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倩 郑琪 +2 位作者 马婕群 张彦兵 廖子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356-360,共5页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从肿瘤原发灶脱落后进入外周血的肿瘤细胞,数量稀少,检测难度较大。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被证实普遍高表达于大多数肿瘤细胞表面,而在正常人血液中几乎不表达。因此,叶酸受体已...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从肿瘤原发灶脱落后进入外周血的肿瘤细胞,数量稀少,检测难度较大。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被证实普遍高表达于大多数肿瘤细胞表面,而在正常人血液中几乎不表达。因此,叶酸受体已经成为检测外周血中CTCs的理想靶点,被应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本文对FR阳性CTCs检测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探讨其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叶酸受体 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结直肠癌转移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田慧香 马婕群 +2 位作者 张彦兵 左倩倩 廖子君 《医学综述》 2021年第3期498-502,507,共6页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TAMs被证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TAMs被证实参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和转移。TAMs作为新的治疗靶标,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在结直肠癌方面还未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方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1A siRNA对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郑琪 廖子君 +3 位作者 赵凌宇 李旭 张茜 翟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895-901,共7页
目的观察Rab1A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35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Rab1A表达水平。SGC7901胃癌细胞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 目的观察Rab1A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35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Rab1A表达水平。SGC7901胃癌细胞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Rab1A siRNA 30 nmol/L组,60 nmol/L组和90 nmol/L组,分别给予无效处理、阴性对照siRNA和三种不同浓度的Rab1A siRNA,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60 nmol/L的Rab1A siRNA沉默SGC7901细胞中Rab1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Rab1A siRNA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Rab1A siRNA对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Rab1A的表达无论在mRNA水平(5.625±0.525 vs 1.000±0.000,P<0.05)还是蛋白水平(1.013±0.125 vs 0.219±0.060,P<0.05),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RNA干扰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30 nmol/LRab1A siRNA组的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变化(P>0.05),60 nmol/LRab1A siRNA组和90 nmol/LRab1A siRNA组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下降(P<0.05),但60 nmol/L组和90 nmol/L组间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60 nmol/L siRNA组无论是G1/G0期、S期,还是G2/M期的细胞数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60 nmol/L siRNA组无论是早期凋亡细胞比例,还是晚期凋亡细胞的比例均明显上升(P<0.05);而且,与对照组相比,60 nmol/L siRNA组的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0.483±0.015 vs 0.767±0.153,P<0.05),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0.703±0.021 vs 0.347±0.015,P<0.05)。结论 Rab1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组织,可促进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并且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Bax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b1A 胃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靶向HGF/cMET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郑琪 廖子君 +4 位作者 马婕群 张彦兵 李索妮 李倩 白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275-282,共8页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和机制.方法A549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0,25,50,75 nmol/L)作用24,48,72,96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将50 nmol/L的吉西他滨加入A549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吉西他滨对细胞...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和机制.方法A549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0,25,50,75 nmol/L)作用24,48,72,96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将50 nmol/L的吉西他滨加入A549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吉西他滨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吉西他滨50 nmol/L组、肝细胞生长因子(50μg/L)组和吉西他滨(50 nmol/L)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50μg/L)组,各组分别加入不同的药物,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cMET蛋白和cME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549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分别处理24,48,72,96 h,与0 nmol/L相比,25 nmol/L吉西他滨处理后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变化(P>0.05),50 nmol/L和75 nmol/L吉西他滨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下降(P<0.05),但50 