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动磨蚀及表面防护技术回顾
1
作者 岳照凡 樊小强 朱旻昊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共20页
系统讨论了微动磨损及其与腐蚀耦合的失效机理和表面防护技术,为提高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重点分析了固体自润滑涂层、液体润滑膜、树脂基涂层等低摩擦表面技术在减轻微动磨损方面的应用效果及其... 系统讨论了微动磨损及其与腐蚀耦合的失效机理和表面防护技术,为提高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重点分析了固体自润滑涂层、液体润滑膜、树脂基涂层等低摩擦表面技术在减轻微动磨损方面的应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并且对比了一系列微动磨损与腐蚀防护技术的利与弊,揭示了防护手段对腐蚀磨损性能的优化机理。此外,还讨论了低摩擦表面腐蚀防护设计的策略,包括基于表面工程的正向设计和基于失效分析的逆向推演,并对耐磨蚀涂层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总结了微动磨蚀防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以上综合性的研究和分析,为提高机械零部件在复杂工况下的耐磨性和抗腐蚀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磨蚀 耦合损伤 损伤机制 涂层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过滤真空弧源沉积技术制备C/C多层类金刚石膜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沟引宁 孙鸿 +2 位作者 黄楠 张文英 冷永祥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采用磁过滤直流阴极真空弧源沉积技术在S i基体和GCr15基体表面制备了C/C多层DLC膜,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薄膜结构特征;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C/C多层DLC膜的表面形貌;采用台阶仪测试薄膜厚度;利用纳米硬度仪测试薄膜纳米硬度;在销盘... 采用磁过滤直流阴极真空弧源沉积技术在S i基体和GCr15基体表面制备了C/C多层DLC膜,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薄膜结构特征;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C/C多层DLC膜的表面形貌;采用台阶仪测试薄膜厚度;利用纳米硬度仪测试薄膜纳米硬度;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C/C多层DLC膜在大气下的摩擦性能评价,同时比较了单层DLC膜、TiN膜和C/C多层DLC膜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C/C多层DLC膜表面光滑、致密,厚度达0.7μm,硬度高达68 GPa,与S iC球对摩时的摩擦系数为0.10左右,耐磨性明显优于单层DLC膜和TiN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源 C/C多层DLC膜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抗氧化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才 孙红亮 +1 位作者 黄泽文 朱德贵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1年第1期507-509,519,共4页
表面改性技术是提高钛合金抗氧化性的重要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钛合金的应用领域。概述了钛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钛合金表面氧化行为表面涂层技术和表面合金化处理技术等,并指出了钛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钛合金 表面氧化行为 表面涂层技术 表面合金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超薄硅晶圆精密磨削工艺的内部残余应力分析
4
作者 熊正权 窦筠雯 +4 位作者 陈颖 高能 黄银 朱旻昊 冯雪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72,共12页
目的硅基集成电路的超薄化(通常厚度≤50μm)是高性能集成器件实现柔性化的关键,同时也满足了器件先进封装的需求。背面精密磨削是低成本、大规模制造超薄硅基集成电路的重要技术路径。然而,随着厚度的降低,本征硬脆的硅基器件的机械强... 目的硅基集成电路的超薄化(通常厚度≤50μm)是高性能集成器件实现柔性化的关键,同时也满足了器件先进封装的需求。背面精密磨削是低成本、大规模制造超薄硅基集成电路的重要技术路径。然而,随着厚度的降低,本征硬脆的硅基器件的机械强度急剧下降,磨削的难度也极大增加。此外,当器件的厚度接近甚至低于有源层厚度(约为15μm)时,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和内部残余应力将严重影响超薄器件的性能和良品率。因此,控制磨削过程的缺陷和内部残余应力是突破超薄柔性硅基集成电路制备技术的关键,非常有必要深入分析超薄硅晶圆精密磨削产生的内部残余应力,建立起工艺参数与内部残余应力之间的定量关系。