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杀青方式制备桑叶茶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丹
孙文静
+2 位作者
刘淑贞
李成龙
周才琼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99,共6页
分析不同杀青方式制备桑叶茶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及与多酚和黄酮类质量分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桑叶茶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微波杀青效果最好.沸水及不同乙醇质量浓度提取物均有一定体外抗氧化作用,其氧自由基吸收能力、还原力和清除D...
分析不同杀青方式制备桑叶茶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及与多酚和黄酮类质量分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桑叶茶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微波杀青效果最好.沸水及不同乙醇质量浓度提取物均有一定体外抗氧化作用,其氧自由基吸收能力、还原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764.9±102.9-1 437.4±96.3μmol/g,5.86±0.09-9.18±0.18和139.34±11.70-225.66±8.16.经与提取物中多酚和黄酮类质量分数相关性分析显示,仅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与多酚呈显著负相关,r=-0.791 8(p〈0.05),表明在影响桑叶茶体外抗氧化活性中,还有其他抗氧化成分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杀青工艺
桑叶茶
体外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伊拉兔宰后肌糖原变化及其与兔肉品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
21
2
作者
薛山
贺稚非
李洪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5-822,共8页
【目的】探讨伊拉兔宰后36 h内肌糖原变化规律及与肉品品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伊拉兔经屠宰之后,肌肉内的糖原会在一定时间内酵解转化为乳酸,从而改变胴体的pH值,并进一步影响肉品的持水力、剪切力、肉色等品质指标。以伊拉兔背最长...
【目的】探讨伊拉兔宰后36 h内肌糖原变化规律及与肉品品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伊拉兔经屠宰之后,肌肉内的糖原会在一定时间内酵解转化为乳酸,从而改变胴体的pH值,并进一步影响肉品的持水力、剪切力、肉色等品质指标。以伊拉兔背最长肌(LD)和左后腿肌(LL)为原料,用试剂盒法分别测定了伊拉兔宰后45 min、4 h、8 h、12 h、24 h、36 h肌糖原含量的变化,并对兔宰后相应时间点的肉品品质指标如pH值、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色泽变化进行了检测与分析。此外,将主要设计因子(pH、蒸煮损失、滴水损失、总损失、剪切力、L*、a*、b*、C*)作为X变量,以肌糖原的含量作为Y变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2)对伊拉兔宰后LD和LL肉品品质与肌糖原变化规律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伊拉兔宰后36 h内部位LD和LL的肌糖原含量均下降显著(P<0.05),二者分别从屠宰初期的(2.61±0.50)mg·g-1和(2.77±0.55)mg·g-1减少为宰后36 h的(0.94±0.05)mg·g-1和(0.99±0.07)mg·g-1。与此同时,伊拉兔LD和LL的pH分别从宰后初期的(6.91±0.02)和(6.85±0.04)下降至(5.62±0.09)和(5.61±0.09)。在此期间,随着pH的下降,伊拉兔肉品品质指标也发生了相应地改变,如剪切力、亮度L*值、红度a*值降低;蒸煮损失、滴水损失、总损失、b*值和C*值升高。PLS2分析显示,以上各肉品品质指标与兔宰后肌糖原含量变化的相关性均较大,部位LD和LL的回归系数R值分别达0.796—0.972和0.890—0.996。其中,2个部位的总损失指标(蒸煮损失与滴水损失之和)较其他肉品品质的差异来源更为显著。此外,可以用以上兔肉宰后品质指标为自变量,运用Unscrambler建立回归方程对肌糖原变化评分较好地进行预测。【结论】伊拉兔宰后36 h内肌糖原下降显著,与其间肉品品质的变化密切相关,可利用其酵解规律与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从而对肌糖原含量变化进行较好地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兔
肌糖原
兔肉品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兔肉腥味物质
被引量:
11
3
作者
谢跃杰
贺稚非
李洪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208-3218,共11页
【目的】探讨超临界CO_2流体(SFE-CO_2)萃取兔肉腥味物质的条件,确定腥味物质的种类、组成和含量,为兔肉脱腥以及加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对兔肉腥味物质进行萃取,以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Box-Behn...
