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功率LED器件散热技术与散热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海路 胡书春 +6 位作者 王男 林志坚 夏根培 刘闻凤 任凯旋 冀磊 单春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06期15-20,27,共7页
随着LED(light emitting diode)器件功率的增大,造成结温升高并导致LED器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明显降低。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且可靠性高的散热技术与散热材料已成为大功率LED器件研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从LED芯片结构设计、辅助... 随着LED(light emitting diode)器件功率的增大,造成结温升高并导致LED器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明显降低。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且可靠性高的散热技术与散热材料已成为大功率LED器件研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从LED芯片结构设计、辅助散热装置及封装散热材料的设计与选用这3个方面对大功率LED器件的散热技术与散热材料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LED 散热技术 芯片结构 辅助散热装置 散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多孔生物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游晓波 傅荣 屈树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制备适合新骨长入的孔隙率、孔隙尺寸和结构的多孔磷酸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通过湿法共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磷酸三钙(TCP)双相粉末作为起始粉末,分别采用有机泡沫浸浆法和适当的致孔剂加入磷酸钙骨水泥中,分别制备多孔磷... 目的制备适合新骨长入的孔隙率、孔隙尺寸和结构的多孔磷酸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通过湿法共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磷酸三钙(TCP)双相粉末作为起始粉末,分别采用有机泡沫浸浆法和适当的致孔剂加入磷酸钙骨水泥中,分别制备多孔磷酸钙陶瓷和多孔磷酸钙骨水泥,并测量多孔隙率,采用扫描电镜观测试样的形貌和孔隙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磷酸钙的相成分。结果多孔磷酸钙陶瓷和磷酸钙骨水泥的孔隙率分别为72%和67%;孔隙尺寸主要分布在200~280μm;孔壁上分别存在大量孔径仅为数微米至数十微米的微孔,为微孔隙间的贯通提供了可能性;X射线衍射结果证明多孔磷酸钙陶瓷的组成包括HA和β-TCP,而多孔磷酸钙骨水泥的主要成分均为HA,β-TCPandβ-TCP。结论本试验制备的多孔磷酸钙陶瓷和多孔磷酸钙骨水泥具有适合新骨长入的孔隙直径和孔隙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磷酸钙陶瓷 多孔磷酸钙骨水泥 微孔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客车非金属材料VOCs释放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房明 王卫 +2 位作者 周正宇 杨冰 范希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112,共8页
为了研究温度对铁路客车典型非金属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基于多气固比法和数据拟合法,对典型非金属材料(重防腐涂料、地板布、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分别测量了4种不同气固... 为了研究温度对铁路客车典型非金属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基于多气固比法和数据拟合法,对典型非金属材料(重防腐涂料、地板布、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分别测量了4种不同气固比条件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得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关键参数(初始可散发浓度和分配系数);然后,结合车辆工艺和运用场景,研究不同温度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材质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温度是影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特性的重要因素;温度从16℃升高至55℃,苯系物和醛类散发浓度均呈减小的趋势,重防腐涂料的初始可散发浓度减小为1.8%,其分配系数减小,地板布和玻璃钢的初始可散发浓度减小至0.3%以下,地板布的分配系数增大,玻璃钢的分配系数减小;苯系物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其中以苯乙烯占比最大,甲苯、乙苯以及二甲苯占比排序规律不明显,并且未检测出苯;在铁道车辆烘焙法环保净化处理时,建议重防腐涂料的烘焙温度不小于55℃,地板布和玻璃钢的烘焙温度不小于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重防腐涂料 铁路客车 释放规律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石墨烯增强AZ31镁基复合材料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屈晓妮 周明扬 +1 位作者 孙浩 权高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7-140,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结合热挤压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碳纳米管(CNTs)和石墨烯(GNPs)增强AZ31镁基复合材料。分析了CNTs和GNPs对AZ31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组织、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和GNPs的加入可以细化晶粒尺寸,并... 采用粉末冶金法结合热挤压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碳纳米管(CNTs)和石墨烯(GNPs)增强AZ31镁基复合材料。分析了CNTs和GNPs对AZ31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组织、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和GNPs的加入可以细化晶粒尺寸,并且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拉伸和压缩屈服强度。当同时添加0.5wt%CNTs和0.5wt%GNPs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可达到:309MPa和399MPa,复合材料的硬度相比基体提升了17.1%。但是复合材料的塑性和导电性相比基体材料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石墨烯 镁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物理课程创新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俞菲 谢东 《物理通报》 2025年第1期18-21,共4页
