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储层成岩作用与有利成岩相带
被引量:
24
1
作者
陈大友
朱玉双
+4 位作者
张皎生
杜守礼
桑轼辙
李超
刘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1-728,共8页
运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及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延长组长8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划分成岩相并预测有利成岩相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及...
运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及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延长组长8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划分成岩相并预测有利成岩相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及交代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晚期含铁碳酸盐胶结作用使砂岩孔隙大量减少,显著降低储层物性,而溶解作用产生了较多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储层物性的主控成岩作用,结合孔隙类型,该区砂岩储集层划分为强溶蚀剩余粒间孔+溶蚀孔相、弱胶结剩余粒间孔相、黏土矿物胶结相、碳酸盐胶结相和强压实相5种成岩相,其中强溶蚀剩余粒间孔+溶蚀孔相和弱胶结剩余粒间孔相储层物性较好,是储层发育的有利成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相
长8储层
马岭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盒8段砂岩储层致密成因
被引量:
13
2
作者
陈大友
朱玉双
+4 位作者
夏勇
何磊
何鎏
艾庆琳
薛云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7-1223,共7页
运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恒速压汞等实验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盒8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并以孔隙演化过程为线索分析了储层致密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盒8段储层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与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
运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恒速压汞等实验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盒8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并以孔隙演化过程为线索分析了储层致密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盒8段储层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与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储层物性差;砂岩分选性好,初始孔隙度整体较高,平均可达34.7%;受岩石组分、埋深及煤系烃源岩酸性流体的影响,压实作用强烈,破坏了大约20.4%的原生孔隙度,胶结作用破坏了其余13.9%的原生孔隙度,原生孔隙几乎被破坏殆尽;早期溶蚀产生的孔隙被压实作用破坏,而晚期溶蚀作用较弱,仅增加了大约3.4%的次生孔隙度,难以大幅度改善储层物性。因此,成岩期原生孔隙被破坏殆尽及次生孔隙形成较少共同导致该区储层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致密成因
砂岩储层
盒8段
高桥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长4+5油层组微观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10
3
作者
任江丽
朱玉双
+3 位作者
刘林玉
王伟
王振川
陈大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5-811,共7页
为了提高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长4+5油层组的注水效率,对目的层砂岩模型进行渗流实验,观察其渗流特性,探讨储层特征、实验参数与驱油效率之间的关系,目的是找到制约驱油效率的重要因素。应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测试资料对储层微观结...
为了提高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长4+5油层组的注水效率,对目的层砂岩模型进行渗流实验,观察其渗流特性,探讨储层特征、实验参数与驱油效率之间的关系,目的是找到制约驱油效率的重要因素。应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测试资料对储层微观结构进行细致研究,再通过砂岩微观模型渗流实验,总结储层特性、渗流实验参数与驱油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长4+5油层组主要驱替类型是均匀驱替,局部存在指状和网状驱替,饱和油的最终驱油效率中均匀状驱替最高。驱油效率内部影响因素中非均质性对驱油效率影响最大;储层润湿性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物性中的渗透率与驱油效率正相关,孔隙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较弱。驱替压力和注入水体积倍数这2个外部影响因素,亦可提高驱油效率,相对来说驱油效率受注水压力的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特征
驱油效率
非均质性
润湿性
物性
驱替压力
体积倍数
南梁西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柴北缘西段新生代弧形构造带演化历史及成藏过程
被引量:
8
4
作者
马新民
刘池阳
+2 位作者
罗金海
陈大友
张建魁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326,共11页
本文在钻井和二、三维地震数据精细解释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柴北缘西段晚新生代弧形构造带演化历史和油气成藏过程。认为柴北缘西段是由一系列沿造山带前缘展布的弧形逆冲断裂和褶皱组成的弧形构造带。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具有自山...
