0.05),右室短径与PAMP呈正相关(P<0.05)。心动超声中肺动脉收缩压估测值与PASP、PAMP呈正相关(P<0.05)。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均可以用来鉴别轻度PH和中度PH,模型3在鉴别无PH和轻度PH、中度PH和重度PH的效能最高。结论CTPA和心动超声有助于评估PH程度,二者联合在鉴别无PH和轻度PH、中度和重度PH具有更好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右心导管检查 CT肺动脉造影 心动超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早期活动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14
作者 刘翔 尚宇 +4 位作者 刘军 梁宇霞 高俊刚 段小艺 牛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对早期活动性大动脉炎(T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行PET/CT检查的10例早期活动性TA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对早期活动性大动脉炎(T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行PET/CT检查的10例早期活动性T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20~72(44.9±17.7)岁,为TA组;选择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10例非TA的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观察研究对象的显像结果,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分别勾画血管病变,测量TA组病变段血管壁与对照组主动脉段血管壁对^(18)F-FDG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2组SUVmax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TA组病变动脉段血管壁局部对^(18)F-FDG的SUVmax值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结果10例早期活动性TA患者^(18)F-FDG PET/CT显像中均可看到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壁葡萄糖代谢轻至中度增高。TA组的^(18)F-FDG SUVmax值为3.38±0.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8±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P<0.001)。TA组的^(18)F-FDG SUVmax值与ESR无相关性(r_(s)=0.489,P=0.151),与CRP呈正相关(r_(s)=0.758,P=0.011),ESR与CRP间无相关性(r_(s)=0.479,P=0.162)。结论^(18)F-FDG PET/CT可准确显示TA的病变范围,并通过血管壁的SUVmax反映TA的活动性,是诊断早期活动性TA的一种可靠的影像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早期诊断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成像 ^(18)F-脱氧葡萄糖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18)F-PSMA-1007 PET/CT影像组学模型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量 常儒玺 +3 位作者 李运轩 高俊刚 刘翔 段小艺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目的评估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PET/CT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BPH)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和^(18)F-PSMA-1007 PET/CT显像的50例前列腺癌... 目的评估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PET/CT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BPH)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和^(18)F-PSMA-1007 PET/CT显像的50例前列腺癌[年龄(70.0±8.8)岁]和25例BPH患者[年龄(66.9±9.4)岁]的资料,采用随机种子数按7∶3分为训练集(n=53)和测试集(n=22)。基于PET/CT配准图像勾画前列腺ROI,提取PET和CT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特征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分别构建PET和PET/CT影像组学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并与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PET常规代谢参数以及前列腺癌分子成像标准化评估(PROMISE)等指标和参数进行比较(Delong检验)。结果PET影像组学模型共纳入7个特征,PET/CT影像组学模型分别纳入3个CT特征和4个PET特征。训练集、测试集中PET和PET/CT影像组学模型AUC分别为0.941、0.914和0.965、0.914,均高于fPSA/tPSA(0.719和0.710)、SUV_(max)(0.748和0.800)、SUV峰值(SUV_(peak);0.722和0.771)、肿瘤代谢体积(MTV;0.640和0.595)、病灶总摄取值(TLU;0.525和0.476)以及PROMISE(0.644和0.667)的AUC[训练集z值:-6.26~-3.13,均P<0.01;测试集z值:-3.16~-1.08,P>0.05(fPSA/tPSA、SUV_(max)、SUV_(peak))或P<0.05(MTV、TLU、PROMISA)]。PET和PET/CT影像组学模型在测试集中鉴别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36%(19/22)、13/15、6/7和90.91%(20/22)、15/15、5/7。