大学物理作为通识必修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新工科视角下的大学物理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的物理知识,更让学生了解了物理学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而培养具有新思维模式的... 大学物理作为通识必修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新工科视角下的大学物理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的物理知识,更让学生了解了物理学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而培养具有新思维模式的应用型人才.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遵循以学生为中心、问题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教学理念,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多方面持续改进大学物理课堂,为学生呈现精彩、有趣、多元的课堂教学,降低知识本身的枯燥度和烦琐,拓展教学内容与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新工科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 大学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模量对异种材料螺栓连接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于喆 周宇晨 +2 位作者 邓家蓉 刘建华 朱旻昊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被连接件弹性模量对螺栓连接结构力学性能和动态响应的影响;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螺纹表面损伤,并讨论被连接件弹性模量对螺栓连接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被连接件弹性模量对螺栓连接结构力学性能和动态响应的影响;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螺纹表面损伤,并讨论被连接件弹性模量对螺栓连接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被连接件材料弹性模量增大,连接结构松弛系数Z增大,螺栓内力系数Φ和应力幅σα减小;螺栓螺纹承载面上存在剥落坑、犁沟以及塑性流动痕迹,且被连接件弹性模量越大,螺纹表面损伤程度越低,螺栓剩余轴向力越高,服役寿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松弛系数 内力系数 应力幅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关重件极端再造技术及应用
7
作者 张振林 胡洁 +3 位作者 郭双全 张伟 刘艳 陈辉 《电焊机》 2025年第3期1-6,64,共7页
航空发动机关重件工作环境极端恶劣,受高温高压气流、幅值及频率变化较大的交变机械载荷、热交变、振动以及异物击打等作用,极易出现损伤,对新质维修力提出了迫切需求。本文首先论述了新质维修力及其特点,阐明了在工艺约束、材料约束、... 航空发动机关重件工作环境极端恶劣,受高温高压气流、幅值及频率变化较大的交变机械载荷、热交变、振动以及异物击打等作用,极易出现损伤,对新质维修力提出了迫切需求。本文首先论述了新质维修力及其特点,阐明了在工艺约束、材料约束、结构约束、成本约束、周期约束限制下,航空发动机关重修复部件整体性能一致性和寿命的长久性对极端再造提出了迫切需求。其次明晰了新阶段,航空发动机关重件极端再造的原理和特点。最后,基于航空发动机关重件极端再造零件种类、零件故障率以及极端再造技术应用情况,梳理了航空发动机关重件极端再造技术体系及发展现状。为航空发动机关重件修复再制造技术及其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维修 新质维修力 极端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剂对聚丙烯/氢氧化镁复合材料燃烧性能和热稳定性及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晓浪 于杰 +4 位作者 何敏 郭少云 鲁圣军 胡智 周祚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3,共4页
研究了硅油对聚丙烯(PP)/氢氧化镁(MH)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极限氧指数(LOI)、热失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对PP及阻燃P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阻燃PP比纯PP有较高的残留量,热稳定性得到改善。其... 研究了硅油对聚丙烯(PP)/氢氧化镁(MH)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极限氧指数(LOI)、热失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对PP及阻燃P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阻燃PP比纯PP有较高的残留量,热稳定性得到改善。其LOI达到难燃塑料的要求,有良好的阻燃性。未经改性的MH对PP基体有异相成核作用,使结晶峰温度向高温方向偏移,而硅油削弱填料对PP基体的异相成核作用。POM分析表明,MH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对PP的晶粒形貌和尺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氢氧化镁 阻燃 热稳定性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吸附作用制备PPy/CNTs复合材料 被引量:12
9
作者 杜冰 江奇 +3 位作者 赵晓峰 林孙忠 幕佩珊 赵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3-518,共6页