方法针对精密磨削工艺,基于磨轮与硅晶圆的几何运动学关系,将磨轮进给率对磨削过程的影响转变为对等效磨削深度的影响,建立了硅晶圆在单颗磨粒单次和多颗磨粒多次磨削下的有限元局部模型,探讨了工艺参数(磨轮转速、磨轮进给率、磨粒尺寸)、磨粒数量和磨削次数对磨削后的表面质量和内部残余应力的影响,开展了12英寸硅晶圆的自旋转精密磨削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硅晶圆精密磨削后的内部残余应力主要集中于距离硅片表面约50nm处,并沿深度方向快速减小。降低磨轮进给率和减小磨粒尺寸可以有效降低内部残余应力,提高表面质量。使硅片磨削后的表面及内部区域近似处于等双轴压缩应力状态,当磨轮进给率为0.5、0.35和0.2μm/s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测得残余应力分别为(-185±33)、(-216±25)和(283±41)MPa,多颗磨粒多次磨削有限元仿真获得的残余应力分别为(-127±32)、(-171±43)和(-221±55)MPa,二者吻合较好。结论将磨轮进给率转变为等效磨削深度后,建立的多颗磨粒多次精密磨削有限元模型可以有效预测硅晶圆自旋转精密磨削的内部残余应力,为硅基集成电路薄化工艺的开发和优化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晶圆 超薄 精密磨削 内部残余应力 有限元仿真 显微拉曼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腔内支架力学性能的体外实验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游天雪 黄楠 +1 位作者 张勇 刘恒权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管腔内支架已经广泛用于治疗人体各种管腔狭窄疾病。良好的力学性能是支架植入成功的前提。体外实验能直接测量支架的力学性能,近似反映支架在体内的受力情况,是研制支架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就国内外多种支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径向支... 管腔内支架已经广泛用于治疗人体各种管腔狭窄疾病。良好的力学性能是支架植入成功的前提。体外实验能直接测量支架的力学性能,近似反映支架在体内的受力情况,是研制支架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就国内外多种支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径向支撑力的实验研究、支架力学性能的体外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力学性能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退火氧化钛粉末的血液相容性实验研究
6
作者 赵安莎 王昭 +3 位作者 周烁 朱晓华 谢骁 黄楠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7-372,共6页
利用真空高温退火技术制备不同退火温度的Ti-O粉末、X线衍射仪、Zeta电位和比表面积等表征材料,采用Bradford法测纤维蛋白原在其表面的吸附解吸附行为,运用红外线光谱分析纤维蛋白原在其表面吸附后二级结构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研究其对... 利用真空高温退火技术制备不同退火温度的Ti-O粉末、X线衍射仪、Zeta电位和比表面积等表征材料,采用Bradford法测纤维蛋白原在其表面的吸附解吸附行为,运用红外线光谱分析纤维蛋白原在其表面吸附后二级结构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研究其对血小板的激活程度.研究表明,800℃高温退火使得Ti-O粉末由锐钛矿转化为金红石,比表面积减少10倍,携带有更多的负电荷;吸附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数量减少到67μg,且维持原有的二级结构,并存在较大的解吸附;不易引起血小板的激活,具有更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钛 退火 蛋白质 血液相容性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组织切片技术在血管支架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海燕 赵安莎 +2 位作者 陈俊英 潘长江 黄楠 《食品与药品》 CAS 2006年第09A期31-33,共3页
目的采用改进的硬组织切片技术观察血管成形术后的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方法表面改性的血管支架对中国小型猪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植入3个月后取出固定,对硬组织切片的组织包埋、切片及染色的条件进行探索和改进。结果通过改良... 目的采用改进的硬组织切片技术观察血管成形术后的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方法表面改性的血管支架对中国小型猪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植入3个月后取出固定,对硬组织切片的组织包埋、切片及染色的条件进行探索和改进。结果通过改良方法制备的血管支架切片,能保持原有的组织形态结构,可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染色后组织结构完整,细胞形态清晰,可进行后续的病理学研究。结论改良后的硬组织切片技术能成功观察和评价血管成形术后的支架内再狭窄情况,为支架内再狭窄的机理研究提供了较为实际的方法,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组织切片 血管支架 染色 支架内再狭窄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球孔内团聚的多孔钛表面药物释放技术
