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医学微生物学学科
1
作者 刘成程 《基础医学教育》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医学微生物学学科,源自1937年创建的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凭借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教学科研基础,学科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和推动医学微生物学科研进步方面... 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医学微生物学学科,源自1937年创建的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凭借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教学科研基础,学科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和推动医学微生物学科研进步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基础医学院 医学微生物学 西安交通大学 微生物学学科 寄生虫学教研室 高素质医学人才 教学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资源及其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艳炯 杨娥 +2 位作者 寻萌 韩蕾 王彪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期482-486,共5页
生物信息学是生物医学发展的强劲动力,而生物信息学资源在医学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生物信息学资源包括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在线的或者商品化的分析工具(软件或者程序)。本文探讨了医学生物信息学的概念及其对提高医学... 生物信息学是生物医学发展的强劲动力,而生物信息学资源在医学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生物信息学资源包括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在线的或者商品化的分析工具(软件或者程序)。本文探讨了医学生物信息学的概念及其对提高医学生信息素质的意义,以及生物信息学资源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说明借助生物信息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不仅对于信息有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洞察力,而且具备确定信息需求的时机、选择信息源、高效获取信息、处理评估信息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医学信息使用的伦理和法律规范;最终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拥有更好的职业生涯的同时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信息素质 医学生物信息学 医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给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带来的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艳炯 杨娥 +1 位作者 寻萌 韩蕾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5期760-764,共5页
现代社会所谓的文明和进步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在和传染性疾病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可以说是传染性疾病塑造了现代社会文明。1973年以来,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有近40种,这些病原体引起当时所谓新现传染病有的引起局部的或一过性危害,... 现代社会所谓的文明和进步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在和传染性疾病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可以说是传染性疾病塑造了现代社会文明。1973年以来,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有近40种,这些病原体引起当时所谓新现传染病有的引起局部的或一过性危害,有的则不断蔓延成为世界性问题,其中原因既包括病原体本身的特点也不排除人类行为的作用。现在,COVID-19疫情还远没有结束,经历此次疫情,我们体验了从盲目忽视、莫名惶恐到理性防控、养成习惯。目睹了此次疫情在中国的演变和世界疫情的发展,我们不仅认识到医学微生物学作为医学生培养的主干课程及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的重要性,更深切体会到防疫的中国策略、抗疫的中国精神和维护人类健康的中国担当。此次疫情为培养献身健康中国事业的高级人才的自信心和奉献精神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新现传染病 冠状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微生物学线上线下教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寻萌 徐纪茹 +6 位作者 陈艳炯 杨娥 韩蕾 刘成程 卢朝辉 曹春霞 王洪亮 《基础医学教育》 2021年第7期479-482,共4页
为比较医学微生物学线上教学与传统线下教学的教学效果,对2020年春季接受线上教学的学生与2019年春季进行线下教学学生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满意度。结果显示,接受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学生... 为比较医学微生物学线上教学与传统线下教学的教学效果,对2020年春季接受线上教学的学生与2019年春季进行线下教学学生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满意度。结果显示,接受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完成调查问卷的学生中,多数学生对线上教学持认可态度,非常满意教师的工作,但对直播平台的满意程度不理想,主观感受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线上教学 线下教学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5
作者 刘成程 韩蕾 +7 位作者 周晓勃 王洪亮 王渊 刘进军 杨娥 王彪 王婧 寻萌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5年第2期204-209,共6页
医学整合课程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理论课已有多年实践经验,但整合实验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实验为例,详细介绍按照临床实践规律建设整合实验的设计思路、实施细节、效果评价及改进和展望等... 医学整合课程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理论课已有多年实践经验,但整合实验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实验为例,详细介绍按照临床实践规律建设整合实验的设计思路、实施细节、效果评价及改进和展望等,抛砖引玉,为今后优化整合实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实验 医学微生物学 免疫学 课程建设
原文传递
微信平台在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史霖 周晓勃 +1 位作者 雷艳君 刘如意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6年第6期685-688,共4页
