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风格迁移算法的苏州宋锦图案的数字化设计研究
1
作者 苏燕 刘畅 华佳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6-293,共8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保护与继承苏州宋锦的艺术特征,促进其创新,以苏州宋锦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技术对其进行创新。利用数字技术,能够充分把握苏州宋锦的艺术特色,使其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消费人群的需要。方法... 目的为了更好地保护与继承苏州宋锦的艺术特征,促进其创新,以苏州宋锦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技术对其进行创新。利用数字技术,能够充分把握苏州宋锦的艺术特色,使其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消费人群的需要。方法将风格迁移算法和形态文法相结合,进行苏州宋锦纹样数字化创新设计研究,并通过对算法模型的训练和多组比较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该算法能够准确捕捉宋锦图案的风格特征,并有效地将其应用于不同的设计场景中。结论基于风格迁移算法的苏州宋锦图案的数字化设计研究,不仅为苏州宋锦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提高创造效率提供了支持与保障,并使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宋锦 图案创新 数字化 形状语法 风格迁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路理论的苏南水网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苏州南星湖片区为例
2
作者 丁金华 褚涵 杨阳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262,共11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用地扩张迅速,苏南水网地区面临生境破碎与生态退化等问题,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是整合破碎生境斑块、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整体性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苏州吴江区东北部南星湖片区为例,基于“网络中心-连接廊...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用地扩张迅速,苏南水网地区面临生境破碎与生态退化等问题,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是整合破碎生境斑块、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整体性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苏州吴江区东北部南星湖片区为例,基于“网络中心-连接廊道-战略点”的构建模式,运用MSPA、InVEST模型与景观连通性提取网络中心,结合电路理论提取连接廊道、战略点,构建水网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共识别网络中心18处,以湖泊、林地生态用地为主,呈现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分布特征;提取连接廊道35条,空间分布呈现北部较为密集、南部相对稀疏的特征;选取夹点和障碍点2种战略点共16处,包括湿地、耕地等用地类型,在同里湖、石头潭附近分布较多。研究综合考虑景观要素的生态服务重要性和生态功能连通性构建水网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与促进生态系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MSPA INVEST 电路理论 生态网络构建 苏南水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感知的城市空间活力评价及建成环境影响研究——以苏州古城为例
3
作者 张振龙 李久洲 +2 位作者 吴迪 平天逸 孙鸿鹄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9,共10页
城市活力是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议题,测度城市空间活力特征,识别建成环境影响因素,是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抓手。社会感知理论能通过多源大数据提取人群行为活动规律,精准刻画城市空间特征,为空间活力研究提供全新视角,从而有效避免相关研... 城市活力是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议题,测度城市空间活力特征,识别建成环境影响因素,是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抓手。社会感知理论能通过多源大数据提取人群行为活动规律,精准刻画城市空间特征,为空间活力研究提供全新视角,从而有效避免相关研究对于人群活动考虑不足的局限。该文以苏州古城为案例,基于社会感知视角,从场所情感、个体移动、空间交互复合维度构建城市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城市空间活力分布特征,并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模型精准探测人本尺度下建成环境对于城市活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苏州古城活力具有明显空间差异,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圈层式递减空间结构特征;(2)建成环境影响因素中土地利用类型混合度、POI密度、POI混合度、街道步行便利度、街道设施丰富度及路网密度与古城活力具有较大关联性;(3)相关建成环境要素与古城活力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及阈值效应,并对于空间活力分布格局存在显著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能为提升苏州古城空间活力及精细化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力 社会感知 时空大数据 建成环境 苏州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理念下开拓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哲 《办公室业务》 2024年第4期184-186,共3页
美育作为提升学生道德情操,涵养心灵教育的直接手段,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应针对青年大学生特点,进一步厘清“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与美育工作的内在逻辑,探索新时代高校开展美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以美育德、... 美育作为提升学生道德情操,涵养心灵教育的直接手段,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应针对青年大学生特点,进一步厘清“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与美育工作的内在逻辑,探索新时代高校开展美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以美育德、以美培元”,不断开拓美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美育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沿技术在建筑学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苏州科技大学城市更新类设计课题为例
5
作者 高小宇 胡莹 +1 位作者 吴珊珊 孙嘉麟 《大学教育》 2024年第4期80-83,87,共5页
