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外Rosai-dorfman病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建 刘勇 +3 位作者 张功亮 彭芳 王志 兰竞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8例结外RDD患者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均为结外病变,其中1例发生于胸腺。低倍镜显示病变主体由深染色区域及浅染色区域...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8例结外RDD患者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均为结外病变,其中1例发生于胸腺。低倍镜显示病变主体由深染色区域及浅染色区域交错存在,呈"明暗"相间。高倍镜下可见组织细胞"伸入现象"。免疫表型:组织细胞S-100蛋白强(+),CD68(+),CD1α、CD21和CD56(-),淋巴细胞CD79a(+),浆细胞CD38和CD138(+)。结论结外RDD少见,尤其罕见发生于胸腺,组织形态学特征不明显,临床易误诊。结节状分布的结构特点、"明暗"相间的分布特征、组织细胞"伸入现象"及组织细胞CD68、S-100(+),而CD1a(-)有助于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淋巴结外 病理观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例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黄文峰 向德雨 许湘萍 《中外医疗》 2010年第34期92-92,共1页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56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CD34,SMA,S-100染色特点分析。结果 56例胃肠间质瘤中50例CD117和47例CD34标记阳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28%和83.93%。...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56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CD34,SMA,S-100染色特点分析。结果 56例胃肠间质瘤中50例CD117和47例CD34标记阳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28%和83.93%。结论胃肠间质瘤是胃肠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和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117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兰竞丽 许湘萍 +3 位作者 袁涛新 胡兆鹏 肖娜 梁贺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0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0例平均56.5岁,以“痔疮出血”就诊7例、体检发现2例、无意中发现1例。镜检示肿瘤结构复杂...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0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0例平均56.5岁,以“痔疮出血”就诊7例、体检发现2例、无意中发现1例。镜检示肿瘤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类型可分为大透明细胞、小透明细胞、大上皮(样)细胞、小上皮(样)细胞、瘤巨细胞和梭形细胞6种。免疫组化示HMB45、S-100和Vim(+)。结论AMM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及早发现,并治疗。HMB45和S-100是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敏感的标记物,与Vim及CK联合应用对恶黑的诊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病理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兰竟丽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06-206,共1页
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少见。在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既要排除乳腺外淋巴瘤累及,又要与乳腺多种小细胞性肿瘤进行鉴别。本文回顾5例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病理 病理学观察 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诊断工作 鉴别诊断 小细胞性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间质病理特征的关系
5
作者 宁琳娜 邓丹东 王桂良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3期2630-2633,共4页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间质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依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42)和未转移组(n=58),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间质病理特征[肿瘤间质比(TSR)、肿瘤出芽(TB)情况、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间质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依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42)和未转移组(n=58),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间质病理特征[肿瘤间质比(TSR)、肿瘤出芽(TB)情况、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形态、促结缔组织反应(DR)情况、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表达情况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情况]。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饮酒史及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TSR﹤1、TB为2~3级、非成熟CAF形态、E-cadherin表达阴性、FAP表达强阳性比例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R﹤1、FAP表达强阳性均是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间质病理特征如TSR﹤1与FAP表达强阳性均是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早期采取措施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恶性肿瘤 间质病理特征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及鉴别诊断
6
作者 兰竞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1299-1299,共1页
关键词 肺肿瘤 病理学 淋巴瘤/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胡兆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14期159-159,共1页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LGESS标本进行光镜检查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LGESS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光镜示肿瘤由增生的内膜间质细胞组成,见簇状生长螺旋...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LGESS标本进行光镜检查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LGESS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光镜示肿瘤由增生的内膜间质细胞组成,见簇状生长螺旋小动脉。免疫组化示瘤细胞共同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波形蛋白、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结蛋白均阳性,平滑肌肌动蛋白部分阳性,抑制素和外周神经标记蛋白阴性。