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凹唇壁蜂繁殖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魏永平 袁锋 +1 位作者 张雅林 王亚红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5-38,共4页
凹唇壁蜂雌蜂卵巢由 6根卵巢管组成 ,卵母细胞总数平均为 55.9± 4 .4 6个 ,卵原区在成虫卵期不再产生卵母细胞。雌蜂实际产卵量受花期长短影响很大 ,雌蜂最大产卵量平均为 2 9.8粒。果园释放后 ,雌蜂营巢率为 1 4.75%~ 65.57%,平... 凹唇壁蜂雌蜂卵巢由 6根卵巢管组成 ,卵母细胞总数平均为 55.9± 4 .4 6个 ,卵原区在成虫卵期不再产生卵母细胞。雌蜂实际产卵量受花期长短影响很大 ,雌蜂最大产卵量平均为 2 9.8粒。果园释放后 ,雌蜂营巢率为 1 4.75%~ 65.57%,平均为 3 7.1 5%± 1 6%;种群逐年增长倍数 ,苹果园为 2 .4 8,梨园为 2 .2 4 ;最大增长倍数 ,苹果园为 4 .3 8,梨园为 3 .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唇壁蜂 卵母细胞 繁殖特性 种群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鲶鱼的基因图谱及遗传标记选育研究(英文)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占江 冯纪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本文主要总结斑点鲶鱼基因组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斑点鲶鱼和蓝色鲶鱼是杂交可育的两个近缘种 ,这一杂交体系不仅为数量性状的表型带来最大的变异 ,同时也为基因型的多样性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利用 AF L P、RAPD、微卫星顺序标记、EST以... 本文主要总结斑点鲶鱼基因组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斑点鲶鱼和蓝色鲶鱼是杂交可育的两个近缘种 ,这一杂交体系不仅为数量性状的表型带来最大的变异 ,同时也为基因型的多样性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利用 AF L P、RAPD、微卫星顺序标记、EST以及 DNA单体多样性标记 ,以建立遗传连锁图。旨在克隆抗病基因、生长基因、抗逆基因、以及控制食物转化率、产肉率、收获率数量性状的基因。另外还对于适合于鲶鱼基因组研究的 DN A指纹技术进行了评估。并通过极端表型、基因型的分析鉴定出了与生长速度、食物转化率及抗病性有连锁的遗传标记。使用基因型分析、辐射细胞溶合及 BA C基因库 ,以建立斑点鲶鱼的遗传连锁图及物理图 ,并用基因薄膜技术、基因芯片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鲶鱼 基因组学 基因连锁 基因图谱 数量遗传定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敦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9-787,共9页
本文系统综述了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的主要化学组成和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重点对冬虫夏草多糖、核苷、肽类和甾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也针对有关冬虫夏草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客观评述,为深入研究其有效成分与虫草相关新药物... 本文系统综述了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的主要化学组成和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重点对冬虫夏草多糖、核苷、肽类和甾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也针对有关冬虫夏草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客观评述,为深入研究其有效成分与虫草相关新药物研发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有效成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蜂授粉对温室桃坐果率、果品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李想 刘海洋 +1 位作者 刘永华 王敦 《林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中华蜜蜂(Apis cerana)是我国本土优秀的蜜蜂遗传资源,是我国传统养蜂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增产提质及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冯渠大棚油桃基地中华蜜蜂授粉对设施油桃坐果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华蜜蜂(Apis cerana)是我国本土优秀的蜜蜂遗传资源,是我国传统养蜂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增产提质及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冯渠大棚油桃基地中华蜜蜂授粉对设施油桃坐果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人工授粉相比较,中蜂授粉设施油桃果实坐果率提高了17%,人工授粉坐果率为37.79%,中蜂授粉达到了54.79%。果实畸形率下降了2.34%,中蜂授粉显著提高了设施油桃的单果质量量以及单位产量,中蜂授粉油桃平均单果质量为81.34 g,与人工授粉单果质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中蜂辅助授粉油桃单棚产量显著增加,相比人工授粉增加了246.37 kg/棚。因此,中华蜜蜂授粉能有效提高设施油桃坐果率和产量,改善果实品质。研究表明,使用蜜蜂授粉可以显著提高设施果树油桃的坐果率,例如中华蜜蜂授粉相较于人工授粉和自然授粉,油桃坐果率分别提高了13%和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蜜蜂授粉 设施果树 油桃 坐果率