nmol/L与75 nmol/L吉西他滨处理后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50 nmol/L吉西他滨组的G1/G0期细胞比例轻度下降(P>0.05),而S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0.05),G2期细胞比例轻度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 nmol/L吉西他滨组无论是早期凋亡细胞比例还是晚期凋亡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肝细胞生长因子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升高(P<0.05),吉西他滨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较单独吉西他滨组升高,低于单独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组p-cMET蛋白水平明显下降(0.4512±0.1109 vs 0.1076±0.0082,P<0.05),肝细胞生长因子组p-cMET蛋白水平显著升高(0.4512±0.1109 vs 0.7835±0.1206,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组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组的cMET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吉西他滨可通过下调HGF/cMET通路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抑制剂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密度影响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旭 邹文静 +2 位作者 韩丕华 郑琪 刘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93-394,共2页
目的:旨在评价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绝经后乳腺癌患者90例,其中60例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同期匹配30例对照组未进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90例患者进行腰椎、左... 目的:旨在评价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绝经后乳腺癌患者90例,其中60例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同期匹配30例对照组未进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90例患者进行腰椎、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腰椎、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有40例(66.7%)被诊断为骨量减少,15例(25.0%)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对照组有16例(53.3%)被诊断为骨量减少,5例(16.7%)被诊断为骨质疏松。治疗组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骨密度,加重乳腺癌患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对绝经后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应监测骨密度并进行预防性骨质疏松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治疗 芳香酶抑制剂/治疗应用 骨密度 骨质疏松 绝经后/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F1介导MDR1/P-gp调控人结肠癌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文娟 刘梦洁 +2 位作者 徐瑞 王淑红 南克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905-911,共7页
目的通过调节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及HCT116/L多药耐药细胞中LEF1(lymphoid enhancer factor-1,LEF1)的表达,以探讨LEF1对人结肠癌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影响及其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 目的通过调节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及HCT116/L多药耐药细胞中LEF1(lymphoid enhancer factor-1,LEF1)的表达,以探讨LEF1对人结肠癌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影响及其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LEF1过表达质粒pc DNA-LEF1和LEF1 siRNA上调及沉默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奥沙利铂耐药细胞HCT116/L中的LEF1的表达,MTT法检测LEF1对HCT116和HCT116/L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应用MDR1过表达质粒pc DNA-MDR1和MDR1 siRNA上调及沉默人结肠癌细胞HCT116-LEF1细胞(过表达LEF1细胞株)和HCT116/L-si LEF1(沉默LEF1奥沙利铂耐药细胞株)的MDR1的表达,MTT法检测MDR1对HCT116-LEF1细胞和HCT116/L-si LEF1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real time-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P-gp蛋白的表达。结果 HCT116/L细胞中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高于HCT116细胞(P<0.05),其LEF1、MDR1 mRNA和P-gp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HCT116细胞(P<0.05)。过表达LEF1后,HCT116细胞对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的IC_(50)分别由(15.04±2.68)μmol/L和(5.89±2.77)μmol/L上升至(74.16±9.05)μmol/L和(35.02±6.19)μmol/L(P<0.05),P-pg的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沉默LEF1表达后,HCT116/L细胞对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的IC_(50)分别由(511.89±37.79)μmol/L和(220.22±66.33)μmol/L下降至(253.56±71.42)μmol/L和(94.94±25.45)μmol/L(P<0.05),P-gp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沉默MDR1表达后,HCT116-LEF1细胞对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的IC_(50)分别由(85.68±8.46)μmol/L和(36.92±3.02)μmol/L下降至(29.86±5.93)μmol/L和(7.61±1.47)μmol/L(P<0.05)。过表达MDR1后,HCT116/L-si LEF1细胞对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的IC_(50)分别由(216.55±49.63)μmol/L和(101.48±17.93)μmol/L上升至(351.46±23.31)μmol/L和(175.23±28.25)μmol/L(P<0.05)。结论 LEF1通过介导MDR1/P-gp的表达调控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对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的耐药,抑制LEF1过表达对于逆转结肠癌多药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1 MDR1/P-GP 结肠癌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瑞匹坦治疗化疗诱导的爆发性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郑琪 廖子君 +5 位作者 李旭 郭亚焕 徐瑞 张彦兵 周菁 翟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评价阿瑞匹坦治疗化疗诱导的爆发性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01~2016-01我科出现化疗诱导的爆发性恶心呕吐病例24例,所有患者化疗前均使用包含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在内的两联预防止吐方案,之后的24-72 h所有患... 