【目的】探讨超临界CO_2流体(SFE-CO_2)萃取兔肉腥味物质的条件,确定腥味物质的种类、组成和含量,为兔肉脱腥以及加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对兔肉腥味物质进行萃取,以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定量加入内标物质2,4,6-三甲基吡啶(TMP),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兔肉腥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计算气味活度值(OAV),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和感官评价,确定兔肉腥味物质主体成分。【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萃取温度为40℃时,提取率最高达到97.91%,峰面积为1.58×10~9;当萃取时间为4 h时,提取率最高,为97.83%,峰面积为2.42×10~9;萃取压力为25 MPa时,最高提取率为97.78%,峰面积3.78×108。其中,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不仅影响溶质扩散系数,还影响CO_2流体密度。温度增加时,尽管扩散系数增大,由于CO_2流体密度下降,提取率随之减小。虽然CO_2流体密度在高压下较大,但随着压力增加,可压缩性随之减小,由于扩散系数降低,溶质溶解度下降,因而提取率降低。当萃取时间过长时,一些非挥发性物质被溶出,使得萃取物质总量增加,降低了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比重。根据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优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0.67℃、萃取压力25.67 MPa、萃取时间3.13 h,提取率为98.01%。而实际操作时,提取条件修正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98.11%。通过定量加入内标物质TMP,GC-MS定性定量分析得到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5类,包括醛类、酸类、酯类、杂环类化合物和烃类,共计38种风味化合物。其中,酸类((1 394.25±3.45)μg·kg^(-1))>酯类((569.26±1.23)μg·kg^(-1))>烃类((471.82±1.11)μg·kg^(-1))>醛类((168.46±0.97)μg·kg^(-1))>杂环类((86.71±0.64)μg·kg^(-1))。通过计算得到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中戊醛、己醛、己酸和2-戊基-呋喃的OAV值均大于1,且己酸>己醛>2-戊基-呋喃>戊醛,表明这4种物质对兔肉腥味有重要贡献,而己酸对兔肉腥味的贡献最大。同时,气相色谱-嗅闻(GC-O)分析认为这4种物质均具有不同程度异味,包括肝脏腥味、草腥味、羊膻味和豆腥味等,感官分析表明萃取物有明显兔肉腥味。【结论】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兔肉腥味物质可行,为研究兔肉腥味提供了新的提取方法。其最佳萃取条件为:时间3 h,温度40℃,压力25 MPa。戊醛、己醛、己酸和2-戊基-呋喃初步确定为兔肉腥味的主体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肉
腥味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SFE-CO_2)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气味活度值(OAV)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热加工方法对伊拉兔冷藏期间肌内磷脂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
5
4
作者
薛山
贺稚非
+1 位作者
肖夏
李洪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41-2250,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热加工处理后伊拉兔肌内磷脂在冷藏期间的动态变化,为伊拉兔肉及其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伊拉兔背部最长肌为原料,用3种不同的热加工方式(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各样品在0—9 d冷藏...
