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初治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宋广军 饶慧瑛 +16 位作者 李广明 郭晓林 贾战生 张明香 贾继东 姜相君 郑素军 赵英仁 尚佳 杨兴祥 蔡大川 南月敏 王福生 毛青 谢尧 秦宏 魏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评价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对初治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全国16家研究中心筛选初治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者,所有受试者接受索磷布韦(400 mg/片,1片/d)联合利巴韦林(体质量<75 kg,1000 mg/d;体质量≥75 kg,12... 目的评价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对初治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全国16家研究中心筛选初治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者,所有受试者接受索磷布韦(400 mg/片,1片/d)联合利巴韦林(体质量<75 kg,1000 mg/d;体质量≥75 kg,1200 mg/d)治疗12周,停药随访12周。主要的疗效指标为治疗结束停药随访12周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情况。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治疗2、4、8、12周及停药后4周时HCV RNA低于定量下限的比率;治疗4、8、12周时病毒学反跳率;停药随访4、12周的复发率。并观察治疗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共入组136例受试者,非肝硬化121例,代偿期肝硬化15例。停药12周获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92.6%(95%可信区间:88.3%~97.0%);治疗第8周,有1例病毒学反跳;停药4周时,有8例病毒学复发;停药12周时,有10例病毒学复发。入组的136例受试者中,共有128(94.1%)例报告了549例次治疗期不良事件,研究用药相关治疗期不良事件243例次(99例受试者,72.8%),未出现导致索磷布韦调药或暂停用药的不良事件,6(4.4%)例受试者发生了7例次严重不良事件,仅1例考虑与研究用药可能有关(肝低回声区性质待查),未出现导致试验中止或受试者死亡的不良事件。结论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初治的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可获得较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安全性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基因型 抗病毒药 持续病毒学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小静 蔺淑梅 +5 位作者 郑书琴 叶峰 张曦 邸莹 李岳礁 张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9-382,38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重型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7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3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MGB1水平,并对其中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 目的初步探讨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重型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7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3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MGB1水平,并对其中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7天、第14天血清HMGB1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同时进行相关化验指标的检测,根据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2002年标准版公式即:MELD分值=3.8×ln[胆红素(mg/dL)/18]+11.2×ln(INR)+9.6×ln[Cr(mg/dL)/88]+6.4×(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他1),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MELD评分计算。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HBV感染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μg/L)分别为:14.29±4.01、49.68±7.72、61.92±15.42,重型乙型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HBV感染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HMGB1水平(μg/L)分别为:62.02±16.16、62.59±14.9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HMGB1水平与MELD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动态检测发现,死亡组患者入院后血清HMGB1水平持续下降,而存活组患者入院后血清HMGB1水平下降至第7天后出现再次上升趋势。结论 HMGB1可能与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清HMGB1水平与MELD评分及患者预后未见明显相关性;动态检测血清HMGB1水平,可能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预测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乙型肝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传染科实习教学中创新教学形式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小静 蔺淑梅 +2 位作者 张曦 叶峰 刘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25期169-170,共2页
传染科是大内科的重要分支,因其疾病具有特殊性,医学生在临床实习时常面对诸多困惑甚至怀有恐惧心理。本人结合传染科临床实习带教过程,提出"创新教学形式"的带教思路,为提升我国传染病临床教学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教学形式 角色互换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曲霉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云茹 陈天艳 赵英仁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514-517,共4页
曲霉是自然环境中最常见的腐生菌,占医院环境中真菌的40%。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以及导管技术的不断普及,各类ICU的建立,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艾滋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发病率的... 曲霉是自然环境中最常见的腐生菌,占医院环境中真菌的40%。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以及导管技术的不断普及,各类ICU的建立,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艾滋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免疫受损患者日益增多,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过去20年内发病率约增加8倍,曲霉感染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已仅次于白色念珠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菌
原文传递
直接抗病毒药物在丙型肝炎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静 刘学民 +1 位作者 刘正稳 吕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2084-2087,共4页