8
作者 王东微 肖东琴 +3 位作者 段可 鲁雄 冯波 翁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3-709,共7页
通过含药物的微球在骨植入材料表面微孔内团聚方法解决现有骨植入材料表面药物释放技术缺乏通用性、无法控制释放速度的问题.用乳液法合成负载不同含量庆大霉素的壳聚糖微球粉末,并使其铺散于多孔钛层表面后进入孔内.经水润湿后,微球在... 通过含药物的微球在骨植入材料表面微孔内团聚方法解决现有骨植入材料表面药物释放技术缺乏通用性、无法控制释放速度的问题.用乳液法合成负载不同含量庆大霉素的壳聚糖微球粉末,并使其铺散于多孔钛层表面后进入孔内.经水润湿后,微球在孔内团聚并被固定于孔内.实验结果表明:水浴振荡试验7 d(100 r/min,37℃)后,80%~83%的微球仍位于多孔钛层内,微球-多孔钛复合物表现出初期(≤24 h)快速释放和后期(〉24 h)缓慢释放;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48 h后,多孔钛与载庆大霉素微球的复合物产生了抑菌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 微球 团聚 骨植入材料 药物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石墨烯增强AZ31镁基复合材料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屈晓妮 周明扬 +1 位作者 孙浩 权高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7-140,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结合热挤压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碳纳米管(CNTs)和石墨烯(GNPs)增强AZ31镁基复合材料。分析了CNTs和GNPs对AZ31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组织、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和GNPs的加入可以细化晶粒尺寸,并... 采用粉末冶金法结合热挤压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碳纳米管(CNTs)和石墨烯(GNPs)增强AZ31镁基复合材料。分析了CNTs和GNPs对AZ31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组织、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和GNPs的加入可以细化晶粒尺寸,并且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拉伸和压缩屈服强度。当同时添加0.5wt%CNTs和0.5wt%GNPs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可达到:309MPa和399MPa,复合材料的硬度相比基体提升了17.1%。但是复合材料的塑性和导电性相比基体材料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石墨烯 镁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M的刀具改性与辅助破岩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0
作者 聂佳辉 吴志鑫 +2 位作者 雷磊 郑靖 周仲荣 《机械》 2021年第12期1-10,19,共11页
硬岩掘进机(TBM)主要依赖滚刀-岩石界面的滚压作用进行隧道掘进作业,滚刀刀圈磨损严重、更换频繁,严重影响TBM掘进效率。本文介绍了TBM滚刀破岩原理与典型失效形式;从滚刀材料改性和结构优化角度归纳总结了TBM刀具改性的研究现状,指出... 硬岩掘进机(TBM)主要依赖滚刀-岩石界面的滚压作用进行隧道掘进作业,滚刀刀圈磨损严重、更换频繁,严重影响TBM掘进效率。本文介绍了TBM滚刀破岩原理与典型失效形式;从滚刀材料改性和结构优化角度归纳总结了TBM刀具改性的研究现状,指出单纯的滚刀改性优化对TBM掘进效率的提升作用有限;进而介绍了水射流、超声、激光和微波等外加物理场辅助破岩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从岩石力学性能化学弱化角度探讨了辅助破岩技术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刀具 磨损 破岩效率 刀具改性 辅助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试薄膜弯曲疲劳寿命的简易实验
11
作者 高建亮 王海花 +2 位作者 谢东 冷永祥 黄楠 《物理实验》 2014年第7期1-5,共5页
