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联动创新实践平台的构建——以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魏静 邓洪平 +6 位作者 罗克明 陶文静 周林燕 孙丽娜 魏玲 李明辉 王德寿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0-184,共5页
以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就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三位一体联动创新实践平台的运行机制、保障体系、优势、运行效果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以实现本科生创新能力分阶段、分层次的培养需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研究生 本科生 平台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院校线上教学的实效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生态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魏虹 朱海燕 +1 位作者 陶建平 刘锦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111-116,共6页
新冠疫情以来,线上教学成了全国中小学及高校的重要教学手段,其教学效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以西南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2019级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生态学为例,结合学生线上学习过程性考核结果和期末考试成绩,主要对课程目标和毕... 新冠疫情以来,线上教学成了全国中小学及高校的重要教学手段,其教学效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以西南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2019级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生态学为例,结合学生线上学习过程性考核结果和期末考试成绩,主要对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分析,探讨线上教学的效果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为高等院校线上教学可持续推进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生态学线上教学总体效果较为理想,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总达成度均超过82%.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欠佳,影响了部分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度.线上教学对配套实践课程的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师生教学互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线上教学 达成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常见入侵植物种子水淹耐受性研究
3
作者 卢佳欣 张文馨 +3 位作者 贾珩艺 黄欣瑞 曾波 阿依巧丽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0-108,共9页
为了探讨三峡库区入侵植物能否适应水位涨落的消落带环境,随机选择3种库区常见入侵植物紫苜蓿、刺苋和反枝苋,检测其种子对不同水淹强度的耐受能力.将紫苜蓿、刺苋、反枝苋的种子进行不同时间梯度(0,5,10,15,20,25,30 d)的水淹,对其萌... 为了探讨三峡库区入侵植物能否适应水位涨落的消落带环境,随机选择3种库区常见入侵植物紫苜蓿、刺苋和反枝苋,检测其种子对不同水淹强度的耐受能力.将紫苜蓿、刺苋、反枝苋的种子进行不同时间梯度(0,5,10,15,20,25,30 d)的水淹,对其萌发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紫苜蓿种子经水淹处理后发芽率和发芽势下降,水淹超过20 d种子死亡;刺苋种子经5 d内水淹处理其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超过5 d发芽率降低;反枝苋种子经20 d内水淹处理其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超过20 d发芽率降低.综合表明,反枝苋种子的水淹耐受性最高,紫苜蓿的水淹耐受性最低,推断紫苜蓿、刺苋和反枝苋种群可能会出现在不同高程的消落带上,其中紫苜蓿分布的高程要高于刺苋和反枝苋,反枝苋种群出现的高程相对其他物种会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消落带 入侵植物 发芽率 发芽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态科学教育提升高校民族学生自信心和归属感 被引量:3
4
作者 阿依巧丽 刘圆圆 +1 位作者 杨振冰 曾波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5-190,共6页
随着高校学生的扩招,在校民族学生的数量和比例在逐年增加,大多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期间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和缺乏归属感.生态科学作为许多高校设置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特点,表现在其主要研究自然界生态系统的... 随着高校学生的扩招,在校民族学生的数量和比例在逐年增加,大多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期间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和缺乏归属感.生态科学作为许多高校设置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特点,表现在其主要研究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的作用.该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多样性特点及民族习俗对我国自然生态保护的作用,剖析了与多数非民族学生相比,民族学生在直接接触和认识多样性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并参与生态保护中具有客观优势.该文对高校生态科学类课程教学组织提出了建议,强调应重视生态科学的学科特点,积极运用生态科学教育和课程教学提升高校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生态科学 民族地区 民族习惯 民族风俗 教学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云阳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形态及其在植物中的富集和转移 被引量:10
5
作者 谌金吾 孙一铭 +2 位作者 杨占南 张显强 孙敏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15-422,共8页
三峡大坝建成蓄水以来,其夏涨秋消的调度方式使得每年5-10月份在海拔145~175m范围内形成291.1km2的消落带。本文通过分析云阳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和重金属在消落带植物体根、茎、叶的分布,以及植物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和转移系... 三峡大坝建成蓄水以来,其夏涨秋消的调度方式使得每年5-10月份在海拔145~175m范围内形成291.1km2的消落带。本文通过分析云阳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和重金属在消落带植物体根、茎、叶的分布,以及植物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和转移系数,来研究消落带重金属污染情况及重金属在土壤-植被的富集和转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云阳消落带存在较为严重的Cd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为5.02,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3.637;Cd和Cr主要是生物毒性不强残渣态;Cu形态主要是金属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生物毒性比较强;Mn的形态主要是铁锰结合态;Pb的形态分配比例均匀,生物毒性较弱。可交换态与转移系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1;有机及硫化物结合态与富集系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5;铁锰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晶格结合态对富集和转移系数贡献都不大。三峡库区消落带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富集、转移主要由土壤中重金属可交换态和有机及硫化物结合态的性质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 重金属 富集 转移 相关分析 三峡库区消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群落伴生维管植物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余顺慧 冉谷 +2 位作者 蒋雪梅 邓洪平 周兴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45-147,共3页