通过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引入具有静电吸附作用的基团,使吡咯单体附着于CNTs表面,然后发生化学原位聚合,得到了由片状聚吡咯(PPy)包覆CNTs所构成的PPy/CNTs复合材料,开辟了一条易于工业化生产制备PPy/CNTs... 通过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引入具有静电吸附作用的基团,使吡咯单体附着于CNTs表面,然后发生化学原位聚合,得到了由片状聚吡咯(PPy)包覆CNTs所构成的PPy/CNTs复合材料,开辟了一条易于工业化生产制备PPy/CNTs复合材料的途径.所得材料和CNTs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进行了成分和形貌的表征;并将所得材料组装成电化学超级电容器,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加入SDBS后,吡咯单体能很好地吸附于CNTs表面;CNTs的应用细化了PPy的颗粒,改善了PPy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使PPy/CNTs复合材料呈现出多孔状;其电化学容量达到101.1 F.g-1(有机电解液),是同样制备条件下所得纯PPy电化学容量(19.0 F.g-1)的5倍多,约是所用纯CNTs电化学容量(25.0 F.g-1)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y/CNTs复合材料 静电吸附作用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杂化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5
10
作者 卢晓英 王秀红 +1 位作者 屈树新 翁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2-336,共5页
以原位沉积法为基础,采用水热处理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壳聚糖(CS)杂化材料,以解决HA在CS基体中分布不均和结合不紧密的问题.研究表明,通过水热处理后所得到的杂化材料是由CS分子和低结晶度的HA晶体所组成.其中HA的晶体尺寸为纳米级,... 以原位沉积法为基础,采用水热处理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壳聚糖(CS)杂化材料,以解决HA在CS基体中分布不均和结合不紧密的问题.研究表明,通过水热处理后所得到的杂化材料是由CS分子和低结晶度的HA晶体所组成.其中HA的晶体尺寸为纳米级,均匀分布在CS分子中.而且杂化材料中的HA和CS都出现沿C轴方向的择优生长.同时还发现,在所得杂化材料中的HA晶体与CS分子出现了较强的化学键合作用,且这种化学键合作用的强度随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当水热处理温度为100℃时,这种化学键合作用达到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原位沉积 水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静晖 柏奇琪 +2 位作者 张楠 黄婷 王勇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21,共8页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添加导热绝缘填料制备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导热绝缘机理,详细介绍了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导热绝缘填料及其几何尺寸、填料在...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添加导热绝缘填料制备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导热绝缘机理,详细介绍了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导热绝缘填料及其几何尺寸、填料在基体中的分散状态以及填料表面改性等,并概述了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最后对未来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 绝缘 高分子复合材料 导热机理 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域聚合法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9
12
作者 江奇 张倩 +2 位作者 杜冰 赵晓峰 赵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19-1723,共5页
通过有限域聚合法将聚苯胺(PANI)均匀地生长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得到CNTs-PANI纳米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样品的形貌及成分进行表征.将得到的复合材料组装成电化学超级... 通过有限域聚合法将聚苯胺(PANI)均匀地生长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得到CNTs-PANI纳米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样品的形貌及成分进行表征.将得到的复合材料组装成电化学超级电容器,进行电化学的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显示,运用此有限域聚合法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中PANI可以非常均匀地包裹在CNTs表面,复合材料的比容量可以达到117.7F·g-1(有机电解液),远远高于所用纯碳纳米管(25.0F·g-1)和纯聚苯胺(65.0F·g-1)的比容量,从而表明有限域聚合法是一良好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域聚合法 纳米复合 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材料表面微纳结构对成骨相关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鲁雄 冯波 +1 位作者 翁杰 冷扬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611-622,630,共13页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性能,包括表面形貌与化学组成,对诱导骨组织形成并形成骨整合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行为对基底表面形貌和组成的依赖性决定了设计不同功能表面的重要性。作者小组多年来从事生物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相关研究。在微图形方面,...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性能,包括表面形貌与化学组成,对诱导骨组织形成并形成骨整合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行为对基底表面形貌和组成的依赖性决定了设计不同功能表面的重要性。作者小组多年来从事生物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相关研究。