本文在钻井和二、三维地震数据精细解释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柴北缘西段晚新生代弧形构造带演化历史和油气成藏过程。认为柴北缘西段是由一系列沿造山带前缘展布的弧形逆冲断裂和褶皱组成的弧形构造带。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具有自山前向盆内扩展,东西两侧向中间传播的特点,油气运聚与构造演化过程紧密耦合。各弧形构造带两侧形成时间早,生储盖配置好,且具有古构造背景,是油气运聚的长期指向,应是下一步优先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构造带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储层成岩作用与有利成岩相带
被引量:
24
1
作者
陈大友
朱玉双
张皎生
杜守礼
桑轼辙
李超
刘萍
机构
西北大学
地质学
系
大陆
动力学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
西北大学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1-728,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13-005)
西北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YZZ13012)资助
文摘
运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及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延长组长8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划分成岩相并预测有利成岩相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及交代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晚期含铁碳酸盐胶结作用使砂岩孔隙大量减少,显著降低储层物性,而溶解作用产生了较多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储层物性的主控成岩作用,结合孔隙类型,该区砂岩储集层划分为强溶蚀剩余粒间孔+溶蚀孔相、弱胶结剩余粒间孔相、黏土矿物胶结相、碳酸盐胶结相和强压实相5种成岩相,其中强溶蚀剩余粒间孔+溶蚀孔相和弱胶结剩余粒间孔相储层物性较好,是储层发育的有利成岩相带。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相
长8储层
马岭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diagenesis
diagenetic facies
eighth member of Yanchang Formation
Maling area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盒8段砂岩储层致密成因
被引量:
13
2
作者
陈大友
朱玉双
夏勇
何磊
何鎏
艾庆琳
薛云龙
机构
西北大学
地质学
系
大陆
动力学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
西北大学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7-1223,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08ZX05013-005)
西北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编号:YZZ13012)联合资助
文摘
运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恒速压汞等实验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盒8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并以孔隙演化过程为线索分析了储层致密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盒8段储层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与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储层物性差;砂岩分选性好,初始孔隙度整体较高,平均可达34.7%;受岩石组分、埋深及煤系烃源岩酸性流体的影响,压实作用强烈,破坏了大约20.4%的原生孔隙度,胶结作用破坏了其余13.9%的原生孔隙度,原生孔隙几乎被破坏殆尽;早期溶蚀产生的孔隙被压实作用破坏,而晚期溶蚀作用较弱,仅增加了大约3.4%的次生孔隙度,难以大幅度改善储层物性。因此,成岩期原生孔隙被破坏殆尽及次生孔隙形成较少共同导致该区储层致密。
关键词
孔隙演化
致密成因
砂岩储层
盒8段
高桥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porosity evolution
origin mechanism of tightness
sandstone reservoirs
He 8 section
Gaoqiao area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长4+5油层组微观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10
3
作者
任江丽
朱玉双
刘林玉
王伟
王振川
陈大友
机构
西北大学
地质学
系
大陆
动力学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
西北大学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
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5-811,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13-005)资助
文摘
为了提高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长4+5油层组的注水效率,对目的层砂岩模型进行渗流实验,观察其渗流特性,探讨储层特征、实验参数与驱油效率之间的关系,目的是找到制约驱油效率的重要因素。应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测试资料对储层微观结构进行细致研究,再通过砂岩微观模型渗流实验,总结储层特性、渗流实验参数与驱油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长4+5油层组主要驱替类型是均匀驱替,局部存在指状和网状驱替,饱和油的最终驱油效率中均匀状驱替最高。驱油效率内部影响因素中非均质性对驱油效率影响最大;储层润湿性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物性中的渗透率与驱油效率正相关,孔隙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较弱。驱替压力和注入水体积倍数这2个外部影响因素,亦可提高驱油效率,相对来说驱油效率受注水压力的影响更明显。
关键词
渗流特征
驱油效率
非均质性
润湿性
物性
驱替压力
体积倍数
南梁西区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micro-flow characteristics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heterogeneity
wettability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drive pressure
volume multiple
western Nanliang oil field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3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北缘西段新生代弧形构造带演化历史及成藏过程
被引量:
8
4
作者
马新民
刘池阳
罗金海
陈大友
张建魁
机构
西北大学
地质学
系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北
分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出处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326,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7-0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项目(2011E-0301)联合资助
文摘
本文在钻井和二、三维地震数据精细解释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柴北缘西段晚新生代弧形构造带演化历史和油气成藏过程。认为柴北缘西段是由一系列沿造山带前缘展布的弧形逆冲断裂和褶皱组成的弧形构造带。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具有自山前向盆内扩展,东西两侧向中间传播的特点,油气运聚与构造演化过程紧密耦合。各弧形构造带两侧形成时间早,生储盖配置好,且具有古构造背景,是油气运聚的长期指向,应是下一步优先勘探目标。
关键词
弧形构造带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柴达木盆地
Keywords
arcuate structural belt, structural deformation,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Qaidam basin
分类号
P618.130.2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储层成岩作用与有利成岩相带
陈大友
朱玉双
张皎生
杜守礼
桑轼辙
李超
刘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盒8段砂岩储层致密成因
陈大友
朱玉双
夏勇
何磊
何鎏
艾庆琳
薛云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长4+5油层组微观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
任江丽
朱玉双
刘林玉
王伟
王振川
陈大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柴北缘西段新生代弧形构造带演化历史及成藏过程
马新民
刘池阳
罗金海
陈大友
张建魁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