在对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原生境中伴生维管植物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伴生植物群落特征及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荷叶铁线蕨原生境中伴生维管植物以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为主,其中,蕨类植物12科14属17种,裸子植物... 在对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原生境中伴生维管植物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伴生植物群落特征及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荷叶铁线蕨原生境中伴生维管植物以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为主,其中,蕨类植物12科14属17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36科58属65种。荷叶铁线蕨伴生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但有向温带过渡的趋势。对荷叶铁线蕨原生境伴生种区系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保护好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并为三峡库区及其他区域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铁线蕨群落 伴生种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植物对万州区生态环境的风险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余顺慧 邓洪平 《农技服务》 2011年第1期30-31,45,共3页
对万州区入侵植物的种类、分类范围、入侵原因及机制、危害现状等进行了调查,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Pest Risk Analysis)方法,将入侵植物对万州生态环境的危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排序。结果表明:按风险等级由高到... 对万州区入侵植物的种类、分类范围、入侵原因及机制、危害现状等进行了调查,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Pest Risk Analysis)方法,将入侵植物对万州生态环境的危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排序。结果表明:按风险等级由高到低的前9种入侵植物依次为小白酒草、野胡萝卜、牛膝菊、凤眼莲、三叶鬼针草、野茼蒿、红花酢浆草、野燕麦、落葵薯。各物种的危害性综合评价均为三级,具有中度危险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风险分析 风险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淹水梯度上维管植物分布及其稳定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明智 牛汉刚 林锋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9期49-54,共6页
为探索蓄水水淹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的影响,2012年6—7月,采用样带样方法对消落区维管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消落区内有维管植物81种,其中重庆长寿-巴南段有44种,重庆涪陵-云阳段有65种,以草本植物为主;主要为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以狗... 为探索蓄水水淹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的影响,2012年6—7月,采用样带样方法对消落区维管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消落区内有维管植物81种,其中重庆长寿-巴南段有44种,重庆涪陵-云阳段有65种,以草本植物为主;主要为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以狗牙根、牛鞭草、喜旱莲子草等多年生耐淹植物为优势种;植物受水淹、航运、耕作等人为因素和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植物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落羽杉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谭雪 李留彬 +4 位作者 向国伟 刘明辉 殷凡 耿倩雯 李昌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23,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落羽杉在消落带的生态适应策略,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木本植物落羽杉细根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样地为重庆市忠县石宝镇汝溪河流域的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以消落带浅淹(... 为了进一步明确落羽杉在消落带的生态适应策略,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木本植物落羽杉细根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样地为重庆市忠县石宝镇汝溪河流域的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以消落带浅淹(SS,即对照)、中度水淹(MS)、深度水淹(DS)3个处理组的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幼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植株生长指标、细根(d≤2 mm)元素质量分数(C,N,P)以及对应0~20 cm土壤样品元素质量分数(C,N,P,AN,AP).结果表明: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和水淹强度的增加,落羽杉的株高、冠幅、基径和胸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从大到小依次为:SS组、MS组、DS组;不同的水淹处理对落羽杉细根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不同,MS和DS组的C,N,P质量分数及其比值均与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细根C质量分数、C∶N、C∶P和N∶P比值与落羽杉的生长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细根N,P质量分数与落羽杉的生长指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除土壤P质量分数与细根P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外,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与落羽杉细根C,N元素质量分数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或呈负相关关系.