基于微信在大学生中使用的普遍性及其在移动教学中的优势,文章分析了微信平台应用于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并对利用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微信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医学免疫学实... 基于微信在大学生中使用的普遍性及其在移动教学中的优势,文章分析了微信平台应用于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并对利用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微信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医学免疫学 实验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免疫学”在线授课效果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史霖 刘如意 +4 位作者 季延红 王军阳 张保军 马运峰 周晓勃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0年第5期548-551,共4页
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免疫学”在线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评估学生在线学习医学免疫学的学习效果及影响因素,以不断提升在线教学质量,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关键词 网络直播授课 “医学免疫学” 问卷调查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对《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思考 被引量:8
8
作者 周晓勃 史霖 +3 位作者 马运峰 杨小丰 王军阳 张保军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期220-223,252,共5页
疫情防控是一场“大思政课”。疫情期间,我们在《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将疫情涉及的免疫学相关问题与课程中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并引导学生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疫情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厘清我国各项防疫措施蕴含的科学逻辑,建立对... 疫情防控是一场“大思政课”。疫情期间,我们在《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将疫情涉及的免疫学相关问题与课程中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并引导学生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疫情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厘清我国各项防疫措施蕴含的科学逻辑,建立对防疫政策、疫苗等问题的科学认知,深刻理解我国文化和制度的优越性。我们的思政实践表明,专业课思政应充分发挥课程本身蕴涵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的优势,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新冠疫情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推动医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成程 寻萌 +1 位作者 韩蕾 秦棪楠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10期890-894,共5页
文章整理和总结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在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习体验和实现个性化教育方面的优势。研究表明,AI技术通过智能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实时反馈和个性化学习路径,显著提升了学生对复杂知识点... 文章整理和总结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在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习体验和实现个性化教育方面的优势。研究表明,AI技术通过智能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实时反馈和个性化学习路径,显著提升了学生对复杂知识点的掌握和实践技能。同时,AI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如虚拟实验室和模拟手术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临床技能。然而,AI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技术成本高、教师培训不足和数据隐私等挑战。文章进一步探讨了AI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景,为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医学教育 教学改革 人工智能 个性化教育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础医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思维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10
作者 张宇 路明 +3 位作者 武捷 常珂玮 李海 周劲松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年第6期3-7,共5页
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落实,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基础医学教学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基础医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思维模式培养是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培养具有思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医... 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落实,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基础医学教学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基础医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思维模式培养是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培养具有思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的重要教育策略。本文探讨教育信息化时代问题导向思维的培养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培养策略与实践方式,并分享基础医学授课教师在开展问题导向思维培养教学中的体会。文章指出,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和应用符合我国学情的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鼓励团队合作与交流,并通过适当的教育信息技术和教学工具支持来促进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基础医学教学 问题导向思维 研究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教育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4