原文传递
太白蝎蛉消化道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书宇 花保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08-813,共6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形态学和组织学水平上研究了太白蝎蛉Panorpa obtusa Cheng成虫消化道的结构。结果表明:蝎蛉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和后肠组成。前肠包括咽喉、食道、和前胃,但没有嗉囊,其中咽喉可分为骨化的前咽和附...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形态学和组织学水平上研究了太白蝎蛉Panorpa obtusa Cheng成虫消化道的结构。结果表明:蝎蛉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和后肠组成。前肠包括咽喉、食道、和前胃,但没有嗉囊,其中咽喉可分为骨化的前咽和附着扩肌的后咽(咽喉唧筒);前胃壁很厚,内膜上长有许多排列整齐、紧密的棕色胃刺,司过滤、暂时储存和磨碎食物的功能;前肠末端有6个贲门瓣伸入中肠。中肠较长且膨大,其肠壁细胞由柱状细胞和再生细胞组成;肠壁细胞外分别为环肌和纵肌,无胃盲囊,也未观察到围食膜。6根棕红色的马氏管位于中、后肠分界处。后肠分为不对称的"V"字型回肠、环状结肠、以及膨大透明的直肠,直肠内壁上有6个交替排列的直肠垫。最后简要讨论了蝎蛉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蝎蛉科昆虫分类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翅目 蝎蛉科 太白蝎蛉 消化道 构造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昆虫病原真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5
6
作者 裴晓亚 Maduka Nilakshi +2 位作者 Jayasekara Arachchige 朱晨慧 王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川西高原的昆虫病原真菌种类多样性及其分布特点,为昆虫病原真菌的开发利用及川西高原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川西高原13个不同海拔区域土壤总DNA为研究材料,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测序得到有效数据,分... 【目的】探讨川西高原的昆虫病原真菌种类多样性及其分布特点,为昆虫病原真菌的开发利用及川西高原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川西高原13个不同海拔区域土壤总DNA为研究材料,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测序得到有效数据,分析土壤样品中真菌群落结构组成、昆虫病原真菌的种类及其与海拔梯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1)在门分类水平上,子囊菌门与担子菌门在每个海拔样品中的共同占比超过69%,占绝对优势;从属水平分布来看,各样品间的差异显著,最优势属均有不同。2)在13个土壤样品中检测到的昆虫病原真菌分属于肉座菌目3个科的18个属,其中麦角菌科的优势属为绿僵菌属,虫草科的优势属为棒束孢属与虫草属,线虫草科的优势属在不同的样品中存在差异。3)虫草科的虫草属与棒束孢属的种类丰度在肉座菌目中的占比分别在4300与3700 m时达到2个顶峰。【结论】川西高原病原真菌种类丰富,在不同海拔其丰度存在差异。昆虫病原真菌主要集中于子囊菌门肉座菌目的3个科,其中虫草科的变化差异最为明显:虫草属集中在海拔3400~4300 m,而棒束孢集中在海拔3400~3700 m。说明在海拔3400~4300 m的范围内虫草菌科真菌相对丰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虫生真菌 Hiseq 多样性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蝉花自然分布与生境因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昊杰 郑吉阳 王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对四川省蝉花资源分布进行调查,并分析蝉花自然分布与海拔、林地类型、光照、温度、坡度、相对湿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四川省蝉花自然分布区域有绵阳市安州区、北川羌族自治县通、乐山市犍为县、南充市蓬安县和金城山等地。先后分离获... 对四川省蝉花资源分布进行调查,并分析蝉花自然分布与海拔、林地类型、光照、温度、坡度、相对湿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四川省蝉花自然分布区域有绵阳市安州区、北川羌族自治县通、乐山市犍为县、南充市蓬安县和金城山等地。先后分离获得蝉花菌分离株20株,经过分子鉴定蝉花种类分别为大蝉草和小虫草。相关生态因子分析发现,四川省蝉花生长密度与海拔没有相关性;四川省蝉花生长密度与光照强度、温度、坡度、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蝉花生长密度与光照强度正相关,但随着温度、坡度、相对湿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该研究首次对蝉花资源自然分布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探索,对于深入了解蝉花的生物学及人工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花 四川 自然分布 生长密度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北苹果病虫害综合治理政策和研究的建议(英文)
8
