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界定 测量 分析 改进和控制模型的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贺葵 《山西医药杂志》 2025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界定、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DMAIC)模型的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参加骨科护理规范化培训护士100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 目的探讨基于界定、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DMAIC)模型的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参加骨科护理规范化培训护士100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取基于DMAIC模型的教学模式,在培训6个月后,记录2组专科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技能操作成绩、临床思维考核成绩以及总分、自我能力的优良率和带教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专科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技能操作成绩、临床思维考核成绩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自我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4%与80%,P<0.05);观察组学员带教后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00%与90%,P<0.05)。结论基于DMAIC模型的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学员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成绩,促进其临床思维建立和自我能力提高,大大提高学员带教后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教育研究 理论与实践操作成绩 临床思维 自我能力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临床带教中循证医学理念辅助情境模拟教学结合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王冠 许玉林 +1 位作者 向飞帆 李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期0028-0031,共4页
围绕骨科临床带教工作,在循证医学理念的辅助下,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进行教学,评定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本院骨科实习的学生进行选取(选取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数:54人),然后将其实施分组(分组... 围绕骨科临床带教工作,在循证医学理念的辅助下,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进行教学,评定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本院骨科实习的学生进行选取(选取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数:54人),然后将其实施分组(分组数:2组,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每组人数:27人),其中,A组仍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B组则采用情境模拟与PBL相联合的教学法(循证医学理念辅助下),对比两组教学效果、考试测评成绩。结果 在教学优良率上,B组为92.69%,较A组(62.96%)低(P<0.05)。在考试测评成绩上,B组无论是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还是病例分析、专科体检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均偏高(P<0.05)。结论 在骨科临床带教当中,基于循证医学理念下,采取PBL+情境模拟的教学手段,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使实习生成绩与能力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临床带教 情境模拟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循证医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性小体在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文洋 廖烨晖 +2 位作者 田明昊 何宝强 钟德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849-2860,共12页
背景: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与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炎症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焦亡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靶向调控NLRP3有利于诱导小胶质细胞... 背景: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与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炎症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焦亡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靶向调控NLRP3有利于诱导小胶质细胞从M1促炎表型向M2抗炎表型极化和调节小胶质细胞焦亡,是一个有前景的治疗策略。目的:归纳NLRP3炎性小体在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中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NLRP3,microglia,polarization,pyroptosis”,中文检索词为“脊髓损伤,NLRP3,小胶质细胞,极化,焦亡,炎症”,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79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①目前,关于脊髓损伤复杂的发病机制尚未有统一定论,大量研究表明脊髓损伤与炎症因子和信号通路关系密切,以NLRP3炎性小体作为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突破口的相关研究也是当前的热点。