结论相较于临床指标和PET常规参数,基于PSMA PET/CT的影像组学模型可进一步提高对前列腺癌和BPH鉴别诊断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影像组学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18)F-PSMA-1007 PET/CT在初诊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探索:115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管冰 樊俊杰 +7 位作者 王卓楠 蒋樟栋 刘翔 高俊刚 李磊 贺大林 段小艺 吴开杰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索^(18)F-PSMA-1007 PET/CT在初诊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初诊PCa并在治疗前接受^(18)F-PSMA-1007 PET/CT检查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Ca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目的:探索^(18)F-PSMA-1007 PET/CT在初诊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初诊PCa并在治疗前接受^(18)F-PSMA-1007 PET/CT检查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Ca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与患者穿刺Gleason评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转移范围之间的相关性。在7例治疗后再次接受^(18)F-PSMA-1007 PET/CT检查的患者中评估其对于治疗反应的效能。结果:115例患者中位PSA值为43.9 ng/mL,原发灶SUVmax平均为(23.8±16.1)。其中49例(42.61%)患者穿刺Gleason评分为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1~3组,66例(57.39%)患者Gleason评分为ISUP 4~5组。穿刺Gleason评分ISUP 4~5组的患者原发灶SUVmax明显高于穿刺Gleason评分ISUP 1~3组的患者[(30.2±15.7)vs(15.0±12.1),P<0.05]。PSA≥10 ng/mL的患者原发灶SUVmax显著高于PSA<10 ng/mL的患者[(25.4±16.1)vs(11.2±9.7),P<0.05]并且原发灶SUVmax值与患者PSA水平呈正相关。在7例治疗后再接受^(18)F-PSMA-1007 PET/CT检查的患者中,原发灶SUVmax变化程度与患者和PSA变化水平所表明疾病变化状态一致。结论:^(18)F-PSMA-1007 PET/CT中原发灶SUVmax值与患者穿刺Gleason评分、PSA水平密切相关并且^(18)F-PSMA-1007PET/CT检查在未接受治疗的PCa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反应监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PSMA-1007 PET/CT 前列腺癌 初始分期 治疗效果监测
原文传递
^(18)F-PSMA-1007 PET/CT与^(18)F-FDG PET/CT在脑胶质瘤分级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尚宇 刘军 +6 位作者 李瑞春 梁华 高俊刚 刘翔 周明静 齐思言 牛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对比^(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18)F-PSMA)-1007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与^(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2年8月—2023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 目的对比^(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18)F-PSMA)-1007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与^(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2年8月—2023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胶质瘤患者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19~79(50.3±13.2)岁。患者术前均行头颅^(18)F-PSMA-1007 PET/CT和^(18)F-FDG PET/CT检查,2次扫描间隔时间均<1周;均接受颅内占位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WHO分级Ⅱ级14例、Ⅲ6例、Ⅳ级12例。根据WHO分级将患者分为2组:Ⅲ~Ⅳ级18例为高级别胶质瘤(HGG)组,Ⅱ级14例为低级别胶质瘤(LGG)组。观察指标:(1)比较HGG组和LGG组在^(18)F-PSMA-1007 PET/CT和^(18)F-FDG PET/CT图像中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背景比值(TBR)的差异,统计2种不同示踪剂PET/CT显像在诊断HGG和LGG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2种示踪剂在胶质瘤分级中的诊断效能。(2)统计HGG组和LGG组中^(18)F-PSMA-1007 PET/CT和^(18)F-FDG PET/CT能够清晰显示病灶边界的病例数,比较2种显像方法在显示病灶边界清晰度上的差异。结果LGG组^(18)F-PSMA-1007 PET/CT和^(18)F-FDG PET/CT的SUVmax分别为0.69±0.32、8.87±3.20,TBR分别为1.05±0.45、0.89±0.30;HGG组^(18)F-PSMA-1007 PET/CT和^(18)F-FDG PET/CT的SUVmax分别为5.39±3.88、11.85±3.54,TBR分别为12.99±10.60、1.25±0.54。LGG组^(18)F-PSMA-1007 PET/CT和^(18)F-FDG PET/CT的SUVmax、TBR均小于HG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8)F-PSMA-1007 PET/CT的SUVmax和TBR对HGG和LGG分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AUC均高于^(18)F-FDG PET/CT。^(18)F-PSMA-1007 PET/CT中TBR的AUC最高,为0.988(95%可信区间0.960~1.000),相应的阈值为2.15;^(18)F-FDG PET/CT TBR的AUC最低,为0.694(95%可信区间0.512~0.877),相应的阈值为0.97。^(18)F-PSMA-1007 PET/CT图像上HGG组和LGG组清晰显示病灶边界的病例均高于^(18)F-FDG PET/CT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16)。结论^(18)F-PSMA-1007 PET/CT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与^(18)F-FDG PET/CT相比,^(18)F-PSMA-1007 PET/CT在区分高级别和低级别脑胶质瘤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诊断效能,可更清晰地描绘病变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成像 ^(18)F‐脱氧葡萄糖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原文传递