实验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植物落羽杉对P元素的需求主要依赖于实生土壤中的P元素,C,N,P元素质量分数和实生土壤养分处于不完全同步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落羽杉 细根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不同支流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动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佳慧 史邵华 +2 位作者 付千妤 曾波 阿依巧丽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82,共15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和龙河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动态及其差异,分别于2021年春季(3月)、夏季(7月)、秋季(9月)以及冬季(11月)对汝溪河和龙河的浮游植物群落和水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汝溪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139种;龙河共采集到... 为了解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和龙河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动态及其差异,分别于2021年春季(3月)、夏季(7月)、秋季(9月)以及冬季(11月)对汝溪河和龙河的浮游植物群落和水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汝溪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139种;龙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108种.汝溪河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变动范围为0.44×10^(5)~59.87×10^(5)个/L,以硅藻门、蓝藻门、绿藻门为主;龙河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变动范围为0.28×10^(5)~16.49×10^(5)个/L,春季以甲藻门为主,其他季节均以硅藻门为主.汝溪河共鉴定出优势种11种,春季以硅藻门为优势类群,其他季节均以蓝藻门为优势类群;与汝溪河不同,龙河共鉴定出优势种26种,春季以甲藻门为优势类群,其他季节均以硅藻门为优势类群.汝溪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均在冬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p<0.05);龙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在冬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龙河和汝溪河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汝溪河浮游植物总丰度与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龙河浮游植物总丰度与pH值、溶解氧、氨氮和磷酸盐呈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汝溪河浮游植物群落在春季主要受pH值、溶解氧、电导率、总氮和总磷的影响,在夏季和秋季主要受水温和浊度的影响,在冬季主要受透明度的影响;龙河浮游植物群落在春季主要受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在夏季主要受浊度的影响,在秋季和冬季主要受水温、电导率和流速的影响.研究为保护三峡库区支流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不同支流 藻类多样性 水体理化性质 季节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地几种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特征
11
作者 殷凡 马妤昕 +3 位作者 陈洋溢 郑杰 耿倩雯 李昌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植被对于防治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土壤养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能反映土壤养分元素的循环机制。当前针对西南山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研究较少,以重庆市垫江县3种典型植被... 植被对于防治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土壤养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能反映土壤养分元素的循环机制。当前针对西南山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研究较少,以重庆市垫江县3种典型植被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的实生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表层土壤C、N、P、K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①土壤全C、全N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为针叶林最高;土壤全P质量分数为针阔混交林最高,全K质量分数为针阔混交林最低。②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C/N、P/K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植被生长主要受到N和P的限制。③土壤全C、全N质量分数分别与C/N、C/P、C/K、N/P、N/K的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C/N、C/P、C/K、N/P、N/K的值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K与N/K的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养分 植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qPCR研究三峡库区沉积物中拟多甲藻的动态变化--以汝溪河为例
12
作者 施军琼 向蓉 +5 位作者 何书晗 欧阳添 赵璐 纪璐璐 杨宋琪 吴忠兴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67,共11页
拟多甲藻水华已经成为三峡水库支流的常见水华之一,但其发生过程尚不清楚.为了揭示拟多甲藻在底泥沉积物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系统发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回水区2016-2017年不同月份3个断面(... 拟多甲藻水华已经成为三峡水库支流的常见水华之一,但其发生过程尚不清楚.为了揭示拟多甲藻在底泥沉积物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系统发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回水区2016-2017年不同月份3个断面(T1-T3)沉积物中的甲藻.结果表明:底泥沉积物的甲藻为倪氏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niei);3个断面底泥的甲藻基因拷贝数均在3-5月期间达到最大值,且春季细胞数显著高于夏、秋和冬季(p<0.05);3个断面左样点的底泥甲藻基因拷贝数的最大值分别为70.18×10^(3)个/g,68.60×10^(3)个/g和42.77×10^(3)个/g.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底泥甲藻拷贝数与泥温、总磷、碳磷比呈线性负相关(p<0.05),而与底泥中的总氮质量分数相关性不大(p>0.05),其中,泥温与春季甲藻拷贝数显著相关,钙和钾显著影响夏季甲藻拷贝数,总氮和总碳分别是秋季和冬季甲藻拷贝数的驱动因子.综合表明:春季是底泥拟多甲藻变化最活跃的时期,底泥甲藻动态变化受温度和营养盐的协同作用.研究为三峡库区甲藻水华的监测和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多甲藻 实时荧光定量PCR 沉积物 三峡库区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丽霞 江洪 +3 位作者 张敏霞 宋新章 陈晓峰 舒海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8-937,947,共11页
