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产物色胺酮及其衍生物的仿生合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翠玲 侯宝龙 +2 位作者 张宁 孙艳妮 刘建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4-278,共5页
以药用植物体内存在的生物合成前体吲哚醌和邻氨基苯甲酸为反应物,用POCl3作催化剂,仿生合成了天然产物色胺酮(1),结构表征结果与标准品一致.该反应所用原料易得,避免了使用较昂贵的靛红酸酐,适合实验室小规模简便合成.采用此方法合成... 以药用植物体内存在的生物合成前体吲哚醌和邻氨基苯甲酸为反应物,用POCl3作催化剂,仿生合成了天然产物色胺酮(1),结构表征结果与标准品一致.该反应所用原料易得,避免了使用较昂贵的靛红酸酐,适合实验室小规模简便合成.采用此方法合成了14个色胺酮衍生物,可见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胺酮 吲哚醌 邻氨基苯甲酸 仿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吲哚醌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翠玲 刘竹兰 +3 位作者 侯宝龙 王瑾 张宁 刘建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7-820,共4页
目的对天然产物吲哚醌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方法用苯胺及其衍生物和水合三氯乙醛、盐酸羟胺在盐酸水溶液中反应生成中间体异亚硝基乙酰苯胺及其衍生物,然后再在浓硫酸作用下关环合成出了吲哚醌及其衍生物。结果筛选出... 目的对天然产物吲哚醌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方法用苯胺及其衍生物和水合三氯乙醛、盐酸羟胺在盐酸水溶液中反应生成中间体异亚硝基乙酰苯胺及其衍生物,然后再在浓硫酸作用下关环合成出了吲哚醌及其衍生物。结果筛选出合成天然产物吲哚醌及其衍生物的最佳条件:第一步反应回流1 h,第二步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1 h。结论反应步骤简单、条件温和、产率较高,是合成天然产物吲哚醌及其衍生物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醌 苯胺 衍生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小玲 单玉庆 +2 位作者 张群正 叶大炳 郑晓晖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10期17-19,共3页
目的介绍丹参素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合成方法。方法检索近60年来国内外常用数据库中丹参素合成方面的研究,对丹参素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合成方法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近60年来丹参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结论预测了丹参素及其衍... 目的介绍丹参素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合成方法。方法检索近60年来国内外常用数据库中丹参素合成方面的研究,对丹参素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合成方法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近60年来丹参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结论预测了丹参素及其衍生物合成方法的发展趋势,并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丹参素衍生物 药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柴胡营养器官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其含量比较 被引量:34
4
作者 谭玲玲 胡正海 +2 位作者 蔡霞 陈莹 史文静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4-222,共9页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北柴胡各营养器官中柴胡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分布状态及其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柴胡皂苷在根中分布在中柱鞘和次生韧皮部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表皮、棱角处的厚角组织以及位于皮...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北柴胡各营养器官中柴胡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分布状态及其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柴胡皂苷在根中分布在中柱鞘和次生韧皮部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表皮、棱角处的厚角组织以及位于皮层和髓中的分泌道的上皮细胞中;在叶中,则分布在表皮细胞和整个叶肉组织中。而黄酮类化合物在茎中分布在表皮、棱角处的厚角组织、皮层、髓射线和髓鞘细胞中;在叶中,则主要分布在表皮和位于上下表皮内的厚角组织中。同时,北柴胡中柴胡总皂苷在根、茎、叶中的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根>叶>茎;而总黄酮在根、茎、叶中的含量的变化规律为叶>茎>根;且在叶中含量相当高,从而为北柴胡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对合理利用药材和保护北柴胡资源也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营养器官结构 柴胡皂苷 黄酮类化合物 组织化学 含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儿七光合生理特性的地理差异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尚海琳 李方民 +2 位作者 林玥 赵桂仿 岳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40-1447,共8页
