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部骨折麻醉前应用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镇痛的效果对比
1
作者 张丽 郝建红 +2 位作者 刘瑶 张亮 申新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对比髋部骨折麻醉前应用股神经阻滞(FNB)和舒芬太尼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划分为两个组别,在麻醉诱导程序启动之前,对照组采纳舒芬太尼作为预处理手段,观察组则选用FNB... 目的探讨对比髋部骨折麻醉前应用股神经阻滞(FNB)和舒芬太尼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划分为两个组别,在麻醉诱导程序启动之前,对照组采纳舒芬太尼作为预处理手段,观察组则选用FNB。结果在T1-3的时间点,观察组MAP、HR均更稳定,保持较合理水平(P<0.05);观察组所需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剂量较少,术后1h、3h、6h的VAS疼痛评分也低一些(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髋部骨折患者而言,麻醉诱导前采用FNB相较于舒芬太尼能更有效地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增强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提升术后镇痛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麻醉 股神经阻滞 舒芬太尼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静 董补怀 郝定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98-901,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术后患者90例,随即分成3组(n=30):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EX组)、盐酸咪达唑仑组(MID组)、对照组(C组)。术前10 min停用所有麻醉药,同时DEX组首先给...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术后患者90例,随即分成3组(n=30):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EX组)、盐酸咪达唑仑组(MID组)、对照组(C组)。术前10 min停用所有麻醉药,同时DEX组首先给予负荷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1μg/(kg.h),静脉泵入10 min,继以0.3μg/(kg.h)的速度持续泵入至术后20 min;MID组首先60 s内静脉给予盐酸咪达唑仑0.5 mg/kg,继以0.04 mg/(kg.h)的速度持续泵入至术后20 min;C组无干预措施。记录术后唤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拔管后10 min、拔管后1 h患者Ramsay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自主呼吸的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寒战、恶心、呕吐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EX组不影响唤醒及拔管,MID组有苏醒延迟(P<0.05);与C组相比,DEX组与MID组均可获得良好镇静,Ramsay评分控制在2~4分;DEX组与MID组的心率、血压平稳,而MID组对呼吸有明显抑制(P<0.05);DEX组明显减少术后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身麻醉围拔管期,不影响唤醒及拔管时间,能够抑制异常的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而且减少躁动、寒战、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从而改善麻醉后的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围拔管期 镇静评分 血流动力学 唤醒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联合浸润麻醉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洁 肖莉 +1 位作者 董补怀 罗振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丛阻滞联合浸润麻醉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回顾性分析2016-09~2017-06行初次膝关节置换患者84例,分为连续腰丛阻滞+浸润麻醉组(Ⅰ组,42例)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Ⅱ组,42例)。两组患...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丛阻滞联合浸润麻醉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回顾性分析2016-09~2017-06行初次膝关节置换患者84例,分为连续腰丛阻滞+浸润麻醉组(Ⅰ组,42例)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Ⅱ组,42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用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行神经阻滞穿刺,穿刺成功后留置导管,Ⅰ组患者伤口缝合前于股四头肌肌腱、内外侧副韧带及关节后方注射混合药物。两组患者术后行连续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氟比洛芬酯作为镇痛补救,维持VAS评分<5分。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VAS评分,记录术后12,24,48 h动态VAS评分及镇痛补救情况。评估术后12,24,48 h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观察并记录局麻药中毒及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8,12,24 h静态VAS评分Ⅱ组高于Ⅰ组(P<0.05),术后12 h及24 hⅡ组动态VAS评分高于Ⅰ组(P<0.05),术后12,24 h肌力评分Ⅱ组比Ⅰ组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联合浸润麻醉用于老年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传导阻滞 局部麻醉 术后疼痛 老年人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缓解止血带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何非 吴丽 +1 位作者 董补怀 吴绪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缓解止血带痛的效果。方法:选择髌骨骨折、膝远端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50):右美托咪定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组(DR)和...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缓解止血带痛的效果。方法:选择髌骨骨折、膝远端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50):右美托咪定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组(DR)和甲磺酸罗哌卡因组(R)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分别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DR组为含右美托咪定100μg的0.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50ml,其中股神经注射15-20ml,股外侧皮神经注射8-10ml,坐骨神经注射15-20ml。R组为0.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50ml,阻滞方法和局麻药剂量与DR组相同。用下肢止血带固定于患侧大腿中上1/3处,充气压力36-42kPa,压迫时间设定90min。观察两组患者阻滞后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止血带痛情况。用VRS评分法评估止血带痛程度,用Ramsay法评价DR组镇静程度。结果:两组比较DR组止血带耐受时间延长,平均延长在30min以上。止血带痛减轻,VRS疼痛评分法基本在0-1级。两组均未见严重止血带相关并发症,DR组未见镇静过度。结论:右美托咪定100μg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可安全、有效缓解止血带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 下肢 神经传导阻滞 肾上腺素能α-2受体激动剂 @甲磺酸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在骨科手术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非 吴丽 卢荣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699-701,共3页