②NLRP3炎性小体在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神经元恢复等起到关键作用。③小胶质细胞是脑和脊髓中的免疫细胞,是继发性脊髓损伤最重要的调节因子,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对内部环境作出调整,主要表现为极化及焦亡,产生大量炎症因子,阻碍脊髓损伤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表型变化,是治疗脊髓损伤的另一个关键因素。④NLRP3炎性小体与小胶质细胞密切相关,脊髓损伤后NLRP3炎性小体主要在小胶质细胞中表达,其会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1极化和促进促裂解蛋白D的产生,进一步破坏神经稳态,从而加重脊髓损伤的进展。⑤许多分子参与NLRP3炎性小体调控小胶质细胞,其中核转录因子κB及MAPK信号通路促进NLRP3炎性小体表达,其他信号通路抑制该炎性小体表达。⑥目前有大量的外源性分子及药物调控NLRP3炎性小体,临床应用前景广泛,已有相关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良好疗效,如NLRP3特异性抑制剂MCC950,但如何精准控制靶向递送、减少对其他组织器官影响等关键问题亟需解决,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有望在脊髓损伤治疗方式上作出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NLRP3 小胶质细胞 极化 焦亡 炎症 非编码RNA 中药活性成分 干细胞 特异性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骶髂拉力钉的生物力学特征
4
作者 梁成 卓川川 +6 位作者 张小刚 王冠 段可 李忠 鲁晓波 卓乃强 靳忠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7080-7086,共7页
背景:骨盆松质骨含量丰富,普通骶髂经皮拉力钉把持松质骨的能力有限,易固定失效,开发更能有效把持松质骨的拉力钉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生物力学测试和数值模型分析的方法探究新型骶髂拉力钉的力学性能,并分析抗拔出力数值模型的可靠... 背景:骨盆松质骨含量丰富,普通骶髂经皮拉力钉把持松质骨的能力有限,易固定失效,开发更能有效把持松质骨的拉力钉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生物力学测试和数值模型分析的方法探究新型骶髂拉力钉的力学性能,并分析抗拔出力数值模型的可靠性。方法:根据新型骶髂拉力钉的工作原理建立力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分析其抗拔出性能并用聚氨酯材料进行抗拔出力的力学测试验证,分析抗拔出力数值模型的可靠性。采用骨盆标本,分析正常站立姿态下新型骶髂拉力钉修复骶髂关节损伤的力学效果;并分析站立姿态下,不同骨盆固定模型的承载刚度。结果与结论:①数值模型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平均误差为13.19%,数值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②观察拉力钉拔出后的聚氨酯材料破坏情况,新型骶髂拉力钉组的破坏更小;③新型骶髂拉力钉抗拔出力的平均有效把持位移为(9.24±0.27)mm,显著大于普通骶髂经皮拉力钉的平均位移(1.71±0.57)mm;但普通骶髂经皮拉力的最大抗拔出力显著大于新型骶髂拉力钉;④新型骶髂拉力钉能有效修复骶髂关节损伤;⑤关于骶髂关节损伤修复后的刚度,1枚新型骶髂拉力钉与2枚普通骶髂经皮拉力钉效果相当;⑥此文建立的拉力钉理论模型具有一定有效性,能够参考并设计力学性能更优异的拉力钉;新型骶髂拉力钉具有更良好的固定性能,具有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骶髂拉力钉 骶髂经皮拉力钉 松质骨 骶髂关节损伤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C_(2-3)固定结合顶棒置入与单纯后路C_(2-3)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比较
5
作者 张浩 王清 +2 位作者 张建 李广州 王高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48-1854,共7页
背景:Hangman骨折中Ⅱ、ⅡA、Ⅲ型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存在较大争议,目前均存在术后复位不全及畸形愈合等不足;前期作者团队使用C_(2-3)拉力螺钉结合经口顶棒技术间歇性推顶C2椎体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 背景:Hangman骨折中Ⅱ、ⅡA、Ⅲ型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存在较大争议,目前均存在术后复位不全及畸形愈合等不足;前期作者团队使用C_(2-3)拉力螺钉结合经口顶棒技术间歇性推顶C2椎体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期研究样本少,且缺少对照组比较。目的:比较后路C_(2-3)固定结合经口顶棒技术和单纯后路C_(2-3)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后路C_(2-3)固定手术治疗的55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2组,其中23例患者接受后路C_(2-3)固定结合经口顶棒技术治疗(A组),32例接受单纯后路C_(2-3)固定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和患者满意度(Odom’s分级);另外对比各观察时间点C_(2-3)移位和成角及其他影像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末次随访颈痛目测类比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获得显著改善(P<0.05),Odom’s分级显示A组优良21例(91%);B组优良29例(91%);两组各项临床疗效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③两组术前C_(2-3)成角和位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_(2-3)成角和位移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和末次随访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A组C_(2-3)位移和成角较B组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均未发生残余畸形,B组发生残余畸形4例(13%,4/32);⑤因此,后路C_(2-3)固定结合经口顶棒技术可能有利于枢椎体复位和稳定,减少畸形愈合,获得更好的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顶棒技术 后路拉力螺钉 骨折复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O”点穿刺与传统单侧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6