目的评价阿瑞匹坦治疗化疗诱导的爆发性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01~2016-01我科出现化疗诱导的爆发性恶心呕吐病例24例,所有患者化疗前均使用包含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在内的两联预防止吐方案,之后的24-72 h所有患者均出现了难以忍受的Ⅱ-Ⅲ度爆发性恶心呕吐。给予患者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10 mg,待恶心呕吐症状有所减轻后,口服阿瑞匹坦(第1日口服125 mg,第2-3日口服80 mg)解救治疗,详细记录用药后72 h内反应情况,并对疗效和多种临床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用药患者的恶心呕吐总缓解率达到83.3%(20/24),完全缓解率62.5%(15/24),部分缓解率20.8%(5/24),无反应率16.7%(4/24),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统计分析显示,恶心呕吐的缓解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化疗史、化疗方案的致吐风险及患者活动状态评分等临床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阿瑞匹坦对化疗诱导的爆发性呕吐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好,可作为解救性治疗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瑞匹坦 化疗诱导 爆发性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P-Jκ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在小鼠结肠癌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文娟 刘梦洁 +1 位作者 徐瑞 王淑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82-289,共8页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转录抑制因子RBP-Jκ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在小鼠模型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Western blot法和Real-time PCR法在8种结肠癌细胞中筛选出RBP-Jκ高表达的结肠癌细胞RKO及RBP-Jκ低表达...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转录抑制因子RBP-Jκ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在小鼠模型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Western blot法和Real-time PCR法在8种结肠癌细胞中筛选出RBP-Jκ高表达的结肠癌细胞RKO及RBP-Jκ低表达的结肠癌细胞SW480。用RBP-Jκ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上调SW480细胞中RBP-Jκ及靶向RBP-Jκ的sh RNA慢病毒载体沉默RKO细胞中RBP-Jκ的表达,构建RBP-Jκ过表达的SW480细胞(SW480-RBP)及其对照细胞SW480-NC和RBP-Jκ沉默表达的RKO细胞(RKO-shRBP)及其对照细胞RKO-NC。MTT法检测SW480细胞和RKO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构建转染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连续观察28 d,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监测移植瘤生长情况;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诱导构建C57BL/6小鼠结肠癌模型,在结肠癌形成过程中每8周留取小鼠结肠组织,Western blot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RBP-Jκ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检测显示,SW480-RBP细胞的增殖速度较对照组SW480-NC细胞显著增快(P<0.05),RKO-shRBP细胞的增殖速度较对照组RKO-NC细胞显著降低(P<0.05)。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显示,SW480-RBP细胞所成肿瘤的体积、质量均高于对照组细胞(SW480-NC); RKO-shRBP细胞所成肿瘤的体积、质量均低于对照组细胞(RKO-NC)。在AOM诱导的C57BL/6小鼠结肠癌形成过程中,小鼠结肠组织中的RBP-JκmRNA和蛋白表达随着肿瘤形成逐渐升高。结论 RBP-Jκ可以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裸鼠移植瘤生长,在AOM诱导的小鼠结肠癌中,RBP-Jκ蛋白表达增加与其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P-Jκ 移植瘤 结肠癌 慢病毒载体 基因沉默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1对胃癌细胞系AGS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郑琪 张茜 +3 位作者 张彧 廖子君 姚煜 南克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新基因CAC1对胃癌细胞系AGS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AG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干扰组,分别给予细胞培养液、阴性对照siRNA和有效的CAC1-siRNA处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实时... 目的研究新基因CAC1对胃癌细胞系AGS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AG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干扰组,分别给予细胞培养液、阴性对照siRNA和有效的CAC1-siRNA处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53、cyclin A、cyclin E及CDK2)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CAC1沉默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RNA干扰组的AGS细胞G1期细胞比例[(73.23±3.04)%]较对照组[(45.33±0.82)%]明显增加(P<0.05),S期细胞比例[(5.40±5.83)%]较对照组[(41.07±1.07)%]显著减少(P<0.05)。CAC1沉默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无论是cyclin E的mRNA表达水平(1.000±0.000 vs 0.294±0.011,P<0.05),还是cyclin A的mRNA表达水平(1.000±0.000 vs 0.886±0.039,P<0.05),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p5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1.000±0.000 vs 2.233±0.122,P<0.05),CDK2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1.000±0.000 vs 0.952±0.007,P>0.05)。类似地,CAC1沉默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的cyclin E蛋白表达水平(0.667±0.236 vs 0.165±0.046,P<0.05)和cyclin A蛋白表达水平(0.607±0.284 vs 0.208±0.029,P<0.05)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P53蛋白表达水平出现了显著的上升(0.326±0.054 vs 0.656±0.106,P<0.05);而CDK2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0.864±0.175 vs 0.717±0.100,P>0.05)。