结论:LGESS具多样组织形态,需结合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EGF、S100A4、Survivin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郭丽霞 兰竞丽 +3 位作者 胡兆鹏 许湘萍 王献花 荣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A4及Surviv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2例PTC患者手术病理标本中VEGF、S100A4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根据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A4及Surviv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2例PTC患者手术病理标本中VEGF、S100A4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根据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VEGF、S100A4及Survivin在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77%,86.54%和75.00%,与其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临床分期Ⅲ、Ⅳ期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3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Ⅰ、Ⅱ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以阳性和强阳性为主,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以弱阳性和阳性为主;而且有淋巴结转移组中无一例3种蛋白同时弱阳性,无淋巴结转移组中无一例3种蛋白同时强阳性。结论 VEGF、S100A4及Survivin与PTC侵袭转移密切相关,3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PTC的侵袭转移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S100A4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改善肝硬化大鼠细胞凋亡性肠黏膜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文剑波 陈卫国 +4 位作者 张潇 江丽萍 胡兆鹏 周云 陈杰 《肝脏》 2019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在肝硬化大鼠肠黏膜损伤改善中与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4只)、肝硬化造模组(26只)。空白组:常规饲养9周后,按体质量肌注5%葡萄糖水4周,消毒饲料及水自由摄入,标记为... 目的探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在肝硬化大鼠肠黏膜损伤改善中与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4只)、肝硬化造模组(26只)。空白组:常规饲养9周后,按体质量肌注5%葡萄糖水4周,消毒饲料及水自由摄入,标记为空白对照组A组;肝硬化造模组:采用改良四因素复合造模法9周后制成肝硬化成模大鼠(16只),随机选择8只予以40%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及按体质量肌注5%葡萄糖水4周,标记为模型组B组;剩余8只予以40%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及按体质量肌注氧化苦参碱葡萄糖水4周,标记为治疗组C组;消毒饲料及含甘草甜味素的10%乙醇溶液自由摄入。TUNEL法检测各组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率、RT-PCR法检测肠黏膜Bcl-2和Bax的mRNA表达。结果 B组回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A组(P<0.01),C组凋亡率低于B组(P<0.05);A组Bcl-2mRNA呈现高表达,Bax mRNA呈现为低表达;B组Bcl-2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A组(P<0.01),Bax mRNA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1);C组Bcl-2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高于B组(P<0.05),Bax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低于B组(P<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MT通过上调肝硬化大鼠回肠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的表达、下调Bax mRNA的表达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肠黏膜损伤,可能是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细胞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扑异构酶蛋白与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在乳腺癌中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蓉蓉 李妤 +1 位作者 李慧明 赵友兰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042-1044,1076,共4页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蛋白(TopoⅡα)与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患者中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即AC-T(H)方案8周...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蛋白(TopoⅡα)与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患者中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即AC-T(H)方案8周期、AC方案4周期、FAC方案4周期、或者TAC方案6周期,之后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比较化疗前后病理分期、疗效、肿瘤直径、淋巴结情况、TopoⅡα阳性表达。结果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情况与TopoⅡα表达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α阳性在有效患者中的比例为97.44%高于无效患者的7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检测TopoⅡα表达对乳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其阳性表达可有效预测蒽环类药物辅助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拓扑异构酶蛋白 蒽环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生存率情况Meta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丽霞 胡兆鹏 邓勇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4期16-19,共4页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探讨国内左右半结肠癌患者1、3、5年生存率的差异,为临床预后评价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和万方中文数据库,收集比较国内左右半结肠癌预后情况的研究,检索时间均从2010年1月至2020年6...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探讨国内左右半结肠癌患者1、3、5年生存率的差异,为临床预后评价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和万方中文数据库,收集比较国内左右半结肠癌预后情况的研究,检索时间均从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累计纳入2923例研究者,Meta分析显示左右半结肠癌的1年生存率差异不大,分别为94.4%和92.1%,但左半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癌,分别为57.2%和48.3%(RR=1.68,95%CI:1.44~1.97,P<0.00001)。结论左半结肠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与右半结肠癌患者无显著差异,但左半结肠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癌 生存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与CD34在左右半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郭丽霞 许湘萍 +3 位作者 李慧明 徐妍 张志勤 徐芳华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研究VEGF与CD34在左右半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肠癌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中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低分化腺癌中VEGF阳性率78.57%高于高/中分化腺癌54.55%。右半结肠腺癌中VEGF的阳性率72.73%... 目的研究VEGF与CD34在左右半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肠癌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中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低分化腺癌中VEGF阳性率78.57%高于高/中分化腺癌54.55%。