对于慢性丙型肝炎肝移植患者而言,移植术后HCV复发问题曾是困扰医疗界的难题。随着对HCV复制周期的认识,各种新型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给既往干扰素方案治疗无效的丙型肝炎患者带来希望。基于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回顾性介绍了直接抗... 对于慢性丙型肝炎肝移植患者而言,移植术后HCV复发问题曾是困扰医疗界的难题。随着对HCV复制周期的认识,各种新型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给既往干扰素方案治疗无效的丙型肝炎患者带来希望。基于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回顾性介绍了直接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不同用药方案在肝移植术前及术后的临床应用、治疗效果及潜在风险,并对该类药物用于丙型肝炎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策略作一系统综述。结果表明此类药物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围手术期的抗病毒治疗,并且不同作用靶点的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作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肝移植 抗病毒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项评估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2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受试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单臂、开放、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高莹卉 李广明 +16 位作者 金清龙 赵英仁 贾战生 毛小荣 杨永峰 尚佳 王拱辰 谢雯 巫善明 张明香 侯金林 李东良 南月敏 关玉娟 朱春霞 袁洋洲 魏来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2-357,共6页
目的评估索磷布韦(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2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受试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全国16家研究中心筛选初治或经治的基因2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所有受试者接受每日一次的索磷布韦(400mg... 目的评估索磷布韦(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2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受试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全国16家研究中心筛选初治或经治的基因2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所有受试者接受每日一次的索磷布韦(400mg)联合利巴韦林(体质量<75kg,1000mg/d,早上400mg,晚上600mg;体质量≥75kg,1200mg/d,早晚各600mg)治疗12周,停药后随访12周。连续变量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不同随访时间点病毒学应答的受试者比例及95%置信区间采用极大似然比点估计及Clopper-Pearson区间估计。结果全国16家研究中心共入组132例基因2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受试者,其中12例受试者伴有肝硬化,其余120例受试者不伴有肝硬化。131例受试者完成了本研究,1例受试者在完成停药后第4周访视后失访。停药12周获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96.2%(95%可信区间:92.37%~99.16%)。4例受试者发生病毒学复发。入组的132例受试者中,119例(90.2%)受试者共报告了617例次治疗期不良事件(TEAE),其中与索磷布韦和/或利巴韦林相关TEAE359例次(76.5%)。其中3级及3级以上TEAE9例次,共有6例(4.5%)受试者发生了6例次严重不良事件,仅1例严重不良事件与索磷布韦和利巴韦林相关(不稳定型心绞痛)。无导致停药的不良事件。无导致死亡的不良事件。结论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2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较高的SVR率,发生的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安全性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基因2型 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 索磷布韦 利巴韦林 持续病毒性应答
原文传递
Logistic模型和ROC曲线对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董海燕 邹雅敏 +8 位作者 董亚琳 孙金钥 王陶陶 谢姣 胡萨萨 魏友霞 封卫毅 王茂义 赵英仁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827-1831,共5页
目的:应用Logistic模型和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危重感染患者发生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并对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方法:收集利奈唑胺治疗的危重感染患者资料,分析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 目的:应用Logistic模型和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危重感染患者发生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并对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方法:收集利奈唑胺治疗的危重感染患者资料,分析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模型,绘制风险因素的ROC曲线并寻找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最佳界值,以预测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危险性。结果:151名患者(男性107名,女性44名)纳入研究,43名患者(28.5%)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3.52;95%CI,1.46~8.49;P=0.005)、体质量(OR=0.92;95%CI,0.88~0.96;P〈0.0001)、基础血小板值(PLT〈200×10^9/L)(OR=7.21;95%CI,2.61~19.91;P〈0.0001)等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模型分析的结果,分别用年龄、体质量、基础血小板值及联合预测因子构建ROC曲线,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0.847;95%CI,0.781~0.912;P〈0.0001)大于其他3个单一指标,风险预测价值较优,Y0uden指数最大(O.576)时的切点为ROC曲线上的最佳界值(466.89),对应切点的敏感度为79.1%,特异度为78.5%。结论:与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体质量、基础血小板值。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将患者年龄、体质量及基础血小板值代入联合预测因子计算公式(Y联合=X_PLT-2.636*X年龄+7.091*X体质量),计算联合预测因子,预测患者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以便调整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症 LOGISTIC模型 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尿酮体检测对快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弋锐田 刘红莉 +2 位作者 李悦 赵英仁 牛迎花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88-689,共2页
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是经多种途径传播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临床特点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大多患儿临床表现轻微,呈白限性。... 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是经多种途径传播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临床特点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大多患儿临床表现轻微,呈白限性。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咳嗽、咳痰、支气管肺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呼吸系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 患儿 快速识别 尿酮体 柯萨奇病毒A16型 肠道病毒71型 急性弛缓性麻痹 神经源性肺水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