在微图形方面,结合微加工和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出的羟基磷灰石微沟槽;采用溶胶-凝胶与复制微模塑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TiO2微图形;采用掩模曝光电化学微加工技术和喷射电化学微加工技术,在钛基底上制备多孔微图形;通过转移微模塑法与自组装技术相结合,得到壳聚糖与牛血清蛋白复合微图形。在纳米结构方面,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处理,获得一定管径和管长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在微纳多级结构方面,结合高压微弧氧化和低压阳极氧化制备了微纳多级结构钛表面。除了考虑微纳结构单独效应之外,还考虑了微纳结构化与生物功能化的协同效应,即在具有微纳结构的生物材料表面通过层层自组装等手段进行生物化学修饰。最后通过成骨相关细胞培养实验及体内植入实验,考察各试样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微米尺度表面促进骨细胞粘附、增殖、分化等,而纳米尺寸结构以及微纳多级结构对细胞功能具有进一步促进作用。微纳结构化与表面功能化修饰存在有协同效应。这些研究结果为微纳米技术应用于人体植入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表面 细胞行为 微米结构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对可膨胀石墨填充PP/TPU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燃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阳 陈漫 +2 位作者 陈晓浪 秦军 于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6-89,共4页
研究了钛酸酯偶联剂对可膨胀石墨(EG)填充聚丙烯(PP)/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DTA)、锥形量热仪(CONE)和扫描电镜(SEM)表征方法对PP/PUT/EG复合体系的结晶行为、燃烧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 研究了钛酸酯偶联剂对可膨胀石墨(EG)填充聚丙烯(PP)/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DTA)、锥形量热仪(CONE)和扫描电镜(SEM)表征方法对PP/PUT/EG复合体系的结晶行为、燃烧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G是一种有效的阻燃剂,能显著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未改性的EG对PP/TPU基体有促进成核结晶作用;而偶联剂的添加削弱EG粒子对基体的这种作用。偶联剂的加入可以改善PP/PUT/EG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加入20phr的EG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由改性前的5.3MPa和17.6%提高到经改性后的5.6MPa和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热塑性聚氨酯 可膨胀石墨 表面处理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建立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被引量:14
15
作者 冯波 翁杰 +2 位作者 黄楠 屈树新 李孝红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6年第10期15-17,共3页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我校在该领域的科研优势主要在于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方面。以此为基础,2003年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为使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既能掌握该专业的综合知识,又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我校在该领域的科研优势主要在于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方面。以此为基础,2003年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为使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既能掌握该专业的综合知识,又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我校结合自身科研优势,对建立有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该文介绍了此实验教学体系的目标和特色,介绍了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室的设置以及实验教师的配备情况。实验内容强调基础知识,注重交叉学科特点和体现自身特色。设置了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电子实验室和医疗器械实验室。编写了相应的实验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内容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因素对多孔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黄承 段惺 周祚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共3页
多孔吸声材料由于具有比重小、取材范围广、加工制造工艺相对简单等优点而在吸声降噪领域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更好的研究与设计多孔吸声材料,总结和分析了多孔材料中孔隙率、孔隙形貌、孔径、厚度和空腔等结构因素对材料吸声... 多孔吸声材料由于具有比重小、取材范围广、加工制造工艺相对简单等优点而在吸声降噪领域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更好的研究与设计多孔吸声材料,总结和分析了多孔材料中孔隙率、孔隙形貌、孔径、厚度和空腔等结构因素对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发现孔隙率和孔径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吸声性能的提高,可能存在一最佳值;而厚度和空腔的增加能有效提升吸声性能,不过存在一上限值。另外,对此类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吸声性能 孔隙率 孔隙形貌 孔径 厚度 空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可降解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恒全 张勇 +3 位作者 朱生发 翁亚军 徐莉 黄楠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4期306-311,共6页