右半结肠腺癌中VEGF的阳性率72.73%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47.22%(P=0.031);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低分化腺癌组中MVD值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组(P值分别为0.026和0.012)。高/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中右半结肠癌组MVD值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组(P值分别为0.048和0.003)。年龄、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不会影响VEGF的表达水平与MVD值。结论VEGF和CD34在结肠癌侵袭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二者在左、右半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对于左、右半结肠癌患者应予以分别诊治和预后评价,对于VEGF、CD34表达水平高的结肠癌患者,应给予更加积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CD34 左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联合超声评估无淋巴结转移单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侵袭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元发 邓峰 +5 位作者 许辉 刘峰 杜红 王爱华 胡兆鹏 刘凯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超声对单发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侵袭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确诊的单发无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状腺外侵犯(ECE)组(12例)和无ECE组(50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超声对单发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侵袭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确诊的单发无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状腺外侵犯(ECE)组(12例)和无ECE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及DWI征象差异,分析超声及DWI诊断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准确性,计算两种检查方式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征象中,ECE组边界不清比例、甲状腺被膜回声中断比例高于无E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E组的ADC值显著低于无E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敏感度(46.15%)低于DWI(100.00%),但特异度(77.55%)高于DWI(70.00%)。超声联合DWI诊断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准确性最佳(AUC=0.922),其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8.00%,拟合方程为Logit(P)=5.628-4.818×ADC值+2.025×甲状腺被膜回声中断。结论:超声和DWI分别从形态学和功能成像的角度来综合判断PTMC的侵袭性,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E-cadherin、MUC1及PINCH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兆鹏 郭丽霞 +2 位作者 李慧明 徐妍 梁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0,95,共4页
目的:分析与细胞黏附相关的E-cadherin、MUC1及PINCH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水平,并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寻NSCLC病变进展更具代表性的指标。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cadherin、MUC1及PINCH的表达情况并... 目的:分析与细胞黏附相关的E-cadherin、MUC1及PINCH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水平,并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寻NSCLC病变进展更具代表性的指标。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cadherin、MUC1及PINCH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SCLC肿瘤组织中E-cadherin、MUC1及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5. 7%、57. 1%和62. 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 E-cadherin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下降(P<0. 01),而MUC1和PINCH阳性表达率随着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0. 01);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降低(P<0. 05),而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MUC1和PINCH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显著升高(P<0. 05); NSCLC肿瘤组织中MUC1与PINCH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 589,P<0. 01),MUC1、PINCH的表达水平与E-cadherin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 562,-0. 415,P值均<0. 01)。结论:E-cadherin,MUC1及PINCH三者可能互相联系共同影响细胞间的黏附性进而促进NSCLC的进展;同时检测三者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对于探寻NSCLC病变进展更具代表性的指标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ADHERIN MUC1 PINCH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C1和PINCH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兆鹏 肖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575-3576,共2页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1)和PINCH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数字法抽选35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为观察组,同时病理检查时选择35例正常肺组织为对照组。应用RT-PCR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肺组织中MUC1和PINCH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1)和PINCH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数字法抽选35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为观察组,同时病理检查时选择35例正常肺组织为对照组。应用RT-PCR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肺组织中MUC1和PINCH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标本中均MUC1和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观察组中MUC1和PINC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22/35)和57.1%(20/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MUC1和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间无明显差异(P>0.05);MUC1和PINCH蛋白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性别差异、年龄、分型、分期等因素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发生与否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的MUC1和PINCH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86.9%和73.9%,明显高于未淋巴结转移者;MUC1和PINCH蛋白阳性表达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22.7%(5/22)和30%(6/20),明显低于MUC1和PINCH蛋白阴性表达者的77.3%(17/22)和70%(14/20)(P<0.05)。结论 NSCLC患者癌变组织中MUC1和PINCH蛋白可高度表达,并且淋巴结转移者中,两者表达程度高于非淋巴结转移者,因此,MUC1和PINCH蛋白可作为NSCLC检测和病情评估的指标,并且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黏蛋白-1 PINCH蛋白 RT-PC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ponin抗体对乳腺良性与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6