作者 T.M.Stewart 杨玲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7-57,共11页
通过对陕西省渭北苹果生产现状的调查和了解 ,作者提出了几项建议和意见 :(1)鲜果出口需要一套复杂的病虫害管理体系 ,包括植物检疫、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体系及苹果生产过程中的透明度等 ;(2 )要鼓励和支持进行当地研究 ;(3)培训果农 ,加... 通过对陕西省渭北苹果生产现状的调查和了解 ,作者提出了几项建议和意见 :(1)鲜果出口需要一套复杂的病虫害管理体系 ,包括植物检疫、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体系及苹果生产过程中的透明度等 ;(2 )要鼓励和支持进行当地研究 ;(3)培训果农 ,加强技术推广 ,改善果园管理 ,鼓励国家和地区资助项目间充分合作 ;(4 )单一的销售体系是很值得考虑的 ,也就是说 ,所有的果品都由一个机构经销出售 ,这个组织是唯一由法律允许进行苹果、梨出口经营的公司 ,果农推举代表民主经营 ,经费来源于果农自己 ;(5 )尽快调查不合法、未注册的农药销售及生产情况 ,并对这种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6 )苹果黑星病或许将会成为该地区的一个严重问题 ,需要优先考虑 ;(7)几种病虫害的发生问题越来越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病虫害综合治理 果园管理 销售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香虫醇提物对运动大鼠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高颖晖 周万红 +2 位作者 窦鹏 戚一曼 王敦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6-149,共4页
旨在探讨补充九香虫醇提物对运动大鼠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对大负荷游泳训练大鼠补充剂量分别为各组平均体重的0.5、1.0和1.5 g/kg的九香虫提取物,在8周大负荷训练结束后测定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与表达水平。8周... 旨在探讨补充九香虫醇提物对运动大鼠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对大负荷游泳训练大鼠补充剂量分别为各组平均体重的0.5、1.0和1.5 g/kg的九香虫提取物,在8周大负荷训练结束后测定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与表达水平。8周大负荷训练后,相比单纯大负荷运动组,补充九香虫提取物组SOD、CAT、GST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同时3种酶的编码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说明补充九香虫提取物提高运动大鼠骨骼肌抗氧化酶系活性的机理之一是上调了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香虫提取物 运动大鼠 骨骼肌抗氧化酶 表达水平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唇壁蜂的访花习性及必要放蜂量 被引量:14
10
作者 魏永平 袁锋 张雅林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6-79,共4页
凹唇壁蜂雌蜂用腹毛刷采集携带花粉 ,访花植物种类主要为苹果、梨、桃、杏、李、樱桃等北方常见落叶果树 ,也采访早春开花的十字花科及少数杂草。雌蜂访花频率为 8~1 6朵 /min,日访花数约为 5486朵 (苹果花 )。单位面积必要放蜂量为雌... 凹唇壁蜂雌蜂用腹毛刷采集携带花粉 ,访花植物种类主要为苹果、梨、桃、杏、李、樱桃等北方常见落叶果树 ,也采访早春开花的十字花科及少数杂草。雌蜂访花频率为 8~1 6朵 /min,日访花数约为 5486朵 (苹果花 )。单位面积必要放蜂量为雌蜂 52 5~ 885只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唇壁蜂 访花习性 必要放蜂量 传粉昆虫 果树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条带PCR快速检测CSBV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新宇 于欢 +2 位作者 高宝国 张彦明 王敦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共4页
通过与传统RT-PCR检测方法比较,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准确鉴定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CSBV)的方法,为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对陕南、陕北、关中三地的健康蜂及CSBV感染蜂分别进行传统RT-PCR和梯度条带PCR... 通过与传统RT-PCR检测方法比较,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准确鉴定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CSBV)的方法,为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对陕南、陕北、关中三地的健康蜂及CSBV感染蜂分别进行传统RT-PCR和梯度条带PCR两种方法的检测,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结果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传统RT-PCR和梯度条带PCR方法对陕西三地的感染病毒蜂鉴定结果一致,而梯度条带PCR方法相对更快速和直观。与传统RT-PCR鉴定方法比较,该新方法能够在电泳检测阶段通过DNA片段的梯度次序即确定是否存在病毒,能够省去PCR产物测序步骤,缩短了对该病毒的鉴定周期,对及时发现和鉴定病蜂、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因此,梯度条带PCR快速鉴定方法不仅为CSBV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直观的方法,对类似动物病毒的快速鉴定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 快速检测 梯度条带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叶蝉亚科三新种记述(同翅目:叶蝉科)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茂发 张雅林 《Entomotaxonomia》 CSCD 2000年第3期185-190,共6页
