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类适应环境温度的代谢补偿及其线粒体水平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闫玉莲 谢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2-540,共9页
由于水体环境所处的纬度及水体的深度、盐度、流动状态的不同,其温度状态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千变万化,水生生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不同环境温度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尤其是进化出可生存于极端温度条件下的多个物种,扩... 由于水体环境所处的纬度及水体的深度、盐度、流动状态的不同,其温度状态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千变万化,水生生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不同环境温度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尤其是进化出可生存于极端温度条件下的多个物种,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提高了生物对地球环境资源的可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驯化 代谢补偿 线粒体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Cd暴露对长江上游几种常见鱼类急性中毒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房树林 潘天扬 +1 位作者 闫玉莲 谢小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89,共9页
为比较水体镉(Cd)暴露对长江上游6种常见鱼类鲫鱼(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 为比较水体镉(Cd)暴露对长江上游6种常见鱼类鲫鱼(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急性中毒效应,以CdCl2为毒物源,在相同的水温(27.5±0.5℃),硬度(含CaCO3)(10.0±0.5mg/L)和pH(7.0±0.1)条件下,观测了水体中不同质量浓度Cd暴露对实验鱼的急性中毒症状和96h致死效应(96hLC50).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鱼类急性中毒的行为反应有不同.在Cd急性暴露期间,鲫鱼、草鱼、中华倒刺鲃和团头鲂均有跃出水箱的倾向,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这种跳跃的能力减弱;而鲫鱼、草鱼和南方鲇在呼吸时有"咳嗽"反应(洗涤运动)发生.随着Cd2+质量浓度的升高,各种实验鱼的死亡率显著升高.Cd对鲫鱼、草鱼、南方鲇、团头鲂、中华倒刺鲃和胭脂鱼的96hLC50值分别为5.59,2.53,2.24,1.51,1.31和0.029mg/L.南方鲇死亡鱼群体的Cd累积量显著高于未死亡鱼群体(P<0.05);其它5种实验鱼的未死亡鱼群体Cd累积量高于死亡鱼群体Cd的累积量,且在中华倒刺鲃的两个群体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讨论提出,南方鲇皮肤构造及表面上的丰富粘液可能对水体中的Cd离子经皮肤渗入体内有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镉(Cd) 鱼类 急性中毒 半致死浓度 生物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中铅对南方鲇和胭脂鱼的生态毒理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闫玉莲 邓冬富 +1 位作者 彭涛 谢小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5,共6页
研究了水体中铅(Pb)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幼鱼和和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的生态毒性效应。以人工配制软水(CaCO325 mg/L)为实验水体,在27.5℃条件下,通过急性暴露实验,测得水体中Pb对南方鲇和胭脂鱼的96 h急性... 研究了水体中铅(Pb)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幼鱼和和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的生态毒性效应。以人工配制软水(CaCO325 mg/L)为实验水体,在27.5℃条件下,通过急性暴露实验,测得水体中Pb对南方鲇和胭脂鱼的96 h急性半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4.47 mg/L和0.264 mg/L。在水体中不同Pb浓度条件下,分别对南方鲇(在0、200和400μg/L的Pb浓度下)和胭脂鱼(在0、10和50μg/L的Pb浓度下)进行了为期8周的慢性暴露处理实验。观测结果显示,南方鲇和胭脂鱼的肝脏、肾脏和鳃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均随水体中Pb浓度升高而升高。两种实验鱼的静止代谢率和肝脏(或肝胰脏)的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均随着水体中Pb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鱼体内的能量储备物质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肝脏中糖原含量随Pb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两种实验鱼的特定体重生长率均随Pb暴露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高浓度处理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南方鲇对Pb的耐受能力较强;胭脂鱼对Pb的耐受能力很低,在水体Pb的慢性暴露处理下,两种鱼的生长速率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生长率 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朱杨江段和沱江富顺江段鱼类体内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汨 闫玉莲 +3 位作者 李建 岳南南 罗其勇 谢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8-366,共9页