基于悬臂梁振动和纯弯曲理论,提出测试薄膜弯曲疲劳寿命的简易实验方法.将待检测的薄膜沉积在一定尺寸的金属片上作为试样,外力驱动试样作悬臂梁一阶弯曲受迫振动,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表面的薄膜是否开裂或剥落,确定薄膜的疲劳寿命,理... 基于悬臂梁振动和纯弯曲理论,提出测试薄膜弯曲疲劳寿命的简易实验方法.将待检测的薄膜沉积在一定尺寸的金属片上作为试样,外力驱动试样作悬臂梁一阶弯曲受迫振动,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表面的薄膜是否开裂或剥落,确定薄膜的疲劳寿命,理论计算获得应力分布.以CoCrMo为基体材料研究了TiO2薄膜的疲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弯曲疲劳寿命 悬臂梁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BS技术的镁合金盐雾腐蚀行为研究
12
作者 秦鸿刚 何亚雄 +3 位作者 钱自然 温起帆 黄茂 柯川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69-72,共4页
为了研究镁合金在盐雾腐蚀实验中的腐蚀行为,对盐雾腐蚀后的LA103Z型镁锂合金表面进行SEM,EDS和XRD表征,使用三维轮廓扫描仪研究激光脉冲次数与激光烧蚀深度的关系。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技术研究腐蚀元素Na和Ca,基底元素Mg... 为了研究镁合金在盐雾腐蚀实验中的腐蚀行为,对盐雾腐蚀后的LA103Z型镁锂合金表面进行SEM,EDS和XRD表征,使用三维轮廓扫描仪研究激光脉冲次数与激光烧蚀深度的关系。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技术研究腐蚀元素Na和Ca,基底元素Mg和Al在纵向的相对分布。结果表明,合金表面形成了Mg(OH)_(2),Al_(2)O_(3)和Li_(2)CO_(3)等腐蚀产物。96 h腐蚀时间下样品中Na和Ca的腐蚀深度分别约为24.48μm和13.6μm。同时,发现Na和Ca参与反应生成腐蚀产物NaAlCO_(3)(OH)_(2)和CaAl_(2)O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 镁合金 盐雾腐蚀 多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除漆频率对LIBS准确性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杨文锋 王迪升 +2 位作者 钱自然 李绍龙 郑鑫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2-1568,共7页
验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技术在千赫兹级激光条件下检测准确性对LIBS技术应用于大区域、高效率激光除漆过程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高频(kHz级)1064nm红外脉冲光纤激光器清洗飞机蒙皮漆层... 验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技术在千赫兹级激光条件下检测准确性对LIBS技术应用于大区域、高效率激光除漆过程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高频(kHz级)1064nm红外脉冲光纤激光器清洗飞机蒙皮漆层,结合能谱仪测试结果及原子光谱数据库数据,研究千赫兹激光对LIBS光谱谱峰波长和峰值强度的影响,并验证LIBS技术在千赫兹级激光除漆过程中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千赫兹谱峰较赫兹谱峰波长位置向蓝光区域偏移,偏移量不大于0.18nm。380nm~425nm范围内的谱峰完全消失,425nm~550nm范围内的谱峰信噪比下降。能谱仪测试结果与赫兹级LIBS光谱协同验证了千赫兹级激光条件下LIBS技术检测效果的准确性。表明在大区域、高效率飞机蒙皮激光除漆过程中,LIBS技术可用于除漆过程监测。本研究可为千赫兹级激光除漆过程LIBS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清洗 高频激光 LIBS 谱峰波长 峰值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载荷下纯钛应变局域化的多尺度研究
14
作者 梁晓峰 龚新华 卢磊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4,共6页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制备了宏观尺度、介观尺度和微观尺度的散斑,用平均灰度梯度和灰度直方图对散斑质量进行评价,从多尺度应变场测量的角度研究拉伸载荷下纯钛应变局域化变形,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的应变场之间的共性与差异,讨论了微...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制备了宏观尺度、介观尺度和微观尺度的散斑,用平均灰度梯度和灰度直方图对散斑质量进行评价,从多尺度应变场测量的角度研究拉伸载荷下纯钛应变局域化变形,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的应变场之间的共性与差异,讨论了微结构的演化及孪晶的相互作用对变形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宏观尺度、介观尺度和微观尺度散斑的平均灰度梯度值分别为17.9、23.5、40.1,灰度直方图分布较均匀平滑,散斑质量较好;3种尺度的应变场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应变局域化,应变集中带相互交叉,且与拉伸轴呈约±45°的夹角。其中,宏观尺度的应变集中带数量较少,介观尺度下观察到大量的应变集中带,交叉处应变集中较高。微观尺度下激发了{1012}拉伸孪晶及{1122}压缩孪晶,应变集中主要分布在晶界及孪晶界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数字图像相关 散斑 应变局域化 孪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镁制备及强韧化机理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博超 范玲玲 +5 位作者 崔壮 付瑞豪 李舒鹏 刘满平 蒋斌 曾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47-2172,共26页