11
作者 司开卫 王渊 +4 位作者 张旭 刘建新 吴锋 李小其 程彦斌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5期845-848,共4页
寄生虫病具有流行和传播的特点,与目前抗击的新冠病毒有许多相似之处。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思政教育+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好题材。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寄生虫学发展趋势以及寄生虫病的... 寄生虫病具有流行和传播的特点,与目前抗击的新冠病毒有许多相似之处。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思政教育+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好题材。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寄生虫学发展趋势以及寄生虫病的防治历史,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高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等的正确认识,充分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医学寄生虫学 实践与探索 四个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课堂+腾讯会议在医学寄生虫学在线教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11
12
作者 司开卫 王渊 +4 位作者 张旭 刘建新 吴锋 李小其 程彦斌 《基础医学教育》 2020年第8期587-590,共4页
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采用雨课堂+腾讯会议双保险的模式顺利开展医学寄生虫学在线教学活动。文章总结在线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在线教学的方案,为其他教师开展在线教育提供借鉴经验;同时探讨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应... 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采用雨课堂+腾讯会议双保险的模式顺利开展医学寄生虫学在线教学活动。文章总结在线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在线教学的方案,为其他教师开展在线教育提供借鉴经验;同时探讨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应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为适应在线教育课程的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寄生虫学 在线教学 雨课堂 腾讯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流专业”背景下医学留学生英文教材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7
13
作者 司开卫 张旭 +3 位作者 刘建新 吴锋 李小其 程彦斌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期436-439,共4页
"一流专业"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国留学生教育中缺乏英文教材的问题日益突出。建设医学留学生英文教材体系是建设"一流专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 "一流专业"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国留学生教育中缺乏英文教材的问题日益突出。建设医学留学生英文教材体系是建设"一流专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留学生寄生虫学教材体系建设为例,分析我国留学生英文教材的现状,探讨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文教材的要求和方法,梳理医学寄生虫学英文教材体系建设的内容,阐述了留学生英文教材建设对建设"一流专业"和树立"留学中国"品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专业” 来华留学生 医学寄生虫学 英文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改革中的探索 被引量:5
14
作者 寻萌 刘军辉 +5 位作者 陈云茹 答嵘 王林川 韩蕾 王洪亮 张保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6-1523,共8页
“早期接触临床、进入医生角色”是21世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立足现行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的不足,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改革,增加“早期接触临床”理念的理论课、讨论课和见习课,构建适合... “早期接触临床、进入医生角色”是21世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立足现行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的不足,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改革,增加“早期接触临床”理念的理论课、讨论课和见习课,构建适合本课程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通过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析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可有效整合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医学和职业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接触临床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改革
原文传递
乳腺癌4T1细胞中过表达鼠白介素-10对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倩 李丹丹 +4 位作者 王丹 王孟影 贺龙梅 王晓琴 马运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59-564,共6页
目的研究鼠白介素-10(mIL-10)对BALB/c小鼠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生长以及荷瘤小鼠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pLenti-CMV-mIL-10-GFP-puro以及pLenti-CMV-GFP-puro分别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感染4T1细胞... 目的研究鼠白介素-10(mIL-10)对BALB/c小鼠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生长以及荷瘤小鼠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pLenti-CMV-mIL-10-GFP-puro以及pLenti-CMV-GFP-puro分别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感染4T1细胞,从而获得过表达mIL-10的细胞株即4T1/mIL-10(实验组)以及4T1/GFP(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以及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y,FCM)检测感染效率及细胞中mIL-10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应用FCM检测细胞表面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MHCⅡ)、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的表达。