【目的】探讨不同热加工处理后伊拉兔肌内磷脂在冷藏期间的动态变化,为伊拉兔肉及其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伊拉兔背部最长肌为原料,用3种不同的热加工方式(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各样品在0—9 d冷藏期间肌内磷脂的含量,并用气相色谱法对脂肪酸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此外,将主要8个设计因子(原料、3种热加工方式和4个贮藏时期)作为X变量,以肌内磷脂脂肪酸作为Y变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R)对伊拉兔的肌内磷脂脂肪酸组成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0—9 d冷藏期间,经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处理后伊拉兔的肌内磷脂含量(干重%)均有显著下降(P<0.05),尤其是6—9 d冷藏后期,其中,微波处理更能维持伊拉兔肌内磷脂含量在冷藏期间的稳定性。在此期间,伊拉兔肌内磷脂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而PUFA的比例在贮藏过程中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6—9 d贮藏期间各样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尤其是长链PUFA)下降幅度最大。锡箔烘烤较之另外两种热加工方式更能够抑制冷藏期间肌内磷脂不饱和脂肪酸(UFA),尤其是PUFA的降解。此外,在0—9 d冷藏期间,加工后伊拉兔肉样品肌内磷脂脂肪酸的n-6/n-3比值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但是仍处于推荐的范围之内。相比之下,蒸煮处理更能有效地维持伊拉兔肌内磷脂脂肪酸的n-6/n-3比值处于较低的波动范围。经PLSR分析证实,当采用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3种热加工方式时,伊拉兔肌内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受冷藏时间的影响要大于热加工方式。在冷藏期间,伊拉兔肌内磷脂中绝大多数的脂肪酸都发生了差异性变化,尤其在0—3 d时,MUFA(C17:1)和PUFA(C20:2n-6,C20:4n-6,C20:5n-3,C22:5n-3和C22:6n-3)显著下降,而SFA(C16:0和C18:0)显著升高(P<0.05)。比较3种热加工方式,蒸煮处理更有助于保护伊拉兔肌内磷脂在冷藏期间的脂肪酸组成。【结论】加工方式和贮藏时间都能够影响伊拉兔肌内磷脂的含量与组成。当采用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3种热加工方式时,伊拉兔肌内磷脂组成受冷藏时间的影响要大于热加工方式。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出发,烹调时应尽量选择温和的热加工方式,并缩短加工后的冷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兔
肌内磷脂
脂肪酸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菊芋低聚果糖生产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
11
5
作者
董全
丁红梅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年第4期16-18,共3页
近年来,以现代新技术分离精制而成的低聚果糖,在国际上已被公认为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低聚果糖是功能性低聚糖,具有抗龋齿、调节肠道菌群、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压、降血脂及促进钙吸收的优良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低聚果糖...
近年来,以现代新技术分离精制而成的低聚果糖,在国际上已被公认为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低聚果糖是功能性低聚糖,具有抗龋齿、调节肠道菌群、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压、降血脂及促进钙吸收的优良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低聚果糖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发酵法生产,同时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果糖
菊粉
内切型菊粉酶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杀青方式制备桑叶茶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丹
孙文静
刘淑贞
李成龙
周才琼
机构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99,共6页
文摘
分析不同杀青方式制备桑叶茶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及与多酚和黄酮类质量分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桑叶茶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微波杀青效果最好.沸水及不同乙醇质量浓度提取物均有一定体外抗氧化作用,其氧自由基吸收能力、还原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764.9±102.9-1 437.4±96.3μmol/g,5.86±0.09-9.18±0.18和139.34±11.70-225.66±8.16.经与提取物中多酚和黄酮类质量分数相关性分析显示,仅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与多酚呈显著负相关,r=-0.791 8(p〈0.05),表明在影响桑叶茶体外抗氧化活性中,还有其他抗氧化成分参与.
关键词
桑叶
杀青工艺
桑叶茶
体外抗氧化作用
Keywords
mulberry leaf
fixation technology
mulberry leaf tea
antioxidant effects in vitro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伊拉兔宰后肌糖原变化及其与兔肉品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
21
2
作者
薛山
贺稚非
李洪军
机构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5-822,共8页
基金