作者 徐雨果 黄家虎 +2 位作者 王清 徐双 王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65-3170,共6页
背景:单侧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优于双侧穿刺入路,由于L_(5)特殊解剖形态和位置特殊,传统单侧穿刺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适用性差,因此提出“O”点穿刺入路来解决该问题... 背景:单侧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优于双侧穿刺入路,由于L_(5)特殊解剖形态和位置特殊,传统单侧穿刺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适用性差,因此提出“O”点穿刺入路来解决该问题。目的:比较经横突基底部-椎弓根后上部-关节突外侧交点(“O”点)入路与传统单侧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4例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经“O”点入路或传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O”点入路组(A组)29例,传统入路组(B组)25例。术前在X射线正位片测量A组“O”点与髂棘位置及穿刺角度;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的局部Cobb角、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骨水泥分布情况;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且A组降低比B组更明显(P<0.05);③“O”点位于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之下平均距离1.23 cm;“O”点到髂棘平均横向距离2.89 cm;④两组患者末次随访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术后骨水泥分布,A组分布良好占97%(28/29),B组分布良好占88%(22/25),A组明显优于B组(P<0.05);⑥提示经“O”点穿刺入路与传统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满意,但“O”点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水泥分布更满意,还可避免高髂棘对L_(5)椎体穿刺入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 “O”点 L_(5)椎体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脊柱MRI评估骨质疏松患者椎体骨折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周佳俊 马飞 +8 位作者 冷叶波 徐世财 何宝强 李洋 廖烨晖 唐强 唐超 王清 钟德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83-1889,共7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脊柱MRI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方面的灵敏度远高于X射线平片。但全脊柱MRI费用高,扫描时间长。因此,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是否都需要进行全脊柱...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脊柱MRI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方面的灵敏度远高于X射线平片。但全脊柱MRI费用高,扫描时间长。因此,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是否都需要进行全脊柱MRI扫描以及哪些患者需要行全脊柱MRI,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定论。目的:通过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全脊柱MRI影像学资料,分析椎体骨折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9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就诊并被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和MRI图像,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903例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史特点(病程时间、脊柱外伤手术史、叩击痛区域、疼痛评分等);通过全脊柱MRI图像分析其椎体骨折特点。首先根据患者椎体骨折数量将患者分为单椎体骨折组(n=484)和多椎体骨折组(n=419),并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然后再根据骨折椎体间的最远间隔数是否≥5将多椎体骨折组再分为2个亚组,其中A组(骨折椎体最远间隔数<5)306例,B组(骨折椎体最远间隔数≥5)113例,分析2个亚组间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903例患者中,骨折椎体≥2个的患者有419例(46.4%);发生胸腰椎区域骨折的患者有654例(72.4%),在胸椎区域加腰椎区域和整个胸椎到腰椎区域同时发生骨折的患者有54例(6%);B组患者中96.5%的患者均存在多区域的叩击痛;②单椎体骨折组和多椎体骨折组相比,两组患者在骨密度、病史时间是否≥1个月、低能量损伤史、查体脊柱轴向叩击痛区域分布及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是否伴基础疾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是否伴老年胸腰椎骨折史、是否伴胸腰椎手术史与骨折椎体数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与B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叩击痛区域分布及数量、低能量损伤病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是否伴陈旧性骨折病史、目测类比评分、体质量指数、病史时间是否≥1个月、是否伴基础疾病史、是否伴胸腰椎手术史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对于有多次低能量创伤史、病史时间大于1个月伴多重叩诊痛、骨密度较低的患者,应警惕多发椎体骨折、跳跃骨折的发生,建议这些患者进行全脊柱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全脊柱MRI 骨折特点 骨密度 多椎体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股骨髁骨缺损兔模型制备及其临界值