目的探讨肌松监测和闭环肌松输注系统在骨科手术中的肌松药残余阻滞效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骨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即顺式阿曲库铵闭环肌松注射系统(Cis A+CLMRIS)组与顺式阿曲库胺监测(Cis A+NMT)组,维... 目的探讨肌松监测和闭环肌松输注系统在骨科手术中的肌松药残余阻滞效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骨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即顺式阿曲库铵闭环肌松注射系统(Cis A+CLMRIS)组与顺式阿曲库胺监测(Cis A+NMT)组,维库溴铵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组(V+CLMRIS)组与维库溴铵监测(V+NMT)组。记录各组拔管、出手术室、入ICU时的TOF率即4个成串反应比值(TOF ratio,T4/T1)及TOF率<0.70的例数、残余肌松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四组残余肌松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四组残余肌松持续时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CLMRIS组肌松药用量、残余肌松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低于相应NMT组(P<0.05)。结论闭环肌松输注系统用于骨科全麻手术中能达到满意肌松效果,且术后肌松恢复比间断静脉推注更快,并可以减少肌松药用量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肌肉松弛剂注入系统 神经肌肉监控 骨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欣 吴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349-1350,共2页
目的:探讨外科大手术患者行高血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120例择期外科手术患者(预计出血量>800ml,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40):A组采用高血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技术,B组单纯自体血回输技术,C组不采取... 目的:探讨外科大手术患者行高血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120例择期外科手术患者(预计出血量>800ml,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40):A组采用高血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技术,B组单纯自体血回输技术,C组不采取以上血液保护措施。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术后48h采集静脉血样检测:血红蛋白水平(Hbg)、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记录术中液体出入量、术中出血量、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C组术后24h和术后48h的血小板数量和凝聚功能明显降低(P<0.05),术中出血量及异体输血率则明显提高(P<0.01)。结论:外科大手术中联合应用高血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能明显减少异体输血,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血液稀释 输血 自体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猪麻醉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晖 薛娜 +7 位作者 魏文强 王爽 郝俊 丁晓琛 樊小艳 王晶晶 段艳萍 冯秀亮 《中兽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中猪的麻醉效果,总结较为理想、实用的麻醉方法。方法对42例小型猪进行陆眠宁肌肉注射,在基础麻醉下行气管插管,术中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2例猪未能成功插管死亡,40例插管成功并维持理想麻醉...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中猪的麻醉效果,总结较为理想、实用的麻醉方法。方法对42例小型猪进行陆眠宁肌肉注射,在基础麻醉下行气管插管,术中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2例猪未能成功插管死亡,40例插管成功并维持理想麻醉状态至手术结束。结论采用陆眠宁行基础麻醉,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的方法用于猪腹腔镜手术,简便易操作,麻醉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2
8
作者 郑兰兰 王仿 +2 位作者 吴献伟 张晗 王德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14-215,共2页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联合B超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评分Ⅱ~III级,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喉罩复合神经阻滞组(S组,40例)和单纯喉罩全麻组(D组,4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联合B超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评分Ⅱ~III级,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喉罩复合神经阻滞组(S组,40例)和单纯喉罩全麻组(D组,4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0)、插喉罩时(T_1)、切皮时(T_2)、拔喉罩时(T_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停药后苏醒时间,观察并记录苏醒时是否躁动,计算并记录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嗜睡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T_0)和插喉罩时(T_1)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皮时(T_2)及拔喉罩时(T_3),S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低于D组(P<0.05);S组的停药后苏醒时间短于D组(P<0.05),苏醒时躁动及术后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VAS)低于D组(P<0.05),瑞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喉罩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安全有效,全麻用药量少,循环系统稳定,术后疼痛明显降低,苏醒质量高,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全身 神经根麻醉 喉面罩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股神经 坐骨神经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七氟醚吸入全麻在老年患者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2
9