着重介绍了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开发、研究金属类可降解材料的重要性,通过国内外研究可降解心血管材料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综述,特别对镁和纯铁的理化性质、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论证了研制可降解金属材料的可能性。研... 着重介绍了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开发、研究金属类可降解材料的重要性,通过国内外研究可降解心血管材料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综述,特别对镁和纯铁的理化性质、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论证了研制可降解金属材料的可能性。研究证明:对医用金属表面进行气体注入或稀土金属注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金属在体内的抗蚀能力,通过合理的注入工艺和控制注入离子在金属中的分布密度、存在状态、注入深度,将可能有效的控制金属离子释放速率,这为研究和开发可降解心血管金属材料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可降解 表面改性 生物相容性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的亲水性与溶胀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邓迟 陈清宇 +3 位作者 卢雄 周绍兵 屈树新 翁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7-320,共4页
评价用聚乙二醇系列的表面改性剂PEG、F127及PELA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的亲水性和溶胀性,先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后,再综合用传统的溶液共混、流延法及热压法将改性的和未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别与聚乳酸... 评价用聚乙二醇系列的表面改性剂PEG、F127及PELA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的亲水性和溶胀性,先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后,再综合用传统的溶液共混、流延法及热压法将改性的和未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别与聚乳酸制备成复合薄膜。检测结果表明:改性剂分别被涂敷于纳米羟基磷灰石上,改性处理能够改善纳米颗粒在基材内的分布;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比未改性的对比材料的表面接触角小、表面能大、亲水性好、溶胀度大,达到饱和溶胀度的时间长。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比未改性的羟基磷灰石改善基体聚乳酸的亲水性和溶胀性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改性 纳米羟基磷灰石 亲水性 溶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合成法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材料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晓锋 江奇 +3 位作者 郭亚楠 张楠 单长星 赵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5,共5页
通过有机化学合成法使苯胺单体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然后再经化学原位聚合法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材料.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成分和形貌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手段... 通过有机化学合成法使苯胺单体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然后再经化学原位聚合法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材料.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成分和形貌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手段来表征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比容量可达到152F/g(有机电解液),显著高于同样条件下的纯聚苯胺、纯碳纳米管及由原位化学聚合法所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容量(65、25、80F/g),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有机化学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形态对丁腈橡胶杂化阻尼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左孔成 张林 +3 位作者 彭金方 肖新标 金学松 朱旻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65-5069,共5页
通过在丁腈橡胶NBR/受阻酚类抗氧化剂AO-2246共混物中填充不同形态填料(玻璃纤维和炭黑),考察对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仪、扫描电镜以及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发现,分别填充两种不同类型填料于NBR/AO-2246共混... 通过在丁腈橡胶NBR/受阻酚类抗氧化剂AO-2246共混物中填充不同形态填料(玻璃纤维和炭黑),考察对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仪、扫描电镜以及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发现,分别填充两种不同类型填料于NBR/AO-2246共混物中,杂化阻尼复合材料阻尼值均呈下降趋势。填充炭黑相比短纤维,具有较为优异的阻尼性能,且随着炭黑粒径的增大阻尼峰有被拓宽的趋势。结果表明,填料导致阻尼值下降主要归因于NBR与AO-2246生产的分子间氢键逐渐消失;填充不同形态填料,杂化阻尼复合材料呈现不同阻尼特性,归因于材料内部形成不同内部微观结构,即在其内部形成了大量界面,使分子间运动呈现不同的滞后现象;而不同粒径炭黑对阻尼峰的影响,可从界面区数量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阻尼 炭黑 短纤维 填料形态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