于2010年9—11月在长江朱杨江段采集到9种鱼类标本,分别为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Richardson)、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 Günther)、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大眼鳜(Sini... 于2010年9—11月在长江朱杨江段采集到9种鱼类标本,分别为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Richardson)、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 Günther)、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大眼鳜(Siniperca kneri Garman)、铜鱼(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Sauvage et Dabry)、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Bleeker)和鲇(Silurus asotus Linnaeus);在该江段上游支流沱江富顺江段采集到6种鱼类标本,分别为鲫、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鲤、大眼鳜、大鳍鳠和鲇,每种鱼的样本量为6—11尾,共计192尾。采用快速溶剂萃取及气相色谱法对鱼体中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两个江段的各种鱼体样本中均检测到了多种多环芳烃的存在。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所采集到的9种鱼中瓦氏黄颡鱼体内多环芳烃总量(∑PAHs)最高,其含量为(2803.78±215.37)ng/g;鲇鱼体内∑PAHs最低,其含量为(515.86±38.80)ng/g。在沱江富顺江段采集到的6种鱼中鲫体内∑PAHs最高,为(8498.57±1128.22)ng/g;鲇鱼体内∑PAHs最低,其含量为(1295.05±69.69)ng/g。采集自长江朱杨段和沱江富顺段两采集地的相同种类有5种,富顺段5种鱼体内∑PAHs均高于朱杨段同种类鱼体内的含量;除大眼鳜外,其余4种鱼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富顺江段鱼类体内高分子量多环芳烃比例较高,而朱杨江段鱼类体内富集的低分子量多环芳烃和中分子量多环芳烃的比例较高。通过讨论认为,长江朱杨段及其支流沱江富顺段的鱼体均受到了多环芳烃的污染,并且沱江鱼类受多环芳烃的污染程度高于长江干流朱杨段鱼类。此外,沱江富顺段鱼体所含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组成百分比高于长江干流朱杨段的鱼体,但其中、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组成百分比相对于干流鱼类较低,可能的原因是两个江段多环芳烃的污染源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污染 多环芳烃 鱼类 长江 沱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浓度菲对中华倒刺鲃几种血液学指标和肝胰脏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岳南南 王汨 +3 位作者 闫玉莲 李健 罗其勇 谢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4-311,共8页
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初始体重为(42.80±0.32)g]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饲喂菲(PHE)含量为0、429.17、861.38和1289.87μg PHE/g的人工配合饲料16周,测定鱼体的血液学指标以及肝胰脏指数的变化,以检验... 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初始体重为(42.80±0.32)g]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饲喂菲(PHE)含量为0、429.17、861.38和1289.87μg PHE/g的人工配合饲料16周,测定鱼体的血液学指标以及肝胰脏指数的变化,以检验中华倒刺鲃受到含PHE食物暴露胁迫后的毒理学反应。结果显示:血清中的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和总蛋白在各实验处理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血糖含量随PHE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各染毒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球蛋白含量在500μg PHE/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含量则在500μg PHE/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这两个指标在其余含毒饲料组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谷丙转氨酶活力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仅在最高浓度组(1500μg PHE/g组)时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谷草转氨酶活力也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1000和1500μg PHE/g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肝糖原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各组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各实验处理组的肌糖原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3个染毒饲料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肝胰脏指数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各染毒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讨论我们认为:中华倒刺鲃受到含PHE食物胁迫后血糖升高,而糖原含量和血清蛋白降低的现象应当是动物受到胁迫后能量需求升高的适应性反应,肝胰脏指数的升高是鱼体对PHE食物暴露胁迫在器官水平上的代偿性反应,而两种转氨酶在有毒饲料处理组鱼体的升高则表明PHE对肝脏造成了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饲料菲 鲃中华倒刺 血液学指标 糖原 肝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朱杨段和沱江富顺段鱼类体内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 被引量:16
6
作者 邓冬富 闫玉莲 谢小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60,共6页