作者 兰竟丽 严建洪 +1 位作者 肖娜 梁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7期3315-3316,共2页
关键词 钙结合蛋白质类/免疫学 乳腺纤维囊性病/诊断 乳腺肿瘤/诊断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邓勇 郭丽霞 +4 位作者 李朝亮 曾桃 陶学萍 黄水根 欧书强 《肝脏》 2021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评价HBV DNA阳性孕妇在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LDT)和替诺福韦(TDF)进行母婴阻断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在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Pumed、CBM中检索发表于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的论文,收集我国学者发表的慢性HBV携带... 目的评价HBV DNA阳性孕妇在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LDT)和替诺福韦(TDF)进行母婴阻断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在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Pumed、CBM中检索发表于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的论文,收集我国学者发表的慢性HBV携带者孕妇在妊娠中晚期比较应用LDT和TDF阻断HBV母婴传播疗效的研究,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RCT研究1篇,队列研究9篇,替比夫定组纳入孕妇897例,替诺福韦组纳入孕妇716例,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例数分别为11例和2例,OR=1.66,95%CI(0.76,3.62),P=0.21,新生儿出生时体重无差异OR=17.83,95%CI(-39.47,75.14),P=0.54,新生儿畸形例数分别为6例(0.67%)和1例(0.14%)。结论高载量HBV DNA慢性HBV携带者孕妇在妊娠中晚期使用LDT或TDF均能明显降低母婴传播风险,两者的母婴阻断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胎儿畸形率均无明显差异,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替诺福韦 母婴阻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和Ki-67蛋白的表达对早期宫颈癌变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湘萍 高丽 +1 位作者 黄文峰 韩涛 《当代医学》 2019年第8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P16与Ki-67蛋白表达在早期宫颈癌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400例接受宫颈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部分患者进行单独P16及Ki-67免疫染色分析,分析各个病理类型主要发病年龄... 目的探讨P16与Ki-67蛋白表达在早期宫颈癌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400例接受宫颈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部分患者进行单独P16及Ki-67免疫染色分析,分析各个病理类型主要发病年龄段及P16与Ki-67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表达。结果年龄40~50岁,宫颈疾病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良性宫颈疾病中,年龄>30~50岁,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良性宫颈疾病中宫颈增生性息肉占比最高,其次为慢性宫颈炎;P16在CINⅢ与宫颈癌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IN各级、宫颈癌同正常宫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各病例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随着病情加重递增,但CINⅠ与正常宫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级、宫颈癌与正常宫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与Ki-67:CINⅠ强阳性占比最低,同其他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50岁是宫颈病变高发人群,P16与Ki-67强阳性情况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强,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宫颈癌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变 早期 表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并腺性膀胱炎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芳华 刘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97-1498,共2页
患者女性,34岁。因右侧腰疼痛于2018年3月入院。2个月前出现右侧腰部持续性胀痛,服用排石颗粒无缓解,期间出现2次血尿。CT示:右侧输尿管末段结石并右肾积水,右肾多发性结石,膀胱软组织占位,阻塞输尿管口(图1)。膀胱输尿管镜示膀胱三角... 患者女性,34岁。因右侧腰疼痛于2018年3月入院。2个月前出现右侧腰部持续性胀痛,服用排石颗粒无缓解,期间出现2次血尿。CT示:右侧输尿管末段结石并右肾积水,右肾多发性结石,膀胱软组织占位,阻塞输尿管口(图1)。膀胱输尿管镜示膀胱三角区及底部大块新生物,大小5 cm×4 cm×2 cm,突向膀胱,表面呈苔藓样。新生物内见较多血凝块。既往有阑尾切除、剖宫产、经皮肾镜碎石病史。经尿路切除新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子宫内膜异位症 膀胱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CT联合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丰章 李丰 +1 位作者 潘朝阳 胡兆鹏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HRCT联合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SPN(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CT资料的SPN64例,分为2组,研究组为43例肺恶性结节,对照组为28例肺良性结节,术前行HRCT及双动脉期增强检查,对2组SPN的CT形态... 目的探讨HRCT联合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SPN(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CT资料的SPN64例,分为2组,研究组为43例肺恶性结节,对照组为28例肺良性结节,术前行HRCT及双动脉期增强检查,对2组SPN的CT形态表现及血流动力学进行比较。结果 HRCT扫描:43例恶性结节正确诊断32例,正确率为74.42%;HRCT联合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正确诊断40例,正确率为93.02%。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在肺恶性结节中出现的概率分别为76.74%、60.47%、58.14%、53.49%,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52.38%、23.81%、19.04%、14.2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肺恶性结节在动脉期早期、晚期强化后CT净增值均高于炎性肉芽肿性结节,但低于炎性结节(P<0.05);恶性结节CT净增值常≥20Hu,炎性肉芽肿结节CT净增值常≤10Hu,炎性结节CT净增值常≥50Hu。通过对结节细微CT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提高了CT对肺恶性结节的定性诊断效能,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90.5%、95.0%、86.4%,均高于单独HRCT扫描。结论 HRCT联合双动脉期增强扫描观察SPN的CT形态和强化特点,有助于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SPN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