镁合金以及镁基复合材料强度和塑性通常存在矛盾关系,在基体中引入异质结构是解决该矛盾的新方法。近年来,异构镁合金和异构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强韧化机理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异构镁合金以及异构镁基复合材料的常见种类、制... 镁合金以及镁基复合材料强度和塑性通常存在矛盾关系,在基体中引入异质结构是解决该矛盾的新方法。近年来,异构镁合金和异构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强韧化机理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异构镁合金以及异构镁基复合材料的常见种类、制备工艺、强韧化机理分析的角度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异质结构镁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构 镁合金 镁基复合材料 加工工艺 强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客车非金属材料VOCs释放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房明 王卫 +2 位作者 周正宇 杨冰 范希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112,共8页
为了研究温度对铁路客车典型非金属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基于多气固比法和数据拟合法,对典型非金属材料(重防腐涂料、地板布、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分别测量了4种不同气固... 为了研究温度对铁路客车典型非金属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基于多气固比法和数据拟合法,对典型非金属材料(重防腐涂料、地板布、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分别测量了4种不同气固比条件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得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关键参数(初始可散发浓度和分配系数);然后,结合车辆工艺和运用场景,研究不同温度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材质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温度是影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特性的重要因素;温度从16℃升高至55℃,苯系物和醛类散发浓度均呈减小的趋势,重防腐涂料的初始可散发浓度减小为1.8%,其分配系数减小,地板布和玻璃钢的初始可散发浓度减小至0.3%以下,地板布的分配系数增大,玻璃钢的分配系数减小;苯系物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其中以苯乙烯占比最大,甲苯、乙苯以及二甲苯占比排序规律不明显,并且未检测出苯;在铁道车辆烘焙法环保净化处理时,建议重防腐涂料的烘焙温度不小于55℃,地板布和玻璃钢的烘焙温度不小于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重防腐涂料 铁路客车 释放规律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振动载荷的高速列车齿轮箱体强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晓亮 范军 +5 位作者 杨集友 曹磊 王明萌 赵晓丹 曾迎 张英波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针对现有研究高速列车齿轮箱体仅考虑了电机扭矩载荷或简化振动工况的现状,以国内某车型高速列车齿轮箱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轴悬式齿轮箱体载荷工况进行分析,基于振动载荷确定齿轮箱体强度计算时的所有工况组合,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高速列... 针对现有研究高速列车齿轮箱体仅考虑了电机扭矩载荷或简化振动工况的现状,以国内某车型高速列车齿轮箱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轴悬式齿轮箱体载荷工况进行分析,基于振动载荷确定齿轮箱体强度计算时的所有工况组合,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高速列车齿轮箱体进行强度分析,并根据相关铁路标准对结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齿轮箱体在设计寿命周期内,可同时承受牵引/制动工况下的扭矩载荷及线路激扰产生的振动载荷,应力幅值均小于其对应许用应力幅,齿轮箱体的疲劳强度满足许用要求。在齿轮箱体强度分析时对复杂工况组合进行计算,保证了齿轮箱体设计的可靠性,为高速列车齿轮箱体强度分析和评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齿轮箱 强度安全分析 振动载荷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淬火态热轧中锰钢单轴拉伸过程中的塑性失稳行为