于2010年9-11月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采集到8种鱼类标本,分别为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鲫(Cyprinus auratus)、铜鱼(Coreius heterodon)、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鲤(Cyprinus car... 于2010年9-11月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采集到8种鱼类标本,分别为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鲫(Cyprinus auratus)、铜鱼(Coreius heterodon)、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鲤(Cyprinus carpio)、大眼鳜(Siniperca kneri)、鲇(Silurus asotus)。在该江段上游支流沱江富顺江段采集到5种鱼类标本,分别为鲤、鲫、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大眼鳜、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各种鱼的样本量为6~12尾。采用快速溶剂萃取及气相色谱法对各标本鱼体内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两个江段的各种鱼类标本体内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在所有鱼体样本中均未检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所采集到的8种鱼中圆筒吻鮈体内邻苯二甲酸酯的总量(∑PAEs)最高,为(1 818.32±190.88)μg/kg。在沱江富顺江段采集到的5种鱼中鲤体内∑PAEs最高,其含量为(790.60±76.04)μg/kg。在长江朱杨段和沱江富顺段两采集地的相同种类有3种,其中鲤和大眼鳜各自体内的∑PAEs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朱杨段鲫体内的∑PAEs含量显著高于富顺段鲫体内的含量。结果表明,长江朱杨段及支流沱江富顺段的鱼体均受到了PAEs的污染,而长江干流朱杨段的污染程度要稍高于其上游支流沱江富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鱼类 长江 沱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及光照驯化对南方鲇线粒体代谢补偿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闫玉莲 谢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2-429,共8页
为了检验在季节驯化中温度和光周期分别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组织线粒体代谢补偿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对实验鱼进行了4个系列的驯化处理:(1)低温等光周期[12.5℃,12L︰12D,体重:(186.36±2.77)g];(2)高温等光周期[27.... 为了检验在季节驯化中温度和光周期分别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组织线粒体代谢补偿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对实验鱼进行了4个系列的驯化处理:(1)低温等光周期[12.5℃,12L︰12D,体重:(186.36±2.77)g];(2)高温等光周期[27.5℃,12L︰12D,体重:(202.80±7.99)g];(3)短光照中等温[8L︰16D,20℃,体重:(284.80±13.47)g];(4)长光照中等温度[16L︰8D,20℃,体重:(283.70±15.60)g],每组均为24尾鱼。驯化8周后取样,测定了各驯化组鱼体心脏、肝脏和肾脏的器官质量(器官指数),以及这3种器官组织线粒体在测定温度为12.5℃、20℃和27.5℃时的呼吸率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结果显示,在等光周期条件下,低温驯化组(12.5℃,12L︰12D)实验鱼的心脏、肝脏和肾脏的器官指数均显著高于高温驯化组(27.5℃,12L︰12D);在中等温度条件下不同光照处理的实验鱼之间器官指数无显著差异。在中等温度条件下短光照驯化组(8L︰16D,20℃)鱼体的心脏、肾脏和肝脏组织线粒体呼吸率和CCO活性均显著高于长光照组(16L︰8D,20℃);而在等光周期条件下的不同温度驯化并没引起这3种组织线粒体的呼吸率和CCO活性的明显差异。综合认为:在季节驯化过程中,光周期改变是引起线粒体代谢能力的主要因素,温度变化则是调整器官组织重量的主要因素,光周期与温度对南方鲇线粒体代谢机制的调整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驯化 光周期 线粒体 南方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筒吻鮈的年龄生长及鱼体的化学组成和能量密度
8
作者 彭涛 闫玉莲 +4 位作者 王汨 闫常春 岳南南 罗其勇 谢小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77,共6页
2010年10月于长江木洞江段采集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 107尾,其中1~4龄雌鱼67尾,1~3龄雄鱼40尾,分别测定鱼体脊椎骨轮径、化学组成及能量密度.随着年龄的增加,圆筒吻鮈雌鱼、雄鱼鱼体体长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SGR)均呈下降... 2010年10月于长江木洞江段采集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 107尾,其中1~4龄雌鱼67尾,1~3龄雄鱼40尾,分别测定鱼体脊椎骨轮径、化学组成及能量密度.随着年龄的增加,圆筒吻鮈雌鱼、雄鱼鱼体体长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SGR)均呈下降趋势,而其肥满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同龄组圆筒吻鮈雌、雄鱼之间各化学组成没有显著差异.其总样本的含水量(WAT)、脂肪质量分数(FAT)、蛋白质质量分数(PRO)、灰分质量分数(ASH)和能量密度(E)的平均值范围分别为68.07%~70.27%,10.43%~11.87%,11.58%~15.65%,3.19%~3.36%和7.61~8.36kJ/g;鱼体含水量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1龄组鱼蛋白质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4龄组鱼能量密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脂肪质量分数和灰分质量分数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蛋白质质量分数与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式为PRO=0.331L+8.344(r=0.66,n=107,p<0.05)和PRO=0.026 2 M+12.119(r=0.58,n=107,p<0.05);脂肪质量分数和能量密度与含水量存在显著负线性关系,得到方程FAT=-0.910 WAT+74.31(r=0.82,n=107,p<0.05)和E=-0.378WAT+34.10(r=0.97,n=107,p<0.05).