对中国由南向北5个种源地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北部宁夏六盘山地区植株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最高,表观光量子效率(AQY)、瞬时光能利用效率(ILUE)和最大光合速率(Pmax... 对中国由南向北5个种源地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北部宁夏六盘山地区植株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最高,表观光量子效率(AQY)、瞬时光能利用效率(ILUE)和最大光合速率(Pmax)最低,光合能力最差;最南部云南纳帕海植株的LSP和LCP很低,但因其AQY和ILUE最高,故其Pmax最大,强光下的光合能力最高.(2)最南部云南纳帕海和最北部甘肃兴隆山个体的羧化效率(CE)最高,且CO2补偿点(CCP)较低,因此CO2利用率较高;而较南部四川刷经寺个体的CE最低,且CCP最高,故CO2利用效率最低.(3)各种源植株叶片的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含量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地区个体的Chla/Chlb值差异显著,最北部甘肃兴隆山植株的Chla/Chlb值最大,而南部四川刷经寺的Chla/Chlb值最小.(4)各种源地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蒸腾速率(Tr)对光量子通量密度(PFD)与CO2浓度的响应过程也表现出显著的地理分异.总的来看,桃儿七是一种喜光但又较耐阴植物,但不同分布区桃儿七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已经出现了较显著的地理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药用植物 桃儿七 光合生理特性 地理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红桦种群结构与空间分析 被引量:42
6
作者 林玥 任坚毅 岳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35-1345,共11页
为了揭示太白山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种群的维持机制,结合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对太白山红桦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单变量、双变量K函数对不同径级立木与残干的空间格局、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研究显示,... 为了揭示太白山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种群的维持机制,结合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对太白山红桦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单变量、双变量K函数对不同径级立木与残干的空间格局、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研究显示,太白山红桦种群在幼苗幼树阶段死亡率较高,进入中龄期后死亡率有所降低,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逐渐增加,直至年龄极限。其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I型(曲线凸型)。其个体死亡方式主要为掘根和折干(由大雪所致),能够为种群更新提供潜在空间。除海拔2250m立木整体格局呈集群分布外,该地区红桦立木与残干在不同尺度下的整体格局均为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均呈集群分布,表现为斑块状同龄群。在红桦更新所需的最适林窗大小尺度上,红桦立木与残干的空间关联性为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太白山红桦种群具有同龄集群生长的特性,种群由时空上不连续的局部斑块同龄个体组成,其更新有赖于以掘根及折干方式死亡个体所形成的林窗斑块,这种以局部林窗斑块更新维持种群整体稳定的特性,可能是其长期稳定存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点格局分析 年龄结构 更新 种群 红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3,4-二羟基苯基)-α-羟基丙酸异丙酯/冰片酯合成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群正 董岩 +2 位作者 南叶飞 蔡雪刁 郑晓晖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66-1469,共4页
以3,4-二羟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苄基保护、Darzens环氧化、Lewis酸开环、NaBH4还原、催化加氢脱保护得到β-(3,4-二羟基苯基)-α-羟基丙酸异丙酯和β-(3,4-二羟基苯基)-α-羟基丙酸冰片酯,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1HNMR、13CNMR,IR,MS证... 以3,4-二羟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苄基保护、Darzens环氧化、Lewis酸开环、NaBH4还原、催化加氢脱保护得到β-(3,4-二羟基苯基)-α-羟基丙酸异丙酯和β-(3,4-二羟基苯基)-α-羟基丙酸冰片酯,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1HNMR、13CNMR,IR,MS证实.该方法操作简单、毒性低、产物易于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 β-(3 4-二羟基苯基)-α-羟基丙酸异丙酯 β-(3 4-二羟基苯基)-α-羟基丙酸冰片酯 超强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膝根的结构发育与三萜皂苷积累的关系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金亭 彭励 +1 位作者 胡正海 牧文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129,共9页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及植物化学技术,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牛膝根的结构特征与三帖皂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牛膝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类似于一般双子叶植物,其根的加粗主要是由于三生结构的发生和分化。第一圈额外形成层产...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及植物化学技术,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牛膝根的结构特征与三帖皂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牛膝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类似于一般双子叶植物,其根的加粗主要是由于三生结构的发生和分化。