作者 罗振国 滕云鹏 +3 位作者 董补怀 王仿 吴刚 薛荣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6-98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七氟醚吸入全麻在老年患者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关节脱位患者48例,ASAⅠ或Ⅱ级,男28例,女20例,年龄65-85岁。随机分为三组,A组:55≤BIS%60,B组:50≤BIS〈55,... 目的比较不同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七氟醚吸入全麻在老年患者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关节脱位患者48例,ASAⅠ或Ⅱ级,男28例,女20例,年龄65-85岁。随机分为三组,A组:55≤BIS%60,B组:50≤BIS〈55,C组:45≤BIS%50。建立静脉通路后吸入8%七氟醚,调节七氟醚浓度使BIS值处于相应的范围。记录麻醉前、复位前和复位时三组患者的MAP、HR,记录麻醉效果和苏醒时间。记录呼吸抑制和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复位前C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与复位前比较,复位时A组患者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A、B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A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低于B、C两组(P〈0.05)。C组呼吸抑制发生例数明显多于A、B两组(P〈0.05)。结论50≤BIS〈55时,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老年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麻醉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关节脱位 手法复位 BIS 七氟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止血带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静 董补怀 +1 位作者 吴续才 许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1-644,共4页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术中止血带反应、镇静镇痛药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膝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股神经阻滞组(F组)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SF组),每组30例...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术中止血带反应、镇静镇痛药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膝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股神经阻滞组(F组)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SF组),每组30例。记录使用止血带充气即刻(T1)、充气后30 min(T2)、60 min(T3)、90 min(T4)、松止血带时(T5)及拔管后(T6)各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情况;计算术中麻醉药丙泊酚、瑞芬太尼药的累计用量;记录拔管后疼痛评分及疼痛部位。结果 SF组T1~T6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F组相比,F组平均动脉压T2~T4及T6明显升高(P均〈0.05),心率于T4及T6时明显升高(P均〈0.05)。与F组相比,SF组术中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明显减少(P均〈0.05),SF组静息及运动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组90%患者诉腘窝后侧痛。结论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抑制止血带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同时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止血带反应 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炎性反应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罗振国 肖莉 +3 位作者 吴刚 董补怀 吕建瑞 薛荣亮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炎性反应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78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n=40)与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n=40)。均行气管插管全麻,...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炎性反应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78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n=40)与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n=40)。均行气管插管全麻,股神经阻滞复合组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术后1 h(T2)、24 h(T3)、72 h(T4)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1 d,术后1,7 d均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水平,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T3时两组患者IL-6、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全麻组比较,T3时股神经阻滞复合组患者IL-6、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 d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全麻组明显低于股神经阻滞复合组(P<0.05)。股神经阻滞复合组术后1 d发生POCD明显少于全麻组(20.0%vs 50%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可降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降低POC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老年人 炎性反应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三合一股神经阻滞在患儿股骨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振国 李靖 +1 位作者 肖莉 董补怀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8-809,共2页
术后疼痛可致小儿剧烈应激反应,影响小儿身心发育,甚至损害认知功能.传统阿片类镇痛药物易引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区域麻醉可有效缓解小儿术后疼痛,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外周神经阻滞是区域麻醉的一种,通过阻滞目标神经使其... 术后疼痛可致小儿剧烈应激反应,影响小儿身心发育,甚至损害认知功能.传统阿片类镇痛药物易引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区域麻醉可有效缓解小儿术后疼痛,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外周神经阻滞是区域麻醉的一种,通过阻滞目标神经使其支配区域产生一定的镇痛作用.本研究拟评价三合一股神经阻滞在小儿股骨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股骨手术 三合一 神经刺激仪 应用 患儿 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振国 肖莉 +3 位作者 吴刚 李靖 董补怀 薛荣亮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657-66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48例,ASAⅠ-Ⅱ级,年龄60-78岁,体重51-83 kg。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16):全麻组(Ⅰ组)、股神经阻滞组(Ⅱ组)、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组... 