8
作者 邓光慧 向炜 +5 位作者 苏其帆 陈小鱼 王亮为 万志宏 吴佳奇 陈孝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0期6426-6433,共8页
背景:大多数物种的骨缺损长度超过骨直径的1.5或2倍时可以考虑为临界骨缺损,当骨缺损体积达到临界值时便不能自身愈合。目前,对于兔骨质疏松性股骨髁临界骨缺损的大小,尚无统一的标准。目的:建立兔骨质疏松性股骨髁不同尺寸骨缺损模型,... 背景:大多数物种的骨缺损长度超过骨直径的1.5或2倍时可以考虑为临界骨缺损,当骨缺损体积达到临界值时便不能自身愈合。目前,对于兔骨质疏松性股骨髁临界骨缺损的大小,尚无统一的标准。目的:建立兔骨质疏松性股骨髁不同尺寸骨缺损模型,确定兔骨质疏松性股骨髁临界骨缺损的大小。方法:将36只3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n=30)和假手术组(n=6)。卵巢切除组兔行双侧卵巢切除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再进一步建立不同直径(直径分别为4,5,6,7 mm,深度为8 mm)股骨髁骨缺损的模型;假手术组兔不切除卵巢。于建模后第8,12周,每组随机抽取3只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价骨缺损愈合情况;之后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股骨髁骨缺损区域新生骨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骨质疏松建模和股骨髁骨缺损建模术后所有兔均存活,活动良好;②骨质疏松建模术后第12周,双能X射线吸收法检测结果提示卵巢切除组兔腰椎骨密度值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卵巢切除组骨小梁变细、变稀疏;骨组织面积占比卵巢切除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0);Micro-CT结果提示卵巢切除组兔股骨髁骨组织参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卵巢切除组表现出明显的骨质疏松特征;③术后第12周CT显示,直径4 mm和5 mm组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直径6 mm组新生骨组织较多,但骨缺损中心部位尚未完全修复;直径7 mm组少量新生骨组织长入,骨缺损明显;④术后第12周大体观察,直径4 mm和5 mm组股骨髁骨缺损被完全修复;直径6 mm和7 mm组骨缺损区可见明显凹陷,骨缺损未被完全修复;⑤术后12周组织学观察,直径4 mm和5 mm组骨缺损区完全由新生骨填充,骨小梁结构不规则;而直径6 mm和7 mm组周边有新生骨小梁,中心区域骨缺损依然明显;⑥结果说明,在兔骨质疏松性股骨髁骨缺损12周的实验观察期内,在缺损深度同为8 mm的条件下,直径≥6 mm的股骨髁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而直径<6 mm的股骨髁骨缺损被完全修复;直径6 mm、深度8 mm可作为兔骨质疏松性股骨髁临界骨缺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骨缺损 骨质疏松 股骨髁 模型 MICRO-CT DXA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虎骨粉改善脊柱骨关节炎大鼠脊柱小关节的退变及关节软骨免疫微环境
9
作者 李雯 赵婧宜 +2 位作者 胡雯 熊彬 唐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6期5511-5519,共9页
背景:脊柱骨关节炎是以脊柱小关节、关节韧带和肌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慢性腰痛的主要原因。人工虎骨粉具有抗炎和缓解疼痛的生物作用,因此有望为脊柱骨关节炎治疗提供新的策略。目的:探讨人工虎骨粉调控白细胞介素23/白细... 背景:脊柱骨关节炎是以脊柱小关节、关节韧带和肌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慢性腰痛的主要原因。人工虎骨粉具有抗炎和缓解疼痛的生物作用,因此有望为脊柱骨关节炎治疗提供新的策略。目的:探讨人工虎骨粉调控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IL-23/IL-17)免疫轴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改善大鼠脊柱骨关节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人工虎骨粉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通过对大鼠腰椎关节囊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0.1 mL建立骨关节炎模型。造模15 d后人工虎骨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120,240,480 mg/(kg·d)灌胃给药治疗,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21d后,采用WesternBlot法测量大鼠脊柱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基质金属蛋白酶3、趋化因子受体6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法观察大鼠关节损伤退变程度。结果与结论: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人工虎骨粉高剂量组大鼠的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基质金属蛋白酶3、趋化因子受体6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②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人工虎骨粉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下调效果显著(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人工虎骨粉各剂量组大鼠滑膜炎症细胞浸润及增生情况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其中人工虎骨粉中、高剂量组病理炎症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评分及Mankin’s评分显著降低(P<0.05);④提示人工虎骨粉可明显改善碘乙酸化学刺激引起的大鼠脊柱小关节的炎症及退变,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更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23/IL-17免疫轴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关节软骨免疫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关节炎 人工虎骨粉 IL-23/IL-17免疫轴 炎症 大鼠 工程化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骨下极骨折不同修复方法的生物力学对比