第一圈额外形成层产生于次生韧皮部外侧的薄壁组织细胞和射线细胞,以后的每一圈由前一圈向外衍生的薄壁组织细胞产生。额外形成层无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之分,在切向纵切面上呈叠生排列。三生维管束以离心方式排成整齐的同心环状,由薄壁结合组织将其彼此分开,其圈数与额外形成层的圈数是一致的,随着根的个体发育而不断增加。在根的初生结构中,三萜皂苷主要分布于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及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的薄壁组织细胞内;在根的次生结构中,主要分布于次生韧皮部及栓内层的薄壁组织细胞内。当三生结构形成后,除次生韧皮部及栓内层细胞外,在额外形成层和三生维管束韧皮部细胞内均有皂苷类物质积累。三生结构在牛膝根中占主要地位,是三萜皂苷积累与分布的主要场所。在牛膝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三萜皂苷元齐墩果酸的百分含量呈“S”型曲线增长,其根的增长、加粗、三生维管束圈数、三萜皂苷总量及根中干重的积累量都在出苗后约120天达到高峰,此时应为牛膝根的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 解剖学 三萜皂苷 组织化学 齐墩果酸(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红桦种子的萌发特性 被引量:22
9
作者 任坚毅 林玥 岳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83-890,共8页
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广布于我国太白山中高海拔地区,普遍存在着更新障碍。为了给红桦林的自然更新提供新的解释与证据,我们对2400粒红桦种子进行了去果皮观察并计数发芽率,观察了红桦种子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 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广布于我国太白山中高海拔地区,普遍存在着更新障碍。为了给红桦林的自然更新提供新的解释与证据,我们对2400粒红桦种子进行了去果皮观察并计数发芽率,观察了红桦种子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和不同光照时间(强光照:PAR为464.7μmol photons·m-2·s-1,12h·d-1;中光照:PAR为233.8μmol photons·m-2·s-1,12h·d-1;弱光照:PAR为233.8μmol photons·m-2·s-1,0.5h·d-1)、不同昼夜温差(25/20℃、20/15℃、15/10℃)和去果皮处理下的发芽率,以及无光照处理下的发芽率。此外,还观察了种子在不同覆盖物(阔叶、针叶、针阔混合)和不同基质(土、沙)中以及在落叶(阔叶、针阔混合)中的发芽率。红桦种子成熟时,大约54.29%为饱满具活力的种子。种子在25/20℃的昼夜温差下发芽率最高,而在15/10℃的昼夜温差下极少萌发。中光照下,种子发芽率略高于其它两种光照,无光照则完全抑制了种子萌发。去果皮处理可促进其萌发,各种覆盖物会导致种子发芽率下降。不同的萌发基质对萌发无影响。以上结果暗示,自然条件下太白山红桦种子的萌发将依赖于自然的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 种子 光照 温度 自然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和盐胁迫对华山新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倩 刘晓 +1 位作者 岳明 蒙乾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9-324,共6页
模拟华山新麦草野生土壤生境特点,分别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钙(CaCl2)以及二者混合液3种方式浸种,研究PEG-6000和Ca2+浸种对华山新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下华山新麦草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无... 模拟华山新麦草野生土壤生境特点,分别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钙(CaCl2)以及二者混合液3种方式浸种,研究PEG-6000和Ca2+浸种对华山新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下华山新麦草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变化;但PEG-6000浸种后,华山新麦草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蛋白酶、SOD和POD活性增强;CaCl2浸种后,华山新麦草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蛋白酶、SOD和CAT活性增强,淀粉酶活性降低;而PEG-6000和CaCl2混合液浸种后,华山新麦草幼苗可溶性糖含量下降,SOD活性降低,华山新麦草生长受阻.据此推测华山干旱和钙离子含量高的生境特点可能是华山新麦草种群濒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新麦草 聚乙二醇 钙离子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汤配伍生成新成分的表征及生成机理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宁 王翠玲 +2 位作者 刘竹兰 赵长琦 刘建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研究桂枝汤在复方煎煮过程中产生新成分的结构、来源及生成机理。方法通过对新成分进行质谱分析、衍生化后再作质谱分析,拆方和高分辨质谱分析最后确定了该成分的结构、来源和生成机理。结果该成分是由桂枝汤中白芍所含芍药苷水解... 目的研究桂枝汤在复方煎煮过程中产生新成分的结构、来源及生成机理。方法通过对新成分进行质谱分析、衍生化后再作质谱分析,拆方和高分辨质谱分析最后确定了该成分的结构、来源和生成机理。结果该成分是由桂枝汤中白芍所含芍药苷水解去糖基去苯甲酰基后生成的去苯甲酰基芍药苷元。在去掉芍药的桂枝汤中或者单独的芍药煎液中检测不到该成分。结论首次从中药复方桂枝汤配伍过程中产生并鉴定出去苯甲酰基芍药苷元的结构、来源和生成机理的新成分,对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新成分 去苯甲酰基芍药苷元 高分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化玉米幼苗类囊体膜稳态荧光光谱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姬茜茹 刘晓 +1 位作者 贺俊芳 岳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86-2492,共7页