结论 CAC1可促进胃癌AGS细胞的G1/S期转换,下调p53的表达,上调cyclin E和cyclin 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AGS细胞 CAC1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1基因在人胃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琪 徐玉乔 +3 位作者 张茜 赵凌宇 廖子君 南克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了解CAC1(CDK-associated cullin1)基因在胃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人胃黏膜细胞系GES-1和人胃癌细胞系AGS、MGC803和BGC823,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AC1基因在胃癌细胞系和胃黏膜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其在胃黏膜细... 目的了解CAC1(CDK-associated cullin1)基因在胃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人胃黏膜细胞系GES-1和人胃癌细胞系AGS、MGC803和BGC823,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AC1基因在胃癌细胞系和胃黏膜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其在胃黏膜细胞和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选取35例胃腺癌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CAC1基因在胃癌组织和癌周围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A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细胞系和胃黏膜细胞系GES-1中均检测出CAC1 mRNA的表达,胃癌细胞系(AGS、MGC803、BGC823)中CAC1 mRNA水平明显高于胃黏膜细胞系GES-1(1.000 0±0.000 0,0.950 7±0.017 6,0.434 0±0.041 4 vs 0.201 7±0.008 2,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AC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周围正常组织(57.14%vs 25.71%,P<0.05),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质。而且,其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增高而增高(Ⅰ-Ⅱ期表达率37.50%,Ⅲ-Ⅳ期表达率73.68%,P<0.05),与患者年龄、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 CAC1在胃癌细胞系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黏膜细胞系和癌周围正常组织,其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AC1表达 实时定量PCR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盲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及文献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索妮 陆建荣 +3 位作者 高红变 廖子君 郑琪 李春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270-1275,共6页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由分化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组成,含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结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的一种间叶性肿瘤[1]。其生物学行为多表现为低度恶性或交界...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由分化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组成,含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结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的一种间叶性肿瘤[1]。其生物学行为多表现为低度恶性或交界性特点,部分病例出现复发,极少数病例出现转移,有数据表明复发率约为23%-27%[2],转移率约为1%[3]。因生物学行为属低度恶性,且极少出现转移,临床上术后常定期复查观察。但本例患者病情快速进展。本病目前缺乏标准治疗手段,对于出现转移患者治疗手段欠缺或认识不足导致生存期较短,故而报道以期引起重视。1 病例报告患者,女,41岁,因全腹疼痛,脐周为著,伴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伴发热、盗汗,无明显腹泻、便血及里急后重等不适于府谷县人民医院就诊,行肠镜检查结果提示:回盲部隆起性病变,性质待定。CT检查提示:回盲部肠管管壁不规则增厚,管壁变窄,考虑肿瘤性病变;肝胆胰脾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少量盆腔积液。完善上述检查后于府谷县人民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术后大体标本描述:于回盲部可见一隆起肿物,体积约3.0 cm×3.0 cm×2.0 cm。术后病理提示:回盲部间质细胞肿瘤侵及肌层达浆膜层;两端切缘未见瘤细胞;肠系膜淋巴结4枚呈反应性增生;慢性阑尾炎。病理切片于我院会诊,结果提示:“回盲部”根据片内结构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免疫组化:CKpan(+)、CD34(-)、Dog-1(-)、SMA(灶+)、des(灶+)、S-100(-)、Ki-67(20%)、CD117(-)、ALK(-)、P53(+)。术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术后1月于我院复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结果均正常。CT检查结果提示:①左肺下叶炎症,纵隔小结节影,建议定期复查;②“回盲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局部肠管壁及腹壁略厚,脂肪肝;③盆腔平扫未见明显异常。骨ECT结果提示:双侧胫骨中段异常骨代谢旺盛灶,左侧为著(患者既往于西安红会医院诊断慢性骨髓炎,左侧胫骨行手术治疗,考虑系骨髓炎及术后改变)。全面检查无明显复发转移征象,嘱3个月后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回盲部 治疗方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原发性肠病相关型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子君 陆建荣 +3 位作者 郭亚焕 赵征 徐瑞 郑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369-1372,共4页
本文报道1例胃原发性肠病相关型T细胞淋巴瘤。患者为1例22岁年轻女性,初始临床分期为Ⅳ期,首先采取了CHOP、GDP、HD-MTX、IEO、DHAP方案序贯化疗,然后行远端胃切除术与淋巴结清扫术,为获得较长的生存期还进行了局部姑息性放疗。治疗取... 本文报道1例胃原发性肠病相关型T细胞淋巴瘤。患者为1例22岁年轻女性,初始临床分期为Ⅳ期,首先采取了CHOP、GDP、HD-MTX、IEO、DHAP方案序贯化疗,然后行远端胃切除术与淋巴结清扫术,为获得较长的生存期还进行了局部姑息性放疗。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患者的生存期已超过2年,并且生活质量较高。本病例强调了在高侵袭性结外淋巴瘤的治疗中外科手段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淋巴瘤 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 结外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伴“冰冻腹”1例病例报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琪 丁彩霞 +3 位作者 李索妮 彭飞 呼延卓雅 廖子君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3期360-363,共4页