通过讨论认为该种鱼较高的脂肪质量分数与其活动范围小、身体消耗量小及全年不停食的生活习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筒吻鮈 年龄 体长 化学组成 能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南方鲇和草鱼的生长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夏媛香 邱汉勋 闫玉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109,共8页
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对象,在(27.5±0.5)℃条件下,分别饥饿0d,3d,7d,14d,21d和28d,观察各实验处理对鱼体的生长及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饥饿28d后,2种鱼的体质量、体长无显著变... 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对象,在(27.5±0.5)℃条件下,分别饥饿0d,3d,7d,14d,21d和28d,观察各实验处理对鱼体的生长及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饥饿28d后,2种鱼的体质量、体长无显著变化,但各自的肥满度和肝器官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南方鲇脂肪含量的降低幅度大于草鱼,其蛋白含量的降低幅度却小于草鱼.各饥饿处理时间点的草鱼静止代谢率(RMR)均显著高于南方鲇(p<0.05),且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呈直线下降的趋势;而南方鲇的RMR则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2种鱼的特定体质量生长率(SGR)在饥饿进程中均呈负增长,南方鲇和草鱼的各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随饥饿时间延长均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南方鲇和草鱼应对饥饿胁迫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存在组织特异性和物种特异性.通过讨论提出,由于南方鲇与草鱼为不同的营养类型,尤其是捕食行为模式各异,因此进化出不同的适应饥饿胁迫的能量生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饥饿胁迫 生长参数 静止代谢 线粒体代谢 能量生态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鲇对水体Cd暴露的急性中毒效应
10
作者 李健 罗其勇 +1 位作者 闫玉莲 谢小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考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对Cd胁迫的毒理反应。【方法】以人工繁育获得的体质量为(20.80±0.51)g的南方鲇当年幼鱼为研究对象,在水体硬度为25mg·L^(-1)(以CaCO3质量浓度计)、水温为(27.5±0.5)℃、水体Cd... 【目的】考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对Cd胁迫的毒理反应。【方法】以人工繁育获得的体质量为(20.80±0.51)g的南方鲇当年幼鱼为研究对象,在水体硬度为25mg·L^(-1)(以CaCO3质量浓度计)、水温为(27.5±0.5)℃、水体Cd^(2+)质量浓度分别为0,4.0,5.0,6.0,7.0,8.0mg·L^(-1)条件下进行了96h急性暴露实验,测定了该物种96h半致死浓度(LC50)、肝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以及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水体中Cd^(2+)对南方鲇的96hLC50为5.46mg·L^(-1);在水体中质量浓度分别为0,4.0,5.0,6.0,7.0 mg·L^(-1)的Cd^(2+)暴露处理下,实验鱼的肝脏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随着水体Cd^(2+)的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分别为(42.20±2.50),(34.97±1.61),(32.29±1.40),(31.63±1.82),(28.69±1.69)nmol·min-1·mg-1,且不同质量浓度Cd^(2+)暴露处理组的测得值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与后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线粒体的呼吸控制率(RCR)随着水体Cd^(2+)的质量浓度升高而呈降低趋势,且不同质量浓度Cd^(2+)暴露处理组肝脏线粒体的RCR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与后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鱼肝线粒体CCO的活性随着水体Cd^(2+)暴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质量浓度为7.0mg·L^(-1)的Cd^(2+)暴露处理组的这一指标值比对照组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质量浓度Cd^(2+)暴露处理组实验鱼脑组织AChE活性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与后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方鲇对水体Cd^(2+)暴露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强;受到Cd^(2+)暴露的实验鱼肝脏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CCO活性和RCR降低结果提示:在Cd^(2+)急性胁迫下线粒体功能受到损伤,呼吸代谢能力减弱;急性水体Cd^(2+)暴露抑制了实验鱼的脑组织AChE活性,使鱼体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导致鱼体行为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Cd暴露 急性毒性 线粒体呼吸率 细胞色素C氧化酶 乙酰胆碱酯酶 南方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