记述中国叶蝉科大叶蝉亚科斑大叶蝉属 Anatkina Young 1新种——左氏斑大叶蝉 Anatkina zuoi,sp.nov.及条大叶蝉属 Atkinsoniella Distant2新种——李氏条大叶蝉 Atkinsoniella lii,sp.nov.和黄氏条大叶蝉 Atkinsoniella huangi,sp.nov... 记述中国叶蝉科大叶蝉亚科斑大叶蝉属 Anatkina Young 1新种——左氏斑大叶蝉 Anatkina zuoi,sp.nov.及条大叶蝉属 Atkinsoniella Distant2新种——李氏条大叶蝉 Atkinsoniella lii,sp.nov.和黄氏条大叶蝉 Atkinsoniella huangi,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翅目 大叶蝉亚科 斑大叶蝉属 新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种群产卵规律及基质含水量对卵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永平 聂晓尼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71-74,共4页
在室内 2 5℃恒温条件下 ,对家蝇种群进行研究表明 :种群的产卵前期为 2 d,产卵盛期为羽化后 7~1 9d;日产卵时间为 6:0 0~ 2 0 :0 0 ,日产卵高峰期为 9:0 0~ 1 6:0 0 ;试验种群平均产卵量为 3 96粒 /雌虫 ;雌虫产卵对壁不透明、高度... 在室内 2 5℃恒温条件下 ,对家蝇种群进行研究表明 :种群的产卵前期为 2 d,产卵盛期为羽化后 7~1 9d;日产卵时间为 6:0 0~ 2 0 :0 0 ,日产卵高峰期为 9:0 0~ 1 6:0 0 ;试验种群平均产卵量为 3 96粒 /雌虫 ;雌虫产卵对壁不透明、高度为 1 0 cm的集卵罐有很强的选择性 ;雌蝇喜欢在较黑暗环境下疏松的基质中产卵 ,卵主要产于基质表面下 1~ 2 cm深度范围 ;基质含水量对家蝇卵的发育影响很大 ,含水量为 60 %时 ,卵期最短为 1 8h,孵化率最高为 97.3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产卵规律 基质含水量 卵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白僵菌和绿僵菌混菌剂生物防治舞毒蛾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亚杰 张志林 +1 位作者 郑吉阳 王敦 《林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0期93-95,共3页
利用白僵菌Qin-21和绿僵菌YYC-091等2株生防菌及二者的混合菌剂对广食性森林害虫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进行了生物防治研究。研究发现,白僵菌Qin-21、绿僵菌YYC-091和混合菌剂对舞毒蛾具有较强的毒力,室内毒力依次为白僵菌和绿僵... 利用白僵菌Qin-21和绿僵菌YYC-091等2株生防菌及二者的混合菌剂对广食性森林害虫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进行了生物防治研究。研究发现,白僵菌Qin-21、绿僵菌YYC-091和混合菌剂对舞毒蛾具有较强的毒力,室内毒力依次为白僵菌和绿僵菌复合菌剂>绿僵菌YYC-091>球孢白僵菌Qin-21。选用混合菌剂在林间防治实验结果表明,施用混合菌剂后第9天即可达90%以上致死率,最终致死率高达93.6%。结果表明,该混合菌剂具备研发为舞毒蛾微生物杀虫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Lymantria dispar L. 白僵菌 绿僵菌 生物防治 混合菌剂
原文传递
云南大叶蝉亚科二新属二新种记述(同翅目:叶蝉科)
15
作者 杨茂发 张雅林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9-174,共6页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叶蝉科大叶蝉亚科 2新属 :柄大叶蝉属 Miscana,gen.nov.,盾大叶蝉属 Aspidia,gen. nov.及 2新种 :双突柄大叶蝉 Miscana biangula,sp. nov.,刀突盾大叶蝉 Aspidia falcata,sp. 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叶蝉科大叶蝉亚科 2新属 :柄大叶蝉属 Miscana,gen.nov.,盾大叶蝉属 Aspidia,gen. nov.及 2新种 :双突柄大叶蝉 Miscana biangula,sp. nov.,刀突盾大叶蝉 Aspidia falcata,sp. 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翅目 叶蝉科 大叶蝉亚科 新属 新种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氏蝎蛉卵巢管结构和卵子发生(英文)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娜 花保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20-1226,共7页