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肉加工与综合利用(CARS-44-D-1)
南方地区肉兔育肥与高品质肉生产技术研究(201303144)
文摘
【目的】探讨伊拉兔宰后36 h内肌糖原变化规律及与肉品品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伊拉兔经屠宰之后,肌肉内的糖原会在一定时间内酵解转化为乳酸,从而改变胴体的pH值,并进一步影响肉品的持水力、剪切力、肉色等品质指标。以伊拉兔背最长肌(LD)和左后腿肌(LL)为原料,用试剂盒法分别测定了伊拉兔宰后45 min、4 h、8 h、12 h、24 h、36 h肌糖原含量的变化,并对兔宰后相应时间点的肉品品质指标如pH值、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色泽变化进行了检测与分析。此外,将主要设计因子(pH、蒸煮损失、滴水损失、总损失、剪切力、L*、a*、b*、C*)作为X变量,以肌糖原的含量作为Y变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2)对伊拉兔宰后LD和LL肉品品质与肌糖原变化规律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伊拉兔宰后36 h内部位LD和LL的肌糖原含量均下降显著(P<0.05),二者分别从屠宰初期的(2.61±0.50)mg·g-1和(2.77±0.55)mg·g-1减少为宰后36 h的(0.94±0.05)mg·g-1和(0.99±0.07)mg·g-1。与此同时,伊拉兔LD和LL的pH分别从宰后初期的(6.91±0.02)和(6.85±0.04)下降至(5.62±0.09)和(5.61±0.09)。在此期间,随着pH的下降,伊拉兔肉品品质指标也发生了相应地改变,如剪切力、亮度L*值、红度a*值降低;蒸煮损失、滴水损失、总损失、b*值和C*值升高。PLS2分析显示,以上各肉品品质指标与兔宰后肌糖原含量变化的相关性均较大,部位LD和LL的回归系数R值分别达0.796—0.972和0.890—0.996。其中,2个部位的总损失指标(蒸煮损失与滴水损失之和)较其他肉品品质的差异来源更为显著。此外,可以用以上兔肉宰后品质指标为自变量,运用Unscrambler建立回归方程对肌糖原变化评分较好地进行预测。【结论】伊拉兔宰后36 h内肌糖原下降显著,与其间肉品品质的变化密切相关,可利用其酵解规律与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从而对肌糖原含量变化进行较好地预测。
关键词
伊拉兔
肌糖原
兔肉品质
相关性
Keywords
IRA rabbit
muscle glycogen
rabbit meat quality
correlation
分类号
TS251.1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兔肉腥味物质
被引量:
11
3
作者
谢跃杰
贺稚非
李洪军
机构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208-3218,共11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兔)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4-D-1)
教育部兔产业体系项目(100030-4030541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XDJK2014D042)
文摘
【目的】探讨超临界CO_2流体(SFE-CO_2)萃取兔肉腥味物质的条件,确定腥味物质的种类、组成和含量,为兔肉脱腥以及加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对兔肉腥味物质进行萃取,以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定量加入内标物质2,4,6-三甲基吡啶(TMP),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兔肉腥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计算气味活度值(OAV),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和感官评价,确定兔肉腥味物质主体成分。【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萃取温度为40℃时,提取率最高达到97.91%,峰面积为1.58×10~9;当萃取时间为4 h时,提取率最高,为97.83%,峰面积为2.42×10~9;萃取压力为25 MPa时,最高提取率为97.78%,峰面积3.78×108。其中,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不仅影响溶质扩散系数,还影响CO_2流体密度。温度增加时,尽管扩散系数增大,由于CO_2流体密度下降,提取率随之减小。虽然CO_2流体密度在高压下较大,但随着压力增加,可压缩性随之减小,由于扩散系数降低,溶质溶解度下降,因而提取率降低。当萃取时间过长时,一些非挥发性物质被溶出,使得萃取物质总量增加,降低了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比重。根据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优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0.67℃、萃取压力25.67 MPa、萃取时间3.13 h,提取率为98.01%。而实际操作时,提取条件修正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98.11%。通过定量加入内标物质TMP,GC-MS定性定量分析得到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5类,包括醛类、酸类、酯类、杂环类化合物和烃类,共计38种风味化合物。其中,酸类((1 394.25±3.45)μg·kg^(-1))>酯类((569.26±1.23)μg·kg^(-1))>烃类((471.82±1.11)μg·kg^(-1))>醛类((168.46±0.97)μg·kg^(-1))>杂环类((86.71±0.64)μg·kg^(-1))。通过计算得到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中戊醛、己醛、己酸和2-戊基-呋喃的OAV值均大于1,且己酸>己醛>2-戊基-呋喃>戊醛,表明这4种物质对兔肉腥味有重要贡献,而己酸对兔肉腥味的贡献最大。同时,气相色谱-嗅闻(GC-O)分析认为这4种物质均具有不同程度异味,包括肝脏腥味、草腥味、羊膻味和豆腥味等,感官分析表明萃取物有明显兔肉腥味。【结论】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兔肉腥味物质可行,为研究兔肉腥味提供了新的提取方法。其最佳萃取条件为:时间3 h,温度40℃,压力25 MPa。戊醛、己醛、己酸和2-戊基-呋喃初步确定为兔肉腥味的主体成分。
关键词
兔肉
腥味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SFE-CO_2)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气味活度值(OAV)