10
作者 许玉林 唐元贵 +5 位作者 崔永康 刘豫川 王涛 漆万银 刘晋珲 梁成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目的 对采用不同缝线缝合方法修复髌骨下极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以正常髌骨(A组)结构对比,采用Krackow缝合法固定(B组)、Kessler缝合法固定(C组)、“8字”网兜法(D组)、改良缝线桥(E组)4种修复方式。测量髌骨下极骨折... 目的 对采用不同缝线缝合方法修复髌骨下极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以正常髌骨(A组)结构对比,采用Krackow缝合法固定(B组)、Kessler缝合法固定(C组)、“8字”网兜法(D组)、改良缝线桥(E组)4种修复方式。测量髌骨下极骨折各种修复方式下屈膝30°、60°和90°时静态刚度和动态稳定性。结果 E组在各屈膝角度的刚度相比其他修复组更接近正常组,其次为B组,然后为D组,最后为C组。第1个循环周期后,屈膝30°时,C组位移最大,B、E组位移略大于A组,D组位移小于A组。屈膝60°、90°时,各修复组位移均小于正常组。后3个循环周期,200周期以后,各修复组位移变化均小于A组。结论 各种修复均为有效修复。从生物力学固定效果而言,固定效果改良缝线桥组优于Krackow缝合法固定和“8字”网兜法,Kessler缝合法固定相对最差。但实际的临床使用需要考虑损伤程度、切口位置、手术操作时间等因素综合选取修复方案,推荐按E、B、D、C的顺序依次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骨折修复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强化术治疗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的生存质量分析
11
作者 张罗雅 张建 +3 位作者 聂海 张浩 欧颖 李广州 《骨科》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分析椎体强化术治疗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病人的生存质量,探讨影响超高龄OVCFs病人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或保守治疗的47例超高龄OVCFs... 目的分析椎体强化术治疗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病人的生存质量,探讨影响超高龄OVCFs病人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或保守治疗的47例超高龄OVCF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30例,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和对照组(17例,接受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记录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骨密度T值,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得分。利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两组病人末次随访时WHOQOL⁃BREF量表得分与病人基线资料的相关性。结果47例病人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无失访、死亡等情况。手术组出现骨水泥轻微渗漏1例,随访期间病人未出现不适;对照组发生骶尾部压疮2例、尿路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均缓解。两组病人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后12个月骨密度T值和末次随访WHO⁃QOL⁃BREF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VAS评分显著降低、WHOQOL⁃BREF量表总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2个月的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两组中,年龄、骨折椎体数量、治疗前VAS评分与末次随访WHOQOL⁃BREF量表得分呈负相关,骨密度T值、治疗前WHOQOL⁃BREF量表得分与末次随访WHO⁃QOL⁃BREF量表得分呈正相关。结论椎体强化术和保守治疗均能有效提高超高龄OVCFs病人的生存质量,但椎体强化术能更明显地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同时还能快速缓解超高龄OVCFs病人疼痛症状。病人的年龄、骨质状况、骨折椎体数量、伤后VAS评分及治疗前的生存质量是影响病人治疗后生存质量恢复情况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强化术 保守治疗 生存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的骨科专科护士资格再认证管理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笪俊 唐超 +2 位作者 刘小艳 陈琳 杨明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72-176,共5页