以浙江省安吉县毛竹(Phyllostachy sedulis)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测定了2014年毛竹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首次利用涡度相关法分析了毛竹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最大光合速率(Pmax... 以浙江省安吉县毛竹(Phyllostachy sedulis)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测定了2014年毛竹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首次利用涡度相关法分析了毛竹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最大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和初始量子效率(α)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各参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76 5~1.525 7 mg/(m2·s)、0.001 6~0.002 4 mg/(m^2·s)、0.078 5~0.269 5 mg/μmol,毛竹林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年总量为1 596.22 g C/(m^2·a)。影响毛竹林生态系统Pmax和GEP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叶面积指数和饱和水汽压差,Pmax和GEP均随着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一定范围内的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长,SWC50 cm也是影响Pmax和GEP的重要环境因子(P<0.05),SWC5 cm对二者的影响均不明显(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 亚热带毛竹林 光合作用 总生态系统生产力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的异形叶性及对环境的生态适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子鉴 杜浩瀚 +1 位作者 房宇欣 刘锦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61-65,共5页
植物的异形叶性是对于环境适应的集中表现,通过野外踏查和室内分析,对构树的异形叶性和叶片功能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构树具有复杂的异形叶性,具有全缘和1~8裂等9种叶形,在幼株中以缺裂叶为主,在成株中以全缘叶为主,且偶数裂叶的比... 植物的异形叶性是对于环境适应的集中表现,通过野外踏查和室内分析,对构树的异形叶性和叶片功能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构树具有复杂的异形叶性,具有全缘和1~8裂等9种叶形,在幼株中以缺裂叶为主,在成株中以全缘叶为主,且偶数裂叶的比例高于奇数裂叶.随着构树年龄的增加,构树比叶面积呈下降趋势.在幼株中,构树全缘叶的比叶面积大于缺裂叶,但在成株中,缺裂叶的比叶面积大于全缘叶.因此,构树叶片的功能性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其对光照环境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异形叶性 叶形库 比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带柳树(Salix matsudana)种植初期对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朋 李昌晓 +2 位作者 任庆水 杨予静 马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6-43,共8页
以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165-170m和170-175m两个海拔段的人工种植柳树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两个海拔段土壤的化学性质在一个淹水周期前后的变化特征,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OM)、碳氮比(C/N)、全氮(T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 以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165-170m和170-175m两个海拔段的人工种植柳树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两个海拔段土壤的化学性质在一个淹水周期前后的变化特征,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OM)、碳氮比(C/N)、全氮(T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全磷(TP)和有效磷(AP)含量,并设置裸地土壤作为空白对照.结果显示,三峡水库消落区不同海拔高程的柳树生长状况良好,水淹后生长于高海拔的柳树较低海拔的柳树冠幅和胸径分别高出22.2%和48.8%;对于裸地土壤,经过淹水后其pH值趋向中性变化,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增加,硝态氮含量下降;与裸地相比,栽植柳树的土壤全磷含量显著升高,碳氮比、有效磷、有机质、铵态氮含量显著下降.研究表明,柳树良好的适应能力使其能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大量存活,但是由于其土壤N,P营养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产生存在一定的贡献潜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土壤营养 柳树 水体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黄芩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凯阳 王有为 +2 位作者 郭晨慧 陶琪 邓洪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0,共6页
研究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 9个群落20个主要物种的生态位特征,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Hurlbert生态位宽度及Pianka生态位重叠等计算公式,测定了缙云黄芩9个群落中草本层20个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 研究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 9个群落20个主要物种的生态位特征,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Hurlbert生态位宽度及Pianka生态位重叠等计算公式,测定了缙云黄芩9个群落中草本层20个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群落中缙云黄芩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对环境资源利用能力较强,生态适应幅度较大;但与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也较大,表明它们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相似度较高,物种间存在激烈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黄芩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UCN标准的重庆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濒危等级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国行 邓洪平 +4 位作者 李运婷 王茜 宗秀虹 杨小艳 黄琴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2-50,共9页