将4T1/GFP、4T1/mIL-10细胞分别皮下注射至BALB/c小鼠,建立小鼠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即未治疗组和mIL-10治疗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中T细胞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mIL-10的4T1细胞,ELISA以及FCM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mIL-10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的增殖以及表面分子CD86、MHCⅡ分子、PDL1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动物实验模型表明,与未治疗组比较,mIL-10治疗组肿瘤组织中CD8^(+)T/CD4^(+)T的比例以及CD8^(+)T细胞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肿瘤生长受到抑制(P<0.05)。结论mIL-10能够促进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抑制乳腺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mIL-10 4T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d1对T细胞发育及CD4^(+)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会强 焦安君 +6 位作者 刘海艳 雷蕾 丁人一 封钊 张丹 张连军 张保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96-1303,共8页
目的:CD4^(+)T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分化受到由众多分子组成的复杂而精细的信号通路的调控,且调控T-bet表达的分子机制并未阐明。中介体复合物亚基1(mediator complex subunit 1,Med1)与多种辅助因子结合调节基因转录,促进细胞存活和... 目的:CD4^(+)T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分化受到由众多分子组成的复杂而精细的信号通路的调控,且调控T-bet表达的分子机制并未阐明。中介体复合物亚基1(mediator complex subunit 1,Med1)与多种辅助因子结合调节基因转录,促进细胞存活和增殖,影响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iNKT)的发育。本研究旨在探讨Med1对T细胞发育及CD4^(+)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T细胞特异性敲除Med1基因(KO)小鼠(Med1F/FCD4cre^(+))并对其进行验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O组和对照(Con)组(Med1F/FCD4cre−)小鼠胸腺、脾和淋巴结中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比及数目;用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LCMV)感染小鼠8 d后,检测小鼠脾中CD4^(+)T细胞及抗原特异性(GP66^(+))CD4^(+)T细胞的百分比及数目、Th1细胞(Ly6c^(+)PSGL1^(+))占CD4^(+)T细胞及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百分比及数目、CD4^(+)T细胞及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中Tbet的荧光强度。结果:KO组与Con组小鼠胸腺中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比及数目、脾和淋巴结中CD4^(+)T细胞的百分比及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KO组脾和淋巴结中CD8^(+)T细胞的百分比及数目较Con组均显著降低(均P<0.05)。感染LCMV后,KO组与Con组小鼠脾中CD4^(+)T细胞及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百分比及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KO组Th1细胞占CD4^(+)T细胞及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百分比及数目、CD4^(+)T细胞及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中T-bet的表达较Con组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T细胞中特异性敲除Med1基因不影响胸腺中CD4^(+)和CD8^(+)T细胞的发育,但是影响外周CD8^(+)T细胞的维持。在免疫应答中Med1基因缺失影响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最终导致CD4^(+)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体复合物亚基1 T细胞发育 免疫应答 TH1细胞 T-B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螨HSP16-1原核表达体系构建与温度应激响应功能鉴定
17
作者 牛栋玲 赵亚娥 +2 位作者 张宛钰 郭宏松 胡丽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1年第2期64-69,81,共7页
目的建立原核表达体系,在蛋白水平确认粉尘螨HSP16-1蛋白的温度应激响应功能。方法基于前期RNA-seq获得的粉尘螨HSP16-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克隆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理化性质,预测亚细胞定位和三维结构;通过构建p ... 目的建立原核表达体系,在蛋白水平确认粉尘螨HSP16-1蛋白的温度应激响应功能。方法基于前期RNA-seq获得的粉尘螨HSP16-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克隆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理化性质,预测亚细胞定位和三维结构;通过构建p ET32a/HSP16-1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采用1 mmol/L IPTG在16、28和37℃三个温度诱导HSP16-1重组蛋白表达,分别在2、4、6和8 h取样进行SDS-PAGE分析;绘制热胁迫和冷胁迫下重组菌与空载菌生长曲线。结果测序获得粉尘螨HSP16-1完整CDS为462 bp,编码153个氨基酸;BLAST比对显示粉尘螨与近缘物种屋尘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84.63%和87.58%;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保守区预测含有α晶体HSP23超家族保守区。菌落PCR及双酶切鉴定p ET32a/HSP16-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分析显示,HSP16-1蛋白被成功诱导表达,37℃诱导6 h是最佳诱导条件。细菌生长曲线显示,p ET32a/HSP16-1重组菌在热胁迫下的生长均优于p ET32a空载菌,而冷胁迫下则相反,空载菌生长要优于重组菌。结论粉尘螨HSP16-1蛋白仅在热胁迫下发挥应激响应功能,而在冷胁迫未表现出相似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螨 HSP16-1 原核表达 温度应激响应 功能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皂甙D诱导肝癌细胞同时发生凋亡及类凋亡性细胞死亡 被引量:13
18
作者 卢新兰 卢朝辉 +5 位作者 曹琰 张旭 王新 李雅睿 郭丹 和水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6-971,共6页