目的构建骨科专科护士资格再认证管理体系,为骨科专科护士的再认证与考核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前期在文献查阅和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初步制定骨科专科护士资格再认证管理体系。使用德尔菲法,于2021年6~8月对20名专家分别就再认证申请时... 目的构建骨科专科护士资格再认证管理体系,为骨科专科护士的再认证与考核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前期在文献查阅和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初步制定骨科专科护士资格再认证管理体系。使用德尔菲法,于2021年6~8月对20名专家分别就再认证申请时间、再认证机构、再认证内容等进行两轮函询,最终制定骨科专科护士资格再认证管理体系。结果专家积极性为100%,权威程度为0.93,第1轮与第2轮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46、0.49。最终构建骨科专科护士资格再认证管理体系,包括9项一级条目,18项二级条目,9项三级条目,10项四级条目。结论骨科专科护士资格再认证管理体系科学性和可靠性较好,可为骨科专科护士资格再认证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专科护士 德尔菲法 再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集中式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炼 袁琳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9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散-集中式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实习的48名临床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带教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名。对照组应用常规带教方法,观... 目的:探讨分散-集中式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实习的48名临床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带教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名。对照组应用常规带教方法,观察组实施分散-集中式多元化教学。比较两组实习成绩、带教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理论知识掌握、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学习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散-集中式多元化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多元化教学 分散-集中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骨科见习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教学的探索与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代清 向飞帆 +2 位作者 徐杨博 邓勇 李翠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第24期109-111,共3页
探讨采用PBL+CBL教学法进行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教学在骨科见习中的应用与体会,为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临床见习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线上线下教学 骨科 见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骨科预入院患者营养知信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笪俊 辛辰 陈琳 《现代食品》 2021年第17期223-228,共6页
目的:了解川南地区骨科预入院患者的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住院期间进一步提高患者营养知识,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提供策略。方法:2020年8月—12月,通过网络平台邀请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填写营养知信行调查问卷。结... 目的:了解川南地区骨科预入院患者的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住院期间进一步提高患者营养知识,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提供策略。方法:2020年8月—12月,通过网络平台邀请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填写营养知信行调查问卷。结果:本次问卷回收率为97.74%。川南地区骨科预入院患者营养知识主要获取途径以电视(51.64%)、社交平台(微博、抖音)(37.57%)、社交软件(微信、QQ)(34.49%)为主。79.58%的川南地区骨科预入院患者营养知识掌握较好,营养态度较好的占69.36%,饮食行为较好的占42.20%。不同的性别、学历、居住地、居住模式等对营养的知信行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南地区骨科预入院患者的营养知识、信念、行为总体较好。但部分患者缺乏专业知识,饮食行为不合理,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对此,应针对性地加强该人群的营养健康教育,促使其养成合理的饮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入院患者 营养 知信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管理在缓解骨科护士职业压力中的作用
16
作者 刘珏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6期178-179,共2页
探讨将柔性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人员管理对护理人员压力缓解作用展开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骨科推行柔性管理模式,并于2020年7月骨科的护理人员当中选择15名纳入研究组,通过针对护理人员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且... 探讨将柔性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人员管理对护理人员压力缓解作用展开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骨科推行柔性管理模式,并于2020年7月骨科的护理人员当中选择15名纳入研究组,通过针对护理人员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且同时选择没有接受柔性管理的骨科护理人员15名纳入对照组。以对于护理人员相关资料展开对比的方式来了解两种管理模式对于护士职业压力缓解所起到的作用。