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采取术中体温管理后围术期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杨芳 蔺洁璐 +1 位作者 王黎萍 王婷婷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28-133,共6页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患者采取术中体温管理后围术期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39例行常规术中护理的RARC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9月—2023年3月...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患者采取术中体温管理后围术期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39例行常规术中护理的RARC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9月—2023年3月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39例行术中保温护理的RARC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体温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中1 h、3 h、5 h体温低于术前,术中5 h体温高于术中3 h,观察组术中1 h、3 h、5 h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BMI<24 kg/m^(2)、护理方式为常规术中护理、腹腔冲洗液量>500 mL、术中补液量>1500 mL及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和麻醉时间长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高于BMI≥24 kg/m^(2)、护理方式为术中保温护理、腹腔冲洗液量≤500 mL、术中补液量≤1500 mL及手术、气腹、麻醉时间短的患者(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和气腹时间长、腹腔冲洗液量>500 mL、术中补液量>1500 mL是RARC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采取术中体温管理是RARC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术中体温管理能够有效稳定RARC患者术中体温,降低低体温发生率,且手术时间、气腹时间、腹腔冲洗液量、术中补液量及护理方式是RARC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术中体温管理 低体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VR训练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干预效果及对日常行为的中介效应研究
2
作者 王婷婷 蔺洁璐 +1 位作者 李静 杨芳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6期1142-1148,共7页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采取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ULRRT)联合虚拟现实(VR)互动干预后,其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改善情况。同时,依照“认知行为理论”,探讨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在肢体...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采取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ULRRT)联合虚拟现实(VR)互动干预后,其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改善情况。同时,依照“认知行为理论”,探讨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在肢体功能对日常生活行为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92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可比性原则按不同干预方式将其划分为机器人组(32例,常规干预+上肢康复机器人干预)、VR组(26例,常规干预+VR互动干预)、联合组(34例,常规干预+上肢康复机器人干预+VR互动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评估并比较三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联合组MMSE、FMA-UE、ADL评分均高于机器人组、VR组(P<0.05),而联合组NIHSS低于机器人组、VR组(P<0.05)。ADL与MMSE、FMA-UE为正相关关系,与NIHSS为负相关关系(P<0.05)。ADL的变化受到FMA-UE、NIHSS和MMSE的影响。NIHSS、MMSE在FMA-UE对ADL的影响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VR互动干预对sTBI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改善认知和神经功能,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上肢康复机器人 虚拟现实互动干预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