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家战略新部署,建筑设计产、学、研各个环节都在寻求转型和突破,其中教学思维、内容、手段的滞后使得教改迫在眉睫。在城市更新战略背景下,教学团队将增强现实和智能建造技术积极应用于建筑学专硕的设计... 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家战略新部署,建筑设计产、学、研各个环节都在寻求转型和突破,其中教学思维、内容、手段的滞后使得教改迫在眉睫。在城市更新战略背景下,教学团队将增强现实和智能建造技术积极应用于建筑学专硕的设计课题中,重点在体验和建造层面探索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和模式路径,拓展传统教学和设计的维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 设计课程 城市更新 增强现实 智能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视角下苏州古城历史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大儒巷社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唐世闯 潘星 朱建达 《华中建筑》 202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古城面临的风险挑战与日俱增,亟需进行更新升级。基于韧性视角下选取苏州古城的大儒巷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特征进行分析梳理,认为韧性视角下古城历史社区在应对外界冲击时应具有稳健性、冗余性和连通性...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古城面临的风险挑战与日俱增,亟需进行更新升级。基于韧性视角下选取苏州古城的大儒巷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特征进行分析梳理,认为韧性视角下古城历史社区在应对外界冲击时应具有稳健性、冗余性和连通性的特征,并根据苏州古城的特点提出与水乡建筑糅合、与水乡空间融合、与水网街巷契合的韧性思路,最后针对现状问题探讨了基于韧性理念的古城历史社区保护与韧性提升策略,以期能够促进苏州古城历史社区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视角 苏州古城 历史社区 更新策略 大儒巷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职务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对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盛一名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8期4-10,共7页
职务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对推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苏州市为例,总结了国内外职务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的实践探索,分析了苏州职务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的探索和挑战,提出优化苏州职务科... 职务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对推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苏州市为例,总结了国内外职务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的实践探索,分析了苏州职务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的探索和挑战,提出优化苏州职务科技成果的具体对策。优化职务科技成果分配应激发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的主动性,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内部制度;借鉴上海改革创新经验,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工作;鼓励科研事业单位细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具体流程和分配结构;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尽职免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级视角的公园绿地布局空间公平性分析——以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8
作者 高瑞雪 刘志强 +1 位作者 洪亘伟 余慧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公园绿地是层级鲜明、结构复杂的城市公共游憩空间,分级视角下开展公园绿地布局空间公平性研究,以期为推进公园绿地游憩服务均等化提供科学支撑。基于分级视角从表征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公园绿地供给和居民获取公园绿地服务差异等方面... 公园绿地是层级鲜明、结构复杂的城市公共游憩空间,分级视角下开展公园绿地布局空间公平性研究,以期为推进公园绿地游憩服务均等化提供科学支撑。基于分级视角从表征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公园绿地供给和居民获取公园绿地服务差异等方面,结合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等方法构建分级视角下公园绿地布局空间公平性测度指标体系,并测度苏州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布局空间公平性综合指数。结果表明:研究构建的测度指标体系可全面测度及精准剖析公园绿地布局的空间公平性;综合公园布局中机会公平、社区公园及游园布局中结果公平具有主导作用;各层级公园绿地在实现公园绿地布局空间公平性中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分级视角下公园绿地布局空间公平性测度指标体系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测度支撑,各层级公园绿地精准提升、协同配置共同推动实现公园绿地公平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 公园绿地 空间公平 空间布局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研究——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
9
作者 骆宇 严乐萱 +1 位作者 包文昊 杜雅挚 《就业与保障》 2024年第7期64-66,共3页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建筑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规划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的顺畅就业,成为大学教育发展所必须面...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建筑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规划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的顺畅就业,成为大学教育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文章以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校本科生为例,从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现状、大学生自我探索、职业探索、职业决策、生涯规划、自我管理和能力评定来逐步研究推进,引导大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能力、专业基础和社会职业需求来不断探究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类专业 高校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语境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谋与变——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
10
作者 谢赟慧 《内江科技》 2024年第5期33-34,127,共3页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对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指出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教育普遍存在人才培养和实际需求脱钩、人才培养标准模糊、缺乏明确学业和职业生涯指导、专业课程设...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对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指出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教育普遍存在人才培养和实际需求脱钩、人才培养标准模糊、缺乏明确学业和职业生涯指导、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并结合专业特点从科学界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具体标准、加强职业生涯指导、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强化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提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标准 苏州科技大学 职业生涯指导 优化课程体系 社会保障事业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科技课程的双创能力培养: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11
作者 李秋琳 陈丰 +1 位作者 杨晓刚 郭春显 《新潮电子》 2025年第6期202-204,共3页