目的比较不同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48例,ASAⅠ-Ⅱ级,年龄60-78岁,体重51-83 kg。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16):全麻组(Ⅰ组)、股神经阻滞组(Ⅱ组)、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组(Ⅲ组),均在气管插管下行静吸复合全麻。Ⅱ、Ⅲ组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神经阻滞。记录术前(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术毕(T4)各时点HR和MAP,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记录术后6 h、12 h和24 h患者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及术后12 h和24 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结果 T2、T3、T4时Ⅰ组HR和MAP较Ⅱ、Ⅲ组升高明显(P<0.05)。与Ⅰ组比较,Ⅱ、Ⅲ组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少(P<0.05)。术后6 h及12 hⅠ组VAS(静息痛和活动痛)评分高于Ⅱ、Ⅲ组(P<0.05);Ⅲ组VAS评分(活动痛)低于Ⅱ组(P<0.05)。术后12 h和24 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Ⅰ组明显多于Ⅱ、Ⅲ组(P<0.05)。结论老年膝关节置换术采用全麻复合下肢神经阻滞与全麻相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早期镇痛满意度更高;但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仅减轻术后活动时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全身麻醉 老年人 全膝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3
14
作者 薛娜 王晖 +2 位作者 王志华 王仿 吴丽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763-764,共2页
2015年3月~2016年5月,我们选择60例在西安市红会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并与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进行对照,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0例,男20例,女40例,... 2015年3月~2016年5月,我们选择60例在西安市红会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并与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进行对照,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0例,男20例,女40例,年龄65~80岁。ASA分级Ⅰ~Ⅱ级。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肺、肾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体质、长期服用镇痛镇静药、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镇痛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苏晗 张洁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9期1354-1354,1421,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将2012年7~10月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为A组(全身麻醉组)30例和B组(腰硬联合麻醉组)30例,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3dMMSE量...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将2012年7~10月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为A组(全身麻醉组)30例和B组(腰硬联合麻醉组)30例,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3dMMSE量表评估结果及血清NSE、S100B、AB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MMsE量表评估结果及血清NSE、S100B、A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1d及3dB组的MMSE量表评估结果明显优于A组,而血清NSE、S100B及AB水平则明显低于A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不良影响明显小于全身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式 老年骨科患者 短期认知功能 影响
原文传递
尺骨短缩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良库 杨团民 +3 位作者 李鹏 夏雷 徐涛 刘生熙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36-138,144,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8月采用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18例的病例资料,通过比较其术前术后的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活动度、握力以及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对... 目的系统评价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8月采用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18例的病例资料,通过比较其术前术后的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活动度、握力以及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对该术式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8例均获随访,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比较其术前术后的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活动度、疼痛、握力,腕关节的活动度有一定的改善。其中握力、疼痛较术前改善明显;腕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术前为健侧的(81.5±12.3)%,术后为健侧的(91.2±11.5)%;前臂旋转活动范围术前为健侧的(82.1±9.3)%,术后为健侧的(93.1±10.3)%;腕关节尺桡偏范围术前为健侧的(68.7±10.2)%,术后为健侧的(88.6±11.7)%;VAS评分术前(4.7±1.1)分,术后(0.6±0.4)分;患手占健侧的握力术前(66.7±11.9)%,术后(94.7±9.7)%。末次随访时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平均为86分,优12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8.9%。结论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可缓解患者腕部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提高握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 截骨 尺骨撞击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郝建红 何非 +2 位作者 吴赞情 罗振国 董补怀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1128-1133,共6页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72只Wistar大鼠,体质量200-250 g,雄性,清洁级,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CI组、异丙酚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大鼠仅接受手术而不遭受脊髓打击;SCI组和异丙酚组采用改良的Allen’...