双参数MRI与^(18)F‐PSMA‐1007 PET/CT定量参数对高危前列腺癌预测价值的对比研究
18
作者 常儒玺 罗量 +4 位作者 谢宏俊 李运轩 沈聪 董伟璇 段小艺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10期643-649,共7页
目的探讨双参数MRI和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007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的定量参数对高危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3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63例, 年... 目的探讨双参数MRI和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007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的定量参数对高危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3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63例, 年龄49~92(70.4±7.9)岁, 均行18F-PSMA-1007 PET/CT和双参数MRI检查。163例患者根据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Gleason评分分为中低危组(Gleason评分≤7分)73例和高危组(Gleason评分>7分)90例。观察项目:(1)比较2组患者年龄, 18F-PSMA-1007 PET/CT的定量参数PSMA阳性肿瘤体积(PSMA-TV)、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病灶总摄取量(TLU)、分子成像PSMA(miPSMA)评分, 以及双参数MRI的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的差异;(2)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 比较双参数MRI、18F-PSMA-1007 PET/CT的定量参数对高危前列腺癌的预测效能;(3)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前列腺癌的影像学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1)高危组与中低危组比较, 患者年龄、SUVmax、miPS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危组PSMA-TV、TLU、PI-RADS评分均高于中低危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1、1.99、3.85, P值均<0.05)。(2)不同影像学参数预测高危前列腺癌的ROC曲线显示:双参数MRI的PI-RADS评分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661, 95%CI:0.583~0.733);18F-PSMA-1007 PET/CT 的miPSMA评分特异度(89.04%)最高、但灵敏度(22.22%)最低, SUVmax、PSMA-TV、TLU的灵敏度、特异度均相近。(3)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PI-RADS评分>4分是高危前列腺癌的独立预测因素(OR=2.303, 95%CI:1.163~4.562, P=0.017)。结论相较于18F-PSMA-1007 PET/CT的定量参数, 双参数MRI的PI-RADS评分(>4分)对高危前列腺癌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 高危前列腺癌 双参数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18)F标记肽类正电子示踪剂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小艺 李淼 +1 位作者 高俊刚 郭佑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4-948,共5页
随着PET的广泛应用,正电子核素[18F]氟标记肽类示踪剂受到关注。目前已有多种18 F标记多肽的方法,其中18F标记辅基法最为常用,Al 18F络合法及点击化学法被认为最有发展前景。迄今为止,18F标记肽类正电子示踪剂种类较少,主要集中于受体PE... 随着PET的广泛应用,正电子核素[18F]氟标记肽类示踪剂受到关注。目前已有多种18 F标记多肽的方法,其中18F标记辅基法最为常用,Al 18F络合法及点击化学法被认为最有发展前景。迄今为止,18F标记肽类正电子示踪剂种类较少,主要集中于受体PET成像,部分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此类示踪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氟脱氧葡萄糖 示踪剂 放射性核素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评价急性肺栓塞严重度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郝粉娥 孙振婷 +2 位作者 郭佑民 赵磊 刘挨师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4期456-464,共9页
目的:评估基于几何的计算机辅助检测、量化急性肺栓塞栓子形态和栓塞严重程度的可靠性。方法:对30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分别采用人工判读和计算机辅助判读进行血管阻塞指数计算,并对计算机辅助栓塞定量指标进行分析。分别对人工判读和... 目的:评估基于几何的计算机辅助检测、量化急性肺栓塞栓子形态和栓塞严重程度的可靠性。方法:对30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分别采用人工判读和计算机辅助判读进行血管阻塞指数计算,并对计算机辅助栓塞定量指标进行分析。分别对人工判读和计算机辅助判读Qanadli和Mastora阻塞指数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结果:人工判读和计算机辅助判读时间花费具有统计学差异(Q:(185.83±71.23)s vs.(169.97±69.16)s;M:(374.90±150.16)s vs.(121.07±51.76)s,P<0.001)。人工判读和计算机辅助判读Qanadli阻塞指数的差异为1.83±2.19;97.5%(39/40)的测量值在95%置信区间内(ICC=0.998)。人工判读和计算机辅助判读Mastora阻塞指数的差异为1.46±1.62;97.5%(39/40)的测量值在95%置信区间内(ICC=0.997)。栓子定量指标与Qanadli和Mastora阻塞指数呈中度相关(P均<0.001)。结论:计算机辅助检测和量化有助于提高血管阻塞指数的时效性和可靠性,为疾病评估提供额外的、重要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计算机辅助技术 CT血管造影 血管阻塞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