目的探讨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诱导人肝癌Hep3B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肝癌Hep3B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溶媒)对照组和3个SSD(5、10、15μmol/L)处理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标记后采用流式... 目的探讨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诱导人肝癌Hep3B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肝癌Hep3B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溶媒)对照组和3个SSD(5、10、15μmol/L)处理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标记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死亡细胞的比例;Hoechst 33258染色后在形态学方面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凋亡蛋白酶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技术分别用于检测CHOP(C/EBP homology protein)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SSD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ep3B细胞生长;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SSD诱导Hep3B细胞死亡;Hoechst 33258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SSD处理组的细胞核出现凋亡细胞特征性的核染色体凝集、核固缩和碎裂;SSD可明显激活关键的凋亡执行分子caspase-3;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到SSD处理的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样改变——类凋亡的发生;总caspase抑制剂Z-VAD-FMK预处理能够有效抑制caspase-3活性,但仅能部分抑制SSD诱导的细胞死亡,且不能减少SSD诱导的细胞内空泡形成;SSD诱导应激诱导性分子CHOP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该作用不能被Z-VAD-FMK抑制。结论SSD可诱导人肝癌Hep3B细胞同时发生caspase依赖性凋亡和非caspase依赖性类凋亡,其中CHOP表达升高可能是参与SSD诱导类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甙D 细胞凋亡 类凋亡 肝癌 CH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恶性黑素瘤单链抗体-鱼精蛋白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评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昊 杨一飞 +5 位作者 王炜 管冰 寻萌 张海 王字玲 赵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49-1155,共7页
目的构建抗MM单链抗体-鱼精蛋白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验证其表达效率及功能。方法通过PCR方法将鱼精蛋白截短片段序列与抗黑色素瘤细胞表面抗原单链抗体基因相连接;采用TaKaRap MD19-T载体试剂盒将PCR后获得的融合蛋白扩增产物进行T载体... 目的构建抗MM单链抗体-鱼精蛋白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验证其表达效率及功能。方法通过PCR方法将鱼精蛋白截短片段序列与抗黑色素瘤细胞表面抗原单链抗体基因相连接;采用TaKaRap MD19-T载体试剂盒将PCR后获得的融合蛋白扩增产物进行T载体构建;构建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以实现在大肠杆菌中该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经两步亲和纯化后获得scFv-tP蛋白;采用凝胶阻滞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技术检测Anti-MM scFv-tP与siRNA的结合活性;荧光分子标记scFv-tP蛋白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与Li Br细胞株进行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活性验证;采用不同浓度FITC标记的siRNA与scFv-tP进行混合,分别与LiBr细胞(A)及DU145细胞(B)进行混合孵育,观察肿瘤细胞对携载siRNA的单链抗体的内化活性。结果成功构建抗恶性黑素瘤单链抗体-鱼精蛋白片段融合蛋白(Anti-MM scFv-tP)表达载体;实现在大肠杆菌中该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可获得较纯的scFv-tP蛋白;Anti-MM scFv-tP蛋白与siRNA有明显的结合与携载能力,可以有效与LiBr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进行结合,且有较强的内化活性。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抗MM单链抗体-鱼精蛋白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可稳定表达,Anti-MM scFv-tP蛋白具有siRNA结合携载能力,可靶向识别结合进入LiBr细胞,为后续进一步研究该单链抗体融合蛋白靶向载体携载siRNA在体内外抑制恶性黑色素瘤恶性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单链抗体 表达载体 Anti-MM-scFv-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株弓形虫颅内定位注射建立急性弓形虫脑炎小鼠模型的研究
20
作者 司开卫 刘建新 +5 位作者 吴锋 李小其 付子豪 巩锦华 王军阳 程彦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6-754,共9页
目的观察RH株弓形虫定位感染小鼠海马引起的组织病变,以构建急性弓形虫脑炎小鼠模型。方法利用颅内定位注射技术,将定量(100、500、1000个)RH株弓形虫滋养体,定位注射入小鼠海马CA1区,观察小鼠的生存状况;Giemsa染色方法观察小鼠腹水和... 目的观察RH株弓形虫定位感染小鼠海马引起的组织病变,以构建急性弓形虫脑炎小鼠模型。方法利用颅内定位注射技术,将定量(100、500、1000个)RH株弓形虫滋养体,定位注射入小鼠海马CA1区,观察小鼠的生存状况;Giemsa染色方法观察小鼠腹水和脑组织匀浆中弓形虫数量的变化;尼氏染色和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组织的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弓形虫在脑组织的分布。结果RH株弓形虫感染各组小鼠在感染第4天表现出明显的弓背、竖毛、腹胀、头颅细微震颤、偏瘫等症状。定量100感染组小鼠生存时间较长,腹水中未发现弓形虫滋养体,脑组织匀浆在96 h后发现少量的假包囊,小鼠死亡后则有较多滋养体;尼氏染色和HE染色则在144 h发现较多的组织坏死灶,CA1区神经细胞缺失;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脑组织损伤加重。而定量500感染组和定量1000感染组小鼠腹水和脑匀浆中均发现弓形虫滋养体;尼氏染色发现海马区神经元丢失和大量坏死;HE染色发现组织坏死灶及炎性细胞浸润,脑组织损伤均较定量100感染组小鼠显著加重;免疫组化证实坏死灶中有弓形虫的分布。结论定位感染RH株弓形虫100个滋养体小鼠存活时间较长,脑组织病理变化逐渐加重,损伤局限于脑组织内,小鼠表现典型的弓形虫脑炎症状。因此定位感染100个弓形虫滋养体可以构建急性弓形虫脑炎小鼠模型,可为弓形虫对脑神经的损伤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颅内定位注射 海马 弓形虫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