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72只Wistar大鼠,体质量200-250 g,雄性,清洁级,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CI组、异丙酚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大鼠仅接受手术而不遭受脊髓打击;SCI组和异丙酚组采用改良的Allen’s致伤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异丙酚组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4 h,经股静脉持续泵注异丙酚1.0 mg/(kg·min),持续1 h。各组分别于术后1,3,5,7 d随机处死6只大鼠,HE染色观察脊髓神经元病理形态学改变,TUNEL法测定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Caspase-3、AIF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异丙酚组各时点脊髓组织凋亡细胞增多,AIF、Caspase-3表达增加(P<0.01);与SCI组比较,异丙酚组各时点凋亡细胞、AIF和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异丙酚可减轻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其机制与抑制脊髓组织AIF、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脊髓损伤 细胞凋亡 CASPASE-3 凋亡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2019年西安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儿童病例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宇应涛 郭争社 +2 位作者 范艳妮 董雯婷 陈娴 《中国病案》 2020年第12期51-54,共4页
目的分析住院儿童性别年龄分布,以及不同时期患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疾病构成变化,为医院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47 254例住院儿童的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首先按时间分组对住... 目的分析住院儿童性别年龄分布,以及不同时期患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疾病构成变化,为医院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47 254例住院儿童的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首先按时间分组对住院儿童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疾病分类及顺位变化进行分析;再按年龄分组对不同年龄段住院儿童前三位疾病构成进行分析。结果住院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48:1,学龄期所占比例最大,占30.09%;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与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住院儿童相比,2017年-2019年组患儿住院天数较2014年-2016年组平均缩短0.35天,住院费用平均增加572.53元。不同时间段患儿疾病顺位略有不同,呼吸系统疾病和起源于围生期疾患始终位居疾病顺位第一、二位;影响健康状态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的顺位由2014年-2016年组的第四位上升到2017年-2019年组的第三位,比例由6.17%上升到8.78%。结论儿童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点应放在呼吸系统疾病和起源于围生期疾病中,应提高技术水平,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儿童 住院费用 疾病谱 疾病构成
原文传递
2014-2019年西安市某三甲医院出院患者疾病谱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路程伊 宇应涛 +2 位作者 王占明 郭争社 陈娴 《中国病案》 2022年第11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西安市省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特点及疾病谱变化规律,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西安市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753624例出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的疾病谱等进行分析,不同年份出院患... 目的分析西安市省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特点及疾病谱变化规律,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西安市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753624例出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的疾病谱等进行分析,不同年份出院患者变化趋势采用Cox-Stuart趋势检验。结果出院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28:1,患者例数呈逐年增加趋势(P<0.05)。疾病构成的年份、性别、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出院患者疾病谱前5位疾病顺位变化不大,仅循环系统疾病与肿瘤的顺序在2016年略有变化。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7.19%)在女性疾病顺位中居第4位。15岁以下患者疾病顺位第1位为呼吸系统疾病(25.85%);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17.91%)在15岁~29岁患者疾病顺位中居首位;影响健康状态与保健机构的因素在30岁及以上患者疾病顺位中居第1位。结论出院患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影响健康与保健的因素、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比较高,应结合疾病谱变化,合理调整卫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患者 疾病谱 构成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竖脊肌平面阻滞与局部浸润麻醉对老年PKP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20
作者 徐涛 吴刚 +3 位作者 吴绪才 徐敏燕 黄良库 石川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6期3143-3147,共5页
目的:观察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局部浸润麻醉对老年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PKP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局部浸润麻醉对老年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PKP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局部浸润麻醉)、实验组(接受ESPB),各55例。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情况,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穿刺时(T1)~手术结束出室前(T4)时间点,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先升高后下降,实验组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 h、12 h、24 h、48 h,VAS评分升高后下降,实验组的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皮质醇(Cor)]升高,但实验组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09%、5.4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局部浸润麻醉相比,ESPB可更好的控制老年PKP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局部浸润麻醉 老年 PKP 镇痛效果 应激反应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