重庆市市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46种,该文以《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为标准对其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处于极危(CR)的有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sinense、中华双扇蕨Dipteris chinensis、南川升麻Cim... 重庆市市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46种,该文以《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为标准对其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处于极危(CR)的有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sinense、中华双扇蕨Dipteris chinensis、南川升麻Cimicifuga nanchuanensis、北碚榕Ficus beipeiensis等8种,濒危(EN)的有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隐脉黄肉楠Actinodaphne obscurinervia、华榛Corylus chinensis等10种,另有易危(VU)和近危(NT)的种数分别是21种和7种.将评估结果分别与《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1991)、《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红色名录)》(2004)、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截至2015,10)进行比较,得出:(1)以往文献资料有未予收录、未予评估的情况,本次评估的等级与已收录的对比多数更高,许多物种在重庆范围内的生存状况更严峻,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等物种近几年才真正明确其极危状态.(2)与现有IUCN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等级进行对比显示,濒危等级相同的有5种,不同的有9种,这9种评估的濒危等级均高于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另有32种在IUCN物种红色名录中未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重庆市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濒危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生境中山麻杆种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嘉庆 陶建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9,共9页
岩溶适生植物在喀斯特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退化喀斯特环境恢复的关键所在.为阐明喀斯特环境因子对岩溶适生植物山麻杆Alchornea davidii种群的影响,揭示该种群对生境的独特适应机制,该文调查和分析了喀斯特生境中山麻杆种群特征... 岩溶适生植物在喀斯特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退化喀斯特环境恢复的关键所在.为阐明喀斯特环境因子对岩溶适生植物山麻杆Alchornea davidii种群的影响,揭示该种群对生境的独特适应机制,该文调查和分析了喀斯特生境中山麻杆种群特征,以及地形、土壤、生物、干扰等17个环境影响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影响种群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子,并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人为干扰是山麻杆种群生存和发展最主要的影响因子,适度干扰促进种群萌生更新,有利于种群发展;②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山麻杆种群影响显著,物种间的竞争作用抑制了山麻杆种群的发展;③坡度、坡向和岩石裸露程度等通过限制其他物种的分布,对山麻杆种群更新有利.山麻杆种群在喀斯特生境中具有独特的适应机制,种群能够凭借较强的萌生更新能力抵抗外界干扰,且对喀斯特复杂异质的地形具有较强适应性.因此,在喀斯特地区干扰生境的初期植被恢复中,山麻杆是一种适宜的备选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种群特征 环境因子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对库区水位变化的响应
19
作者 蒲博 李瑞 +2 位作者 杨琴 李昌晓 魏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34,共11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木本植物适应周期性水淹的生理机制,以重庆市忠县汝溪河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内池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淹强度下池杉的生长指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及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为了解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木本植物适应周期性水淹的生理机制,以重庆市忠县汝溪河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内池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淹强度下池杉的生长指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及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冬季水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池杉的生长,但退水后,水淹组池杉各项生长指标及NSC代谢指标均能恢复到对照组植株相同水平. 2)冬季水淹期间,池杉将淀粉和果聚糖等NSC组分主要储存在根中,提高了对水淹的耐受能力;水淹显著抑制了池杉根系的淀粉质量分数以及茎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 3)水淹显著降低了池杉中性转化酶、酸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以及淀粉酶的活性.池杉在冬季水淹期间采用“忍耐”的生存策略,将NSC更多地投入到生理代谢而非生长中,表现出对水淹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水淹 池杉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根腐病与土壤营养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亚 蔡瑜 +4 位作者 胡凡 王佳瑜 江虹霖 周双双 张庆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3,共14页
大黄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根腐病是大黄栽培中较容易发生且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于重庆石柱县采集不同病害等级地块的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及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以评价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大黄根腐病发生的关系.... 大黄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根腐病是大黄栽培中较容易发生且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于重庆石柱县采集不同病害等级地块的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及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以评价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大黄根腐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病程度较高的地块土壤中速效K和有效K质量分数,Fe以及Zn质量分数明显较低,而Mn质量分数明显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发病率与速效K和有效K质量分数,Fe以及Zn质量分数显著负相关,与Mn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 16S和ITS扩增子测序结果表明:不同病害程度地块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上差异较大.随着发病率的增加,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除轻微发病地块样品外,其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通过微生物优势种群分析可以发现:土壤细菌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属为罗河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科某些属等,而罗河杆菌属细菌显著富集于轻微发病程度地块土壤样品中,其可能有利于抑制根腐病病原菌的发生.在所有发病程度的土壤样品中都检测到了与根茎腐烂相关的病原菌属,即黑粉病菌属、亚隔孢壳属和镰刀菌属,其丰度随发病程度增加而改变.此外,发病较轻的地块土壤中腐质霉属、被孢霉属等丰度较高,而发病较高的地块土壤中枝顶孢属、四枝孢属等真菌丰度变化较大.研究为大黄种植过程中合理施肥与根腐病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土壤理化性质 根腐病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