感官评价
Keywords
rabbit meat
odor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fluid extraction(SFE-CO_2)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um(GC-MS)
odor active value(OAV)
sensory evaluation
分类号
TS251.54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加工方法对伊拉兔冷藏期间肌内磷脂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
5
4
作者
薛山
贺稚非
肖夏
李洪军
机构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41-2250,共10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4-D-1)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热加工处理后伊拉兔肌内磷脂在冷藏期间的动态变化,为伊拉兔肉及其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伊拉兔背部最长肌为原料,用3种不同的热加工方式(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各样品在0—9 d冷藏期间肌内磷脂的含量,并用气相色谱法对脂肪酸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此外,将主要8个设计因子(原料、3种热加工方式和4个贮藏时期)作为X变量,以肌内磷脂脂肪酸作为Y变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R)对伊拉兔的肌内磷脂脂肪酸组成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0—9 d冷藏期间,经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处理后伊拉兔的肌内磷脂含量(干重%)均有显著下降(P<0.05),尤其是6—9 d冷藏后期,其中,微波处理更能维持伊拉兔肌内磷脂含量在冷藏期间的稳定性。在此期间,伊拉兔肌内磷脂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而PUFA的比例在贮藏过程中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6—9 d贮藏期间各样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尤其是长链PUFA)下降幅度最大。锡箔烘烤较之另外两种热加工方式更能够抑制冷藏期间肌内磷脂不饱和脂肪酸(UFA),尤其是PUFA的降解。此外,在0—9 d冷藏期间,加工后伊拉兔肉样品肌内磷脂脂肪酸的n-6/n-3比值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但是仍处于推荐的范围之内。相比之下,蒸煮处理更能有效地维持伊拉兔肌内磷脂脂肪酸的n-6/n-3比值处于较低的波动范围。经PLSR分析证实,当采用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3种热加工方式时,伊拉兔肌内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受冷藏时间的影响要大于热加工方式。在冷藏期间,伊拉兔肌内磷脂中绝大多数的脂肪酸都发生了差异性变化,尤其在0—3 d时,MUFA(C17:1)和PUFA(C20:2n-6,C20:4n-6,C20:5n-3,C22:5n-3和C22:6n-3)显著下降,而SFA(C16:0和C18:0)显著升高(P<0.05)。比较3种热加工方式,蒸煮处理更有助于保护伊拉兔肌内磷脂在冷藏期间的脂肪酸组成。【结论】加工方式和贮藏时间都能够影响伊拉兔肌内磷脂的含量与组成。当采用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3种热加工方式时,伊拉兔肌内磷脂组成受冷藏时间的影响要大于热加工方式。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出发,烹调时应尽量选择温和的热加工方式,并缩短加工后的冷藏时间。
关键词
伊拉兔
肌内磷脂
脂肪酸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R)
Keywords
Ira rabbit
intramuscular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analysis(PLSR)
分类号
TS251.54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菊芋低聚果糖生产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
11
5
作者
董全
丁红梅
机构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年第4期16-18,共3页
基金
西南大学博士启动基金支持项目
文摘
近年来,以现代新技术分离精制而成的低聚果糖,在国际上已被公认为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低聚果糖是功能性低聚糖,具有抗龋齿、调节肠道菌群、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压、降血脂及促进钙吸收的优良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低聚果糖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发酵法生产,同时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低聚果糖
菊粉
内切型菊粉酶
分离纯化
分类号
TS245 [轻工技术与工程—制糖工程]
R151 [医药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杀青方式制备桑叶茶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王丹
孙文静
刘淑贞
李成龙
周才琼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伊拉兔宰后肌糖原变化及其与兔肉品质的相关性
薛山
贺稚非
李洪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兔肉腥味物质
谢跃杰
贺稚非
李洪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热加工方法对伊拉兔冷藏期间肌内磷脂变化的影响
薛山
贺稚非
肖夏
李洪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菊芋低聚果糖生产及前景展望
董全
丁红梅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