为了阐明黄化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传递过程,对提取的黄化玉米幼苗类囊体膜运用稳态荧光光谱技术进行研究.用高斯解析对黑暗处理的黄化组(T)和对照组(CK)在436nm、473nm和507nm激发下的发射光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化玉米幼苗类囊体膜中... 为了阐明黄化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传递过程,对提取的黄化玉米幼苗类囊体膜运用稳态荧光光谱技术进行研究.用高斯解析对黑暗处理的黄化组(T)和对照组(CK)在436nm、473nm和507nm激发下的发射光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化玉米幼苗类囊体膜中的光合能量传递路径发生了改变,进入PSII和PSI的能量进行了重新分配,同时荧光强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学 黄化幼苗 类囊体膜 稳态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味檀香散的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梁杨静 兰薇 +4 位作者 桑柏 申旭霁 王世祥 赵新锋 郑晓晖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86-89,共4页
由广枣、肉豆蔻、檀香组成的三味檀香在蒙医中是治疗心脏病的经典用方,综述了该复方在药理学研究方面的现状,并对代谢组学在其配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三味檀香散 广枣 肉豆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激素对植物器官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尹培培 包日双 +1 位作者 戴佳锟 尉亚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37-41,共5页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植物激素与器官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植物激素作为微量的有机分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器官发生等生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植物激素通常作用于植物激素受体,通...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植物激素与器官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植物激素作为微量的有机分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器官发生等生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植物激素通常作用于植物激素受体,通过信号转导引发下游基因表达和相应的生理生化反应,进而影响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形态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器官发生 形态建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莓茎尖组织培养体系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琦 陈瑜 +1 位作者 黄庆文 尉亚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92-1898,共7页
以5个优良树莓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建立了树莓茎尖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原初培养采用培养基MS+0.35mg/LBA+0.1mg/L GA1,腋芽萌发率可达85%以上;树莓品种‘早红’和‘美22’增殖培养基采用MS+0.3mg/L GA3+0.1mg/L IA... 以5个优良树莓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建立了树莓茎尖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原初培养采用培养基MS+0.35mg/LBA+0.1mg/L GA1,腋芽萌发率可达85%以上;树莓品种‘早红’和‘美22’增殖培养基采用MS+0.3mg/L GA3+0.1mg/L IAA+0.25mg/L BA+琼脂0.5%,‘澳洲红’采用MS+0.3mg/L GA3+0.3mg/L IAA+0.25mg/L BA+琼脂0.5%,‘黄树莓’采用MS+0.3mg/L GA3+0.3mg/LIAA+0.25mg/LBA+琼脂0.3%,‘黑莓A4-17’采用MS+0.3mg/L GA3+0.3mg/L IAA+0.35mg/L BA+琼脂0.5%,其增殖系数可达5~10;生根培养基采用1/2MS+1.00mg/L IBA,生根率可达70%~90%;移栽适应性培养以河沙作为移栽基质最佳,成活率可达80%以上,但不同品种间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 组织培养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白芷根的分泌道超微结构与其挥发油分泌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莹 胡正海 +2 位作者 胡本祥 沈霞 颜永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6-722,共7页
利用光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杭白芷根中分泌道结构及其挥发油的分泌,并重点探讨分泌道中挥发油的分泌过程。结果显示:(1)杭白芷的分泌道是由上皮细胞围绕着的伸长的胞间隙,腔道内贮存着挥发油。(2)分泌道细胞的质体、细胞基质... 利用光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杭白芷根中分泌道结构及其挥发油的分泌,并重点探讨分泌道中挥发油的分泌过程。结果显示:(1)杭白芷的分泌道是由上皮细胞围绕着的伸长的胞间隙,腔道内贮存着挥发油。(2)分泌道细胞的质体、细胞基质以及线粒体参与挥发油或其前体物质的合成。(3)在分泌道发育的后期,大量小泡与分泌细胞的液泡膜和细胞质膜融合,将其内的物质释放进入空腔。研究认为,杭白芷分泌道中挥发油主要合成部位为质体及细胞基质,之后以扩散渗透或通过膜质小泡与液泡及质膜融合这两种方式分泌到空腔内,丰富的线粒体可能为这一系列过程提供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芷 发育 分泌道 挥发油 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牛皮桦-巴山冷杉混交林空间格局及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玥 任坚毅 岳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4,共8页