卵巢管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在探讨昆虫系统发育关系中有重要意义,深入研究长翅目昆虫卵巢管结构及卵子发生可为确定其在全变态类昆虫中的系统发育地位提供依据。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刘氏蝎蛉Panorpa liui... 卵巢管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在探讨昆虫系统发育关系中有重要意义,深入研究长翅目昆虫卵巢管结构及卵子发生可为确定其在全变态类昆虫中的系统发育地位提供依据。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刘氏蝎蛉Panorpa liui Hua卵巢管超微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结果表明:蝎蛉卵巢由12根多滋式卵巢小管组成,每个卵巢小管分为端丝、生殖区和生长区。根据滋养细胞、卵母细胞及滤泡细胞的变化,卵子发生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卵黄发生前早期、卵黄发生前中期、卵黄发生前后期、卵黄发生期及卵壳形成期。在卵黄发生期,滋养细胞为卵母细胞提供养分后逐渐消亡,而此时的卵母细胞可通过滤泡之间的细胞间隙从血淋巴中获取营养。在卵壳形成期间,3种不同类型的滤泡细胞参与形成不同区域的卵壳,从而形成不同花饰的卵壳表面。据此推测,与其他目的滋养细胞数目相比,每个卵室中2次有丝分裂形成3个滋养细胞可能是比较原始的特征,表明长翅目昆虫可能是全变态类群中近基部的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翅目 蝎蛉科 卵巢 组织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扁叶甲危害规律调查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兴旺 许建 +1 位作者 庞宗奎 王敦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第2期43-45,共3页
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系统调查寄主植物种类、树冠方位、园地类型、树龄等因素对核桃扁叶甲Gastrolina depressa Baly发生危害的影响,探讨核桃扁叶甲发生危害规律。结果发现:核桃扁叶甲最喜食寄主为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其叶片受... 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系统调查寄主植物种类、树冠方位、园地类型、树龄等因素对核桃扁叶甲Gastrolina depressa Baly发生危害的影响,探讨核桃扁叶甲发生危害规律。结果发现:核桃扁叶甲最喜食寄主为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其叶片受害率约是核桃Juglans regia的2倍;核桃树冠中下层叶片受害率极显著高于顶层,西、南向的叶片受害率显著高于北、东向;树龄5~10 a核桃叶片受害率明显高于树龄5 a以下幼树和10 a以上大树;不同核桃园地类型中,坡地中部的叶片受害率极显著高于坡顶和平地,显著高于坡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扁叶甲 园地类型 树龄 方位 寄主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养密度对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生长发育及新鲜牛粪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字晓 和培铖 +6 位作者 刘龙 杨献清 段艳涛 倪喜云 王敦 单麟茜 张顺仁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2-286,共5页
为了解决养牛业中粪便污染问题,本研究利用亮斑扁角水虻(黑水虻)来转化利用牛粪,探讨了饲养密度对新鲜牛粪的转化效率。本试验以亮斑扁角水虻为研究对象,选择设置每20.0 kg牛粪投入3500头、8750头、17500头4日龄幼虫3个处理密度,在每个... 为了解决养牛业中粪便污染问题,本研究利用亮斑扁角水虻(黑水虻)来转化利用牛粪,探讨了饲养密度对新鲜牛粪的转化效率。本试验以亮斑扁角水虻为研究对象,选择设置每20.0 kg牛粪投入3500头、8750头、17500头4日龄幼虫3个处理密度,在每个密度日均1.0 kg等量饲喂条件下,分析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百虫重、粗蛋白、粗脂肪、牛粪转化率指标的差异,探索一种适于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处理新鲜牛粪的饲养密度。结果表明:百虫重、粗蛋白、粗脂肪3个指标在3组处理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百虫重和粗脂肪两个指标和试验组密度情况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但3个处理中转化率最高的为8750头的饲养密度。综合评价认为亮斑扁角水虻4日龄幼虫8750头/20.0 kg牛粪的投入量为实验范围内最佳饲养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斑扁角水虻 新鲜牛粪 饲养密度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蝎饲料的选择
19
作者 魏永平 《农友》 2002年第4期24-24,共1页
提高子蝎成活率是养蝎最为关键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养蝎户,子蝎成活率不到50%,有的死亡率高达80%以上。
关键词 子蝎 饲料选择 成活率 黄粉虫 昆虫 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蝎子咋捕捉
20
作者 魏永平 《农友》 2002年第3期24-24,共1页
野生蝎子生活在低山、丘陵地带,岗地的石块下、岩石缝隙、树皮裂缝、陈旧房屋的缝隙都是它隐蔽的好地方。野生蝎子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随觅食来源和季节的变化而变换栖息处。一般蝎窝在不干不湿处,白天躲藏起来,夜晚则出来寻找食物... 野生蝎子生活在低山、丘陵地带,岗地的石块下、岩石缝隙、树皮裂缝、陈旧房屋的缝隙都是它隐蔽的好地方。野生蝎子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随觅食来源和季节的变化而变换栖息处。一般蝎窝在不干不湿处,白天躲藏起来,夜晚则出来寻找食物,捕捉各种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蝎 捕捉方法 生活习性 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