结果:通过对比发现,接受柔性管理后的研究组护士抑郁以及焦虑等相关不良心理状态的环节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通过在骨科护士的日常管理过程当中应用柔性管理方案,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护士缓解自身的职业压力,疏解不良情绪,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管理 骨科 护士 职业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颈椎手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汉明 李广州 +5 位作者 王清 欧颖 张建 张鹏鑫 张浩 王高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3-468,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颈椎手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骨科行颈椎手术治疗的25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8例,女104例,平均年龄68.9±6.1岁(60~91岁)。根据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颈椎手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骨科行颈椎手术治疗的25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8例,女104例,平均年龄68.9±6.1岁(60~91岁)。根据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评估患者术后7d内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睡眠障碍史、圣路易斯大学精神状态(Saint Louis University Mental Status,SLUMS)评分、手术入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术前红细胞压积和电解质浓度、术前和术后1d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失血量、术后是否进入ICU及术后3d内低氧血症、低血压发生等情况;麻醉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胆碱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右美托咪定等;术前及术后3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状态、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颈椎功能。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对两组间有差异的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颈椎手术后发生谵妄者31例,未发生谵妄者221例,术后谵妄发生率1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脑卒中病史、帕金森病、肺部疾病、睡眠障碍史、SLUMS评分、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失血量、术后白蛋白水平、术后入住ICU、术后低氧血症等13个因素在谵妄组与非谵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疾病类型、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BMI、BMD、手术入路、ASA分级、术前和术后VAS评分、JOA评分、NDI及血红蛋白水平、术前红细胞压积和电解质浓度、抗胆碱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2.844,P=0.031)、脑卒中病史(OR=3.476,P=0.012)、帕金森病(OR=18.815,P=0.003)、肺部疾病(OR=7.213,P=0.000)、睡眠障碍史(OR=3.010,P=0.025)、SLUMS评分≤21分(OR=4.529,P=0.012)、术后进入ICU(OR=4.131,P=0.005)是颈椎手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0岁、脑卒中病史、帕金森病、肺部疾病史、睡眠障碍史、SLUMS评分≤21分、术后进入ICU是老年患者颈椎手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颈椎手术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腰椎融合后引流时间与早期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赞 雷飞 +5 位作者 叶飞 周庆忠 袁浩 郑礼鹏 查娴 冯大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7-933,共7页
背景:引流管作为腰椎术后常规方式方便术后出血引流及管理,目前对于风险较小的短节段腰椎术后拔管时间选择仍未达成共识。目的:探讨短节段腰椎融合后不同引流时间对早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4... 背景:引流管作为腰椎术后常规方式方便术后出血引流及管理,目前对于风险较小的短节段腰椎术后拔管时间选择仍未达成共识。目的:探讨短节段腰椎融合后不同引流时间对早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4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的22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术后第2天拔管组(A组)、术后第3天拔管组(B组)、观察法24 h引流量<30 mL后拔管组(C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1)因患者失访7例,排除2例,最终纳入211例,其中A组72例,B组71例,C组68例;(2)C组平均引流时间2.91 d;3组间术后引流量A组明显少于B、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3天红细胞压积值C组低于A、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A组短于B、C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A组4例、B组2例、C组3例患者接受同种异体输血,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术后并发症方面,3组术后伤口渗漏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3组患者术后出院前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6)提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可有效减少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不增加术后失血量及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引流 引流管拔除 术后恢复 输血 伤口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浸渗结合电沉积制备氧化镁-磷酸钙复合抗菌涂层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俊杰 杜佳恒 +5 位作者 文振宇 闫吉元 贺葵 段可 尹一然 李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663-4670,共8页