采用改进的点格局分析法——邻域密度函数(Neighborhood Density Function,NDF)对太白山地区桦林-冷杉林交错区内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种间空间关联性及其更新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所有个体整体上都呈随机分布,划... 采用改进的点格局分析法——邻域密度函数(Neighborhood Density Function,NDF)对太白山地区桦林-冷杉林交错区内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种间空间关联性及其更新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所有个体整体上都呈随机分布,划分不同层级后,则各林层个体分布格局各异,各树种在较低的林层呈明显聚集分布,随林层增高,中、高层内个体聚集分布的空间尺度降低。两个主要竞争种牛皮桦(Betula albo-sinensisvar.septen-trionalis)和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整体表现出显著空间负相关,巴山冷杉与玉皇柳(Salix yuhuangshanensis)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而牛皮桦与玉皇柳间则有空间负相关的趋势。牛皮桦的更新格局仅依靠自身倒木扰动产生的机会,且被限定在较小尺度上。巴山冷杉在小尺度上会限制自身更新,此外与牛皮桦在小尺度上竞争激烈,可占据利用其空间位置进行更新。从空间格局分析角度认识牛皮桦和巴山冷杉的生态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共存机制,认识太白山桦林在秦岭植被垂直带中的作用和地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格局分析 空间关联性 空间格局 邻域密度函数 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3,4-二羟基苯基)-α-羟基-N-[(R)-3-苯基-1-乙氧酰基丙基]丙酰胺的合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小玲 单玉庆 +2 位作者 叶大炳 张群正 郑晓晖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39-241,共3页
以3,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开环、Knoevenagel缩合、水解和Clemmensen还原反应合成了丹参素(5);5与(R)-2-胺基-4-苯基丁酸乙酯在DCC/DMAP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合成了β-(3,4-二羟基苯基)-α-羟基-N-[(R)-3-苯基-1-乙氧酰基丙基]丙酰胺... 以3,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开环、Knoevenagel缩合、水解和Clemmensen还原反应合成了丹参素(5);5与(R)-2-胺基-4-苯基丁酸乙酯在DCC/DMAP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合成了β-(3,4-二羟基苯基)-α-羟基-N-[(R)-3-苯基-1-乙氧酰基丙基]丙酰胺(8)。8的结构经1HNMR,IR和MS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衍生物 丙酰胺 脱水 药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腺毛的形态发生和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彭励 胡正海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5-402,共8页
利用扫描电镜及薄切片技术对甘草的腺毛形态发生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对腺毛发育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积累进行了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甘草腺毛为多细胞构成的盾状腺毛,有长柄和短柄2种类型;前者主要分布在花萼片上,而后者主要分... 利用扫描电镜及薄切片技术对甘草的腺毛形态发生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对腺毛发育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积累进行了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甘草腺毛为多细胞构成的盾状腺毛,有长柄和短柄2种类型;前者主要分布在花萼片上,而后者主要分布于叶片上。组化鉴定结果显示:腺毛中存在着黄酮类成分、其他亲脂类和非纤维素多糖类成分;在腺毛的发育过程中,黄酮类物质是随腺毛的发育成熟。在头部盘状结构的分泌细胞及角质层下腔中积累。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甘草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合成及其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腺毛 形态发育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黄化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姬茜茹 刘晓 +1 位作者 王芳 岳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7-331,共5页
以玉米品种户单26为材料,研究了黑暗条件下生长的玉米黄化幼苗内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条件下生长的对照组相比,黄化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降低,特别是叶绿素a含量... 以玉米品种户单26为材料,研究了黑暗条件下生长的玉米黄化幼苗内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条件下生长的对照组相比,黄化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降低,特别是叶绿素a含量大幅度降低;黄化幼苗的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显著增加.研究发现,黑暗条件下的玉米幼苗叶绿素a的合成受到了显著影响而表现出黄化现象,黄化幼苗能主动提高其自身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轻黑暗逆境对植物细胞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黄化幼苗 抗氧化酶 可溶性蛋白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