18
作者 刘俊杰 黄兴民 +4 位作者 姚鑫 赵君文 张娟 余代尧 毛沛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4-142,共9页
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al imaging,IRT)、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和显微硬度分布,重点分析临界淬火态中锰钢在单轴拉伸过程中的塑性失稳行为... 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al imaging,IRT)、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和显微硬度分布,重点分析临界淬火态中锰钢在单轴拉伸过程中的塑性失稳行为。结果表明:实验钢在单轴拉伸过程中应变诱导马氏体转变主要发生在拉伸变形前期,存在明显的PLC(Portevin-Le Chatelier)带形成与传播,伴随着热量波动,经历了从A型到B型带再到A型PLC带的转变;PLC带的形成原因是增殖位错与间隙溶质原子的相互作用,即动态应变时效(dynamic strain aging,DSA),前期位错会优先向低密度位错区域运动即沿轴向单向传播(A型PLC带),中期位错的增殖和开始交互作用的影响致使形成跳跃性(B型)PLC带,后期位错密度的增大和交互作用的增强,再次致使A型PLC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中锰钢 PLC带 塑性失稳 动态应变时效 应变诱导马氏体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薄膜组织结构及应力演化行为研究现状
19
作者 刘怀远 李佳临 +2 位作者 魏龙君 马东林 冷永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3,共13页
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的无机薄膜,其组织结构及残余应力会在储存或服役环境中自发地产生演化,进而使薄膜性能发生变化,最终影响薄膜的长期服役稳定性。首先从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制备薄膜的组织结构特征入手,介绍了无机薄膜应力的产生,发... 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的无机薄膜,其组织结构及残余应力会在储存或服役环境中自发地产生演化,进而使薄膜性能发生变化,最终影响薄膜的长期服役稳定性。首先从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制备薄膜的组织结构特征入手,介绍了无机薄膜应力的产生,发现薄膜的残余应力主要受薄膜非平衡生长后的亚稳态、薄膜与基体之间的晶格错配以及热膨胀系数差异的影响。之后论述了无机薄膜在生长过程中应力的演化规律,这个规律主要受薄膜的制备工艺影响,包括沉积速率、沉积气压、沉积温度以及基体偏压等。随后,重点综述了非平衡生长后的亚稳态金属薄膜、陶瓷薄膜及金属/陶瓷复合薄膜的组织结构、残余应力在储存或服役环境中的演化,以及薄膜性能变化行为的研究进展。针对无机薄膜在自然时效及人工时效过程中,其组织结构演变与应力释放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发现原子扩散是自然时效及人工时效过程中薄膜产生变化的主要途径。最后,对无机薄膜组织结构及应力演化行为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薄膜 物理气相沉积技术 时效 应力演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模量对异种材料螺栓连接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于喆 周宇晨 +2 位作者 邓家蓉 刘建华 朱旻昊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被连接件弹性模量对螺栓连接结构力学性能和动态响应的影响;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螺纹表面损伤,并讨论被连接件弹性模量对螺栓连接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被连接件弹性模量对螺栓连接结构力学性能和动态响应的影响;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螺纹表面损伤,并讨论被连接件弹性模量对螺栓连接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被连接件材料弹性模量增大,连接结构松弛系数Z增大,螺栓内力系数Φ和应力幅σα减小;螺栓螺纹承载面上存在剥落坑、犁沟以及塑性流动痕迹,且被连接件弹性模量越大,螺纹表面损伤程度越低,螺栓剩余轴向力越高,服役寿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松弛系数 内力系数 应力幅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