背景:磷酸钙(CaP)涂层被广泛用于改善钛植入物与骨的整合,但存在感染风险,因此有必要赋予CaP涂层抗菌能力。目的:通过氧化镁(MgO)溶胶浸渗制备MgO-CaP复合涂层,评价其体外抗菌能力和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滴定法确定CaP电沉积的电解液条... 背景:磷酸钙(CaP)涂层被广泛用于改善钛植入物与骨的整合,但存在感染风险,因此有必要赋予CaP涂层抗菌能力。目的:通过氧化镁(MgO)溶胶浸渗制备MgO-CaP复合涂层,评价其体外抗菌能力和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滴定法确定CaP电沉积的电解液条件,在钛表面制备CaP涂层(记为Ti-CaP);采用不同质量分数(15%,30%,50%)的MgO溶胶浸渗处理CaP涂层并煅烧成为MgO-CaP复合涂层,分别记为Ti-CaP-15Mg、Ti-CaP-30Mg和Ti-CaP-50Mg,表征涂层的微观形貌、拉伸性能、临界载荷与体外Mg^(2+)释放情况。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分别接种于纯钛片及Ti-CaP、Ti-CaP-15Mg、Ti-CaP-30Mg和Ti-CaP-50Mg表面,24,48 h后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抗菌率。将小鼠成骨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纯钛片及Ti-CaP、Ti-CaP-15Mg、Ti-CaP-30Mg和Ti-CaP-50Mg涂层钛片表面,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细胞存活率;同时观察复合涂层浸泡于DMEM培养基中的微观形貌变化。结果与结论:①电沉积在钛表面制备出由片状磷酸八钙晶体堆积组成的多孔CaP涂层,经浸渗-煅烧处理后,MgO颗粒聚集填充磷酸八钙晶体的间隙,并且填充程度随MgO含量增加而上升;3组复合涂层第1天均出现Mg^(2+)快速释放,从第3天开始Mg^(2+)释放速率明显下降,至第7天仍可检测出少量Mg^(2+)释放;Ti-CaP-30Mg涂层钛片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裂生长率与纯钛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Ti-CaP、Ti-CaP-15Mg、Ti-CaP-30Mg和Ti-CaP-50Mg组临界载荷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除纯钛片及Ti-CaP无抗菌性能外,其余样品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并且抗菌率随涂层中Mg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③共培养1,3 d,Ti-CaP-15Mg组、Ti-CaP-30Mg组和Ti-CaP-50Mg组细胞存活率低于纯钛组、Ti-CaP组(P<0.05);培养5,7 d,5组间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浸泡于培养基中时间的延长,涂层中MgO的含量逐渐减少。④结果表明,通过MgO浸渗处理赋予CaP涂层抗菌性的同时保持了其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抗菌 氧化镁 磷酸钙 抗菌涂层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植物修复单侧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的有限元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成 张麟麒 +5 位作者 王冠 李文 段可 李忠 鲁晓波 卓乃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6-1341,共6页
背景:骨盆稳定性主要由骨盆后环决定及骶髂关节决定,车祸等高能量冲击带来的骨盆后环损伤及骶髂关节脱位病例逐年递增。手术治疗是最优方法,临床中存在多种内植物修复方式,但哪种治疗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最优仍有一定争议。目的:对比前... 背景:骨盆稳定性主要由骨盆后环决定及骶髂关节决定,车祸等高能量冲击带来的骨盆后环损伤及骶髂关节脱位病例逐年递增。手术治疗是最优方法,临床中存在多种内植物修复方式,但哪种治疗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最优仍有一定争议。目的:对比前路双钢板、后路桥接钢板、拉力钉3种内植物修复单侧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其临床治疗及骨盆新型拉力钉研发提供参考。方法:①有限元仿真:利用Mimics、Wrap和SolidWorks分别建立正常骨盆、单侧后环损伤骨盆及其前路双钢板、后路桥接钢板、拉力钉修复模型,利用Ansys分析模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②生物力学实验:用15个完整骨盆标本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骨盆、单侧后环损伤骨盆及其前路双钢板、后路桥接钢板、拉力钉修复组,并用Instron E10000力学试验机进行力学测试。结果与结论:①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正常骨盆模型骶骨平均位移为0.174 mm,骶髂骨最大应力为10.51 MPa,应力分布均匀;单侧不稳定损伤骨盆模型骶骨平均位移最大,为0.267 mm,模型应力集中明显;3种修复模型骶骨平均位移都接近正常骨盆模型,拉力钉修复模型骶髂骨应力分布均匀;②力学实验结果显示,正常骨盆模型整体刚度为(226.38±4.18)N/mm,单侧不稳定损伤骨盆模型整体刚度最小为(130.02±2.19)N/mm,3种修复方式整体刚度和正常骨盆偏差都在±10%以内,修复效果明显;③仿真结果和力学实验结果相符;④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拉力钉修复模型的生物力学状态与正常骨盆最接近,该种方式最佳;前路双钢板修复刚度过大,应力遮挡效果更显著;后路桥接钢板修复不能解决正常侧软组织的代偿效果,存在缺陷;该研究可为临床手术提供优选依据;⑤骨盆新型拉力钉应从拉力钉的角度进行改良,保留拉力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同时附加其他优势性能,例如可用于骨质疏松骨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 内植物 拉力钉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