胃印戒细胞癌是胃癌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侵袭性强,预后较差,且对常规化疗不敏感。本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患者,以胃印戒细胞癌腹膜转移伴有大量腹水就诊,经过多疗程化疗后病情仍然进展,形成罕见的“冰冻腹”。经过营养支持、镇痛、化疗... 胃印戒细胞癌是胃癌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侵袭性强,预后较差,且对常规化疗不敏感。本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患者,以胃印戒细胞癌腹膜转移伴有大量腹水就诊,经过多疗程化疗后病情仍然进展,形成罕见的“冰冻腹”。经过营养支持、镇痛、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综合治疗模式有利于提高晚期胃印戒细胞癌的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冰冻腹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胃癌24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琪 胡雪玲 +3 位作者 廖子君 马婕群 张彦兵 李索妮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研究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内一科2013年至2017年胃癌病例,筛选出24例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1岁;男女比例为2:1;4例患者为单发... 目的研究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内一科2013年至2017年胃癌病例,筛选出24例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1岁;男女比例为2:1;4例患者为单发骨转移,20例患者为多发骨转移;4例患者发病部位为骨盆(髂骨,髋臼),20例患者为多发部位转移(脊柱、肋骨和四肢骨);临床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肢体肿胀、行走障碍;多数患者(20/24)存在骨以外的转移;20例患者经ECT确诊骨转移,4例经PET/CT确诊;患者的治疗以止痛、支持治疗为主,配合姑息性放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月。结论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胃癌较为罕见。一方面,其原发病隐匿而不易确诊,临床表现和诊疗原则也有其自身特点,另一方面,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优于一般胃癌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郁金治疗肝癌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元元 邹文静 +2 位作者 李旭 张鹏 廖子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2期1729-1735,1743,共8页
目的:旨在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郁金治疗肝癌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通过中药成分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并收集郁金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标。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网(OMIM)、人类基因组注释... 目的:旨在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郁金治疗肝癌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通过中药成分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并收集郁金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标。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网(OMIM)、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cards)和GAD数据库,收集与肝癌相关的靶标,并与药物成分所对应的靶标相比较,筛选出共同部分,获得郁金与肝癌重合的潜在靶基因。利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靶点”作用网络,通过STRING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郁金治疗肝癌的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对关键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分析其潜在的作用机制。结果:郁金治疗肝癌的活性成分15个,靶基因45个,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显示关键基因主要包括:MAPK1、MAPK3、AKT1、JUN、RELA、BCL2、CASP8、ESR1、ADRB2等。GO功能富集显示生物学过程和功能集中在辅因子结合、磷酸酶结合、酰胺结合、G蛋白偶联酰胺受体活性、抗氧化活性、类固醇活性、核受体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直接配体调控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KEGG功能富集显示富集较多的通路主要有乙型肝炎、人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细胞凋亡、丙型肝炎及一些癌症信号通路。结论:郁金发挥治疗肝癌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述分子机制实现的,为后续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郁金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神经内分泌瘤患者预后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16
作者 左倩倩 张彦兵 +3 位作者 马婕群 廖子君 李倩 陈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9-576,共8页
目的: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数据分析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瘤(G-NEN)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用于个体化预测G-NEN患者预后。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5年有完整随访... 目的: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数据分析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瘤(G-NEN)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用于个体化预测G-NEN患者预后。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5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2 720例G-NEN患者的临床数据,基于生存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准确性,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该模型与第7版AJCC TNM分期评估法的预测价值。结果:2 720例G-NEN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14%、79.09%、71.8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伴发其他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T分期、M分期及是否手术是影响G-NEN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新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C-index为0.816,显著高于7版AJCC TNM分期评估法的0.702(P<0.001),且1、3、5年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新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1、3、5年AUC分别为0.800、0.811及0.820,显著高于第7版AJCC TNM分期评估法的0.650、0.688及0.698(Z=6.600、8.058、9.632,均P<0.0001)。结论:构建的预测G-NEN患者预后的Nomogram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能够个体化预测G-NEN患者的生存率,有助于临床治疗决策和临床研究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内分泌瘤 NOMOGRAM 预测模型 校准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心包积液心包腔灌注治疗进展