为响应教育强国与科技强国战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趋势。本文以纳米科技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在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将... 为响应教育强国与科技强国战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趋势。本文以纳米科技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在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将前沿科技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并分析了“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纳米科技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和实践意义。本文进一步阐述了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素养的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探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人才培养 纳米科技 教学改革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评估——以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为例
12
作者 胡亮 徐亚龙 尚正永 《城市建筑》 2024年第3期61-63,93,共4页
生态科技城区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耦合协调关系是评估生态科技城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2022年度空间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扬州生态... 生态科技城区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耦合协调关系是评估生态科技城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2022年度空间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2022年度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的耦合度C=0.97,处于高水平耦合等级,耦合协调度D=0.66,处于初级协调阶段,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和谐共融。最后,进一步结合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规划基期年和2022年的建成区面积、路网密度、公园绿地覆盖率、水面率、水系连通度等数据以及相关政策文件,阐明了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空间城市化与水环境和谐共融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城市化 水环境 耦合协调 生态科技新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大运河沿线城市公园感知及分类优化研究——以苏州段为例
13
作者 王帅 吕飞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1,共9页
城市公园作为公共绿色空间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公众对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的感知和需求差异在公园规划与管理中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本研究旨在构建自下而上的公众感知分析框架,揭示大运河沿线不同类型公园的独特感知维度... 城市公园作为公共绿色空间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公众对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的感知和需求差异在公园规划与管理中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本研究旨在构建自下而上的公众感知分析框架,揭示大运河沿线不同类型公园的独特感知维度及其情感偏向性,为城市公园的分类优化和功能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苏州市大运河沿线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园评论数据,采用集成Jieba分词、TF-IDF、LDA主题模型和情感倾向分析方法,结合IPA分析法,深入分析公众对不同类型公园的感知和情感倾向。研究发现,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景观资源,深受公众青睐,且在智能化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的需求上尤为突出;社区公园和游园的关注焦点则集中在服务效能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便利性和社区活动支持性方面。通过分析公众感知数据,研究提炼出了一系列关键感知指标,为公园规划和改进提供了具体决策依据。研究丰富了运河沿线城市公园评价方法,展示了网络文本分析在揭示公众需求与优化城市公园功能结构方面的潜力,对大运河沿线城市公园规划与管理实践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文本分析 大运河 机器学习 优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基于融资约束和信息披露质量双重视角
14
作者 王世文 张雨露 +1 位作者 陈非凡 陈子朕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9,共7页
金融科技通过推动金融普惠式发展,有助于深化金融创新模式和优化产业投资结构,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文章选用2011—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价值具有... 金融科技通过推动金融普惠式发展,有助于深化金融创新模式和优化产业投资结构,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文章选用2011—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进而促进企业价值。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本研究为探析金融科技的正面经济效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对大力推动金融科技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企业价值 融资约束 信息披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人口、土地和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
15
作者 李明昊 尚正永 《城市建筑》 2025年第2期97-103,共7页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三者之间的不协调问题日趋明显,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实现高质量城镇化亟须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以苏州市为例,构建了“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评...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三者之间的不协调问题日趋明显,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实现高质量城镇化亟须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以苏州市为例,构建了“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计算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苏州市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苏州人口、土地和经济城镇化指数与发展度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耦合度呈现出高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从濒临失调状态上升为初级协调状态,并逐步呈现从中部协调不断向南北部协调扩散的趋势;2010—2020年,苏州市“人口-经济”和“土地-经济”的耦合度出现明显的上升,耦合类型以高耦合水平为主,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出由失调上升为协调的趋势,其中“人口-经济”耦合协调度上升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跨境电商供应链海外拓展现状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16