17
作者 彭飞 郑琪 +3 位作者 白杰 呼延卓雅 李索妮 廖子君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6期1156-1162,共7页
恶性心包积液(MPCE)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关于MPCE的治疗以心包腔穿刺引流联合心包腔药物灌注为主。心包腔灌注治疗药物种类繁多,既包括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也包括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生物制剂... 恶性心包积液(MPCE)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关于MPCE的治疗以心包腔穿刺引流联合心包腔药物灌注为主。心包腔灌注治疗药物种类繁多,既包括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也包括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生物制剂、中成药注射液等。其中,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等治疗MPCE疗效显著,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成药注射液以及其他疗法在MPCE中也具有一定治疗作用。未来深入研究这些药物在MPCE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心包积液 心包腔灌注治疗 抗血管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鳞癌的临床特征、分子特征及预后
18
作者 孙尚莹 赵征 +3 位作者 马婕群 郑琪 高芝兰 张科宇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2期1770-1776,共7页
肺腺鳞癌是由腺癌和鳞癌两种混合成分构成的一种比较罕见的肺癌类型,它的发病率比较低,仅占肺癌的0.4%~4%,肺腺鳞癌具有与肺腺癌和肺鳞癌相似的生物学特征,但其早期发现和诊断比较困难,容易侵袭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预后也不理想。目前,... 肺腺鳞癌是由腺癌和鳞癌两种混合成分构成的一种比较罕见的肺癌类型,它的发病率比较低,仅占肺癌的0.4%~4%,肺腺鳞癌具有与肺腺癌和肺鳞癌相似的生物学特征,但其早期发现和诊断比较困难,容易侵袭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预后也不理想。目前,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逐渐成熟,以EGFR-TKIs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和以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临床应用显著延长了肺腺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对肺腺鳞癌特征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思路,实施精准化治疗,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鳞癌 临床特征 分子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与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初探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玉乔 郑琪 +3 位作者 马世荣 张丰 叶菁 李青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8期5579-5582,共4页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病、病变机理及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各组织器官形态特征与功能变化的一门学科,被称作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和纽带。据统计我国现阶段临床病理医生的需求量很大,而高水平临床病理诊断医师尤为欠缺。近年来,病理学专...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病、病变机理及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各组织器官形态特征与功能变化的一门学科,被称作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和纽带。据统计我国现阶段临床病理医生的需求量很大,而高水平临床病理诊断医师尤为欠缺。近年来,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运而生,旨在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病理学人才。然而由于我国传统的病理学研究生的培养仍存在种种弊端,毕业的研究生难以获得临床与科研二者综合能力的提升,因而限制了其自身在病理学事业方面的发展。本文依据我科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经验,探讨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及如何培养高层次病理学人才,促进其科学研究与外科病理诊断的有机结合,为推动我国病理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病理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 病理诊断 科研能力 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一例恶性腹膜间皮瘤误诊为结肠癌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20
作者 廖子君 张彦兵 +2 位作者 郑琪 徐瑞 郭亚焕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403-407,共5页
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腹膜腔上皮或间皮组织的少见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几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敏感性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明显特征,早期诊断困难,极易误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诊断是其金标准。该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推荐,确诊时多... 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腹膜腔上皮或间皮组织的少见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几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敏感性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明显特征,早期诊断困难,极易误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诊断是其金标准。该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推荐,确诊时多为晚期,病死率高,预后极差。本文报道一例54岁男性,初始误诊为结肠癌合并腹腔积液,后在腹腔镜下探查及活检,方得以明确诊断,采用多种药物灌注而腹腔积液仍不能控制,胸腹腔积液引流总量达7万余毫升,如此大量腹腔积液在临床上较少见,其生存期15个月。本文加以报道与文献回顾,旨在提高对该病之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间皮瘤 恶性腹膜间皮瘤 腹腔积液 误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