作者 凌悠然 蔡昊 +2 位作者 王邵涵 陈庆晰 陈静怡 《中国商论》 2025年第4期50-53,共4页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供应链海外拓展的趋势与机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实践调研,结合苏州跨境电商供应链海外拓展现状,揭示了苏州地区跨境电商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产品质量控制、正品认证等挑战,以及...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供应链海外拓展的趋势与机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实践调研,结合苏州跨境电商供应链海外拓展现状,揭示了苏州地区跨境电商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产品质量控制、正品认证等挑战,以及市场需求旺盛但采购成本高昂等矛盾。同时,供应链环节也面临着物流成本高、清关流程繁复、库存管理困难和政府扶持力度有待加强等困境。据此,本文从市场进入、供应链管理、贸易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指出苏州跨境电商面临的挑战,并建议精确市场定位和从优化物流与库存控制来改进供应链管理。此外,强调内容营销和数据分析也十分重要。这些策略旨在提升苏州跨境电商的竞争力,同时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促进全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 供应链海外扩张 物流 全球化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匹配视角下苏州市姑苏区公园绿地公平性研究
17
作者 王佐培 高飞 +1 位作者 张兴 司道光 《城市建筑》 2025年第3期214-221,共8页
城市公园绿地供需关系的量化能够揭示城市居民与公园绿地的空间投射关系,可以反映其绿地供给公平性,进而为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布局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为识别公园绿地布局薄弱区域,本研究以苏州市姑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基... 城市公园绿地供需关系的量化能够揭示城市居民与公园绿地的空间投射关系,可以反映其绿地供给公平性,进而为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布局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为识别公园绿地布局薄弱区域,本研究以苏州市姑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基尼系数和耦合协调匹配模型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价姑苏区各街道的公园绿地供需匹配情况,以此探讨城市公园绿地的供需公平性。结果表明:①姑苏区内人口对绿地的需求水平与公园绿地供给空间特征不匹配,1个街道公园绿地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3个街道公园绿地基尼系数接近警戒线,其余4个街道公园绿地基尼系数为理想数值,各街道之间公园绿地供需存在失衡;②姑苏区公园绿地的供需关系在街道层面呈现不均衡状态,存在低供高需和高供低需不均衡现象,还存在低供低需、高供高需及其他均衡现象;③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公园绿地资源配置结构在姑苏区8个街道层面产生了分异,部分街道公园绿地可达性与公园绿地供需公平性存在耦合关系,而公园绿地可达性不足降低了姑苏区整体绿地供需公平性。基于上述评价结果,文章对姑苏区各个街道提出适配性的优化策略,以期为苏州市公园绿地布局提供精细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绿地 社会公平性 高斯两步移动法 基尼系数 耦合协调发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地建筑文化影响下的扬州盐商建筑——以扬州丁家湾巷盐商建筑为例
18
作者 王恒毅 《城市建筑》 2025年第4期181-184,共4页
历史上扬州凭借自身地理优势与政策优待,利用盐业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两淮盐业的鳌头。全国多地盐商前往扬州经营盐业,将当地特色建筑文化引入扬州,并与扬州本地建筑文化结合,形成了扬州盐商建筑独有的特色。为探求多地建筑文化引入对扬... 历史上扬州凭借自身地理优势与政策优待,利用盐业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两淮盐业的鳌头。全国多地盐商前往扬州经营盐业,将当地特色建筑文化引入扬州,并与扬州本地建筑文化结合,形成了扬州盐商建筑独有的特色。为探求多地建筑文化引入对扬州盐商建筑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盐商建筑进行再次更新利用时,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特色更新,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查阅,对比多地建筑,结合实际情况对扬州盐商建筑进行研究,以期对未来的古迹遗产更新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商建筑 文化传播 建筑形式 建筑装饰 盐商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夫妻匹配视角下初婚夫妇生育观研究——基于苏州市的调查
19
作者 唐天源 赵淑芸 +1 位作者 汤烜 王古月 《青年发展论坛》 2025年第1期32-42,共11页
在持续低生育率水平背景下,充分了解居民的生育观对于评估未来生育率变化趋势和精准制定生育鼓励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3年苏州市初婚夫妇匹配数据,本文从生育动机和生育意愿两个方面探索夫妻双方的生育观差异,分析生育动机的影响因... 在持续低生育率水平背景下,充分了解居民的生育观对于评估未来生育率变化趋势和精准制定生育鼓励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3年苏州市初婚夫妇匹配数据,本文从生育动机和生育意愿两个方面探索夫妻双方的生育观差异,分析生育动机的影响因素,并检验生育动机与生育意愿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夫妻双方在生育动机的多个类别和生育意愿的多个方面都存在不同认识;人口社会学变量对生育动机的不同方面产生不同影响,并且性别对于影响作用的发挥起调节作用。生育动机对生育数量、性别偏好和生育时间具有一定预测作用,并且积极生育动机比消极生育动机对于提高生育意愿具有更强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动机 生育意愿 初婚夫妇 夫妻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考数学试题中函数部分的SOLO思维层次研究——以2022~2024年苏州卷为例
20
作者 陈峥 《教育进展》 2025年第1期669-678,共10页
SOLO分类理论将思维结构分为从低到高5个层次,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水平评价理论,为研究数学试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本文以SOLO分类理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2022~2024年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中的函数部分研究对象,从不同维度对三套试卷进... SOLO分类理论将思维结构分为从低到高5个层次,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水平评价理论,为研究数学试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本文以SOLO分类理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2022~2024年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中的函数部分研究对象,从不同维度对三套试卷进行分析,从教师教及学生学习两方面提出一些思考。SOLO classification theory divides the thinking structure into 5 levels from low to high. It is a visual theory of thinking level evaluation,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mathematical test questions. This paper takes SOLO classification theory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and takes the function objects of the mathematics paper of Suzhou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2022~2024 to analyze three sets of papers from different dimensi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O分类理论 思维层次 函数 试题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